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易场所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易场所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条 为加强我区交易场所监管,保护交易场所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交易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⒛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⒛12〕37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内设立的交易场所及其分支机构、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以及区外交易场所在本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交易场所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设立的从事权益类、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交易场所,不包括依法批准设立的证券、期货交易所以及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也不包括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场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中,权益类交易包括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及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是指以大宗商品的非标准化合约或仓单、可转让提单等提货凭证为交易对象,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易方式,以实物交割(交收)为目的的交易: 本办法所称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交易场所章程的有关规定,经交易场所审核批准,在交易场所开展交易活动或者为参与市场交易者提供服务等相关业务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自治区金融办作为自治区交易场所监管机构,负责对全区交易场所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履行交易场所日常监管第一责任人职责,指定监管机构,落实监管制度,做好统计监测、违规处理、风险处置等工作。自治区金融办、设区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监管机构统称“监管机构”: 第四条 设立交易场所,必须按照国发〔⒛ 11〕38号文件的规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设立交易场所和分支机构以及提供交易平台服务。
第五条 新设的交易场所,在名称中应当使用“交易所”或“交易中心”字样。使用“交易所”字样的,在开业前,应当同时取得国家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或国务院授权主管机构的书面反馈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工商登记的,按照工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六条 交易场所的设立,应当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
第七条 交易场所应采用公司制组织形式,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外,还应当具各以下条件 :(一)名称中使用“交易所”字样的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名称中使用“交易中心”字样的,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二)交易场所出资人应为企业法人,且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交易场所全部股本的35%;(三)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公司章程;(四)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五)员工中有金融行业或交易场所工作经历3年以上的人员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30%;(六)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有明确的交易品种、有完善的交易规则、有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管理制度、投资者准入条件和适当性管理制度、登记结算交收管理制度、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投资者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交易系统管理制度等重要管理制度;(七)有与业务经营和监管要求相适应的信息科技架构,具各支撑业务经营的稳定、安全且合规的信息系统和保障业务持续运营的技术与措施;(八)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第八条 交易场所主发起人应当具各以下条件 :(一)具备相关行业背景,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二)财务状况良好,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最近l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l亿元人民币且不低于总资产的30%;(三)最近3年内无违法违规和不良信用记录;(四)入股资金应当是自有资金,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五)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交易场所股权、不将所持有的交易场所股权进行质押或设立信托,并在拟设公司章程中载明。
第九条 交易场所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 负责人任职应具各以下条件:(一)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有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含以上职称);(二)具备与交易场所业务有关的经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三)最近3年内无违法违规或不良信用记录: 第十条 交易场所章程除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交易场所设立目的和职责;(二)分支机构设立、撤销的条件与程序;(三)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的资格和加入、退出程序;(四)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的权利、义务和违规处理;(五)交易场所解散的条件和程序c 第十—条 设立交易场所,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设区市人民政府提交申请材料;(二)设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对申请事项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报告与处置风险承诺函,由指定的监管机构将申请材料、初审报告与处置风险承诺函提交给自治区金融办;(三)自治区金融办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在⒛日内组织商务厅、广西证监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议进行专业评审,并将评审意向申请人反馈;(四)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申请材料。逾期不反馈或修改后的申请材料仍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视为自动放弃该申请事项;(五)申请材料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自治区金融办在1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条 交易场所设立申请材料包括 :(一)公司申请材料。
l.筹建请示文:包括拟设立交易场所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业务范围、股东及股权结构等材料;2.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收费形式与标准、交易品种与交易规则等;3.筹建工作方案;4.出资人协议书;5.出资人会议决议;6.出资人基本情况材料;7.全体出资人承诺书;8.公司章程(草案);9.拟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资料;10.主要管理制度;1l.交易合同范本;12.交易系统产品说明书及交易系统客户端软件设计方案;13.与资金存管银行的意向合作协议;14.交易品种需要交割的须提交拟建仓库选址或与仓储第三方提供者的意向合作协议;15.《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16.法律意见书;17.按审慎性原则要求的其他资料。(二)设区市人民政府初审报告与处置风险承诺函。
l.初审报告内容包括日常监管责任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有关安排,须指定监管机构、监管岗位以及2名主监管人员;2.处置风险承诺函: 第十三条 交易场所完成筹建、工商注册登记等工作后,在开业前应当向监管机构提交下列各案材料: 1.筹建情况报告;2.营业执照复印件;3.交易场所股东会或董事会会议决议;4.公司章程;5.验资报告;6.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资料;7.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文件材料;8.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协议;9.所在地监管机构对营业场所、交割(交收)仓库及其交易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合规性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验收意见的现场核查验收材料Ⅱ
第十四条 取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的交易场所,应当在9个月内完成筹建、工商注册登记等工作,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向监管机构各案。
取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后9个月内未完成筹建并开业的,可向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申请延期3个月。逾期未开业或交易场所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撤回批复同意文件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 交易场所原则上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确需设立的,须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交易场所的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开展业务应分别向交易场所所在地以及会员、其他经营服务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交易场所的数量、类型和规模应当与其所在地设区市、民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设区市人民政府不履行监管职责、监管不到位或交易场所违法违规造成重大影响的,在整改、处置完成前,自治区金融办暂停受理该市交易场所设立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交易场所有下列变更情形之一的,由 所在地市级监管机构初审后,报自治区金融办核准:(一)变更公司名称;(二)变更注册资本;(三)变更注册地;(四)变更交易品种及交易规则;(五)变更股权或调整股权结构;(六)调整经营范围;(七)修改公司章程;(八)分立或合并。第十八条 交易场所有下列变更情形之一的,报所在地市级监管机构各案:(一)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二)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三)变更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四)变更资金存管银行;(五)变更交易软件系统。
第十九条 交易场所因解散、分立、合并、破产而终止的,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关程序,处理未了结的业务和纠纷,妥善安置客户,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交易场所应当在董事会或股东会做出相关决议15日内,在注册地及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的主要媒体上连续发布3次公告。
第三章 业务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二十条 交易场所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二)不得采取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三)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四)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五)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六)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事项。
第二十一条 交易场所及其分支机构、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未经客户委托、违背客户意愿、假借客户名义开展交易活动;(二)与客户进行对赌;(三)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确认文件;(四)挪用客户交易资金;(五)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交易;(六)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七)利用交易软件进行后台操纵;(八)发布对交易品种价格进行预测的文字和资料;(九)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交易场所应当根据交易特点依法制定交易规则:交易规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交易品种和交割(交收)期限;(二)交易方式;(三)交易流程;(四)禁止性的交易行为;(五)交易标的交割(交收)、资金清算规则;(六)交易纠纷解决机制;(七)取消、暂停、恢复交易的条件及处理机制;(八)交易费用标准和收取方式;(九)交易信息的处理和发布规则;(十)其他异常处理、差错处理机制等事项。
第二十三条 通过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开展业务的交易场所,应当依法制定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并与其签订协议,明确准入条件、权利、义务和禁止性事项。交易场所应当对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开展业务的情况进行监督,防范其接受客户全权委托决定交易事项等违法违规行为。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的,交易场所应当协助客户向违法违规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索偿。
第二十四条 交易场所应当依法建立交易品种登记结算制度,为交易活动提供登记、存管、结算和交割(交收)服务:全区交易场所实行集中统一的登记结算制度。交易场所的计算机系统及业务流程应满足集中统一登记结算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交易场所应当依法建立严格的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客户交易资金应当委托所在地的取得金融监管机构资金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实行第三方存管,并在存管银行开立独立的专用结算账户用于存放。专用结算账户与交易场所自有资金账户严格分离,不得混同。客户入市交易前要与交易场所及银行签订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协议书c交易场所应当与存管银行签订有关资金存管及代理结算业务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存管银行应当依法对交易场所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清算各付金的定向划转实行监督,并严格执行与交易场所、监管机构设定的当日划出资金最高限额规定,每度向所在地监管机构报送交易资金变动信,及时报告资金异动情况并按监管机构要求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交易场所应当依法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合格投资者准入条件。合格个人投资者应当至少符合的条件:个人名下的各类证券账户、资金账户、资产管理账户的资产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具有最近2年以上的证券交易成交记录;理解并接受交易场所交易风险,通过相关投资基础知识测试;(二)定期进行风险提示,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保证投资者有平等机会获取交易信急,并向投资者提供平等的交易机会: 第二十七条 交易场所应当依法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针对交易、设各、场地、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群体及突发事件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预案;(二)交易场所应当在资金存管银行开立专用结算账户,专门存储保证金,不得挪用;(三)交易场所应当按营业收入1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各金,日于投资者风险教育、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及弥补交易场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场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等风险准各金应当在存管银行单独核算、专户存储。自治区金融办可以根据交易场所业务规模、发展计划以及潜在的风险要求交易场所调整风险准各金的规模。
第二十八条 交易场所应当依法制定投资者信急管理制度交易场所不得利用投资者信息从事任何与交易无关或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活动。除依法提供查询外,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投资者资料及其交易信用。投资者登记、交易和结算等资料至少保存⒛年。
第二十九条 交易场所应当严格实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内容包括:公司设立、主要制度、交易品种、经营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公司关闭等。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交易场所分支机构、会员和其他经营服务机构名单与相关信息应在营业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第三十条 交易场所应当确保其交易信急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符合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交易场所自行管理和委托管理的登记、存管、结算和交收系统,应当具各安全保护和各份措 施,确 保开户、交易、登记、结算、清算、交割(交收)、存管等原始凭证和数据资料的安全: 第三十一条 交易场所发生以下重大事项应当在5日内向监管机构报告:(一)交易场所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二)涉及对其经营风险有较大影响的诉讼或仲裁;(三)对金融环境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类事项;(四)交易场所因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或为维护正常交易秩序而采取技术性停牌措施或决定临时停市;(五)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自治区金融办履行下列职责:(一)负责对全区交易场所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二)制定自治区交易场所监管制度、行业发展政策与措施;(三)指导设区市人民政府对辖区范围内的交易场所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四)指导交易场所行业协会开展自律管理工作;(五)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三条 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交易场所的日常监管工作;(二)制定交易场所管理细则;(三)明确监管机构、监管岗位及其职责,配各监管力量,实施交易场所日常监管制度;(四)实施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和年度审查工作;(五)做好统计监测、违规处理、风险处置、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六)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自治区和设区市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能分工对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交易品种等事项出具专业意见,制定交易品种有关行业规划,开展信息统计、业务指导等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交易场所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五条 交易场所所在地监管机构要依法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并对交易场所开展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掌握交易情况,确保交易数据真实、完整和有效,及时向当地设区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金融办报送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情况,以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交易场所应 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所在地市级监管机构报送材料:(一)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交易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二)每季度首月10日前报送上季度运营报告;(三)每年4月10日前报送年度运营报告和经审计的上年度财务报告: 交易场所所在地监管机构应审阅辖区内交易场所上报的月报、季报、年报,并于每年4月30日前将上年年报汇总提交给自治区金融办。
第三十六条 交易场所共同发起设立交易商协会,自律管理交易商协会可以联合律师事务所等独立的第设立交易场所交易纠纷调解服务中心,调解投资者投诉等行业纠纷问题: 第三十七条交易场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监管机构应当责令其停止相关行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采取取消违规交易品种、暂停发展新投资者、不予新设交易品种直至停业整顿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予以关闭或取缔;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法律法规和国家对交易场所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本辖 区内交易场所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半年内按照本办法进行规 范。未经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依法予以取缔。-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1999年12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1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号发布 根据2001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号令修正 根据2004年6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号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医疗美容、妇幼保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站)、医务室,妇幼保健院、卫生保健所、疗养院,急救中心(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医疗美容院(中心、站)、护理院(站)、自愿戒毒机构和开展诊疗活动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以及其他诊疗机构。
第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需要设置医疗机构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纳入本地区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六条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下列审批权限报批:
(一)村卫生所(室)由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报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不设床位和设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由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报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设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驻桂部队设置编制外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置前必须先经部队卫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本条第(二)、第(三)项规定报批。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满2年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满5年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四)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不满2年的医务人员;
(五)发生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不满2年的医务人员。
第八条 在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申请设置个体诊所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连续五年以上从事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二)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开展诊疗活动并有当地常住户口。
第九条 在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以外区域申请设立个体诊所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并连续三年以上从事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二)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开展诊疗活动。
第十条 申请设立护理站的个人,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其中护师应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士应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
第十一条 设置医疗机构,按下列规定提出申请:
(一)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筹建负责人申请;
(二)法人设置的,由其法定代表人申请;
(三)个人设置的,由其本人申请;
(四)合伙设置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并附合伙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建筑设计平面图及其他有关材料后3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不批准的,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设置为本单位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由设置单位在该医疗机构执业前,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备案材料:
(一)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的设置决定;
(二)《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上述材料后15日内,给予《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第十四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为:
(一)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为1年;
(二)100张以上床位的为2年。
超过有效期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自行失效。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内容的,必须重新办理设置审批手续。第三章 执业登记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执业,应当到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填写《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书》,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者《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二)房屋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
(三)建筑设计、业务用房平面图;
(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
(五)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名单及其资格证书或者执业证书的复印件;
(六)主要仪器设备名录清单;
(七)环境卫生和废弃物处理设施验收报告;
(八)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开展静脉用药业务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并进行专门登记。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
(一)名称、地址、法定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注册资金;
(四)服务方式、服务时间;
(五)诊疗科目;
(六)工作用房面积、床位或者牙椅;
(七)从业人数;
(八)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开展静脉用药业务的,应当作出专门登记。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45日内,对申请执业和申请开展静脉用药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查和核实,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或者考核。合格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合格的,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和出卖。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变更执业登记事项(执业地址除外)的,应当在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变更执业地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迁移的,按前款规定办理变更登记;跨县级行政区域迁移的,应当在取得迁入地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并经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后,方可向迁入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执业登记。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使用一个名称,确有需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名称,但是必须确定一个第一名称。
申请冠以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名称或者增挂教学医院名称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第四章 执 业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医疗机构应当悬挂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监制的卫生标志。未经许可,医疗机构不得使用红十字标志。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执业不得聘用下列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一)未取得或者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助理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及其他相关医疗证书的人员;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满2年的医务人员;
(三)被暂停执业期间的医务人员。
取得乡村医生资格的乡村医生只能在行政村以下的卫生所(室)执业。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执业使用的各种印章,必须经登记机关审核,并经公安机关批准方可刻制。
医疗机构使用的病历、诊疗手册、处方、卡片、证明票据等单、册,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统一式样。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出具的处方、收费单据、收支帐目、证明存根等单据应当保存5年以上,门诊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医疗病历必须保持真实、完整,不得擅自修改。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假药、劣药,不得从事药品批发零售业务。医疗机构经批准配制的制剂,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使用。
医疗机构未经静脉用药专门登记的,不得开展静脉用药业务。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药品和医用材料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实行药品、医用材料集中招标采购。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医用材料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不得采用医疗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确因科研或者遗传性疾病诊断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应当经登记机关批准。
从事人工授精技术科研工作或者器官移植,必须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场所以出租、承包等方式交由他人从事诊疗活动,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诱骗群众就医。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接生和治疗性病业务。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除技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外,不得同时受聘于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或者擅自兼职。
第三十一条 未经医师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文书;未经医师、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证明书。
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其他专业文书必须真实。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的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三条 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未办理变更登记的,不得向社会开展诊疗活动。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应当及时向登记机关报告,并做好实物的保留封存及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停业,必须经登记机关批准。除进行基本建设外,医疗机构停业不得超过1年;超过1年的,必须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由登记机关收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必须向县级或者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在取得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医疗广告证明》,并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广告宣传。
医疗广告内容应当限于医疗机构名称、诊疗地点、从业医师姓名、技术职称、诊疗科目和诊疗时间、诊疗方法、通讯方式。严禁刊播淫秽、迷信、贬低他人及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严禁篡改经审查核准的医疗广告内容。
医疗机构篡改刊播经审查核准的医疗广告内容,情节严重者,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收回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享有以下权利:
(一)医疗机构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平调、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威胁、殴打、侮辱医务人员,不得妨碍其正常的医疗活动;
(三)医疗机构有权维护诊疗秩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等管理制度,不得冲击、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
(四)医疗机构的名称、荣誉、取得的专利受法律保护,有权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派遣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五)医疗机构有权拒付各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外的收费和摊派。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救死扶伤,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服从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四)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收费管理制度,接受财政、审计、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
(五)承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
(二)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三)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
(四)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处罚(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条 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评审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监督员在本行政区域内,持证有权对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并有权制止或者责令改正违法、不当行为。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使用药物或者手术、物理及其他损伤性、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
第五十二条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业务范围之外开展诊疗活动的,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按本办法规定申请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
第五十三条 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或者外国人在本自治区开设医疗机构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注册资金数额,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深圳市交易场所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深圳市交易场所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交易场所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和化解有关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交易场所,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类交易的各类交易机构,包括名称中未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但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及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除外。
市外交易场所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亦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交易场所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市场化方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
第四条 建立深圳市交易场所监督管理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经贸信息委、科技创新委、人居环境委、公安局、文体旅游局、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制办、金融办、前海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保监局等有关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
第五条 联席会议职责:
(一)审议交易场所设立申请;
(二)确定交易场所行业主管部门;
(三)研究交易场所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完成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及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和落实联席会议的有关决定。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行业管理原则及各自工作职能做好交易场所的统计监测、日常监管、违法违规认定处理及风险处置工作。
交易场所职责:遵守法律法规、国家和本市有关交易场所的相关规定,接受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经营,严格防范风险。
第二章 准入管理
第六条 本市按照“总量控制、审慎审批、合理布局”的原则,统筹规划本市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布局,制定交易场所品种结构规划,审慎批准设立交易场所。
第七条 申请设立交易场所,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主发起人和其他出资人;
(二)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
(三)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及相应级别人员,以下同),以及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四)有完善的交易制度、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交易安全保障、投资者适当性等制度;
(五)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和其他设施;
(六)联席会议及办公室要求具备的其它条件。
第八条 交易场所的出资人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的法人;境外(含港澳台)注册登记的金融机构、规范的交易场所及与交易场所交易业务相关或相近的企业。
第九条 交易场所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首期实缴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第十条 交易场所的主发起人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二)近三年连续赢利,且三年净利润累计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累计纳税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四)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五)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十一条 除主发起人外,交易场所的其他出资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二)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交易场所时,主发起人应为最大股东,且出资比例不得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0%。
第十三条 交易场所由2个以上股东出资设立,同一出资人在本市投资设立交易场所的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1家。
第十四条 交易场所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任职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有大专(含)以上学历或中级(含)以上职称;
(二)具备与交易场所业务有关的经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无刑事违法犯罪记录或严重不良信用记录。
第十五条 申请设立交易场所,主发起人应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内容包括:拟设立交易场所的名称、组织形式、注册资本、首期实缴资本、股权结构、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四)经营场所信息材料;
(五)出资人的资信证明和有关材料;
(六)公司章程草案;
(七)交易制度、管理制度、交易品种等相关材料;
(八)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及身份证明;
(九)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可在取得交易场所业务资格后提供);
(十)按审慎性原则要求的其他资料。
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的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六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受理申请材料后,由相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交易场所设立的必要性、发起人资质、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交易制度的合规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等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交易场所申请进行项目论证,并出具专家论证意见,作为联席会议审议的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 联席会议审议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其中名称中含“交易所”字样的,市政府批准前,应当取得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的书面反馈意见。
第十九条 市政府批准后,由市金融工作部门向申请人出具批复文件。
第二十条 申请人持批复文件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
第三章 合规经营
第二十一条 交易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交易安全保障、投资者适当性、内部会员交易商管理等制度,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交易场所应当切实维护客户资金安全,按照国家及本市相关要求实行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与存管银行签署账户监管协议,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交易场所应设立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基金,用于投资者风险教育、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及弥补交易场所重大经济损失,防范与交易场所业务活动有关的重大风险事故等。具体管理办法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交易场所应当进行审计,并在每年3月31日前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上一的审计报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交易场所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行业主管部门应将交易场所检查报告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五条 交易场所开展经营活动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
(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三)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四)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五)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六)未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
第二十六条 交易场所可在本办法框架内根据业务需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自律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本市交易场所应设立自律性组织,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之间关系,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公平竞争,沟通会员与政府联系,促进本市交易场所规范发展为宗旨。交易场所自律性组织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并接受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监督。
第二十八条 各交易场所可建立内部会员交易商(中介服务机构)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制定会员管理制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交易场所监管遵循“统筹协调、分业管理、行业自律”的原则。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交易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交易场所日常监管;交易场所成立自律性组织,实施自律管理。
交易场所行业主管部门,由联席会议依据行业管理原则确定,大宗商品、国有产权、文化产权等领域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开展交易场所风险排查,建立风险信息档案,督促和指导监管对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交易场所经营行为的约束、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制定交易场所风险处置预案,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风险事件协调处置工作机制;对重大风险,按照应急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向联席会议及市政府报告情况。
第三十一条 建立交易场所信息报送制度。交易场所应当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报送月度交易数据、季度经营报告、财务报告。
根据监管工作需要,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要求交易场所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二条 交易场所发生下列事项,应事先征得行业主管部门同意,行业主管部门出具变更许可文件时应同时抄报联席会议办公室。交易场所取得变更许可文件后,应依法依规到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一)调整经营范围;
(二)调整重大交易制度、管理制度等;
(三)分立或者合并;
(四)变更名称;
(五)变更组织形式;
(六)减少注册资本、实收资本;
(七)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
(八)异地交易场所撤销本市分支机构;
(九)变更股权结构;
(十)公司解散;
(十一)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十三条 交易场所发生下列事项之一的,在事项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一)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
(二)新增或变更交易品种;
(三)变更经营场所;
(四)本市交易场所撤销异地分支机构;
(五)调整一般交易制度、管理制度;
(六)修改公司章程;
(七)其他事项。
第三十四条 本市交易场所原则上不得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经市行业主管部门审议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 交易场所因解散而终止的,应当成立清算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
第三十六条 交易场所在经营过程中,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市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等规定采取责令其限期整改、取消违规交易品种、停止违规交易行为等措施;情节严重的,经联席会议审议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对其采取关闭或取缔措施;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存在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交易行为的;
(二)未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审计报告或检查不合格的;
(三)挪用客户资金、诈骗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四)未获得变更许可变更本办法第三十二条所列事项的或变更本办法三十三条所列事项未及时备案的;
(五)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
(六)未按规定缴存、运用风险处置基金的;
(七)未按规定实行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的;
(八)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的;
(九)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或者检查的;
(十)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十一)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未经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依法予以取缔。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颁布之日前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如未达到本办法准入管理要求的,须参照本办法准入管理要求的规定于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工作,逾期未完成整改工作的,取消其交易场所业务经营资格。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002
【发布文号】桂政发[1992]11号 【发布日期】1992-02-28 【生效日期】1992-0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桂政发〔1992〕11号1992年2月2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维护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产合理、有效使用,保障资产完整和不受侵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行政事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家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无偿调入、接受捐赠和其他各项收入所形成的各类资产。
第三条 第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国家综合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机构,行使国家赋予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投资收益权、资产处置权。
第四条 第四条 国家对行政事业资产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
自治区、地(市)、县(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权限划分,分别综合管理本级政府管辖和上级政府委托管理的行政事业资产,指导下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展业务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的管理权限,按照本办法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各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事业资产的使用单位,对所占用的资产有使用权和维护管理的责任,应当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设立专职管理机构或指定财务会计部门负责,按照本办法对所占用的资产实施管理。
第二章 行政事业资产的范围和分类
第七条 第七条 行政事业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四大类。
第八条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价50元以上。专用设备200元以上,耐用期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以及单价虽不满50元和200元,但耐用期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资产。固定资产具体分类如下:
(一)建筑物,包括办公用房、宿舍、仓库等各种建筑及附属设施;
(二)专用设备,包括各种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机械设备、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包括办公与事务用的家具设备、被服装具、一般文体设备等;
(四)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各种车辆、船只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
(五)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博物馆、展览馆,陈列室和文化馆等的文物和陈列品;
(六)图书,包括专业图书馆、资料室的藏书及重要科学技术资料;
(七)其他固定资产,是指不属于以上各类,但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其他资产。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是指使用以后即行消耗不复原的物资,及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器具设备等。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货币资金,是指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等。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其他资产,是指上述各类资产以外其他形态的资产。
第三章 行政事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管好、用好所占用的资产,建立检查,报告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向主管部门报告管理使用情况。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登记制度。建立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对资产的存量、增减变动和分布等情况及时、准确、如实进行登记。对实物形态的资产应分类、编号登记,对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应建立台帐和技术档案;
(二)保管制度。对各种资产分门别类建立保管、领用、交还等制度和办法,妥善管理。
(三)损坏赔偿制度。对造成资产损坏、损失和浪费的,区别情况作出处理;属于责任事故造成损失的,应由责任人予以全部或部分赔偿。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所占用的资产从事商品生产、对外有偿服务等各种经营性活动,应按国家规定标准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理基金,用于资产保值。对营业性利润收入的使用,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对违反国家规定开支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制止或予以没收。
第四章 行政事业资产的处置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资产的处置权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必须履行报销手续。
房屋、土地、车辆和设备单台原值在限额(自治区级为一万元,地市级为五千元,县市级为一千元)以上的调拨、变卖、报废,占用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由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和签署意见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凡调拨、变卖、报废单台价值不足限额的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或资产专职管理机构组织技术鉴定和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抄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超过一年的固定资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进行处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凡在同一预算级次和属于同一主管部门的单位之间的调拨,可以实行无偿调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调拨,均可实行有偿调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资产的有偿调拨、变卖的收入和报废资产的残值收入归国家所有,由资产占用单位专户储存,列入专用基金核算,作国有资产补偿基金,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动用。
撤销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变卖收入,全部上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由其统一管理和安排使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资产经批准可以进行处置之后,必须按规定先进行资产评估,再进行处置;处置完毕后,方可相应冲减或增加资产帐目。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撤并或改变性质,必须对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评估、造册登记,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移交、调拨或封存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第五章 行政事业资产的报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格式及内容定期做出资产报告;由委托的主管部门管理的,向主管部门报告,主管部门汇总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汇总编制本级资产报表和下级上报的资产报表,向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章 行政事业资产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使用实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查处,或责令赔偿经济损失;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未按本办法报批而擅自处置资产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处置资产所得的全部价款全部追回,上缴财政,专项储存,用于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基金,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国家规定安排使用。
第七条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党派和人民团体。
实行独立核算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保监发〔2007〕24号)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保监局:
为强化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加强保险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公司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七年四月六日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关联交易,防范保险经营风险,根据《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监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关联交易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国家会计制度和保险监管规定,符合合规、诚信和公允的原则。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原则上不得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第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关联方利用其特殊地位,通过关联交易或者其他方式侵害公司或者被保险人利益。
第五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实施监管。
第二章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第六条 保险公司关联方主要分为以股权关系为基础的关联方、以经营管理权为基础的关联方和其他关联方。
第七条 以股权关系为基础的关联方包括:
(一)保险公司股东及其董事长、总经理;
(二)保险公司股东直接、间接、共同控制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及其董事长、总经理;
(三)保险公司股东的控股股东及其董事长、总经理;
(四)保险公司直接、间接、共同控制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及其董事长、总经理;
本条所称保险公司股东,是指能够直接、间接、共同持有或者控制保险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股东。
第八条 以经营管理权为基础的关联方包括:
(一)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
(二)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者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九条 其他关联方是指不属于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的关联方范围,但是能够对保险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不按市场独立第三方价格或者收费标准与保险公司进行交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条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保险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下列交易活动:
(一)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运用和委托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买卖、租赁和赠与;
(三)保险业务和保险代理业务;
(四)再保险的分出或者分入业务;
(五)为保险公司提供审计、精算、法律、资产评估、广告、职场装修等服务;
(六)担保、债权债务转移、签订许可协议以及其他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交易活动。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分为重大关联交易和一般关联交易。
重大关联交易是指保险公司与一个关联方之间单笔交易额占保险公司上一末净资产的百分之一以上并超过五百万元,或者一个会计内保险公司与一个关联方的累计交易额占保险公司上一末净资产百分之十以上并超过五千万元的交易。
一般关联交易是指重大关联交易以外的其他关联交易。
计算关联交易额时,保险公司与关联方以及该关联方的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当合并计算。
第三章 关联交易管理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包括关联方的报告、识别、确认和信息管理,关联交易的范围和定价方式,关联交易的内部审查程序,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审计监督和违规处理等内容。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可以制定统一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规范集团(控股)公司内部以及集团(控股)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其他关联方的关联交易行为。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保险公司股东和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保险公司报告本办法规定的关联方的相关信息。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关联方信息档案,并及时进行更新。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
保险公司董事会在审议关联交易时,关联董事不得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非关联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非关联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会议的非关联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保险公司应当将交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保险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关联交易时,关联股东不得参与表决。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之间及其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审查程序,可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由公司依照本办法的原则要求,在关联交易内部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
本条所称关联董事和关联股东,是指交易的一方,或者在审议关联交易时可能影响该交易公允性的董事和股东。
第十五条 已设立独立董事的保险公司,独立董事应当对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内部审查程序执行情况以及对被保险人权益的影响进行审查。所审议的关联交易存在问题的,独立董事应当出具书面意见。
两名以上独立董事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提供意见,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第十六条 一般关联交易按照保险公司内部授权程序审查。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的长期、持续关联交易,可以制定统一的交易协议,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查通过后执行。协议内的单笔交易可以不再进行关联交易审查。
前款规定的协议在执行过程中主要条款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协议期满需要续签的,应当重新按照公司规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关联交易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董事会和监事会。
保险公司董事会应当每年向股东大会报告关联交易情况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不得聘用关联方控制的中介机构为其提供审计或精算服务。
第四章 关联交易监管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应当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重大关联交易应当在发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保监会。报告内容包括:
(一)交易协议;
(二)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
(三)独立董事的书面意见;
(四)交易的定价政策,成交价格与市场公允价格之间差异较大的,应当说明原因;
(五)交易目的及交易对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六)本与该关联方累计已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总和;
(七)有助于说明交易情况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向中国保监会备案或者报告的,中国保监会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关联交易未按照公司规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查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及相关负责人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关联方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关联交易,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的,保险公司及其股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保险公司、其他法人或组织的人事、财务和经营决策,并可据以从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或一致行动时,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重大影响,是指对保险公司、其他法人或组织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