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法治宣传实效性
目 录
摘 要
1、绪论.....................................................3 1.1 现 状...................................................3 1.2 未来发展趋势............................................4
2、第二章 新媒体对于法治宣传特点.................................5 2.1 新媒体对于法治宣传的必要性..............................5 2.2 新媒体法治宣传的优势....................................5 2.3 新、旧媒体结合,做好法治宣传工作........................6
3、新媒体时代法院司法宣传工作机制创新.............................7 3.1当前司法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7 3.2创新司法宣传工作机制的建议...............................8 3.2.1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传递法院正能量
......................8 3.3.2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媒介素养
............................9 3.3.3完善考核奖励机制,规范司法宣传工作.....................9 3.3.4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提高宣传质量和层次................10
4、新媒体时代基层检察机关面临挑战................................10 4.1新媒体时代下检察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 4.1.1新媒体为检察宣传工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10 4.1.2检察宣传在新媒体时代依然面临严峻挑战..................11 4.1.3 部分检察宣传工作者方法掌握不到位.....................11 4.1.3 部分检察宣传工作者方法掌握不到位.....................11 4.1.4检察机关机制完善不到位
...............................12 4.2以践行群众路线作为检察宣传工作的主导方向................12 4.2.1认清形势,深化认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取得群众认知......12 4.2.2拓展宣传方式,凸显群众性..............................13 4.2.3注重宣传内容,突出亲民性..............................13 4.3真诚公开,提高能力,通过沟通引导赢得群众认同............13 4.3.1完善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13 4.3.2规范检察人员的网络语言和行为..........................14
5、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存在的问题..................................14 5.1思想观念存在偏差。......................................14 5.1.1自身能力建设有待提高..................................14 5.1.2长效机制不健全........................................14 5.2对新媒体的应对..........................................14 5.2.1更新观念,主动接纳新媒体..............................14 5.2.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运用新媒体能力......................15 5.2.3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15 5.2.4完善立法,依法规范新媒体..............................15
6、结论..........................................................15
7、参考文献
— 1 —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法治宣传实效性
摘 要
当今社会信息科技高度发达,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由此衍生的新媒体时代推动着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的法治宣传必须要研判受众对象的接受和认知方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应用,在近年来更是从边缘走向主流。法治宣传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新媒体 法治 宣传 实效性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法治宣传实效性
1、绪论
1.1 现状
法治宣传是增强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提高普法实效。
以往法治宣传,主要通过传统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这些媒体,在以往的法治宣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应用,在近年来更是从边缘走向主流。对于普通民众,他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随时发出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愿望,这在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传导以及公众参与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法治宣传的司法机关、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适应这种新变化,尽量做到能够让社会公众乐于接受,愿意接受,自觉接受,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 2 — 1.2 发展趋势
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在新的形势下,法治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日益增多,必须深化法治宣传工作格局,创新工作路径,不断提升宣传工作实效,为法治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清醒认识严峻挑战,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新形势下的法治宣传工作内容丰富,需要积极适应网络化的传播模式,丰富宣传载体,提高社会公众接触法治工作的频率,扩大法治工作影响。同时,随着网络的发达法治宣传工作必须改革创新,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二、立足传统媒体阵地,创新发展宣传工作。做好法治宣传工作,筛选内容应该放在第一位,对人民群众关注的内容,及时公开、回应,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通过有思想的创作,使法治宣传作品具有可读性和影响力,通过高质量的稿件,讲述好法治故事,弘扬主旋律,激发法治正能量。
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资源。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法治宣传工作需要主动转型,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着力提升全媒体时代沟通能力,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要强化引导,增强传播力。新媒体具有良好的可视性、互动性和包容性,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新媒体,从时、度、效着力,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拓展新的宣传阵地。运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融入文化、艺术等元素,编创法治题材的动漫、小品、微电影等,以案说法、随案宣传,使法治宣传工作不仅有意义,而且有趣味。
四、提高舆情处置能力,维护良好的形象。既要通过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力度促进树立良好法治形象,也要通过正确处置涉检舆情维护法治形象。对于负面舆情,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第一时间迅速报告,第一时间正确处置,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及时作出解释、引导,争取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新媒体对于法治宣传特点 2.1、新媒体对于法治宣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治意识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司法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期待越来越高,司法公开的愿望越来越强,对于法治宣传也越来越需要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
— 3 — 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从2011年到2015年在全体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并要求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团体和各类组织,都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自身以及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司法机关既是国家法治的实践者,也是宣传者,司法机关直接从事司法办案工作,对于法制的理解应该比普通公民更加深刻,因此,对于法治宣传也更能够做到到位,当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带来,过去那种发发文件,组织一两次讲座的做法已经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法治宣传要做好做实,发挥法律的引领教育作用,就需要对于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新媒体的“新”在于其传播的信息更多的是受众主动接收愿意吸取的,这样就比传统被动接收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再加之,新媒体还注重便捷的互动交流,这样也能拉近受众与司法机关、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在开展法治宣传的过程中,司法机关、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完全有必要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方面下功夫,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性。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其信息传递快捷、交互功能强等特点,深受年轻一代网民的青睐,可以说,新媒体已然开始左右舆论导向,成为舆情发布的重要平台,但新媒体也存在着过于开放,难以管控的缺点,因此,在开展法治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取得话语权和主动权,及时引导公民正确认识法律方面的问题,提升法治意识。
2.2新媒体法治宣传的优势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其方便、互动性强、传播广,利用新媒体这一优势进行法治宣传,对于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性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媒体宣传相对于传统宣传媒体,具有三大优势: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简单快捷。具体而言,就是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法治宣传时要做到快速便捷,例如,运用微信方式进行以案说法,就能体现新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利于互动和传播的特性,拉近法治宣传者和受众群体之间的距离,让受众群体在一种寓教于乐,相互沟通的方式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当然,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法治宣传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新媒体自身的研究,研究如何运用新媒体来进行法治宣传的具体方式方法。
2016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治宣传。利用新媒体,以音乐广播为平台,通过微信宣传。一是在音乐广播微信公众号,两次发布载有水利建设成果图片、《大跃峰渠》记录片和“世
— 4 — 界水日”相关内容的信息,点击量破2万,357人点赞,评论上百条,网友观看后评论:“水利太美了”、“在我们欣赏美景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前辈们,向他们致敬”。二是通过音乐广播,组织热心听众微信喊红包,红包上标有水利宣传口号。而没有得到红包的听众,会收到一张水利电子宣传单。借助“互联网+”这种形式,将过去单向式宣传变了为双向互动式传播,与群众互动达20余万次,网友点开水利电子宣传单近20余万次,直接参与、收听、收看水利宣传的群众近百万人次,法治宣传效果远超往年。
2.3新、旧媒体结合,做好法治宣传工作
在实际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操作中,也考虑到,新媒体对于法治宣传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为有了新媒体,就完全放弃传统媒体在法治宣传中的作用,而是应该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找到融合点,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优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例如,传统的法治宣传方式中的法制授课、法律咨询等并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彻底失去作用,相反,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法治宣传仍然可以融入其中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同时,开展法治宣传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还应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有所侧重。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就要求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法治工作,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是将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地位和普及性,同时,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创新性,创新就要与传统的做法有所不同,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创新就要求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中打破常规,敢闯敢干,勇于实践。
2016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报告称,2015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达7.8亿,手机网民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6.9%。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每天都会通过网络接收大量信息,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又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可以说,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为此,坚持用创新的眼光来推进法治宣传工作,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融入互联网之中,通过互联网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在法治宣传中的优势,增加阅读量和转发量,达到传统宣传方式所无法实现的大容量、快捷性和亲和力的作用。作为法治宣传部门,充分研究将新媒体应用到法治宣传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增强法治
— 5 — 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治国建设中的引领和助推作用。
以往法治宣传,主要通过传统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这些媒体,在以往的法治宣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应用,在近年来更是从边缘走向主流。对于普通民众,他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随时发出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愿望,这在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传导以及公众参与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法治宣传的司法机关、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适应这种新变化,尽量做到能够让社会公众乐于接受,愿意接受,自觉接受,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新媒体时代法院司法宣传工作机制创新
3.1当前司法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矛盾日趋多样化。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形式更加多样,矛盾更加复杂,易发生个案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基层法院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压力更大。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有的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满时,往往不通过合法渠道,而是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对信息真假的辨别相对较难,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盲目跟风,在网上不负责任的散布对基层法院的负面言论。
二、考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为促进下级法院宣传工作而由上级法院制定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宣传工作考评机制,若不能合理设计考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引导下级法院司法宣传的方向、内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下级法院很可能为争先创优等因素刺激,片面追求上稿率,从而增加案例消息报道,减少对学术调研文章、法院文化、广播、电视媒体选题等节目的深度报道,制约着司法宣传精品质量的提升。
三、宣传内容的局限性。为迎合媒体和观众需要,只有对各类典型案件的审理情况才可能吸引最大范围的观众群体关注,促使媒体对个案进行采访报道,这使法院司法宣传的范围和内容受到局
— 6 — 限。而一些深度报道,尤其是与法院改革、建设有关的一些大型宣传报道缺乏发表的场所,这与当前法院的宣传总体趋势和目标相背离。
3.2创新司法宣传工作机制的建议
3.2.1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传递法院正能量
一、在网站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法院的特色融入到网站之中,充分展示法院风貌,切忌千篇一律。首先,是突出特色。要将法院的院情、院貌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网站平台充分予以展现,可以通过图片形式进行展示,给浏览者最直观的感受;其次,是突出重点。要围绕法院的中心工作进行设计宣传,并要及时地把法院的重大事件及近期的工作内容发布到网站上,让浏览者能了解到法院的最新工作动态;最后,是突出实效。要通过网站各种版块信息的发布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全面充实网站内容,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法院风貌及时传递人民法院正能量。
二、在网站管理上要分工明确。有的法院网站建成后信息发布和维护工作全都落到了技术人员身上,这显然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应对网站各版块进行分工,由各部门自行负责信息发布,各个庭室都要设置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庭室的信息,在信息发布前应由庭室负责人进行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发布,在信息成功发布后还要进行核对,保证信息的质量,如发现不良信息要追究相关人员及所在庭室负责人的责任,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保障。
三、在网站上开通法院官方微博。微博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信息流转已进入更快速、更便捷、更广泛的时代。应对新时代,法院系统酝酿开通法院官方微博,此举意味着法院与网民互动的新时代来临,也有利于拉近法院与群众的距离,让法院工作在阳光下运转,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起法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这是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又一新举措。3.3.2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媒介素养
舆论引导要突出亮点,重在策化。注重打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突出工作亮点及经验总结,用典型案例引导社会舆论,积聚正能量。舆论引导重在通稿, 发布要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要提前介入,掌握主动权,发布通稿内容定性要准确,突出事件起因,处置事件是否有无人员伤亡,避免使用容易引发网络炒作的言词。掌握事件事实后,在上报情况时先查找出暴露出的问题、处置方案及整改措施,同时,处置相关责任人员不能怠慢。在新闻媒体发稿时将处置方案及整改措施一并上报,及
— 7 — 时召开新闻通气会,提升正能量。应对负面事件,舆论引导要注重新闻事实,班子要统一口径,新闻发言人要对媒体进行引导。真诚和真实是最好的催化剂新闻发言人要熟报事实、慎报原因,知道多少就报多少,坦诚面对媒体。冷静和理智是处置突出事件的最好方式。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不能说套话、空话,千万不能掩盖事实,对新闻记者不能说“无可奉告”,新闻发言人的敷衍与强硬将会招引更大的舆论声讨。尊重和理解是应对媒体的最好办法。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善解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自信和熟练是化险为夷的最好途径。应对突发事件要主动与本单位主管部门和主管新闻媒体的宣传部门沟通联系,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应对负面事件,舆论引导不是万能的,干好本职工作,解决好当事人的诉求,平息事件才是最重要的。
3.3.3完善考核奖励机制,规范司法宣传工作
一、从认识上提高。把宣传信息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规定重大宣传信息题材院领导亲自协调策划,班子成员要起好带头作用,积极参与,主动写稿投稿,以自身模范行动推动宣传信息工作创新发展。
二、从队伍上加强。以研究室为中心,在各部门分别确定一名信息员,广大信息员要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保证立案、审判、执行一线的工作信息能得到及时捕捉、挖掘、归纳和总结。全体干警要积极参与,主动写稿投稿,使法院司法宣传队伍明显增强,形成“上下联动、专兼并举、人人动手” 的大调研网络。
三、从制度上完善。不断修订完善法院司法宣传奖励办法和相关工作目标责任书,提高学术论文、调研文章、典型案例分析、通讯(人物、事件)、综合类工作稿件、法院文化作品、广播、电视媒体选题节目奖励金额,激励干警把个案中的法制教育题材归纳上升为学术理论,把总结的办案经验体现到法律实践中。
四、从机制上保障。继续加大新闻宣传硬件投入,配全配强采编器材,在新闻写作资料订阅、宣传用品购置、宣传工作用车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五是从舆情上引导。结合审判、执行工作,认真开展涉法涉诉舆情排查,增强防范意识,逐案分析查找不安定因素,制定处置方案,不断提升新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及引导能力。
— 8 — 3.3.4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提高宣传质量和层次
当前传媒发展的现状,电视传媒作为“霸主”,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爆发式增长,报业经营形式严峻,主流党报党刊是执政党的“喉舌”、“工具”、“武器”,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主流党报党刊是由政府进行扶持;其它报刊杂志,主要来源靠广告及采用媒体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办。法院宣传工作要顺应政法新闻需求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方法。以法院宣传网站、县电视台法治栏目 依托阵地,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打造一批高质量、具有自身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法院综合工作宣传栏目、电视专题片、先进事迹、人物专访、宣传展版及宣传画册。法院应与新闻媒体进行广泛联系合作。一方面法院可主动与新闻单位联络,建立稳定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可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设专栏报道等方式,经常性介绍法院的工作重点,发布重大、典型案件的审理情况,组织好法院的重点报道和日常性的报道工作。另一方面,法院也要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单位的正确意见要认真听取、及时纠正,从而促进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4.新媒体时代基层检察机关面临挑战
4.1新媒体时代下检察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网络话语多元化的时代,基于新媒体传播引发的社会舆论热点层出不穷。社会舆论是社会需要和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检察机关面对基于新媒体所引发的社会舆论环境的改变,应积极面对,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完成检察宣传工作。检察宣传是检民沟通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检察宣传和检民沟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4.1.1新媒体为检察宣传工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新媒体极大丰富了检察宣传的载体,为检民交流提供了便利,对检察宣传工作产生了许多积极有利的影响,深入提高和拓展了检察机关为民服务的实效。
一、丰富了检察机关面向群众宣传的载体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形式更为多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网站及飞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基于网络、通信等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可以实现信息的迅速、有效传播,起到更加良好的宣传效果,加之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信息传播形式,更容易引发群众的关注和共鸣。
二、拓展了检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
— 9 —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民众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来反映社情民意,提出诉求。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每天发布的信息数量不计其数,检察机关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很容易就发现民众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检察宣传的方向和重点,使其工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取得更加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畅通了检察机关加强检民交流的渠道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网络的便捷为检察机关和民众提供了更加畅通的交流渠道。群众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形式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交流与互动。检察机关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与民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满足群众的要求和诉求,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拉近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更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4.1.2检察宣传在新媒体时代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新媒体环境具有复杂性,不容易被直接控制和管理,检察机关的检察宣传工作在新环境下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
部分检察宣传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不懂得利用新媒体及时获取群众观点,解决群众难题的重要性。检察宣传工作只有做到与群众观点相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收到良好的引导舆情的效果。然而,仍有检察宣传工作者没有意识到网络是传达民意、舆论疏导的重要渠道,依然运用传统的舆论宣传手段开展工作,延误了化解舆情危机的最好时机,使得新媒体对检察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发挥。4.1.3 部分检察宣传工作者方法掌握不到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形成机制、宣传格局、宣传手段以及社会舆论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参与舆论讨论的方法和途径也发生了极大改变,网络的便捷性和公开性使得社会媒体和舆论环境更加开放、透明,新媒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检察机关宣传工作的放大镜。而有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却忽视了新的舆论机制和舆论宣传规律,不懂得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对群众进行正确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最终导致对新媒体的运用失当,不能及时引导舆情,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引发群众信任危机,使得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受到极大影响。
— 10 — 4.1.4检察机关机制完善不到位
检察机关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与相应的检察机制密切相关,然而一些基层检察院却未能形成合理、完善的工作制度,使得检民沟通机制形同虚设,因而无法起到真正为民服务的工作效果。检察机关应该致力于建立健全检察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把宣传工作制度、宣传责任追究、检务公开、舆情引导等一系列工作都做到位,落实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评论员机制,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其检察宣传工作,赢得良好的群众认可和口碑。
4.2以践行群众路线作为检察宣传工作的主导方向
新媒体时代为检察机关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检察机关应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真正发挥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以群众路线为基础,努力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提高社会沟通能力,在舆论宣传和引导过程中不断传播正能量,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4.2.1认清形势,深化认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取得群众认知
一、深化检察宣传群众性的认识
检察宣传工作对于宣扬检察机关为民、清廉、文明的理念具有重大作用,也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知民意、察民情的重要途径。检察机关要恪守其职,利用新媒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真正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到位,深化检察宣传工作的舆论属性认识。以群众路线为基础,正确引导舆论宣传方向,真正提高检察公信力和影响力,在人民群众当中树立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重视检察机关自身建设
只有具备过硬的检察队伍,加强检察机关的自身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和执政能力,真正做到为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检察机关应时刻以群众路线为基础,切实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努力提升检察亲和力和公信力,建立强有力的检察宣传队伍,严格开展各项检察宣传工作,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善用媒体,把握规律,通过加强检察宣传获得群众认可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不能成为逃避与社会和群众沟通的借口。检察机关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把握新媒体时代宣传和舆论传播的特点,真正让新媒体为我所用。
— 11 — 应认清全新的媒体形式,变革传统的工作方式,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加强与群众的直接沟通和交流,把新媒体作为知民情、察民意的重要渠道,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舆论和焦点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2.2拓展宣传方式,凸显群众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为此,检察机关要努力拓展宣传方式,牢牢把握住人民群众的需求导向。一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利用全方位、多层次、高覆盖率的新媒体广泛开展群众答疑、群众法律咨询等活动,服务于民,切实了解人民群众广泛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时刻把握检察宣传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全面强化检察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建设,掌握好舆论宣传的主风向。4.2.3注重宣传内容,突出亲民性
检察机关要切实把握好检察宣传的群众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其宣传内容秉承严格负责的态度,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检察机关要改善舆论宣传方式,突出亲民性,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4.3真诚公开,提高能力,通过沟通引导赢得群众认同
4.3.1.完善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检察机关要以群众路线为基础,不断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不断扩大检务公开内容,创新群众监督形式,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要着力建设人民群众评价反馈机制,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评价,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4.3.2.规范检察人员的网络语言和行为
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难免要通过网络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检察人员的身份使得其在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代表的不是个人形象,而是检察机关的形象,因此规范检察人员的网络行为和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位检察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端正自身行为,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绝不能因自身行为的缺失损害检察形象,更不能随意泄露相关秘密,破坏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5.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存在的问题
— 12 — 5.1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面对新媒体时,缺乏正确认识,没有正确认识到新媒体的强大能量,也没有意识到网络也是民意沟通、疏导情绪的渠道;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对负面信息的危害估计不足;对新媒体心存恐惧,认识不到网上的小问题往往可能引发大**。5.1.1自身能力建设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能力不足、沟通协调能力不强。一方面部分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环境,对现代信息条件下新媒体沟通工作缺乏认真的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缺乏专业人才来处理网络舆情引发的危机,应对危机的措施相对滞后。5.1.2长效机制不健全。
关对于新媒体引发的涉检网络危机处置制度较为零散,对于应用新媒体宣传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保障还不健全,运用新媒体提升法治宣传水平都还没有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5.2对新媒体的应对
5.2.1更新观念,主动接纳新媒体
新媒体历来是把双刃剑,它既能通过正面宣传,讴歌真善美,弘扬世界光彩亮丽的一面,又能通过反面报道,揭露伪丑恶,曝光社会肮脏阴暗的一面。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智能手机、QQ、微博等新媒体更是如此,而且比以往传统媒体反应更为迅速,占有的信息量更大,影响面更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其覆盖面和影响力更为深远。回避、躲闪,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接受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监督者更要接受被监督。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并接纳新媒体这个交流沟通的宣传平台,了解其特点、把握其规律、快速适应新环境。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纳,以积极、开明的态度面对新媒体,用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思维来接纳新媒体,建立和新媒体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使之成为法律监督工作的新朋友和好助手。5.2.2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运用新媒体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运用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大量群体突发事件被网络披露,形成网络舆情。能否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新媒体运用能力是前提,如果缺乏这方面能力,不能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就更谈不上处置。因此,要期待落到实处。在新媒体时代,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和
— 13 — 新媒体运用能力。要充分认识新兴媒体蕴涵的巨大能量,主动学习并掌握有关新兴媒体的知识,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成为新媒体时代检法治宣传的开路先锋。5.2.3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应积极借新媒体发展之势,将新技术融入到办案全过程中,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稳步推进新媒体时代群众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树立运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意识,要通过宣传介绍,使人们认识到新媒体拥有更广泛的受众、更深刻的影响力和更强大的凝聚力,是广大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便捷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快速通道,更是促进检民交流、和谐检民关系的重要平台。另外,在保障群众知情权的同时,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善于使用新媒体平台,增强自身利用新媒体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5.2.4完善立法,依法规范新媒体。
新媒体的出现为公众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为了解民意开辟了新路径,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偏激、无序、非理性的网络炒作。要确保新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网络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加以法律规范,适当加以限制。例如,对机关正在审理,尚未判决的案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不能恶意炒作,不能以媒体制造的“民意”去影响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不能通过媒体掀起所谓的“同情、声援弱者”的舆论声浪去影响司法裁量权。媒体既要监督司法(监督主要应限于司法腐败和渎职方面,而不是司法裁量的合理性、适当性方面),也要非常注重维护司法权威,维护司法的公信力。
6、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法治宣传工作创设了更加广阔的环境,法治机关需要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效应,在法治宣传工作中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地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和检察宣传能力,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强检务公开,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积极探索在网络时代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提高公开、透明、信息化条件下法治机关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及实效。只有善待新媒体,才能听到正反两方面意见,才能听到民众真声音;只能善用新媒体,才能创建更多群众诉求新平台,群众诉求渠道才能更宽广;只有善管新媒体,才能促进网络信息规范有序传播,推动法治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志华.论检察机关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J].行政与法,2011(09).[2] 张扬.浅论涉检网络舆情的前因与应对[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7).[3] 薛瑞汉.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能力是时代的新要求[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2).[4] 王显良,杨德贵.试论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5(05).[5] 陈德鹏.浅谈检察机关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J].大庆社会科学,2010(04).[6] 刘滟滟, 车彤.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法治宣传实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2016(7):125-126.[7]郑碧爽.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创新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40(4):19-23.[8]邸洪旗.“论新媒体的法治功能.” 学理论 25(2015):143-144.[9]林燕.新媒体时代下的法治宣传——以净化媒体法制宣传环境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 2017(2).[10]期刊论文 创新新媒体法治工作的路径分析 卷宗-2015(6)
第二篇: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第三篇: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购物强势崛起冲击着传统商业,互联网也成为了继报纸、电视后快速兴起的又一大新媒体,所以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兴起之际网络营销也应运而生。
一、网络新媒体
(一)、何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具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IPTV等。
国内外有一些较为典型的新媒体的定义。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至40多年之前,1967年戈登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新媒体”一词就这样在美国普遍开来,很快扩展到全球。
一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作两种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新媒体”的广义定义为: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媒体”的狭义定义即为“新兴媒体”。
(二)、新媒体新在何处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媒体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方式的转变、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话语权的解构与转变。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的数字化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传播方式。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即人类的生存方式。”“当无数产业扪心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前途将如何’时,事实上,它们的前途归根结底要看它们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而新媒体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2、互动性
提及新媒体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新兴,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极易进行角色转换,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可以畅所欲言,及时反馈,使媒体得以与受众在互动中同声同气。
3、个性化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种新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令信息的传播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受众也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操控权,受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选择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制信息。所以,新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受众个性化”的时代,传统媒体中具有“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变为主动寻找和制作信息的用户,这是一个基于用户个人建立起来的双向交流的系统。
(三)、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优势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于1969年起源于美国,经历了从军事运用到全面商业化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列文斯通提到:“网络带来的新气象,在于它结合了互动性以及那些对大众媒介来说是创新性的特征:没有限制的内容范围,广大的受众规模以及表现出传播的全球性本质。”网络作为新媒体有其自身优势:
1、交互性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多人对个人,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是指信息接收者通过使用网络上寻找信息的活动,例如浏览网页和远程通信等;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如电子邮件;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少数人、个人对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网络在线闲谈、多用户游戏等;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如新闻讨论组、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在第一类中,用户只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而在后三类里,用户很有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或交流者。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最突出的变化即为“受众”不仅仅是指大众,也可能是个人,“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
2、分众性
互联网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化。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引起了用户分化。它将目标受众按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专业程度等标准划分为一个个群体,从而有针对性为这些不同的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所以说,这是具有小众化倾向的传播。由于媒体生存与发展必然与受众群体数量密切相关,所以每个受众群体仍然保有一定数量。
3、复合性
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突破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单一性,互联网传递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完全融合。其复合性也充分体现了传播形态的多样性特点。它将报纸、电视、广播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基于一体,其形式的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各种接受终端,各种传输渠道,各种信息形态整合一起,从而保证用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进入新媒体网络。
二、网络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已经走出了商业化的步伐,他们所独具的营销模式,已经显露出来无限的商机。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让其尚无法实现更快的飞跃。而在新媒体的不断挖掘和完善下,新媒体营销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够在互联网商业大潮中形成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商业和营销空间。
新媒体营销已经开始逐渐的成为现代营销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一系列在高新科技承载下展现出来的媒体形态,被现代人们称为新媒体。
由于技术不断革新,在媒体领域里总有很多争论,每种媒体都争着说自己是最有效的广告媒介。互联网已经成为营销者的必争之地。互联网已经从电脑迷的专用工具转变为营销者的创意舞台。
互联网如何与其他媒体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是营销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2004年夏天,Yuhmiin Chang和Esther Thorson在《广告期刊》(Journal of Advertising)发表了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比较了不同媒体组合的效果,其中包括电视的单独运用、互联网的单独运用以及电视与互联网的联合运用。此项研究发现,电视与互联网联合运用的效果最好,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1.在消费者中赢得更多的关注; 2.广告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相信; 3.消费者更加认同广告产品。
2005年6月,Nigel Hollis 在《广告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回顾了在过去的10年间互联网广告如何建立品牌。Hollis指出,消费者上网的目的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于互联网广告的关注度以及反应,而这种影响又会随着消费者处于不同的购买阶段而改变。例如,消费者可能处于打算购买、正在购买、已经购买或者没有购买打算这四种情况。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品牌不同程度的感知也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关注和反应。Hollis在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试验以及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互联网广告和传统的广告媒体一样可以建立品牌资产。
三、新媒体营销手段(结合案例分析)
新媒体凭借其广泛的受众、快速的传播速度成为目前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柯震东更是凭借新媒体扭转了自己的公众形象。那么如何做好新媒体营销呢?只需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1、正面八卦——新媒体的趣味原则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在情感上与受众人群走得更近,这就是所谓的“接地气”。因此新媒体的内容营销很大程度上都带有娱乐化倾向,俗称“八卦”。八卦也有正面、负面之分,吸毒就是负面八卦。扭转形象需要正面八卦,比如恋情、婚姻。
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严屹宽与杜若溪的婚礼。宣传阵地是新浪微博。2013年4月严屹宽求婚成功,七夕前严屹宽晒结婚照。随后二人婚纱照曝光、杜若溪微博发誓减肥穿婚纱、今年1月婚礼踩点、3月好友在微博晒出二人婚礼请帖。微博俨然成为二人的宣传阵地。引发网友长达1年的讨论。
2、发放福利——新媒体的利益原则
新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资讯、信息、功能、服务、物质利益,甚至是心理上的满足。以上这些都算是利益。没有利益,新媒体将寸步难行——新媒体利益原则。柯震东如何利用利益原则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演艺事业?可以向杜蕾斯讨教一下经验。
前两年,杜蕾斯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消息,大意是送出十份杜蕾斯魔法装,只要在微信回复“我要福利”就能参与活动。虽然活动很简单,类似微博抽奖活动,但是收到的效果十分惊人:活动推出2小时,就收到几万条回复。10份奖品换几万活跃粉丝,这笔账很划算!
3、粉丝经济——新媒体的互动原则
新媒体不仅仅是将信息送达受众人群,还要与受众交流,让受众成为粉丝,主动参与营销的互动和创造。粉丝经济,是互动原则的外在体现。作为新生代男神,柯震东并不缺乏粉丝,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发展粉丝经济。
利用新媒体平台产生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非陈坤、罗振宇微信平台卖会员莫属了。每月花18元就能看到陈坤的私房照、听到他说“早安”“晚安”,还有可能得到陈坤本人的回复。当时有消息称试水微信会员收费制的陈坤一天进账700万元。微博拥有60多万粉丝罗振宇通过微信“罗辑思维”卖会员,6小时收入160万元。新媒体让粉丝经济来得更猛烈!
4、展现差异——新媒体的个性原则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想要让受众产生“焦点关注”的满足感,就要个性化营销。传统营销环境下,个性化营销难度大,成本高,但新媒体时代,个性化营销变得简单、便宜。
可口可乐将新媒体的个性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去年可口可乐的昵称瓶首先在黄晓明微博上曝光,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随后印有网络流行语“小萝莉”“靠谱”“高富帅”“粉丝”的可乐瓶纷纷上市。可口可乐公司趁热打铁,还推出了私人定制瓶服务,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微博上昵称瓶定制活动发布不到5分钟的时间,售价20元的定制瓶订购数量就一路飙升至900个。柯震东以及其经济团队牢记以上四个新媒体营销原则,相信在经验丰富的柴智屏的统筹下很快就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四、新媒体营销对比传统营销的优势
1、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并有效互动。
2300年前的秦国都城,一个年轻人将三丈之木从南门扛到北门后,拿到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事先都不会相信的五十金奖赏。2300多年过去了,尽管历史已经随风远去,但徙木立信的典故流传至今。在这个典故的身后,是严明法令让秦国大治,而徙木立信则成为了秦国法令赏罚分明最好的营销案例。诚如当年的秦国,让其国人参与到新法的“营销”过程中一样,如今的营销人员也应该掌握消费者的主动权,让消费者来营销你的商品。
在新媒体之前,过去的营销方式是硬性推广,而新媒体营销则不同,新媒体使得与消费者沟通的互动性增强,有利于取得更有效的传播效果。企业要做的就是让目标用户参与,让品牌融于消费者的互动活动当中,融于口碑当中,形成另一种传播源,不断向下扩散。那么营销将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让消费者置身事外,他们将永远无法体味个中滋味,更无法成为营销的“病毒载体”。
在网络时代,泛滥的信息让人们的决策成本空前提高,简单的信息告知传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营销期望。因此,让用户成为你营销计划中的一部分,变成营销的“病毒载体”,一并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拼图,就成了每个企业都望穿秋水的期待。通过它,企业能够与受众实现更多的互动,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反馈信息。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这个崇尚体验、参与和个性化的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2、新媒体有效的降低了营销成本
新媒体不仅使企业宣传品牌的方式多元化,而且更好的降低了营销的成本。比如过去很多企业以为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一下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不停的建新网站和推广,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并具资源共亨。比如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在QQ上建立粉丝群,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互动有奖游戏。基本上这些都是免费的。
新媒体不仅提升低成本的平台,而且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很多品牌的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要花巨资去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你的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趣或有价值,就用帮你免费传播。比如某一信息,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到N个李四到N个王五到N个赵六,这根链条,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并且理论上可以呈现出倍数的病毒式传播效应。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消耗在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上,之后的传播链,可以让用户们自行完成。
多对多形式的“对话”所造成的N级传播,也是传统媒体的一级或者两级传播所相形见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些事情,在社会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传播的速度令人惊讶—几乎达到了一夜之间传遍天下的地步。这种成本低但见效不错的传播模式,在当前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企业预算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尤其弥足珍贵。
3、新媒体提升了广告的创意空间
新媒体的发展使病毒营销、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精准营销、焦点渗透、事件营销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在社会化营销中,创意就是我们的弹药,新媒体营销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创意可遇不可求,但是一旦拥有了创意,并通过用户的参与,其整个营销的效果就有极大提升。
如果说营销是一杆火枪,那么只有平台而没有创意的广告,就好比只有瞄准镜,而没有弹药,仍然是毫无火力而言。而新媒体不断拓展新的营销传播方式和手段,正将弥补传统媒体创意枯竭的问题。通过新媒体这个载体,将更多创造性的元素融入整合营销传播当中,对于企业战略转型和整合营销传播的完善和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而创意经济自身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创意元素成为当今企业和产品竞争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4、新媒体能让用户帮你创造产品,并一起挣钱。
新媒体能引导用户创造产品,并分享利润。苹果公司的Appstore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苹果公司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编写的应用程序,并由平台来统一进行销售和下载。每成功出售一次,作者便会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于是,苹果公司和应用程序作者实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共赢。短短几年光景,Appstore中经过认证的应用程序就接近20万,总下载次数超过15亿次,其中,收费的应用程序平均价格约为2.85美元。正是凭借着Appstore中大量的应用程序和作者们自发的推广,苹果出售终端iPhone和iTouch才赚得钵盆满满。
让用户创造内容或产品,企业提供销售平台,与用户共同分享利润,在保证了产品的多元化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拥有了大量忠实、可靠的宣传者。他们热情而希望旁人认可,更加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向全世界公开,于是,能够展示其作品的平台或终端会倍受他们推崇,口口相传之下,企业成了最大的受惠者。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再没有比传播自己的内容还要有驱动力的方式了。新媒体能让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将一成不变的产品信息打上自己的烙印,进而再次传递,这样的效果更佳。更进一步讲,如果企业在传递过程中,因为用户的参与而获利,并慷慨地与该参与的用户来分享利润,那么这种共赢的模式,将会进一步提高营销的效果。
5、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体营销中,不管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比如你在微博谈论购买篮球的事情,那么系统会认定你有购买篮球的需求。而过一段时间,不管你是否在做进行篮球运动,系统都有可能为你定制耐克、阿迪或李宁等品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一切都基于人、账户以及关系网,所以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和被推理。
未来的消费是越来越强调个性的,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自己喜欢的商品或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工具能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顾客的需求。比如一个3G高额套餐的用户会是一个经常出差的高端商务人士;一个经常用Twitter唠叨今天又买了什么衣服的人,一定是一位追求时尚的潮人„„把握这些信息的企业就不再是对市场盲目扫射的“机关枪手”,而是一颗子弹达到一个目的的“狙击手”。
6、巨大的数据库营销宝藏
新媒体另一个好处,就是轻而易举的得到如此大量的用户信息。在我们看来,自己的信息只不过是交往时必要的谈资;但在网站眼中,用户就是精准的潜在消费者。目前的技术,完全有能力根据你的基础信息和实时交流内容,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分析,算出你在哪方面有需求或有消费潜力。我们为了交到志同道合朋友或吸引粉丝,努力的给网站提交自己精准的个人信息,而且完全自愿且主动的。这包括:姓名、年龄、职业、爱好、工作等等,而我们在与朋友在线交流的过程中,无意间又透露了最近我们的行踪?烦恼和开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工作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最近想买一个ipad还是iphone?等等。这些免费而主动的行为,才是今天越来越尊重个人隐私的大时代背景下,各企业争压的资源和财富。
有人关心Facebook如何赚钱?如果你了解社交网站的优势,这些担心就会显得有些多余。因为Facebook拥有6亿精准消费者的庞大数据库,想不赚钱都难。所以Facebook如何赚钱或变现不是难点,问题是在于如何即把钱挣了又,不能太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7、企业主可以按照广告效果付费
新媒体使品牌传播和品牌建构更加精准有效。新媒体的“精准”,使得它可以大胆地宣布“按效果”收取广告费用,这在传统媒体的品牌传播中几乎不可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新媒体,也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实在难以评估。传统媒体在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品牌传播上,远远落后于新媒体。效果付费是大部分互联网广告形式的核心卖点。而在社交网络营销时代,这一点依然会沿用。无论是按点击、按展现、按粉丝数、按电话、甚至按照销售,一切都可以被记录,一切也都可以验证。
8、新媒体能有效的面对危机公关
企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可能存在所谓的“缺陷”,而且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就是信息分散,舆论极难控制。但是可怕的不是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而是企业不懂得如何去解决并回应。
要清楚一点,虽然你不一定能管得住别人的嘴,但是你一定要在场。危机的初级阶段一般都是难以发现的“小火苗”,既然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可以让企业及时地去发现这些“小火苗”,那么为什么不尽早地扑灭它呢?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能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危机公关在某种意义上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权平等,除了媒介有发布信息的权力,公众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同样可以。因此,负面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持久而深远的。对此,新媒体可以形成完善而有效的公关模式,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积极与各类媒体展开合作,以应对突发危机。
五、小结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大趋势,企业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应用新媒体营销的形式,新媒体营销也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即使是传统类型的企业也应适时的革新营销模式,以免固步自封。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也是企业的契机,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宣传成本增大营销效果,而且只要做好精准的定位和投放,网络新媒体营销起到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网络新媒体特点及现状分析》 2.百度百科,《新媒体营销》 3.三联网,《做好新媒体营销的方法》
第四篇:新媒体时代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试论新媒体时代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校 刘春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随之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这条路必须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正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日益成为普通民众接受信息和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新媒体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实践形式,也提高了群众路线的实践效果。如何充分把握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新媒体做好新时期的党群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者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新媒体对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意义
数据显示,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达到4.2亿。精彩的网络以其开放性、高速度、多媒体、交互式等特点,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的不断普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正成为他们沟通联系、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已不可逆转。
1、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有利于快速组织动员群众。
新媒体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即时传递,其超时空传播和资源共享的优势,既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最新的信息资料,又为我党快速动员人民,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如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十几分钟,灾情信息就由新华社向全球播发,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每天召开,电台、电视台、互联网24小时滚动直播抗灾进展,中华民族在巨灾面前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表现令世界动容。
2、新媒体的广泛覆盖,有利于正确实施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迸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充分利用新媒体,采取必要的抑恶扬善,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对舆论实施正确引导。
3、新媒体的信息集散,有利于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以往信息交流中的地域限制,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这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各级党政机关在各大网站开辟专栏、设立论坛,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积极抢占这一舆论阵地,可以有效地抵制不良思想侵袭,避免外部敌对势力和消极思想对群众的误导。
4、新媒体的公开透明,有利于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不仅使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而且拓展了群众的监督空间和渠道。现在,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可以进行现场连线和现场直播。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全社会的集体监督,使党政机关在用权谋事上必须更为谨言慎行,更加注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更加注重、尊重与维护群众的权益。
二、新媒体对密切党群关系的挑战
1、新媒体发展迅猛,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形成挑战。
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作用大同小异,做好党群工作无需开辟新的路径,没必要费时间、花力气去学习掌握,没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建设;也有的仍把新媒体看做是驯服工具、传声筒,不去深入研究新媒体给党群关系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的党员干部对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民主性知之不深,只是被动盲目地接受,不能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键有用的信息,对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认识不够,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充分地回应,导致群众产生意见甚至是偏激情绪,对待网络信息简单地删、封、堵,甚至在发现不良信息时,置若罔闻、任其发展,缺乏警觉性和敏感性。
有的党员干部在发生公共事件后不愿、不敢及时公开信息,给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群众留下机会;不敢面对记者,导致流言遮蔽真相,正确的信息被堵塞;特别是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个别党员干部对媒体隐瞒事实真相,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一般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新媒体监督广泛,对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形成挑战。
新媒体广泛透明和资源共享的特点,使党员干部公开透明地暴露于媒体和公众监督之下,如果党员干部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就很容易失去形象和权威,难以有效地发挥新媒体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作风转变不力。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贪污腐败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们很容易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交流平台,寻求思想共鸣、宣泄不满情绪。这就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做好群众教育疏导工作。但少数党员干部意识不到新媒体的力量,不能与群众平等交流,仍习惯于高高在上、我说你听的说教,不仅降低了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
二是工作方式落后。少数党员干部不重视新媒体的建设与运用,党群工作方式相对滞后,互动交流渠道不畅,常常出现与发展形势、工作任务、群众思想脱节的现象,这必然给党的形象和威信带来损害。
三是监督意识淡薄。新媒体传播多元、广泛,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监督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的举动,借以衡量党和政府的公信度。少数党员干部漠视网络声音,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
3、新媒体复杂多元,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形成挑战。
第一,主导地位遭受冲击。新媒体既是信息传播工具,更是一块争夺异常激烈的思想舆论阵地。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实力和网络技术优势,大肆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势必对我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影响和冲击,对我们党一元化指导思想构成挑战。
第二,信息真假难以辨别。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多元复杂,使人们接受的信息量很大,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有效的,有的是虚假甚至是恶意的,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媒体,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客观事实的反动言论,给人民群众的思想带来混乱。
第三,控制能力有所削弱。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其信息的传递、交流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所以,在各种信息传播中,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说服群众,为民众所接受,发挥其教育引导群众的功能,其难度越来越大。
三、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的对策思考
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和在群众中的广泛普及,使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其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需求不断增强,对党政权力的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日常活动都处在群众的关注和监督之下。新媒体多向即时互动、去中心化耗散传播和交互关注的问政、反腐,无不彰显出新媒体在沟通和动员方面的强大威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善于运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
1、积极应对,提高党员干部对新媒体的认识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网络舆论虽不是主流的声音,但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晴雨表”。所以,如何做到对网络舆论既重视,又不片面迎合,这是领导干部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一,不害怕。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单向灌输的模式,习惯了舆论环境的单纯和“大一统”,而新兴媒体的兴起,使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变成了今天的报道员和评论员,过去许多被沉默的声音在今天也许会引起轰动,成为关注或焦点,这样使得有些同志感到惶恐和害怕。其实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民间表达总是需要渠道,所以领导干部应该要研究面对不同声音的包容心态,同时也要征求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主动打造交流的平台,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改进我们的工作。
第二,不轻信。我们常说网络创造了眼球经济,要吸引眼球,所以网络舆论常常比较敏感化、情绪化,有时还带有非理性色彩。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也往往让人不经仔细思考、深入分析就发表意见。领导干部要提升把握舆情焦点的洞察能力,从表面深入事情的本质和核心,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变化,关注社会公众的议论和关注的问题,主动进行提示,进行有效的引导。
第三,不逃避。应该说全面网络时代的到来是不能改变的现实。我们只能顺应潮流,争取主动,才能在开放的舆论空间中树立起主旋律的风向标。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树立引导舆论的责任意识。一是在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换中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立场。二是要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三是要主动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领导干部比普通群众应该掌握更多的信息,我们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发挥官方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占领信息发布的制高点,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
2、广开渠道,利用新媒体密切联系群众
网络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这样一种手段、一种平台。领导干部应该经常上网倾听群众的呼声。比如人民网的“观点”,光明网的“光明观察”,新华网的“言论”。领导干部还更要重视本单位、本地区自己的网络,了解来自网络上的批评建议,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各级党员干部要通过个人网站、论坛、博客,开辟“民声通道”、“网上信访”、“人民心声”等栏目,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使人民群众能够真实表达所思、所忧、所怨、所盼,从中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心民智。针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前端征兆,在政府网上设置热点问题在线调查,广泛听取网民心声和诉求,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需求,层层跟踪督办,回访落实情况,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便捷条件,创新多种监督方式和手段,依靠公众舆论力量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政府网站建设是利用新媒体建立通道的重要措施。现在政府网站和官方媒体的网站建立很完善,但是应用得很差。政府网站运用的效果以及老百姓对它们的期待反差非常大,甚至群众指出网站 “撂荒”。“撂荒”指重建设、轻管理、内容陈旧、对群众吸引力不强。某些政府网站信息和服务的覆盖面不够,实用性程度比较低。有的政府网站,现在看到的还是多年前对网友的一条反馈,再往下就没了。一些政府网站已经沦为了一种摆设,空有其壳,少有实质内容。各级政府官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把网络、政府网站作为关心群众疾苦、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和通道,努力做到来信、来电要给一个回复、给一个反馈,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政府网站要真正活起来、运作起来,要和对各级政府的考核挂起钩来。
政务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近一两年的时间发展非常快,爆发式的增长。政务微博的创办应该说拉近了机关和老百姓的距离,成为党和政府与网民之间的新的沟通和政民互动的新渠道,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政务微博将会成为今后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主渠道,也可以成为政府对于网民有效服务、有效互动的一种桥梁。但是也出现一些情况,在发展当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份专业报告称,当前的政务微博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一直在自言自语,起不到和群众沟通的作用。
3、完善制度,建立危机预防和应急机制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使公众舆论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甚至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攻击来表达观点。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管理网络媒体,一旦遭遇重大事件就可能失语或失控,势必对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
首先,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新媒体的管理涉及宣传、广电、通信、公安、安全等多个部门。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责任不明、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现象。因此,要整合新媒体管理的相关行政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共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改变“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情况。要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权威、协调、高效、完整的管理责任链。各省市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公安网监要形成互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各自掌握情况,在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上,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合力。
其次,要建立信息监管体系。加强对互联网舆论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监管机制,是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保证。各省市要设立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建立一支专业民意调查队伍,负责对社会各类信息的监测、收集和研判,确保在第一时间报送事态发展情况。还要建设一支有影响力、有说服力、贴近网民、令人信服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引导公众舆论、宣传党和政府主张。各级领导应定期听取舆情综合分析报告,针对舆论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媒体舆论,遇有重要舆情和敏感信息要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要通过立法规范、网络实名等形式,建立完善监控举报体系,大力消除不良信息流通。要会同公安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发布恶意信息和非法内容的个人和网站,公开进行宣传报道,警示和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
第三,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实践证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正确引导舆论是一个关键;一旦舆论引导不当,就可能造成舆论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因此,党员干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要把握好先机,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不给谣言和小道消息以传播空间。要按照信息公开原则,采取新闻发布会、记者专访、网上答记者问等形式,随时与媒体记者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公开、透明地提供权威信息和解释,形成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合力;要采取协商对话、现场交流、沟通引导等形式,积极疏导公众情绪,有针对性地化解社会矛盾,尽早赢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和信任。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断给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新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介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党群沟通的有效渠道。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时代特征,不断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参考资料:
1、《新媒体与党群关系研究》(党政干部论坛)
2、《中央党校地厅班谈“新媒体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徐宝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初探》
4、《走好群众路线要善用新媒体》(求是理论网)
5、《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专刊》(2013第9期)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高校形象宣传的思路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形象宣传的思路创新
摘 要: 在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时代,舆情监控已成艰难之势,高校站在风口浪尖也是在所难免。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有知识懂网络技术,且爱议论时政,兼之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就业困难、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等给高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不少学生借助网络表达偏激意见,围观拥堵热点事件。高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就必须创新思路,以超前的思维、准确的定位、新型的载体、多变的手段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宣传工作 创新思路 提升形象
近年来,不少高校发生的事件,在网络形成了围观和拥堵之势。每一次事件出来,都会在社会激起阵阵涟漪,甚至掀起风浪。
一、高校缘何成了舆情灾区
高校成为网络舆情的灾区,有其背后很深的根源,一是新媒体时代舆情监控变得十分困难;二是高校学生因为有知识懂科技,善于利用网络科技表达意见,也是个钟缘由。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已经由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进入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主要传播手段、以媒体单向传播信息,新媒体时代可以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革新与变化。一是传播手段更加先进和广泛,包括网络的微博、论坛灌水、QQ群信息、博客播客,也包括手机短信、飞信、微信等,传播更加迅捷,也更加广泛;二是由于传播手段的先进和广泛,使得信息传播成了双向甚至多向传递,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一个信息源,成为一个媒介;三是由此造成的舆情控制难度相当大,相对于传统媒介时代的动辄封杀,新媒体时代的任何事件都很难被掩埋,群众对于事件的知情权和意见表达权更容易得到满足和体现。
就高校本身而言,高校师生善于借助网络表达意见,高校更多承载了社会关注的目光,也使得高校更容易站在舆情的风口浪尖。高校师生因为有文化、懂电脑网络科技,能够借助现代科技及时传递信息表达意见,因此成为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高校师生更加关注社会事态,有一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得他们愿意参与到舆论当中,甚至愿意主导舆情风向;从1998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带来生源大幅增加,由此带来师生良莠不齐,也使得高校出现更多网络水军、愤青等,在网上推波助澜、呼风唤雨;同时,这些年由于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高校师生素质降低道德滑坡导致的社会的诘难、社会由于腐败、分配不公引起的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等各种矛盾,也迅疾在青年师生中引起强烈不满,这也使得高校师生很容易借助高校本身的某个特定事件而大做文章;另外,教育承载了国人中国梦、大国复兴的重大压力,也使得社会民众对于高校本身的各种事件更多投注关切,以上种种因由,自然使得高校站在舆情的风口浪尖。
二、高校创新宣传方式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
酒好也得会吆喝,酒香尚怕巷子深。进入以网络媒体新兴发展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宣传的作用更加凸显。因为与传统媒体向社会和受众单向传递信息不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受众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者,借助网络和手机等现代传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源。这使得传统的正面宣传更难以为受众所接受;宣传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非可控性;同时,纷繁复杂的信息,无限扩展的信息量,也使得宣传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难度也随之增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等院校的对外宣传发展也经历了大的转变,过去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酒好不怕巷子深,多少带有一点崇高的神秘色彩,现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效益竞争及公开透明的信息社会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高校也开始更加注重营销。因为,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形象的毁誉已经不单纯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即学校或者媒体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发布,而是社会公众尤其是高校学子与学校、媒体的信息博弈。在网络大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高等学校的学生,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自主和民主的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充裕等原因,更成为信息的重要源头。兼之从1998年开始的教育大扩招,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向市场化的大众教育,高校学子的素质也变得良莠不齐,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借助网络愤青、追逐新奇出名效果等原因而采取的激进的信息传播举措,也将高校推上了封口浪尖。传统的“正面宣传+负面堵截”的方式已经不很适用。对于高校而言,要提升形象,提高社会美誉度,就必须创新思路,未雨绸缪,内外兼修,双管齐下:对内必须狠抓建设,勤练内功,真正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并积极疏导学生情绪,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对外必须主动开放,提高办学透明度,积极广泛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及时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三、强化传统媒体宣传的创意,突出新兴媒体的效应
纸媒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电视媒体则从大众遥控时代开始向特定受众传播转变。选择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既要抓住合适的时间、面对特定的受众群体,更要有很强的创意,比如,选择一个学校的重大活动、庆祝日,在形式上尽量有新意变化。或者,充分发挥拥有高学历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的优势,创作一些优秀的节目如电影(微电影)、电视剧(微型剧)、小品、相声等,通过在节目中植入学校品牌,可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网络媒体自由开放、传播迅速、双向互动的特性,成为当前高校不能忽视的传播形式。除建立和优化学校网站争取较多关注和点击率外,还可以在一些针对青年学生和较高文化群体的网站网页发布信息,利用众说纷纭的网络论坛和网络日志(博客)发表专业性文章、创建博客专题等方式发布软性宣传信息,或就相关的知识问题组织本校的学者专家与受众进行沟通,从而为学校造势,这种方式也值得尝试,尤其是一些专业教育突出的院校,在社会对某些科技科学问题比较关注时,采用这种方法既普及了科普知识,又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在微信功效日益凸显的今天,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师生个人微信(衍生的微信群)进行宣传也是极佳选择。今年以来,江西师大的“如果你来师大,记得带本书”、江西财大的“财大,你凭什么这么牛”、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如果我在环院遇见你”等微信推广,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