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0918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 创新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激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活力,不断提高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水平,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等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小额贷款创新业务主要包括委托贷款、股权投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金融产品代理销售、债券投资、资产管理、票据贴现及互联网金融等业务。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创新业务,应当以“支农支小支微”和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遵循风险可控、比例适当、依法合规、平等自愿、责利匹配、审慎经营的原则,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守法的义务。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创新业务,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管。
第二章 业务规则与风险控制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照稳健经营的原则,根据公司的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市场定位,在确保发放小额贷款业务为主业的情况下,稳妥开展创新业务。
第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与公司规模和业务范围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开展创新业务应合理设立公司内部组织构架,部门职责清晰、岗位职责明确。
第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制定与创新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涵盖各类业务涉及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规范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各项业务连续稳定运行。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根据本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合理设置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限额。包括:资产负债比例、单户贷款集中度、单户投资比例、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余额比例等。
第二节 委托贷款
第九条 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小额贷款公司(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协助监督使用并收回的贷款。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应通过合同约定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等相关主体各方权利义务,履行相应职责,收取代理手续费,不承担信用风险。委托人是指提供委托贷款资金的资金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法人(含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委托人应自行确定借款人,并保证委托资金来源合法合规。借款人是指受托人经营区域内的借款客户。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为经营区域外的借款客户发放委托贷款。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接受单一委托人的单笔委托资金不得少于30万元,应要求委托人提供证明其资金来源合法合规的相关文件或具有同等效力的证明,严禁接受下述资金发放委托贷款:
(一)国家规定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
(二)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
(三)筹集的他人资金;
(四)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
第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委托贷款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代委托人确定借款人;
(二)参与委托人的贷款决策;
(三)代委托人垫付资金发放委托贷款;
(四)代委托人垫付应纳税金;
(五)代借款人确定担保人;
(六)代借款人垫付资金归还委托贷款,或者以自营贷 款置换委托贷款代委托人承担风险;
(七)为委托贷款提供各类形式担保;
(八)签订改变委托贷款业务性质的合同或协议;
(九)接受多个委托人委托向同一借款人发放委托贷款;
(十)其他代为承担风险的行为。
第三节 股权投资
第十三条 股权投资是指小额贷款公司以货币资金直接投资或以债权转股权方式投资其他企业,取得该企业的股份以期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对其股东及其关联方进行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同期注册资本的30%。
第十四条 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应以自有资金向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重点是对小额贷款公司客户进行投贷联动),不得使用负债资金、代理资金、受托资金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非自有资金。
第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所指向的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登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市场主体资格合法;
(三)在沪深港交易所上市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 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或者已完成规模化公司制改制;
(四)产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
(五)具有市场、技术、资源、竞争优势和价值提升空间,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现金回报,财务制度健全,上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
(六)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管理团队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与其履行的职责相适应;
(七)未涉及重大法律纠纷,资产产权完整清晰,股权或者所有权结构优化,不存在法律瑕疵;
(八)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监管规定允许且事先报告和披露的除外。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投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股权;
(二)运用借贷、发债、回购、拆借等方式筹措的资金投资企业股权。
第四节 不良资产收购处置 第十七条 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营范围内的手段和方法,以所收购的不良资产价值变现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企(事)业法人(含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其他经济组织的不良债权。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可通过追偿债务、转让、重组、资产置换、委托处置、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收购处置不良资产。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探索收购处置方式,以实现处置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二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业务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余额与股权投资业务余额合计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40%。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小额贷款公司直接协议转让不良资产的,转让价格低于资产评估结果;
(二)小额贷款公司向下列人员转让不良资产:国家公务员、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政法干警、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管理层以及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人员等关联人;
(三)未经规定程序审批同意,放弃小额贷款公司应有、应得权益;
(四)暗箱操作、内部交易、私下处置;
(五)抵债资产管理不善,擅自使用,造成资产损失;
(六)资产处置档案管理混乱。
第二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时,必须遵守回收价值大于处置成本的原则,即回收的价值应足以支付处置手续费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诉讼费、公证费、资产保全费和拍卖佣金等直接费用,并应有结余。
对资产处置方案(金额按单个债务人全部债务合并计算),如预计其全部回收资产价值小于直接处置费用的,原则上应另行考虑更为经济可行的资产处置方案。
第五节 金融产品代理销售
第二十三条 金融产品代理销售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接受合格金融产品发行人的委托,为其销售在境内发行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或者备案的各种金融产品的行为。本办法所指金融产品主要是指保险产品、公募基金及各类债券。
第二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向客户推介金融产品,应当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和收入状况、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等基本情况,评估其购买金融产品的适当性。
小额贷款公司认为客户购买金融产品不适当或者无法判断适当性的,不得向其推介;客户主动要求购买的,小额 贷款公司应当将判断结论书面告知客户,提示其审慎决策,并由客户签字确认。
委托人明确约定购买人范围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超出委托人确定的购买人范围销售金融产品。
第二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代销在境内发行,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或者备案的各类金融产品。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禁止代销的除外。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审慎选择代销的金融产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发行依据、基本性质、投资安排、风险收益特征、管理费用等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确认金融产品依法发行、有明确的投资安排和风险管控措施、风险收益特征清晰且可以对其风险状况做出合理判断的,方可代销。
第二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金融产品代理销售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取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客户购买金融产品;
(二)采取抽奖、回扣、赠送实物等方式诱导客户购买金融产品;
(三)与客户分享投资收益、分担投资损失;
(四)使用除小额贷款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外的其他账户,代委托人接收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资金;
(五)小额贷款公司从事代销金融产品活动的人员接受委托人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利益。
(六)其他可能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六节 债券投资
第二十七条 债券投资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投资依法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企业(公司)债券及符合规定的其他债券,以获得投资回报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投资的债券原则上应为在沪深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挂牌交易的,评级AA-以上的债券,并且投资余额不得高于当期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的10%。
第二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债券投资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开展债券投资业务时,使用负债资金、代理资金、受托资金以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资金;
(二)投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的余额,超过该小额贷款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0%;
(三)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同一期单品种金融企业(公司)债券和有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的份额,超过该期单品种发行额的40%;投资同一期单品种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的份额,超过该期单品种发行额的20%;
(四)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同一发行人发行的企业(公 司)债券的余额,超过该发行人上一会计年度净资产的20%;投资关联方发行的企业(公司)债券的余额,超过该小额贷款公司上季末净资产的20%;
(五)出租、出借各类债券;
(六)非法转移利润或者利用其他手段进行利益输送,谋取不当利益;
(七)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七节 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明确,可以产生独立、可预测的现金流且可特定化的财产权利或者财产。包括基础资产可以是企业应收款、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财产权利,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
第三十二条 在签订资产管理合同之前,小额贷款公司 应当了解客户的资产与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偏好等基本情况,充分揭示风险,客户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根据所了解的客户情况推荐适当的资产管理计划。
客户应当对其资产来源及用途的合法性做出承诺。客户未做承诺或者小额贷款公司明知客户资产来源或者用途不合法的,不得签订资产管理合同。
第三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汇集他人资金参与资产管理计划;
(二)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客户资产的托管;
(三)超出投资范围和比例进行投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通知、报告义务;
(五)未按照规定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及异常交易监控机制,未公平对待所管理的不同资产;
(六)对不合法基础交易合同、寄售合同、逾期应收账款、权属不清的应收账款开展保理业务。
第三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由客户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至少每季度向客户提供一次准确、完整的资产管理报告,对报告期内客户资产的配置状况、价值变动等情况做出详细说明。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保证客户能够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查询客户资产配置状况等信息。发生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可能影响客户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及时告知客户。
第八节 票据贴现
第三十五条 票据贴现是指票据的持票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小额贷款公司的票据行为,是小额贷款公司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票据贴现不含转贴现,本办法所称票据是指商业汇票。小额贷款公司可通过票据质押贷款向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融通资金。
第九节 互联网金融
第三十七条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指小额贷款公司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在线上开展贷款发放、委托贷款、不良资产处置、金融产品代理销售活动。
第三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经允许建立互联网平台,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
(二)在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过程中,提供增信服务;
(三)违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利用互联网开展P2P业务;
(四)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活动。
第三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开设网站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应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履行网站备案手续,否则不得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三章 申请条件和程序
第四十条 申请开展创新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具备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二)拥有具备相应资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审核人员,熟悉相关业务,拥有过往成功经验;
(三)具有与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机构、完备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近2年无严重违反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政策行为。第四十一条 除上述第四十条所规定条件之外,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开展某一单项业务的,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委托贷款:上年度分类评级达到3级以上(含3级);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3%;拥有不少于2名具有3年以上委托贷款和相 关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员;近四个季度末平均放贷比例不低于80%(放贷比例=贷款余额/净资产)。
(二)股权投资:上年度分类评级应达到3级以上(含3级);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3%;拥有不少于2名具有3年以上股权投资和相关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重大股权投资的,应当拥有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具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开展重大股权投资的,应当具有较强的并购整合能力和跨业管理能力。
(三)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上年度分类评级达到2级以上(含2级);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5%;具备经董事会审议的不良资产处置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四)金融产品代理销售:上年度分类评级达到2级以上(含2级);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5%;具备经董事会审议的金融产品代理销售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
(五)债券投资:上年度分类评级应达到1级;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7%,拥有具备债券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具有3年以上债券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人;信用评估专业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具有2年以上信用分析经验的专业人 员不少于1人。
(六)资产管理:上年度分类评级应达到1级;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7%。
(七)票据贴现:上年度分类评级应达到1级;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7%。
(八)互联网金融:上年度分类评级应达到1级;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上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7%;相关业务已在线下开展一年以上。
第四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同时开展上述8项业务中3项及3项以上业务的,除满足单项业务条件外,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其中,申请同时开展债券投资、资产管理、票据贴现3项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人民币。
第四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开展创新业务,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开展创新业务的请示;
(二)公司有权决策机构对开展创新业务的决议;
(三)具备相应资质人员简历;
(四)公司近一个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近一个月财务报表;
(五)监管机构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第四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开展创新业务,应当经 住所地的县级、市级监管机构逐级辅导后,报省级监管机构审查批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业务监管工作参照《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办发„2009‟82号)、《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鲁金监字„2016‟9号)执行,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应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持续识别、监控、评估创新业务开展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
第四十六条 监管部门要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业务开展情况的监管。上级部门可向下延伸检查。市级主管部门要每年至少2次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等方面。
第四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按规定建立、健全业务统计制度。严格录入和审核分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性和准确性。相关统计信息和统计报表应当定期向监管机构汇报。同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落实独立内部审计安排,规 范审计主要职能,开展风险状况和管理状况评价,跟踪监督审计发现整改落实。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未经批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擅自开展上述创新业务。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开展创新业务资格的小额贷款公司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在本办法公布之日起1年内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要求。
第五十条 上述办法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办法由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2016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二篇: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鲁政办发〔2009〕8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七日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46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本办法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合规经营情况开展的监督管理活动。第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自律承诺为基石,根据持续监管、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要求,依法开展监管工作,鼓励和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及高管人员履行自律承诺,依法合规经营。第三条 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组成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省级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审定市、县(市、区)申报的试点方案;沟通信息,指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第四条 省金融办是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主管部门,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省级联席会议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第五条 市金融办或由市政府指定的负责部门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市级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县级政府试点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第六条 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政府明确的部门为小额贷款公司县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以及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第七条 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持续识别、监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策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等。第八条 主管部门要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级部门可向下延伸检查。市级主管部门要每年至少2次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可由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与报告、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等方面。第二章 监管制度保障 第九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制度。主办银行是指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结算支付、现金收付、资金融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并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签有相应合作协议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一家资质良好、管理规范、服务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建立主办银行关系。在合作协议中,主办银行应承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切实发挥主办银行职责。第十条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监控和防范,由省级主管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选择多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战略合作银行。战略合作银行以优惠条件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省级主管部门鼓励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选择战略合作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战略合作银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为主管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公司有关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一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监管员制度。县级主管部门对县域内每1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确定一名正式工作人员作为此公司的主监管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监管员是其监管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的直接监管责任人。主监管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敬业的工作态度。主监管员应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加强沟通,做好监管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分立、变更、终止、股东及高管人员变更情况,企业经营情况等;
(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四)向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监管文件规定;
(五)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主监管员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不得干预小额贷款公司正常经营,不得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主监管员有以下职权:
(一)不受干涉,独立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意见;
(二)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三)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事项及人员进行查处。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将主监管员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市级主管部门应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等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第十二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省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标准。市级主管部门按照分类评级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监管信息,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营和合规经营情况,每年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分类评级初步意见,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各级主管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实施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和评级排后的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实施持续、重点监管。第十三条 强化小额贷款公司自律承诺。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将自律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不使用非法手段催债、不跨县域经营等。小额贷款公司应将省金融办批复成立的文件与营业执照一起在经营场所明示,并公布县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及主监管员联系方式。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逐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标识。第三章 信息收集与核实 第十四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和落实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确保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渠道的畅通。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下级主管部门通报有关监管信息。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小额贷款公司应将公司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第十五条 县级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全面收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告、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报送资料由主监管员负责归集。主监管员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信息的及时性负责,有责任要求并核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第十六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和具体情况,确定不同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要求。第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第十八条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及现有各种金融、统计、征信、信息系统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第三方获取必要的监管数据。第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在分析评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和经营状况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信息要认真予以核实。核实方式包括询问、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走访被监管机构、约见会谈等。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话、函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进行答复。根据监管需要,主管部门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第二十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关注新闻媒体、评级等中介机构发布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中重大变化事项的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第四章 风险分析与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市级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开业,并将开业情况上报省金融办,主要内容包括:拟开业机构名称、住所、开业时间;主要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法人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小额贷款公司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未开业的,其试点资格自动取消,并由市级主管部门指导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做好善后工作。第二十二条 市、县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监管的要求,重点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一)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违反规定融入资金;
(三)贷款利率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四)抽逃注册资本;
(五)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六)擅自开展新业务或跨县域经营。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报告,并移送有关机关进行处理。第二十三条 市、县主管部门要遵循持续监管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第二十四条 市级主管部门要对县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监管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按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体风险评价;
(二)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股权变动、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组织架构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四)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五)主监管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监管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第二十五条 省级主管部门每年撰写监管分析报告,分析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判断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四)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五)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六)监管意见及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
(七)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第五章 风险处置与整改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日常监管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照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突发事件等级。一旦发生风险性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有效汇报处置。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和提示,适时将监管分析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市、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监管通报发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每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一)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三)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和纠正;
(五)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第三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由县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主管部门逐级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暂停其试点资格。
(一)未经批准分立、合并或者违反规定对变更事项不报批的;
(二)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报表、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四)有洗钱行为的;
(五)监管部门根据审慎原则认定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一条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备案制度。对不熟悉金融业务、不具备金融业从业经历或金融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高管人员不予备案。第六章 文件归档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第三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一)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二)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三)各级主管部门撰写的监管报告、风险评级结果等信息;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五)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决议等决策信息;
(六)其他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信息。第三十四条 经授权、批准,主管部门可以部分或全部向社会公布监管结果,以强化公众监督和市场约束,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自律管理机制的形成。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46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本办法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合规经营情况开展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自律承诺为基石,根据持续监管、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要求,依法开展监管工作,鼓励和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及高管人员履行自律承诺,依法合规经营。
第三条 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组成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省级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审定市、县(市、区)申报的试点方案;沟通信息,指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
第四条 省金融办是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主管部门,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省级联席会议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
第五条 市金融办或由市政府指定的负责部门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市级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县级政府试点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第六条 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政府明确的部门为小额贷款公司县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以及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
第七条 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持续识别、监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策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等。
第八条 主管部门要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级部门可向下延伸检查。市级主管部门要每年至少2次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可由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与报告、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等方面。
/ 6
第二章 监管制度保障
第九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制度。主办银行是指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结算支付、现金收付、资金融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并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签有相应合作协议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一家资质良好、管理规范、服务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建立主办银行关系。在合作协议中,主办银行应承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切实发挥主办银行职责。
第十条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监控和防范,由省级主管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选择多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战略合作银行。战略合作银行以优惠条件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省级主管部门鼓励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选择战略合作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战略合作银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为主管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公司有关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第十一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监管员制度。县级主管部门对县域内每1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确定一名正式工作人员作为此公司的主监管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监管员是其监管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的直接监管责任人。主监管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敬业的工作态度。主监管员应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加强沟通,做好监管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分立、变更、终止、股东及高管人员变更情况,企业经营情况等;
(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四)向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监管文件规定;
(五)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主监管员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不得干预小额贷款公司正常经营,不得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主监管员有以下职权:
(一)不受干涉,独立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意见;
(二)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三)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事项及人员进行查处。
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将主监管员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市级主管部门应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等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二条 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省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标准。市级主管部门按照分类评级有关规
/ 6
定,及时整理监管信息,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营和合规经营情况,每年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分类评级初步意见,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各级主管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实施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和评级排后的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实施持续、重点监管。
第十三条 强化小额贷款公司自律承诺。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将自律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不使用非法手段催债、不跨县域经营等。小额贷款公司应将省金融办批复成立的文件与营业执照一起在经营场所明示,并公布县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及主监管员联系方式。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逐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标识。
第三章 信息收集与核实
第十四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和落实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确保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渠道的畅通。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下级主管部门通报有关监管信息。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小额贷款公司应将公司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县级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全面收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告、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报送资料由主监管员负责归集。主监管员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信息的及时性负责,有责任要求并核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第十六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和具体情况,确定不同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要求。
第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
第十八条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及现有各种金融、统计、征信、信息系统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第三方获取必要的监管数据。
第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在分析评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和经营状况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信息要认真予以核实。核实方式包括询问、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走访被监管机构、约见会谈等。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话、函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进行答复。根据监管需要,主管部门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
第二十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关注新闻媒体、评级等中介机构发布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中重大变化事项的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 风险分析与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市级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开业,并将开业情况上报省金融办,主要内容包括:拟开业机构名称、住所、开业时间;主要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
/ 6
法人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小额贷款公司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未开业的,其试点资格自动取消,并由市级主管部门指导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做好善后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县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监管的要求,重点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一)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违反规定融入资金;
(三)贷款利率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四)抽逃注册资本;
(五)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六)擅自开展新业务或跨县域经营。
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报告,并移送有关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市、县主管部门要遵循持续监管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级主管部门要对县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监管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按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体风险评价;
(二)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股权变动、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组织架构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四)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五)主监管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
监管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第二十五条 省级主管部门每年撰写监管分析报告,分析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判断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
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 6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四)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五)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六)监管意见及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
(七)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风险处置与整改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日常监管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照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突发事件等级。一旦发生风险性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有效汇报处置。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和提示,适时将监管分析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市、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监管通报发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每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一)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三)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和纠正;
(五)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
第三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由县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主管部门逐级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暂停其试点资格。
/ 6
(一)未经批准分立、合并或者违反规定对变更事项不报批的;
(二)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报表、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四)有洗钱行为的;
(五)监管部门根据审慎原则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备案制度。对不熟悉金融业务、不具备金融业从业经历或金融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高管人员不予备案。
第六章 文件归档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第三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
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一)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二)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三)各级主管部门撰写的监管报告、风险评级结果等信息;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五)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决议等决策信息;
(六)其他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信息。
第三十四条 经授权、批准,主管部门可以部分或全部向社会公布监管结果,以强化公众监督和市场约束,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自律管理机制的形成。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6
第四篇: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ⅩⅩ市ⅩⅩ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
法
(讨论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08〕256号)、《Ⅹ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ⅩⅩ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办函〔2009〕47号)和《ⅩⅩ市ⅩⅩ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ⅩⅩ市Ⅹ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成青府办〔2009〕73 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经省、市、区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省政府金融办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省级主管部门,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市级主管部门。Ⅹ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是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区级主管部门,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济局,具体负责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规范和日常管理等事务。
第四条
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报经区政府同意后,由区政府报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审核后,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
(二)按照省、市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非现场监管的要求,及时收集小额贷款公司及监管银行有关报表资料(含备案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和分析,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绩、内部控制、合规经营、融资情况等作出客观评价,按季度上报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季度报告于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报送,第四季度报告与报告合并报送。
(三)按照省、市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现场检查。
(四)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广告、宣传资料内容进行审核,重点防范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违法行为。
(五)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违反相关规定的,应视其情节轻重采取风险提示、约见高管人员谈话、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等措施,并及时上报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
(六)将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纳入本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考核范畴。
第五条
工商部门负责办理小额贷款公司的名称预先核准和注册登记,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工商企业信用档案,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的监管;对小额贷款公司擅自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依法查处。
第六条
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小额贷款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发放高利贷等扰乱金融秩序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
人民银行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融资情况,协助小额贷款公司查询征信系统。
第八条
银监部门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做好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防范处置工作。
第三章
设立及变更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新设或变更除应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08〕256号)和《Ⅹ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ⅩⅩ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办函〔2009〕47号)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实行公示制度。在小额贷款公司新设或变更前,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将在主要媒体公示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和股东名单,检验股东信用及股本金的合法合规性,接受社会监督。
(二)实行主发起人负责制。主发起人牵头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有义务调查、审核、监督其它入股股东的信用状况、入股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内容,对上述情况应向主管部门承担行政责任。
(三)单一自然人出资额不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0%,所有自然人出资合计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0%。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由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场所规定
(一)须有固定的住所,符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关于安全经营的规定。
(二)须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以及由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颁发的“只贷不存 严禁非法集资”牌匾。
(三)须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贷款办理程序、贷款所需提供的资料清单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自律承诺标示。自律承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不使用非法手段催债,不擅自跨区(市)县开展业务等。
(四)须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布市、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监管内容
(一)是否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
(二)是否抽或变相抽逃注册资本金;
(三)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是否超过资本净额的50%;
(四)是否违反规定拆借资金;
(五)有无违规开设银行账户并转移资金;
(六)贷款利率是否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七)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比例,对单笔贷款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是否备案;
(八)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是否达到100%;
(九)是否擅自开展未经允许的新业务;
(十)是否注册资本未达要求擅自跨区(市)县经营;
(十一)是否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十二)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十三)有无聘用未经核准任职资格的高管人员;
(十四)是否按要求报送报表资料;
(十五)有无其它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银行规定
(一)小额贷款公司自主选择一家经营业绩良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本金监管银行,并委托该银行代理支付结算业务。
(二)监管银行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资金支持,协助小额贷款公司查询征信系统。
(三)监管银行负责监测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流向及执行利率,防止抽逃资本金、非法集资等资金异常流动。
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和《财政部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通知》(财金[2008]185号)要求,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贷款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按贷款五级分类准确划分资产质量并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保持在100%以上。第十五条
对规范经营、运行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1年后可以办理增资扩股,小额贷款公司每次增资扩股时间须间隔一年以上。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管理人员规定
(一)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就任前,须向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和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递交履职简历和合规经营承诺书,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负责任前谈话,并核准任职资格,报银监部门备案。
(二)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须每年向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述职,接受其考核。
(三)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对公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司法》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小额贷款公司政策规定,投资者风险教育,信贷管理知识等。培训计划报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和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月向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和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统计报表,年末报送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月度统计表于次月7日内报送,财务报表于次年2月28日内报送。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须按照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要求报送相关报表。
第五章 风险处置
第十八条
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场所不符合要求、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宣传资料不规范、信息报送不及时、信息内容不真实完整的,由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限期整改,并向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报告。
第十九条
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抽逃或变相抽逃资本金、违规增资扩股或转让股权、关联交易、利率超出规定范围、擅自开展新业务、擅自跨区(市)县经营、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过大(超过注册资本的5%)、未按要求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由区(市)县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向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报告。
第二十条 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股东涉嫌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合他人委托资金或借贷资金入股的,由区(市)县监管部门责令公司主发起人限期整改,取消违规股东资格,按程序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情形的,情节较轻的由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限期清退,报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办公室审定后取消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责令董事会重新选举董事长、聘任总经理,并报银监部门备案。若违规资金超过注册资本10%以上的,区(市)县政府应拟定资产重组方案,变更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按程序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后实施,同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因从事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活动被责令停业清算的,由区(市)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债权进行甄别确认,按程序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后,依照国家对金融风险处置相关规定组织清偿。
第二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良贷款占总资本金比例高于20%的,由区(市)县监管部门责令董事会调整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对不良贷款占资本金比例高于50%的,应适时采取停业整顿等措施;对不良贷款占资本金比例高于80%的,应适时清算解散,按程序报省政府金融办审批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拒不执行区(市)县监管部门处置决定的,区(市)县应按程序报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金融办决定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的,由当地工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相关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是指担任小额贷款公司副总经理以上(含副总经理)的管理层人员。
第二十六条
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跨区(市)县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小额贷款公司注册所在地区(市)县参照本《办法》进行监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Ⅹ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2009‟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省金融办”)等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金„2009‟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011‟59号)、省金融办等部门•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意见的通知‣(粤金„2012‟6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省金融办的指导下,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市金融办”)为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各区(县级市)金融工作部门(下称“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为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责。
第三条 市金融办按照有关规定指导和督促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开展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
第四条 市金融办负责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制定、申报材料复审、重大事项监管及协调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开展跨区风险处置和小额贷款公司跨区设立分支机构等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一)制定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
(二)对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申请等事项进行资格复审,对符合条件的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核准;
(三)对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等事项的变更申请进行复审,对变更注册资本、公司名称、公司组织形式、公司住所、经营范围、股权股东、章程以及董事、监事、法人代表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申请进行审核;
(四)组织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对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现场检查;
(五)督促、指导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监管和风险防范处置。
(六)协调跨区(县级市)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及跨区设立分支机构;
(七)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对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整改及对小额贷款公司重大违规行为进行处置。
第五条 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承担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申请初审和日常监管职能,负责辖内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管理、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风险处置等事项。其主要职责为:
(一)向辖内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政策规定;
(二)受理本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申请,对设立申请资料进行初审,指导、帮助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开业。
(三)受理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名称、股东、注册资本、住所、组织形式、章程、经营范围及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的变更,设立分支机构,停业整顿、撤销、关闭等申请,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指导、帮助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变更事项。
(四)督促、指导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风险管控、防范、处置等工作,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业绩、内部控制、合规经营等方面进行总结上报市金融办和所在区(县级市)政府。
(五)根据省、市金融办有关规定实施日常非现场监管,审核省金融办统一开发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中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经营数据。指导辖内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依据有关规定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资本充足状况、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财务、融资、风险集中度等动态监控,督促其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建立健全贷款分类、拨备等相关制度。
(六)根据省、市金融办的安排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现场检查,将检查报告上报市金融办和所在区(县级市)政府。
(七)督促、指导辖内小额贷款公司上报开立的账户资料,每月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上报的资金往来明细统计资料和省金融办统一开发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中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经营数据进行比对审核。
(八)督促、指导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报区(县级市)工作部门。聘请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针对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临时特殊审计。
(九)督促、指导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公布市金融办和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
(十)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采取其他监管措施。第六条 开展非现场监管。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应安装省金融办统一开发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并在系统中及时准确完整地填报贷款、融资等相关经营数据。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使用、公司治理、资产质量、流动性、财务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
第七条 开展现场检查。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应每半年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一次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银行流水和计算机系统信息,并将现场检查结果报市金融办。市金融办对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开展的现场检查进行抽查,以及组织开展全市的现场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机构情况。机构设立、变更等事项是否经过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二)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情况。重点检查股东、董事、监事和经营层的权责及其分工协作关系,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是否经过审批。
(三)业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经营行为: 1.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组织或参与任何名义、形式的集资活动;
2.向本公司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联方提供贷款;
3.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提供担保; 4.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
5.贷款利率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或高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
6.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外经营业务;
7.经营其他未经批准和法律、法规不允许经营的业务。
(四)其他方面情况。包括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等情况。第八条 加强业务统计。小额贷款公司银行账户及往来资料应当及时申报统计。小额贷款公司银行账户原则上不超过5个,日常结算(缴费、日常开支等)资金与贷款资金应通过不同账户分开出账。新开设账户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区(县级市)工作部门申报统计。小额贷款公司应按月度向区(县级市)工作部门提交开设账户的资金往来明细统计资料,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将小额贷款公司账户资金往来明细统计资料和省金融办统一开发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中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经营数据等进行比对,发现不符的应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作出说明,发现账户资金往来明细统计资料存在异常、重大疑点的,应及时核查,确定为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金融办。
第九条 加强外部审计。小额贷款公司每年应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公司上一年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并将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向所在区(县级市)工作部门申报统计。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可聘请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临时特殊审计,重点审计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和流向,将审计结果向市金融办和所在区(县级市)政府报告,并出具监管意见。
第十条 加强社会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应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放置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照,并设置举报栏公布市金融办和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市金融办和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应对举报情况进行认真核查。
第十一条 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存在违规经营行为或者风险隐患的,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应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并上报市金融办,各级工作部门视情节轻重,根据职责依法采取风险提示、警告、约见股东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告知利益相关方、责令停办业务、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者建议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防范金融风险。
第十二条 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市金融办及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根据职责,依法采取责令整改、责令停办业务、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措施。情形严重的,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采取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构成犯罪的,提请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小额贷款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及以各种形式抽逃注册资本;
(二)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违反利率政策;
(四)未经核准擅自更换法人代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五)非法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六)账外经营;
(七)使用暴力手段收贷;
(八)洗钱行为;
(九)拒绝或者阻碍市金融办、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监督检查;
(十)未按要求及时提供相关报表及资料,或者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或相关资料;
(十一)未认真落实市金融办、各区(县级市)工作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
(十二)未按规定充分计提呆坏账准备金;
(十三)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十四)无正当理由连续歇业6个月以上;
(十五)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关联方”,参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有关政策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