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司法鉴定制度的认识

时间:2019-05-15 01:5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司法鉴定制度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司法鉴定制度的认识》。

第一篇:我对司法鉴定制度的认识

一、司法鉴定有关法律规章和文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颁布日期2005年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做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施行前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司法部《关于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做好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备案登记工作的通知》

二、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的司法改革日益完善,庭审制度也逐步走向控辩双方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审判模式。强化了当事人参与意识,加强诉辩双方的举证。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刑事案件的侦查与反侦查的较量日益智能化,高科技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多,使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日趋困难,更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发现、提取、审查证据。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争议事实也需要借助一定科学技术手段来澄清。这就必须通过司法鉴定活动来验证。司法鉴定成为当今诉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司法价值观念转变过程中,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出现滞后现象。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日趋迫切,在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呈现出如下的缺陷。

(一)鉴定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

在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施以前,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体系是多元化的,公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内部均设有自己的鉴定定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各自为政,鉴定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导致鉴定权的分散,坚鉴定机构管理的混乱,而且浪费了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决定》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新的一个里程碑。对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维护法律的实施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决定》虽然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起到重大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该《决定》并没有把司法鉴定机构彻底从公、检、法中独立出来。该《决定》第7条规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司法鉴定是为司法活动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本身应具有中立性。允许侦查机关自设鉴定机构会形成 “自侦自鉴”现象。“自侦自鉴”最大的弊端是鉴定人有可能因为参与侦查活动,熟悉案情,了解已有的证据材料,在鉴定之前已形成“思维定势”,带着预先设定的模式寻找适合主观想象的“鉴定结论”。“自侦自鉴”容易导致鉴定结论丧失客观性、科学性以及公正性。从而使司法鉴定丧失公信力。“自侦自鉴”不仅违反了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原则,而且可能会因为鉴定人与侦查人员同处一单位,难免自觉或不自觉受到侦查人员追诉倾向的影响,在鉴定过程中只注意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事实而忽视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事实而作出缺乏客观性的鉴定结论。从而使当事人受到错误的拘留、逮捕甚至定罪服刑,这严重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

(二)鉴定人资格审核及考评制度上的欠缺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解决专门性问题的科学鉴别、判断活动。司法鉴定所要解决的是在诉讼活动中涉及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事实问题。只有鉴定人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或专门知识才能解决。从这一点上决定了司法鉴定人员与一般技术人员的区别。鉴定人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司法鉴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为了确保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确定司法鉴定人主体资格具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国际上对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确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的预先审定方式。即由有权机关依法预先确定享有司法鉴定权的人员并登记注册予以公告。二是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的法官临时审定方式。即由法官在诉讼中对当事人选聘的鉴定人员是否具备鉴定资格进行临时确认。我国学者大多主张实行鉴定主体资格预先审定制度。2005年9月30日我国国务院批准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第96号令公布施行的《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采用的也是“预先审定制度”。虽然《办法》采用“预先审定制”但仍然存在着不足。

1.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办法》第12条规定了个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具备6个条件。有学者指出该《办法》第12条规定的条件对鉴定人过于严格。鉴定人作为对司法活动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并作出结论性意见的专业人员,不具备严格的专业技能条件是不行的、是可怕的。如果对担任鉴定人的条件过松。势必会造成鉴定人队伍整体素质的不高、专业技能不强、良莠不齐的现象。作出鉴定的结论性意见的科学性,客观性不高。易导致错鉴、误鉴、重鉴现象的产生。对案件的认定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司法的公正。

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关系着司法裁判的公正,关系着涉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着和谐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办法》中规定的担任鉴定人须具备的条件不具有可操作性,过于笼统。如《办法》第12条第2项规定的“具有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中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关专业这两点上看。如果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都真正确实具有高级的专业技能那就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职称的评比普遍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即在职称评定中不按专业技能的高低作为标准,而是依行政职务的高低以及工作年限作为评定标准。行政职务高的优先于职务低的,工作年限长的优先于工作年限短的。那些确实具有高级技能的人员往往由于职务不高,工作年限短而没有被评定。但那些专业技能不硬却职务高,工作年限长的被评为高级职称。职称评比中往往被抹上行政色彩。因此以是否具有高级职称作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人的条件有所欠妥,不符合客观实际。

再如《办法》中第12条第22项中的“相关专业”及第3项中的“较强的专业技能”,过于模糊、缺乏具体标准。具体怎样的才能算是“相关专业”或“较强”。是否只要与鉴定业务有一般性联系的专业就能算相关专业,还是必须与鉴定业务有相当紧密联系的专业才算相关专业呢?是否以能从事一般性的专业活动还是以能从事高难度的专业活动为准才能称为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为难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像每年的司法考试一样,只有通过考试的人员才能有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资格。2.对鉴定人的定期考核和奖惩措施缺乏法律层面的规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定期考核和奖惩措施,对不断提高鉴定人专业技能,促进我国司法鉴定不断科学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在技术技能考核晋升的工作中做了改进,但对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考核,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体系”。在《办法》中虽然规定了由司法部负责制定司法鉴定人诚信等级评估制度,以及专业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但并没有像国家公务员那样真正上升到法律层面。

(三)司法鉴定运用程序中存在的缺陷

1、重视鉴定结论,轻视鉴定程序

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明确规定了鉴定结论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在司法鉴定的实践中部分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员片面地重视鉴定结论的科学性,而忽略了鉴定结论的法律属性。忽视司法鉴定作为一种法律行为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从而导致了司法鉴定程序的不明,缺乏透明度、缺乏法律监督。主要有:(1)鉴定程序的不公开。(2)当事人缺乏司法鉴定的提起权及自主选择权。

2、原鉴定人不回避现象普遍存在

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明确规定了重新鉴定的条件,以及在重新鉴定中原司法鉴定人应当进行回避。《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42条也规定了重新鉴定应当另行指派或聘请鉴定人。但在司法鉴定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原鉴定人不回避进行重新鉴定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重新鉴定的设立意图,以及严重影响了重新鉴定的公正性及准确性。原鉴定人参与重新鉴定使重新鉴定只流于形式。在实践中发现原鉴定人参与重新鉴定的只是把原鉴定人给撤换,对其并不追究责任。使原鉴定人参与重新鉴定的现象难于杜绝。(四)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诉讼地位趋向不明

在英美法系国家,鉴定人被视为一方证人,而大陆法系国家则更强调鉴定人中立性的诉讼地位。然而我国理论界对鉴定人地位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我国立法上,是将鉴定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参加到诉讼活动中,它既不同于证人也不同于公、检、法机关。鉴定人具有相对的中立性色彩。在《决定》实施之前,我国的司法鉴定结构主要设置在司法系统内部,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都有自成体系的鉴定机构。“从总体上看,我国偏向于将鉴定人视为案件中专门问题的中立的检验、鉴别、判断等。但在《决定》实施后,取消了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权力。(《决定》第7条第2款)有学者认为在《决定》实施后,司法鉴定机构将成为独立民事机构。

在《决定》实施之前,司法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是独立而又中立的。既不属于原告方也不属于被告方。现在司法鉴定机构与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大多数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发生。他们在诉讼中参加庭审进行质证的地位又如何呢?是作为证人、还是作为中立的诉讼参与人?若其诉讼地位为证人则与现行法律规定不相符合。若定位为中立的诉讼参与人则与客观现实相不符。因为鉴定人与一方当事人的关系是基于委托而产生,在鉴定人与委托人之间形成了委托合同关系。鉴定人或多或少地将会偏袒于委托方,不可能实现中立性。仰或将其也定位为“专家辅助人”。(2002年4月1日生效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若定位为“专家辅助人”则与司法鉴定人回避制相矛盾。“专家辅助人”是不存在回避的。

(五)鉴定结论证据属性的认识错误 司法鉴定是一项独立的科学活动,它服务于法律,服务于司法活动,鉴定结论是鉴定人通过科学手段和专门知识对专门性问题作出的鉴别判断得出的结论性意见。鉴定结论从广义上来说为鉴定人的陈述意见。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认识:鉴定结论就是证据,具有绝对的科学权威性,鉴定结论无论是否经过质证都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导致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于人们对鉴定结论证据属性的认识不足。“司法鉴定只具有科学性,没有权威性。”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具有相对较强的可靠性。但并不意味着鉴定结论具有天然的证明力。鉴定结论必须按照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进行质证、认证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质证是由鉴定人出庭接受当事人、委托人、法官的询问等诉讼活动来确定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情况甚少,造成这种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事人缺乏专业知识,过分相信鉴定人作出的鉴定结论的权威性,往往对缺乏科学性、客观性的鉴定结论也不提请法院通知鉴定人出庭质证。二是由于一些法官的素质不高,对当事人要求提请鉴定人出庭质证置之不理。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鉴定结论证据属性的错误认识就是完善立法,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在立法上强制鉴定人出庭质证,而不是由法官通知才出庭质证。

三、关于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建议

(一)严格确定司法鉴定机构的中立性

司法鉴定实质是服务于司法活动的科学技术性活动,作用在于帮助司法机关解决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这就要求司法鉴定机构须居于中立地位。因此应当把司法鉴定结构从侦查机关中独立出来。即专门设立一个服务于公、检、法的不直属公、检、法三机关的司法鉴定机构。该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进行司法鉴定。鉴定人不得在公、检、法兼职且不在编于公、检、法三机关。只有这样,鉴定人才能客观的、科学的、公正的作出鉴定结论。根本解决了“自侦自鉴”的现象。更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确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完善司法鉴定人考评制度

1.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鉴定人的资格问题关系到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15]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对保障司法鉴定人队伍素质以及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当前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需要。对先前已在鉴定机构从事过多年鉴定业务的专业人员,可通过全国统一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授予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建立司法鉴定人名册并予以公告。对以前没有从事过司法鉴定业务的人员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授予相关专业证书并要求其到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培训1-2年。培训合格后授予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并登记造册予以公告。

运用考核和考试+培训的两种方式来授予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不但能够提高司法鉴定人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能够不断地为司法鉴定人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对完善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2.完善司法鉴定人定期考核及奖惩制 对已经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且在司法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人应当进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可为1年考核一次或每2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取消其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并予公告。对于考核结果为良好、优秀者,可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奖励。完善的定期考核及奖惩制度能够促使司法鉴定人不断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主动性及积极性。激发司法鉴定人员的进取精神。使司法鉴定结论更加符合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完善司法鉴定程序,使之透明化

1.确定当事人的司法鉴定自主提请权和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自主选择权。对于在诉讼中谁有权提请启动司法鉴定程序,我国诉讼法有不同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有权自行委托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而辩护方则要经过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或者审判机关的准许方能提请司法鉴定。在审判阶段,辩护方只能对有异议的鉴定结论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而不能主动提起司法鉴定,从而使辩护方在举证上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违反了控辩双方诉讼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只能在开庭审理中向受诉法院提出请求,且由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也限制了当事人自主提请司法鉴定的权利和限制了当事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自主选择权。这也与审判机关的居中裁判者的性质相违背。因此,确定当事人司法鉴定的自主提请权和确定当事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自主选择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2.落实鉴定人责任追究制 对司法鉴定人在司法鉴定活动中违规鉴定、违法鉴定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由于错鉴、误鉴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确实落实鉴定人责任追究制,才能加强司法鉴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司法鉴定结论更加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

3.加强司法鉴定活动的透明度

公正不仅仅是实体公正,还包括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有利于保障实体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处于同一层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实现司法公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者缺一不可。司法鉴定活动的公开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司法鉴定活动的公开不仅是程序公正的体现,也是实现实体公正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有利当事人获得公正的裁判。[16]司法鉴定活动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消除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怀疑,从而更容易接受鉴定结论,避免重复鉴定的产生。司法鉴定活动公开化、透明化可以使当事人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司法鉴定活动的公正还有利于树立鉴定人公正的形象,为司法鉴定队伍赢得美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减少司法腐败。

司法鉴定活动的公开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当事人有权了解司法鉴定的全过程。(2)当事人对司法鉴定活动的规则及鉴定结论享有知情权。(3)当事人有权亲临鉴定现场的权利。(4)当事人有权对鉴定机构及鉴定人进行监督。(5)当事人有权了解司法鉴定人采用何种手段、方法进行鉴定。(6)当事人对司法鉴定人有申请回避权等等。

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虽然在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实施以及司法鉴定文书出具、鉴定人的回避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该《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毕竟只是一个部门规章,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地位,并且该《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委托人的知情权,亲临现场权等等均未涉及。这还将有待于我国立法部门的继续努力。(四)完善立法,规范鉴定人的诉讼地位

在《决定》实施后,鉴定人的诉讼地位不明确。司法鉴定人既不能像证人一样参与诉讼,又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独立的诉讼参与人的身份相抵触。同时与“专家辅助人”的地位不相符。这就要求通过完善立法工作来对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进行重新定位。

(五)规范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但由于鉴定结论介入了案外的鉴定人对案件事实问题的认定而呈现出不同于其他证据的复杂性。鉴定人专业技能及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鉴定结果的质量。所以在司法诉讼中必须对鉴定结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及质证、认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首先、应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性进行质证、认证。鉴定结论作为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这是证据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法官应在庭审中对司法鉴定人的鉴定资格的合法性、鉴定程序的合法性以及对鉴定结论形式的合法性进行充分的质证和认证。

其次、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进行质证、认证,在庭审中双方当事人、法官均有权要求鉴定人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进行说明。必要时法院应当聘请专家、学者与鉴定人进行对质,来确认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

再次、在立法中应当对鉴定人出庭参与质证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在庭审中无论当事人是否要求鉴定人进行出庭质证,鉴定人都有义务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作出说明。应告知法庭那些是确定性的结论,那些是偏向性的结论。

只有完善的质证规则才能使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得到强化,才有利于法官更好地利用鉴定结论来认定案件事实。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科学的鉴定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要素。司法鉴定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司法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司法鉴定结论是现代证据制度中重要证据种类之一。其重要作用得到国内法学界和司法鉴定界的普遍认同。因此克服当前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与我国司法改革及诉讼制度改革价值目标相匹配的、统一的、独立的、科学的、公正的、高效的、和谐的新型司法鉴定体制,对构建我国和谐法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司法鉴定期末作业

姓 名: 马 科

学 号: 12008244203

班 级: 08法学(1)班

第二篇:司法鉴定回避制度

司法鉴定回避制度

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委托人和利害关系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司法鉴定回避制度。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证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委托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要暂停参与该鉴定工作,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司法鉴定人的回避,在接到申请三日以内,由鉴定机构负责人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机构负责人担任鉴定人的回避,要在收到申请三日以内提交机构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委托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鉴定机构对于复议申请,要在收到申请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复议申请人,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回避制度》。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该鉴定工作

2.回避制度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一项基本制度。既是司法鉴定人的义务,又是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鉴定人回避的权利。这一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司法鉴定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有明确规定。

司法鉴定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不自行回避的,委托人、诉讼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其回避:担任过本案的侦查员、检察员、审判员的;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的;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的。

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人本人提出回避或委托人、当事人涉及利害关系人认为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提出申请的,由司法鉴定人所在的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司法机关内设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本人依法请求回避或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要求其回避的,由其所在司法机关决定。在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与回避制度有关。有的认为,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是“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属于违法办案;有的坚持认为,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是依法设立鉴定机构,鉴定人依法实施鉴定职能,属于依法办案。

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121条、第140条、第158条......

第三篇:司法鉴定受理制度

司法鉴定所受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证司法鉴定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机构接受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委托的进入诉讼程序的司法鉴定案件。司法鉴定人不得私自接受委托,不得私自收费。

第三条受理司法鉴定事项的条件:

(一)委托要求在本机构业务范围之内;

(二)委托方出具正式委托书;

(三)委托方提供全面、客观、真实的鉴定材料(文书资料和检材)。

因提供的鉴定材料虚假或不全面而出现的错鉴,由委托方负责。

第四条委托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委托方全称及印章(个人委托时:委托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印章);

(二)委托事项;

(三)简要案情;

(四)鉴定目的和要求(不能要求鉴定人对案件的事实作出法律评价);

(五)委托日期;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以上各项内容不明确或不完全的,要求委托方予以修改或补充。

第五条本机构对委托书内容、委托事项、送鉴材料等项目进行审核后,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如下程序:

(一)符合受理条件的,当时能够决定受理的,本机构与委托方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二)当时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本机构向委托方出具《司法鉴定委托材料收领单》,在收领委托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1、符合受理条件的,决定受理的,本机构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2、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的,退回鉴定材料并向委托人书面说明理由。

对于函件委托的(需附有关鉴定文书资料和检材),本机构在收到函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答复。

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委托,不得无故拒绝受理。

第六条决定受理后按有关收费标准确定收费数额和收费方式并告知委托方。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本机构不予受理。

(一)委托要求不明确或超出本机构业务范围、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的;

(二)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具备鉴定条件的,或者与鉴定要求不符的;

(三)委托的鉴定案件与本机构有利害关系的;

(四)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规定的。

第八条根据需求,可以公开本机构司法鉴定人的基本情况,供委托方进行选择。

第九条本机构与委托方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后,由专人进行合同的登记、编号和办理收费等有关手续。

第十条违反本规则第七条规定的,本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追究机构负责人和过错人的责任。

第四篇: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摘 要: 良好的司法鉴定制度会对法律的裁决产生积极影响,不仅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也是保证案件质量、取信于民的机制之一。当前,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较为混乱,立法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设置重复,管理分散,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司法公平、公正目标的追求。因此,应当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先进的司法鉴定制度,立足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鉴定制度。

关键词: 司法鉴定制度; 现状; 改革; 完善

司法鉴定是一个国家鉴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制度的科学设置关系到一国司法制度是否公平、公正,是否体现了司法正义。由于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司法鉴定体制进行改革。

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司法鉴定制度主要指专门鉴定机构的组织制度以及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活动方式。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国家对司法鉴定人员:和司法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按照学科和专业分类编制并公告司法鉴定人员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司法鉴定人员和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监督和名册编制工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除外)、司法行政机关不从事具体鉴动„„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

《决定》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司法鉴定体制进行了规范。

1.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除外)、司法行政部门不设立单独的鉴定机构。

2.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内的自侦部门可设立鉴定机构。3.对社会鉴定机构实行准入制,符合《决定》规定的准入条件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组织可依法设立鉴定机构。司法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人的职业机构。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已经建立起的司法鉴定机构制度包括:(1)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辖制度,即在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机关的同时,确定了国务院司法行政机关和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各自的登记权限;(2)司法鉴定机构登记事项制度,确立的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司法鉴定人、注册资产数额、鉴定业务范围等;(3)司法鉴定机构名称预先核准制度,即申请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由登记管理机关预先核准;(4)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登记制度,包括设立原则、设立主体、设立条件、设立程序、设立文件等;(5)司法鉴定机构变更登记制度,包括变更类型、变更程序、变更文件、变更效力;(6)司法鉴定机构注销登记制度,包括注销类型、注销程序、注销文件、注销效力等;(7)司法鉴定机构检验制度,包括检验时间、检验材料等;(8)司法鉴定机构公告制度,包括设立登记公告、变更登记公告、注销登记公告、检验公告;(9)司法鉴定机构法律责任制度。

4.保证法官对司法鉴定结论的最终采信权。在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的诉讼阶段可独立委托各自内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人带有较强的官方色彩。这种体制实际上是强调鉴定司法审查认证功能的极端。在这种体制下,司法鉴定结论仅仅成了一种证据材料,这与我国的法律定位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司法部于 2002 年 9 月 28 日出台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管理办法》允许民办鉴定机构的设立,这也是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从这种变革可以看出,我国的鉴定体制是朝着强化鉴定结论证据作用、弱化司法审查作用迈进的。英美法系对鉴定结论是否采信只能由法官或陪审团据其自由心证来自由裁量,大陆法系法院虽然将专家作为助手或辅助人员协助法官获取或评估证据,但法院对有关证据仍是自由评估。虽然我国在立法上并没有直接规定赋予法官自由心证评价证据的权力,但我国法官依职权根据证据对案件事实予以认定,这在实质上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具有相同的含义,即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必须建立在全面、客观的基础上。

5.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各类司法鉴定人员与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司法鉴定人员是司法鉴定工作的具体承担者。2000 年 8 月 14 日,司法部颁布了《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单行的司法鉴定人管理规范。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初步设计的司法鉴定人制度包括:(1)司法鉴定人类型制度。根据司法鉴定范围不断拓宽和司法鉴定分类管理的需要,司法行政机关确定了资格型司法鉴定人和专聘型司法鉴定人两类。(2)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制度。按照社会公认、国际认可的原则和立足实际、整体推进、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对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取得和授予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核制度。(3)司法鉴定人员职业证书制度。在国家有关职业资格制度尚未全面确立的情况下,目前大部分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二次准入制” 建立了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制度。(4)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5)司法鉴定人执业权利制度。司法行政机关较为全面地规定了司法鉴定人的各项职业权利。(6)司法鉴定人执业义务制度。司法行政机关较为全面地规定了司法鉴定人的各项职业义务。(7)司法鉴定人职业责任制度。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自己的法定职权初步规定了司法鉴定人的各项执业责任。(8)司法鉴定人职务任职资格制度,等等。

二、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思考

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分析和对西方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特点的介绍,我们不能说哪种做法更好,一项法律制度的建立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具体国情的制约。要想从制度上健全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就必须克服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中的缺陷,引进国外合理的司法鉴定的理念和制度,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公正地完善司法鉴定制度。

(一)制定并完善司法鉴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中关于“鉴定”部分的条款,修改并统一各行业司法鉴定的规则和标准,以规范司法鉴定的各项业务工作。待条件成熟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出台一部相对完善的鉴定法规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条款和救济条款。

(二)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建立相对统一的司法鉴定体系

1.司法部及各地的司法局负责各级鉴定机构(包括各级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的登记、审批、考核和年审工作,进一步规范鉴定机构鉴定权的授予条件、人才条件、设备要求以及提高资信程度的各项措施。

2.司法部负责组建国家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鉴定人的考试、资格审查培训及资格证书的发放及管理等工作。公安机关行使刑事侦查职能,虽然法律要求其既要注意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事实和证据,也要注意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事实和证据,但特定的诉讼地位决定了其往往更注意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事实和证据,而疏于注意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事实和证据。由于鉴定人员与侦查人员同出一个单位,甚至共同承担侦查任务,难免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侦查人员追诉倾向的影响,在鉴定过程中也更注意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事实和信息,而疏于注意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事实和信息,检察机关也是如此。法院虽不承担追诉职能,但其一旦要求重新鉴定,即表明其对原鉴定结论持怀疑态度,鉴定人员与审判人员同出一个单位,鉴定人往往受到审判人员预断的影响而难以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鉴定人员与审判人员同出一个单位,还可能导致审判人员碍于与鉴定人员的熟人关系而很难对鉴定结论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判断。因此,鉴定人员应当由一个相对中立的机构进行管理。

3.实行鉴定人鉴定等级制度。按照鉴定人所学专业、擅长的专业技术、从事专业的时间和专业考试成绩等综合设定本专业三级鉴定等级制度,具体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鉴定资格证书,按照鉴定人掌握的专业技术水平、执业范围、实际鉴定的项目、主要业绩等开展司法鉴定。具有初级、中级职称的鉴定人员可以经过考试申请中级或高级职称,以承担更为复杂的司法鉴定。

4.保留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部分鉴定权。为了侦破突发性刑事案件、防止泄露侦查秘密,需要保留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技术鉴定部门,以便及时分析案情,明确侦查方向,为破案提供线索,最终侦破刑事案件,但鉴定的种类和范围可根据案件侦破的需要和司法鉴定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和限制。如当某地发生突发性刑事案件时,法医及痕迹鉴定技术人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提取据,以发现线索和制订破案方案,此时如果从其他部门聘请鉴定人则不利于迅速侦破案件。又如铁路沿线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为了不耽误正线行车并及时侦破案件,需要公安机关技术鉴定人员迅速赶到案发现场,以便提取和保全证据,为迅速侦破案件并安全通车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自行启动鉴定程序的案件一般限定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等,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需要启动鉴定程序时应向法院提出申请。前三类案件由于一是涉及国家机密,二是证据难以保全,三是如不迅速作出初步鉴定则可能耽误战机,影响及时破案。相反,后三类案件及检察机关在侦破职务犯罪案件时,往往都是案件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被举报,大部分由文书司法鉴定和司法会计鉴定,且证据容易保全,在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有充分的时间聘请专门的技术鉴定人员,因而在需要司法鉴定时,可向法院提出申请。同样,需要对证据进行技术鉴定的公诉案件和被害人的自诉案件,法院有充分的时间聘请专门的技术鉴定人员进行鉴定。

(三)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是有权决定启动鉴定程序的主体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及当事人要实施鉴定,必须向法院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因侦破刑事案件需要可自行启动鉴定程序),然后从国家司法鉴定委员会制定的名册中按专业随机选定鉴定人进行专门鉴定。为了维护控辩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规定双方可以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他们既不是鉴定人,又不是证人,但可作为控辩双方的技术代表,有权了解鉴定活动的情况,向鉴定人提出问题,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咨询意见等,其目的是协助法官查明案件真相。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技术鉴定人员没有鉴定人资格证书或者没有自愿登录国家司法鉴定委员会实施的《司法鉴定人名册》,其鉴定结论只能作为侦破案件的参考意见。如要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需要向法院提出申请,聘请鉴定人进行重新鉴定;如果检察机关、法院或者诉讼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技术鉴定有异议,可向法院提出重新鉴定申请,由法院决定是否重新鉴定。

(四)确立鉴定人责任机制,全面实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确立鉴定结论的质证、认证制度从理念上看,鉴定人是中立的,因为鉴定人与案件无利害关系,且不为案情所蛊惑,只就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或研究所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并据此给出鉴定结论。但因为鉴定结论必将为诉讼一方用做支持其诉讼主张或诉讼请求的证据,所以鉴定结论必将受到相对抗的诉讼另一方的质疑。质证作为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是审查证据的必要手段,就是直接让当事人与证人、鉴定人、勘验人面对面地开展庭审。

(五)树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司法鉴定原则

司法鉴定人员在鉴定活动中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严格遵守科学操作规程,特别要重视对涉案物品是否为原物的审查,供应鉴定用的检验材料必须是公检法等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收集的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和痕迹等。如果在鉴定时不能提供涉案物品,鉴定人员要根据委托部门提供的涉案诉讼参与人、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涉案物品名称、品牌、型号、购置时间、使用年限、新旧程度、原始发票等情况以及司法解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鉴定结论,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受案情、外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违背客观事实,造成鉴定结论的偏差。总之,健全与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是形势的需要和法制建设的需要。贯彻公平、公正以及司法正义的原则,就必须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合理制度,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以适应我国刑事、民事、行政审判的需要,从而为我国鉴定体制的整体改革铺平道路。

第五篇:我对美的认识

我对美的理解

何为美呢?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在这里,我索性将美分为两种,那便是自然美和艺术美。说起自然美,每个人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或许是春天的繁盛,夏天的葱笼,亦或许是林间的小鸟,花丛的蝶蜂等等。自然美就是这样,呈现着自然事物的美妙,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因此,自然美作为一种经验现象而被人们欣赏和感受。同时,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如果说自然美是一种经验,那么艺术美便是一种创造,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艺术美是人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再现的美,是人类的一种智慧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美是无处不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来找寻它。希望忙碌的你,在些许空暇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融于万物之中,深谷幽兰,孤芳自赏;出水芙蓉,亭亭净植;松间明月,柔光似水,享受那朱自清般的“静”,体会自然与艺术和谐的美。

下载我对司法鉴定制度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司法鉴定制度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建筑认识

    我对建筑的认识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

    对两会制度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两会制度的认识对“两会”制度的认识 摘要: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两会”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

    司法鉴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司法鉴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 为加强对司法鉴定活动的监督管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时间:2010-04-21 23:4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783次 一、司法鉴定人享有的权利 1、了解、查阅与鉴定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询问与鉴定事项有......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也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进入大学之后,我对马......

    我对市场营销的认识

    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 学了市场营销这门课才真正对市场营销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不少人常常把营销与推销混为一谈,如把推销员称为营销员等,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推销、......

    我对师德的认识

    我对师德的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教师素质的好......

    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我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审计是一项要求政治性、业务知识能力强的工作。审计是政府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工作显得重要。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