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2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

第一篇: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

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

——大龙中学校本教研暨《地方课》校本教材编写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方式,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各类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中也多要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实施学科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把握地方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怎样根据本地民间及社区文化特色和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进行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学习提供宽广的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当地民间文化资源,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特色文化,领略青山秀水之意境,培养学生对家乡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陶冶学生审美情感,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全国80%的中学在农村,农村中学是基础教育的最大场所。然而,现时的教材大多是针对城市学生编写的,与农村孩子的生活背景有较大的距离。现行基础教育的设置从设计思路上就与中国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改造分不开,农村地区某些特有的教育资源被忽略。而且,农村乡土教育资源自身也存在着地域性,在国家课程的设计上也较难做到大一统。那么,是不是乡土教育资源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呢?事实上,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而言,对于在农业文化和民族文化双

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始终对农耕文化、乡土资源有着深深的依恋。学生的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离不开他们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有效的教学应当注重学习活动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的学生知识经验的相关性。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也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学生最熟悉的乡土知识在其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广袤的教育资源:侗乡文化、田园美景、农耕文化、节令民俗、民间艺术等等,其中不乏可以加以开发利用的好题材。

由此,本课题得以酝酿和产生,我们将寻找利用侗乡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新路子。

二、实施需要

1、基于德育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发挥学生和教师的潜能,致力于教给学生一身有用的东西,重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成功的感受。我校实施“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活动计划,让师生在与侗乡文化、萧笛文明对话中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培养其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来完成的,“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教师教育思维 的转变,促进教师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把力量传授与人文熏陶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基于学校主动发展的愿景

纵观现行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只是追求学生学会、考好,学生的知识面除了课本知识还是课本知识,我们利用乡土文化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资源。把开发校本课程——“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作为文化的熏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体验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项目的设计及实施来凸现亮点,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4、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乐于探究,对新异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因此适宜课程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原则

我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主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渠道,以假日小团体活动为抓手,以小课题研究为延伸和拓展,应遵循下列原则开展相关活动。

1、主体性原则——“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主导性原则——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活动环境、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甚至活动中的人都是对学生的成长起影响作用的教育“文本”。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活动的启动、开展和小结阶段,教师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与多种“文本”的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作用,从而落实教育效果。

3、生活性原则——应贯彻陶先知先生所提倡的“在生活里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强调课程开发需链接教育与生活。

4、实践性原则——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引导学生在现实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乡土文化、地方文明的了解和认识。

四、实施目标

开发地方校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课程的宏观结构上为尊重和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条件。弥补国家课程和省级地方课程的不足,满足国家课程与省级地方课程无法满足的那部分学生发展需求。这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上各有侧重、各有分工的课程整体。

“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的开发与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指南,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引领学生成长”为目标,以“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以此传承我校的德育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1、学生发展目标:

(1)、满足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追求自主的心理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了解家乡厚重的文化,灿烂的文明,历史变迁的进程。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交往和实践活动等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促使教师队伍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摆脱传统的课程意识,并能创造性的选择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实施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学校发展目标:

本项目的设计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的教育理念,旨在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彰显我校“生活德育”的办学特色。

五、实施内容、范围

实施内容包括侗乡文化的以下五个方面:

1、历史:它包含地名沿革、家乡族群、家乡发展、民间信仰、岁时节令、家乡先贤、家乡现代化的过程。

2、地理:它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家乡的地质、地

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能源、产业、交通、聚落、土地利用情形、区域开发的前景等。

3、自然:它包括特有及常见植物、自然景观、农作物特产、特有动物等。

4、语言:流传乡野的故事、谚语、儿歌、民谣、歇后语等。

5、艺术:传统戏曲、音乐舞蹈、传统艺术、建筑、工艺品等。实施范围: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的山川、人文、地理等。

六、研究方法

本课程研究以目前较为通行的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走访、收集及其他实践活动,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具有玉屏侗乡特色的通识型与专题型相互交织的乡土教材,供教学使用。并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反思改进。

七、预期效果

1、通过乡土资源的挖掘、利用,拓展《地方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2、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材观,学会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并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形成一本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可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参考。

八、各阶段主要工作: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组织机构。(2)、召开工作会议,制订实施方案。(3)、建立采风小组。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

(1)、“开发地方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培训活动。

(2)、梳理、明确活动内容的具体对象。(3)、开展采风专题指导讲座。

(4)、利用地方课宣传地方文化、乡土文明,引发实践兴趣。(5)、开展实践活动,组织采风,搜集相关材料。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1)、活动反思总结。(2)、材料整理、汇编。(3)、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第二篇:挖掘乡土音乐文化

挖掘乡土音乐文化展现民间音乐风采

记《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

由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路桥教育局承办的“《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于12月6日至7日在路桥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台州9个县市的音乐教坛精英汇聚一堂,本着对台州乡土音乐的热爱之情,共同探讨交流本土民间音乐之精髓。此次音乐教学研讨推陈出新,每一位参赛的选手必须以台州本土的民间音乐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本次的教学研讨将我市的民间音乐文化走进学生音乐课堂,为我市的文化传承作好铺垫。

十堂具有乡音乡韵的音乐课,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芬芳,饱含了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有悠扬平和的国庆寺佛教音乐、甜滋滋的临海白酒酿调、脆生生的仙居山歌、温馨怡人的民间童谣等,同时还展现了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乱弹、民间歌舞——道情、莲花落、黄沙狮子、大奏鼓、鱼灯舞等,使得本次音乐教研犹如一次百花盛会,争其斗艳美不胜收。

本次音乐大赛,从各地的选手对民间音乐取材上来分以下几大类:

(一)乡音乡韵叙乡情

临海作为老台州的府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了能通过音乐展现临海的历史人文气息,临海巾山小学的徐灵芳老师设计了一节《临海民间音乐欣赏课》。通过教唱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的临海民歌《哄小囡》,让学生领略民间童谣的风采;欣赏以高难度的杂技名扬四方的上桌狮子,使得学生为之咋舌;倾诉临海道琴和上盘花鼓,述说出旧社会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表演临海特色风味小吃白酒酿调,将市井文化演绎淋漓尽致。

仙居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便受世人的关注。自宋真宗见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遂诏改永安为仙居,意谓“仙人居住之地”。来自仙居横溪中心小学的陈艳老师以一曲《仙居是个好地方》唱出了对家乡的热恋之情。歌中唱道;仙居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赛苏杭,清清泉水清又甜,烂漫山花四季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艳老师饱含深情,用浓郁的乡音为学生教唱,再现了仙居山歌的优美旋律、悠扬的节奏,淳朴甜美的歌声。在多媒体的展示下,顿时让人感受到仙居的山美、水美、景美、歌美、人美,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二)天籁之音佛乐飘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音

收集》中曾对佛教音乐作如下阐述:“佛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其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如何将深奥的禅学音乐应用于小学的音乐课堂呢?天台实验小学的陈安妮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佛乐飘飘的天籁之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受、吟唱、欣赏、体验使同学们感受到佛乐的博大精深,在分段欣赏中a乐段以平静舒缓的节奏伴随着僧侣的步伐去朝拜;b乐段音乐表现香客的来访,佛堂顿时热闹非凡;c乐段以和尚念经为作法事主题,各种乐器的加入使得配器顿时丰满,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三)乡音土调唱乱弹

台州乱弹原称黄岩乱弹。明万历以后,台州一带流行昆腔和高腔;清康熙、雍正之际北方的梆子秧腔和梆子乱弹腔传入台州,约于乾隆年间(1736-1795)形成了昆腔、高腔、乱弹腔三腔兼唱的戏班。由于昆腔、高腔的唱词古奥晦涩,三腔兼唱的戏班逐渐以唱乱弹腔为主,当地人称之“乱弹班”。由于长期受当地语言、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唱腔丰富多彩、道白通俗本地化、表演文武兼备的地域特色,遂被称呼为“黄岩乱弹”。

在本次教研中黄岩西城街道中心小学的王丹娜和路桥小学的徐文群老师分别以乱弹作为教学内容。在分析完乱弹的人物行当和四功后,王丹娜老师以乱弹的石榴花调《逛花园》为教唱目标,结合“台州官话”,充满民语乡韵唱道:“手挽手啊进花园,猛抬头四下观,大家一起来游玩。石榴花开红似火,芍药花开赛牡丹,菖蒲花开寻不见。”委婉的曲调,细腻的行腔使学生感受到乱弹的独特韵味。

路桥小学的徐文群老师以教唱乱弹创作剧目《拾儿记》中的《磨豆腐》唱段让学生体会抑扬顿挫、激昂粗犷、音韵纯正的唱腔,从通俗易懂的念白中让学生感受有浓厚淳朴的民风,男女声的对唱加上磨豆腐的做功,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这两位老师的授课,我们可以从台州乱弹这块戏曲的活化石中中窥见,台州的民俗、音乐、语言和生活。

(四)鼓乐喧天话海疆

台州海岸线漫长港湾优良,历来是对外交往海上门户。台州也是海洋大市,海洋面积广阔。浅海面积居浙江首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来自温岭、三门、玉环的老师充分挖掘各自的本土音乐文化,将海疆渔业文化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温岭——醉舞《大奏鼓》执教:温岭锦园小学的梁小佩

大奏鼓是石塘渔村的传统舞蹈,据说是从福建民间传入的,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起

舞时,那些“女人们”手执木鱼、扁鼓、唢呐、锣、钹、磬等乐器,随着那男人调动大奏鼓的节奏,时而碎步轻移、柔美婉约、如醉如痴,时而腾挪跳跃、粗犷激越、欢快有力;

在整节课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着大奏鼓的特征展开,(一)福建闽南方言进行了节奏性的念白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奏鼓历史渊源。

(二)对大奏鼓演奏时的节奏进行分析,加入大鼓、锣、钹的打击乐器教学。

(三)为了突出吹奏乐器唢呐的旋律的特点加入填词演唱

(四)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大奏鼓的演奏之后进行了一番装扮,真实地再现了大奏鼓这种民间歌舞乐表演艺术。

三门——《跳马灯》执教:王芳老师

跳马灯流传于三门县浬浦镇,离县城有55公里。跳马灯以马为首,有狮子、麒麟、犀牛、白象五种怪兽组成。有一个高照,据说是神仙统领五兽之法宝。寓意:五兽属上天下凡,有造福民众、平安吉庆之祥瑞。来自三门小学的xxxx老师,通过小堂鼓 钹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了一番三门的民间艺术。

玉环------《舞鱼灯》执教:林谨老师

玉环是浙江东海之滨的海岛县,舞鱼灯是当地渔民在节庆灯会中保留的娱乐节目。每当新春佳节,玉环各地鼓乐喧天,各种灯舞五彩纷呈。舞鱼灯表演则因切合渔民耕海牧渔的实际而特别受到欢迎。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手举鱼灯,按照鱼灯舞中的成员进行分类,有鳌龙、黄鱼、马鲛、绵鱼、乌贼、海豚等,并以FLASH动画生动形象再现了以鳌龙为首的阵式,例如“十字交叉” “走四角”,使学生在情境律动教学中感受鱼灯舞的特点畅游海洋世界。

(五)莲花处处齐争艳

莲花,又名莲花落、莲花乐口源于唐代的佛曲“落花”,五代时亦称“散花乐”,最早是僧侣募捐化缘时所唱的警世歌曲。至南宋传入民间,成为贫人乞食的歌唱。至迟在明中叶,成为说唱故事情节的曲艺形式。我市各地都存在着这种在台州各地由于地域的不同对莲花的称谓也有所不同:玉环呼“大莲花”,仙居名“铜锢鞭”,天台唤“莲子行”,黄岩曰“打连厢”,温岭称“流徒传”。

在本次教研会上,椒江第二实验小学的王秀丽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绚丽多姿的《路桥莲花》,温岭大溪小学的汤聘婷老师展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殿下莲花》。王老师侧重

于莲花的表演,通过演唱《哪个不说路桥好》加上乐器的伴奏和舞蹈性的律动组合生动,再现了路桥莲花特有的风格。

汤聘婷老师对大溪莲花的介绍分四个部分:

一、“莲花”初绽——乐器探索与演奏

二、“莲花”盛放——介绍大溪莲花历史介绍及教唱

三、“莲花”畅想——基本步伐与表演

四、课堂延伸——创编莲花词,这四个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充分说明殿下莲花由于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所散发出的泥土芬芳。

第三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4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王爷府蒙小 王景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几年来,我校有效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说:“综合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强调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把喀喇沁亲王府作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原因有四:

(一)、王爷府,地处京畿要地,肩负着着世守漠南的重任。这里是近代蒙古文化的发祥地、马背文化的富集地、近代草原文明的摇篮,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古建筑风貌,把这里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导游、搜集整理资料等方式,由浅入深地研究王府文化,感受王府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小受到王府文化的熏 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喀喇沁扎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文韬武略,位居群伦,一生励精图治,办实业、兴教育、创下了内蒙古地区的二十五个之最,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引导学生走进贡桑诺尔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这位漠南大地上的民族英雄,以此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王爷府蒙小的孩子生于王爷府,长于王爷府,与王府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结合点,这是孩子研究王府文化的基础;再者,王爷府蒙小与喀喇沁亲王府毗邻,把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搞活动更方便,更安全,也更实际,这是孩子进行王府文化研究的有利条件。

(四)、在国内外许多游人崇尚王府文化,慕名涌入喀喇沁亲王府,观赏王府建筑文化,游览王府秀丽风景之时,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对王爷府文化却知之甚少,有些孩子竟然无知到亲手去破坏古建筑,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帮助孩子了解王爷府文化,增强爱护身边的古建筑的意识,学校决定立足本地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现状,在全体师生之间深入开展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保护家乡文化资源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是看你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活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指向活动的效果。内容选择太过浅显,活动的触须就不能触到王府文化的内涵,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内容太过深奥,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同样不会有什么收获。为此,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多次到实地考察,回来后,大家坐在一起,反复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最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我们本着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呈梯次将活动内容安排为:

(一)、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识字量有限、自主活动能力有限,就让他们从最基础的做起,——收集、背诵《竹友斋》与《如许斋》中的经典诗歌,并且为学生制作出简单的诗词摘抄卡,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从小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至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活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于是安排他们收集、讲述、表演王爷府民间故事;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培养王府小导游;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王爷府民间故事资料卡。

(三)五、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自主活动能力较强,于是我们除了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培养王府小导游之外,还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们围绕喀喇沁亲王府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专项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贡桑诺尔布研究:(包括贡王生平事迹、贡王家世背景、贡王在内蒙古发展史上的贡献;贡王的革命活动以及贡王办学对后人的 影响,主要选取崇正学堂第一任校长邢志翔及后世儿孙在崇正学堂的教育影响下,为当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二是王府文化研究——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参观课外阅读、搜集资料等形式重点了解这座清代蒙古王府的建筑方面的文化,研究王府建筑文化,就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建筑格局是前后五进院落,依次为府门、仪门、轿厅、回事处、承庆楼。主体建筑有厢房、配房、东西建有跨院、由四合院、垂花门、回廊相连。东跨院为生活服务设施区,西跨院为书塾、揖让亭、文武庙、佛堂。后花园建有楼台亭榭、石桥、池塘等。

其次是喀喇沁亲王府的建筑形制,研究王府的建筑文化,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亲王府的建筑形制属于无斗拱官式大木结构性质。砖作遵循“活糙规矩不糙”。木材用料硕大、结构严谨,多用椽飞。瓦作采用传统筒瓦覆顶。室内天棚分藻井、井口天花和普通吊顶。室内皆地炕取暖。因为这是一座亲王府邸,所以它的的建制、等级、规格严格按亲王品级而建。高台阶、置月台。修有丹陛桥,占地面积很大。房屋数量多,体现了亲王府邸“以高为贵、以多为贵、以大为贵”的建筑文化内涵。

再者,研究王府建筑文化,就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亲王府的建筑建筑特点是气势恢宏,殿宇森严,布局精巧,建筑壮观,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建筑群。其建筑规模之大为内蒙49个蒙古王府之首。集塞北地区、蒙古民族、藏传佛教三大建筑特色于一身,是内蒙古地区至今尚存建造年代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 为完好的一座清代蒙古亲王府邸。

另外,研究王府的建筑文化,还应该让学生懂得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王爷府的建筑布局:其

一、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其

二、亲王府建筑布列以中轴核心区段为主,东西跨院为辅,中路已体现亲王府权利等级而尤显宏伟规整;而东西跨院为生活功能区,建筑布局显得十分灵活;其

三、人造园林与建筑相结合,中路已参天苍松为主,更显建筑之肃穆,东西跨院广植奇花异草,玲珑石与树木相映,更有花园叠山理水,极尽造园之能事。体现建造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与精巧布局。在实地参观与走访中,在活动成果汇报中,孩子不止一次发出感叹:“亲王府好壮观,我们好幸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她!”我们还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资料收集卡片,经常给孩们上指导课,教给孩子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培养王府小导游;

(五)编辑出版系列校本教材之一——《漠南浩歌》;

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有得力的措施做保障。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1)自愿结组。活动内容确定之后,学校统一将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印发给每位学生,由各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逐项学习讲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活动内容、要求、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结成活动小组(因为我们学校规模较小,都是单轨班,所 以,活动小组的划分只能打破班级界限),有贡桑诺尔布研究小组;有王府建筑文化研究小组等等,突出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师资保证。考虑到活动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师的专长,为每个活动小组配备了指导教师,并严格要求教师对本组学生进行活动方法的指导,力求目的明确,方法正确,实效性强。避免活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时间保证: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社团活动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雷打不动。考虑到导游小组到实地演习用时较长,演习一次,没有半天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因此小导游实地演习,要由学校统筹安排,首先不能与主科教学相冲突,其次是合理安排教师,一方面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

(4)、资料收集、力求规范。根据活动的需要,学校要求各研究小组充分组织学生开展调查、采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打印成册,交学校存档,为下一个年级开展活动奠定基础。筛选经典资料,进行整理,为编写系列校本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5)、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为了不断总结活动经验,查找活动不足,学校定期组织成果汇报活动。比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导游擂台赛、各研究小组成果展示等。对于活动开展得好,成果显著的小组给予表彰,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我们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领导、老师、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

今天,我在这里重点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培养王府小导游的。培养王府小导游,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生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学生要对景点的一草一木了然于胸;也不说学生在向游人介绍景点的时候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自然、大方;单说把那大篇幅的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再变成自己的话讲给游人听,就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培养王府小导游,终于取得了成功。(1)实地感受,激发学生做导游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有了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动力,事情就有了成功的保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我们利用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亲王府,聘请专业导游,为孩子做景点讲解。让学生在欣赏美景、领略王府文化魅力的同时,感受专业导游的风范。流连于亲王府内,饱览一处处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聆听着专业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孩子们小眼放光,小脸通红,向往与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当初“做导游难”的心理,已荡然无存。个个情绪高涨,人人跃跃欲试。我们征得博物馆的的支持,他们无私地向我们提供了导游词。让孩子自主选择,有的孩子竟然选择了三、四处景点。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效果也出奇得好。孩子们仅仅用了一个周的时间,就把自己选择的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了。(2)、实地锻炼,培养学生的导游实践能力

孩子们把导游词背下来了,这还不能说明孩子就能够做导游了。要想让孩子成为一名好的导游,还必须反复进行实地锻炼。于是,我们跟博物馆的领导协商,允许孩子们免费游亲王府,熟悉景点。学校要求孩子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要将导游词与景点事物结合起来,细致到每一个物件、每一幅图、每一张照片-----都做到烂熟于心。准备工作做好了,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会讲。于是,我们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们给不同层次的人讲,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会讲,敢讲。

首先,我们组织全体师生“游亲王府”,让孩子选自己讲得最好的一处景点,讲给全体师生听,讲完一个,讲评一个;具体指出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应该怎样改进,包括语速、吐字、情感、肢体语言的表现等等,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之后,我们又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让孩子们到实地给家长讲,得到家长的极大认可。随后,又让我们的孩子们,为全镇青年教师做导游。全镇的青年教师发自内心的夸奖,给了孩子极大地精神鼓励,他们信心更足了,敢讲了,也会讲了,做导游的劲头也更足了。有些孩子,一有时间就练导游,有一个孩子居然把自己喜欢的景点画成图,对着图练------那份投入,那份用心,那份真诚,真的让人好感动。(3)、完善评价,促进孩子导游水平的不断提高

无论做任何事,过程固然重要,评价更为重要。因为通过评价,一方面能让人知不足而改进;另一方面还能看到成绩,从而不断产生 上进的动力。

我们根据一个导游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制定了小导游评比细则,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有过看别人导游和自己为别人导游的亲身经历,于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我们根据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最后形成了《王爷府蒙小优秀小导游评比细则》。根据细则,分别让学生、教师、家长评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小导游;首次评选共评出了十二名校级优秀小导游。对于评出的优秀小导游,除表奖学生外。我们还给家长发了大红喜报。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来抓,每学期评选一次,9.8——10分,为金牌导游;9.5——9.7为银牌导游;9.2——9.4为铜牌导游;9.0——9.3为合格导游;评上优秀导游的同学,根据活动表现可以晋级,评为金牌导游的同学,学校联系博物馆,为其家人提供一次亲王府免费游的机会,这种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争做优秀小导游的热情。争做小导游,争做金牌小导游,在学生之间已经蔚然成风。(4)师徒结对,促进小导游培养工作的长足发展

活动之初,我们就明确规定,评上优秀导游的同学,每个人必须从三、四年级选一个徒弟,在自己小学毕业前,保证徒弟出徒。徒弟在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师傅的晋级,所以每个人都是那么尽心竭力。自2011年至今,5年的时间,我校已培养王府小导游50多人,金牌导游10人。2015年7月25日,香港爱德英语来我旗搞英语教师培训,培训之余,来喀喇沁旗亲王府旅游,我校的9名学生成功担 任导游,学校安排了5名金牌导游的家长随外教同游喀喇沁亲王府,家长幸福了,学生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四、扎根文化沃土,凸显综合实践活动效益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重视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尝试还是颇具远见的。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效益。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收集、背诵了《竹友斋》、《如许斋》诗集中描写王府山水及贡王办学时所作的诗,共50首,以”崇正情怀“”寄情山水“”金秋之恋“”故园恋歌“”花草之咏叹“为专题编成了诗集,让学生在早读时间吟诵,背这些诗,不但可以怡情,在导游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情境,所背过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增强导游的韵味,给游人以难得的精神享受。此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程这一课,给学生讲王府的发展史;讲王府的生活习俗;讲王府地区的名人志士,如王大吉烈士的事迹等------让学生讲述王府民间故事,讲述贡王的故事,通过对家乡优秀文化、历史的了解、积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我们所搞的搜集、整理、背诵《如许斋》、《竹友斋》诗选;搜集、整理、讲述、表演王爷府民间故事;进行贡桑诺尔布研究、王府建筑文化研究等系列活动,就是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因为活动,学生有了 走进亲王府的机会,有了了解亲王府的机会,也有了了解贡王的机会,让学生揭开了喀喇沁亲王府、一代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神秘的面纱,这让学生欣喜不已,同时也有了更大的愿望——更深层次地了解这座亲王府邸的前世今生,更进一步地认识贡桑诺尔布。于是,这种认识行为就成了他们自觉行动,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就格外留心,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一经发现,他们会如获至宝。记得2015年12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批作业,六年级的王新月同学兴高采烈地跑进班级,手里举着一张纸,高喊道:“老师,你快看,我找了一个关于福会寺的资料!”我拿过来一看,果然是!同学们纷纷跑过来,想一睹为快。我说:“同学们回座,现在就让王新月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我们却不难从中看出孩子们对乡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份浓浓的爱恋,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学习热情。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因为这项活动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导游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交际情景,面对特定的人、景、物、情,小导游们需要敏于听,善于说,精于发现,长于交往。在整个导游的过程中,小导游要主动与陌生游客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讲解,让他们了解各个景点的特点;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并且要努力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做到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并辅以一定的表情和手势;要注意 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有时,还要察言观色,临场发挥„„总之,这样的交往活动、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是富有吸引力的,它没有刻意斧凿的痕迹,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了交际,锻炼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也使原本不善于表达,不会表达的学生从心理素质及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比如,我们班的刘琪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就连读课文这样的小事,都会紧张得打颤,任你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老师们都说他”关键时刻没有不掉链子的”。为了锻炼他,我让他参加了小导游团队,就是在一次次的导游实践中,一点一点地变得勇敢起来,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优秀导游,而且还成了学校各项活动的优秀主持人。2013年6月份,全旗“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他很幸运地成为这次活动的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口齿清晰,妙语连珠,落落大方。他的精彩表现,博得了教育局领导以及来自全旗各乡镇的领导和教师一致称赞。这就是导游实践活动带给一个学生的全新变化。我们不能不说,导游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尝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2012年7月,全镇青年教师励志活动,邀请我校的庄旭等12名同学,担任小导游。他们的导游讲解清楚,自然大方,受到全体与会者的一致称赞;2012年9月,全旗书香校园建设成果展示中,于彩虹等五名同学,为来自旗教育局及各乡镇的领导担任导游,得到了各位来宾的一致认可; 2013年5月,喀喇沁旗作家协会主席国占云老师携自治区文联主席参观王府博物馆,点名让我们的小导游邢曦等九同学担任导游,领导对于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3年6月,全旗“书香校园”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校的刘琪等三位同学进行导游展示,他们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全体与会人员,大家无不为小小导游竖起大拇指。2013年11月,我校代表王爷府中心校迎接全旗多元化成果验收,我们一二年级的孩子的配乐诗朗诵,三四年级学生的民间故事表演,五六年级的“带你游王府”等活动,深受来自教育局及全旗各乡镇的的领导们一致称赞。特别是崔文君等六名同学的实地导游,那熟练的讲解,得体的体态语言,吸引了领导们的视线,领导们竖起大拇指,对孩子们说:“了不起!”; 2014年“

六、一”儿童节前夕,大庙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到亲王府参观,邀请我校的盖欣园等九名同学担任导游,听了她们的景点介绍,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孩子们无不交口称赞,都说过了一个最为有意义的节日;2014年6月22日,全镇党员欢庆“

七、一”,组织全镇党员游亲王府,中心校领导点名让我校的于彩红等11名同学担任导游,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不仅吸引了全体党员老师,还吸引了很多的游人,有四位来自宁夏的回族朋友,听了孩子们的精彩讲解,竖起大拇指,用并不标准的汉语连连称赞:“好样的!前途无量!”孩子们听了游人的夸奖,倍受鼓舞,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导游水平,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毕业之前,带出一批小徒弟来,让母校的小导游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传承王府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2014年10月份,全旗书香校园建设成 果验收,我们的小导游社团,被喀喇沁旗教育局授予“优秀社团”荣誉称号;2015年5月,王爷府中心校与美林中心校英语教研协作区活动,活动结束后。美林中心校的领导与老师到博物馆参观,中心校领导点名让我校的孙静等七名同学担任导游,孩子们精彩的介绍,博得了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称赞;2015年5月,喀喇沁旗电视台对我校的传承王府文化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2015年7月25日,喀喇沁旗教育局承办香港爱德英语教师培训,培训期间,几位外教提出到王爷府博物馆参观。于是,教育局领导点名让我们的小导游为外教做景点介绍,王俊晶等九名同学又一次成功担任导游,孩子们纯熟、自然、大方的讲解,博得了外宾一次又一次的称赞,也博得了其他游人的赞赏。当场就有好几位游客热情邀请孩子们担任他们的导游,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的孩子“真厉害!”2015年7月28日,赤峰电视台“印象赤峰栏目”对我校的传承王府文化系列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5年12月,喀喇沁旗教育科研规划办小课题验收委员会一行五人,来到我校,对我们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实验课题进行了验收,经专家组审议,我们的课题顺利通过验收,研究成果定为优秀等级。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行们,过去的几年里,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深深地知道,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喀喇沁亲王府为基点,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我们还将带领孩子们走近隆兴寺、大王山、鸡冠山;探秘卧虎沟、美林谷、黑狐狸洼;揽胜滴水湖、韭菜楼、马鞍山;游览龙泉寺、福会寺,灵悦寺;畅游茅荆坝森林公园------让我们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足迹,遍及家乡的名山秀水。激发学生挖掘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自觉传承乡土文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乡土文化浸润孩子的生命,使学生从小产生一种不断向上的动力:今天,我为家乡自豪,明天,一定要让家乡以我为骄傲!

第四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课堂实效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文综组靳琪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靠校内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目标的需要。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开放学校,走向社会,挖掘多种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满足师生需要,落实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着我国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中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乡土资源紧扣当地实际,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地区常闻、常见的,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三维目标,加强德育建设,传承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文化政治教学实效三维目标

政治课程中的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学校所在地(市、县、乡)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形式、结构单一化的倾向,往往过多的依赖于教材,而忽视了学生本来很熟悉的乡土资源的利用,因而无法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由课堂走向生活。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启动,课程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乡土资源具有独特性,并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着我国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中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乡土资源紧扣当地实际,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地区常见、常闻、常传的,将乡土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三维目标,加强德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活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1]在政治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过于注重课本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习的大多是远离自己经验的“书本知识”,这容易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制约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有些案例随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显得陈旧,而乡土资源,是来源于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大多数学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又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善于洞察社会变化,捕捉教学需要的乡土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在《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书中的导入事例是有关针灸、京剧、书法等,这些事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就拿京剧来说,虽然是我们的国萃艺术,但是能够欣赏的人毕竟是少数,课堂运用效果不佳,如果把它换成我们自己的乡土艺术,例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庄浪社火、高抬、马尾编荷包、纸织画 等,学生耳熟能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巧用乡土资源,加深知识理解,实现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尽量缩小课程资源和学生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这无疑是对老一辈科学教育思想的传承。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国家统一配发的,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一本教科书不可能完完全全适合每个地区的学生。而乡土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从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讲《哲学生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运用了我们甘肃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明,应用和检验结果。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深有体会,所以使该知识点一下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再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框题时,结合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笔者引用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县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如我县有以华胥氏、伏羲、女娲文化闻名于世的国家森林公园云崖寺、关山天池朝那湫、北魏石窟、陈家洞、葛洪炼丹处葛家洞和前秦千年道观紫荆山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朱店、万泉、阳川等乡镇有良

好的生态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而且具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所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实例讲解有效的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目标

三、妙用乡土资源,发挥学生主体,开展探究学习。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政治课堂教学就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必需的创造和创新的机会,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此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课程实施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能力,而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为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就某个问题,收集相关的本地材料或事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乡土实例中所蕴含的某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提出各种问题或就问题的不同侧面,自由发表见解。

例如:在学习矛盾的特殊性以及主次矛盾关系时,我根据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了情景问题“某高三同学在即将毕业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之时,内心迷茫,不思学习,并想着把同学之间的友情转化为爱情。”引导学生探究并给该同学提出合理的劝说。由于该问题是高中学生心理上会面临的问题,也与其生活相关,学生积极的运用所学知识展开了讨论,既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应有的知识目标,也从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挖掘乡土资源,加强德育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杜威曾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3]众所周知,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乡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德育的渗透,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有助于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爱国主义教

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4]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乡土文化教育,是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文化生活》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庄浪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介绍“万古精忠标宋史,千秋大勇著洛城”的刘沪将军、抗金英雄吴玠、吴璘以及大宋民族英雄郭成、郭浩以及对越还击战中被中央军委评为“英雄神枪手”的郑钰等人的生平事迹从而总结出他们所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探究庄浪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庄浪梯田精神,进而深刻理解勤劳勇敢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能进一步激发继承光荣传统,为振兴中华、建设家乡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精神。再如我在讲解《价值创造与实现》时以“感动平凉·2010人物”庄浪县大庄乡农民杜长益带领乡亲们奔走四海,驰骋中亚为民谋福利的事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如何创造价值;上述一切实例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更具亲和力和生命力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应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起来,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第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霍玉敏:《陶行知终身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J];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3]转引胡晓:《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六期.第12页。

[4]转引李萍:《探究建构爱国主义支架的乡土史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S1期

第五篇: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同时针对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予以分析,为其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职高政治、教学

乡土文化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的总和的一种意识形态。乡土文化中不仅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又兼又人文性、知识性和伦理性。新大纲中指出“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人文性教育的要求,通过教学中的乡土文化熏染,培养学生对家乡上虞和的热爱,唤起国家的政治自豪感。乡土文化实际也是职高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

一、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上虞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农耕文明的国家,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之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虞是中华孝德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孝贤辈出。乡土文化与职高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实际是对上虞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继承,对上虞传统的语言文化、乡土的亲和感,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和价值。

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同时,接触自然、历史、艺术等等方面,有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素养。发扬乡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实现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传承发扬传统乡土文化的双赢。

(2)职高教育现状的需要 现阶段,大多数职高学生是由中学毕业后上职高。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双差生,成绩和品行较差。政治课堂教学往往单一地依赖于教材,忽略乡土文化,偏离实际,学生久而久之会有厌学、叛逆情绪。政治科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上虞乡土文化中孝德文化渗透到教育中,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让学生带有家乡文化中灵气与“地气”,对家乡产生的热爱之情和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3)塑造学生世界观、提高实践能力的契机

学生生活在“德孝“的文化之乡,通过乡土文化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利用乡土对学生“近、熟、亲”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自身周围的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生通过政治课堂教学对家乡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培养关注家乡、周围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进一步政治教学目标中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和采访,加强学校、学生和社会环境的接触,开拓了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在调查、采访中,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这些实践经验都是书本、教材中的理论获取不到的。

二、在职高政治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1)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 乡土文化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家乡文化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将更富有亲切感和趣味性。在传授政治知识和素养的同时,有意识地、有目的和乡土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中。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和好奇心往往是求知欲的开始。在课堂教学前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古迹来历或古老歌谣讲起,能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政治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展课堂小活动,如讲述上虞的的轶事、古迹,或者让学生唱一首上虞民歌等等。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在快乐中了解的乡土文化,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2)开展乡土文化课外活动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人们也慢慢认识到课外活动实际也是文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教师引领学生去探究、发现乡土文化的精华,既是新课改的精神,又对构建开放性政治课堂教学和开放式课堂的探索。职高学生精力充沛,对外界的一事一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这类走出校园的课外活动。在快乐中开阔视野,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自然和谐,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继承和弘扬家乡文化。

“中国孝德文化之乡”落户上虞,教师可以以自身行动影响学生用自身行动行孝,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和父母长辈谈心,崇尚孝德,践行孝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上虞历史名胜古迹,了解“孝德”的历史传说,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课堂和书本外的生活知识或采访调查乡土自然生态环境,或研究上虞的饮食文化等等。让同学们亲身感悟和体验乡土文化的灿烂辉煌,写出心得体会。此外,在课外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手抄报、歌舞表演、调查结论分析、演讲等方式来分享和交流自己对家乡历史、政治的认识。

当然,开展课外文化探究活动不仅讲究活动的开放性,也要以当地的环境条件为参考,以实际的客观现实为前提,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从物质文化条件出发,在活动中突出乡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3)研究上虞的特色文化

北大教授钱理群呼吁“认识你的脚下的土地”,正是认识家乡、爱家乡的情感中升华对一个国家的热爱,爱家、爱家乡、爱祖国这是政治教学的目的。上虞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孝德”文化,自虞舜以来,孝德文化代代相传,孝贤人物群星璀璨。上虞有文献史料记载的孝贤名人就有50多位。民间流传“一帝三娥”故事在海内外美誉度都很高。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探究心,引导学生研究家乡历史和文化。上虞的历史名人身上有着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这些伟人贤圣的优秀品质对他们的教育影响也很大。

引导研究上虞的特色文化,用乡土文化培植和熏陶学生的情感,不仅拓宽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注重能激发学生对乡土人文的热爱,了解家乡的大自然和历史,还使学生在研究的上虞文化的同时培养乡土的亲近感和自豪感,联系当今政治经济感受时代变迁,从而能领悟到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无形中加强自我的道德政治素养。

(4)多手段多角度展现乡土文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信息无疑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方式。乡土文化也不是单一的历史,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家乡的地理地形、风俗节日、生产生活经验。教育学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我们就生活在乡土

文化中,学生最为熟悉的也是家乡,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环境谈政治理论知识,学生更为容易接受,学到的知识很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现阶段,上虞地区的教学设备水平普遍有多媒体平台,特别是电子教材和多媒体影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平台采用音、影、画全方位的展现,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为乡土文化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很多便利。多媒体平台可以带学生感受远古上虞文化的发源,拉进时空的距离,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会更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在利用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和资源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多元的上虞乡土文化风情,打破政治课堂教学沉闷、死板的理论的课堂气氛,创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来,了解家乡、国家的政治文化动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媒体的课堂展现多彩的乡土文化,分享家乡、社会、国家的最新讯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自己正确的政治信仰。

所谓“文史不分家”,其实每个学科都是紧密相连的,乡土文化与政治课堂教学也是同理。源远流长并一直变化的“乡土大世界”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新鲜和活力。因此,作为职高的教师更应长远地立足乡土文化的政治教学实践中,是德育的形象化,克服空洞的理论传授,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校园,走进家乡、社会大课堂,探索新型适合学生的课堂模式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康喜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育实效[J].甘肃教育,2014(9).[2] 徐水群.融入乡土文化 激活课堂教学[J].福建教学研究,2013(7).[3] 郭子龙.积极运用乡土文化服务高中思想政治教育[J].师道:教研,2011(10).

下载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挖掘侗乡文化 传承乡土文明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土文化

    创特色校园 亮校园特色 ——浅谈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 乡土文化,是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与财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

    乡土文化

    学乡土文化 建精神家园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张忠先 摘 要: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有效地......

    乡土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孩子拥有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但是农村小孩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

    挖掘城市文化

    挖掘城市文化,延续地域文脉 读林正秋《杭州城市建设史研究》有感 而今,“挖掘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在各地城镇建设开发中已经蔚然成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每一方......

    传承华夏文明 落实文化旅游

    传承华夏文明 落实文化旅游 1.“河洛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2012年l2月l8日,“河洛文化与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科技大学......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再论文字下乡 2015-07-02 来源:《书屋》二〇一五年第六期作者:陈心想 帝国统治者需要赋税和劳役,秦亡汉兴这样的大变动,必......

    绍兴乡土文化

    绍兴乡土文化 一.跟着课本游绍兴 镜湖嵇山我家园,禹陵兰亭耀江南。青史刻进石板路,烟云吹满乌蓬船。 解读鲁迅 走进《故乡》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活动举例: 访草园 探三味 参观鲁......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大全5篇]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构建园本活动特色 宿迁市宿豫县顺河镇中心幼儿园杨玉玲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纲要》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