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时间:2019-05-15 01: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

内容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基点,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核心。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化。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分为两类,一为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只有深刻领悟和正确把握这四方面的内容,才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件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以往一切剥削压迫社会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颠覆与超越,代表了人类从支配自己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共产主义理想。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指引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

(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就是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根本在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是否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

(三)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参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结合,实行依法治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文化事业,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保证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核心。公平正义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以往一切剥削压迫制度下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道义废墟中孕育生长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占据着公平正义的制高点。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道义吸引力的集中体现。

(五)团结和谐

团结和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加强全党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团结和谐是社会主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鲜明地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职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团结和谐还意味着社会大局的稳定,而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倒一切的核心利益。

(六)开发包容

开发包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继承优良传统,又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既虚心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和谐,开放包容,以上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件,但并不是固定不移、不成不变的。它完全可以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表述语。

笔者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目的和需要,完全可以使用灵活多样,或详或略、富有个性的语言加以表述。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而不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但并不排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和倡导社会各个领域的具体价值观。

在实践中,我们党针对各领域、各行业、各种职业提出的具有价值观性质的要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如针对执政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针对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针对党政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针对革命军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针对政法战线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等,都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块土地上百花齐放的一道风景。事实证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 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 我们倡导的自由

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 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 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 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 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 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 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平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它标注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尺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平等的渴望和呼唤是人心深处最为激越的力量 我们倡导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 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 是实实在在的平等

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 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 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

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公正是捍卫权利的天平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 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的幸福生活 只能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正是在资本主义不公正的废墟上诞生的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 我们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 而是兼顾结果正义

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

是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 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是社会保障之盾 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只有当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自由平等公正才会有安全的避风港 我们倡导的法治

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 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 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

不是广场上的雕塑橱窗里的花瓶 而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 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不仅仅是在社会生产关系上 更是在社会价值目标上

这是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概念内涵的出发点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 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 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 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 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则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 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 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 要课题。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倡导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3月,胡锦涛 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讨论会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提倡热爱 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规范性 阐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从社会公民层面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 十八大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 念的新发展。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其涵义的争论和探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澄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其基本内涵形成了五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基点,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新型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剖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关系的探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理解。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理解的前提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的一种内容,这种内容就是: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肯定的答案,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即正价值;否定的答案,则是我们所说的‘坏’,即负价值。”可见,价值反映的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有用的满足关系,是客体对主体来说的有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具有客观性。但某种对象对某人或某些人是否有用,一定程度上要看主体的态度以及主体自身的需求,也就是说同一个对象只对某些人有用或有益,而对另一些人可能不存在此种关系,也就是说,价值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价值观与价值不同,它是价值的意识层次,是主体关于价值的态度和观点,是比较理性化的,具有观念形态的层次,包括信念、信仰、理想等,具有自觉的理性思维和观念化的特点,能够较多地吸收和凭借知识的成分,构成一定的目的明确、系统而完整的社会思想形式,并且用以指导实践。它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和“超知识性”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多元性和相对稳定性。它的主体性表明任何价值观都只能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一切信念、信仰和理想都只能是某些人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不存在“无主体”的普遍性的“终极”价值观,其内容都是对主体自身所处的社会及生活方式的一定的反映,是对主体自身的本质和特征的体现,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和情感化的的色彩,因此,主体之间在社会存在、生活方式、利益和经历等等之间的共同性也决定了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它的超知识性表明,价值观的存在和作用往往在于已有知识的范围之外,不是知识所能包含或代替的,它表明人们“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它指导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按照自己的尺度进行价值选择、定位,而且越是在知识和经验达不到的地方,信念、信仰和理想就越起作用;它的多元性来自于价值的多元性,在社会生活中,现实主体的存在是多元的,而每一主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各自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可替代,导致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但是这种多元化状态并不否定一定社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同价值观的可能性。因此,根据价值观的特性,我们认为,价值观就是一定的主体针对特定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以及自己的行为的总体性的好的、有益的评价,是推动以及指引主体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体系。在一系列的价值观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fir值观就是核心价值

观,它决定着主体在面对客体时行动和态度的性质,并且对主体的行为和态度起着指导作用,是主体分辨是非、区别好坏的决定性心理倾向体系,它决定着主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以及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目标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行为和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倾向,对其他价值观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是社会主义区别其他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清晰、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并以其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戴木才的内核和最高抽象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二是张利华的整体部分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递升顺序排列,依次为社会生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伦理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一定程度上从某个方面意识到了两者的本质关系,例如,戴木才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并通过它表现出来的观点,看到了两者的共同本质,但是忽略了两者外延上的一致性。而张利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逻辑顺序中的一个方面,同样也忽略了两者的本质和外延的一致性。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性及其价值目标的体现,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所以,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都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在于两者的切入点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精神观念人手,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倾向于根本价值理念的建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从外在性的体系人手,强调实践上的操作性,倾向于更加直观的结构和具体的内容。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四方面体系性的价值观念,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意味着一元价值观,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 — 理解的关键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关于普世价值观的一些认识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此,我们必须厘清两者之问的关系。

(一)普世价值观

当前,国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大论战,论战焦点主要集中在有没有普世价值观,其涵义是什么,有哪些存在形态等问题。主张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或绝对普世价值观的观点,把价值观看作一个社会历史范畴,认为人类的价值标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中,植根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根本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的适用于所有人的绝对的普世价值观。主张人类社会有普世价值观的观点,认为普世价值观就是含有“根”的意味、符合人性根本需要,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的价值观。而关于普世价值观的内涵,学者们同样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学者认为,普世价值观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比以其它东西为本好,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公正、平等以及和谐等等;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等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和主张;有些学者认为,普世价值观主要包括人类在天赋上对于幸福、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等等基本价值的普遍追求;另外,还有些学者强调,自由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因而自由是普世价值观。关于第一个方面的争论,即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观的争论,我们认为两种观点(主张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或绝对普世价值观的观点和主张人类社会有普世价值观的观点)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么针锋相对,或者是说两者争论的前提不一致,也就是说两者的争论是无效的,并不是你对我错的关系,毋宁说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因为,持否定观点的学者,是从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价值的多元性出发的,根据价值的主观性特点,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的主体,其价值观不同,这种观点是从价值观的主观特性出发,反映了价值观的一个特性。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价值观还具有一定的普遍稳定性。而持肯定观点的学者,则从价值观的稳定性层面出发,认为人类除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群体的特性之外,还存在着类的与生俱来的本性,即超越一切差别的人性,作为人这个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种类,必然有着共性,有着人之为人的本质,而这一本质共同性并不排斥各种特定历史时期、阶级和特定社会人类的特性。因此,我们认为,普世价值观是存在的,其反映的是人作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类所具有的超越一切差别的人性,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各个不同时代、不同生存条件下的人所面对的共同客体及其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上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观的争论,从价值观的主观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共同论证了它的存在合理性。关于普世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争论,也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层面,但这与本文的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暂且不论,我们只需要明确普世价值观是普遍的人类共同的与生俱来的本性,并且这些本性是一定存在的。

(二)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以上我们对普世价值观本质的探讨,普世价值观是人类最根本的共性,或者说是作为人的最低限度应持的价值观。这种普遍性,并不排除各个民族各个社会自身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发展各自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或社会特色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层次上,我们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相比较来说,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只是针对价值观适用的具体条件和场合而言,并不等同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关于普世价值观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集团所利用,就如侯惠勤教授在《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一文中所批判的,他认为,我们批判普世价值,决不是讨论“有无人类共识”一类认识论意义上的话题,不是讨论“有无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一类人性论道德论意义上的话题,也不是讨论“当代世界有无共同利益”这一类国际政治意义上的话题,这些话题虽然见仁见智,但这是可以讨论的。我们批判的普世价值,有着明确的本质界定,一是从理论上看,普世价值以消解共产主义理想、确立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为前提,其立足点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及其制度架构是历史的终点,人类在这方面将不可能再有真

正的进步和突破。二是从实践上看,普世价值根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全割裂中国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力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导到“回归西方文明”的方向,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到西方“民主化”的陷阱。我们在这里所明确承认的普世价值观绝不是这样别有用心的人或敌对势力所界定的,而是从人性的普遍共性出发的普世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它是经过吸收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并且根据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理解的核心

通过以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关系的探讨和分析,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与当前大部分学者只是从整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或两个层次出发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同,根据本文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都是一致的,“核心”并不意味着“一元”,相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四个方面体系性的价值观念,是从精神观念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并且是同样具有相互关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首先,以人为本— — 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相对应。根据王晓升教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以人为本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具体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段话明确指出,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具体的人民群众)是我党目前工作的价值核心之一,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全党的价值追求,强调这一点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当前全世界普遍把国家、社会的发展单纯看作经济的增长,这种趋势遮蔽或者忽略了本来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的人本身,而将物质生活和单纯消费等等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其实是本末倒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犀利批判,说明他认识到并反对这种颠倒的状态。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这就将其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观区别开来,同时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凸显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共产主义事业应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核心诉求。正如高国希教授所说: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亦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消除物役、消除人役,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人的真正自由的根本途径,也是把社会、公民凝聚在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可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价值观。其次,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应。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思想。另一方

面,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界限,强调由先富达到共同富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有所拉大,但共同富裕的理念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共同富裕本身或者说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本身就蕴涵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内在诉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由此,坚持公平正义是我们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诉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井然有序,提升全社会的整合能力。可见,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是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其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核心之一。再次,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 — 与时俱进。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现阶段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其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我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改革创新精神,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动力之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伴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主权意识以及民族文化意识有被弱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也是国际社会最强大的行为主体,各民族国家仍然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明确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例如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同胞的认同感等等。爱国主义的内涵是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历史主题和具体内容。xlL,b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严重压力和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侵蚀加剧,改革发展新的难题不断增多等严峻挑战,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整个民族的创造热情,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最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 具体道德规范。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前民族传统价值观与我国现代社会价值观、国外价值观与我国价值观的冲突、交错融合之际,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标杆,从精神道德层面为民众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荣八耻”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贯穿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要求。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规范或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人们保持崇高的正气。“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具体的行为规范出发,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每个共产党员和公民都提供了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5篇范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精选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精选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北京社科规划办作者:北京交通大学 韩振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三个倡导共24个字。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论述明确了社......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沿革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沿革 团省委宣传部部长 宋晓波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6页1.习近平谈青年学生为什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