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1: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篇: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51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11-18 【生效日期】1993-1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993年11月10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通过1993年11月18日山东省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防治孝妇河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孝妇河流域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孝妇河流域内的水体及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水污染防治。

本办法所称孝妇河流域,是指孝妇河及其支流流经的博山区、淄川区、张店区、周村区和桓台县。

第三条 第三条 孝妇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当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全面规划,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段、分片管理。

对孝妇河流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对水质实行分段控制目标。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孝妇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并将孝妇河水污染防治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

跨行政区的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应主动与相邻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孝妇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区(县)人民政府的水利、城乡建设、卫生、矿产资源、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孝妇河流域的水污染主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孝妇河流域内各排污单位,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防治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要严格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并达到排污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七条 第七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孝妇河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孝妇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被检举、控告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举、控告的单位和个人打击报复。

对保护孝妇河水环境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防治措施

第八条 第八条 孝妇河流域内严禁新建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造纸制浆、制革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石棉制品、电镀、有色金属冶炼、土硫磺、土炼焦、土炼油、土磷肥等项目;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纺织印染、食品发酵、化工等工业项目建设;严禁污染转嫁。

第九条 第九条 对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由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决定限期治理,经治理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必须转产或搬迁。转产或搬迁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十条 第十条 对孝妇河流域内污染严重的行业和污染源实行重点治理。

(一)造纸行业使用碱法和亚铵法的企业,必须实现白水的全部回用,并积极开展黑液和中段水的治理。对废纸再生的造纸企业,其废水应当全部循环利用。

(二)食品发酵、纺织印染、化工和其他行业的重点污染源废水经处理后,必须达到排污总量控制目标,降低污染负荷。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严禁向孝妇河流域内的水体、河床、河道倾倒或排放工业废渣、建筑和生活垃圾、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或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严禁在孝妇河流域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和容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利用沟渠、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孝妇河流域的排污单位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同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调查处理。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对孝妇河各河段水体的水质分别按下列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一)博山区源头至神头桥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Ⅱ类标准。

(二)神头桥至淄川区樊家窝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Ⅳ类标准。樊家窝至留仙湖出口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Ⅲ。

(三)留仙湖出口至长山大桥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Ⅳ类标准。

(四)其余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Ⅴ类标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孝妇河支流水体的水质分别按下列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一)博山区白杨河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Ⅱ类标准;岳阳河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Ⅳ类标准。

(二)淄川区范阳河源头至周村区萌水大桥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Ⅱ类标准;萌水大桥至范阳河入孝妇河口河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Ⅲ类标准。

(三)张店区漫泗河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Ⅲ类标准。

(四)周村区淦河、米沟河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Ⅳ类标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孝妇河及其主要支流设置监测断面,及时通报监测情况。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孝妇河流域的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集中建设各类工业小区,实行污染集中治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孝妇河流域内各企业应当根据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结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减轻污染负荷。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孝妇河流域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排污申报登记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排污申报登记表》后,经调查核实,对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在两个月内发给《排污许可证》。对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应当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

排污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及时申报。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凡在孝妇河流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建设项目,必须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两个月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排污总量指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流域环境规划确定的排污总量控制目标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15天发给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孝妇河流域内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确定的排污总量、种类、排放时间和去向排放污水,不得擅自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增加排污总量的必须提前两个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重新办理排污许可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报告后,一个月内做出答复。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孝妇河流域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其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使用。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从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表》之日起,应分别在一个半月、一个月、半个月内答复。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水污染防治设施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验。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不准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凡已有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时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污染物处理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停止运行或拆除的,必须提前一个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报后,应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对向孝妇河流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山东省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征收排污费,并逐步实行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征收排污费。征收的排污费作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用于防治污染。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持《环境监理证》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检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但排放污染物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给予警告,责令限期办理排污许可证,也可并处三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未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或未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擅自施工建设的,以及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而投入生产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补报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水污染防治设施未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要求而投入生产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并追究单位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处以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二十万元;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对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缴纳排污费、超标准排污费或者被处以警告、罚款的单位和个人,并不免除消除污染、排除危害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因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遭受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请求,由所在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跨区(县)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水污染损害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由第三者承担责任。完全由受害者自身的责任造成的损害,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污染损失,排污单位已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水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因水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监督管理权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原则适用于淄博市辖区内其他河流的水污染防治。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榆林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榆林市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草 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与依据]

为加强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无定河流域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榆林市行政区域内无定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本条例所称无定河流域系指向无定河干流和支流汇水的区域。

第三条

[基本原则]

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公众参与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政府职责]

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无定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建立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鼓励、支持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辖区内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当及时发现各类涉水违规项目、违法行为和突发事件,并向有关执法部门及时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工作。

第五条 [主管部门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方案;

(四)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统一监测和定期发布水环境质量信息,做好水环境质量的预警预测;

(五)编制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查处理水污染事件;

(六)依法开展水环境保护监察执法;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其他部门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规定履行下列职责:

(一)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功能区监管,编制与调整水资源保护规划与水功能区划,规范现有入河排污口,审批新建、改建、扩建进入河流、水库、湖泊、渠道排污口的设置,监测、分析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

(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农药、化肥、环境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生态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城乡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做好城乡规划,负责城乡垃圾处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四)卫生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安全卫生的监测监督管理,监督医疗机构废水无害化处理;

(五)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勘探、采矿、开采地下水等过程中的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涉水违法占地行为;

(六)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湿地、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的建设管理以及生态修复;

(七)畜牧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划定流域内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制养殖区,负责监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正常运营以及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实用技术;

(八)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流域内加油站地下双层罐的建设;

(九)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流域内的煤矿等行业环保设施的建设。

(十)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监察、旅游、安全生产监督等其他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区域联防联控]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流域内县(区)人民政府完善水质保护联动和协商机制,研究解决水质保护的重大事项。

流域内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污染的联合防治,实施联合监测、检查和执法,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监测数据实时共享、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警和联动机制,协调处理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

第八条 [部门协调]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部门协调机制,实行由政府负责人召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日常工作、有关部门参加的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河长制] 全面建立河长制。由市、县(区)、乡镇负责人担任本行政区域内的无定河干流和支流的河长,分级分段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十条

[目标责任制] 无定河流域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水污染防治目标和考核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组织实施。并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有关部门、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防治规划] 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应当按流域统一规划。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水务等部门和有关县(区)人民政府编制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方案。

第十二条

[限期达标]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要求,制定水体达标方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向社会公开,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十三条

[人大监督] 市、县(区)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

[水功能保护区] 无定河流域内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对下列区域、水体依法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证区域、水体符合功能区要求: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风景名胜区水体;

(三)重要的湖泊、湿地;

(四)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森林;

(五)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水体; 依法划定的保护区应当向社会公布。第十五条

[限期整治]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无定河流域内水污染严重的河段、流域,划定重点监管区,确定重点监管的行业和企业,制定治理计划,限期整治。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水生态环境调查,制定修复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修复水生态。

第十六条

[地下水修复]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地下水污染突出的固体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区域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

第十七条 [环评] 编制区域或者流域开发建设规划,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水污染物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一)未按照计划完成重点水污染物减排任务的;

(二)重点保护水域水质未达到标准的;

(三)规划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四)工业集聚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五)所在地区未完成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八条

[排污许可] 在无定河流域设置排污口的,必须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依法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禁止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水污染物。

餐饮、洗浴、洗涤、洗车经营者不得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

第十九条

[环境监测]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无定河流域跨省、跨县(区)的河流断面开展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内的县(区)人民政府。

第二十条

[信息共享机制]

无定河流域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无定河流域水质、水量的监测,建立信息共享和监督协查机制,发现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超过水体功能容量的,及时报告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调水、放水等措施组织治理,并向社会公告治理情况。第二十一条

[饮用水保护]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邻的公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运输危险化学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污染饮用水水体。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治理,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促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防止污染水体。

第二十二条

[地下水保护]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根据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污染状况、水资源禀赋及其使用功能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

第二十三条

[生态补偿]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保护的目标以及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无定河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实行县(区)之间相互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

[联合执法]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行政执法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对无定河流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治理。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

第二十五条

[工业集聚区] 排放水污染物的重点工业项目应当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

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实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

第二十六条

[防渗监测] 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油气开采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的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并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进行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

加油站、油库、化工原料罐区等的地下油罐应当使用双层罐或者采取建造防渗池等其他有效措施,并进行防渗漏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二十七条

[城镇污水处理]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雨污分流原则,建设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接纳工业废水的,其处理设施应当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第二十八条

[财政支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先保障城镇排水与排污管网建设资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保障城镇排水与排污管网建设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经费。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公布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达标排放情况;对按期完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县(区)人民政府,予以鼓励和扶持。

第二十九条

[中水利用] 市、县(区)人民政府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矿区的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洗煤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鼓励建设生态湿地。鼓励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管理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第三十条

[污泥处理]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标准,并对污泥的去向等进行记录。

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发展改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引进与推广污泥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技术。

第三十一条

[农村污水]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未纳入城镇排污管网的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优先采用生态、低能耗、资源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两侧等重点区域的村庄,应当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保证建设及运转资金。

第三十二条

[农田防治] 鼓励和支持建立健全科学种植制度和生态农业体系,鼓励和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肥料和类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

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合理使用的指导,推广使用安全高效农药,提高农药使用者科学施药技术水平,减少和消除农药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三十三条

[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市、县(区)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编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当地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

畜禽散养密集区应当推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水产养殖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水体污染。禁止在河流、湖泊、水库、围栏围网养殖、投肥(粪)养殖。

第三十四条

[不可抗力措施] 水环境质量因严重干旱等不可抗力原因达不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时,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排污单位采取限制生产、停产等强制措施,确保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

第三十五条

[应急预案]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无定河流域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做好应急准备。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一般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河流保护约谈]

在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河长进行约谈:

(一)未落实河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行政区内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危害河流生态环境的;

(二)未按规定及时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的;

(三)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四)未积极牵头或配合联合执法工作的;

(五)在水污染防治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考核中问题突出的;

(六)其他需要进行约谈的。

被约谈人应当按照约谈要求及时整改,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约谈人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八条

[监管责任] 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要求完成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的;

(二)未按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任务的;

(三)未按规定完成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任务的;

(四)违反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审批、核准项目的;

(五)违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违法审批排污许可证的;

(六)未按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违法采取行政措施的;

(七)未按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未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措施的;

(八)接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履行执法职责的;

(九)因监管不力造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长期或者严重超标排放的;

(十)其他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第三十九条

[环境审计] 根据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水质改善状况,结合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进行水环境质量保护审计评价,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第四十条

[服务业直排污水] 餐饮、洗浴、洗涤、洗车经营者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情节轻微的,由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依法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四十一条

[对畜禽养殖违法的处罚]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未建设配套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处一万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禁养区规定的处罚] 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门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四十三条

[水产养殖] 在河流、湖泊、水库违法围栏围网养殖的,由农(渔)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拆除的,由农(渔)业主管部门依法确定有关单位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应急事故处理] 违反本条例规定,对造成水污染事故后瞒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的排污单位,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排污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按日连续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拒不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依法做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次日起,按照原罚款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未按照规定检测进出水水质或者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

(三)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

(四)向水系水体排放、倾倒,或者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及湖泊、水库的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贮存、填埋废弃物的;

(五)在河道管理范围以外及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上陆域堆放、贮存、填埋废弃物,未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措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第四十六条

[断水断电]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排污单位做出责令停业、关闭决定的,以及市或者县(区)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做出责令停产整治决定的,供水、供电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停止对排污单位供水、供电。

第四十七条

[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

****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篇:榆林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榆林市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草案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与依据]

为了加强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无定河流域的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本条例所称无定河流域指向无定河干流和支流汇水的区域。

第三条 [基本原则]

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 [政府职责]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采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无定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无定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 [部门职责]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建设、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对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河(湖)长制] 建立河(湖)长制。市、县(市、区)、乡(镇)负责人担任本行政区域内的无定河干流和支流的河(湖)长,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七条 [目标责任制] 建立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具体目标和考核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区域联防联控制]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市人民政府组织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水污染的联合防治,实施定期会商、协作应急处置、跨界交叉检查等合力治污工作,协调处理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重大问题。

第九条 [联席会议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召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日常工作、有关部门参加的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 [生态补偿制] 建立无定河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市人民政府根据流域内跨界断面的水质目标和监测结果,实行县(市、区)之间相互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条 [个人义务及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无定河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无定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无定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 [保护日] 每年7月26日为榆林市无定河保护日。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水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在无定河保护日组织开展无定河保护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第二章 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

第十三条 [防治规划] 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应当统一规划。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 [限期达标]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要求,制定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期达标。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限期达标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 [环境监测]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无定河流域跨省、跨界河流断面开展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

第十六条 [地下水保护和修复]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根据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环境状况、水资源禀赋及其使用功能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划定地下 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地下水污染突出的固体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产开采、化工生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区域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第十七条 [排污许可]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应当明确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总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违反规定,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十八条 [排污口管理]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在河道、湖泊设置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河道、湖泊排污口设置管理部门同意。

入河排污口的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九条 [饮用水水源标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保护区的边界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界标,并在保护区周边的显著位置设立警示标志、宣传标志和责任公示牌,必要时可以设立护栏围网。

第二十条 [污染饮用水水源的处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

(二)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

(三)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建设项目增加排污量的。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市、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烧烤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 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工业集聚区] 新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应当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

工业集聚区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二条 [废水收集处理和利用] 煤炭开采单位应当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采煤废水和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应当综合利用;确需排放的,必须达到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煤炭开采集聚区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采煤废水的集中收集、利用设施。

第二十三条 [工业防渗监测] 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尾矿库、油气开采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的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并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进行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

加油站等的地下油罐应当使用双层罐或者采取建造防渗池等其他有效措施,并进行防渗漏监测,防止地下水污染。

违反规定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二十四条 [城镇污水处理]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对实行雨水、污水合流的地区,应当按照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可以结合市政改造和道路建设同时进行。

第二十五条 [污泥处理]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产生的污泥以及处理处置后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并向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违反规定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违反规定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农村污水垃圾建设和处理]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对未纳入城镇排污管网的村庄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治理,优先采用生态、低能耗、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第二十七条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建立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二十八条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违反有关规定,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二十九条 [生态治理与保护]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生态环境功能需要,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污染较重的支流入河口和其他重点入河排污口等地,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沿河沿湖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整治黑臭水体,提高流域环境承载能力。

第三十条 [应急事故处理]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二)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

第三十一条 [按日连续处罚] 排污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市、县(市、区)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三)排放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的;

(四)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的;

(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擅自停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

(六)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第三十二条 [限制生产、停产整治]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三十三条 [ 流域保护约谈]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达到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县(市、区),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约谈该县(市、区)及其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第三十四条 [环境审计] 实行无定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审计。将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列为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五条 [信息公开]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网站和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公开以下无定河流域水环境信息:

(一)依法划定的水功能保护区;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出水水质等饮用水安全状况;

(三)县(市、区)限期达标规划;

(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维护运营、污染物排放情况;

(五)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六)约谈县(市、区)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公开的信息。第三十六条 [一般规定] 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街道办事处职责] 无定河流域内的街道办事处对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职责参照本条例关于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四篇: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998年12月22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2014年7月1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巢湖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巢湖水环境,促进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活动。本条例所称巢湖流域,包括巢湖湖体,巢湖市、肥西县、肥东县、舒城县和合肥市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丰县、庐江县、含山县、和县、无为县、岳西县、芜湖市鸠江区、六安市金安区行政区域内对巢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的汇水区域。

第三条 巢湖流域水环境实行三级保护。巢湖湖体,巢湖岸线外延一千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一万米及沿岸两侧各二百米范围内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巢湖岸线外延一千至三千米范围内陆域,入湖河道上溯至一万米沿岸两侧各二百至一千米范围内陆域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

巢湖流域水环境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第四条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有效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治理,减轻巢湖湖体富营养化,促进巢湖水质根本好转。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水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巢湖水污染防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依法公开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突发事件、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等水污染防治的公共信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宣传巢湖水污染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合肥市人民政府对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协调、督促辖区内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水污染防治职责。六安、安庆、芜湖、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负责;保证巢湖流域出界河流断面水质符合水环境质量要求,实行跨市、县行政区域边界上下游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入湖河道截污、清淤、保洁、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实施建立垃圾、污水收集处置系统等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措施。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巢湖管理局负责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并履行省人民政府确定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责。

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水行政、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渔业、林业、卫生、工商、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巢湖流域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1-2]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国家制定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省巢湖管理局应当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规划。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需要,结合巢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省巢湖管理局,根据国家核定的本省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要求,以及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拟订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逐级分解落实到巢湖流域市、县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巢湖流域市、县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二条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附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环境质量监测。水功能区的水资源质量状况监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规划和设置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在巢湖湖体、出入巢湖的河流和跨设区的市行政交界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省巢湖管理局承担巢湖湖体、主要出入巢湖河流的出入湖口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报告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监测结果通报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统一发布。

第十五条 出入巢湖的河流水污染防治,实行河道(段)长负责制。由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担任行政区域内出入巢湖的河流的河道(段)长,组织对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巡查,监督检查河流水污染防治计划的落实。

第十六条 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考核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1-2] 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十七条 巢湖流域水质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巢湖湖体和丰乐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裕溪河入湖水质按Ⅲ类水标准保护,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入湖水质按Ⅳ类水标准保护。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巢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产业、产品目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限期淘汰污染巢湖流域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第十九条 水环境一、二、三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

(二)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水泥、石棉、玻璃等水污染严重的小型项目;

(三)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严格限制在水环境三级保护区内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水泥、石棉、玻璃等水污染严重的大中型项目;确需建设该类项目的,应当事先报经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水环境一、二级保护区内除执行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水泥、石棉、玻璃等水污染严重的项目;

(二)新建、扩建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排污口。第二十一条 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除执行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运输剧毒化学品和国家禁止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三)设置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输送设施;

(四)从事网围、网箱养殖;

(五)利用机械吸螺、底拖网等进行捕捞作业;

(六)设立畜禽养殖场。

合肥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明确期限,拆除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现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

第二十二条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设规范化排污口,设置标注单位名称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数量等内容的标志牌,在厂界内、外排污口分别设置排污取样口。

排污单位间歇排放水污染物的,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时间排放。排放水污染物的时间应当向社会公布。

新建、改建、扩大排污口,应当依法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十三条 禁止下列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一)私设暗管排放;

(二)将废水稀释后排放;

(三)在雨污管道分离后利用雨水管道排放;

(四)将废水通过槽车、储水罐等运输工具或者容器转移出厂非法倾倒;

(五)擅自改变污水处理方式、不经过批准的排污口排放。第二十四条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加强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新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同步建设除磷脱氮设施;现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没有除磷脱氮设施的,应当限期增设,具体期限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合肥市各类工业园区未配套建设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审批园区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五条 在合肥市公共排水设施覆盖区域内,排水户应当将雨水、污水分别排入公共雨水、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除楼顶公共屋面雨水排放系统外,阳台、露台排水管道应当接入污水管网。

在公共排水设施未覆盖区域内,排水户应当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者自建排水管网接入公共排水设施。

现有排水设施未实行雨水、污水分流的,应当按照排水管理机构规定的期限和要求进行分流改造;自用排水设施与公共排水设施的连接管由排水户负责建设。

第二十六条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经费不足的,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

排污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应当专款专用。

第二十七条 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应当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对汇水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排水进行取样检测时,有关排污单位应当提供便利条件。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发现排水水质超过排放标准的,应当及时告知排污单位,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城镇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贮存、清运,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采取防渗漏等措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应当达标排放。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逐步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并实行集中收集、分类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使用缓释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组织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指导化肥、农药的科学使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保护对水生态环境有益的水生生物和底栖生物,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污水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者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规划开发利用水产资源,推广标准化水产养殖技术,科学确定流域内水产养殖范围、规模、品种、密度和方式,预防和减少水产养殖对水环境污染。

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合理使用饵料、药物,防止造成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十三条 在巢湖湖体开展水上旅游、水上运动、水上经营等开发利用活动,不得污染水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巢湖管理局的意见。

港口、码头应当设置污水污物收集、转运和处理装置。

入湖船舶应当设置污水污物存贮装置、集油或者油水分离装置,不得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或者排放船舶残油、废油。

第三十四条 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产生的危险废液,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单独收集、安全处置。

第三十五条 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等地下工程设施的单位,应当采取防止渗漏的有效措施。

进行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和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1-2] 第四章 生态治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域生态功能的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建设生态保护带、隔离带。采取森林与湿地建设、生态清淤、水塘拦截等生态处理方法,降低氮磷等污染物入湖总量。

流域内水资源调度应当维持地表水的合理流量,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生态功能。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建设调水引水工程,加快巢湖水体交换,改善巢湖水环境。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增强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

利用湿地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或者生态旅游活动,应当符合湿地保护规划,保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肥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确定环巢湖生态建设布局,因地制宜建设环巢湖生态湿地,构建湖滨缓冲区。第三十九条 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不得缩小水域或者滩涂面积。因建设防洪、抗旱、供水、水环境生态修复等项目确需占用的,应当科学论证,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同时兴建等效替代工程或者采取其他功能补救措施。

在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因保护需要建设环湖湿地、环湖景观林带、污染治理项目等,应当经省巢湖管理局审查后,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水污染防治技术,积极开展蓝藻防治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科技成果在巢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四十一条 省巢湖管理局应当加强对巢湖湖体蓝藻的监测,监测结果报告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巢湖湖体蓝藻的预警和预报;发现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并通报当地有关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打捞巢湖湖体蓝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减轻蓝藻对巢湖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交易,落实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1-2]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二)未依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三)未规划设置水环境质量监测点的;

(四)未按规定公布水环境质量信息的;

(五)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不依法责令限期治理或者不按规定责令关闭、停产的;

(六)接到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依法及时处理的;

(七)未按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违法采取其他行政措施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三倍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在水环境一、二、三级保护区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或者在水环境三级保护区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水泥、石棉、玻璃等水污染严重的小型项目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在水环境三级保护区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水泥、石棉、玻璃等水污染严重的大中型项目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项的规定,在水环境一、二级保护区新建、扩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水泥、石棉、玻璃等水污染严重的项目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在水环境一、二、三级保护区销售含磷洗涤用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在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新建、扩建排放水污染物建设项目的,由省巢湖管理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五十万元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在水环境一级保护区从事网围、网箱养殖,或者利用机械吸螺、底拖网进行捕捞作业的,由省巢湖管理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六项规定,在水环境一级保护区设立畜禽养殖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五倍罚款;未限期治理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排污单位未按规定建设排污口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间歇排放水污染物的排污单位未按照规定时间排放水污染物的。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款规定,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河流新建、改建、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十万元罚款;逾期未恢复原状的,强制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以五十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停产整治,并处以十万元罚款;逾期未整改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单独收集、安全处置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产生的危险废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并处以十万元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1-2]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1-2]

第五篇: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9

合肥市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情况汇报

合肥市发改委(2011年7月26日)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合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更新的思路、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大的投入,全面提速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治污责任和投入,保证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 高度重视。合肥市把巢湖水污染防治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作,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中共合肥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到2010年底基本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的目标。

落实治理责任。市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和蓝藻防控领导小组,每年与各县区及相关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水质断面考核制度,在行政区交界处设臵19个考核监测断面,每月对断 面水质进行监测和通报。

加大治理投入。2006—2009年,合肥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约50亿元,是“十五”水环境治理总投资的近3倍。把水环境治理纳入“大建设”统筹实施,与路桥工程、民生工程并驾齐驱,确保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有效实施。

开展联合治污。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赴巢湖等地,商讨联合治理项目,努力构建治污合力。合肥与巢湖、六安签订巢湖流域环保合作框架协议,步调一致开展防治行动。

(二)严格环评把关,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发挥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汽车、家电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半以上,提前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避免了结构性污染产生。

加强老污染源治理。加大废水处理回用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5年的5054万吨减少2000万吨,目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0%,COD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70%。

(三)强化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治污减排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采取“集中与分散,大中小相结 合”的方式,一方面按流域整合拟建污水处理厂,继续发挥大型厂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新区及管网暂时覆盖不到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污水厂。经过不懈努力,合肥市先后建成经济开发区一期、蔡田铺、十五里河、望塘、小仓房等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集中处理量52.7万吨/日和污水管网里程1000余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拥有16座污水处理厂(含三县),总处理规模96.2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强力推进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坚持“先建网、后建厂”和“厂网并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污水管网。从2007年下半年起,开始对南淝河及其支流等城区河道两侧全部埋设截污管,将原直排河道的污水全部收集、截流,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污水管网1977公里,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超过98%,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

开展污水处理提标升级和污泥处臵。在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一级A出水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王小郢、朱砖井等污水处理厂将实施除磷脱氮技术改造,为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公园绿化、市政杂用和城市河道补充水源创造条件。此外,坚持综合处臵利用污泥,先后建成处理规模240吨/日的污泥焚烧项目,防止了污泥二次污染。

创新污水处理运营模式、监管模式。王小郢污水处理厂 TOT转让开创了国内污水处理TOT规范运作模式的先河,在所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臵,并与部门联网实时监测。通过努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始终处于前列。

(四)坚持一河一策,加快入湖河道综合整治 实施工程治理。结合实际修编完善相关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按河流水系将水环境治理分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二十埠河、板桥河、店埠河、新桥机场等片区。各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均制定了综合整治方案。目前四里河、板桥河、店埠河一期等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等综合治理工作正在实施。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工程、合肥市政务区西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先后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实施补水治理。投资8500万元建设中水处理一期工程(10万吨/日),为环城景区近100公顷水面补水;首个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技术已在滨湖新区应用;总投资1.14亿元的环城水系沟通工程正在建设中;总投资6400万元的合肥西南部生态补水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补水工程全长90公里。建立南淝河生态补水长效机制,累计补水7500万方。

实施生物治理。总投资2.55亿元的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 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湖岸崩塌治理、沿岸湿地生态修复、堤防加固和水土保持等项目相继实施,以改善巢湖岸线生态环境。

(五)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污染。加快沿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沿湖水生蔬菜基地6万亩。在沿湖乡镇累计投入4000万元建设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处理等示范项目,开展畜禽养殖项目污染专项整治,减少入湖污染负荷。

加强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包河区大圩镇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分别达到8个和20个。经开区、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

启动生态修复。包河区、肥西县、滨湖新区等分别对所辖区域巢湖沿岸实施人工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通过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堤岸生态等生态技术对入进一步改善巢湖水质。

(六)提升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

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修订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出台了《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章,正在制定《合肥市水环境治理条例》,为依法监管提供坚实保障。

提升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成巢湖西半湖水质自动监测 站,正在派河下游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臵国控、省控和市控三级地表水监测断面27个。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97家138套,国控和省控重点源在线安装监控率为100%。市级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和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先后通过了验收。

(七)加强科技攻关和宣传教育,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科技攻关和交流。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合作,针对消除河道内源污染,着手进行南淝河底泥高值化、水体氮磷藻磁聚移出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南淝河底泥高值化研究已进入中试;国家重大水专项在合肥市“一个试验两个工程”正在实施。

加强环境宣教工作。对外宣传不断深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经济频道两次来肥作水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专题报道。

(八)招商引资,大力推介重大资环项目

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积极推介巢湖水流域治理项目,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我市生态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联系,力争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获得国债和金融部门贷款支持。近几年我市争取国家、省级重点流域治理资金共2.7亿元。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合肥市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10年巢湖西半湖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值比2006年分别下降32.1%、50.3%、17.5%和28.4%,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淝河氨氮、总磷和总氮均值比2006年分别下降17.3%、46.1%和24.1%。十五里河、派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也不同程度改善。主要水源地董铺水库及大房郢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

合肥市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11月亲临合肥视察指导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对合肥市巢湖水污染防治进展和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环保部部长周生贤2008年4月在合肥考察时,指出合肥水环境治理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全国都很有特点”。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治污的投入。巢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治理难度大,综合治理项目多、投入大,建议中央和省里进一步加大对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投入,尤其对污染较重的巢湖西半湖治理予以关心和支持,以支持推动巢湖治污项目尽早开工、加快建设,早日发挥环境效益。

(二)加快启动引江济巢工程。通过引江济巢工程,可 恢复江湖自然沟通,对改善巢湖水环境、重建江湖生命通道、支撑全省水资源配臵、发展江湖航运、促进省会经济圈和全省发展有重要意义。据估算,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在配合巢湖流域污染源治理后,全湖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巢湖西半湖将明显受益。目前引江济巢绝大部分专题编制完成,部分专题进行评估论证,建议加快论证评估步伐,争取把该工程纳入近期优先实施的项目。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治理投入,努力做好城市的“水文章”,做活生态建设的大文章,为早日恢复巢湖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促进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19890719(颁布时间) 19900101(实施时间) 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989年7月19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

    副市长*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长、才省长,各位领导: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998年8月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3月29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

    副市长*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长、才省长,各位领导: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项目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水 污 染 防 治 管 理 办 法 审 核: 邓中海编 制: 余义华 建 设 单 位: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监 理 单 位:云南展旭公......

    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污染防治第三章 监督管理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