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各种网络视频App兴起,给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更加习惯通过新媒体接受知识和信息,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要通过创新、融合,结合观众需求和时代特点,制作出全媒体适用的好节目,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下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和发展态势。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越来越普遍,并且改?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人们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完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使得广播电视媒体逐渐失去主导媒体的作用。人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随意点播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制约。新媒体所具有的时效性、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这就要求电视媒体能够立足长远,树立前瞻意识,在新形势下秉承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电视节目质量,并顺应新媒体潮流,在媒体竟合趋势中展现竞争优势,发挥舆论领航作用。
一、传统电视相对新媒体的不足
(一)传统电视节目的内容较封闭,时效性相对较差
原因是传统电视节目受到相关法规政策,制作时间等的限制,其内容形式相对俗套,电视节目的播出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受到审核制度的制约,所以无论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电视报道均相对滞后。而新媒体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发布出去,无需通过复杂的程序。同时,由于网络制作团队不像电视制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工作和学历考察,网络制作团队主要以草根形式为主,其更加贴近受众的实际生活,对网络事件和流行词把握更为恰当,而且由于网络传播速度更快,可以及时接收到受众的反馈,根据受众意见进行节目调整,更加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反之,电视节目形式相对死板、题材比较老套,很难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二)传统电视节目的互动性、灵活性相对较差
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出现之前最大的功能是发布,与观众的交流也仅限于现场互动和观众反馈。而新媒体让所有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让所有人看到其他人的观点,这就极大地发挥了互动性,也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社会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收看节目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受众能够结合自己喜好随意选择节目,而不用再像通过电视收看一样,忍受没有休止的广告,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传统电视的信息量相对较小
受限于播出时长和栏目板块的划分,电视节目中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发布出去,而只能挑选具有重大意义或代表性的信息进行播出。
(四)电视媒体的广告会因为政策等因素受到一定的限制
电视媒体的广告会因为政策等因素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很多广告无法进入电视的投放宣传平台,导致了许多的广告运营商将广告投放到了新媒体上,这也就导致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经济效益持续降低,对电视台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
目前关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新兴业务、产业政策影响等问题开展。其实,真正对新媒体下的国内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挑战、机遇,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方面分析的却相对要少一些。事实上,影响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非资金和技术,关键在于综上所诉的分析。而对于这些原因来说,其形成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目前却已构成了国内电视节目制作产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二、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创新意识
新时期无论是对观众需求的把握,还是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践行,以及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主动,都需要电视媒体以节目质量作为基础和保障。电视媒体应当创新制作理念,努力在节目的内涵和深度方面下功夫,在媒体同质化竞争的今天,善于另辟蹊径,选取有代表性的节目题材,并在节目中充实文化内涵,体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从而使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与启发。电视编导只有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可在创新思维、习惯思维统筹融合的基础上,解决电视作品创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整顿现有思维,创造更为优质的作品。同时,电视编导还应加强创新意识,利用创新意识对节目类型、观众需求、观众喜好、节目风格予以综合拟定,从而使电视作品达到最佳效果。
(二)以节目编排为前提,强化自身竞争意识
竞争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又是个人、团队进步的原动力,而电视编导也应不断强化自身竞争意识,以此实现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延伸。顾名思义,创新节目即为对传统节目模式、框架、多种风格的摒弃,又以独特性在诸多竞争节目中脱颖而出。对此,电视编导应积极响应新媒体下节目创作竞争的号召,通过反复推敲和实践的方式,营造差异性、完美性创作效果。换而言之,创新作为电视节目的灵魂,电视编导应在节目编排环节对其各项指标予以精准思考,依据时代优势及特点,将创新思维融入电视节目,以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价值的目的。
(三)分析观众心理和需求
电视编导对作品的创作与解读,应以受众的精神需求为前提,即在作品创作前,利用市场调查的方式,对受众节目需求和精神需求予以综合分析。其原因在于任何作品的创作均应以明确的目标、清晰的任务为导向。优质电视作品既是对视觉美感的营造,又可以从内涵及品位的层面稳抓受众心理,以满足受众的观赏需求以及为受众提供一种价值向导。总之,了解受众需求属于电视编导的创作动机,只有真正意义上对创作动机予以精准把控,方可创作有价值的电视作品。
(四)借鉴新媒体思维,运营电视媒体
新形势下媒介间的竞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电视媒体也要善于把握时代潮流,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转型与蜕变,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寻求突破。比如,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与选材时,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筛选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而作为切入点,给予深刻的解读和分析,体现电视媒体的公信力优势;将赛事、晚会等独特的品牌节目剪辑成3-5分钟的微视频或短视频,便于网民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观看。另外,还可以在节目筹备时就预先考虑与网站、客户端的互动,从内容、形式、宣传营销等方面全面对接新媒体。
(五)借力新媒体,增强电视品牌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电视媒体不能为了提高收视率,就对时下一些热点信息盲目地选用和跟进,而是应继续坚守电视的品质、品格和品位,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及社会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节目,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品牌节目的影响力,维护电视媒体的权威性,继续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比如:电视媒体可将新闻、科教、文化、教育、公益等领域的品牌栏目,利用新媒体传播到网络,形成讨论热点,力争在互联网舆论战中抢占制高点,传播先进文化和正能量,抵制恶俗之风,维护电视媒体的形象。
(六)借鉴新媒体,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相对单一化,长期困扰着现代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必须突破单纯的广告经营模式,尽快分散风险,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我们在制作的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在转移经营战略发展过程中,很多电视传统媒体延伸了价值链条,并且拓展了发展空间,但是仍有很多宝贵的产业发展资金盲目地投向了与之无关的领域。比如,近年来部分电视节目中投资了房地产业、会展业等,投资的盲目和无序多元化,导致电视传统媒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资源分散。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获得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因与主业相去甚远而容易加大投资风险。所以应当进行合理的创新,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尽快回归到电视媒体的范畴中来。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选择与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融合的环节作为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群效应,构筑和完善产业链条。尤其是新媒体业务的出现,使得市场风险以及诱惑性更大,对此采用多元的电视生产经营模式更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主线。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盛行,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对电视的依赖性不断下降,电视的受众群体逐渐趋于老龄化,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收看,随着赞助商和广告主的大量流失,电视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下,电视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真正实现与时俱进,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起到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节目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中,也要发挥其专业团队的优势,借鉴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为电视节目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陈杨天惠,新媒体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及对内容传播的影响[J]现代试听,2014(10):22.[2]吴勇飞,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如何转型升级[J].传媒论坛,2018(2):81.[3]胡晓平,新媒体视野下如何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J].新媒体研究,2017,3(1):98-99.[4]吴灿平.电视和新媒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
第二篇: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转型策略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全新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机带来的讯息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时效性和娱乐性的要求,纷纷转身小屏幕,由此带来日渐低下的开机率。如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使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新一轮的转型和升级是我们??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48-02
一、应运而生的网络新媒体
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网络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联网这个行列中,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看法,网络世界给予了人们随心所欲的权利。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则是最直接的方式,在网络节目中制作精良的节目,相比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中更节省成本,更有趣,传播速度更快,并且能让网民们同时一起参与到网络节目的互动中。过去传统电视节目还没发展有回看这个功能的时候,网络媒体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新闻媒介中,网络点对点的新型传播方式,加上分享与链接这两大工具,造就了类似博客这样的工具,也产生了无数的网络作者。新闻的撰写不再仅仅是“5个W1个H”的规范,而是将原汁原味的故事和事情直接呈现给受众;更重要的是,受众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媒介传递的新闻,而是同时也可以主动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今天,网络媒体已经能够和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传媒形态,但是,互联网依然无法代替其他媒体的存在,不会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唯一渠道,吸收、借鉴传统媒体雄厚的人力资源、社会经验、强大的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的充分融合,才更能适合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新媒体给节目主持人带来的挑战
(一)主持人整体竞争力降低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视媒介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核心影响力,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媒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新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观众更热衷于花1-3分钟的“碎片式”时间,随时随地通?^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渠道来浏览新闻或者观看视频,这类网络自制节目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并且内容生动有趣,善于利用网络语言娱乐大众,打破了电视节目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此导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因此对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主持人角色定位模糊化
近几年热门的真人秀节目,如《向往的生活》《极限挑战》《我们17岁》等,都没有主持人的存在,如汪涵在《偶像来了》、华少在《中国好声音》中主要担任的是与选手嘉宾互动、串联节目内容、推动节目流程进展的作用,并没有明确的主持人身份。随着节目类型逐渐分类化,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档节目都需要主持人的存在,主持人这一角色的定位逐渐模糊化,甚至有歌手、演员等其他职业人群也在担任主持人。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如何面对这一场媒体的变革,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升级的策略
(一)大屏幕与小屏幕的融合
新媒体以其信息迅猛化、内容丰富化、受众年轻化的特点,加上日趋精良的制作水准和互动性极强的特性,获得了一大批受众的关注。现今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更加注重在节目中加入科技元素,缩短大屏幕与小屏幕之间的距离。例如许多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身后的屏幕由原先的虚拟抠像到实景演播再到现在的触动式电视屏幕,模拟使用手机滑动看新闻的形式,既可以截图,也可以缩小、放大、勾画,再加上与时下热门的网络新鲜事的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2]。同时,越来越多的节目有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动方式,观众既可以在电视屏幕上观看节目,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回看,并可轻松获取更多资讯,很好地弥补了电视节目不能回看这一缺陷。
例如传统王牌节目《新闻联播》的结束语,从最开始的“今天的新闻联播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到之后的“获取新闻资讯,请关注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再到最新的“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央视新闻移动网,下载地址可以搜索‘央视新闻+’。”在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正式发布上线,观众可以通过互动直播、视频回传、多屏联动等功能,获取更多、更快的新闻资讯。
(二)及时跟进受众需求
在“泛娱乐化”时代,受众的喜好更加多元化和分众化,有的喜欢看娱乐性强、互动性高的节目获取愉悦和解压,有的更倾向看文化类节目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近几年诞生了不少优秀的电视节目,许多老牌电视节目也在不断改版升级,主持人在语言、形式、定位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例如最近董卿主持的两档央视热门的文化类“清流”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明星类真人秀节目相比,《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类普遍被大家觉得小众类型节目的走红显得有些意外,主持人董卿也受到了新一轮的追捧。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口吐莲花”式的语言更耐人寻味,也更符合观众日趋追求生活品质和丰富内心世界的需求。例如第六期时,有一位孩童在唱《春夜喜雨》时,父亲在一旁轻声和着,董卿看到这一幕时,眼含泪花向大家说出叶赛宁的这首诗――《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此情此景,令人动容。这些带有诗意的文化类节目,因其传递的中国传统价值中的责任感、传承和温情,让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同时产生共鸣,也赋予了传统电视节目新的责任和使命。
(三)利用多种表达方式为主持加分
在节目中,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能过多的使用一种表达方式,多种表达方式的变化,会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主持人的热情和投入,随之才能调动观众的气氛投入其中。对于主持人来说,外在的包装虽说很重要但只是一个短暂的形象,真正能使之持久并增值的则是主持人自身的内在素养。但好的内在素养则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艺术熏陶才能打造出来,如气质、品味、文化、思想修养等。
主持人在节目中要设计好节目的开头,串联和结尾,要设计好话题的展开,在应该强调的地方要多加强调,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受众共鸣的点要适度的渲染,把握好机会。在平日要多练习如何使用连接词将每一个发言像穿珍珠一样富有文采幽默风趣的穿起来,恰当的形容会使听众在在笑声中消除疲劳。避免口语化过多,中心明确,做好“起、承、转、合”的步骤。例如董卿在《朗读者》第一期的开场白:“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_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她引经据典,以排比句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不同时空的遇见,新颖且文采飞扬的开场方式让大家过目不忘。
(四)丰富生活阅历,提升内在素养
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形象不能再是千篇一律,主持风格应强调个性与特色,这样才能让观众有很好的辨识度[2]。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肚子里没点墨水,平日看的书不多积累的素材不够,对生活不够热爱,压根就没法成为一名优秀的能让观众记住的主持人。个性差异、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知识储备。例如白岩松等众多非常有名的主持人,成功的因素只有一个,便是博学多才。除了要有精湛的主持人技巧,最离不开的就是要有广泛的阅读,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一个人的谈吐是文化底蕴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主持人更是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谈吐,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在电视上为观众们宣扬正确的价值观。白岩松以其语言极强的逻辑性、思辨性,主持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他曾在《东方时空》中慷慨陈词中国足球:主场不行、客场也不行;白球衣不行、红球衣也不行;中国教练不行、外国教练也不行……一口气说了十几个“不行”,淋漓尽致地吐出了球迷久积于心的郁闷。
四、结 语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言:“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消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3]”
由新媒体带来的全新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让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了话语权,成为消息的发布者、传播者、评论者,舆论氛围日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近几年,有不少电视节目主持人投身到新媒体的浪潮中,兼职或全职担任网络节目主持人,有的将自己的身份加上了制片人、总导演等幕后工作,以此感受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持人的身份日趋多元化,也赋予了主持人更多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应该多汲取网络媒体的优势,主动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与合作,利用新媒体来扩大自身和节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把节目注入更多新的内容和活力,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勇于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棋宣.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J].新媒体研究,2016(20):180-181.[2] 李佳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应对策略[J].当代电视,2016(4):57-58.[3] 王珑玲.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0(12):18-22.[责任编辑:传馨]
第三篇: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标题的制作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标题的制作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不再是一个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参与者,而媒体往往成为这些信息交汇的平台。在全媒体时代大环境里,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具备公文的严肃、严谨又要具备美学效果(形神皆备)因素下,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探讨“读题时代”下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制作艺术 新闻标题
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复杂的概念。从传播载体形态上,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的总和;从传播内容形式上,则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信息传输渠道上来看,包括了传统的纸质、频率、局域网(如有线电视网、数字电视、IPTV、地铁电视等)、国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WiFi等。如果从受众的感知也就是互联网行业俗称的“用户体验”来讲,“全媒体”事实上已经不是一个媒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媒介的概念。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已经不再是一个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参与者,而媒体往往成为这些信息交汇的平台。
在这样一个全面、现代的全媒体传播时代,纸质媒体怎样才能更广泛地吸引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从新闻标题制作来阐述纸质媒体吸引读者的技巧。
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在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许多读者都是忙里偷闲读报,通过随意性翻阅来了解周围环境、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新闻标题的制作准确、凝练、鲜明、生动。
新闻标题是用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登于正文之前,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具有以下特点:1.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为内容来命题;2.有主题、引题和副题,结构比较复杂;3.新闻标题是一个表达意思比较完整的句子。
在全媒体时代大环境里,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具备公文的严肃、严谨又要具备美学效果(形神皆备)因素下,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探讨“读题时代”下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
1、精心选用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变化的词。动词在句子结构中是一个活跃的因素,恰当地使用动词可以使标题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报》刊登的:“淘课”不“逃课”;“选修”不“选休”;今年就业形势好,毕业生很“刁”;图书漂流让知识“动”起来;企业投入百万元到高职“买忠诚”等等。
2、灵活运用“热”词和流行语
词语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而不断更新迭出。读者总是具有“猎奇”、“赏新”的心理。签于此,新闻标题在制作时就应当与时俱进的融入“热”词和流行语。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报》刊登的:Lady飘飘,你Hold住了吗?;要“前卫”更要“前位”。《武汉科技大学报》刊登的:我校一论文直面最具挑战性课题真“给力”;爱心超市:爱的“N次方”;湖北省大学生集体在我校“晒”创意。当然也不课乱用网络用语,例如:有木有、好滴、偶们等等这些。
3、在准确概括事实的基础上,使用或者活用多种修辞格
不同的修辞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如:《黄冈职院技术学院与我校成功“联姻”》、《企业教师与2011级新生“面对面”》等。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的“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例如《硬币正悄然“退休”》。对偶的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设问的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能生发出不同的光彩。
4、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或通俗化的语言,增强标题的鲜活性
例如:《校医院加快对外“开门”速度》、《校长讲课 学生蹭课》
5、非语言符号的使用
非语言符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第二类是体态语言,如手势、表情等;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交通标志等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
美国社会学家、预言学家丹尼尔・贝尔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符号学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同样体现了这样一种潮流。
(1)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叙述中辅助文字进行信息的传达,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号本身具有不同的作用,语言是人们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又不可能传达出言语主体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例如:《追梦“影”者行在“影”途》
(2)物化、程式化符号的运用。例如:《迟来的正义=无正义》
6、版面语言的运用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版面语言,主要是指标题的装饰和对标题的形状进行的编排,编辑手段对标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好的编排方式能够打破常规,吸引读者。
6.1以色彩斑斓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
6.2以别出心裁的编排来吸引受众
我们传统的新闻标题的编排形式以横排和竖排为主,所以在新闻标题在编排形式上突破传统也可以打破读者既定的阅读习惯,从而吸引受众。
引题竖排,主标题横排,或引题横排,主标题竖排,二者构成一个直角。或者复合式标题的多层标题在排列形式上组成多种几何图形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引题当作栏题,并且与主标题横竖结合。这些栏题,往往与主、副标题不同,它们以黑底白字出现,像条幅一样,利用颜色的反差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从而使引题显得更醒目些。
主标题中运用不同的字体。
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报》第33期第一版的新闻。
除此,新闻标题制作还要规范:
(1)标题应该准确的表达原文大意(文体的基本规范);
(2)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如无可能出现的纠纷,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的表述;
(3)单行通栏标题的字数应该控制在9~11个字之间(无论对开或者是四开,人眼的正常阅读视角为25℃,一瞥而无须转动视线的字数为6~8个字。小于9个字,字号太大,版面留白太大,注水。大于11个字,字号太小,不易引起注意);
(4)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5)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如“阿国发生军事政变”,不知道是阿根廷、阿富汗还是阿联酋);
(6)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7)副题在补充说明主题意思的时候,避免出现主体事实的重复;
(8)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9)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标题的制作在遵循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具有美学性、艺术性、欣赏性。
[1] 张惠建.“全媒体时代”的态势与路向[J].南方电视学刊,2009:7-10.[2] 周权.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标题制作[J].中国地市报人,2011(7).[3] 刘毓民.新闻标题的写作艺术[J].道客巴巴,2009(12).
第四篇: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方式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方式思
考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教育需求对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迫不及待提出了新要求。该文在梳理新课标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念的改革发展以及新时代高中生学情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出现的问题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新媒体下信息技术课堂新教学的思维方式,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为例,将新媒体技术及其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分析了比较实用又符合先进理念的新思维方式,实践证明,这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序言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每一次演进都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的影响促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同时新媒体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实践证明大多的方式都不能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也缺乏更高层次的创新和思维改革,笔者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思考,在新思维下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真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逐渐认清自己的爱好,为未来的方向选择打下基础。
笔者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虽然不是很久,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做了一些思考,请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一、新课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念的革新以及新时代高中生学情分析
1.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新课程规定了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内容。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加上新高考形式下,技术也作为参加高考的选修模块之一,考试及实际应用都成为无可厚非的必要。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念,最开始信息技术课就只是电脑课,是从熟悉新时代的新媒体硬件以及简单的使用流程开始,比如打打字而已;接下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由教师通过讲授、1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结构;再接下来是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依赖思想很强,任何事情都要布置的才做,讲过的才会做,否则就无从下手;今天的课程指导思想是建立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学生之间信息共享以及注重教学评价。在最新教学理念上实际真正做到从心态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的少之又少,笔者认为这很大一部分还要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我们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它年轻,充满活力,但却缺少经验,而且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课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战场,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成了众多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笔者本人也不例外,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实践着,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是笔者在教学中提出的几点思考。
3.随着新时代下的高中生,笔者这里主要分析普通情况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而非偏远农村的个别案例,从年龄上来说大多是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是家里有电脑的,30%也是有手机经常上网的,对于普通的高中课本知识学生并非读不懂,笔者认为这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学习。从小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信息素养,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很重要,但是不能明确概括,具体到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无意识去主动找方法学习,一小部分学生知道遇到任何问题百度一下,大部分学生即使天天上网,但只知道如何聊qq。而遇到问题也不懂得找方法去学习,通俗来说就是缺乏信息素养;其次是素质教育,即使高考在改革,但在没有完全形成模式之前最注重的还是高考而非信息素养,这里笔者作为信息技术从业者,从长远来看,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首先是要从学习做人开始的,高中班主任说过一句话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我的孩子将来我只教会两件事,第一是习惯,从小一定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拿捏分寸,好习惯是成功一半的开始;第二是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支持他。
二、信息技术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特点与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结构。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和情操得不到培养。
对于新型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无数的期刊或者学术观点都在说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要创设情境愉快教学模式,要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要不拘一格混合2教学模式等等。新高考未成形的教育改革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从孩子还是教师的角度,都没有几个人会完全按照新模式新方式新心态去探索和学习,即使新课改在倡导,教师也在尽力主导。这时候出现的两个问题,一是转变学生学习心态说大点关乎着整个社会,说小点关乎着家庭,在老一辈的大多数人看来还是高考最靠谱,所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相对容易,改变一群人的心态很难,如此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依旧结合着新媒体的方方面面,得到的效果却并 非课标要求;二是在教师的角度,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性的用新理论新方法结合新媒体去教授,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老师付出没有回报,学生有付出的也没有回报,导致教师疲惫学生心累。这就是笔者从个人角度看到的新型教学模式结果。
三、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范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保罗·莱文森将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称为新媒介(New Media),如电子邮件、亚马逊网上书店、报刊的网络版、留言板、聊天室等;3
经过无数教师的不同经验总结,利用了各种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还是达不到新课标的效果,实践证明,大多数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在传统模式下利用新媒体教学,虽然有效果却不明显,在这里笔者认为最应该彻头彻尾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从更高层次出发,要将当代的学生视为高层次的学习者,需要更多付出的是课下的设计,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默默主导参与而已,更多的实例证明这种方式势在必行,比如翻转课堂、微课、各种在线自学网等等。
《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层次的老师既一般的老师乃解惑,指给学生解释人生历程中的困惑;二层次的老师既合格的老师乃授业,向学生传授“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一层次的老师既顶尖优秀的老师乃传道传道,传授学生自然界中的一切规律。
在研究生课堂学习中,越来越意识到导师讲课的方式和以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以前还会引导一些必要的知识点,而研究生课堂是成人课堂,完全倡导自导自学,这也是完全从兴趣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养成自己的习惯和做事方式,虽然相对高中生来说,成人理念比较成熟,但稍加引导学生也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对学生的未来人生的发展也是有莫大的益处,同时也对应着新课标和新课改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天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新课标和新课改,也许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自己的知识水平都没有达到要求,更何况要用这种方式来设计教学。
在以上分析的种种情况下,教师要立足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站在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位置用新视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新时代下的新媒体新资源去引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把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媒体更深入和实际的融合。这里笔者简单描述一个利用新媒体更高效实际的融合到课堂的例子:王林发副教授的一篇文章“基于Moodle 的‘中国小说欣赏’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水浒传》为例”,这里借用了新媒体下的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的 缩 写,意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它不仅为项目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项目学习运用 Moodle 模式,是指学习者利用Moodle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促进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完成知识内化,形成一定实践能力;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即使明白再多的理论不如用实际可行的方法将学生根深蒂固的思想逐渐转 变到人生未来的康庄大道,可以试着用在新媒体时代下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分开的方式,也就是应着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从一个完全新的视觉和方法去教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慢慢引导他们未来的人生选择。
参考文献:
[1]高立恩.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教育论文.河北冀州中学信息组.[2]张媛.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3]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王林发.基于Moodle的“中国小说欣赏”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水浒传》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