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源分类实施意见09.02.25
海港区地方税务局
关于落实税源分类管理办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区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经区局局长办公会研究,现就我局进一步强化税源分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全面推动税源分类管理,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区局成立税源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曙利;副组长:武玉才、张宁、赵健、安有满;成员:郭学军、张今悟、王新宇、崔占峰、蒙学忠、高占军、李景林、习志义。负责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协调。
成立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小组,组长:安有满,副组长:徐宝良;成员:陈立新、郭学军、赵滨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股,主任由徐宝良兼任。负责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扎实推进,狠抓落实
(一)总体要求
1、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区局出台的《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不折不扣地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2、区局实行“重点工作调度会”制度。每月初召开一次重点工作调度会,听取各税务分局上月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监督考核小组考核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共作。会后形成情况通报,通报全局并报市局主管领导、征管科、办公室。
3、各税务分局要实行 “周例会、月小结”制度。每周一邀请主管局长参加税源分类管理工作会,总结上周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月初第一周还要总结上月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详尽分析税源大户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动原因,预测对税收任务的影响情况,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并于5日前以文字形式报区局税源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各税务分局要认真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要选取经营规模较大、营业额高、长期亏损或微利,但持续经营的且实行查帐征收方式的企业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其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必须列入评估计划。对评估发现的日常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征管漏洞,能通过加强管理解决的,及时采取相应征管措施;发现重大疑点问题的,要移交稽查局处理。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加税收收入的目的。
5、各税务分局要推行税收管理员分组AB角管理模式,坚持案头工作与实地核查相结合,侧重实地核查,确保有效下户时间。
6、认真落实分局长和税收管理员“两级”税源管理工作日志制度。除按照区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填写外,税务分局长要将分局周工作安排、月工作小结及走访税源大户、每天 解决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情况,详细记入税源管理日志;税收管理员要将每天干了什么工作、发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等情况详细记入税源管理日志。
(二)对各部门具体要求
1、征管股
(1)根据各税务分局具体情况不同,按季制定纳税评估计划,确定纳税评估企业名单,下发各税务分局,并指导各税务分局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2)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采集纳税人上季度在国税局的登记、缴税信息,分析、整理后下发各税务分局,指导开展各税务分局国地税信息比对工作。
(3)及时汇总各税务分局月工作计划和小结,提出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建议后报局长办公会。
(4)对各税务分局在税源分类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向局领导、市局有关业务科室请示反馈。
2、第一税务分局
(1)重点税源管理组原则上设立三个,第一组负责所得税归属地税局征收管理的税源大户,第二组负责所得税归属国税局征收管理、流转税以营业税为主的税源大户,第三组负责所得税归属国税局征收管理、流转税以增值税为主的税源大户及货物运输 业自开票纳税人。
(2)完善基础信息,达到登记信息完整、纳税辅导项目齐全准确、采集信息(纳税申报数据、财务数据、地方三税税源)准确完整、征管资料(执法文书、评估文书、认定文书、申报资料、财务报表)全面规范。
(3)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要随时关注大户税源户籍变化情况,正确履行非正常户认定程序,严格按照注销税务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4)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调查、了解、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弄清纳税人生产经营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能力;生产产品成本、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产品产销率、库存情况;进货销货渠道、发票使用情况,随时掌握纳税人税基变化情况,掌握纳税人税源变化情况,使大户税源处于动态监控之中。
(5)要制定评估计划,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对所辖的重点税源企业要分行业开展纳税评估,把评估重点放在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确保对此类纳税人的评估面达到100%,最大限度缩小应征税款与已征税款差距,促进税收增长。
(6)按季与国税局比对税务登记信息,发现户籍管理漏洞,完善税务登记信息。比对纳税人在国税局申报缴纳及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查补的增值税、消费税信息,分析在地税局是否未申报或未足额申报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确保与两税同步。
3、第二税务分局
(1)重点税源管理组原则上设立两个,分局可结合税源管理实际,按照管户数量、监控工程项目多少、建安产值大小、纳税额高低,自行确定分组标准和成员数量。
(2)完善基础信息,达到登记信息完整、纳税辅导项目齐全准确、采集信息(纳税申报数据、财务数据、地方三税税源)准确完整、征管资料(执法文书、评估文书、认定文书、申报资料、财务报表)全面规范。要按工程项目采集施工信息,及时录入税源监控软件。
(3)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要定期查阅纳税人“工程结算收入”、“预收帐款”、“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等账户核算内容,对上述帐户的核算情况进行税收关联分析;查阅纳税人各期的“工程进度表”、“工程价款结算表”或其他相同的有关资料,掌握纳税人每个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产值完成情况、工程款结算情况。同时,要深入纳税人施工现场,查看工程施工进度,与纳税人实际申报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情况比对,分析各税种是否配比,发现疑点问题,及时采取征管措施。
(4)要加强对外埠纳税人税务管理,从强化报验登记入手,建立税源巡查制度,开展逐街逐路检查清理,对未及时办理报验登记的外地来秦企业,主动联系,认真辅导,及时纳入正常管理。(5)要加强外出施工纳税人管理,在纳税人外出施工前,提醒其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纳税人《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届满或施工结束后,督促其及时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4、第三税务分局
(1)重点税源管理组原则上设立两个,分局可结合税源管理实际,按照管户数量、监控开发项目大小、开发面积多少、纳税额高低,自行确定分组标准和成员数量。
(2)完善基础信息,达到登记信息完整、纳税辅导项目齐全准确、采集信息(纳税申报数据、财务数据、地方三税税源)准确完整、征管资料(执法文书、评估文书、认定文书、申报资料、财务报表)全面规范。要按单个开发项目采集立项、投资总额、开发面积、工期、销售方式、销售进度等信息,及时录入税源监控软件。
(3)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要定期查阅纳税人“银行对帐单”、“现金日记账”及“预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银行存款日记帐”、“开发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等账户核算内容,对上述核算情况进行税收关联分析;特别要注意用开发产品抵顶工程款、土地款、债务及补缴余款的情况,关注代收代垫款项是否纳税。同时,要深入纳税人售楼现场,查看销售情况,与纳税人实际申报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情况比对,分析各税种是否配比,发现疑点问题,及时采取征管措施。
(4)查阅纳税人取得土地使用权相关手续,对照售楼信息,与纳税人实际申报缴纳的土地使用税情况比对,分析是否及时足额缴纳,发现疑点问题,及时采取征管措施。
(5)要加强外出开发纳税人管理,在纳税人外出开发前,提醒其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纳税人《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届满或销售结束后,督促其及时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5、第四、五、六、七税务分局
(1)重点税源管理组设立一个,负责中户税源管理。(2)完善基础信息,达到登记信息完整、纳税辅导项目齐全准确、采集信息(纳税申报数据、财务数据、地方三税税源)准确完整、征管资料(执法文书、评估文书、认定文书、申报资料、财务报表)全面规范。
(3)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要随时关注中户税源户籍变化情况,正确履行非正常户认定程序,严格按照注销税务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4)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调查、了解、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弄清纳税人生产经营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能力;生产产品成本、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产品产销率、库存情况;进货销货渠道、发票使用情况,随时掌 握纳税人税基变化情况,掌握纳税人税源变化情况,使中户税源处于动态监控之中。
(5)要制定评估计划,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对所辖的重点税源企业要分行业开展纳税评估,把评估重点放在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确保对此类纳税人的评估面达到100%,最大限度缩小应征税款与已征税款差距,促进税收增长。
(6)按季与国税局比对税务登记信息,发现户籍管理漏洞,完善税务登记信息。比对纳税人在国税局申报缴纳及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查补的增值税、消费税信息,分析在地税局是否未申报或未足额申报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确保与两税同步。
(7)税收管理员对新办及需调整定额的定期定额户深入实地,调查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采取蹲点方式,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法,同行业、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参照核定法,提出核定或调整纳税定额建议,经分局局务会研究后上报区局。
(8)对管辖区域漏管户清查、非正常户清理、假停业检查,税收管理员要每月开展一次,税务分局要每季开展一次,区局每半年开展一次,提高户籍管理质量。
三、强化督导,严格追究
(一)考核内容
1、各税务分局是否按照区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要求成立 重点税源管理组。
2、征期申报率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即大户税源98%以上、中户税源95%以上、小户税源90%以上。
3、实行查账征收、定率征收方式的企业申报信息、财务信息和地方三税税源信息采集率是否达到100%。
4、当年认定非正常户数量占当期正常、停业纳税人数量的比例是否不超过规定标准,即大户税源3%、中户税源4%、小户税源6%。
5、是否按照区局征管法规股下达的计划开展纳税评估,是否存在评估工作质量偏低的问题。
6、网上申报、税银联网签约户数占应签约户数的比例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即大户税源95%、中户税源90%、小户税源80%。
7、大户税源是否存在新增欠税。
8、建筑安装业、房地产开发业纳税人工程项目、售楼信息是否及时采集到税源监控软件。对软件比对预警的疑点问题,不存在少缴税款问题的,是否掌握情况,能够说明原因;存在少缴税款问题的,是否已追缴入库。
9、负责A、B、C类税源管理的税收管理员是否达到管户明、底数清,全面掌握税源的户籍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税源变化情况。
10、负责小户税源管理的税收管理员管户底数是否清楚,管 片内是否存在漏管户,有无假停业问题,已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是否能够查找到。
11、税收管理员是否按要求开展了国地税信息比对工作,比对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补办登记、补正信息、函告国税、补征税款等相应处理。
12、在接到上级文件或通知后,税收管理员是否在10个工作日内传达到纳税人,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是否及时辅导纳税人变更纳税辅导内容。
13、税务分局长、税收管理员是否按要求填写《税源管理工作日志》。
14、大户税源的税收管理员是否按照每年不低于总户数5%的比例开展典型调查。
15、是否按月开展了税源分析、税负分析。
16、对征收分局、稽查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管理问题,是否按照《管理问题情况反馈表一》、《管理问题情况反馈表二》进行了整改和完善。
(二)考核方法
采取网络查询、纸质资料检查、实地核查并结合其他方法,检查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税源分类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1、通过税收征管应用系统和税源监控软件,查询税务登记、纳税辅导、财务报表采集、申报缴税、地方三税税源、征收方式认定、减免税审批、非正常户认定等信息,考核税务分局、税收 管理员内部税源管理工作情况。
2、通过对分局税源分类管理会议记录、《税源管理工作日志》、《下户登记表》、《重点纳税人税源管理底册》、《税收管理员下户情况统计表》及其他纸质资料的检查,考核税收管理员履职情况。
3、通过实地核查,考核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国地税比对、定额核定、减免税管理、非正常户清理、漏管户清查等实地税源管理工作情况。
4、通过检查《管理问题情况反馈表一》、《管理问题情况反馈表二》,考核税务分局、税收管理员整改落实情况。
5、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小组按月开展考核工作。
(三)责任追究
对考核中发现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的问题,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海港区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视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或调离管理岗位和经济处罚等形式进行责任追究,在年度公务员考核中,对全年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被通报批评的,取消优秀公务员评比资格;连续三次或累计五次被通报批评的,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征管机构改革,推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委托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有效提升税收风险的应对能力。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分类原则。科学地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进行分类,准确划分税源和职责分工,把分级分类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2、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导向,按照风险管理识别排序、处理应对的主线,合理配置征、管、评、查事权,明晰工作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3、制约协同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在实施征、管、查三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分工,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税源,以降低税收流失风险和执法风险。
4、平稳创新原则。充分考虑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要求,立足于务实、创新、高效,确定行之有效、积极稳妥的改革方案,实现创新基础上的平稳过渡。
二、组织领导及业务推进
为了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市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两个工作小组。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征管科技处。负责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省局、市局、基层单位相关工作协调机制,组织研究有关问题,提出相关处理意见;负责岗位职责流程的制定、管户调整,并对应修改、迁移大集中系统相关数据;负责对各个工作阶段、推进过程的协调、指导和检查。
主任:
成员:、(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小组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二个工作小组:
1、机构人事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人事调整工作,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人员调整到位。
2、业务推进组
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局稽查局、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工作流程,进行管户调整、大集中系统数据修改,做到机构改革到位、业务交接到位。
各辖市(区)局成立相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内容
(一)优化纳税服务,建立集中统一的征收服务体系
随着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的完善及社会化办税能力的提高,统筹考虑纳税人区域分布现状和税务机关现有管理水平,建立集中征收、全面服务的征收服务体系。
(二)加强税源监控,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为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纳税人的个性化涉税需求,以及税务机关的差异化管理需要,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以纳税人规模加行业的专业化分类为主,属地分类为辅,建立专业化和属地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三)实施风险管理,构建与风险管理流程节点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为满足风险管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监控评价”的流程节点需要,设立市、县两级风险评估专业机构,以指导各税源管理机构的税源监控。
(四)推进机关实体化,建立与扁平化要求相适应的市县两级机关职能体系
按照机构设置扁平化要求,推进市县两级机关实体化进程,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实施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
此外,对稽查局的内设机构设置,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严格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制度。
四、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一)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市局机关设立数据管理处承担专业风险评估职能;成立一个征收税务分局、四个税源管理分局和一个稽查局,分别承担征收服务、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职能。其中征收税务分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税源管理分局分别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第四税务分局和涉外税务分局编制。
税源管理分局内部统一设置一个综合业务科、一个纳税评估科和若干个税源管理科,分别承担行政业务、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职能,其中综合业务科在市局机关业务处室“职能实体化”的同时,淡化其业务管理职能,业务处室直接面向税源管理科进行业务指导和任务分配;税源管理科依“按户设科”原则设置科室,依“按事定岗”原则配置岗职,依“按岗到人”原则调整人员。(附图一)
税源管理分局具体职能配置、岗位设置由市局征管科技处明确,人事调整方案由市局人事处制订。
1、数据管理处
具体职能:负责牵头制定涉税数据管理办法;负责数据质量管理,涉税数据信息的交换、采集、加工、分析、提供、推送等工作;负责对涉税信息应用状况的测评和跟踪反馈工作。
数据管理处同时承担风险评估实体职能:负责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包括牵头建立和维护分行业、分税种、分行为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按户归集纳税人税收风险,制定、维护税收风险检索规则,确定纳税人税收风险等级,并推送给相关机构或岗位。
2、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税款、基金(费)的征缴管理(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承担纳税人申请提交的限时办结类事项的受理和当场办结类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实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拟订并组织实施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管理12366和地税网站等纳税服务平台和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辅导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和税收法律救济等工作;组织实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承担注册税务师的管理工作;承担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等环节中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理。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制度业务科、办税服务科、宣传咨询科和维权服务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制订内部各项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处理日常事务。制度业务科负责纳税服务工作调研和纳税人需求调查;负责制订纳税服务各项工作规范;负责业务指导、督查及考核;负责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等级评定。办税服务科负责办税服务厅(点)纳税人各类涉税业务的受理、办理及涉税资料归档管理;负责网上办税厅所有涉税业务的办理;负责发票、票证管理;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购销环节中一般性违章行为的处理;负责办税服务厅(点)日常管理。宣传咨询科负责组织实现面向纳税人的日常税法宣传及纳税辅导;负责编印各种税法宣传资料;负责外网信息、栏目维护;负责12366纳税服务热线、12366短信平台、12366在线咨询等平台管理。维权服务科负责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负责纳税服务投诉和处理;负责制订“纳税人之家”活动计划,督查、指导各“纳税人之家”开展活动。负责组织纳税人(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3、第二税务分局(一般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内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外的,且年纳税额小于100万元的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税源管理四科、税源管理五科(个体)、税源管理六科(个体)共八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个体之外京口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京口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三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纯营业税户,税源管理四科负责润州区范围内增值税户、增值税营业税混合户,税源管理五科、六科分别负责分局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个体及零散税收。
4、第三税务分局(开发区分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开发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定额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税源管理三科五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新区范围内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委托代征单位(新区)和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税源管理二科负责丁卯街道办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科源管理三科负责大港街道办和丁岗、大路、姚桥范围内除一科外的所有纳税人。
5、第四税务分局(重点税源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①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成员单位②金融保险企业,③除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之外的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内设机构:分局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三个科室。
6、涉外税务分局(行业管理分局,正科级建制)
管理对象:京口区、润州区范围内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纳税人。
具体职能:承担所辖纳税人的户籍管理、认定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涉税事项的调查核实、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承担所辖纳税人的纳税评估等工作;承担契税的税种监控工作;承担相关的协税护税工作。
内设机构:综合业务科、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四个科室。其中税源管理一科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项目管理,税源管理二科负责建筑安装业企业及其项目管理。
7、市局稽查局(副处级建制)
管理对象:市区所有纳税人
具体职能:指导、协调和管理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订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检查全市地方税务系统征管对象执行地方税收法规、政策及制度情况;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牵头组织全市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全市或区域性地方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受理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承担案件的转办、查办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处理税务稽查有关工作。
内设机构:除局长室外内设综合管理科、业务管理科、审理科、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五个科室。
内设职能:综合管理科负责稽查局的行政事务、文秘、后勤保障等综合管理,拟定起草全市稽查工作计划、总结,拟定内部有关工作制度;负责上级交办工作及本局工作的督办督察,负责协调本局各科之间、各辖市(区)稽查局之间工作;负责牵头组织省局、市局、本局“三个一流”考核工作及日常绩效考核,牵头组织税务稽查宣传、稽查服务、稽查工作创新、信息科调研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负责对口落实省局稽查局及市局行政处室布置的工作。业务管理科负责稽查业务综合管理工作,组织落实税务稽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负责对辖市稽查业务的统一管理、培训、指导,制定及组织实施本局干部业务培训计划;负责系统“三个一流”考核及本局绩效考核稽查业务部分的考核工作;负责税务稽查案源分析和选案,制定案源管理办法;负责受理税收违法案件举报,承担举报案件的登记、转办、交办、督办、回复、兑奖管理;负责牵头组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行动工作,负责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负责起草制定全市各类税收检查计划、方案、总结,报表汇总、上报;负责案件检查进度跟踪管理,负责涉税大要案件管理、案例分析上报及税收违法案件公告工作;负责税务稽查统计工作,负责组织征询稽查信息化业务需求,负责协调稽查信息化工作,负责系统内稽查查帐软件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组织纳税人自查和稽查查前约谈工作;负责与数据管理处、征管科技处、征收分局、税源管理分局联系协调。审理科负责本局税务违法案件的审理工作,负责对审结案件的税务处理,制作《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审理工作文书;负责组织案件复查工作,负责案卷评审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工作;负责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及与公安等司法部门的联系工作,负责典型案例的收集、上报及曝光工作;负责编写行业性检查分析报告及行业性税收征管建议;负责稽查案件资料的归集、整理和立卷管理工作。检查执行一科、检查执行二科负责本局检查计划的执行,承担本局涉税举报案件、上级部门交办案件、有关部门转办案件、相关部门移交案件、下级部门提请检查案件的检查工作;负责所查处税务违法案件证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及《稽查底稿》、《税务稽查报告》等有关稽查文书的制作,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向审理部门移交案卷资料,负责所查案件听证、复议、诉讼事项的举证工作,负责对查结案件的稽查建议和案例分析工作;负责对税务稽查案件处理结果的执行工作,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税务稽查文书并督促追缴入库,负责执行环节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负责对逾期未执行完毕案件的跟踪管理工作;负责纳税人自查申报审核及组织税费入库、统计工作。
(二)辖市(区)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四个辖市(区)局统一设立数据管理科和稽查局;统一使用第一税务分局编制承担征收服务职能;市使用第二、第三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二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重点税源管理职能;市使用第四、第五税务分局编制,其他辖市(区)使用第三税务分局编制统一承担城区一般税源管理职能;市从第六税务分局起,其他辖市(区)从第四税务分局起,依次设立农村一般税源管理分局。(附图二)
辖市(区)局纳税服务分局(第一税务分局)内设机构统一在综合业务股、宣传咨询股、办税服务股范围内设置,其职能分别对应市区第一税务分局综合管理科和制度业务科、宣传咨询科、办税服务科职责;税源管理分局内设机构根据“按户设股(所)”原则设置,但允许在事务分类的基础上“按事设股(所)”;稽查局内设机构在市局稽查局内设范围内设置,但允许在明确稽查四环节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归并。
1、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企业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承担开发区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五税务分局,承担云阳镇范围内除第二税务分局、第三税务分局之外的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第六税务分局至第十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皇塘镇、导墅镇,陵口镇、吕城镇、访仙镇,后巷镇、埤城镇,新桥镇、界牌镇范围内所有纳税人地方税源的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2、区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区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城区、谷阳镇、上党镇、宝堰镇、荣炳盐资源区行政区范围内,高资镇、世业镇行政区范围和经济开发区范围内,辛丰镇、高桥镇、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区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3、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内的一定规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承担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含原黄梅镇区域)、华阳镇、茅山镇、茅山风景区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外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四税务分局至第六税务分局,分别承担下蜀镇、宝华镇和市宝华森林公园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边城镇、白兔镇行政区范围内,后白镇、天王镇、郭庄镇和赤山湖管委会行政区范围内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4、市局机构设置
数据管理科,承担市局数据管理处对口职能;
第一税务分局(征收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所有纳税人集中征收与纳税服务职能; 第二税务分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的房地产企业、三茅镇行政区范围的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第三税务分局至第五税务分局,分别承担新坝镇行政区范围内,三茅镇行政区范围内,经济开发区、镇、镇、镇行政区范围内,除明确由第二税务分局管辖的纳税人的地方税源管理职能;
稽查局,承担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的税务稽查职能。
五、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
本轮专业化机构改革共分准备动员、组织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事项、时间安排和责任见附表。
各级各部门均应从大局出发,树立为征管现代化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上来,积极支持参与并无条件服从改革;各县(市)局征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应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在机构改革的各阶段,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时间表,对照内容分工,安排专人专岗专司相关事务,确保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涉及岗位变动的同志更要抓紧时间勤学习、勤实践,尽快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
各辖市(区)按照市局规定的原则方法和机构设置内容,制订各自的专业化改革实施推进细则,报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在2011年7月份组织实施,8月1日新机构正式对外办公。
第三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xx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xx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税局管辖的5户企业与其具有关联关系,两个局共同组成调查评估组,协同作战,利用单位产品耗电量、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测算,共评估入库税款79万元。(3)上下协作。分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中,上下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如在信息采集中,根据信息的来源,建立了所、县(区)、市三级信息采集渠道,即税源管理责任人负责采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等生产经营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如“一窗式”管理比对信息、行业税负、稽查处理信息等,则由相关部门负责采集;工商、公安、海关等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等第三方的信息,则根据实际,分级采集。
3、税源管理信息由原来单一的申报纳税信息向综合信息转变通过分类管理全方位采集税源信息,不仅可以掌握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而且可以采集其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并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的行业税源信息库,为加强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调整岗责体系,重组业务流程
1、合理界定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的职责。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的日常检查和处理,发现重大案件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集中力量查处偷、逃、抗、骗等较
大案件以及专案、专项检查。
2、调整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一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的税源管理体制。二是在县局设置纳税评估岗,并增加评估人员,专职负责行业评估模型和行业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完善、行业信息的采集与输机,并定期对行业评估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3、加强对税源管理责任人的管理与考核。配合分类管理的深化,完善了《税源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税源管理责任人岗位职责》、《税源信息采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
(三)建立电子税源档案,推动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实施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必然形成行业管理的专业化。新乡市国税局探索建立了行业税源管理电子档案,形成了信息化加专业化有机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1、建立分户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一是从综合征管软件和金税工程中自动提取的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二是税源管理责任人根据纳税评估模型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三是各级税务机关采集的企业产业链信息,从行业主管部门、经济执法部门等采集的第三方信息等。
2、建立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在分户电子税源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大量分户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行业税负,投入产出比,物、料、水、电、汽耗使用量,行业平均利润率等。
3、建立税收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微机自动利用行业评估模型,将税源管理责任人定期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与评估数学模型设定的指标进行比对,生成评估结果,并与企业的申报信息相比对,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三、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成效一是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行业分类管理强化了税源管理责任,较好地落实各项管理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和小规模纳税人零低申报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3.4和14.5个百分点。二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大量采集各种信息,并进行了综合利用,解决了以往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加强了管理,促进了收入的增长。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企业xx收入同比增长21.2%,高于重点税源企业增幅15个百分点。三是拓展了纳税服务渠道。行业分类管理使税务机关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同行业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统一政策执行标准,尤其是通过纳税评估,从个别企业发现共性问题,可以及时让同行业的纳税人进行自查完善,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四是规范了管理方式,节约了管理力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对同行业纳税人采取相同或相近的管理办法,一个单位的经验全局共享,提高了管理经验的应用价值,减少了重复劳动。五是找到了农产品收购发票、交通运输发票和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管理的新途径。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利用其产品的耗材定额和耗能定额等重要指标,通过测算,可核定其某个生产时期的原料耗用量,并与其库存相核对,即可推算出其原料收购的真实性。新乡县局按此方法对棉花行业进行评估,通过一次座谈会进行集中政策宣讲,企业即自觉转出进项税额311万元。
第四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增值税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增值税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
第五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
关于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 施 意 见
根据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京发【2009】14号)的精神和朝阳区政府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经街道工委研究同意,制定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逐渐实现的工作。按照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逐渐实现劲松地区“全民参与分类的氛围”,最终实现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逐渐细化和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全程规范管理的总体目标。
前期目标:
1、楼房居民垃圾分类,以分出厨余垃圾为重点,居民家庭的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达到30%以上,厨余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10%以上;
2、党政机关垃圾分类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3、其他社会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将成立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和分工见附件)
二、实施步骤
(一)工作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调查摸底,建立台帐。(1)劲松地区各垃圾楼垃圾投放的涵盖范围进行摸底调查;(2)各社区内的居住小区、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流动人口数进行摸底调查;(3)各类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垃圾产生量、垃圾流向进行摸底调查。
2、配合区市政市容委对劲松地区垃圾楼改造。
3、根据区垃圾分类办公室的要求和居民的实际需求重新设立分类垃圾投放桶站。
4、根据桶站数量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二次分拣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明确三支队伍的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监督机制,并组织业务培训,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宣传动员阶段
分别召开地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社会单位动员大会,调动居民和社会单位垃圾分类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垃圾分类目的和具体分类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向地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发放“致居民和社会单位的一封信”,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意义,倡导居民和社会单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做到垃圾分类。
(2)向居民和社会单位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介绍垃圾分类方法,让居民和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更加准确。
(3)充分利用街道网站、社区宣传橱窗和楼宇文化等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4)在地区餐厅等公共场所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小标识,提醒居民时刻不忘分类,自觉养成分类习惯。
(5)在垃圾投放点安放宣传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公布定点分类指导员姓名及责任区等。
2、垃圾分类投放实施阶段
根据现有终端垃圾处理设施现状,北京市统一的垃圾分类方法,现 阶段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和餐厨垃圾、其它垃圾及可回收物三种,其中将厨余和餐厨垃圾分类到位作为工作重点。
按照区域单位性质具体分类:
楼房区: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平房区:其它垃圾(灰土)、厨余垃圾、可回收物; 社会单位--餐饮区:餐厨垃圾、其它垃圾;
其他区域:可回收物、其它垃圾。
三、实施方法
在配套基础设施、人员配备、设备建设及运行状况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
(一)垃圾投放:
1、居民小区:居民按照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每日在6:30—9:00,12:00—14:00,18:00—20:00三个时间段,将分好的分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每个桶站设1名分类指导员,两名分拣员。
2、社会单位:餐饮单位和设有职工食堂单位按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两种进行分类,其他单位按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种进行分类。社会单位负责按照统一标准配备分类收集容器,并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3、装修垃圾:居民装修房屋前应到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申报,经同意并交纳押金后,方可进行装修:社会单位进行装修的要到街道办事处城管科进行申报,经批准备案后方可进行装修。装修的垃圾要装入编织袋内,堆放到指定位置,装修完工后将垃圾清运干净,由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核实后退还押金。
4、大件垃圾:由环卫集团定时定点到居住小区、单位进行收运,并充分发挥现有设施作用,做好处理工作。
(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社区、社会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联系人制度;实行处级领导包片责任、机关科室、社区、城管队等部门协同运作的工作机制。
1、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员、志愿者宣传队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个桶站设1名指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正确垃圾分类投放;负责安排、指导、督促二次分拣员工作,并收集垃圾分类数据。
二次分拣员:居民垃圾分类不正确或未分类的帮助居民现场进行二次分拣。
志愿者:负责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正确投放率;负责对个别不配合垃圾分类的居民、社会单位进行跟踪上门宣传教育工作。
2、采取照相取证、入户宣传、现场帮助分拣等手段,用诚心感化、道德约束的方式,让居民做到自觉分类垃圾。
3、制定鼓励机制。
通过激励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1)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网站公示分类积极认真到位的居民户或发放荣誉证书,建立起激励机制。
(2)通过赠送垃圾分类袋或等值日用生活品的实物奖励,建立奖励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要针对各自承担的任务安排工作计划,计划 日上报城建科。
(二)建立工作台帐
居民和社会单位的各项基础数据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础,各社区要建立基础数据台帐和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台帐,并做好管理工作。
(三)建立例会制度
每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小结前一周工作,部署下部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
(四)加强信息报送
各责任单位要设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定期向街道领导小组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相关信息。
附件1: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劲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劲松街道办事处城建科
2010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