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1: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

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0]11号 【发布日期】2000-03-12 【生效日期】2000-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

(2000年3月12日穗府办〔2000〕11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1999年5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压减公文的通知》(穗府办[1999]22号)后,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压减公文的措施,严格把好行文关,大力压减不必要的公文,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直接向有关部门请示解决或进行协调;对涉及其他职能部门分工范围的事项,主办单位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有的单位领导还亲自出面进行协商,减少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上报市政府的请示、报告的数量和篇幅减少,公文质量有所提高。从1999年6月1日至1999年12月底止,市政府办公厅呈送市领导阅批的公文比去年同期减少20%,印发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红头文件减少16.2%,压减公文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也应看到,落实压减公文措施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状况,有些单位将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解决的具体问题上报市政府,或将未经协商的事项上报,把问题和矛盾上交;有的部门未经市领导交办,将公文绕过办公厅直接呈送给市领导同志个人;个别单位对公文把关不关,去年上报公文数量增幅较大等(1999年市政府办公厅办理公文数量统计情况附后)。为了进一步改善机关作风,转变职能,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文办事的效率和质量,经报请市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对市政府系统各单位、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在去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压减,市政府办公厅受理和呈送市领导阅批的公文要力争比去年再减少。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一、各单位要结合当前开展“三讲”教育,把减少文山会海作为落实整改的一项措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改变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的中心工作,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努力完成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二、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对市委、市政府决定和交办的重要事项,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遇到问题直接出面协调,不能因为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而延误工作。各部门在开展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如遇涉及其他部门职责分工范围的事项,主办部门要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认真进行协商,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凡未经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认真研究,充分协商的问题不得上报市政府。部门之间如有分歧意见需请示市政府的问题,报文前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协商。经部门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在上报的请示中,主办部门必须明确、具体地列举有关部门不同意见的理据,并附上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以便市政府领导同志决策。上报市政府的请示,必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并在公文首页标明签发人,以示负责。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公文,市政府办公厅将退回处理。

三、三、各单位都要对去年公文处理情况进行一次回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根据穗府办[1999]22号文件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压减公文的具体措施。特别是那些1999年落实压减公文措施不力、报送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未能减少甚至增幅较大的单位,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在2000年把公文压减下来。今后,各单位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必须是涉及多方面、重大的,需要市政府审批的事项。报送的公文要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力戒累赘、冗长。不属重要情况,不要专门行文报告。

四、四、各单位领导和文秘部门要严格按照《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做好公文处理工作。要认真把好公文审核、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定,不应行文的坚决不行文。确需行文的,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办理,并做到上报的公文格式规范,文字表述准确,内容精炼,文理通顺,认真压减文件篇幅。市政府办公厅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受理和办理公文,对违反规定的公文一律退回处理。对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由部门自行发文,市政府办公厅不再发文。

对各部门、各单位压减公文的情况,市政府办公厅将继续适时进行通报,肯定好的做法,指出存在问题,以便相互检查和监督。

附件(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压减公文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99]46号 【发布日期】1999-05-13 【生效日期】1999-05-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压减公文的通知

(1999年5月13日穗府〔1999〕4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近几年来,各单位上报市政府的公文,呈明显上升趋势。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不利于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克服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关问题的通报》(国发[1999]9号)关于“切实改变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的精神和《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关于公文处理工作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市领导关于“坚持按程序办文”、“改变文山会海状况”的多次指示精神,坚定对市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报送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作大力压减。各部门、各单位1999年上送市政府的请示、报告等,要尽可能压减数量和篇幅,要比1998年大幅度减少(各部门、各单位1998年上送市政府的请示、报告数量附后)。市政府办公厅将适时通报各部门、各单位的发文情况。为实现压减公文的目的,特提出要求如下:

一、一、不该发的文件坚持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原则上不发。

二、二、会议解决了的问题或会后已发会议纪要的,一般不再制发文件(因会议纪要本身就是文件)。

三、三、要通过协商等形式解决的问题,不以行文的方式解决。

四、四、严格遵循公文处理“党政分开”的原则。主送市委的公文由党的机关行文,主送市政府的公文由行政机关行文。同时主送市委、市政府的公文,由党、政机关联合行文。

五、五、“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主送市政府的“请示”,一般不要抄送市领导。

六、六、除市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的请示、报告,应当报送市政府,原则上不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不按此规定办的,由领导秘书作退回处理。

七、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部门自行发文或几个部门联合发文。须经市政府审批的事项,经市政府同意后,也可以由部门发文,文中可以注明已经市政府同意。属于要求解决的具体问题,应按照部门职权范围,直接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如要求减免市政建设费、土地出让金等各项各费和申请用地、机构人员编制、项目立项等,均应直接向有关主管部门行文办理。市政府办公厅收到此类文件,作退回处理。

八、八、呈送市政府需要解决问题的公文,涉及到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各单位、各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或地区协商、会签,并附上有关部门意见。未经协商就将问题上报,或上报时不如实反映协商意见的,作退回处理。

九、九、不属重要情况,不要专门行文报告。各部门的内部文件,如工作方案、计划、措施、工作进度、总结和领导讲话等需与有关部门沟通或告知领导同志的,可通过本单位情况简报等信息渠道反映,也可报送市政府办公厅信息部门纳入信息途径向上反映。

十、十、市政府领导同志在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由部门主办的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已印发给与会人员的,不再发文。如需发文,一般由主办部门印发。内容重要、涉及面大的,经领导本人同意后,交《广州政报》摘要编发。十一、十一、要认真压减文件篇幅,提高公文质量。上报的公文必须选择文种准备,公文格式规范,符合行文规则,文字表达准确,内容精炼,文理通顺。凡不符合《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1993]81号)规定的,退回修改重报。十二、十二、严格控制文件的印发。印发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的文件,以工作需要为原则,能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的文件,不以市政府名义发文。除涉及全市性的工作要及时印发普发性文件外,其他以函件形式发有关单位。普发性文件原则上发至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市府直属各单位(减少至最低限度)。其中以市政府令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只印制少量发有关部门存档备查,其他单位可订《广州政报》解决阅读问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刑法诉讼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广州市企业关闭破产转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穗府办〔2000〕20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四次会议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效推进2000年实施关闭、破产、转制的工作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市企业关闭破产转制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来源。

(一)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来源。按照《破产法》及国务院国发〔1997〕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由企业的投资主体负责解决三分之一,按企业隶属关系,政府负责解决三分之二。如果破产清算分配后仍有剩余资产处置收入,在归还财政垫支职工安置费用后,作为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对属于纳入国家计划内的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从破产财产中列支。如果破产企业资产变现不足以支付职工安置费用的,由政府解决,法院终结破产程序)。

(二)关于关闭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来源。按照“三家抬”(企业、社会、财政)的做法,关闭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由企业资产变现或企业的投资主体负责解决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按企业隶属关系由政府统筹解决,对企业处置后资产的多余部分,按照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穗办〔2000〕3号文件的规定,应首先全额集中专户,30%转为国有资产收益,70%返还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统筹安排。投资主体(行业内)有多户关闭破产企业的,对因个别企业资产未能及时变现而影响由投资主体负责解决三分之一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的,原则上可在本行业的关闭破产企业剩余资产变现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中垫支,若本行业上缴的这部分款项不足,可由其他投资主体(行业)关闭破产企业剩余资产变现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中垫支。待关闭破产企业资产变现后及时归还国有资产收益垫支的款项。

二、关于关闭破产转制企业分批推进、财政支付职工安置费用的基本原则。

(一)分批推进。拟分4-5批,每批选择30-40户左右企业(包括关闭、破产、被兼并、股份合作制、产权整体转让或大部分转让等)。

(二)财政支付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的基本原则是“三先三后”:

一是先757户内企业,后757户外的企业。

二是先易后难。“易”--企业已实施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人数少(特别是在职职工)、资产易变现、债务简单、连带担保责任小、年内可“销号”(统计、企业法人能注销)的企业;“难”--企业职工人数多(特别是在职职工)、产权不清、资产难变现、债务形成复杂、涉及连带责任大。

三是先国有企业,后集体企业。

上半年要集中精力重点处置757户内的工业企业。

三、关于关闭破产企业申请政府解决职工安置费用的审核。

为处理好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真实而有效地控制政府支出安置职工费用的成本,对关闭破产企业申请政府解决职工安置费用的审核程序规定如下:

(一)企业上报。各集团公司(经委口)或主管委、局(非经委口)经过可行性分析研究后,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关闭破产企业,同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上报本系统关闭破产企业排序名单及申请财政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数额,并附送拟关闭破产企业征求职代会意见后的董事会同意关闭破产的决议(无董事会的,提交企业党政班子同意的意见)及企业的实施方案。

(二)市国企业确认企业名单。市国企办协调小组根据各集团公司和主管委、局的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后,对全市拟安排职工安置费用的关闭破产企业名单进行分批和初步排序,提交市国企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确定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企业名单,并形成会议纪要。

(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初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列入会议纪要的企业名单,审核各集团公司和有关委、局逐个上报关闭破产企业按规定的职工安置方案、安置职工人数、安置职工费用等,并将审核结果抄送市国企办和市财政局以及有关接收安置机构。有关安置职工的程序详见附件一。审核时间为10个工作日以内。

(四)按隶属关系,由市或县级市财政局复核并拨款。市财政局对列入会议纪要并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初核的企业进行复核,在审查企业或集团公司应付“三家抬”的资金已落实到位后,将经审核的政府应资助职工安置费用拨至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指定的统一帐号,并将有关拨款情况及时抄送市国企办。复核时间为10个工作日以内。

(五)集团公司(经委口)、有关委、局(非经委口)组织实施。各集团公司、有关委、局负责对政府拨付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进行监管,并负责组织实施,保证专款专用(如出现挪用,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努力实现企业年内统计、企业法人“销号”。

具体的审核办法和拨款手续,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制订。

四、关于企业的“销号”及工商注销问题。

2000年重点通过推进关闭、破产、被兼并、股份合作制、产权整体或大部分转让五种形式,促进消灭一批757户内的亏损企业,实现降低亏损额和亏损面。

(一)关于统计“销号”问题。

为准确反映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脱困工作进度,特对关闭、破产、兼并和转制企业的统计作以下规范:

1.破产企业:正在实施破产的企业在法院发布公告后,由申请破产企业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复印件送市统计局备案,实施统计“销号”。

2.关闭企业:企业已实施全面停产并不再进行生产的,在人员已分流、安置后,由关闭企业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的证明材料报市统计局备案,实施统计“销号”。

3.兼并企业:兼并双方在完成财务并帐后,由兼并方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经市财政局、国资局审核并确认的证明材料报市统计局备案,对被兼并企业实施统计“销号”。

4.转制企业(含股份合作制改组、产权整体或大部分转让等):在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注册登记后,由转制企业的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终止文件或重新登记注册的工商执照复印件报市统计局备案,原转制前企业可实施统计“销号”,并按新的注册登记类型上报统计数据。

(二)关于企业法人注销登记(“销号”)问题。

1.破产企业:由破产企业的清算组凭法院终结裁定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注销登记。

2.关闭企业:涉及完税(地税、国税)、债务清偿等多个环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几种特殊情况拟作以下处理:

(1)缺完税证明和公章的,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有承诺意见在半年内补齐的,可办理注销登记。

(2)对两年以上没年检的名存实亡的企业,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提出名单和意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3)对于欠债较多的企业按规定一时难以办理注销的,但经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提供清理完债权债务的意见并承诺在企业注销后承担所有债权债务的,可给予办理注销登记。

(4)企业申请,经银行认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凭企业的投资主体或主管部门同意文件和企业申请注销登记表,予先出具该企业注销登记正在办理的说明。

3.兼并企业:在完成合并报表后一个月内,由兼并方根据资产、债务清理情况,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被兼并企业的工商执行注销或变更登记。

4.股份合作制(改组):在股份合作制企业方案批复后的一个月内,由拟实施股份合作制改组的企业依法申请办理股份合作制企业注册登记,继承原企业债权债务的,原企业执照自行注销。

5.产权整体转让或大部分转让:企业产权整体转让或大部分转让成交的当日起一个月内,承让方在办理重新登记的同时办理原企业工商执照注销登记。

(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销号”(变更),仍按现行管理办法执行。

五、关于关闭破产企业的资产变现问题。

资产能否及时变现,是关闭破产企业迅速终结的关键。为迅速实现资产变现,目前提出如下几个资产变现的思路:

(一)优先选择资产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对关闭破产企业,特别是破产企业的资产,按照法规要求,有条件的(有一定市场基础、客户较多的),尽量选择资产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处置,以保证公开、公平、合法。

(二)政府集中收回一批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于企业资产变现特别是土地使用权的处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再考虑政府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出让制度”,为加快关闭破产企业的推进,对实施关闭破产的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经市国土局审核后,实施集中收回,统一处置,以便及时解决安置职工费用和处理债务等问题,使关闭破产企业迅速“销号”。集中收回后的处置方式有三种:1.公开招标拍卖出让;2.投标出让(含“生地”招标);3.土地随厂房等地上建筑物原状进行交易。具体采取的处置方式,由市国土局根据地块条件和房地产市场情况商有关委办后确定。

市国土局在收回关闭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时,部分企业补偿费的支付方式参照拍卖广州机床厂土地使用权补偿费支付方式,待关闭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后支付该地块的补偿费;部分企业经研究,可参照万宝冰箱企业重组的办法,采取由国土局贷款垫支方式。市国土局支付或垫支的补偿费的金额,视关闭破产企业土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鼓励职工赎买企业的资产或净资产。鼓励原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成立新的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在商国资等部门同意后,可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原企业经评估后的资产或净资产(带负债)。

(四)实施先关闭后兼并,由优势企业承接关闭未销号企业的资产债务。在有利于优势企业发展、不拖跨优势企业的前提下,在关闭企业的人员已分流、安置后(减轻了兼并方的人员负担),可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承接关闭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实现“销号”。

(五)实施以资抵债。由企业与债权银行协商,签订协议,实施以资(产)抵债(务),促进资产变现。

(六)实施集中合并处置。在征得主要债权银行同意的前提下,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通过合并,实施多个关闭企业集中处置,减少亏损企业户数,减少费用开支,实施资产统一变现、统一管理、统一还债。

六、关于其它问题。

(一)关于连带担保责任问题。对关闭破产企业涉及的连带担保责任,由企业及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积极征询法院意见,并主动与债权银行协商,依法妥善解决。

(二)关于关闭破产企业职工集资款、拖欠工资、医疗费问题。解决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集资款、拖欠工资、医疗费等问题,必须严格区分性质,综合分析、区别处理:企业职工的集资款,应在企业的资产变现或由其投资主体负责统筹解决;若属于企业财务上的工资结余,不应列入拖欠工资,也不能由政府解决;拖欠职工医疗费应在认真考虑企业原进行医疗制度改革情况的基础上,由集团公司严格把关,并由企业或其投资主体负责解决。

(三)关于企业申请破产法院立案问题。拟申请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在企业的职工安置费用来源已明确并能保证落实的前提下,法院在收齐(包括法院要求补充、更正的材料)破产申请的材料(详见附件二)后,按照《破产法》规定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四)落实集团公司工作责任制。对申请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企业,要求其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委、局在充分审核、自身努力筹集资金的基础上,并要向全国企办写出保证书,确保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五)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关闭破产。在推进企业关闭破产中,有关企业及集团公司或原主管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等基础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处置资产、清理债权债务,严禁借关闭破产之机逃废银行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区(含开发区)、县级市的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由其同级政府财政安排列支。

第四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的通知

郑政办〔2009〕50号 二○○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2009年8月修订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印发给你们。自2009年10月1日起,凡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和各县(市、区)、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的文件,均按此表标引主题词。报送国务院、省政府的文件,仍按《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标引主题词。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

(二○○九年八月修订)

使 用 说 明

为适应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便于计算机检索和管理,特编制《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词表》主要用于标引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和各县(市、区)、各部门上报市政府及其办公厅的文件。

一、体系结构

(一)《词表》共由17类1028个主题词组成,分为主表和附表两大部分,主表有13类937个主题词,附表有4类91个主题词。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能源”和“邮电”等。第三层是类属词,如“规划”、“统计”、“指标”等。第二层和第三层统称为主题词,用于文件的标引。

(二)《词表》类属词中,仿宋字部分为国务院公文主题词;黑体字部分为曾列入《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而现已不再继续用作标引的主题词,只供检索用;楷体字部分为省、市政府办公厅增补的主题词。楷体字部分的主题词不适用于标引向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的公文。

二、标引方法

(一)一份文件的标引,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主题词标在文件的抄送栏之上,顶格写。

(二)标引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生产救灾工作的通知》,先标类别词“民政”,再标类属词“救灾”,最后标“通知”。(三)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如《关于听取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情况和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准备情况汇报的会议纪要》,先标反映第一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财政”,再标类属词“税务”;然后标反映第二个主题内容的类别词“公安”,再标类属词“缉私”;最后标“会议纪要”。

(四)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对其主要品种实行最高限价的通知》,可标“农业、物资、物价、管理、通知”。

五)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六)附表中的主题词与主表中的主题词具有同等效力,标引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如果附表中所列的国家、地区的实际名称发生了变化,使用本表的各单位可先按照变化后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市政府办公厅将定期修订附表。

三、《词表》管理

(一)本《词表》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管理和修订,具体工作由文电处承办。(二)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如确属需要,可根据本机关的情况在本《词表》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增补的主题词只能供本机关下发公文时使用。(三)本《词表》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文主题词表

01.综合经济(88个)01A 计划

规划 统计 指标 分配 统配

调拨

平衡 规模 01B 经济管理

经济 管理 调整 调控 控制

结构 制度 所有制 股份制 责任制

流通 产业 行业 改革 改造

竞争 兼并 开放 开发 协作

资源 土地 资产 资料 产权

物价 价格 投资 招标 经营

生产 转产 项目 产品 质量

承包 租赁 合同 包干 国有

国营 私营 集体 个体 企业

公司 集团 合作社 普查 工商

商标 注册 广告 监督 增产

效益 节约 浪费 破产 亏损

特区 开发区 保税区 展销 展览

变更 评估 统筹 体制 优化

产量 扭亏 资本 治理

商品化 横向联系 第三产业 生产资料 02.工交、能源、邮电(79个)02A 工业

冶金 钢铁 地矿 机械 汽车

电子 电器 仪器 仪表 化工

航天 航空 核工 船舶 兵器

军工 轻工 食品 盐业 有色金属

印刷 包装 服装 纺织 手工业

丝绸 设备 原料 材料 加工 02B 交通

铁路 公路 桥梁 民航 机场

航线 航道 飞机 港口 空中管制

码头 口岸 车站 车辆 运输

旅客

公交 货运 客运 空运 路政 国道 高速公路 02C 能源

石油 煤炭 电力 燃料 天然气

煤气 沼气 02D 邮电

通信 电信 邮政 网络 数据

无线电 通讯 光缆

民品 厂矿 空运 三线 通讯 水运 运费

03. 旅游、城乡建设、环保(53个)03A 旅游

景观 旅行社 03B 服务业

饮食业 宾馆

饭店

03C 城乡建设

城市 乡镇 基建 建设 建筑

建材 勘察 测绘 设计 市政

监理 环卫 征地 工程 公用事业

房屋 住宅 装修 设施 房地产

出让 转让 园林 岛屿 风景名胜

区域 市容 拆迁 验收 03D 环保

植物 动物 污染 生态 生物

保护区

水质 垃圾 治理 风景区

风景 饭店 城乡 国土 沿海 04. 农业、林业、水利、气象(93个)04A 农业

农村 农民 农场 农垦 农民负担

粮食 棉花 油料 生猪 蔬菜 糖料 烟草 水产 渔业 水果

副业 农膜 种子 化肥 畜牧业

农药 饲料 灾害 扶贫 以工代赈

乡镇企业 农副产品 经济作物

菜篮子 家禽 村镇 农机 田间管理

基地 黄淮海 蚕业 小麦 综合开发

农田 产业化 土特产 多种经营 04B 林业

绿化 木材 森林 草原 防沙治沙

平原 荒山 山区 果树 造林

绿地 护林 植树 04C 水利

河流 湖泊 滩涂 水库 水域

流域 节水 防汛 抗旱 三峡 水土保持

水 移民 灌溉 引黄 人畜饮水

黄河 淮河 枢纽 凌汛 小浪底

水窖 防氟改水 04D 气象

气候 预报 预测

天气 气温 人工增雨

烟酒 牧业 土特产 有机肥 多种经营 05. 财政、金融(72个)05A 财政

预算 决算 核算 收支 财务

会计 税务 税率 审计 债务

积累 经费 集资 收费 资金

基金 租金 拨款 利润 补贴

折旧费 附加费 固定资产

增收 节支 征管 减免 养路费

税收 挂帐 罚没 05B 金融

银行 货币 黄金 白银 存款

贷款 信贷 贴现 交易 通货膨胀

期货 利率 利息 贴息 外汇

外币 汇率 债券 证券 股票

彩票 信托 保险 赔偿 信用社

融资 拆借 代理 担保 费用

抵押 国债

现金 留成 储蓄 费用 折旧率

侨汇 流动资金 06. 贸易(60个)06A 商业

商品 物资 收购 定购 购置

市场 集贸 酒类 销售 副食品

消费 批发 供应 零售 日用品

拍卖 专卖 订货 营业 仓库

储备 储运 货物

供销 贸易 网点 食油 交易会 06B 外贸

军贸 进口 出口

引进 对外援助

海关 缉私 仲裁 商检 外商

外资 合资 合作 关贸 许可证

驻外企业

外经贸 劳务输出 商贷

贸易 倒卖 议购 议售 外向型

垄断 经贸 贩运 票证 外经

交易会

07. 外事(45个)07A 外交

领土 领空 领海 建交 对外政策

大使 领事 条约

协定 对外关系

公约 协议 照会 国际 外交人员

抗议 备忘录 议定书 涉外事务 07B 外事

出访 邀请 来访 谈判 国际会议

出国 会谈 签证 护照 对外宣传

会见 接见 外宾 宴会 国际组织

出入境 招待会 外国人 对外友协

外国专家

定居 公派 留学生

涉外

08. 公安、司法、监察(59个)08A 公安

警察 武警 警衔 治安 非法组织

安全 保卫 禁毒 消防 防火

检查 扫黄 案件 处罚 户口

证件 事件 游行 海防 危险品

边防 边界 边境

综合治理 非法 牌照 身份证 08B 司法

政法 法制 法律 法院 律师

检察 程序 公证

劳改 劳教

监狱

诉讼 复议 法规 规章 立法

仲裁 戒毒 08C 监察

查 纪检 执法 行贿 廉政建设

受贿 贪污 处分 目标 监督 侦破

09. 民政、劳动人事(103个)09A 民政

救灾 救济 募捐 婚姻 移民 抚恤 慰问 调解 烈士 老龄问题

纠纷 残疾人 墓地 殡葬 社区服务

选举 地名 人口 社团 行政区划

双拥工作 社会保障 基层政权

军属 追认 遣送 保障 村委会 居委会 办事处

09B 机构

体制 职能 编制 精简 更名 驻外机构

撤销 合并 09C 人事

干部 考核 录用 职工 行政人员

公务员 家属 子女 专家 知识分子

参事 院士 履历 聘任 文史馆员

任免 辞退 退职 职称 待遇 离休 退休 交流 安置 调配 模范 表彰 奖励 评比 先进 回避 09D 劳动

就业 失业 招聘 工人 合同制 保护 劳务 事故 第二职业 竞赛 安全 下岗 再就业 09E 工资

津贴 奖金 福利 收入 公积金 养老金

老年 简历 劳资 人才 招工 待业 补助 奖惩 丧葬 拥军优属

10. 科、教、文、卫、体(99个)10A 科技

科学 技术 科普 科研 鉴定 标准 计量 专利 发明 实验 情报 信息 卫星 地震 计算机 海洋 自动化

评审 名牌 高科技

教育

学校 教师 招生 学生 培训 毕业 学位 留学 教材 校办企业

进修 扫盲 督导 函授 义务教育

10C 文化

文字 文史 文学 语言 艺术 古籍 图书 宣传 广播 电视 电影 出版 版权 报刊 新闻 音像 文物 古迹 纪念物 电子出版物

美术 摄影 戏剧 娱乐 10D 卫生

医院 中医 医疗 医药 药材 防疫 疾病 检验 检疫 计划生育

妇幼保健

保健 献血 血液 防治 艾滋病 改水 改厕 药检 体检 地方病

爱国卫生 优生优育

10E 体育

运动员 教练员 运动会 比赛 健身 竞技

馆所 院校 校舍 地方志 软科学 社科 11. 国防(25个)11A 军事

军队 国防 空军 海军 征兵 服役 转业 民兵 军衔 预备役 复员 文职 后勤 装备 战备 作战 训练 防空 军需 武器 弹药 人武 义务兵

退伍

12. 秘书、行政(90个)12A 文秘工作

机关 国旗 国徽 机要 印章 信访 督查 保密 公文 档案 会议 文件 秘书 电报 提案 议案 谈话 讲话 总结 批示 汇报 建议 意见 文章 题词

程 条例 办法 细则 规定 方案 布告 决议 命令 决定 指示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 函 会议纪要

名单 备案 提纲 记录 协调 经验 值班 规范 草案 修订 编纂 政务 信息 12B 行政事务

行政 礼品 馈赠 服务 工作制度

休假 着装 参观 考察 节假日 接待 措施 调查 视察 纪念活动

庆典活动

活动 落实 检查

出席 发言 转发 名单 批准 审批 信函 事务 活动 纪要 督察

13.综合党团(71个)13A 党派团体

共产党 共青团 团体 工会 民主党派

文联 学联 妇女 儿童 基金会 协会 学会 民间组织 青年 妇联 13B 统战

政协 民主人士 爱国人士 13C 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事务

民俗 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13D 宗教 寺庙

信仰 教会 13E 侨务

外籍华人 归侨 侨乡 13F 港澳台

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13G 综合

整顿 形势 社会 法人 精神文明

发展 其它 试点 处理 代表 情况 领导 政策 人大 政府 关系 问题 实事

推广 青年 政治 范围 党派 组织 领导 方针 政策 党风 事业 咨询 中心 清除

附 表

01. 中国行政区域(54个)01A 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01B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01C 华东地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01D 中南地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01E 西南地区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重庆 01F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01G 台湾 01H 香港 01I 澳门

沈阳 大连 青岛 厦门 哈尔滨 宁波 武汉 广州 深圳 海南岛 西安 单列市 省市 自治区 02. 河南省行政区域(18个)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平顶山市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许昌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 南阳市 商丘市 信阳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 济源市

03. 郑州市行政区域(12个)中牟县 巩义市 登封市 新密市 荥阳市 新郑市 中原区 二七区 金水区 管城回族区 惠济区 上街区

04. 郑州市设派出机构的地区和单位(7个)郑州新区 郑东新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出口加工区 郑州火车站地区 郑州航空港区

(注:“世界行政区域”类主题词的标引请参照《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第五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6]37号 【发布日期】2006-11-12 【生效日期】2006-1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

(穗府办[2006]37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规划》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州市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意见》,以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切实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体育局反映。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一)社区体育设施是指以方便社区成员就近健身为目的、社区规划配建的公益性体育设施。它是广大市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区体育设施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关系到创建全国一流体育强市目标的实现,对于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群众体育事业,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为广州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强身健体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周边的体育设施较少,尤其是老城区和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缺乏,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市民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三)今后四、五年是广州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广州将在2010年举办亚运会,这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城市”的全局高度,大力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布局,形成公共体育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为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四)以填补缺口为重点,到2010年,每个社区都有可供市民健身的社区体育设施,全市人均社区体育设施和用地面积超过国家有关规定水平。所有行政村建有篮球场或与之相当的群众体育场地,40%以上的镇建有全民健身广场、标准水泥灯光篮球场、标准游泳池或与之相当的其他类型的群众体育场地。

二、切实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网络

(一)大力推进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城市规划部门要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并把社区体育设施作为公建配套项目,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体育部门要按照国家关于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城市规划等部门确定社区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建设部门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体育部门要参与其中的评比和验收。国土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社区体育设施用地规划,特别是要抓住老城区改造的时机,重新规划、调整好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各有关区、县级市政府要结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的一项考评指标。各社区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配合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体育部门,规划建设好适合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和居民日常健身的体育设施,并结合广州气候特点,多兴建一些室内健身场所。

(二)建设一批社区体育设施精品工程。加快推进市、区(县级市)体育公园和体育中心的建设,以高水平的体育设施服务于社区体育。启动珠江沿岸和白云山脚全民健身带工程,高标准建设位于健身带上的体育场地和全民健身点,精心设计和建造一批体育设施,构筑体育设施与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的城市生态格局,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体育休闲新景观。按照“插体于绿(地)、插体于(广)场、插体于(公)园、插体于景(观)、插体于空(地)”的思路,在现有的标志性建筑、绿地、广场、园林、景观、闲置地添置一些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体育设施,寓健身于休闲之中,创造良好的体育生活环境,凸显广州亚运城市特点。

(三)加强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配套体育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区、小区、组团和单体住宅楼,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积极开发各种简易的健身场所,满足市民日常的体育需求。新建住宅区、小区、组团和单体住宅楼,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体育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结合老城区实际,建设一些占地较少、对地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设施;结合农村实际,多建设一些适宜开展多种体育项目的活动场地。

(四)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改造、修缮力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各类设施的安全使用状况,分期分批进行更换和维修。重点改造建成时间较长、磨损严重以及功能设计不合理、定位不准确的社区体育设施,更新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设备,添置适宜不同群体的健身设施。优先改造未达标老城区和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积极引导老城区和镇、村拓展现有的健身设施,改造和修建群众基础较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体育项目活动场地,改善社区体育设施结构,满足市民的需求。各级体育部门对此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和健身器材支持。

(五)严格保护社区体育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挪用、改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或规划体育用地。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的,须经当地体育、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确因城市建设需要改变社区体育设施用途或调整规划体育用地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就近、方便使用为原则,在适当地点择地新建或置换,面积、标准不得低于原有设施或预留用地。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展经费筹措渠道

(一)健全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改革体育事业基本建设经费支出结构,把社区体育设施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属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经费,由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各按一定的比例投入,以区、县级市投入为主,在基本建设支出中安排。属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基建程序报批,建设工程项目按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确保拨付经费全部用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二)在保证各级财政资金到位的同时,多渠道、多元化筹措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经费,积极探索向社会筹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新路子。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引导、带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冠名、入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兴建社区体育设施。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

(三)增强社区体育设施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坚持社区体育设施以社会公益为主,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可适当开展体育技能培训、健身咨询、健身指导等体育服务项目,经物价部门审核批准后,可适当收取费用。严格遵循国家关于体育设施管理的规定,适当举办体育赛事、文化演出和展览,提高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率。社区体育设施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用于社区体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能变相冲减财政拨款。

四、有效整合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加大社区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社区内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一律向社区居民开放,并利用“广州体育公众网”,将开放时间、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体育竞赛等信息及时公布。在现有的对老年人、残疾人、下岗工人、学生实施免费或优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惠对象,合理调整开放时间,延长优惠时段,为市民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二)合理利用各类体育场地。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全力配合社区内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业等单位,有计划地开放其体育场地设施,并可适当地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缺乏的老城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周边群众开放。

(三)充分利用好亚运场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按照多中心布局、多功能建设原则,把亚运场馆建设成为集训练、竞赛、休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做到赛时供训练、比赛使用,平时供全民健身使用。充分挖掘亚运场馆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定期举办综合性和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管理新格局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领导,把它作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建立由市政府牵头,市发展改革、教育、民政、公安、财政、建设、规划、国土、文化、市政园林、体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负责联络各成员单位及督办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各区、县级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真抓实干。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体育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大建设、验收、检查、维护、评比等工作的力度;财政部门要依法保障和监管社区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建设部门要在城市综合改造工程中列入体育设施指标内容;国土部门要以行政划拨的方式,提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市政园林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体育部门在公园、绿地、旅游景点内增设健身设施、体育休闲区域;民政部门要督促协调社区管理机构做好体育设施的管理工作;各驻社区单位要积极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力开放本单位的体育设施。

(三)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市、区(县级市)、街(镇)、居委会(村委会)四级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体系,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属地原则,把社区体育设施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居委会、村委会。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新闻单位和有关媒体要广泛宣传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社区是我家,体育设施建设靠大家”的共驻共建意识和合理使用、资源共享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新格局。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