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
2017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
201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和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十二字方针”,下最大气力维护特种设备安全,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顶层设计方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特种设备安全环境。围绕以上要求,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
1.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按照《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通知》要求,以涉及民生、人员密集场所、盛装危险化学品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为重点,认真部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分级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检查、抽查和督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督促相关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整改。依法依规落实使用单位、基层政府、安全监察机构以及检验机构、行业协会各方责任。
2.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回头看”。对建档问题
电梯和挂牌督办电梯,依托地方政府,联合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大力度,尽快完成整改,逐台销号。同时,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责令使用维保单位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3.全面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省均有地级城市建成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梯信息公示平台和监管平台建设。
4.依法履行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管和检验职责。按照总局与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规定,督促管道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查清管道数量和安全状况,推动企业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继续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不断提升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开展国家重大工程在建和在用长输管道的监督检查,开展长输管道使用登记试点。
5.推进多元共治。推动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和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内容,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监管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积极发挥好行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二、做好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 6.加强协调,区域联动。北京、福建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举办地,要落实责任,严防死守,确保会场、驻地等核心区内特种设备安全。总局指导协调,相关省市横纵联 — 2 —
动,打造特种设备安全“护城河”、“防火墙”。
7.加强应急,快速反应。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各地发生特种设备人员伤亡事故,省级质监部门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报告总局。
8.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各级质监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客观、准确地公开有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论引导,坚决防止因信息不公开、发布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产生重大社会影响事件。
三、厘清责任边界,理顺监管体制
9.制定权责清单。总局制定特种设备局权力和责任清单,各级地方质监部门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地方权力和责任清单。
10.优化法规标准。继续开展法规标准优化清理,制定特种设备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划目录,继续推进综合性安全技术大规范建设,开展安全技术规范后评估试点。总局与地方加强互动,共同研究对策,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优化法规标准予以解决。
四、推进安全监管改革,优化工作机制
11.深化行政许可改革。发布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目录,通过合并、转变方式等措施,精简生产许可子项目,加快解决
车用气瓶安装许可等难点问题。适当下调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规范配套的许可程序,抓紧修订具体产品的许可条件。针对鉴定评审和人员考试转为技术性服务的情况,协调相关部委出台财政保障政策。对许可持证单位全面推行“双随机”监督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效果。
12.推进检验改革。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检验的范围,政府设立的公益事业类技术检查机构或检验机构应主要从事公益性检验。根据中国特种设备检验集团的组建进程进行资格核准。通过修改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协调收费政策,调项目、延周期、降收费,总体降低公益性检验收费。
13.强化保险激励约束保障机制。总结推广保险+服务的电梯综合保险试点经验,积极引入保险企业参与对电梯使用维保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对乘梯人员的保障机制。
14.推进电梯维保改革。推进电梯安全监管信息化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全覆盖,全面实现电梯维保单位维保信息社会公示。支持行业组织制定电梯维保服务的团体标准并贯彻实施,继续推动企业维保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承诺。试点按需维保和作业人员企业自我考评等工作。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方法手段
15.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以电梯、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等产品为重点,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在升级现有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特 — 4 —
种设备持证人员公示系统互联互通,并根据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进展,进行持证单位的互联互通公示试点。
16.统一建设信息化平台。按照分散部署、数据共享的原则,推进信息化建设。总局将研究制定统一的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框架要求,统一数据标准和交换要求,并对《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进行修订完善。各省要在总体框架基础上,积极推进本地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总局依据总体框架的要求进行抽查评价。
17.完善科技支撑体系。继续发挥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的作用,做好相关课题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运用科技成果提升监管效能。
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18.服务质量强国战略。以优化安全技术规范、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制定颁布团体标准等为手段,引导企业生产出优于国家法规标准的特种设备产品。继续推动我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的国际互认,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特种设备产品、服务、标准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促进特种设备产业聚集区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9.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环保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抓紧完善锅炉节能环保相关配套法规
标准。
20.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协调指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通过提高锅炉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从严调控新装燃煤锅炉、加速淘汰落后锅炉、推动节能环保达标改造、推进安全节能环保标准化管理等措施,率先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锅炉节能环保工作。
七、加强作风能力建设
21.全力落实从严治检。将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两个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继续弘扬“四特”精神,按照抓业务抓队伍“两手抓”、管行业管行风“一岗双责”的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加大对基层安全监察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检验机构、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执法工作水平。
第二篇:201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
201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
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各项工作部署,紧密围绕“十二字”方针,综合运用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以党建为统领,狠抓质量提升,强化风险防控,推进改革创新,夯实工作基础,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奋力开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新局面。围绕以上要求,全系统要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狠抓特种设备质量提升,以质量促安全
1.宣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牵头制定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的总体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贯彻落实质检部门的职责分工。各地迅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宣贯,结合质量提升行动,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地方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组织机构和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以压力容器、电梯等设备为重点,狠抓规范标准引领,综合运用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科技攻关等手段,充分发挥企业、技
术机构等相关方作用,推动设备制造质量、维保质量等全面提升。
3.促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提升。部署开展型式试验、无损检测等工作质量专项抽查。各地要督促当地检验机构优化报检流程,改善窗口服务,及时安排检验,提升检验服务质量。
4.促进区域特种设备质量提升。鼓励各省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和大型游乐设施等典型产业聚集区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质量提升长效机制。
5.促进节能环保质量提升。继续开展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联合有关部门发布《高效节能锅炉推广目录》。加快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按照部门职责分工,依法落实国家相关重要政策,促进锅炉节能环保质量水平提升。
二、强化特种设备风险防控,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6.构建双预防长效工作机制。研究梳理影响特种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提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方法措施,推动制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性文件。各地要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目标,督促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7.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巩固近年来电梯会战攻坚和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根据近年来特种设备排查整治案例和事故原因分析,对电梯层门、制动器和自动 — 2 —
扶梯附加制动器等电梯部件风险,锅炉范围内管道等承压部件风险以及“煤改气”锅炉改造风险,储运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特种设备风险,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风险等,督促企业加大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力度。
8.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电梯与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通过事故从源头防控设备风险。继续多种模式全面推进“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建设覆盖范围,加强数据汇集分析。
9.开展重大活动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重大活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全国两会、上合组织峰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筹备部署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关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建设推进和安全保障工作。
三、落实顶层设计方案,推进安全监管改革创新 10.深化行政许可改革。制定《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目录》,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子项目,优化行政许可程序。推动落实鉴定评审和人员考试财政经费保障,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监督和抽查。强化持证单位监督抽查。
11.推进检验工作改革。修订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启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范制定,引领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合理划分电梯检验和检测工作的内容,优化电梯定期检验工作项目、周期。在电站锅炉、大型起重机械、石化成套装置特种设备等领域推行由
使用单位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开展定期检验工作。
12.推进电梯监管综合改革。推广电梯“保险+服务”试点。推动维保模式转变,试点推进按需维保、“物联网+维保”等新模式。探索建立电梯维保、检验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机制,倒逼制造和维保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四、理清责任边界,强化监管基础建设
13.健全特种设备责任体系。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制定特种设备局权力和责任清单,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地方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制定“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指导意见。
14.优化法规标准。全面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推动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快《电梯安全条例》起草工作。启动《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规章修订工作。积极推进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和电梯等综合性大规范建设,开展安全技术规范后评估试点。全面开展政策性文件清理,发布有效政策性文件目录。以压力容器、电梯为试点,研究建立法规标准协调机制。
15.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要求,充实完善全国特种设备信息公示服务平台。继续推进电梯、— 4 —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在完成全国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数据库与公示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各省要积极整合省内特种设备单位数据库和设备数据库,适时与全国特种设备信息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
16.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引导技术机构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强特种设备领域研发、技改,加大科研资金和人员投入。鼓励全国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成员单位在科研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攻关,利用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合作,提升综合科研能力。
17.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加快组织编写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培训系列教材、题库及视频教学培训材料。积极开展对地市局长、基层安全监察骨干培训工作。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县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注重培训实效,提升专业水平,推动安全监察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18.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党建统领工作全局。
19.强化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弘扬“四特”精神,按照抓业务抓队伍“两手抓”、管行业管行风“一岗双
责”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廉政风险防控。
第三篇:201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国家质量监督
201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
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按照“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和“创新发展、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综合运用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依法治特,严守安全底线,打好三大战役,着力推动改革,强化基础建设,完成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控制指标,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水平。围绕以上要求,全系统要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一、严守安全底线
(一)推进依法治特。
1.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按照立法计划研究协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修订,加快制订特种设备召回、报废、经营和压力管道监管等方面的相关配套制度、规章,积极推进综合性安全技术规范(大规范)的制修订,探索完善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协调机制,着力推动地方立法和标准制修订。
2.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健全质检内外监督体系,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调联动衔接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事故。
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介,利用“六一儿童节”、“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节能知识,在全社会不断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特种设备本质安全。
4.从降低设备事故率转变为同步降低设备事故率和故障率。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将安全监管重点前移,探索从降低电梯事故率转变为同步降低事故率和故障率。以电梯故障率作为质量与安全的契合点,试点建立以故障率为指标的电梯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为监管部门改进监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开展故障率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倒逼维保单位和制造企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三)加强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
5.加强风险防控。突出“两防”(防重特大事故、防重大社会影响事件),建立监测、研判、预警、处置无缝衔接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舆情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介入、及早处置,防止特种设备事故损失和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
6.强化应急处置。健全应急机构,配齐配强应急人员、装备,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7.严格监督检查。认真贯彻实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将风险管控作为监督检查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探索建立日常监督检 — 2 —
查与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有效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重点做好立式燃煤锅炉隐患消除、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保障工作。
二、打好三大战役
(一)打好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
8.组织集中攻坚。开展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电梯风险隐患排查活动,对“问题电梯”评估、建档,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隐患。特别是对“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的电梯,要通报地方政府挂牌督办,联合有关部门推动解决。推广北京、重庆等地经验,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9.构建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96333”等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中等以上城市今年力争做到全覆盖。加快电梯规章规范标准制修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建立信息平台,发挥各方面作用,齐抓共管,进一步实现保障安全、为民服务的双重目标。
(二)打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
10.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依法组织实施油气(长输)管道质量监督和安全检查,规范生产环节和检验检测行政许可工作,加强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安装过程监督检验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保障质量安全。
11.规范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使用环节安全检查,组织制修订有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基本完成使用20年以上老旧管道定期检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检验质量。
12.强化保障措施。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技术机构的支撑作用,组建专家组指导检验检测、风险评估,解决疑难问题。
(三)打好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
13.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和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4.摸清锅炉能效状况。开展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普查,发布全国锅炉能效状况统计结果,为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提升锅炉测试、诊断、评价等技术服务能力。
15.提升锅炉系统运行水平。推进锅炉系统运行标准化管理,开展达标试点示范,完成50个标杆锅炉房示范建设,强化锅炉运行及管理人员节能专项培训,切实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技能。
16.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高效锅炉推广、锅炉节能改造、淘汰落后锅炉等工作,做好相应的测试监测工作。
三、着力推动改革
(一)推动改革方案实施。
17.落实改革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顶层设计方案,抓紧出台与顶层设计方案相配套的细化方案;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技术检查机构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积极推进地市级以上技术检查机构建设。
(二)深化两项改革。
18.深化行政许可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按风险程度梳理各类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子项目,分类推进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行政许可改革;在落实下放、取消行政许可子项目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制定出台特种设备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研究出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措施。
19.大力推进检验工作改革。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方案,积极推进特检机构整合和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特检高技术服务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依据检验性质、领域分类推进检验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解决检验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监管模式
20.优化安全监管体制。探索建立安全监察、技术检查与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安全监管制度;加大与标准、法规、质量、执法等部门的协调力度,形成质量安全监管合力;发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作用,推动落实“一岗双责”;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作用,探索建立对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管制度,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
21.创新工作机制。在电梯、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等领域加大物联网试点应用力度,继续推进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运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在电梯、客运索道等领域推进安全责任保险,运用市场手段,建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开展老旧气瓶集中定点报废试点工
作;继续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特种设备违法行为数据库,加大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力度。
四、加强基础建设
22.夯实监管基础。继续完善六大工作体系,着力完善法规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技大平台作用,实施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实施多元共治,筑牢监管工作基础,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23.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借鉴安监等部门成功经验,按照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的要求,推动特种设备监察力量向基层延伸,探索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对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执法水平。
24.强化基本保障。积极协调人社、财政部门,参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的做法,争取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岗位津补贴政策,加大对安全监管人员、经费、装备的投入,发挥队伍的积极性,保障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5.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按照抓业务抓队伍“两手抓”、管行业管行风“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警钟常鸣,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防范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
第四篇: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
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
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市局特种设备科的总体要求,以《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降低风险、保障安全、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落实脚点,切实落实特种设备现场监察工作任务,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以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科学监管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努力减少亊故,促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辖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强化源头和使用环节安全监察
1、继续坚持全过程安全监察,同时根据亊故规律,把监管重点和监管工作资源大幅度地向使用环节倾斜。对重点监控特种
设备现场检查率要达100%,对一般监控特种设备现场检查率要达50%以上,现场监察程序一个都不能少,监察记录要备案。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台账,实施现场安全检查指令闭环管理。强化安全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推进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2、建立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根据市局制定的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及分类监管标准,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力争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效对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3、发挥质监部门整体执法功效,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等违法违规行为,试行质量安全违法违规“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深入开展气瓶充装站和检验站综合治理工作,尤其要做好“螺丝瓶”的报废处理工作。
4、加大对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防范作业过程伤害亊故。推进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使用登记。
5、强化重点设备监控,督促隐患整改,严防重特大亊故发生。保障全市“两节”、“两会”、“五一”、“六一”、“国庆”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重大的活动、重点工程项目安全实施。
(二)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6、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突出“生产环
节强制监管,使用环节技术服务”理念,组织开展监察机构、使用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切实取得节能监管工作实施。
7、实行锅炉定型新产品能效测试制度,严把能效准入关,限制能耗不达标的锅炉出产销售,投入使用。开展工业锅炉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创建安全管理与节能标杆锅炉房活动,重点推进相关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专业化节能技术服务工作。
8、探索换热压力容器、电梯、客运索道和起重机械等节能管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高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机制。
(三)控索检验和行政许可改革
9、研究探索将强制性检验由“把关型检验”向“监督型检验”转变,强化企业自检责任。
10、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及时上报市局,严栺退出机制。
(四)加强安全监管基础工作
11、全面推进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动态监管系统,加强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
12、加强信息交流和层级监管,建立与完善县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充分发挥社会应急救援资源作用,分级建立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体系,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健全应急通讯机制,做好亊故和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完善风险防范、预警预测及应急处置的长效机制。
1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监察人员的能力培训,提升监察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技术能力。切实做好辖区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担负起安全检查监管责任。
14、加强与安监、环保、财政、发改委等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快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联合部门监管、检验技术监督、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控设备”的多元共治工作栺局,争取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安全考核中。
事〇一事年一月十七日
第五篇:2012年全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
2012年全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
总体工作目标: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指引下,以依法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主线,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深化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风险分析,保证特种设备报检率达到98%以上,保持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一、强化措施,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1、以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为主线,贯彻《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督促引导企业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特种设备使用行为,实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上水平。
2、组织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开展“履责报告”活动,履责报告率达到100%。由企业法人代表向有关单位公开报告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情况,规范特种设备生产行为,促进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提高产品质量。
3、推行公开安全承诺制度,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气瓶充装单位和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向社会做出公开承 1
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促进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二、扎实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
4、开展危化品生产企业特种设备和工业压力管道专项整治。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进行自查自纠,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摸清我县危化品生产企业特种设备底数、危化品企业工业压力管道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加强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实现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人员持证上岗率、台账建档率达到98%以上,全面促进企业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开展气瓶充装单位专项整治。加强对气瓶充装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严禁充装超期未检气瓶、非自有产权气瓶和超过使用年限气瓶;严厉查处许可证超期仍在充装和无证充装的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重点解决无证充装的问题,规范气瓶充装行为。
6、开展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专项整治。贯彻《山东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建档,制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对使用单位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登记建档、使用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对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相关设备台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重点监控设备使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做好电梯使用安全整治工作。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要求,落实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对电梯使用及维保单位进行重点专项整治,特别是对公
众聚集场所及住宅小区使用的电梯开展重点检查,推行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公开承诺制度,规范电梯的使用管理行为与日常维护保养行为,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8、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活动。对起重机械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隐患,重点是塔式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和发生过事故的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且尚未整改到位的企业、基础薄弱与管理混乱的企业。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起重机械生产、使用行为,提高起重机械产品质量和生产、使用管理水平
三、深入排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治力度
9、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012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集中行动,深入查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安全隐患。依法监督企业落实隐患整改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整改工作,做到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落实防控措施,保证隐患整改到位,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10、落实隐患整改部门监管责任。对投诉举报、安全监察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实行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落实整改责任人,跟踪督查隐患整改情况,直至完成隐患整改;对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进行整改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保证隐患及时处置率达到100%,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
11、坚持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制度。承办科室、队落实指令书整改要求,落实企业隐患整改主体责任,按时上报隐
患整改情况,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整改的,写出明确整改期限的书面报告,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由特监科报市局,并督促企业采取监控措施保证在整改期限内不发生事故。
12、实行安全监察工作督办制度。对重大事项及未按要求完成隐患督办整改的,进行挂牌重点督办。对于上报的特种设备安全重大隐患,在每月2日前将隐患治理进展情况报特监科,由特监科汇总后报市局。
13、实施企业法人代表和质量负责人约谈制度。在生产活动中存在严重问题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企业法人代表和质量负责人实施约谈,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促进安全隐患的消除。
四、加强安全监察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
14、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监察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安全监察、检验检测、行政执法、日常巡查”四位一体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的联动作用,严格特种设备行政执法,加强生产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开展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专项检查工作,规范生产行为,保证产品安全质量,依法查处生产使用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和动态监管
15、坚持实行安全形势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利用监督抽查、现场监察、检验检测、执法检查、社会舆情、投诉举报等风险监测渠道,定期分析我县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认真研究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交流,每月形成特种设备风险分析报告,每季度向当地
政府及上级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及安全监察工作开展情况。
16、加强网上信息的动态监管。落实责任人,按照要求将监督检查计划、现场监督检查、安全监察指令、案件处罚书等录入山东金质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定期对网上超期未检设备、待办区设备及风险研判处置进行查看,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特种设备报检率保持在98%以上。
17、督促企业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健全应急措施和装备,配齐应急人员,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特种设备事故的能力。
18、继续推动电子标签在气瓶、电梯等方面的应用,5月底前车载气瓶自动充装系统要全部正式启用。
六、严格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9、按照《山东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要求,有计划、按规范实施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察,对山东金质特种设备管理系统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相关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20、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保证设备定期检验率、注册登记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达到100%。
七、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氛围
21、积极做好特种设备宣传工作,在“安全月”“质量月”等活动期间及日常监督检查、检验检测工作中,利用网络、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主体责任的有关规定、宣传
特种设备安全和管理知识,让特种设备安全宣传走向社会、走进工厂、走进校园、走入社区,营造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