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方案
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方案
配备人员:医师1名 其他医务人员 1-2名 场地:单独的办公室
布置:
科室挂牌: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
科室内布置:办公桌、电脑、婴幼儿、儿童公斤称及身高测量仪,婴儿身高测量床,体温计,皮尺
儿童保健宣教室(大办公室可隔离一间房间做)、液晶显示屏放映儿童保健知识,长凳
具体实施方案: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表由访视人员记录、并在该表的空白处记录新生儿身份证号码予建档用(新生儿来源:
1、本院产科足月后的宝宝建议来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进行访视;
2、外院出生的宝宝足月时来本院行预防接种时建议来本科室进行访视)
二、0-6岁婴幼儿保健、建档管理:
1、建立儿童保健登记本,我院管辖范围的各个乡村各建一本登记本及一本通用登记本既非本院管辖范围的儿童登记本。(登记本内容包括:儿童姓名、儿童父亲或母亲姓名、出生日期、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头围、囟门、肤色、地址、联系电话)。
2、于我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建议先到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体检,按登记本上目录或儿童保健本上目录予体检,并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对儿童身长发育、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及饮食指导,并按地址分类在登记本上记录好儿童成长信息,(此时未建档的儿童可建档,已建档的儿童可更新随访信息)。
3、于我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先于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体检后可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予发放一张“体检卡”(体检卡制作:一张约15cmx10cm白纸,白纸上内容含:儿童姓名,年龄,体温,过敏史,建议,医师签名,日期)。对发热、咳嗽、感冒的不可接种的儿童不发体检卡,予化验、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告知病愈后再予接种疫苗。
4、建档后按村落地址归类存档,并完善电子档案的录入。意义:
1、更好的服务于管辖内的儿童;
2、提高本院管辖内的儿童的建档率及真实性;
3、提高医院知名度,在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体检的儿童,也是儿科门诊,增加儿科门诊、住院人次率。
推荐: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医师:李梦 理由:
1、既往有约1年的儿童保健工作经验;
2、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后,也在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进行学习。
3、在工作中不仅是儿童保健医师,也是儿科医师,更是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医师。
策划人:李梦
日期:2016-10-16
第二篇: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方案
儿童保健工作实施方案 配备人员:医师1名 其他医务人员 1-2名 场地:单独的办公室 布置: 科室挂牌: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
科室内布置:办公桌、电脑、婴幼儿、儿童公斤称及身高测量仪,婴儿身高测量床,体温计,皮尺
儿童保健宣教室(大办公室可隔离一间房间做)、液晶显示屏放映儿童保健知识,长凳 具体实施方案: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表由访视人员记录、并在该表的空白处记录新生儿身份证号码予建档用(新生儿来源:
1、本院产科足月后的宝宝建议来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进行访视;
2、外院出生的宝宝足月时来本院行预防接种时建议来本科室进行访视)
二、0-6岁婴幼儿保健、建档管理:
1、建立儿童保健登记本,我院管辖范围的各个乡村各建一本登记本及一本通用登记本既非本院管辖范围的儿童登记本。(登记本内容包括:儿童姓名、儿童父亲或母亲姓名、出生日期、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头围、囟门、肤色、地址、联系电话)。
2、于我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建议先到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体检,按登记本上目录或儿童保健本上目录予体检,并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对儿童身长发育、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及饮食指导,并按地址分类在登记本上记录好儿童成长信息,(此时未建档的儿童可建档,已建档的儿童可更新随访信息)。
3、于我院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先于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体检后可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予发放一张“体检卡”(体检卡制作:一张约15cmx10cm白纸,白纸上内容含:儿童姓名,年龄,体温,过敏史,建议,医师签名,日期)。对发热、咳嗽、感冒的不可接种的儿童不发体检卡,予化验、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告知病愈后再予接种疫苗。
4、建档后按村落地址归类存档,并完善电子档案的录入。意义:
1、更好的服务于管辖内的儿童;
2、提高本院管辖内的儿童的建档率及真实性;
3、提高医院知名度,在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体检的儿童,也是儿科门诊,增加儿科门诊、住院人次率。
推荐: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医师:李梦 理由:
1、既往有约1年的儿童保健工作经验;
2、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后,也在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门诊进行学习。
3、在工作中不仅是儿童保健医师,也是儿科医师,更是糖尿病
慢
性
病
管
理
医
师策划人:李梦 日期:2016-10-16。
第三篇:儿童保健工作职责
儿童保健工作职责
一、对区内的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二、对参加儿保的 儿童认真体检,并填写儿保手册、准确评价、宣传母乳喂养和科学喂养指导、咨询、解答。
三、认真筛选体弱儿童,做好妇女保健指导,并进行管理。
四、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保健宣传、指导工作。
五、负责辖区0—6岁儿童死亡管理工作,及时上报死亡卡片,定期作好调查工作,降低围产儿及婴儿死亡率。
六、执行统计法规,对儿童保健统计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做到报表及时准确。
第四篇:儿童保健工作小结
(三)、儿童保健项目
基层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各单位对搞好儿童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单位安排了1-2名专职儿童保健医生,成立了专用儿童保健工作室,儿保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得到明显增强,许多儿保医生工作努力,服务热情,得到了服务对象的称赞和认可。通过多次培训和督导和调整,全县儿童保健工作队伍得到充实,并已相对固定。天华镇卫生院、百里镇卫生院、徐桥镇卫生院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合理调整人员,并安排进修学习。多数单位儿保医生也都通过不同形式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使全县儿保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目前大多能较熟练地掌握体检操作技能,并做出正确评价。儿童保健工作基础资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表卡填写逐渐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项目逐渐深入人心,适龄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和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了较大程度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项目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基层群众对项目内容不深,知晓率不高;
(二)、极少数单位没有为开展项目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缺少如居民健康档案室、档案柜、儿童保健工作室、儿保资料柜等必备设施;
(三)、对乡镇卫生院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针对第一次督导所提出的意见,没有对照进行整改,甚至个别单位儿童保健工作存在整体滑坡现象;
(四)、部分单位的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空洞,填写不完整,甚至体检数据前后矛盾,缺少真实性;妇儿保资料不完善,免费体检项目缺项,个别单位资料不实;
(五)、工作流程不合理,致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儿童体检工作滞后;
(六)、少数单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缺乏,对所承担的项目内容知之甚少,影响了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七)、多数乡镇未及时收集辖区内各村的妇幼保健基础数据,对自己应管的孕产妇和儿童数心中无底,不利于更好开展工作。
三、整改建议
(一)、转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是今后基层卫生院的中心工作任务之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吃透政策,准确把握,认真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项目工作,带动妇幼保健工作更好开展。
(二)、强化责任和技术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单位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和鼓励管理人员和项目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实事求是、规范操作。要根据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添臵必要设备,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要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真抓实干,不做假,不虚报。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资料管理,要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
(四)、加强质控、保证质量。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把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综合评价,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
(五)、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健全村级保健员例会制度,建立村、乡(镇)、县逐级上报机制,注重收集辖区内孕产妇、儿童相关信息,掌握基础资料,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五篇: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标准(试行)》、《浙江省乡(镇)卫生院规范工作标准(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本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第三条 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的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
管理。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对象为本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7岁以下儿童。
第四条 6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以保健为中心、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二章 工作内容
第五条 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
(一)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常规系统检查、管理,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承担,42天建册、检查、体弱儿管理、智力筛查,市区和城镇由妇幼保健院承担,乡村、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承担。
工作内容:
1、新生儿访视
在新生儿期应访视3次,时间为出院后3天、生后14天、28天,由产后访视人员承担。
(1)初访(出院后3天):了解新生儿胎产时情况、喂养方式、大小便、睡眠情况;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并进行相关检查(精神状态、哭声、体温、呼吸、心率、口腔、皮肤、脐部、生殖器、肛门等),重点对先天缺陷、高危儿进行初步筛查;指导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方法。对高危新生儿,注意新生儿的各种生命指征和生理状态及喂养情况,并做好《高危儿访视记录》。
(2)第二次访视(生后14天):主要观察脐部有无感染、脱落情况,黄疸是否消褪,生理性体重下降后的恢复情况;指导母亲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方法;强调并指导母乳喂养。
(3)第三次访视(生后28天):测体重,若增磅不足600克及高危儿转入体弱儿管理。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指导户外活动,做好常规儿童系统管理宣传,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转高危儿、体弱儿管理,预约42天儿童保健门诊建册、检查。
2、42天检查和建《婴幼儿保健册》
婴儿出生后42~56天建立《婴幼儿保健册》,一人一册。对象为辖区内7岁以下散居的常住和流动儿童。
检查管理内容:
(1)一般情况、母婴产前、产时、新生儿情况记录,喂养、睡眠、大小便、护理等情况询问、记录。
(2)身高、体重、头围、皮下脂肪测量,营养发育评价、全身体检,注意眼注视、俯卧抬头、四肢活动、肌张力、肌力、对称性等观察、检查。
(3)注意先心、先天性髋脱位、腭裂、21三体等先天缺陷、畸形、遗传性疾病等筛查,体弱儿和高危儿筛查登记。
(4)对出生未进行听力筛查者、出生初筛未通过者和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听力初筛或复筛。
(5)喂养咨询、指导,疾病预防、处理。
3、定期健康检查
对辖区内7岁以下散居儿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并认真做好记录,重点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时间为0~1岁:42天~56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每次体检日期不超过预约检查日期前后两周),农村6~9个月可以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一次(每次体检日期不超过预约检查日期前后一个月),3岁以后每年一次(每年的第二季度)。
管理内容:(1)喂养情况: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的情况。
(2)生活情况:询问有关佝偻病发病因素,如服用维生素D制剂情况、户外活动时间、佝偻病早期神经精神症状等;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目前的神经精神发育情况(掌握关键年龄段的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发育);小儿的生活卫生习惯等。
(3)体格测量和评价:必须测量的指标有体重、身长、头围和皮下脂肪。根据需要可增加胸围、上臂围、顶-臀长等。评价方法对照卫生部推荐的参考值进行评价。
(4)体格检查:
①全身各系统、器官检查:包括精神状态、皮肤、淋巴结、心、肺、肝脾、生殖器、有无佝偻病的骨骼改变等。
②口腔检查:主要是检查小儿牙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有无龋齿或其它口腔疾病。(包括检查牙齿萌出数、萌出次序、龋齿数、牙颌畸形、口腔疾病、龋齿预防)。
③视力发育检查:42天和4个月检查视觉发育情况,可用红球追随、人脸晃动的方法测试;6个月-2岁采用婴儿选择注视观看法;2-3岁小儿可采用儿童屈光度筛查仪筛查;3-4岁采用幼儿视力表或标准国际对数视力表(也可用儿童屈光度筛查仪筛查);4岁以上采用标准国际对数视力表(也可用儿童屈光度筛查仪筛查)。
④听力检查:初筛或42天筛查正常者根据婴幼儿听觉及言语发育规律进行观察或询问家长,发现异常或可疑的小儿应及时进行复筛,复筛可疑者转入专科检查,并予以记录及追踪随访。对有高危因素者,3周岁内需每半年随访筛查一次。
⑤智力筛查:每次体检时进行神经精神发育询问、观察,必要时可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测试(DDST或DST),也可在儿童1岁、3岁时可各测试一次。发现异常或可疑的小儿应及时转入专科或上级保健机构检查,并予以记录及追踪随访。
⑥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查,要求0-1岁2次(6-9个月、12个月各一次),1岁后每年一次,如发现贫血,在矫治期间,应增加检查次数。
(5)处理记录:在健康检查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其诊断或处理意见应详细记录在“处理记录”中。对筛查出来的体弱儿立即按分级分类管理要求转入体弱儿管理。
(6)喂养指导、健康宣教: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宣教,如小儿喂养及护理、常见病预防、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生长监测、意外伤害防范等知识的宣教、指导。
(7)资料统计、汇总、上报:定期对儿保工作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及时上报上级保健部门。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为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4、小儿生长发育监测
应用小儿生长发育图对小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动态地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趋势。将每次体检数据
标在生长发育图上,然后画出体重曲线,评价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引起小儿体重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体弱儿、高危儿的筛查和管理
儿保门诊筛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儿进行分级管理。
杭州市:城区儿保门诊筛查出的体弱儿,要求做好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登记、上转市妇幼保健院管理,上转时填好上转联系单,并填好体弱儿、高危儿上转名单表,每月一次报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农村由各儿保门诊点管理,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下基层进行指导,较严重者上转市妇幼保健院管理。
县(市):城镇由妇幼保健院管理,农村由各儿保门诊管理,妇幼保健院定期下基层进行指导,较严重者上转妇幼保健院管理。
体弱儿管理范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度以上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肥胖、运动、语言发育迟缓。
高危儿管理范围: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脐部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败血症、肺炎、硬肿症;胎儿、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衣原体、梅毒等感染;有抽搐、颅内感染史、脑瘫、先天缺陷、畸形。
随访:一般要求每月随访,转为正常后再观察3-6个月,巩固者结案。
6.3岁儿童系统管理小结
城市儿童系统管理在3岁管理结束时,要求根据3年儿童健康情况,做好3岁儿童系统管理小结卡,转入幼儿园集体儿童管理。
7.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掌握本辖区内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数、死亡数;对5岁以下死亡儿童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填报;每年进行死亡监测质控、漏报调查。
(二)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城镇由所属的妇幼保健机构承担,乡村由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科管理。工作要求按照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执行。包括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相关培训、指导、检查、考核与卫生保健合格单位验收,进行儿童入托入园体检、“六一”体检、儿童眼保健、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及儿童常见病防治等。
第三章 分级管理和职责
第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制定本地区儿童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加强辖区内规范化儿保门诊的建设,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3、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的检查、监督和协调。
4、健全儿童保健协作组。
5、督促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按时上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
6.参与市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发展规划制定。
第七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1、参与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2、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与业务指导工作,按时完成本地儿童保健相关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每年应组织漏报调查与质量控制。
3、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儿保协作组活动,组织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主城区由市级统一组织)。
4、每季度召开辖市(区)、乡(镇)级各类儿保工作例会,组织业务学习、人员培训。
5、开展儿童保健科研活动。
6、负责上转的体弱儿、高危儿管理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
第八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
1、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流动儿童)。
2、定期总结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将儿童保健管理报表上报至所在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3、做好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儿童生命质量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情况,并定期进行自查。
4、参加所辖市(县、区)级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乡村医生例会。
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第四章 监督与评估
第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每年开展监督和评估工作。
第十条 充分发挥儿童保健协作组作用,定期对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或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讨对策和措施。每年组织1-2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和疑难病例儿童死亡评审,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第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儿童保健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条 儿童保健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文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