第一篇:儿童实施方案
时 村 营 乡 卫 生 院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是妇幼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对降低儿童死亡率、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我院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免费向全乡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1.新生儿访视率达90%以上。
2.0-6岁儿童建册率达95%以上。3.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到达到85%以上。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保健服务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我镇实际,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
(二)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培训。
(三)免费提供儿童保健服务。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规定,免费为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天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满月访应在生后28天内进行。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内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4-6岁每年1次基本保健服务,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等。
(四)加强儿童保健信息管理。
完善全乡妇幼保健信息管理,提高儿童保健信息管理水平,做好儿童保健信息收集、上报、管理工作。
三、项目组织与管理
1.由各村妇幼保健医生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服务团队,负责搜索辖区适龄儿童、掌握适龄儿童接受保健服务情况、按照辖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下达的儿童追踪信息进行入户追访并将结果反馈给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组织辖区适龄儿童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2.准确掌握本镇6岁以下儿童数、新生儿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及其接受儿童保健服务情况等基本信息。
3. 0~6岁儿童在出生后进行产后访视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家长携儿童凭卡到约定的卫生院接受免费保健服务。
4.儿童保健医生定期开展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普及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四、项目实施督导与考核
(一)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要定期进行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村级每年不少于4次督导,2次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挂钩。
(二)督导考核主要内容: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信息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评价指标
1.新生儿访视率=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辖区内活产数×100%。
2.儿童保健管理率=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3.儿童系统管理率=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时村营乡卫生院
0-6 岁 儿 童 健 康 管 理
实 施 方
时 村 营 乡 卫 生 院
案
第二篇: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民乐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
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近日,全国有的地方发生多名农村留守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的惨痛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分关切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省委书记王三运要求相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认真的排查及排忧,结合扶贫工作的贯彻,把日常的排查、解忧、报告、监督等制度建立健全起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批示精神,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根据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甘办电发„2015‟109号)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紧急通知》(甘教明电„2015‟6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关爱理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帮扶相结合的关爱机制,营
2卡、建立工作台帐。
(三)各方联动,多措并举,尽力加大关爱和教育力度 对全面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和乡镇必须明确时间表、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各方联动,多管齐下,认真加以解决。
1.各中小学要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平等对待、倍加关心留守儿童。特别是对父母双亡、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和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要从内心深处关心关爱;对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却失而实际无人监管或抚养的孤儿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对学习、生活、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留守儿童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指导监护人做好监护工作。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要求和督促外出务工的家长以各种方式经常与留守在家的孩子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消除他们的寂寞感,努力化解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协助学校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溺水、煤烟中毒、食物中毒、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的伤害。
3.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活动。
4.各乡镇要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组织驻村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及时准确掌握辍学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并注重从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精神上鼓励,引导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增强信心。
5.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慈善关爱等综合性救助政策措施及整体功能,进一步健全孤儿、残疾儿童基本生活、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孤儿“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6.公安、农牧、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违规使用农药、违禁药品、危险物品的监管查处,严控流通渠道,确保使用安全。
7.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网、手拉手活动、春蕾计划、各类助学基金会等有效载体,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力争使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8.宣传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典型事迹和鲜活实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营造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健全制度,建立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各学校要与乡镇、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工作格局,6
第三篇:留守儿童关爱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关爱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x年,基层儿童服务工作网络覆盖所有贫困村;到x年,全市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全社会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困境程度明显减轻,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安全更有保障,儿童成长环境更加优化。
二、保障对象
保障对象分两类。
第一类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x周岁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中符合困境儿童条件的,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
第二类是困境儿童。包括:x.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城乡低收入家庭儿童等;x.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儿童,主要包括孤儿、社会弃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等;x.因罹患重病或身体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x.因其他特殊原因导致陷入临时困境的儿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儿童、临时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等。
三、保障范围
一是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护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和救助保护机制;三是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四是健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关爱工作体系。其中,分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一)基本生活保障。
对于无法定抚养人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未满x周岁儿童,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法定抚养人有抚养能力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对于遭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家庭的儿童,按规定实施临时救助时要适当提高对儿童的救助水平。(二)教育保障。
对学前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困境儿童提供分类教育资助。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要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孤儿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x年免费教育。对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中重度、生活可以自理的残疾儿童,帮助到特殊学校就读;对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三)医疗康复保障。
对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对符合医疗救助范围的困境儿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按规定将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对于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于纳入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于x-x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加快建立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免费得到手术、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残疾人康复等服务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需求。社会散居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保障范围。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建立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教育、公安、司法、人社、卫计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做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保障关爱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慈善资源积极参与,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三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民政部门、妇儿工委办公室发挥牵头作用,会同教育、公安、司法、财政、卫计、人社、住建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组织,共同做好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保障关爱工作。四是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政策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强化全社会保护儿童权利意识,强化家庭履责的法律意识和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大方镇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和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巩固“两基”成果,有效降低辍学率,提高巩固率,使我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根据《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方府发【2012】51号)、《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方府发【2012】52号)及方教字(2012)78号文件《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和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在校留守儿童、流浪乞讨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关爱、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关爱、救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适龄儿童都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刘基志
成员:李政群、杨春燕、张永明、龙胜芬、李芳、李兴旺、焦敏、张晓、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兴旺任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领导小组的职责:统一安排部署学校关爱、救助工作,督促检查工作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强化职责领导,使关爱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三、关爱救助范围和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其他孤残贫困儿童。
四、工作任务
1、加大对留守儿童和流浪乞讨儿童的排查力度,及时主动与社区、民政、司法、综治、公安、环卫、城管等部门联系,形成合力,按横道边,纵道底的要求,对留守儿童、失亲儿童、单亲儿童、流浪乞讨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不留死角,摸清情况,做好登记。
2、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学校要积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确保该入学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不出现一个辍学儿童、流浪乞讨儿童。
3、着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生活学习环境。
(1)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和典型事例,让大家都来关爱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等,解决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感情沟通难的问题。让留守儿童在“爱”和“乐“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3)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寄宿制学生和在外租房居住学生强化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防患于未然。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监管机制。积极主动与家长、社区和村组沟通,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主体责任落实到家庭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形成有效的监管网络,确保儿童不辍学、不外流。
5、对返还原籍或无法查实家庭及监护人而安置在福利机构内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符合受助未成年人的特点的特殊教育模式,探索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育及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偏差行为矫治方法。
6、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积极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做好少年儿童教育、心理矫治工作,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求助保护机构做好其专职教师的培训。
五、工作要求
1、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关爱救助留守儿童、流浪乞讨儿童、孤残贫困儿童等这一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要通
力合作,齐抓共管。
2、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责任追究制,把控辍保学和关爱救助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并于12月15日前将关爱救助实施方案报局关委办。
3、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大张齐鼓地在学校内外做好控辍保学、控辍保学、和学生安全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控辍保学、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与感恩教育。讲解法律常识和安全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进一步落实《大方县教育系统2012年绿丝带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方教字【2012】7号)文件精神,认真抓好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帮扶工作,形成一对
一、几对一、一对几的关爱帮扶对子,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经济帮扶、生活帮助、精神抚慰、思想行为引导等志愿服务,使他们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真正把“留守儿童”当着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真正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通过开展陪留守儿童玩一场游戏、聊一次天、郊游一天等活动,了解其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情感生活,对早恋、自卑、孤僻乖张、自负等现象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养成乐观、自信、大方、开朗的健全人格。对懒散、自私、不
文明礼貌进行纠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建立学生缺旷零报告制度,发现缺旷学生要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家长或学生监护人,并追踪缺旷学生动向,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动员其入学。
6、建立健全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把保证学生安全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注意在外租房居住学生取暖防煤气安全和交通安全等问题,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7、全面及时排查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好、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工作。建立健全单亲、失亲、残疾等儿童档案,并作出关爱措施。
8、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提高巩固率。小学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9、强化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0、学校关工委要积极配合做好关爱、救助工作,要力所能及地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接,把关爱、救助工作协调到位。
11、学校关工委要配合学校领导加强家长学校的管理,让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会教育儿童的科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提高控辍保学的效率,杜绝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外流的现象发生。
大方镇中心小学
2012年12月11日
第五篇: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我校将不断地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