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数字)
1=从未如此2=很少如此3=有时如此4=常常如此
5=总是如此
1、我的工作把我的精力都榨干了()
2、我很容易了解学生的感受()
3、工作一整天后,我感到筋疲力尽()
4、当老师以来,我对待学生越来越不带感情()
5、清早起来,想到又要面对一天的工作,便感到很疲劳
()
6、我担心这个工作会使我变得越来越冷酷()
7、我觉得我的工作可以使其他人过得更好()
8、我对我的工作感到厌倦()
9、我并不是真的关心学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10、我在工作中精力充沛()
11、对于我的工作,我有挫折感()
12、我觉得学生会把他们的一些问题怪罪到我的头上()
13、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容易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14、我在工作中太过于努力了()
15、我觉得面对学生像是例行公事()
16、在工作中我感到身心俱疲()
17、我会把学生当成没有感情的东西()
18、我在工作中完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事()
19、我的工作让我感到情绪枯竭()
20、在工作当中,我能够冷静地处理自己情绪上的问题()
21、我对我的工作充满信心()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采用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并参考了台湾学者黄三吉的中译修订版。该问卷共22道题,具有三个维度:情绪衰竭(9个题第1、2、3、4、5、7、19、20、22题),低个人成就感(8个题第9、10、11、12、13、14、15、16题),人格解体(5个题第6、8、17、18、21题),其中,低个人成就感为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5等级评分,1代表“从来没有”;2代表“偶尔有”;3代表“有时有”;4代表“经常如此”;5代表“总是如此”。被试分数越高,表明倦怠程度越严重。(高中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及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张建波,2007,5)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更为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专家所讲的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缺乏热情,对工作厌倦,极易疲惫,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其二,是职业评价标准所导致的。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教师职业倦怠。其三,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所造成的。超负荷的劳动和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合理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才能尽可能地减轻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育的发展,在此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问题实质和推卸责任。
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减轻工作量,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尽量把压力降到最小。正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家长的无理取闹、适当的对学生采取的强制性管理等等。合理核定教师工作量,改变与学生成绩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等。当然,教师本人应积极应对。首先要客观面对现实,愉快承担起教师的角色;其次是调整期望值和现实的距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处于疲劳状态及时调整;积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教师认识问题的自我调试
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育的发展,在此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问题实质和推卸责任。首先,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需要。同学生学习一样,我们不能对他们的工作实行军式化命令式地管理和要求。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减轻工作量,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尽量把压力降到最小。正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家长的无理取闹、适当的对学生采取的强制性管理等等。合理核定教师工作量,改变与学生成绩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等。当然,教师本人应积极应对。首先要客观面对现实,愉快承担起教师的角色;其次是调整期望值和现实的距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处于疲劳状态及时调整;积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它的危害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在于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看到把工作不当回事的教师,她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对工作渐渐失去了热情、新鲜感和好胜心,一切只是在惯性的轨道上滑行。责任感和工作的疲惫感把老师们搞得精疲力竭。有一位从事了多年的幼儿教师无限感慨地说:辛辛苦苦数十年,每天都是提着“心”过的,每日下班了,才算把“心”放在原来的位置,真累啊!因此,在人们比较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应该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所以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首先要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现状去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偏低
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和社会都对幼儿教师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幼儿教师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既要关注幼儿的吃喝拉撒与安全,又要负责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与指导;既要考虑班级内部环境的创设,又要及时处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既要熟悉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按照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准备教学工作计划。幼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已不能对等,所以部分原因是从待遇角度上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
(二)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也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在他们眼里,幼儿教师就是他们的保姆,他们稍不满意,就到领导哪里告你如何如何,甚至把没有的事,也添油加醋,把他说成真的一样。殊不知幼儿教师也同样要书写学期计划、月计划,要设计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出发,准备活动材料,生成活动内容,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说到“教案”,我也有一小点感想;课前“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写“教学反思”也必不可少。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我们上完一节课之后,再对自己上课的得失,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孩子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她促进孩子的发展,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不仅为以后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为我们积累经验大有帮助。但写教案与反思的量不在于多,如数量很多的话,教师只为了应付,盲目的抄教案,没有时间去研读教案,这也达不到一定的效果,只是浪费时间罢了,我个人认为教案与反思有必要写,但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二、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一)幼儿园工作内容偏多且重复性强,使得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1)工作名目繁多
幼儿教师每个学期的案头工作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周计划、观察记录、教育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各种教具等等。这些工作花费了她们许多精力,占据了她们许多思考,吸取新知识的时间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据了解有一半的幼儿教师经常在家做幼儿园的工作。(2)班级人数多
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额现象,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且面对如此多的自控能力低的幼儿,教师组织一次活动是十分艰辛的,即便是平时活动,几小时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何况还要提起十二分心来以防事故的发生。可见,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十分大的。
(3)业务学习多
根据上级的规定,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科继续教育学习,以获5个继续教育学分要获得着5个学分,幼儿教师必须挤出业余时间参加在电脑前不断更新时间,进行继续学习。
(二)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左右着幼儿教育的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教师的工作若得到积极评价,便会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工作;相反,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而结果基本上都体现在对幼儿教师的奖惩上,没有达到真正评价目的。
三、解决策略
所以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从社会角度来看,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幼儿园角度来说,给教师创设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教师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幸福、工作的乐趣。从幼儿教师本身来说,就要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才不会为工作所累;多和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多帮助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等等;学会心理调控缓解压力,放松情绪、调整观念。
总之,职业倦怠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许多不利。但有些问题不是说解决就能立马解决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我们要靠自己改变观念去避免职业倦怠状态,靠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不容忽视---带病的大夫如何给别人健康
“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直接且强烈的因果关系。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适度的压力可以给工作注入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下无法解决,又缺乏缓冲和外部支持的话,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或者枯竭,而枯竭带来的多是负面影响。职业倦怠多发生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人员等,这些职业的身心能量消耗较大,要求不断付出自己的知识、情感、能量等,经常面临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要求。长期面对这些压力,一些人会出现情绪情感上的疲惫不堪、消极怠工,甚至对工作的厌倦。
事实上,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少教师都表示了这样的忧虑:如果长期在亚健康和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中挣扎,怎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职业倦怠危害的不光是教师本身。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付出得不到理解与回报、超负荷的工作量、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出现问题、多种角色间的冲突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如果教师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摧残,他们的离职倾向就会加剧。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
(一)、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心理原因如下:
1.教师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
社会在发展,对教师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那些新的压力,就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反叛。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曾经有一位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教师的矛盾心理,使教师对职业产生了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3.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人格导致他们职业倦怠的发生。
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特别是具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质通常表现为强烈地寻求成就、竞争意识强、行为急躁、动作及语言粗鲁等。研究表明,A型个性个体血液中的激素成分多得多,更容易受环境要求的影响,发生心理紧张反应。
(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社会原因如下:
1.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不断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2.教育中一些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现在社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丧失了自我价值,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
3.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形成了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的传统观念,这些都是以牺牲教师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另外,一些教师周围的许多教师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二、教师亟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 “多数人在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往往浑然不觉,忽略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直到身心无法负荷,引发各种疾病。事实上,倦怠就是以最强烈的手段来提醒你要放慢脚步、体验生活,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面对职业倦怠的潜在威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可以将职业倦怠的危机转化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
(一)、“有了心理压力要学会转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把压力转化成工作的动力。”教师感觉自己处于心理困境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并寻求社会支持,多与家人或亲友、同事沟通,把心里的症结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与放松训练,实践证明,锻炼真的能缓解心病。
(二)、职业倦怠与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要积极规避职业倦怠的出现,如果已经出现,要正视和学会如何摆脱。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可实现的人生发展目标,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
(三)、要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抗职业倦怠的技巧。“要认真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学会适当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环境,定期释放心理垃圾,有意识地积聚内心的能量,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惯想法和行为,接受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作完美型的人,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对一些想法、观念和行为要学会放手。
(四)、职业倦怠是资源过度消耗又得不到补充的结果,因此为自己注入资源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手段。通过学习,消除知识枯竭,通过休息或锻炼缓解生理倦怠,通过倾诉或寻求社会支持等以减轻情感枯竭。“职业倦怠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只是人生的交叉路口,只要积极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早做准备,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能量,完全可以从职业倦怠的状态中复原过来,并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
(六)、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拥有社会支持的人更不易出现职业倦怠。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同时,学校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可以有效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
目前,一些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讲座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在一些地方,教师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心理学专家在教学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热线电话进行心理咨询。中小学开辟“教师心理咨询服务”,有助于为老师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及克服策略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有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而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我国学者王芳、许燕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教师职业倦怠,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出勤不出力、情感的衰退,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动、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设法减低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职业因素:⑴教师职业,劳心烦神,负担重,工作时间长,大量工作只有在8小时之外做,如查资料、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等。同时社会责任大,它与其它从事物质生产的职业不同,它的劳动对象是尚未成熟的人,是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把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其过程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迫使教师“业余时间”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极度疲劳。⑵教师的多种角色,知识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班级管理者、学生的良师益友,角色之间的冲突情境、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等等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2、工作环境因素:⑴一线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安于现状,对时时发生在自己身上、周围的教育教学问题习以为常。⑵教师与社会接触面小,绝大多数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富不了、饿不死的生活。⑶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学生普遍的越来越难管、不听话。现在教育学生是一句不能骂、一下不能打,须小心谨慎,生怕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事情发生,一旦出事,新闻媒体指责的便是教师、学校。⑷教师自己工作的学校环境差,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福利待遇差,收入少,而昔日的同学或以前的同事因不同的原因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工作,他们工作环境优越,工作量相对的小些,但他们的福利待遇反而好得多,收入多,造成教师心理落差大,心理不平衡,工作情绪差。
3、学校因素:⑴学校以简单的“率”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方法不科学,奖励与处罚机制不健全,无多大意义的考评、考核多,每学还有72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等,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教师心力憔瘁,导致倦怠心理产生。⑵有些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过程中,独断专行,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教师被排除决策之外,有些学校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教师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教师压力大,容易诱发教师职业倦怠。⑶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师专业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不合理,一位教师往往要带两到三门学科,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所教学科
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长此以往教师感到疲惫之极,职业倦怠随之产生。⑷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下,教师的岗位职数都是一定的,教师的流动又极少,因而有些已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教师,即便工作到退休也无法被聘上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因此,他们感到职业生涯到了头,工作没了内驱力,于是乎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工作的教师也就多了起来。
4、社会因素:理想和现实出现反差,教师其政治地位、生活待遇仍然较差,而社会对教育要求日益增强,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经常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同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点事,立即就遭到社会舆论的非议。再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有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增加了教师职业疲倦的心理。
5、个人因素:⑴功利化思想严重,过激对待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消极对待工作。⑵不少教师争强好胜,总想事事走在他人前头,一旦目标没实现,就情绪低落。⑶部分教师家庭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多,工作任务又重,无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坐在家门口教书,还得回家种地,弄得身心俱疲,久而久之,教师就产生厌倦的心理。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缺乏主动进取的热情,而教师不追求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都会成为空谈。如何防止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
1.营建积极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11种不合理的理念会使人产生困扰。它们是: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绝对要获得
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欢;个人是否有价值,在于他是否全能,是否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成就;世上有些人很邪恶,但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成就;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可憎,故应严厉惩罚;事情不如意是非常可怕的、悲惨的;对人生中的责任和困难,逃避更省事些,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的因素造成的,所以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痛苦和困扰;对于危险可怕的事物,人应非常担心,要不断去关注,随时注意它是否会发生;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的经历,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一个人总要依赖他人,同时也要依附于一个比自己强有力的人;一个人应关心他人的问题,也应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总会有一准确答案,若得不到合理的答案,则会很痛苦。这些不合理的理念是导致一个人心理倦怠的根本,若这样去做,则会诱发神经症。为营建积极的心理环境,应有效剔除这些不合理的理念。教师无需在工作超负荷运转下再增加“心负”砝码;无需为追求“款”、“腕”式生活而疲于奔命,也无需为没完没了的人际周旋而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更无需为追求花花世界中一些消极无聊的事物而东奔西走,枉费心力。别让倦怠挤占我们并不宽裕的心理空间,留出一方空白,以发挥它的奇妙作用。
2.提高心理成熟度
教师想摆脱心理倦怠,维护心理健康,应具有抗干扰能力,教师应敬业修身乐教。事实证明,心理成熟的教师不仅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经验,具有投身教育、团结互助、率先垂范的职业道德,而且应熟练承担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动机水平处于激活状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心理成熟度越高,越能经受挫折的考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不易产生心理倦怠。
3.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教师相对是较为自由的职业,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到讲授,从作业批改到辅导都可以倾注自己的心血,展示自己的创新;当自己的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时,当自己设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动时,当找学生谈话后学生进步时,当看着一届一届的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时,我们难道不感到快乐吗?难道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吗?我们要学会感受快乐,感受教育成功后的喜悦。当然,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调皮的学生,遇到不理解我们工作的家长,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没什么,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当成是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考验,那心态就完全不同了,会在这样的工作中体会到挑战,体会到成功。
4.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拼搏进取。我们要成为一个主动的人,多走一些路,会获得一些人生的宝贵经验。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有自制力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自信,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信念的程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充满热忱,要想成为杰出的人物,必须要有进取心,还要有一颗健康的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职业中的倦怠心理才会随之土崩瓦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教师是特殊的脑力劳动者,如果整天牢骚满腹,上进心迟滞,维系工作的动机丧失,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
因此,提倡对教师的社会性支持较其它的群体就更有其特殊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视为蜡烛,视为园丁,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然而,教师必定也是
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存在倦怠问题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为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规则,不搞特殊化,为教师间的沟通建立支持性的网络体系,从而使那些 在倦怠中挣扎的教师得到一个安全的环境,能够向能理解他们问题的人进行倾诉。来自老教师群体或是受过专门培训的校园咨询员的帮助和支持也是非常有效的。现有研究已经表明:与同事进行讨论、从支持性的网络体系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对克服老师的倦怠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