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蓥市强化城镇燃气安全管理1
工作信息:
华蓥市强化城镇燃气安全管理
为贯彻落实中习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讲话精神,该市结合市级情况,在“两会”期间加强对城镇燃气安全监管,要求相关单位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坚决杜绝此类事故。
一是落实相关精神,充分认识燃气安全重要性。我市现有3户城镇燃气公司、3户液化气充装站和千余家燃气经营单位(小区),燃气管网已延伸至农村,涉及面广。燃气事故具有危害性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燃气安全生产事关人命群众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做好此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核准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的要求,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做到工作覆盖到全过程,措施落实到各环节,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遏制和杜绝各类燃气事故的发生。
二是强化燃气安全管理,全面落实监督管理职责。要求相关单位及燃气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要进一步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做好本辖区的燃气安全管理工作。住建局严格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规定,监督燃气经营企业加强对城镇燃气使用管理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加强对用户在安全用气方面的权利、责任、义务、禁止行为的宣传,督促燃气企业加强对燃气安全使用管理等安全知识的宣传,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监局从综合监督管理的角度,进一步加强指导协调,认真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相关安全生产职责,监督企业强化安全责任,将燃气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三是全面开展专项检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重点对企业对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企业隐患排查整改情况,企业安全投入情况,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情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动作和基本要求的落实情况,企业是否制订相关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可行管用并经过专门演练,企业坚持 24 小时报修值班制情况,检漏维修及时率等方面的情况。
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燃气广泛应用于城镇生产、生活领域,安全监管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住建局、安监局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能职责,定期组织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城镇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乡镇(街道)通过检查,摸清本辖区燃气生产经营使用的现状,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级分类监管。重点对燃气生产、储存、运输、充装以及气瓶的检验、报废等环节进行监管;指导燃气使用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燃气使用安全操作规定;引导燃气生产、储存、运输、充装、使用等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华蓥市安监局 刘勇
禹鹏程
文林林)
联系地址:华蓥市红星路200号
联系电话:4691882
第二篇: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于1991年3月30日由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令第10号发布。该《规定》分总则,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城市燃气的生产、储存和输配,城市燃气的使用,城市燃气用具的生产和销售,城市燃气事故的抢修和处理,奖励与处罚,附则8章43条,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9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修改〈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的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0号)决定,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目录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
第三章 城市燃气的生产、储存和输配
第四章 城市燃气的使用
第五章 城市燃气用具的生产和销售
第六章 城市燃气事故的抢修和处理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展开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1991年3月30日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令第10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燃气,是指供给城市中生活、生产等使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煤制气、重油制气)等气体燃料。
第三条 城市燃气的生产、储存、输配、经营、使用以及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燃气用具的生产,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根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部负责管理全国城市燃气安全工作,劳动部负责全国城市燃气的安全监察,公安部负责全国城市燃气的消防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建、劳动(安全监察)、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城市燃气的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和使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燃气安全工作。
第六条 城市燃气的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应当指定一名企业负责人主管燃气安全工作,并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应当设立群众性安全组织和安全员,形成三级安全管理网络。
单位用户应当确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
第七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及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编辑本段第二章 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
第八条 城市燃气厂(站)、输配设施等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消防安全等要求。在选址审查时,应当征求城市、劳动、公安消防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十条 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按照国家或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的标准、规范、规定进行。审查燃气工程设计时,应当有城建、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参加,并对燃气安全设施严格把关。
第十一条 城市燃气工程的施工必须保证质量,确保安全可靠。竣工验收时,应当组织城建、公安消防、劳动等有关部门及燃气安全方面的专家参加。凡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 城市燃气工程的通气作业,必须有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和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配合下进行。编辑本段第三章 城市燃气的生产、储存和输配
第十三条 城市燃气生产单位向城市供气的压力和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无臭燃气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加臭处理。在使用发生炉、水煤气炉、油制气炉生产燃气及电捕焦油器时,其含氧量必须符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第十四条 对于制气和净化使用的原料,应当按批进行质量分析;原料品种作必要变更时,应当进行分析试验。凡达不到规定指标的原料,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所采用的各类锅炉、压力容器和气瓶设备,必须符合劳动部门颁布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和建立档案,并定期检验;其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可靠,并定期校验。
凡有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的城市,必须设置液化石油气瓶定期检验站。气瓶定期检验站和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运行。气瓶定期检验工作不落实的充装单位,不得从事气瓶充装业务。气瓶定期检验站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气瓶检验工作。
第十六条 城市燃气管道和容器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气密试验和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应当定期巡回检查,加强监护和检漏,确保安全无泄漏。对于各类防爆设施和各种安全装置,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并配备足够的备用设备、备品备件以及抢修人员和工具,保证其灵敏可靠。
第十七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系统的动火作业应当建立分级审批制度,由动火作业单位填写动火作业审批报告和动火作业方案,并按级向安全管理部门申报,取得动火证后方可实施。
在动火作业时,必须在作业点周围采取保证安全的隔离措施和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和输配单位应当按照设备的负荷能力组织生产、储存和输配。
特殊情况确需强化生产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验证,并经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能调整设备的工艺参数和生产能力。第十九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停气、降压作业的管理制度,包括停气、降压的审批权限、申报程序以及恢复供气的措施等,并指定技术部门负责。
涉及用户的停气、降压工程,不宜在夜间恢复供气。除紧急事故外,停气及恢复供气应当事先通知用户。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在城市燃气管道及设施上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确需在城市燃气管道及设施附近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时,必须符合城市燃气设计规范及消防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凡在城市燃气管道及设施附近进行施工,有可能影响管道及设施安全运营的,施工单位须事先通知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经双方商定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进行现场监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严禁明火,保护施工现场中的燃气管道及设施。
第二十二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应当对燃气管道及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管道和设施有破损、漏气等情况时,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
编辑本段第四章 城市燃气的使用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城市燃气必须向城市燃气经营单位提出申请,经许可后方可使用。
城市燃气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用户档案,与用户签订供气、使用合同协议。
第二十四条 使用城市燃气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增加安装供气及使用设施时,必须经城市燃气经营单位批准。
第二十五条 城市燃气经营单位必须制定用户安全使用规定,对居民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对燃气设施进行检修,并提供咨询等服务;居民用户应当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定。
城市燃气经营单位对单位用户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并负责其操作和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二十六条 使用燃气管道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改、迁、装燃气设施和用具,严禁在卧室安装燃气管道设施和使用燃气,并不得擅自抽取或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燃气。
第二十七条 用户不得用任何手段加热和摔、砸、倒卧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自行倒罐、排残和拆修瓶阀等附件,不得自行改换检验标记或瓶体漆色。
编辑本段第五章 城市燃气用具的生产和销售
第二十八条 城市燃气用具生产单位生产实行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时,必须取得归口管理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其产品受颁证机关的安全监督。
第二十九条 民用燃具的销售,必须经销售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中心(站)进行检测,经检测符合销售地燃气使用要求,并在销售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城市燃气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督下方可销售。
第三十条 凡经批准销售的燃气用具,其销售单位应当在销售地设立维修站点,也可以委托当地城市燃气经营单位代销代修,并负责提供修理所需要的燃气用具零部件。城市燃气经营单位应当对专业维修人员进行考核。
第三十一条 燃气用具产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说明书,重点部位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编辑本段第六章 城市燃气事故的抢修和处理
第三十二条 城市燃气事故是指由燃气引起的中毒、火灾、爆炸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事故后,必须立即切断电源,采取通风等防火措施,并向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报告。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对于重大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消防、劳动部门和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并立即切断电源,迅速隔离和警戒事故现场,在不影响救护的情况下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控制事故发展。
第三十四条 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必须设置专职抢修队伍,配齐抢修人员、防护用品、车辆、器材、通讯设备等,并预先制定各类突发事故的抢修方案,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组织抢修。
第三十五条 对于城市燃气事故的处理,应当根据其性质,分别依照劳动、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重大和特别重大的城市燃气事故,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快做好善后工作,由城建、公安、劳动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向上报告。编辑本段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于维护城市燃气安全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对于破坏、盗窃、哄抢燃气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的,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有权加以制止,并限期拆除违章设施和要求违章者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十九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二十四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的,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有权加以制止,责令恢复原状,对于屡教不改或者危及燃气使用安全的,城市燃气生产、储存、输配、经营单位可以报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采取暂停供气的措施,以确保安全。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以不履行处罚规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编辑本段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劳动、公安部门根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起施行。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编辑本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1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修改《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的决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修改<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的决定》已经第77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〇一一年九月七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修改《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的决定
经2011年8月11日第77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废止和修改下列部门规章,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一、经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同意,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1991年3月30日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令第10号发布)。
二、废止《城市燃气管理办法》(1997年12月23日建设部令第62号发布)。
三、对《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2004年10月15日建设部令第135号发布)作如下修改:
删除“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认定条件”、“
五、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条件”、“
六、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条件”、“
七、燃气设施改动审批条件”、“
十三、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条件”和“
十四、城市新建燃气企业审批条件”的相关内容。
[1]
第三篇:自贡市城镇燃气企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自贡市城镇燃气企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燃气(包括液化石油气,以下同)企业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镇燃气供、输、用的单位及相关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镇燃气供、输、用的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从事城镇燃气供、输、用活动。
第四条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安监、公安、城建、经委、工商等部门应当共同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安监、城建、经委等部门应当完善城镇燃气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维护、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五条市和县(区)安监、公安、城建、经委、工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六条规划、城建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城镇燃气信息,合理编制城镇燃气配气站、管网、管线的新建、扩建、改建规划。
第七条安全评价单位应为城镇燃气企业提供安全知识培训、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协助做好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第八条未进行安全评价合格且未经城建审查许可、工商登记注册的单位不得从事城镇燃气供气、输气和用气。
第二章行业管理
第九条城镇燃气供气、输气和用气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二)城镇燃气作业人员持有效资格证上岗作业;
(三)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配气站、输气管网和设备设施;
(四)使用合格的设备、设施、器具。
第十条城镇燃气供气、输气单位应当按规定查验下列事项,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给予供气或输气:
(一)取得行政许可,从业资格证件齐全有效;
(二)近两年消防部门对企业消防设施及消防工作的监管合格意见;
(三)质检部门对企业有关压力容器周期检测合格意见;
(四)燃气企业现状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五)供气合同。
第十一条城镇燃气经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对配气站、管网的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控;
(四)符合第九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事项。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十二条城建管理部门负责对城镇燃气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供气、输气、用气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三条经委负责对城镇燃气用气单位监督检查;负责对从业资格证、设备、设施、管网、管线的监督检查;负责对用气单位及其输气、用气、设备、设施的安全实施监督检查。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城镇燃气企业的设立及其改建、扩建的审查和监督检查;负责对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五条质监部门负责对城镇燃气企业特种设备、容器、仪表、阀门等定期检验状况和进行监督检查,对提供虚假检验检测结果结论或报告者,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文件,核发城镇燃气的单位营业执照,并监督管理城镇燃气市场经营活动。
第四章安全评价
第十七条申请进行城镇燃气作业的单位应选择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
第十八条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从事城镇燃气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出具的评价报告负责。
第十九条按行政许可年限。换证时应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城镇燃气单位概况;
(二)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能指标,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三)城镇燃气单位的技术条件。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法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安全可靠性;
(四)可能出现事故预防及安全救援措施;
(五)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置;
(六)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七)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应急救援
第二十条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十一条城镇燃气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二条发生燃气事故后,现场从业人员应当立即报警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和警示措施。
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3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燃气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安监、公安、交通、质监、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第二十五条城镇燃气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做好燃气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燃气供应、输送、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建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燃气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燃气企业从未取得燃气许可证或者燃气经营许可证的企业;
(二)城镇燃气企业向未取得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输送燃气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未取得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资质,擅自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有违法所得的,由工商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有关用语的解释:
城镇燃气,是指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各类燃气,包括天然气体和液化石油气体等。
城镇燃气事故,是指调配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或者泄漏等事故。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城建、经委等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呼和浩特市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办法
呼和浩特市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燃气安全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应当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应急”的原则,体现到燃气经营、使用、运输、储存以及设施保护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燃气经营者和用户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各级政府属地责任,增强全民燃气安全意识。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燃气设施,规范使用燃气,防止燃气安全事故,有权制止和举报妨害燃气安全的行为。
第二章
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第四条:政府责任
(一)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燃气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部门监管协调机制,组织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和部门联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燃气安全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燃气设施安全运行和燃气安全使用存在的问题。每半年召开一次燃气安全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燃气安全监管领域的重要事项。将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及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照市场规则完善燃气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燃气经营者政策性亏损财政补偿机制。因政府定价行为和承担法律、法规及政府规定的指令性义务,形成燃气成本上升和政策性亏损的,应当及时调整用户燃气供应价格或者财政足额补偿。
(二)旗县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燃气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组织本地区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有关行业、场所使用燃气的基本安全规范,建立健全燃气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执法检查,加强燃气安全日常监管,监督检查落实燃气场站、管线、设施等燃气建设工程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施工燃气设施保护方案》,依法制止危及燃气设施安全运行违法行为。负责制定本辖区燃气隐患排查整改、燃气用户入户安全检查、燃气安全防护技术应用推广、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普及等专项工作方案,报市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组织实施。每季度调度一次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并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落实。将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及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旗县人民政府负责燃气经营许可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资质许可,负责依法查处未经许可安装和维修燃气燃烧器具等违法经营行为;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监督检查本地区燃气经营许可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资质许可情况,清理违法设立的燃气经营和燃烧器具维修站点等。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或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燃气安全工作,协助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对燃气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指导社区将安全用气纳入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日常巡查台账、隐患整改台账,定期组织燃气安全巡查和用户安全用气宣传教育,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燃气经营者通报,向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监督隐患整改到位。负责定期向燃气经营者通报地区安全用气形势,落实燃气安全宣传责任,配合燃气经营者开展用户入户安全检查,督促燃气用户及时整改用气安全隐患等。负责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和重要节假日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燃气安全公益宣传活动。
第五条:有关部门责任
(一)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负责全市燃气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落实燃气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制定燃气安全使用规范和保障燃气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明确相关行业、场所和居民使用燃气的基本安全要求。
负责燃气经营许可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资质许可,依法查处未经许可经营燃气和安装维修燃气燃烧器具等违法经营行为,组织清理违法设立的燃气经营和燃烧器具维修站点等。负责燃气场站、燃气设施等燃气建设工程审批管理工作,监督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施工燃气设施保护方案》,依法查处危及燃气设施安全运行的违法行为。
组织落实燃气经营者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运行、维护、抢修人员专业培训考核制度,单位燃气用户管理人员、操作维护人员燃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制度。负责制定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燃气用户入户安全检查、燃气安全防护技术应用推广、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普及等专项工作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和落实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月调度制度,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落实。
(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燃气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实施安全监察,对燃气钢瓶充装、检验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落实燃气钢瓶充装许可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依法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充装燃气钢瓶、超许可范围充装燃气钢瓶,充装非自有产权燃气钢瓶、超期未检燃气钢瓶,充装改装、翻新、报废燃气钢瓶和燃气销售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
负责对燃气计量表安装使用前实施首次强制检定,监督管理燃气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制检定工作。组织和监督燃气充装单位建立燃气钢瓶电子技术档案,推行“一瓶一码”数字化管理;监督检查燃气燃烧器具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依法查处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照经营燃气以及销售不合格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认真履行“双告知”义务。燃气供应、经营的企业新办、变更、注销营业执照时,告知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并告知当事人未取得相关许可不得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燃气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保障或预留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办理规划许可时充分考虑建设项目与燃气设施间防火安全间距。建立完善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向建设单位提供准确、完整的城市地下燃气设施信息。与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
(五)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拆除占压燃气管道、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
(六)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燃气运输单位和车辆实施严格监管,落实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制度,并依法查处企业和个人无证运输、使用不符合运输安全规定的车辆运输燃气等违法行为。
(七)公安部门:依法查处违法买卖、储存、运输燃气和盗窃、损毁燃气管道、设施等妨害公共安全的治安违法案件和燃气管理、燃气事故中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划定城区燃气运输车辆行驶路线、通行时间,依法查处无证运输、不按规定行驶路线和通行时间运输等违法行为。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依法对燃气工程建设项目消防工程审核、消防工程验收(备案)行政许可等。
(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查处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用途影响燃气安全的行为。指导监督物业服务单位配备专兼职燃气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必要的燃气安全知识培训,配合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燃气经营者开展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九)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落实城镇燃气建设工程防雷、防静电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指导燃气经营者做好城镇燃气设施设备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工作。
(十)商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商业用气单位开展燃气使用安全检查,教育引导商业用气单位安全使用燃气。
(十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燃气安全管理相关地区、部门和燃气经营者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综合监管,对重点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办。负责对以城镇燃气以外的化工燃料替代城镇燃气的使用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依法组织调查燃气安全生产事故。
(十二)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负责面向社会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教育。
(十三)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燃气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对燃气事故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问责、处分。
第三章
燃气设施安全保护
第六条:管道燃气经营者负责城镇燃气管网及附属燃气设施、设备和室内燃气管道、计量表、安全自闭阀、连接管的统一管理、维修、养护、更新。管道燃气经营者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安装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阻挠燃气经营者开展燃气设施设备巡查、检测、维修、维护作业和新增用户的接点工作。
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燃气管网、重要燃气设施和燃气安全管理重点部位设置安全监控装置,逐步建立燃气设施安全监控数字指挥调度系统。
第七条:燃气用户对室内燃气管道、计量表、安全自闭阀、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设备负有安全使用、管理和保护的责任。
燃气燃烧器具、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连接管等属于用户专有设备,专有设备淘汰或者更换由燃气用户承担相关费用。
第八条:管道燃气经营者对燃气用户安全使用、管理和保护燃气设施设备实施监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要求,燃气用户应当按照整改要求整改到位,确保燃气使用安全。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安全隐患,燃气经营者应当及时向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改正并给予行政处罚,必要时也可以决定停止供气,避免出现燃气安全事故。第九条: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城镇燃气标志标准》,在燃气储配站、门站、调压站(室)、气化站、加气站、供应站等重要燃气设施上,统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在安全保护范围设置统一的安全保护标志牌。
第十条: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定期对燃气设施开展巡查检测、维修保养,进行燃气设施安全评价,并建立完善的巡查检测、维修保养记录。对发现妨害燃气设施安全运行的行为,应当立即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管道燃气经营者和有关部门组织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施工,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的,应当严格落实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措施。
(一)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道燃气经营者查询施工范围内地下燃气管网线位和高程等信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在5日内提供有关地下管线信息资料。
(二)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管道燃气经营者提供的地下管线信息资料,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现场探测核实燃气管网分布,与施工单位、管道燃气经营者商定《工程施工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方案》,签订《燃气管网设施安全保护协议书》,报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建设单位应当在动土3日前通知管道燃气经营者派专人现场指导施工。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旁站式指导,监督落实安全施工要求和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燃气设施运行安全。施工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方案》,不得擅自使用机械设备挖掘,不得压挤、碰撞燃气设施。
(四)管道燃气经营者在燃气管道工程竣工覆土前,应当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采集的地下管线数据,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复核的,应当在2日内完成现场复核。
第四章
燃气经营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制定入户安全检查计划,定期检查检测用户燃气设施,保证燃气使用安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社区居委会,配合开展入户用气安全检查,并提供居民用户基础信息。入户安全检查计划应当报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燃气经营者对单位用户用气安全检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对居民用户用气安全检查每年不得少于1次。其中,对出租房屋和无人监护的未成年人、孤寡老人、智障和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监控的燃气用户,用气安全检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
第十三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燃气用户电子信息档案,对用户使用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燃气设施的品牌、型号、安装时间、检测检验时间、使用期限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并提供燃气安全使用和燃气设施、器具维护保养指导服务。燃气用户电子信息档案应当具备定期安全检查、检测告知和通知用户及时更换燃气燃烧器具、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连接管等基本功能。
第十四条:燃气经营者在开展入户安全检查前,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在显著位置张贴通告等方式,将入户安全检查日程安排通知燃气用户。入户安全检查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在入户检查时穿着佩带统一标识的工作服,并出示有效工作证件。
第十五条:燃气经营者入户安全检查应当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内容:
(一)有无擅自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管道、计量表、安全自闭阀等设施设备。
(二)燃气管道末端是否封堵、管道设施是否漏气。
(三)管道、阀门是否存在锈蚀、是否有重物搭挂或者作接地引线。
(四)燃气阀门操作是否方便、灵活,减压阀是否漏气,连接管是否老化。
(五)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安全自闭阀等设备安装及使用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
(六)有无擅自改变燃气用途或者盗用、转供燃气等。
(七)燃气钢瓶是否合格。
(八)使用、储存燃气场所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九)其他有关燃气使用安全的事项。
第十六条:入户安全检查应当认真做好记录,经安全检查人员和用户签字确认,各自存留检查记录备查。安全检查记录应当附有醒目的安全用气提醒事项。
第十七条:入户安全检查发现燃气泄漏的,要立即处理到位;燃气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则的,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并书面告知用户正确使用燃气的方法;发现用户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等设备的,应当书面通知用户在10日内完成整改并跟踪整改到位。
燃气安全整改通知书送达后,燃气用户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确认。拒不签收确认的,由入户安全检查人员会同社区工作人员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签收事由和日期,把整改通知书留给燃气用户视为送达。
燃气经营者应当在入户安全检查结束后1个月内,向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安全检查情况。第十八条:燃气经营者日常巡查、入户安全检查发现燃气使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已不具备安全供气条件的,应当及时报告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决定在用户整改到位前停止供气,防止出现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经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管道燃气经营者可以在履行必要告知义务后,对燃气用户采取临时停气措施:
(一)燃气用户不具备安全使用燃气行为能力,经与监护人协商无法通过其他措施保证安全用气的。
(二)超过一年无法入户开展安全检查的。
(三)对拒不配合入户安全检查,或者长期无人居住、因联系不到业主无法入户检查的。
(四)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和连接管,拒不整改形成重大安全隐患的。
(五)因燃气用户私搭滥建,燃气管线被占压,妨害公共安全的。
(六)其他需采取临时停气措施保障公共安全的。
第十九条:燃气充装企业除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关于燃气经营的一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燃气钢瓶电子安全技术档案,为符合标准的燃气瓶牢固佩带数字身份证,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燃气钢瓶流转数据全程可追溯查询。
(二)对充装的燃气钢瓶安全负责,按照规定的检验周期,定期将到期燃气钢瓶送专业检验机构检验。
(三)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可以充装的燃气钢瓶外,只能充装自有产权的燃气钢瓶和按照托管协议管理的燃气钢瓶,不得充装未建立电子安全技术档案、无数字身份证的燃气钢瓶。
(四)建立完善的燃气钢瓶出入站登记制度,对进出站燃气钢瓶,包括送检和报废气瓶注册登记编码、进出站时间、进站来源和出站流向等信息逐一进行登记。
(五)运送燃气钢瓶的人员应当负责为燃气用户安装燃气钢瓶,并进行用气安全检查,在送气凭证上记录安装气瓶和安全检查情况,由用户签字确认。燃气用户要求自行安装的,用户应当在送气凭证上书面说明情况并签字确认。送气凭证至少保存一年。
运送燃气钢瓶的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按照要求持证上岗,穿着佩戴统一标识的工作服装,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第二十条:经营燃气汽车加气站除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办法有关燃气经营的一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向无压力容器使用证或者与使用证登记信息不符的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燃气。
(二)不得向燃气汽车储气瓶以外的其它气瓶或者装置充装燃气。第二十一条:燃气钢瓶检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落实燃气钢瓶定期检验制度和判废气瓶破坏性处理制度。禁止擅自改造翻新报废燃气钢瓶,禁止将未经破坏性处理的报废燃气钢瓶流入社会使用。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燃气钢瓶间倒装燃气,或者从槽车直接充装燃气钢瓶,不得倾倒燃气钢瓶残液,不得擅自改换燃气钢瓶检验标记或者漆色。第五章燃气使用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燃气用户除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办法一般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购买和使用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燃气。
(二)不得在同一房间内混合使用管道燃气和瓶装燃气,不得在使用燃气的同一房间同时使用其他明火,不得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半地下空间使用、储存瓶装燃气。
(三)对室内燃气燃烧器具、计量表、安全自闭阀、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连接管等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完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或者向燃气经营者报告。
(四)购买、使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由具有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安装、维修,及时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使用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专有设备。
(五)不得使用明火检查燃气泄漏。
(六)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应当主动联系燃气经营者定期入户安全检查。
(七)出租房屋时应当与承租人在房屋租赁协议中明确双方共同承担安全使用燃气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管道燃气用户除遵守本办法一般规定和第二十三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遮挡、包裹和擅自改动燃气管道、设施。
(二)不得擅自启封、动用、调整燃气经营者密闭的燃气设施。
(三)不得擅自扩大用气范围。
第二十五条:燃气用户使用瓶装燃气从事餐饮业,除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及以上用气安全规定外,使用瓶装压缩天然气的,应当建立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独立瓶组气化站;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储存燃气总重量超过100千克时,应当设置专用气瓶储存间;大于100千克、小于420千克时,气瓶储存间可以设置在与用气建筑相邻的单层专用房间内;大于420千克时,气瓶储存间应当设置在与其他民用建筑间距不小于10米的独立建筑内。
(二)气瓶储存间高度应当不低于2.2米,室内应当加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使用防爆型照明等电气设备,把电器开关设置在室外,并在储存间外部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气瓶储存间地下不得有暖气沟、地漏及其他构筑物,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明火。
(四)禁止使用气液两相瓶,备用燃气钢瓶应当分开放置或者用防火墙隔开。
(五)燃气钢瓶与单台液化石油气灶具连接,应当使用符合规范标准的耐油橡胶软管,在钢瓶和灶具连接处应当用卡箍紧固,并按照标注的使用期限更换。发现橡胶软管出现老化、腐蚀等应当立即更换。使用燃气钢瓶供应多台液化石油气灶具的,应当将燃气燃烧器具固定后采用硬管连接。
(六)使用橡胶软管不得有接口,长度一般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间,不得穿越墙壁、门窗。
(七)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用气意识,掌握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建立健全并落实燃气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经燃气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按照安全用气规则使用燃气。
第六章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
第二十六条:燃气燃烧器具应当经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气源适配性检测合格方可安装、使用。对使用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燃气燃烧器具的,燃气经营者不得供气。燃气燃烧器具、燃气安全防护产品生产或者销售企业,应当在本市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考核合格的安装维修人员,并向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备案信息。
第二十七条:从事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证书》,安装维修人员应当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并遵守国家有关执业规定。
第二十八条: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燃烧器具、安全防护产品生产或者销售企业,应当定期上门检查所销售、安装设备的使用情况,书面告知燃气用户检查结果和下次检查时间。发现设备功能缺失或者失效的,应当及时维修。无法维修恢复正常的,应当按照商品保修的有关规定处理;超过保修期限的,应当告知燃气用户购买符合标准的配件或者及时更换。
第七章
燃气运输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燃气运输应当依法落实行政许可制度。任何车辆未经许可禁止运输燃气。
第三十条:燃气运输车辆和车辆安装、携带的压力容器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技术状况检验。不具备安全技术条件,或者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燃气运输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第三十一条:燃气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行驶线路和规定的通行时间运输燃气。
第三十二条:燃气运输车辆运输燃气钢瓶时,除法律、法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车辆应当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二)运输燃气钢瓶除有防护罩的气瓶外,应当配戴好瓶帽,除集装气瓶外还应当安装防震圈,妥善固定,防止出现气瓶串动、滚动,保证装载平衡。运输燃气钢瓶应当轻装轻卸,禁止抛、滑、滚、碰钢瓶。
(三)燃气运输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燃气安全运输培训,使车辆驾驶员和押运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燃气钢瓶运输安全。
第三十三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和危险货物运输有关规定,加强对燃气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八章
燃气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推广
第三十四条:新建住宅小区应当设计和安装智能燃气计量表、安全自闭阀等燃气设施,使用不锈钢波纹软管连接燃气管道和燃烧器具,推广使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按照前款规定配套安装的燃气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建设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支出,建设单位不得向业主另行收取费用。智能燃气计量表、安全自闭阀、不锈钢波纹软管和燃气燃烧器具应当在送气前完成安装并验收合格。
第三十五条:未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配套安装智能燃气计量表、安全自闭阀的既有建筑,燃气经营者应当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改造。既有建筑改造和安装、更新设备费用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支出。
第三十六条:单位燃气用户强制使用智能燃气计量表、安全自闭阀、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不锈钢波纹软管和与燃气用量相适应的强制排风系统,强制使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并承担设备安装、维护、更新费用。
第三十七条:居民燃气用户强制使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燃烧器具;符合安装要求的推广使用不锈钢波纹软管连接燃气管道和燃烧器具。既有建筑用户安装、更新燃气燃烧器具、不锈钢波纹软管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应当承担设备采购费用。
第九章
应急处置与事故调查
第三十八条: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订本行政区域燃气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旗县区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报市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制定与本地区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相衔接的燃气安全隐患和事故应急抢修预案,报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备案;应当按照预案配备通讯器材、抢修设备、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设专岗24小时值班。
第四十条:燃气用户发现燃气泄漏或者燃气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等,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者。燃气经营者应当在接到报告后5分钟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抢险抢修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抢险抢修作业或者排查鉴定安全隐患。经现场排查鉴定的安全隐患属于一般维修的,应当在24小时内派出维修人员维修。燃气经营者未能及时到达现场处置事故或者排查鉴定安全隐患的,用户可以向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燃气经营者应当在接到燃气泄漏或者可能因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报告后,立即与公安消防部门沟通,同时向市和旗县区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安监、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事故处置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或者发生次生事故,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一条:燃气经营者因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开展应急抢险抢修作业,可以依法拆除妨碍作业的其它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和室内遮挡包裹燃气管线、设施的装饰装修物品。造成财产损失的,事故责任方负责赔偿。燃气工程车辆执行抢险抢修任务,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通行时段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避让。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燃气抢险抢修提供必要协助,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妨碍抢险抢修作业。
第四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统一指挥、分级处置燃气安全事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事故原因、性质,分别牵头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原则上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调查燃气泄漏或者由燃气泄漏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牵头调查由火灾引发的燃气安全事故;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调查由使用特种设备引发的燃气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牵头调查燃气生产安全事故;公安部门负责查处和侦查燃气安全事故涉及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
燃气经营者应当配合燃气安全事故调查并给予技术支持。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燃气经营者、燃气运输企业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重大燃气安全隐患和燃气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人身财产损失赔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燃气用户使用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未按有关规定使用、管理和保护室内燃气设施,或者违反安全用气规则造成燃气安全隐患的,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燃气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人身财产损失赔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燃气用户使用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造成燃气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器具生产、销售、维修、检定企业和单位的连带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建设单位组织铺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影响燃气安全的工程施工,未按规定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道燃气经营者查询地下燃气管网线位和高程,未组织探测核实燃气管网分布情况,未与施工单位、管道燃气经营者制定《工程施工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方案》、签订《燃气管网设施安全保护协议书》,并报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者在动工前未通知管道燃气经营者派人现场指导施工,或者未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方案》落实安全施工要求和燃气设施安全保护措施的,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立即停止施工、限期改正;造成燃气管道、设施损毁和燃气泄漏事故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共同承担人身财产损失赔偿责任,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从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负有燃气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对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的。
(二)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的燃气安全管理工作不研究、不部署、不检查、不落实,造成燃气安全隐患的,或者引发燃气安全事故的。
(三)在职责范围内对发现的燃气安全隐患不组织整改,对违反规定经营、运输、使用燃气和妨害燃气安全运行、安全使用的违法行为应当查处未予查处,在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前,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造成燃气安全事故的。
(四)发现超出管理权限的燃气安全隐患,未及时向有管辖权的部门、单位移送或者通报的。
(五)有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燃气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旗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造成燃气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燃气安全事故的,对有关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旗县区、开发区一年之内发生3起以上人员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燃气安全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中除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条:本办法自2016年2月15日起施行。
第五篇:燃气安全管理
燃气安全管理
作者:徐姜 文章来源:网络论文 点击数:1568 更新时间:2007-3-1 9:43:49、燃气安全工作的探讨:
1)当前燃气安全中存在的令人深思的现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燃气行业特别是液化石油气市场出现巨大变化,价格改革,经营形式,供应竞争等促进了燃气事业的壮大,也带来一些突出问题,并发生事故,给公共安全、生命财产、环境保护等带来较大的影响和隐患。特别是燃气企业“以包代管”、忽视技术、放松管理、轻视管理;上岗人员无证、资质不足、设备老化、维修保养粗放;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资减少;把安全狭义理解为企业内部事务,忽视用户管理;以上级检查来代替管理,突击应付;视安全为一个独立工作与技术、管理脱离;防而不预、举一反三成了接二连三等等。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对安全工作的性质和特征模糊不清。
2)安全工作的性质安
全工作不是一个独立工作。它是技术工作、管理科学和人员素质在实施安全预备方案的过程和结果。安全是企业所有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综合效果,是企业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动态状态。为安全抓安全是无的放矢,因为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安全工作。而是要确保企业管理规范、技术完好的状态下得到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可见,安全是企业在严谨管理、技术完好的运作中,保持无事故运行的动态状态。因此,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保持企业无事故运行。要使这个目标得已实现。必须也只能是管理严谨、技术完好缺一不可。(技术设备完好还反映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来提高和完善技术设备上)而这两条的落实在人员素质这个根本因素上。
对事故的狭义理解往往把整个安全工作偏重于“火灾火险”,因而不能从管理体系和每条管理链中把握关键所在,难以达到举一反三,只陷入事故或隐患的整改,缺少全面解决的措施和力度。退一步说,认定爆炸、火灾才算是燃气事故,也只能说这是燃气企业内部事故的外部表象和失控恶化,其核心还是管理、技术、人员素质的事故和缺陷所致。对安全是企业的某种程度动态状态的认识出发,事故应该是广义,不仅仅是火灾、爆炸,也包含人身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技术事故、工艺事故、信息事故等等。只有所有这些方方面面正常工作,才能说企业此时此刻保持了一种状态,达到一个新的效果,也即是企业现时安全。可见,什么时候全部管理职能到位、技术措施能保证管理职能落实,什么时候企业安全,是动态的状态。如果看成静态,就会就事论事对待安全管理,不可能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中,在环节发展中发现薄弱环节以及内部联系,采取有效措施来杜绝事故苗头。只能是忙乱于事后检查、所谓“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之中”。
下面这些现象也能说明上述问题:
(1)隐患的发现往往是所谓大检查,而按照企业的制度,为什么本单位多次多方式检查不能奏效。
(2)防而不预,所有方案都是对付火情。思想方法是一定会出事。而不是认识到“靠管理和技术的完善,事先把所有环节控制,因而决不会出事”。
(3)从事安全管理人员不懂燃气技术和管理知识。满足于应付检查。
二、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
燃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隐患大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就明确提出了预防不是针对出现火灾。而是强化责任来保证无事故状态的连续性。由此,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这样表述:以保证无事故的观念来审查企业在管理活动、技术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薄弱环节,并监督和落实改进,达到严谨管理,完善技术,实现企业安全的整体效果,保持无事故运行的动态状态。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定义。
燃气安全管理是一个技术性、管理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工作,作为燃气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时,还要清醒地记住“气体的性质”这一技术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因为气种不同,管理方法和采用的技术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比喻,在燃气设施维修保养时,气体不同其采用的放散方式就大相径庭。
三、安全管理的范围
根据燃气设施、器具使用的不同区域,可分为对厂(站)内部、外部和用户的管理。这三个范围的管理,实质是对设施器具使用环境和条件的管理。无论在什么范围内,安全工作的核心是牢牢抓住“不泄漏”这个关键环节。
一)、安全工作的核心
只要有连接和密封,漏气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出事故是完全可能的。要发生燃气事故,必须具备条件,除了不可抗拒的事件。能引发燃气火灾的条件只有两个:漏气和明火。而且漏气要达到浓度极限范围内。能造成泄漏也与设备状况、工艺过程、操作水平、维护保养等有关,更与管理有关。因此,燃气企业安全工作首当其冲的核心任务是对密封的管理,或者说,实现无泄漏。要做好对所有密封点不发生泄漏(准确的讲,控制发生危险泄漏量)的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会发生泄漏的部位和条件心中有数
作为燃气工作人员对所负责任区内的燃气设施设备的会发生泄漏点作为自己日常工作常备不懈的焦点。哪些地方漏、为什么会漏、怎样产生漏、哪些时间漏、会漏多少、漏了怎么办等等都是要平时考虑到位的问题。从厂(站)内部来看,除了腐蚀,所有漏点都与动静密封有关。因此有多少密封、在那些区位、密封的方式、材料、安装的时间、怎样维护、监控方式等等都能研究出一系列问题。另外,怎么能知道漏气,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密封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处置、谁来做这些工作、会不会做等也需要做到事前准备就绪。
2)、密封的管理要有章法和可操作性
要做好一项工作,要有一套制度来规范行为。这些制度要有章法,有操作性,不能简单从事,敷衍塞责。首先,管理方法得当:比如说对泄漏的检查不是所有人都能闻、听、看。每个人的敏感性不一样。气质不合要求有些方法就不适用,密封结构、材料、使用时间不同,操作方法、检查方法、维护方法和周期都是不一样的。其次要根据厂(站)工艺流程的具体安排,分类明确管理范围,责任区、责任人、管理方法、时间、器具以及预案。一句话,任何一个管理活动,都要具体化,按照“4w1h”的方法去制订管理制度,切忌大、空、浮。再次,防漏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防止人为的燃气放散违章,违反工艺要求,形成余气余液过量酿成灾祸。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审核、修改、通过、发布、反馈等应有一套严谨、科学、完整的程序。来保证燃气企业制定的制度能落实到每个岗位去实施、操作。
3)泄漏量的判定
泄漏是不可避免的,但达不到事故状态的泄漏量是完全能够控制的。那么,泄漏多少构成威胁怎么定量分析,对于泄漏量危险性的判定可以这样表达,每小时泄漏量为若干克,经过一段时间在相当体积内可达到最低爆炸极限。一般地说,每小时泄漏1.5—2克的气体,判定为危险。但这与气体性质有直接影响,液化石油气在一个大空间的局部地区亦可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体,而不一定充满整个空间。泄漏量计算方法为:克/小时=π*(直径)立方*个数*60/6*410
说明:个数是指汽泡每分钟的平均数。直径的单位为厘米。系数410是丁烷在摄氏15度时质量为0.58,体积系数为235,故一克液体气化体积为410立方厘米(0.41升)。例如,每16秒一个气泡、直径12毫米,则每小时泄漏0.5克。每秒两个气泡,直径3毫米,则每小时泄漏0.25克。每秒20-30个气泡,直径1—5毫米,则每小时泄漏7.5克。一个30立方米的房间,如每小时泄漏6.8克,则8天达到爆炸极限,如每小时泄漏1.5克则一个月达到爆炸极限。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摆设和装修复杂的房间,液化石油气在局部地区先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遇明火就会成灾。不一定要均布整个空间。
4)厂(站)外部管道的管理
外单位的施工造成燃气管道、设施损坏、管道点腐蚀、地下井室的泄漏与其他地下设施连通是管理的重点。加强管网巡查、对重点地段的监控、对违章行为的制止等三项工作的切实到位是有效的手段。
5)用户的安全管理
燃气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通过规范服务特别是通过给予用户安全、稳定、可靠、便利的用气服务来维系、巩固、发展。用户的安全管理,基于燃气的商品特殊性,更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其中(1)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宣传科学用气的安全可靠性。如用户装修住房,燃气企业如何做到让用户了解装修与用气安全,真正做到通风条件良好,保证通风条件的物质性和技术性。(2)真心诚意地把用户当作自己的上帝,千方百计为用户设计用气环境和服务,宣传亦要得法。不能让人产生用气危险的片面印象,有危险不等于就是危险。按章依法、科学用气,一定安全。(3)为用户创造良好的用气条件,气质要合格、用具要合格、灶前压力要合格、户内安装(用户的住房、燃气设施)要合格。因为漏点在户内,所以燃气企业一定要重视户内的安全管理。随着燃气工程建设市场的运行机制变化,燃气户内设施的产权和管理权属会有变化,但对用户的安全管理作为企业为顾客的一种服务还要加强。
四、安全管理的责任
安全是企业的某种动态状态,是此时此刻全部管理工作系统良好运行的结果。因此也是企业整体质量,按照企业管理理论,管理的责任在最高层。而不是第一线的执行者。要实现安全目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企业的全部系统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一)、安全检查常遇到的问题
在安全检查中常出现外部来的检查人员发现隐患要求整改,对此,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本单位管理者没有发现、为什么外部人员会发现、现场人员为什么不能发现或报告、操作人员能否发现、为什么你的下级没有发现或向你报告、为什么没有解决、企业的制度有没有规定、为什么没有贯彻实施等。这些问题反映出一个突出现象,安全管理的责任、职责和义务未能落实。
二)、安全责任分析
燃气现场操作者操作环境平凡,条件简单、工艺过程单调、重复性反复性频繁、技术要求低、更换工作机会少、创造性低,因而心理上不易紧张,无新意,易疲惫,很难敏感地发现问题。管理者不同,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使他们应能完成安全管理目标所赋予的职责。安全心理学所做的“双猴遭到不同程度电击”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能承担责任的区别。
从管理理论讲,质量管理责任不能下移,管理人员制章监作,操作员按图索骥。图画不准,马不合格,只能是管理者的失职。可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实际是管理目标、管理职责、管理岗位、管理层次、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很明显,这是企业最高峰的责任。
三)、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安全管理
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最基本要“四懂四会”(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管理人员要求懂管理理论、方法、懂技术、工艺。否则,操作员不会,管理者不懂,企业当然隐患重重。而操作者、管理者的素质不能适应保证安全状态的需要,显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大缺陷,这种缺陷的产生只能是高层管理的素质或职责原因所致。
安全管理工作是管理、技术、人员三者素质的结合,燃气企业高层决策者要使责任承担变成无承担责任,必须做好这三项工作。
五、安全工作的核心基础建设——预案
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事故的所有因素的对策和管理工艺过程的规定。是对管理要素的针对性细分到源头后的逆向控制和改善。而不仅仅是发生火情的处置措施。制订预案通常采用“故障树”方法。
一)所针对的问题要具体、准确、清楚。不能大而化之。如对漏气阀门,一定要明确规定是哪一个或哪一级。
二)产生某项问题的原因要准确无误,无遗漏。构成大原因的要素(小原因)要全面,层次分明合理,不要因果倒置。
三)针对每个原因都明确规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预案一旦制定,要演习校正。修改后,作为企业制度明确落实到人,到岗。这样一来,事故的前期原因远在导致其他原因前已经控制,企业的无事故运行状态当然会得到保持。
具体地说,在执行过程中,燃气企业的人员应掌握以下内容,气体的物理性质、正确地工场设备操作、火灾抢救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开关的位置和使用、各类阀门的位置和使用、火警系统、抢救设备在紧急状态下如何使用、监察系统如何运作等等。
特别要强调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从全面环节而不仅仅是火灾火险,从所有程序而不仅仅一个部门。它是企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细化到防止事故这一具体范围内的系统工程。
六、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方法
一)管理方法的要害是抓关键环节
既然安全是动态状态,就有时间空间的发展变化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有影响力的事件成为当时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都不是孤立的,牵涉一系列链节,任何一个链节不完好,就不能保证企业无事故。因此,抓住关键环节,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较系统地解决问题。
二)管理应是闭环
信息的发布、要有一个严谨的程序保证;信息的处理要有一个严肃的过程;信息的反馈要有一个严格的控制,这三个方面在“P、d、C、a”循环中操作。保证在管理活动中得到真实,可靠,及时的管理信息,使安全工作始终保持受控状态。
三)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虽然责任在最高峰,但企业全系统要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每一个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心理素质对此项工作有直接意义。
1)经理意识,如果我是经理,我会怎么办;我在现场时应做什么;要实现什么,为此要解决哪些问题;现场对我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异常,如果你是如此思考,你就能每天都用不同的眼光来考查身边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从中找出你必须解决的问题。
2)察微知著,敏锐力来自心态的求异,求新,来自对工作的精和勤,对技术和管理的熟悉,与责任感的结合。这会使管理人员能从别人不能找出弊端的地方发现事故苗头,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预防。
燃气企业的管理人员具备胜任安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预案切实可行,全体人员都按照确保无事故的要求有条不紊地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就一定能保持企业无事故运行的状态,始终安全地获得经济效益和广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