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

时间:2019-05-15 01: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

第一篇: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

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波水乡新农保的实施情况,笔者经过深入调查走访,现将该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开展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简要报告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目前参保现状。波水乡现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3个村民小组,3501户11094人。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任务为5064人,截至10月底实际完成5085人,完成任务的100.4%。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劳动专干、驻村干部、各村主任为成员的波水乡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干部协助抓,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新农保筹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注重宣传。坚持“多渠道宣传、全方位覆盖”的原则,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发送手机短信、召开乡村干部大会、组织乡村干部业务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这项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力求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能参保缴费,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新农保政策覆盖面、影响力和参保率。截至日前,该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群发手机短信3000多条。三是强化培训。今年,该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2次专题研究新农保工作,3次乡干部会上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分管领导对参会的乡、村干部进行相应业务培训,发放相应表册和培训资料,发放便民联系卡,供大家咨询,及时解答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

四是责任到人。为强化责任,该乡与各村签订了新农保工作责任状。实行月通报制度,做到月月有进展,促使各村驻村领导干部主动深入村组开展工作,及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实行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片,形成该乡上下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的工作制度。

五是认真排查。以村为单位进行核实,特别是对长期在外务工、经商无法及时参保的农民认真排查,及时通知其回乡参保,发现漏人及时补登,有差错及时更正,使全乡参保率达到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宣传深度和广度不够,使农民对新农保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部分农民群众对参保持有等待、观望的心态。

(二)参保意识淡薄。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养儿防老、储蓄防老比较可靠;有的将新农保与社会救助政策相比较,认为即使不参保,年老后生活无着落还可以享受低保。

(三)人户分离现象。居住在本乡但户口不在本地的外来人口无法参保。留守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务工,缴费落实不到位。(四)补贴力度不够。目前参保群众存在缴费档次低,不愿缴高档次的现象,加上新农保的发放标准还是低水平的,对富裕的农民和年轻的农民吸引力不大,影响了参保积极性,从而影响新农保的进度。

(五)担心运行管理。新农保基金由市级管理,部分农民担心养老金管理出问题,不愿承担风险。而且,发卡速度和因信息错误更改信息缓慢等,担心自己参保缴费会吃亏。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新农保推进工作列入对乡、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按期完成筹资任务。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形式、多渠道的做好宣传工作。要做到“实”。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算细账、说实话,将政策讲透,帮群众把账算细、算明、算长远,激发群众参保积极性。要做到“简”。政策宣传的资料、口号,要力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做到“活”。要广播,政务、村务公开栏、印发宣传资料、干部包村入户等形式用通俗语言有针对性宣传新农保政策,使新农保相关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保积极性。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工作经验,使工作开展做到“早部署、早动员、早征缴”,充分利用节假日群众返乡等有利时机,扩大宣传,征收保费,扩大参保覆盖面。

(四)进一步提高缴费档次。积极引导参保农民,结合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加强引导适当提高缴费档次,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议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财政补贴足额投入,加大自然增长机制,让改革成果惠及于民,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使农民放心缴费,安心参保,同时,加快发补换折进度,让群众真正做到有卡在手、心中不慌。(李向东 于伟 李辉英)

第二篇:彬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彬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高玉峰

彬县地处咸阳市西北部,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人,是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去年以来,彬县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一主题,积极宣传动员,强化业务培训,突出部门协调,层层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促进工作开展。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国家继取消农业“四税”、实行粮食直补、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可以使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再实现“养老不犯愁”。这是我们国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举措。2009年,彬县抢抓国家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坚持把新农保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及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县人劳、财政、民政、公安、审计、残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展试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新农保扩面工作推进会和新农保规范化操作现 1 场观摩会,层层动员,全面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将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更名为彬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增加了人员编制,充实了工作力量,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各乡镇分别确定了专门办公场所,安排了专职人员,配备了电脑、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各村同步成立了新农保服务站,确定了协办人员,有效提高了基层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

(二)精心谋划,建章立制坚持科学运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既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建设稳定、有序、文明、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趋势。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咸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彬县制定下发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实施细则》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规程》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县乡村三级经办机构职责、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等,编制了参保缴费、待遇审批、基金收付等工作流程图,完善了基金财务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三)坚持原则,活用政策提高保障水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彬县始终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工作原 2 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坚持自愿原则,鼓励农民积极参保。在试点工作中,一方面努力做好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工作,允许农民对新农保有一个理解的过程,不搞行政命令,不片面追求参保率。另一方面让事实说话,为年满60岁的参保农民及时发放了基础养老金,真正使农民群众感受到了新农保制度带来的实惠。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订筹资办法。严格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配套的筹资办法,把资金筹措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配套资金,对所有参保农民给予了缴费补贴。特别是对农村鳏寡孤独、五保户、低保对象以及重度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的参保情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帮扶,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进来,享受到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温暖。三是积极发挥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作用。严格按照新农保指导意见的规定,认真做好了新、老农保制度之间的衔接,并妥善解决了新农保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使这一制度充分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止2009年底,全县参保人数达到13.36万人,收缴保费1509.15万元,参保率78%;当年为2.97万名60岁以上参保对象发放养老金528.7万元,发放率达到93%。

(四)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加快试点步伐。坚持把新农保试点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强化舆论宣传。从各部门抽调千名干部组成宣讲团,分成16个工作队和247个 3 工作组,统一下乡,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新农保相关政策知识,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参保意识。县电视台、县信息办先后开设了电视、网页专栏,为广大农村群众搭建了答疑解惑的平台。各乡镇普遍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组装宣传车等形式,为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造势,真正做到了政策到手,标语上墙,干部入户,多管齐下,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取举办学习班、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县乡村新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和操作流程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3期,召开专题业务培训会5次,累计受训人员达4300多人(次),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县财政局在补贴资金和工作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及时拨付县级配套资金409万元、工作经费118万元,为新农保试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四是推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县信用联社给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制发了养老金存折,每月将养老金存入个人账户,实行社会化发放,从而确保了养老金按月及时发放到位。

(五)严格管理,强化考核确保规范运作。严格按照新农保试点工作要求,狠抓档案、基金等方面管理,确保了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一是强化档案管理。为各乡镇统一印制各类表册、证件20余种248万份(本),县乡村三级经办机构填写各类表册资料200万份,建立电子档案4种,对所有表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乡(镇)、村、家庭为单位建档,所有档案统一编号,确定专人管理,保证了档案安全。二是加强基金监管。牢固树立养老保险资金是社会保障的“生命线”和“高压线” 4 的意识,把资金安全放在首位,严把摸底调查关、参保缴费关、待遇审批关、基金管理关。在准确摸清全县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基础上,坚持“三级审核,一榜公示”的原则,对参保人员和享受待遇人员的资格逐级进行了审查,做到了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县、乡经办机构分别开设了新农保基金收支专户,财政部门开设了财政专户,实行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了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将新农保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考核,抽调专人对试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有力地促进试点工作均衡发展。县农保中心实行干部包乡镇制度,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本人绩效工资挂钩,严格检查考核,及时奖惩兑现,有力地调动了经办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了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新农保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一是农民心存顾虑。由于新农保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部分农民群众仍然担心交钱养老,到底安全不安全?现行的“新农保”政策还在探索阶段,不知道政策以后还会不会变?如果变化,会怎么变?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得到保证?等等。

二是低保户、特困户缴纳保费有困难。部分低保户、特困户收入较低,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都要靠政府救济,缴纳养老保险费存在一定困难。

三是养老金待遇偏低。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 5 段,保障水平、养老金待遇还不够高,对中青年农民吸引力不够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广泛宣传动员,彻底消除群众思想顾虑。新农保试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群众的认识是否到位,在于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办理程序,彻底消除农民群众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享受到了国家新农保政策的温暖。

(二)严格落实政策,不断提高新农保保障水平。新农保试点工作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必须严格新农保试点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将这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努力提升新农保保障水平。二是建立高龄人员养老金补贴制度,对80岁以上高龄人员给予“新农保”养老金特别补贴,逐步提高现行补贴标准。三是对低保户、特困户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全额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低保户、特困户缴纳保费难的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经办人员素质。严格按照新农保试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县、乡两级新农保经办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深刻领会新农保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参保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地服务。

第三篇:资兴市波水乡耕地抛荒现状及对策

资兴市波水乡耕地抛荒现状及对策

邵英顺

多年来,笔者对波水乡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耕地抛荒现象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当地耕地抛荒问题的成因及如何有效解决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解决理清了思路。

一、耕地抛荒原因分析

1、农业综合比较效益过低。农产品经常受地域性、结构性、高成本和低水平生产的影响,价格持续偏低,市场风险大。特别是水稻等粮食价格近几年持续偏低,而农资价格持续走高,生产成本有增无减,导致种田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耕地抛荒最根本的原因。

2、农村劳动力转移频繁。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农民发家致富的本质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农业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转向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比较缺乏,在家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妇童且各方面素质偏低,造成许多有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种现象。

3、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当前农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薄弱,难以抵御旱、涝、病虫等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特别是山区地带耕作条件恶化、基础设施差的梯田、望天田、沿江田等,不是易涝易旱就是“靠天收”,农民不愿耕种。

4、水毁耕地恢复难度大。2006年“7.15”、2007年“8.19”等等自然灾害,大量的泥石流使大片耕地受损严重,单靠个人之力无法复原耕种。只能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复垦项目和集体投工投劳逐渐进行恢复。

5、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难度大。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政策引导和管理不力或缺失,实际流转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农村“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也不愿别人种自家地,造成想多种田者无田地、不愿种者随意荒而粮食补贴政策依然享受的怪现象,严重挫伤了种田农民的积极性。

二、有效解决抛荒对策

1、高度重视耕地抛荒问题,切实提高我乡耕地利用意识。耕地抛荒主要是由于农业基础地位削弱,农业比较效益降低所致,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带来更大矛盾,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乡村两级应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耕地抛荒问题,统一思想,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认真分析耕地抛荒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耕地抛荒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强农民利用耕地增加收入的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出台切合实际的加强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的政策并进行广泛宣传、落实、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乡村两级应充分发挥广播、信息之窗宣传栏和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对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制止耕地抛荒政策的宣传和了解,加强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设立群众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力争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形成制止耕地抛荒的常态机制。

3、强化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乡村两级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引导和管理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要认真做好余缺田调剂工作,将劳力外出或劳力不济等原因而搁荒的土地转包给劳力富余户耕种;对自然条件差的抛荒耕地可以由集体收回,改造后再发包给农户和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对分散的抛

荒田通过与群众协商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集体组织统一整治后进行招标承包。要允许土地流转对象、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针对冬春季节性抛荒普遍的现状,要把握市场导向,充分利用水利条件较好的水稻田,因地制宜地发展油菜、马铃薯、玉米、生姜等冬春季旱作生产。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要结合本地实际,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互补”机制,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有效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5、增强耕地产出能力,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乡村两级应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立足乡情村情,通过争资立项和一事一议,加强耕地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为种地农民做好科普示范和科技服务。

6、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培育各类运销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中介和代理组织,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四篇:珙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思考

珙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思考

珙县课题组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全国首批、全市先行的新农保试点县,认真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珙县实际,深入组织实施试点工作,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心真正落到实处,取得了积极的良好社会效果。

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切实提高认识,落实领导责任。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珙县把新农保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落实,亲自服务,全县形成了上下齐抓、合力共谋的格局。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县、乡(镇)、村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的新农保试点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协作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制定实施办法。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珙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暂行规定》、《珙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和《新农保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等业务规程》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为新农保试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在工作推进落实上,建立层层落实责任制,各乡(镇)分别与所辖村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县政府拨出50多万元作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经费,各乡(镇)也调整人员充实到劳动保障所,村级经办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入户到位。为使新农保这项惠民政策更广泛深入地让全县百姓知晓并落到实处,我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工作。一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

媒体,大力宣传新农保政策和试点工作,在电视台开设专栏,进行个人专访和政策解答,同时以字幕的形式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二是举行养老金首发式。县委、县政府在孝儿镇集中举行了“以发放促宣传、以发放促参保”为目的的养老金发放仪式,取得很好的政策宣传效果,为全县开展新农保试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发放政策宣传材料。有力带动和促进当地新农保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到位。劳动保障部门全力以赴,部门、乡镇积极配合,齐抓共管、联动推进。健全基金运作制度,财政、社保、银行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新农保基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确保基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发放方式,严格按照业务经办规程落实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确保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金及时足额兑现。

(四)狠抓督导考核,工作落实到位。按照试点工作进度要求,研究具体的推进措施,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督查、指导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组织开展督查。从县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进行督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实行通报制度。县新农保办每周通报进展情况,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把新农保工作列入县年终考评乡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因措施不力、行动迟缓、影响试点工作推进的将启动问责程序,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各乡镇结合实际将新农保工作完成时间与完成任务情况捆绑进行考评奖惩,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五)规范经办管理,服务保障到位。在加强县、乡镇新农保经办窗口建设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新农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市、县农保中心联合举办政策业务培训班3期,县农保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个乡镇、村,对乡镇驻村干部、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村主干和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养了一支懂政策、熟业

务的基层经办队伍和义务宣传员队伍。二是规范经办服务行为。组织新农保经办人员认真学习《新农保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等业务规程》,熟练掌握经办业务技能,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运作,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和水平。三是创新经办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并推行“登记在村、参保在乡、审核在县、缴费在行”新农保参保模式,村民只要把身份证、户口簿交给村干部,包括材料复印、参保缴费、待遇领取等手续,由村干部负责全程代为办理,让农民方便参保、放心缴费。

二、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工作进展顺利。去年春节前夕,按照省、市要求圆满完成全县3.9万人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发放任务。春节过后,迅速转入新农保参保缴费阶段,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参保缴费14.2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2203万元;领取养老金4.17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5332万元,全县综合参保率达到87%。为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积极推进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各乡(镇)专网线路已经连通,县本级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应用终端已全部配备到位。目前,参保对象个人账户已基本建设。

(二)社会效果良好。首先,新农保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加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广大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老人村”、“空心村”,原有的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现实的需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农村居民在养老方面多了一个保障,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让农村老人活得更有尊严。政府出钱养老,农民享受公共服务,既减轻了农村家庭负担,也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育、养老等观念,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其次,新农保可以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造条件。由于农村社保长期缺位,农村居民必须保有一定土地,以作生活、养老保障,这是阻碍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

转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建立完善农村社保,并逐步替代土地保障,可以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为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

(三)新农保参保门槛低,缴费方式灵活,并有正常的领取待遇调整机制,且其个人账户余额可根据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意愿一次性领取。对农村居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农民参保热情很高。从珙县开展试点情况看,广大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普遍表示欢迎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大好事。

三、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思考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新农保”工作是新时期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思维定势就是比较务实,注重眼前利益,可能持观望的态度,同时,他们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新政策要让他们认识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进村入户宣传,让政策入耳入脑,就能让农民从被动参与转换成主动参保,这样,新农保工作就能走上正常轨道。

(二)进一步加强对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新农保制度的普惠之处在于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有效性,要想确保制度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在养老保险金发放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更应严格把关,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软件,确保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并能就近领取。接受重视农民的监督和检举,争取群众的支持和信赖,促进新农保制度推进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进一步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办队伍。当前,新农保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其它条件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首要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专业培训、引进专业人才、“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廉政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个能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善

抓落实的领导班子,把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思想敏锐、业务精湛、作风扎实、勇挑重担、善打硬仗的队伍。二是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服务体系。农民居住分散,缴费路途遥远,对新农保服务模式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从以人为本,方便农民参保缴费角度出发,要求业务经办更加人性化,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要通过新农保系统和经办机构共同努力,开发建立农民参保领取不出村(困难农民不出户)的服务体系,使新农保经办真正为农民提供知心贴心服务。三是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新农保参保人数众多,地域分散,参保缴费相对灵活,权益记录和待遇保障周期长,必须依靠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撑。坚持“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统筹兼顾、急用为先”的建设方针。按照“上级统一开发软件、地方解决硬件设备,数据向上集中、网络向下延伸”的要求,加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大,建议采取与金融机构合作模式,争取由金融机构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

第五篇: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强调要在促进科学发展的同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就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成效。但总体看,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在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等方面,城乡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推进改革发展,在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并将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

农村改革三十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主要是实行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是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主要是减免并最终取消农业税,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第三步是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主要是改革乡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三步改革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都有待继续深化并不断完善制度性的成果。在国家财力逐步增强的背景下,近十年来,我们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做了几件大事。一是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用了六年时间最终取消了农业“四税”,直接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约1250亿元,加上制止了各种摊派、集资、乱罚款等,农民实行减负总额在1600亿元左右。二是从2004年起,国家建立了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制度,即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从145亿元起步,今年这四项补贴总额已达到1230多亿元。三是从2006年起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并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及中西部地区农村校舍维修改造的补助标准。今年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达到662亿元,为实现“不让一个农村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四是从2003年开始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范围,先从

人均每年筹资30元的水平起步,逐步提高到50元、100元的水平,其中财政补贴始终占大头,今年中央财政的补贴已达到253亿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数已达8.15亿,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五是从2007年起,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上半年有4472万多农村人口纳入了低保,平均每人每月实际领取60元。这些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不仅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实现了近年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局面,而且对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制度创新性的重大意义。不少农民质朴地说,由于这些新制度,农民终于盼来了“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好光景。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限于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国家财力,政府对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水平还比较低,必须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期盼,进行的又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自古以来,中国农民都讲养儿防老。在过去很长时间中,限于国家的财力,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也只能靠土地、家庭和集体组织解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的养老保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有些地方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已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开展了一些局部性的试点,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局部性的试点主要是在经济较发达、农村集体组织较有实力、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进行,在其他地区难以推行。而我们当前要开展的这项试点工作,是由国家财政来全额支付农民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就可以使经济不发达乃至贫困地区的农民也能纳入新农保制度之中,从而使全国农村居民都有了社会养老保障。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再加一句“养老不犯愁”,从而逐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巨大作用。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亿万农民发出国家将为他们建立由财政全额支付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一信号,使他们老有所养。农民无后顾之忧,就会敢于消费,这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无疑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第二,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就实现了城

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就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这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第三,从农村当前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首先,它将极大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其次,它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从而有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再次,它将有效化解一些农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使它们能够集中有限财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从而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与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兴市波水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