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1:5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

第一篇: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

术水平

——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 家 义(2012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审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加快金审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也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金审工程”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金审工程”

一、二期顺利实施,三期工程正在规划构建过程中,审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计算机审计技术广泛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初步摸索了路子,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监督的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对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作业、形成合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信息化队伍持续壮大,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不断成长,计算机审计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功不可没,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加压,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了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得益于我们能够冲破思想藩篱,用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更得益于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战线的同志们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代表署党组对多年来坚持奋战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地慰问!表示衷心地感谢!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经验总结和下一步思考,昨天石爱中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有13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各有特色,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振奋。会议期间,大家还就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对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也提出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总的看,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成功,对于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3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就要求审计工作适应科技创新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从这些年情况看,凡是审计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审计信息建设发展很好,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比较到位;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审计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反之,凡是认识不到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地方,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比较差,就进而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审时度势,清醒看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就要被时代所抛弃。信息是世界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客观反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从冷兵器时代的“烽火狼烟”到1989年全球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实现,从古人通过“鸿雁传书”传情达意到今天手机短信、微博、各种网络论坛和聊天工具大行其道,信息存储、传播的介质载体和表现、表达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信息对每个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临这样的环境,一方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全面提升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才能相互适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没有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没有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无异于新形势下的“刀耕火种”;如果无法在信息化的潮流中趁势而上,就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机,努力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二)要牢记职责,深刻理解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不发展信息化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审计信息化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手段之一。实现国家良好治理,需要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的良性互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审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可以通过对执行系统相关信息的有效获取,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对重大问题、管理漏洞、突出矛盾及潜在风险的揭示和评估,实现审计信息向执行系统的快速反馈和整改跟踪,向决策系统及时提出完善体制制度机制的建议,推进国家治理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信息化,我们的能力、效率以及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就要大打折扣。推进审计信息化也是贯彻落实主题主线要求的体现。随着国家治理实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重点转移,国家审计也要积极谋求科学发展,实现审计方式转变,突破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瓶颈”,破解思想认识、理念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计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等要素制约,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思想革新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

(三)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全社会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处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这些新要求、新期待相比,审计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既有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又有各单位单兵作战、各自为战难以适应现代审计组织方式的矛盾;既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复合型人才结构短缺的矛盾,又有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矛盾。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只能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审计监督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决策支撑能力和机关事务管理能力。在去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我们能在短短的3、4个月内完成对全国地方政府所有涉及债务的8.6万个相关部门单位、37万多个项目、187万多笔债务的清查,靠的就是科技,就是信息化。可以说,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量,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经之途、必奠之基,如果稍有停滞,不但会影响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更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不管是从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对工作形成“倒逼”的角度,还是从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转变审计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但从总体看,当前审计信息化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有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不够统一、不够到位的问题,有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灯下黑”的问题。审计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正处于十字路口和爬坡阶段,不进则退,不能沾沾自喜,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行动上高度自觉,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轻言放弃的畏难情绪、一暴十寒的懈怠情绪、小进即满的自大情绪、不以为然的无所谓情绪、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情绪,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忧患意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围绕审计能力提升和方式转变,扎实有效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适应审计机关履行使命的需要,以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和实现审计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水平和效能,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重点是建设、完善和提升“一个中心”、“五大体系”和“五大系统”,即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模拟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实施、业务管理、质量过程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一)要着眼协调发展,推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步提高。解决好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当前“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在即,工程立项申报需要审计署和各省级审计机关配合协调行动。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积极行动,确保“金审工程”建设规划的统一实施,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的总体效应。对“金审工程”三期的规划,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爱中副审计长要搞好督促落实。一要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和“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形成一个相对协调均衡发展的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保证各项工作协调均衡、有条不紊地开展。二要正视差距,尽力而为。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前进的步子慢了就等同于停滞,发展的速度慢了就等同于后退。各级审计机关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更加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多争取支持、多给予投入,抓紧补课,迎头赶上。有些县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很多,关键在于重视程度,在于领导认识到位程度。三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从这次座谈会中各地报送材料和经验交流的情况看,不少地方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和路子,有些地方工作很有特色、步伐很大、成效很好,这是非常值得自豪和欣慰的。如,山东省通过强化基础建设、技术应用、长效机制构建、人才队伍支撑等“四项措施”,积极推进审计方式升级转型;云南省实施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云南审计发展工程”,走出了一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信息化发展路子;浙江省通过建设“一套平台”、“两类资源”、“三大机制”,着力构建数字化审计模式;黑龙江省依托社会保障联网审计系统,积极探索三级联动审计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全覆盖;江苏省创新组织实施,积极探索以检查信息系统合法性、合规性为基础,以审核系统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审计;湖北省应用审计指挥管理体系,依托交换中心平台、远程在线审计平台、网络平台、管理系统平台,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青岛市积极创建多行业统一平台联网审计,实现了平台上各行业之间、行业与外部之间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关联;广州办积极推进“五个一”工程,着力搭建“四个中心”,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业务的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对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的一种革新探索,希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署里人教司、法规司、办公厅及相关司局要给予大力支持;金融审计司研发了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农林水利审计局加快联网审计步伐,与水利部共同构建“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和社会保障审计办公室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与管理需求、业务需求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全国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为统一大项目审计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地要在审计署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走出一条讲求实效、富有特色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路子。

(二)要把握目标方向,推进信息化成果的转化和审计能力的提升。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在于购买了多少机器、建设了哪些系统、开发了什么软件,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实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一要促进审计业务能力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进一步提高现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是强化审计业务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在预算执行、海关、税收、财政、银行、企业、投资、社会保障等重要行业进一步深入推进联网审计,积极探索开展中央、省、市、县上下互通的联网审计,努力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要逐步推广“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获取的数据要运用起来,加强深度分析,尝试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预警分析和预测分析,提高审计实战能力和审计建议水平。既要审计数据,又要审计信息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审计,研究建立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开展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二要促进审计管理能力提升。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业务协同和大型审计项目趋多的情况下,对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展现和安全防护等先进技术,加快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电子审计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业务管理和领导决策支持能力。要积极推进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优化项目执行管理、统一组织项目管理等软件,不断提高对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过程控制能力,确保审计质量。三要促进机关管理能力提升。审计机关提高内部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内在需要。要进一步升级审计管理系统(OA),不断完善公文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统计、党群工作和廉政建设等管理功能,努力打造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机关内部管理平台。同时,要大力拓展审计管理系统的 “1拖N”功能,进一步满足市县审计机关的部署需求。

(三)要推进广泛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信息化是解决“靠什么审计”这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审计实践,扎扎实实地用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益。一要在“全”上下功夫,全系统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贯穿。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在现场审计中,要使AO系统成为每名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全面构建数字化作业平台,并积极开展小型应用软件、小模块的开发应用,推动现场审计向“技术智能型”转变。在审计管理中,要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档案归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使审计管理方式向“集中型”转变,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效能。在日常管理中,要以OA系统为依托,在推进办公无纸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计划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党务、后勤服务等工作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二要在“实”上下功夫,立足实际、落到实处、务求实效。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审计信息化应用,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更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将审计信息化技术切实应用到各项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业务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好相关的组织、推广、管理和检查等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三要在“新”上下功夫,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子。要进一步升级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积极完善和拓展系统功能,帮助一线审计人员拓宽审计领域,提高利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综合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积极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安全风险等方面能力。要加快建设涵盖各项审计业务的国家模拟审计实验室,建立对财政、金融、企业、社会保险等重要行业运行情况的审计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模拟、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审计外部环境、审计工作运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等进行模拟。要勇于占领信息技术高地,积极探索“云计算”、数据挖掘、模拟仿真、智能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努力做到敢于和善于运用新技术去拓展审计工作空间,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四)要推动信息共享,搞好审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审计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要有完整、有效的审计数据资源做支撑,否则我们将无从下手,无处着力,甚至陷入“无账可查”、“无数据可审”的境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关键是解决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却又各不兼容、信息系统林立却又互相分割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对国家层面信息系统建设如此,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如此。我们这些年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表明,只有坚持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个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共通共享。如果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甚至处(科)室之间的数据不能充分共享,不能互通互用,说到底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小生产意识,会成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障碍。当前,要积极推进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获取数据的完整、及时和有效。一要推动完善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以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省级分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境外、经济责任等专业审计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审计数据接口标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促进审计数据获取、管理、运用等工作的标准化。探索构建审计法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评价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案例等信息资源库,不断拓展和丰富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国家审计交换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审计信息智能化检索和资源交换系统,促进审计机关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二要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和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沟通交流,积极推行有关数据标准和技术接口,着力解决审计工作“取数据难”、“联网难”等困难,积极推动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破解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审计数据采集和积累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积极推进国家审计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交互畅通、安全易用机制,推动各级审计数据中心与审计机关、现场审计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应用,为审计工作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积极拓展审计数据中心的功能,逐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反馈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在现场审计中要切实转变思路、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审计数据中心资源,及时补充完善有关审计数据,实现审计业务工作与国家审计资源体系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全局,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创新、队伍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的深入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认识和谋划。在较高的工作起点上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需要我们站在宏观、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统筹兼顾,用新的理念指导审计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谋划审计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处理好“十大关系”:一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为指导,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国家治理要求相衔接,既着眼长远发展,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扎实走好每一步,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始终如一地抓下去。二是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资源条件也各异。因此,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分类实施。三是安全性与方便性的关系。信息化建设重在利用,根本在于安全。如果无法达到安全保密要求,宁可多花一些力气,也不能为了方便利用而不顾保密要求。同时,要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安全与利用的相互统一,特别是通过技术更新,对信息使用范围、使用者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既充分利用,又安全保密。四是适用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中,创新是手段、适用是目的,要把创新与适用统一起来,围绕适用来创新,用推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创新的效果。五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据标准、方法标准、软件技术规范和工程管理规范都必须不断完善并深入落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思维僵化、固步自封,要与审计工作实践相结合,与信息化发展环境相适应、与各相关行业信息进步相适应,不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六是集中统一与纵横交互的关系。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数据信息的采集、归集、利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胸怀大局,既要对上级负责,服从数字化指挥中心的指令,积极为审计数据中心积累数据,又要畅通审计组之间、审计项目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审计机关内部信息共享。七是行业性与全面性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有创新和特色,但这并不是目标。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各地创造的特色和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拓宽视野,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审计信息化的协调性和全面性,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立体化”发展。八是团队与个人的关系。搞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特别是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上,要发挥好信息化领军人才的作用,源源不断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同时要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大面积搞好成果利用,发挥好整个审计团队的作用。九是行政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随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行政管理模式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越来越显现。要深入研究改革的措施和改进的办法,使之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掣肘,相互完善而不是相互妥协,切实发挥审计信息化的应有效率。十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必须内外协调互动,才能收到更好效果,对内要提高科技水平,消除技术屏障;对外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增强被审计单位自觉性。

(二)强化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能不能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领导。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无论是审计长、司长、厅局长、处长、科长,都要成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决不能置身事外、原则要求、甩手指挥。首先,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思维惯性,转变思想观念,切实破除为难情绪和厌战思想,消除“恐高症”和神秘感,对信息化建设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把这一利在当前、功在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工程抓好抓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创先争优的具体活动,审计署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当‘四手’奋发有为”活动中表彰的“四手”之一,就是计算机运用的高手。第二,要深入研究。抓信息化建设必须熟悉信息化、研究信息,不懂信息化就避免不了盲目指挥,就难以承担起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职责。作为审计机关“一把手”,不抓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失职,不会抓就是不称职。要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做到研究得深一些、广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切实提高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第三,要善于推进。各级审计都要健全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抓好全员计算机知识普及,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级信息化建设人才,在项目安排、干部任用、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形成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导向。还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认真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带动和影响审计人员投身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来。

(三)努力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我们就会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贻误甚至停滞发展,我们就会陷于被动甚至丧失审计资格。搞审计信息化建设,没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是不行的,各级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主动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一要争取支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宣传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要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对接,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把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体系,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支持。今后一段时间,中央对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补助资金将重点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向特色发展的地区倾斜,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和均衡发展。二要舍得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审计机关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多一些忧患意识,要以“不惜千金买宝刀”的豪迈气概,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把钱用在刀刃上,以信息化投入换取审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三要杜绝浪费。搞信息化建设要贴近审计工作实际,如果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合格人才去运用,我们的设备再先进,也只能束之高阁,有的形成炫耀式消费,造成极大损失浪费。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审计机关信息化人才培养状况,既要适度超前,又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四)着力培育信息化建设骨干人才。人才资源是审计信息化最重要的资源,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不来、等不来,也买不来,要靠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审计人才去创造、去实践,有了人才,就有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最强大动力。要调整人员结构。审计机关录用人员,要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计算机人才比重,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审计业务。受编制影响,引进人才有限制,更多要盘活存量。要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以服务审计实践为目标,完善培训体系,改善培训方式,举办各类补课班、知识更新班、提高班,培养冲得上、打得赢的计算机高手,理论强、技术硬的信息化专家和师资力量。要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计算机审计项目的实施,科学整合人力资源,采取“跨界混搭”、“双主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人员实践锻炼,着力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发现重用人才。建立“赛场选马”和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推行,及时发现那些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审计的人才,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走上审计骨干岗位和业务领导岗位。

(五)抓好信息化建设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客观环境,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主观的努力,取决于审计人员技术经验的积累。要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各级审计机关要努力营造适合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及时总结和交流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认真寻找差距,通过计算机展示、应用竞赛、交流研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人人关心、大家动手的良好局面。要激励鞭策、共同前进。认真总结各地在软件应用、硬件配备、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优势特色项目和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对进展不大、动作迟缓的地方,要敢于批评,督促改进。要加强研究、提炼理论。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理论、审计方式和技术应用的研究,系统归纳和总结梳理各专业的计算机审计思路,不断开拓以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为基础的审计理论研究新领域。要拓宽视野、广泛借鉴。学习借鉴国外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开展计算机审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考核和指导。“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实行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金审工程”二期已经通过验收,今后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将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技术标准上下协调推进,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指导,有利于信息对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要完善考核制度。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突出考核重点,加强对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考核,发挥综合考核的激励作用,促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署已下发对署机关各司局、特派办和派出局的考核办法,各单位也要加强考核。要落实各方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在搞好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承担起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指导的责任。信息化办公室或计算机技术中心要加强对“金审工程”二期应用情况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金审工程”二期高效利用,加强对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业务指导,促进审计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发展;各业务部门也要根据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指导各专业审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能力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同志们,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继续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奋力创优,永立时代潮头,再攀技术高峰,促进我国审计信息化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同志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村,实现“三农”新跨越的战略部署要求,后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全面小康村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我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借此机会,我就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有关情况作几点介绍。

一、全面小康村建设的内涵和具体标准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什么是全面小康村?它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我们大家必须理解掌握。

1、全面小康村的内涵是指村强民富(集体经济更有实力,农民生活更加殷实,家庭住房更加宽敞)、村容整洁(道路更化,村庄绿化,水源净化,庭园美化)、村务民主(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产村民管)、村风文明(邻里和睦,敬老爱幼,崇尚科学,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小康村”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村强民富”。不仅要求农民群众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高,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而且还要求村级集体要有足够多的可支配收入,以发展村级社会事业之需。二是“村容整洁”。要求对农村环境进行

综合治理,空气鲜、河道清、庭园美,还要做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更加协调,“全面小康村”之路应当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三是“村务民主”。村民自治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做到村里的干部村民选、村里的大事村民议、村里的财产村民管。四是“村风文明”。要求广大村民做到邻里和睦、敬老爱幼、崇尚科学,社会和谐安定,村风纯朴。

2、“全面小康村”具体指标。“全面小康村”具体标准包括六个方面、19项指标:第一个方面——经济发展,包括3项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基本达到1000美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00元,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第二个方面——社会发展,包括4项指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贫困人口控制在2以内,低保农户应保率100,计划生育率达100。第三方面——

人口素质,包括3项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75岁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两生”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率超过90。第四个方面——生活质量,包括3项指标: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超过90,农户享有卫生厕所超过75,农户室外道路硬质化比重超过80。第五个方面——民主法制,包括3项指标:农民对村务公开、村组织建设和社会安定满意度均超过90。第六个方面——资源环境,包括3项指标:村森林覆盖率超过25,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率100,河道(水塘、水库)疏浚清洁合格率超过90。

二、我区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情况

建设“全面小康村”必须坚持全面推进、分类指导、分层展开、分批达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区村村达标,其中今年5个村达标,明年5个村达标,后年8个村达标。被确定为今年首批达标的村有堡城村、黄金村、平山村、朱塘村、司徒村,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这5个村能够依据自身实际开展各项创

建活动,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各全面小康先行村结合本村产业优势,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把抓好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解决产业板块不够大、经济总量不够高、特色不够特的问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堡城村利用原汽配厂的厂房,引进大小项目9个,引资1800万元,集体增收近125万元;黄金村引进了6个项目已全面投产,这些项目的引进,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了集体、农民双增收。二是加大实事建设投入,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上半年5个全面小康村在农村道路、改水、改厕等实事建设上舍得投入,5个村累计投入60多万元,兴建和改建了公里水泥石子路,投入55万元改水320户,使自来水卫生普及率达100,兴建了50座垃圾房、300多只垃圾箱,村村明确专职保洁员。三是围绕全面小康村创建要求,着力解决一些农民群众迫切关心的

热点难点问题,各村认真调研分析村情,找出影响全面小康村创建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堡城村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万元对考上大学、大专的学生家庭进行奖励,全村18个家庭受到不同档次的奖励;平山村对大部分劳动力进行了安置,就业率达99,对达到退休年龄无处领取退休金的老龄村民,统一发放每月150元的生活费,村还对所有村民每年发放定额补贴;朱塘村投资400多万元兴建为民服务中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资料(审计)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既是积极落实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政务办公网络化的需要,又是贯彻省审计厅提出的“抓建设、练内功、提效能”五年行动计划“审计创新年”目标内容的一项重要举措。2009年,我局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审计创新年”活动为契机,认清形势,真抓实干,奋力追赶,强力地推进了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指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由于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我局的中层干部年龄偏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也不高,所以,要想快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提高大家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尤为重要。我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这点,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来抓。

首先,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强化“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尔后,相继成立了局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审计信息化技能推广帮促小组、审计信息化考核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合力推进。其次,积极深化教育,提高全员认识水平。为调动全局人员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审计信息化技能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我局利用讲解现代审计发展趋势、学习外地审计信息化先进经验、邀请外地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人员来局现场宣传、指导等多种方法,在全局人员中开展了以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为主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化技能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现审计创新、应对审计转型、提升审计效能、更好履行审计职能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已成为广大审计人员的共识。

二、组织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业务技能尤为重要。我局紧密结合“审计创新年”活动和审计工作实际,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一是多方深化AO应用培训。采取请有关专家来局授课,下载有关课件组织全员学习,派技术优秀的人员去省、市学习然后回来再给大家传授技能等方式,全年有计划的安排了数次AO培训课程。二是组织数据采集转换实务专项培训。局属业务部门明确一人兼职学习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为顺利做好所需审计数据的采集转换工作、保证审计资 1

料的真实性打下了基础。三是认真抓好审计署AO资格认证考试前的培训并借机进行强化训练。在三个月的考前培训时间里,局属业务部门各指定1名AO认证考试辅导员,采取从“一带三”到“一帮一”的方式,坚持每周利用3个半天的时间,根据考试复习资料提供的题型和典型案例,全面演示、分析利用AO系统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及其方法,增强了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水平(我局的“审计署AO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为94.28%)。

在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全局人员的认识、业务水平提高较快,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向我学”的快速转变,全局学习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技能呈现着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班子成员也积极带头学习和钻研审计信息化知识,同审计人员一起培训、一起交流研究,进一步促进了大家学习审计信息化技能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打牢工作基础

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网络等建设。我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08年的基础上,2009年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水平的良好局面,投资10多万元配置了一批专用设备,建立了局域审计内网,开通了审计专网,设立了基站,配置了教学投影仪、台式、手提电脑及摄像机等,实现了每个局属单位1部台式电脑,每人1部手提电脑,达到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要求,基本适应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二是积极做好网络、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采取经常维护与随时维护相结合,保证项目审计、部门协同及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联系随联随通,同时确保审务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畅通。我局在计算机的管理、使用上实行统一管理,分散使用,各负其责的办法,以确保设备完好和网络稳定运行。

三是迅速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审计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为使全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我局先后派出5人次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正规的系统学习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会运用、会指导的审计信息化工作骨干。我局现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人员4名,能熟练掌握审计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人员有32名(占我局审计人员的92%),为我局的网络正常运行、提高全局的信息化业务技能打下了较强的基础。现在,我局领导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审计管理人员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公文处理和审计管理工作。

四、制定发展目标,扎实有效推进

为使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不断、有序、快速发展,经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制定了《埇桥区审计局2009至2013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总体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分的计划。我局还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以实施和考核,并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推进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五、注重实践应用,不断丰富探索

审计信息化工作只有与审计实务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才能最终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所以,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而更要注重审计实际业务运用。

一是认真做好“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使用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为加速推进“审计管理系统”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深化应用,我局结合审计质量管理流程,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我局2009年完成的59个审计项目,全部实现了运用现场审计实施“AO”系统和审计管理“OA”系统进行审计和管理,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信息化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受到省审计厅检查指导组和市审计局检查考核组同志的一致好评。审计查出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也大多是通过采用审计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分析而得出的结果。如在对某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AO软件进行审计查询、分析,发现该单位从上级财政下拨的专项治理资金中,挪用100多万元转入本单位账户用作日常开支。审计组随即责令该单位调整有关账目,原渠道返还占用资金,确保了国家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二是积极开展督促和检查工作。密切结合审计项目开展,及时督促审计组和审计人员,认真按照审计信息化要求开展审计。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的、大家反映的诸如通过疑难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分析等环节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检查人员都及时作出了纠正和指导,这样。就确保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及时、有效推进。

三是扎实做好审计数据资源库建设。我局十分重视做好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审计应用实例等编写工作,逐步建立了全区审计对象管理数据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和审计法规库等,有效地提升了审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创新成果推广的水平。

四是探索开展网上审计论坛活动。开展网上审计论坛是审计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我局通过广泛发动全局人员积极参与审计论坛,达到了交流切磋经验、提高信息化技能的目的,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考核

为确保审计信息化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我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在制定了“2009至2013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又相继制订了《计算机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计算机及其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等近20项制度。在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保密、计算机及病毒防治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审计信息化顺利、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局非常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把审计信息化考核列入局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考核采取逐个审计项目检查的方法,以审计项目实施中AO-OA系统交互使用情况为主要内容,考核审计业务人员审计信息化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对考核不过关的部门和个人,取消当年的先进集体、优秀审计项目和先进个人等一切评选资格。

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局广大审计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宿州市审计局在全省审计机关获得了2009年审计信息化工作第一名,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被宿州市审计局评为了2009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虽然我们在审计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时代的发展、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特别是与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推进中还存在如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计算机审计人才缺乏,实行联网审计与有关部门的联网硬件建设资金缺乏等实际问题。不过,我们坚信,有上级审计机关的坚强领导,有我局全体干群的知耻而上、奋力拼搏的信心和精神,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埇桥区审计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加快建材市场信息化建设 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

加快建材市场信息化建设 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

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副总经理张俊杰

信息化也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制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日益密切,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工业化的过程一样,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建材市场信息化是信息化在建材市场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就是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对建材市场在产品信息发布、交易情况监控、商户资源管理、客户意见采集、财务结算、企业宣传、品牌推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经营管理的行为和过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时期。企业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面对企业外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更要面对企业内部自身管理规范化、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高的现实。因此,企业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同步发展,以企业的信息化来推动和加速工业化进程。企业信息化,就是一个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增强其综合管理、经营管理、计划能力的行为和过程。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促使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建立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等促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竞争机制的建立,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闽南建材第一市场自建场以来就重视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建材市场流通企业的特点和石材经营的专业性,联系实际,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开展市场信息化推动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市场互联网站——初尝信息化成果。

1999年5月,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正式营业,自始市场申请注册了《中国建材网》网站,安装了三套网站运行系统,选派了专职网站操作维护管理人员,初步建立了市场信息化工作平台。这时是市场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初级阶段。在这期间,市场信息化工作主要是依托网站,通过网络对市场内经营的商品和商户的资源作信息发布,对市场的经营管理基本情况作形象广告宣传,并尝试性地开展了网上商务活动。由于我国整体社会的信用体系在初步的建立,商务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刚起步,加之电子商务的客观基础条件还不完善,虽然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但效果不明显,然而利用网站所作的商户和商品信息发布、企业广告宣传均起到了较好的招商作用,使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店面招租任务,并实现了市场的初步繁荣。

二、建立信息化系统,对客户进行信息化服务。

市场不仅建立了网站,而且安装了大型室外露天电子显示屏,做到了公司各部门、市场各商户家家拥有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加强市场内外的信息沟通和传递,为市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专业的综合电子商务和服务网站,主要体现的是服务的延伸性,充分发挥其较强的交换能力和集成能力,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和本网站与其他类型的网站或者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因此我们建立了信息发布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

我们通过市场网站和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方便、快捷、准确、标准、安全的特点,对本市场内和全国大市场的产品、商品、技术等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分类、交换、发布。让每个商户或企业积极的把自己的产品、商品发布在网上、显示屏幕上,供网络访问者和客户浏览;同时,网络浏览者可以在线留言获取相关商品、产品的详细信息,与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为互相的磋商、交易、合作打下基础。

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服务工作:供求信息提供;市场行情分析;市场拓展计划建议;企业决策咨询服务;企业诚信评估服务;企业产品计划服务。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技术基本实现了公司办公自动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内部的经营管理。

1、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市场财务档案,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财务结算和核算,制定财务报表。

2、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工商档案,进行商户和客户管理。

3、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内部职工人事和行政管理。

4、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市场商户、商品的资料库和数据库,进行商业资讯和行业资讯的管理。

5、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了每日对市场经营品种和商品交易情况进行信息采集、数据统计,运用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的原理,掌握了市场石材商品销售变化的规律性和品种畅销与滞销的情况及市场上商品颜色的流行趋势,据此向市场商户提出经营上的指导性意见,给予商户经营信息的帮助和服务。

市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加快了经营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了经营管理和服务档次,使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构建网上虚拟市场,促进营销方式转变。

网上无形市场的建立为有型市场扩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让广大的消费者和客户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上网即可了解到市场上的产品、商品的信息、咨询所需商品。为此,我们通过市场网站尝试性地建立《中国石材城》电子商城系统,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起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电子商城系统是企业和商户在线生成和管理商店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企业和商户无须了解HTM或JSP编程知识,就能在几分钟内生成自己的商店。同时也拥有属于自己企业和店铺的子域名、论坛和支付系统等多种功能。企业和商户可以在任何时候,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登录到系统来管理自己的店铺。系统提供一个简单高效的管理工具,方便用户管理。

目前此工作仅开展了电子商城系统的一部份,因商户和客户的基础条件、人员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网上交易和支付活动尚未进行。但市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从营销观念上转变了企业和商户依靠单纯的等客上门坐店经营“守株待兔”式的经营方式,转而主动上网咨询,登录广告,发布信息,开展了“网上捕鱼”的新经营方式,二者的结合使广大的商户和企业尝到了甜头。

信息化工作我们虽然进行的较早,但因各种原因不够深入。近期我们结合市场的发展和水头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对信息化工作做了规划,在市、镇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向省政府提交了《企业信息化项目报告》,拟以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为依托,通过合作方式建立以水头镇为范围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的中心网站——《中国石材城》。本项目在政府支持下,建立支持企业发展,提升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条动态性的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为水头本地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及时反馈市场行情与价格波动,增强企业产品的展示,扩大企业的宣传和市场效应,更为企业有序整合产业链,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结构提供支撑平台。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市场现代化管理

天津环渤海建材批发市场

一、环渤海中国建材库网站建设

为了给环渤海建材业务发展提供统一服务平台,吸引天津市乃至于全国客户,为建材厂商与销售商提供机遇和展示产品的网络平台。为更好的服务于最终用户,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可信的资讯平台。为传统业务带来收入的增长,同时开展网上商务服务,对外发展合作项目,共同开拓电子商务,为市场开辟新的交易方式,环渤海进行了综合门户网站建设。为提高服务质量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品质,并吸引和保护大量的用户,环渤海不断推出多种新的服务业务、增值业务和应用。

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关于我们、展卖中心、装潢设计中心、展会咨询、入驻招商、客服中心、招才

纳贤、论坛、内部网等。

环渤海中国建材库网站的建设更好的实现了四方面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第一方面,实现消费者与各建材经销商和装饰公司的互动。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中“报价中心”功能,查询环渤海市场各品牌商品的实际价格以及产品的样式、规格等信息;通过“我要装修”功能模块市场内的装饰公司,可以了解到即将拿钥匙小区业主的装修需求,可以主动与业主进行联系沟通,主动抢占市场商机。

第二方面,建立消费者与环渤海之间的沟通桥梁。消费者可以通过“客服中心”栏目了解环渤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各项服务举措,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填写表单的形式及时与环渤海取得联系,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决。

第三方面,实现建材经销商或厂商与环渤海之间的沟通。在“入驻招商”栏目中经销商可以将自己的经营品牌、经营品种及对商场摊位面积的具体需要以表单的形式向环渤海提交申请,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准入制原则给予安排。

第四方面,建立经销商之间的沟通桥梁。在“供求信息”中,大家可以把各自的供应、需求的物资产品进行对外发布,克服了地域的限制,有效地进行商品交易。

二、用信息化促进市场现代化管理

环渤海自1998年开始,投资百万元进行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了HP原装服务器、微机以及计算机等设备。为了满足市场办公和客商网络的迫切需求,积极与中国电信合作接入市场宽带项目,实现了千兆进商场,百兆到桌面的网络结构,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信息化专业管理机构。一是成立了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负责公司整个信息化建设方案计划的起草、实施。负责公司信息工作的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二是对各部门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统一的采购和维护,大大减少了费用支出。三是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将信息技术人员列入人才结构之中,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招聘计算机管理和操作人员,现已具有计算机编程、网站管理、系统操作等各类专业人才。并加强了计算机的专业培训,培训面达到80%以上,企业内部职工熟练使用计算机人员比例由1998年的10%增长至2005年的80%。

(二)在档案管理方面,今年新引进了《今易档案办公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文档一体化管理。初步形成了数字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优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功能模块:

收发文管理:

主要对收到文件进行处理,如登记、承办、催办、数据维护及各种承办单的打印、已登记的收文进行查询和统计;对发文进行管理,包括文件审批、登记、电子文本的发送,对已登记的发文进行跟踪查询和统计;对需归档的收发文件进行鉴定,并将鉴定后的文件归档。

文件级管理:

分成两部份管理:

一、盒内文件级档案的管理,包括对经鉴定归档收发文进行接收存、归档前的整理以及归档;文件级档案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及对盒内归档文件目录的打印等功能;

二、卷内文件级档案的管理,文件级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及对卷内目录、主题目录的打印等功能。

案卷(盒)管理:

主要对案卷级、盒级档案进行管理,包括对案卷级、盒级档案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及案卷目录、备考表的打印等功能。

利用管理:根据利用者的使用要求,自动完成信息的统计。根据使用权限实现浏览、查询、录入、系统维护。

专门档案:

主要是对在固定档案中没有的门类,在这里先定义新门类的数据结构,报表,再在专门档案中进行录入、维护、查询、报表打印等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建立了人力资源库,按照全员、商户、专业技术、离退休等大类细分管理,实

现了各类人员和人才情况的网上全面储备、快速查询、深入分析等管理功能。

(四)5A智能管理。环渤海国际经贸大厦楼宇自控系统是一套将冷热源、空调、通风、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以安全、可靠、节能、节省人力和综合管理为目的。选用了霍尼韦尔楼宇自控设备,提高了大厦的整体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将大厦内制冷站、供热站、空调、新风机组、公共区照明部分、给排水、送排风等系统纳入大厦自动化管理系统。

(五)建立了市场统一结算系统。为了更好的对客商、商品以及营业员进行规范管理,更好的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我市场根据建材市场的自身特点开发研制了一套内部统一结算系统。本系统采用C/S结构,能完成商品直销及配送并与商家统一结算、划款及提供相关决策分析,统一销售(或退货)、结算、查询等功能。主要包括:收银功能、退货功能、配送功能、结算功能、银行功能、录入功能、系统查询等。此系统的实施,为创建新型液态的建材市场奠定了良好的操作基础。

(六)市场经营管理系统

摊位管理

将市场全部摊位按照实际情况设置层次化的摊位体系,并设置市场布局图,进行出租、撤租、提前终止等业务,任意查看摊位状态,能根据日期,自动与合同对照,反映合同、商户、收费、租期、到期等等情况。查询统计任一部分和全部摊位的各种信息。按指定方式进行到期预告。

商户管理

对入驻市场的商户进行全面管理,如:商户的基本资料、驻场人员、办照情况、违章情况、被投诉情况、合同信息、交费情况、进货登记情况、销售情况,使市场对商户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了商户的全面数据库,使市场在制订有关策略、调整经营布局时,能有的放矢。还可对后备商户进行登记,作为未来招商储备。

合同管理

全面管理市场的各种合同,如:租赁合同、商户销售合同、柜台/摊位装修合同、库房租赁合同等。跟踪每一合同的执行情况、收付费情况。提供合同模板,快速生成标准合同。支持合同原件扫描影象文档,进行合同归档,进行到期预告。

三、信息化给公司带来巨大效益

(一)实现了增效减员。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将员工从日常的繁重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业务上的事情,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员工的使用,仅仅商品部就由原来的5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23人。

(二)拥有强大的查询系统。从大类、小类、品牌、直至单品全部进行了分析,直观地反映了商品的销售动向,为市场业务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基础,也为商场品牌的引入、摊位的出租、合同的签订做好了储备和准备工作。

(三)及时提供决策依据。根据统一结算系统的分析数据以及合同管理的报告分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四)树立了现代企业的新形象。网络平台的建设,使企业有一个传统的商业企业转变为一个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新兴企业。同时,由于网站24小时开放,消费者通过网站选购商品时可以不受营业时间的限制,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五)为经销商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由于在网上实时提供各供应商的所需数据,让供应商及时了解自己商品的销售、库存、结算等信息,分析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供需双方取得了双赢的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

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着眼于信息技术在未来市场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的建设。对此,我们已着手准备即将建立电子商务的研发系统、组织系统、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边研发,边应用,快步进入电子商务的开发期,逐步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的物流集散地。

电子商务是未来经济形式发展的大趋势,目标是实现交易信息的网络化和电子化。企业建立网站,从销售的观点看,可以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企业网站还可以扩建成为网上销售和售前售后咨询服务中心。

企业建立网站,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展示企业的实力。企业就能够在国内和世界“亮相”,无疑是一种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将信息咨询站开设到网上,专人值守,提供信息服务。可与外部建立实时的、专题的或个别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以使客户全面和客观地了解企业和企业的服务及产品。又因为是直接对话,具有增进感情的作用。

2005-9-13 14:55:38

第五篇: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环境的更化,满足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审计必须实现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从计算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审计三个层次来推进,要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几方面入手,断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

[论文关键词]审计信息化计算机审计

一、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审计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企业管理正由”实物流”价值流向信息流转变,很多企业实现了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电算化正在普及。另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网络进行实现了贸易无纸化。这些变化对审计的对象范围.线索以及审计程序造成很大影响.迫使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

2信息化是加入WTO后审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的审计行业,尤其是社会审计机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审计市场竞争的关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业务范围二是执业成本。目前,发达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信息化方面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如AICPA和CtCA在1997年就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电子交易网站的审计.香港会计师公会也推出了“网誉认证”服务。与之相比.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如对信息系统的审计还鲜有触及。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实现审计信息化。

3信息化是审计自身发展变革的需要

从审计自身的发展来看,也涌动着变革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中突上。传统手工审计条件下.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而抽样审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审计信息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因为利用计算机不仅使抽样技术更科学.还能对某些重要项目进行详细审计,这就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审计风险。

二、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仍处于较低层次

审计不实现信息化就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审计界的高度重视。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两年多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业已建成。可以预计,”金审工程”的建设必将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必将极大地推进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在审计实践中.许多审计人员还是绕过计算机系统.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审计.因而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2审计软件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但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审计软件开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审计法规检索系统.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银行审计、海关审计等多个行业审计软件得到成功开发和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审计软件市场不够完善,审计软件的开发模型不像财务软件那样清晰,使得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众多的软件开发商热衷于通用性高、维护成本低的财务软件.而不轻易涉足审计软件。3培养了一批审计人才,但整体上利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不足

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多年准备和逐步发展,我国审计行业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审计人员.但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的要求。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但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编写相应的审计程序模块等较高层次的应用方面还很欠缺还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协助。

三、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三个层次来逐步推进。首先是要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其次是构建审计信息系统.第三层次是达到信息系统审计。

1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完成以下工作:

(1)数据采集与转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识别不同会计软件的数据格式并将其转化为通用的数据格式。(2)审计抽样。在手工条件下需要人工计算的总体容量.抽样容量及标准估计值等工作均由审计软件自动完成.因而方法更科学.结果更客观。(3)数据分析与计算。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分析性审计程序.可以非常快捷、方便地得到分析结果。(4)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完成编制审计计划.记录审计日志、生成审计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管理审计档案等工作。2审计信息系统

审计信息系统(AIS)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将多种审计模块集成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中构成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等进行全过程动态审计.也可用于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充当企业经营管理.辅助决策的工具。

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审计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作用是:(1)将审计模块集成到企业MIS中.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变事后审计为事中或事前审计。(2)对审计对象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3)变监督为服务.审计不再局限于监督.而是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4)AIS与MIS的紧密结合,使审计突破了对单个对象审计的局限,实现由战术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

3.信息系统审计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人们对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性更加关注。这就要求审计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系统处理的结果,而要延伸到系统本身,即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信息系统审计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一般包括系统开发审计.系统运行审计和系统控制审计。主要作用是(1)评价系统处理流程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验证系统信息的正确性、适当性和数据的完整性。(3)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系统的各项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提高系统的合法性,确保系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1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要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单位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能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审计中来。2完善计算机审计规范

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制度规范还不完善,尤其是多数财务软件在设计时不考虑审计的需求,导致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难以对接这对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计

算机审计的立法,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计算机审计的制度规范显得尤为迫切。

3注重应用,在实践中提高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审计实践,增加审计的技术含量,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审计信息化的根本任务,但是审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实践,逐步提高。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应用,讲求实效。在组织力量对审计软件进行攻关的同时,也要根据审计的实际需要开发一些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小软件、小模块,从一个个小闪光点做起.积少成多。

4.加快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审计人才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并深化培训内容,注意将计算机技能与审计思路相结合。同时,要注意吸引高水平的计算机人才加入审计队伍。

下载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丹凤加快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丹凤加快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 时间:2011-11-9 8:49:14 作者:李高峰 丹凤县围绕加快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大组工网建设、领导干部信息库建设、党员信息库建......

    加快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步伐(5篇可选)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作者:林秀英 出处:西樵镇周家幼儿园园长 2010年1月28日 根据南海区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响应西樵镇政府提出的“樵山教......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精选5篇)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同志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村,实现“三......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蔡学瑾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和农民,我们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

    2011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审计

    2011审计情况报告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对重大经济事项的 2011医院对重大经济事项的 审计情况报告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诊患者不断的增加,各类医患和技术信息大量汇入......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也极为迅速,内部审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渐......

    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五种能力建设 凝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镇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调研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镇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一、基本情况及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位于临翔曲中部、北纬23°29′,东经99°49′—100°26′,北连**,东接马台乡,西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