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化学作业--参考答案
1、营养不良的人饮酒,或者剧烈运动后饮酒,常出现低血糖。试分析酒精干预了体内糖代谢的哪些环节?(p141 3题)
答:酒精对于糖代谢途径的影响主要有:肝脏的糖异生与糖原分解反应,也就是来源与去路的影响。
1)研究认为,酒精可以诱导低血糖主要取决于体内糖原储备是否充足,然而在人营养不良或者剧烈运动后,体内糖原过度消耗,酒精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饮酒后容易出现低血糖。
2)抑制糖异生:
①酒精的氧化抑制了苹果酸/天冬氨酸转运系统,导致细胞间质中还原当量代谢紊乱,使丙酮酸浓度下降,从而抑制糖异生;
②酒精能影响糖异生关键酶活性-非活性的转换,酶总量,酶合成或降解,从而抑制糖异生,如果糖二磷酸酶-1活性的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表达降低等; 3)影响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导致乳酸循环受阻,不利于血糖升高。
4)酒精使胰岛a细胞功能降低,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抑制糖原分解,促进糖酵解,造成低血糖。
5)酒精还会影响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从而造成低血糖。
2、列举几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想一想他们为什们有降低血糖的作用?(p141 4题)答:1)胰岛素
它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生,减少血糖来源,似血糖降低;
2)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药物,格列苯脲等,通过刺激胰岛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起合成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3)胰岛素曾敏剂
如噻唑烷二酮类的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另外如双胍类药,如二甲双胍,它能降低血浆中脂肪酸的浓度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也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4)a-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在肠道内竞争性的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降低多糖或蔗糖分解成葡萄糖,抑制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3、治疗血浆胆固醇异常升高有哪些可能的措施?理论依据是什么?(p174
3题)
答:1)血浆胆固醇异常升高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降脂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和基因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应根据患者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情况而决定。而且,降脂治疗的目标亦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一般而言,危险因素越多,则对其降脂的要求就越高(即目标血脂水平越低)。
2)但是继发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可适当地结合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
A.控制理想体重。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B.运动锻炼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胆固醇水平。
C.戒烟 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D.饮食治疗
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饮食结构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易受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尽管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LDL-胆固醇水平和升高HDL-胆固醇水平的作用,但是二者所含的热量都较高,如果摄入过多同样可引起超重或肥胖。因此,饮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不宜过多。通常,肉食、蛋及乳制品等食物(特别是蛋黄和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应限量进食。食用油应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为宜。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
E.药物治疗
(1)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药理机制清楚、疗效明确的调脂药物有4类。其中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为主的有他汀类和树脂类。
① 他汀类: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调脂疗效的一类调脂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目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树脂类(胆酸螯合剂):该类药物有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它们都是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高分子阴离子交换树脂。该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着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F.重度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多见于有基因遗传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可以通过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如回肠末端部分切除术,门腔静脉分流术)等方法治疗。基因治疗在未来有可能攻克顽固性遗传性的血脂异常。
3、减肥的措施与理论依据?(p174 4题)
4、答:减肥,主要从两方面考虑:控制热量的吸收和增加热量的消耗,也就是在选择减肥方法时应以物理减肥和减少饮食为主。
常用减肥方法有:
1)饮食控制。食物量的减少以及食物结构的合理搭配,不仅减少脂肪的吸收,而且在消耗玩储备糖原所提供的能量,会进一步消耗脂肪来供应机体能量的需求,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2)有氧代谢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大大提高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减肥,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
3)药物。虽然不推荐大量使用,但是也是一种方法。脂解类激素药物,可以促进脂肪的动员;含肉碱类药物,有助于长链脂酰coA转运。两者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4)外科手术。当前面的方法都失效时,吸脂手术目前也成为局部美体塑性的热门手术,它可以直接减少脂肪组织。另外,中医的针灸,可以调理脏腑,运行气血,疏通筋脉,再加以饮食控制,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5、肿瘤细胞的糖代谢特点: 答:(1)肿瘤细胞的功能独立于饥饿-饱食循环之外,需要葡萄糖持续供能,能与肝脏建立葡萄糖乳酸盐循环。处于肿瘤核心的细胞通常缺氧,引起低氧诱导因子(HIF)的增多,激活编码葡萄糖转运体和糖酵解酶的基因,产生肿瘤细胞生长额侵袭转移需要的能量。
(2)但有一种新的机制: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的条件下,主要也通过无氧糖酵解获得能量,而非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途径。这种有氧糖酵解现象叫做Warburg效应。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所致,也可能与酶谱的变化有关。尤其是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谱的改变,以及糖异生关键酶活性的降低有关。
6、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答: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在动脉壁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胆固醇酯的堆积,继而形成粥样斑块。而这些胆固醇主要来自于血浆脂蛋白。
1)VLDL与AS的关系:β-VLDL含丰富的ɑpoB和apoE,能与巨噬细胞表面特殊高亲和力受体作用进入胞内,使CE增加; 2)LDL与AS的关系:
A、LDL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在动脉壁堆积过久会损伤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另外它还能刺激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B、巨噬细胞表面存在清道夫受体,能吞噬受修饰的LDL,且无负反馈作用,导致大量胆固醇蓄积变成泡沫细胞;
C、apoB是LDL主要的蛋白,氧化的apoB释放多种炎性产物,产物在动脉壁上蔓延,加速AS,apoB100是识别肝细胞及其周围靶细胞LDL-受体的决定性蛋白,平衡胆固醇代谢,其肝素结合区和动脉壁内的糖胺多糖结合利于脂蛋白酶作用,加速AS。3)HDL与AS的关系:
A、HDL抗AS作用:首先,它能醋精胆固醇逆转运,清除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定向调节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增加单核细胞数量;抑制巨噬细胞的Ⅰ型干扰素反应;抑制LDL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体的结合;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值抑制其合成氨基葡聚糖; B、氧化的HDL,其胆固醇转运作用下降,抗AS的能力下降,且会加速其发生发展;
C、ApoA1是HDL的主要成分,在胆固醇转运中的关键,且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内皮功能保护,抑制AS多种作用。4)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载脂蛋白:
如apoE具有抗AS的作用,具体机制:机制细胞信号传导以及防止细胞进入G1期而抑制血小板生长因子(PGF)诱导的SMC的增值和迁移;激活NO合酶,刺激血小板产生足够的NO释放到胞外,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加外周细胞胆固醇流出及血浆中胆固醇脂蛋白的清除;抑制脂蛋白的氧化,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XO-LDL)和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XO-VLDL)形成,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
7、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CO中毒可致呼吸停止,其在机制是什么?(p195 2题)
答: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萎锈灵、抗霉素A、氰化物、co、叠氮化物以及硫化氢。
3)CO中毒导致呼吸停止的机制:CO可与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影响组织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阻碍对养的利用。此外,CO经呼吸进入肺部后,通过肺泡细胞弥散入血与Hb结合形成COHb,与氧气竞争结合Hb,其亲和力高,但是解离率低,导致组织缺氧,呼吸停止。
8、胞质中的NADH+H如何通过线粒体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的?(p195 3题)
答:胞质中的NADH+H是通过以下两种穿梭运送系统而到达线粒体基质,然后在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进行氧化:
磷酸甘油穿梭途径:胞质中的以NADH+H为辅酶的磷酸甘油脱氢酶可以将磷酸二轻丙酮还原为磷酸丙酮,后者可以扩散到线粒体基质内,而基质内有一种含有FAD的ɑ-磷酸甘油脱氢酶,它可以催化进入的磷酸甘油,形成FADH2,于是胞质内的NADH+H间接地形成了线粒体内的FADH2,后者通过呼吸链产生ATP;
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途径:线粒体基质内有一种苹果酸脱氢酶,可以催化进入的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和NADH+H,电子传递顺序为NADH→Co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IV→O2。
9、列举血案的来源和去路,并分析谷氨酸和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肝昏迷)的生化基础。(p221 4题)
答:1)氨的来源: 内源性:1.组织中氨基酸分解生成的氨 组织中的氨基酸经过联合脱氨作用脱氨或经其它方式脱氨,这是组织中氨的主要来源。组织中氨基酸经脱羧基反应生成胺,再经单胺氧化酶或二胺氧化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相应的醛,这是组织中氨的次要来源,组织中氨基酸分解生成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膳食中蛋白质过多时,这一部分氨的生成量也增多。2.肾脏来源的氨 血液中的谷氨酰胺流经肾脏时,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分解生成谷氨酸和NH3。3.肠道来源的氨 这是血氨的主要来源。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尿素有15?0%经肠粘膜分泌入肠腔。肠道细菌有尿素酶,可将尿素水解成为CO2和NH3,这一部分氨约占肠道产氨总量的90%(成人每日约为4克)。肠道中的氨可被吸收入血,其中3/4的吸收部位在结肠,其余部分在空肠和回肠。氨入血后可经门脉入肝,重新合成尿素。这个过程称为尿素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n circulation of urea)。
外源性: 肠道中的一小部分氨来自腐败作用(putrescence)。这是指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或其水解产物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分解的过程。腐败作用的产物有胺、氨、酚、吲哚、H2S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脂肪酸、维生素K、生物素等。2)氨的去路
氨是有毒的物质,人体必须及时将氨转变成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然后排出体外。主要去路是在肝脏合成尿素、随尿排出;一部分氨可以合成谷氨酰胺和门冬酰胺,也可合成其它非必需氨基酸;少量的氨可直接经尿排出体外。
3)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的解毒处理,生命得以维持。当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引起的代谢紊乱,肝解毒功能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发生昏迷,称为肝昏迷。用谷氨酸和精氨酸可以治疗。
机制:谷氨酸盐理论上,谷氨酸可与氨结合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谷氨酰胺则随血流到达肾脏,在肾内由谷氨酰胺酶分解成谷氨酸及氨,谷氨酸被重吸收人血重复利用,而氨则成为钱盐随尿排出体外。精氨酸作用机制是促进鸟氨酸循环,使更多的血氨转变成尿素。总的来讲,二者都可以加速血氨的清除和代谢。
10、何谓转氨基作用?体内重要的转氨酶有哪几种?测定血清中的这些转氨酶的活性有何意义?(p221 5题)
答:1)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2)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体内除赖氨酸、苏氨酸之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为重要。前者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
3)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转氨酶可按底物的不同分成3大类。L-a-氨基酸(酮酸转氨酶)、ω-氨基酸(酮酸转氨酶)和D-氨基酸转氨酶。转氨酶的辅基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两者在转氨基反应中可互相变换。
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氨基酸转氨后生成的酮酸或醛酸可经氧化分解而供能,也可转变成糖类或脂肪酸。相反,酮酸或醛酸也可经转氨酶的作用而生成非必需氨基酸。某些氨基酸之间的互变也有转氨酶参与。
在高等动物各组织中,活力最高的转氨酶是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GOT以心脏中活力最大,其次为肝脏;GPT则以肝脏中活力最大,当肝脏细胞损伤时,GPT释放到血液内,于是血液内酶活力明显地增加。在临床上测定血液中转氨酶活力可作为诊断的指标。如测定GPT活力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T活力可明显地高于正常人;而测定GOT活力则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心肌梗塞时血清中GOT活性显示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转氨酶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段检查,转氨酶水平都有可能产生波动。因此,健康人的转氨酶水平也是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的,所以不是转氨酶高就一定需要用药治疗的。
11、已知尿酸是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产物,说明痛风症与尿酸的相关性并从酶学的角度说明使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机制?(p232 3题)
答:1)尿酸是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水溶性差,当进食高嘌呤饮食、体内核酸大量分解或者肾脏疾病而使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升高。而痛风症,是当血尿酸含量升高达8mg/100ml,尿酸盐晶体即可沉淀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等处,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以及肾疾病。
2)别嘌呤治疗痛风症的机制:尿酸是由黄嘌呤氧化而生成的,这一步关键酶使黄嘌呤氧化酶。但是别嘌呤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可以使该酶失去活性,黄嘌呤就不能转化形成尿酸,高尿血症消除,所以可以治疗痛风。
12、列举几种嘌呤与嘧啶抗代谢物的名称,并举例说明抗代谢物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机制(p232 5题)
答:1)嘧啶拮抗物: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环胞苷等;嘌呤拮抗物:6-巯基嘌呤、氮杂丝氨酸、甲氮蝶呤。
例如,6-巯嘌呤。6-巯嘌呤是嘌呤拮抗药。其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在体内,经次黄嘌呤-鸟苷酸酶(HGPRT)的催化,6-MP首先转变成硫代肌苷酸,后者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从而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使肿瘤细胞不能增殖。6-MP→次黄嘌呤-鸟苷酸酶→硫代肌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对S期细胞及其他期细胞有效。临床主要用于儿童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维持治疗,亦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是嘧啶拮抗药。5-FU在细胞内转变成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才发挥作用。5-FU在体内转化为Fd-UMP,它于dUMP结构相似,是胸苷酸合酶的抑制剂,使dTMP合成受到阻断,破坏RNA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抑制肿瘤的增值。其抗肿瘤谱广,对多种肿瘤尤其是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临床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及肝癌,也可用于治疗卵巢癌、子宫癌、鼻咽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等。
第二篇:昆明理工大学制药工程09级网络教学生物化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为维持人体健康和功能不可缺少的,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一类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2、皂化(saponification):油脂的碱水解作用。
3、皂化值(saponification value):皂化1克油脂所需KOH(mg)量。
4、碘值(iodine value):100克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碘的克数,可用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5、酸值(acid value):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mg)数,表示酸败程度。
二、问答题
1、脂类物质在生物体内主要起哪些作用? 答:(1).贮存脂质:提供能量,作为抗低温绝缘层。
(2).结构脂质:构成各种生物膜结构及其骨架,膜脂的极性头和非极性尾导致膜脂装配成脂双层,其有屏障作用,使膜两侧的亲水物质不能自由通过,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活性脂质:a、作为固醇类激素;b、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或激活剂;c、作为电子载体;d、作为糖基载体;e、有激素样作用(类二十碳烷)。
2、测得某甘油三酯的皂化值为200,碘值为60。求:(1)甘油三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甘油三酯分子中平均有多少个双键?(KOH的相对分子质量56,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答:〈1〉Mr=(3×56×1000)/皂化值 = 3×56×1000/200=840 g/mol 〈2〉设每mol甘油三酯分子中有n mol双键
100克甘油三酯所含双键数N = 60/126.9 = 0.473 所以1mol含双键n = N×(840/100)=≈4 即每个甘油三酯分子中平均有四个双键.3,脂质体是一个连续的自我封闭的脂双层结构.(a)脂双层形成的驱动力是什
么
(b)生物膜的结构对生物有什么重要作用
_答:(a)形成双层的磷脂分子是两性分子(含有亲水和疏水部分).脂双层的形成是由磷脂的疏水作用驱动的,这时磷脂疏水的脂酰链倾向于脱离与水的接触,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的非极性尾部被水分子包围,磷脂分子之间为避开水疏水尾部彼此靠近,当磷脂双层结构形成时,脂酰链被限制在疏水的内部,而排挤出有序的水分子.该过程导致这些水分子的熵大大增加,熵增加的量大大地超过由于更多有序的脂双层的形成导致熵减少的量.增加的熵以及脂双层中的相邻的非极性尾部之间的范德华接触对有利的(负的)自由能变化都有贡献,因此整个过程可以自发进
行.(b)生物膜主要是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类组成,形成一个流动的自封闭体系,它对生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 生物膜可以进行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3, 生物膜与信号传导,能量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等细胞中的重要过程相关.总之,生物膜使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既各自具有恒定,动态的内环境,又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第三篇:《生物化学(乙)》必做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化学(乙)》课程作业答案(必做)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答案:肽键氨基羧基共价键
2.答案:16% 氨基酸
20种甘氨酸脯氨酸
L-(—氨基酸 3.答案:(—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4.答案:氢键离子键(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 5.答案:亚基
6.答案:颗粒表面水化膜表面带有同种电荷,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答案:指肽链中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这种顺序是由基因上遗传信息所决定的。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为肽键,一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它是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基础。
2.肽键平面:答案:肽键不能自由旋转而使涉及肽键的6个原子共处于同一平面,称为肽单元或肽键平面。但由于α-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均形成单键,因此两相邻的肽键平面可以作相对旋转。
3.亚基:答案:某些蛋白质作为一个表达特定功能的单位时,由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这些多肽链各自有特定的构象,这种肽链就称为蛋白质的亚基。
4.变构效应:答案: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具有变构效应的蛋白质称为变构蛋白,常有四级结构。以血红蛋白为例,一分子氧与一个血红素辅基结合,引起亚基构象变化,进而引进相邻亚基构象变化,更易与氧气结合。
5.肽:答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氨基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即生成肽键,多个氨基酸以肽键连接成的反应产物称为肽。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征?
答案: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旋转上升,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上的氢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羰基上的氧形成氢键,以维持α-螺旋稳定。在β-折叠结构中,多肽链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结构,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两条以上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维持β-折叠构象稳定。在球状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主链常出现180°回折,回折部分称为β-转角。β-转角通常有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辅氨酸。无规卷曲是指肽链中没有确定规律的结构。第三章核酸化学
一、填空题
1.答案:
5′
3′ 2.答案:氢键碱基堆集力
3.答案:
dAMP
dGMP
dCMP
dTMP
AMP
GMP
CMP UMP 4.答案:
2nm
3.4nm
0.34nm
二、名词解释 1.DNA双螺旋结构:答案:大多数生物的DNA分子都是双链的,而且在空间形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平行围绕同一“想象中”的中心轴形成的双股螺旋结构。二链均为右手螺旋。两条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和磷酸形成的骨架作为主链位于螺旋外侧,而碱基朝向内侧。两链朝内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使两链不至松散。
2.碱基互补规律:答案: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以二个氢键配对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以三个氢键相连,使碱基形成了配对。这种严格的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规律。
3.DNA变性:答案:在理化因素作用下,破坏DNA双螺旋稳定因素,使得两条互补链松散而分开成为单链,DNA将失去原有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DNA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变性。
三、问答题
1.比较试简述DNA、RNA在分子组成上的特点
答案:组成RNA的碱基是A、G、C、U,而组成DNA的碱基是A、G、C、T。戊糖不同之处是RNA含有核糖,而DNA含有脱氧核糖。组成RNA的基本核苷酸分别是AMP、GMP、CMP和UMP四种。组成DNA的基本核苷酸是dAMP、dGMP、dCMP、dTMP四种。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并且彼此完全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RNA是单链核酸,会形成局部的链内配对。第四章酶
一、填空题
1.答案:ES
相同斜率的直线,Km减小
Vmax降低 2.答案: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二、名词解释
1.酶的辅助因子:答案:指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主要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某些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它们与酶蛋白的亲和力大小,又分辅基和辅酶两种。前者与酶蛋白亲和力大,后者亲和力小。辅基和辅酶在酶促反应过程中起运载底物的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作用。常见的辅基和辅酶分子中多数含有B族维生素成分。
2.活性中心:答案:酶分子中与催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结构区域称活性中心。活性中心的结构是酶分子中在空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位于肽链的不同区段,甚至位于不同的肽键上,通过折叠、盘绕而在空间上相互靠近。
3.酶原激活:答案:指无活性的酶的前体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酶原激活在分子结构上是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改变的过程。
4.同工酶:答案: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彼此存在差异的一类酶。它们可以存在于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甚至存在于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
三、问答题
1.论述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答案:(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一定[E]下,将[S]与v作图,呈现双曲线,当底物浓度较低的初始反应阶段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然后处于混合级反应阶段,当底物浓度加大到可占据全部酶的活性中心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即酶活性中心被底物所饱和。此时如继续增加底物浓度,不会使反应速率再增加。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当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ν=k[E]。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反应速度迅速下降,直到完全失活。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通常为一“钟形”曲线,即pH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酶的最适pH。(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按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可将其分为不可逆抑制作用和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能够促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酶的激活剂大多数是无机离子,如K+、Mg2+、Mn2+、Cl-等。第五章糖代谢
一、填空题 1.答案:2 3 2.答案:胞液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l 丙酮酸激酶 3.答案:线粒体糖酵解
二、名词解释
1.糖酵解:答案:葡萄糖或糖原在不消耗氧的条件下被分解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或无氧氧化)。由于此反应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或无氧酵解)。
2.乳酸循环:答案:在肌肉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至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释放至血液又被肌肉摄取,这种循环进行的代谢途径叫做乳酸循环。3.糖异生:答案: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糖异生代谢途径主要存在于肝及肾中。
三、问答题
1.以葡萄糖为例,比较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异同。答案: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异同见表6-1。表6-1 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异同 比较项目糖酵解糖有氧氧化 反应部位胞液胞液和线粒体 反应条件无氧有氧
受氢体
NAD+
NAD+、FAD 限速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l、6-磷酸果糖激酶-l、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生成ATP数
1分子G氧化分解净生成2分子ATP 净生成36或38分子ATP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后者为主 终产物乳酸
CO2和H2O 生理意义糖酵解是肌肉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收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缩时迅速获得能量的重要途径;是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 机体缺氧时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共同的最终代谢通路; 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方是体内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式;是神经、白细胞、骨髓等组织 细胞在有氧情况下获得部分能量的 有效方式。2.何谓三羧酸循环?有何特点?
答案:三羧酸循环是以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开始,经过两次脱羧和4次脱氢等反应步骤,最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为结束的连续酶促反应过程,此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因为这个反应过程的第一个产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也叫做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特点:①在有氧条件下进行;②在线粒体内进行;③有两次脱羧和4次脱氢;④受氢体是NAD+和FAD;⑤循环1次消耗1个乙酰基,产生12分子ATP;⑥产能方式是底物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以后者为主;⑦循环不可逆;⑧限速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⑨关键物质草酰乙酸主要由丙酮酸羧化回补。第六章脂代谢
一、填空题
1.答案: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合成脂肪酸合成胆固醇合成酮体等 2.答案: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肝细胞乙酰CoA
肝外组织 3.答案:转运外源性脂肪转运内源性脂肪转运胆固醇逆转胆固醇
二、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答案: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靠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脂肪酸是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2.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答案:是指脂肪细胞中的三脂酰甘油脂肪酶。它对多种激素敏感,其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胰岛素能抑制其活性;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能增强其活性。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3.血浆脂蛋白:答案:血浆中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表面为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的亲水基团,这些化合物的疏水基团朝向球内,内核为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疏水脂质,血浆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浆中的存在和运输形式。
三、问答题
1.1分子12C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如何氧化成水和CO2?计算ATP的生成。答案:12C脂肪酸氧化分解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消耗2个高能键(2)脂酰基由肉碱携带进入线粒体
(3)通过5次-氧化,生成6分子乙酰CoA
生成5×5=25ATP(4)经三羧酸循环,乙酰CoA氧化成水和CO2
生成12×6=72ATP ATP生成数合计:25 + 72 - 2 = 95 另外,在肝脏乙酰CoA缩合成酮体,然后运至肝外组织,酮体重新转变为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水和CO2。第七章生物氧化
一、填空题
1.答案: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2.答案: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2
3.答案:NADH 琥珀酸
二、名词解释
1.高能磷酸化合物:答案:生物化学中一般将水解能释放出20.92kJ/mol以上自由能的磷酸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2.生物氧化:答案:有机分子如糖、脂肪、蛋白质等在机体细胞内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答案: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一、填空题
1.答案: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
2.答案: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移酶)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3.答案:氨基酸脱氨生成由肠管吸收的氨肾产生的氨 4.答案:FH4
嘌呤嘧啶核苷酸
二、名词解释
1.转氨基作用:答案: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酮酸与α-氨基酸进行氨基的转移,生成相应的α-酮酸与α-氨基酸的过程。体内的转氨酶有ALT和AST,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内含维生素B6。
2.鸟氨酸循环:答案:即尿素合成过程,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用于合成无毒的尿素。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但在肾及脑中也可少量合成。过程是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瓜氨酸的合成、精氨酸的合成、尿素和鸟氨酸的生成。在胞液和线粒体中进行。
3.必需氨基酸:答案:是指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蛋白提供的氨基酸。主要有8种,它们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三、问答题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案:脱氨基作用主要有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中,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酮酸与α-氨基酸进行氨基的转移,生成相应的α-酮酸与α-氨基酸的过程。体内的转氨酶有ALT和AST,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内含维生素B6。
氧化脱氨基作用经脱氢、加水、放出氨。酶是谷氨酸脱氢酶,分布广,活性强,两种组织活性低(心肌和骨骼肌)。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加上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体内生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在心肌和骨骼肌则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第十章
DNA生物合成
一、填空题
1.①严格的碱基选择②DNA聚合酶的校正功能③RNA引物的作用 2.NA
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自身的RNA
二、名词解释
1.DNA半保留复制:答案:DNA复制时亲代双链DNA解开,各以每股单链为模板,利用4dNTP,经碱基互补配对,合成新的互补链。生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股链来自亲代分子,另一股为合成新链。
2.连续复制:答案:DNA复制时,新链延伸的方向为5'→3',前导链的合成与复制叉行进方向一致,是连续合成;随从链合成与复制叉行进方向相反,先合成DNA单链片段,然后彼此连接成长链,此链为不连续合成。
3.引发体:答案:引物酶合成RNA引物的过程中,首先在复制起始点由许多蛋白质因子如PriA、B、C、DnaB、C、T等与引物酶结合装配成复合物,即引发体,进而催化RNA引物的合成。
4.冈崎片段:答案:随从链不连续合成的结果,生成许多带有RNA引物的DNA片段,此种合成方式由日本学者冈崎首先发现,故将该种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三、问答题 1.试述参与DNA复制的过程及其重要酶类的主要功能。
答案:复制的起始: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由拓扑异构酶和解链酶作用,使DN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两条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在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在引物酶的催化下,以DNA链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引物。
复制的延长:⑴聚合子代DNA:由DNA聚合酶催化,以亲代DNA链为模板,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
⑵引发体移动:引发体向前移动,解开新的局部双螺旋,形成新的复制叉,随从链重新合成RNA引物,继续进行链的延长。
复制的终止:⑴去除引物,填补缺口: RNA引物被水解,缺口由DNA链填补,直到剩下最后一个磷酸酯键的缺口。
⑵连接冈崎片段: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2.何谓DNA复制的保真性?哪些因素可保证此特性? 答案:保真性是制复制过程中合成新链的碱基序列与模板链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使子代DNA分子的结构与亲代DNA完全相同,从而使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真实不变地传递到子代DNA分子中。
复制的保真性有赖于以下因素的作用:①复制中严格的碱基选择;②DNA聚合酶的校正功能;③RNA引物的作用。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一、填空题
1.答案:模板链编码链编码链 2.答案:m7GpppG
poly A 3.答案:DNA
5'
3'
二、名词解释
1.转录:答案: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下,生物体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与DNA链的一定区段互补的RNA链,这个过程称为转录。
2.结构基因:答案:在DNA链上,并非任何区段都可以转录,凡是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称为结构基因。
3.核心酶:答案: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由5个亚基组成的五聚体(α2ββ′σ)蛋白质,脱去σ亚基后,剩余的α2ββ′亚基合称为核心酶。
4.转录的不对称性:答案:是指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进行转录,从而将遗传信息由DNA传递给RNA;对于不同的基因来说,其转录信息可以存在于两条不同的DNA链上。
三、问答题
1.简述复制与转录的相似和区别。
答案: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都需依赖DNA的聚合酶,聚合过程都是在核苷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新链合成都是从5′→3′方向延长,都需遵从碱基配对规律。复制和转录的区别是:通过复制使子代保留亲代全部遗传信息,而转录只是根据生存需要将部分信息表达。复制以双链DNA为模板,而转录只需单链DNA为模板;复制产物是双链DNA,转录产物是单链RNA。此外,聚合酶分别是DNA pol和RNA pol;底物分别是dNTP和NTP;复制是碱基A-T、G-C配对,转录是碱基A-U、G-C配对;复制需要RNA引物,转录不需要任何引物。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填空题
1.答案:模板携带转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答案: 64 61 AUG UAA UAG UGA 3.答案:新生肽的剪切新生肽的折叠亚基的聚合脱N-甲酰基或N-蛋氨酸个别氨基酸的修饰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密码子:答案:作为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mRNA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三联体,代表一个氨基酸的信息,此三联体就称为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子。共有64种不同的密码。
2.遗传密码的摆动性:答案:密码子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配对有时会出现不遵守碱基配对规律的情况,称为遗传密码的摆动性。
3.多核糖体:答案:多个核糖体可以在一条mRNA链上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称为多核糖体循环。
三、问答题
1.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答案:氨基酸活化后,在核蛋白体上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称为核蛋白体循环,循环包括: ①肽链合成的起始起始阶段在Mg2+,GTP,起始因子作用下,由核蛋白体大、小亚基,模板mRNA及蛋氨酰-tRNA共同构成起始复合体。起始密码子处于P位,mRNA上第二个密码子处于A位。
②肽链的延长在肽链延长因子,GTP,Mg2+等参与下,经过进位、转肽、移位三个步骤重复进行,肽链按遗传信息所编码的氨基酸顺序不断延长。
③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当肽链合成至A位上出现终止信号(UAA/UGA/UAG)时,多肽链合成终止,开始另一条肽链的合成。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一、填空题
1.答案:不变持续恒定 2.答案:生长发育分化
二、名词解释
1.基因表达:答案:基因表达是指储存遗传信息的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而形成表型性状的过程。2.顺式作用元件:顺式调控元件是基因周围能与特异转录因子结合而影响转录的DNA序列。主要是起正性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静止子。
三、问答题
1.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方式
第四篇:生物化学B作业1-5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B》第1-5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作业1答案
A型题:
1.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是[C ] C.肝素 2.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是[A ] A.亚麻酸 3.含有α-1,4-糖苷键的是[ A] A.麦芽糖 4.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消化的是[D ] D.纤维素
5.用班氏试剂检验尿糖是利用葡萄糖的哪种性质[B ] B.还原性 6.属于戊糖的是[A ] A.2-脱氧核糖
7.下列说法符合脂肪概念的是[E ] E.脂肪是三脂酰甘油 8.主要的食用糖是[C ] C.蔗糖 9.胆固醇不能转化成[B ] B.乙醇胺
10.脂肪的碘值愈高表示[B ] B.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愈高 11.可发生碘化反应的是[B ] B.三油酰甘油 12.不属于卵磷脂组成成分的是[B ] B.乙醇胺 B型题:
A.果糖 B.乳糖 C.葡萄糖 D.透明质酸 E.糖原
13.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C]
14.被称为动物淀粉的是[ E] A.胆固醇酯 B.磷脂酰胆碱 C.胆汁酸盐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单酰甘油
15.血浆运输不饱和脂肪酸的方式之一是[A ] 16.对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的是[ C] 17.对脂肪的运输有协助作用的是[B ]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成酯反应 D.成苷反应 E.半缩醛反应
18.葡萄糖生成山梨醇是[B ]
19.果糖与磷酸生成6-磷酸果糖是[C ]
20.葡萄糖生成甲基葡萄糖苷是[D ]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作业2答案
A型题:
1.标准氨基酸的分子中没有
D.醛基
2.下列氨基酸除哪个以外属于同一类氨基酸
B.牛磺酸
3.两种蛋白质A和B,现经分析确知A的等电点比B高,所以下面一种氨基酸在A的含量可能比B多,它是
B.赖氨酸 4.选出非编码氨基酸
B.胱氨酸 5.单纯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
E.s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E.蛋白质溶液的酸碱度越偏离其等电点越容易沉淀 7.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
C.激素
8.根据元素组成的区别,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
C.胱氨酸
9.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10.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二硫键,所以该蛋白质含有
C.半胱氨酸
11.泛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维生素,但它本身没有生物活性,而是在人体内与ATP及一种氨基酸合成为辅酶A后才在代谢中发挥作用。这种氨基酸是
D.半胱氨酸
12.维系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D.氢键
13.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蛋白质而又不使之变性的方法是加入
A.硫酸铵 14.选出不含硫的氨基酸
D.组氨酸
15.改变氢键不会改变蛋白质的 A.一级结构
16.根据基团结构,从下列氨基酸中排除一种氨基酸 C.脯氨酸 17.哪种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稳定
D.DNA 18.请选出分子量较大的氨基酸
C.色氨酸
19.一条蛋白质多肽链由1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它的分子量的可能范围是
C.10 000~12 000 2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21.关于蛋白质α-螺旋的正确描述是
E.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结构影响α-螺旋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22.蛋白质中没有的氨基酸是
C.瓜氨酸
2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变性导致蛋白质沉淀 24.指出必需氨基酸
E.苏氨酸
25.哪个是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D.茚三酮反应 26.哪种氨基酸水溶液的pH值最低
C.谷氨酸
27.在一个单纯蛋白质分子结构中不一定存在的化学键是
D.二硫键 28.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
E.半胱氨酸
29.在一个分子结构中,如果存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我们就说该分子结构中存在杂环结构,下列哪种分子肯定不存在杂环结构
B.类固醇
30.蛋白质的主链构象属于
B.二级结构 B型题:
A.氨基 B.羟基 C.巯基 D.羧基 E.烷基 31.酸性氨基酸含哪种基团最多 D 32.含有哪种基团的氨基酸残基可以形成疏水键 E A.丝氨酸 B.赖氨酸 C.精氨酸 D.谷氨酸 E.牛磺酸
33.1个由10个氨基酸构成的肽含有3个羧基,所以该肽可能有哪个氨基酸 D 34.甘油磷脂可能含有 A 35.没有旋光性的氨基酸是 E A.氨基 B.羧基 C.巯基 D.酰胺基 E.胍基 36.只存在于碱性氨基酸的基团是 E 37.在蛋白质分子中不参与形成氢键的基团是 C A.1 B.2 C.3 D.4 E.5 38.1个标准氨基酸分子不可能有几个氮原子 E 39.1个五肽分子有几个肽键 D 40.1个氨基酸最多有几个可电离基团 C A.精氨酸 B.色氨酸 C.脯氨酸 D.丝氨酸 E.胱氨酸 41.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蛋白质分子含有 B 42.含氮原子最多的氨基酸是 A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B作业3 A型题:
1.对活化能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D是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过渡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2.酶原的激活是由于
E.激活剂使酶原分子的一段肽水解脱落,从而形成活性中心,或使活性中心暴露 3.在转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与tRNA的哪种核苷酸结合?
D腺苷酸 4.Km值是
A.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5.哪一项叙述符合酶的诱导契合学说
B酶的活性部位有可变形性,在底物的影响下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与底物进行反应 6.真核生物大多数mRNA 3'端的核苷酸是
D.腺苷酸 7.全酶是指
C.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8.DNA变性是指
D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9.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程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作用时间
10.在转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与tRNA哪个部位结合?
A.3'端
11.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错误说法是
D酶的必需基团就是酶的活性中心 12.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C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13.当Km值等于0.25[S]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的C80% 14.mRNA的特点是种类多、寿命短、含量少,占细胞内总RNA的B.10%以下 15.符合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是
B.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16.关于核苷酸生理功能的错误叙述是 C 核苷酸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17.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B.竞争性抑制作用 18.核酸具有特殊的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在 C.260nm 19.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度图呈矩形双曲线的条件是
A.酶浓度不变
20.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E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集中形成的一个区域,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并使之转化成产物 21.某DNA分子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为20%,则胞嘧啶的摩尔含量应为
B.30% 22.关于DNA双螺旋模型的错误叙述是
C碱基位于双螺旋外侧
23.关于酶的辅基的正确叙述是
E.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 24.酶浓度与反应速度呈直线关系的前提是
C.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25.DNA的一级结构实质上就是
A.DNA分子的碱基序列
26.关于DNA双螺旋模型的正确叙述是
A.DNA两股链的走向是反向平行的 27.含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
B.tRNA 28.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时
D.酶和底物的构象都发生变化化 29.催化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酶属于
C.氧化还原酶 30.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C竞争性抑制作用
31.关于DNA的错误叙述是
A.DNA只存在于细胞核内,其所带遗传信息由RNA携带到内质网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2.ATP的功能不包括
D.激活酶原
33.连接核酸结构单位的化学键是
B.磷酸二酯键 34.符合辅酶概念的叙述是
E参与化学基团的传递 35.决定酶的专一性的是
A.酶蛋白 36.磺胺药的作用机理是
D.竞争性抑制作用
37.关于DNA碱基组成的正确叙述是
C.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38.酶作为典型的催化剂可产生下列哪种效应
B.降低活化能 39.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D.具有高度专一性
40.乳酸脱氢酶是由2种亚基组成的X聚体,可形成Y种同工酶,其X、Y的数值依次是
C.4,5 B型题:
A A
B.C C.G
D.T
E.U 41.在RNA中含量最少的碱基是
D 42.哪种碱基通常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
E A.最适pH B.酶浓度 C.反应速度 D.最适温度 E.反应时间 43.酶活性最大时的pH
A 44.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是
D A.K+ B.Hg2+ C.Mg2+ D.Cu2+ E.Cl-45.能抑制巯基酶活性的是 B 46.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是 E 47.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 D A.酶的比活力 B.活化能 C.酶促反应速度常数 D.Km值 E.酶活性单位 48.mol/L可用于表示 D 49.J/mol可用于表示 B 50.μmol/分可用于表示 E A.可逆性抑制剂 B.不可逆性抑制剂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竞争性抑制作用 51.有机磷化合物是一种
B 52.仅与酶和底物形成的复合物结合的抑制作用属于
D 53.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是与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的构象改变而失活,这种抑制为
C A.A B.C C.G D.T E.U 54.mRNA5’-端碱基是
C 55.tRNA 3’-端碱基是
A A.活化能 B.酶活性国际单位 C.酶的比活力 D.Km值 E.酶促反应速度常数
56.在最适条件下,25℃、1分钟内催化1.0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为1个
B 57.1mg酶蛋白具有的酶活性单位为
C 58.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为
D
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生物化学B作业4 A型题:
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意味着
C线粒体能利用O2,但不能生成ATP 2.呼吸链的组分不包括
A.CoA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都会产生的中间产物是
E乙酰CoA 4.参与体内一碳单位转移的物质是
D.FH4 5.加速ATP水解为ADP和Pi的是
B.甲状腺激素 6.被CO抑制的是
D.细胞色素a3 7.Vit B2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D.FAD 8.2,4-二硝基苯酚能抑制哪种代谢?
D.氧化磷酸化 9.下列有关生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C是羧化酶的辅基 10.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是
A.2,4-二硝基苯酚 11.在生物氧化过程中NAD+的作用是
B递氢
12.在呼吸链中阻断电子从NADH向辅酶Q传递的是
B.阿米妥 13.关于Vit的正确叙述是
E.大多数B族Vit是辅酶或辅基的前体 14.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不包括
E.NAD 15.被氰化物抑制的是
B.细胞色素a3 16.不是高能化合物的是
B.3-磷酸甘油醛
17.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而使生物氧化中断的是
D.CO 18.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C.FH4
19.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ATP的摩尔数是
C.3 20.呼吸链中将电子直接传递给O2的是
A细胞色素a3 21.下列有关Vit C生理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 的 B保护谷胱甘肽为氧化型 22.尼克酰胺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B.NAD+ 23.Vit D的活性形式是
C.1,25-(OH)2-Vit D3 24.关于生物氧化的错误叙述是
C生物氧化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称受氢体 25.1mol琥珀酸脱下的2H经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摩尔数是
B2 26.如缺乏可导致脚气病的Vit是
CVit B1 27.三大营养素是指
D.糖,脂肪,蛋白质 28.真核生物呼吸链的存在部位是
E.线粒体 29.关于呼吸链的错误叙述是
A.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B型题:
A.Cyt b B.Cyt c C.Cyt a3 D.Cyt P450 E.Cyt c1 30.将电子直接传递给O2的是 C 31.不在线粒体内传递电子的是 D 32.与线粒体内膜结合较松容易分离的是 B A.Vit D B.Vit C C.VitPP D.Vit B1 E.Vit A 33.可参与细胞膜糖蛋白合成的是
E 34.属于类固醇衍生物的是
A 35.属于吡啶衍生物的是
C A.氨基转移反应 B.羧化反应 C.丙酮酸脱羧反应 D.琥珀酸脱氢反应 E.丙酮酸激酶 36.需磷酸吡哆醛作辅基的是 A 37.需FAD作辅基的是 D 38.需生物素作辅基的是 B A.1/2 B.1 C.2 D.3 E.4 39.NADH氧化呼吸链的P/O比值为 D 40.FADH2氧化呼吸链的P/O比值为 C A.UTP B.GTP C.TTP D.CTP E.ATP 41.用于糖原合成而不参与糖酵解的是 A 42.用于磷脂合成而不参与脂肪酸氧化的是 D 43.用于蛋白质合成而不参与尿素合成的是 B A.泛酸 B.VitPP C.Vit C D.Vit K E.生物素 44.促进凝血酶原合成的是 D 45.在肝内可由色氨酸转化而成的是 B 46.与肝内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过程有关的是 C A.甲状腺素 B.肾上腺素 C.一氧化碳 D.异戊巴比妥 E.2,4-二硝基苯酚 47.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而使生物氧化中断的是 C 48.加速ATP水解为ADP和Pi的是 A 49.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是 E
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生物化学B作业5 A型题:
1.糖原合成需要的引物是指
E.糖原
2.肝细胞内催化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的酶是
C.葡萄糖-6-磷酸酶 3.能抑制糖异生的激素是
D.胰岛素
4.属于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和糖原合成共同中间产物的是
E6-磷酸葡萄糖 5.肌肉细胞内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D.磷酸肌酸 6.蚕豆病与缺乏哪种酶有关?
A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7.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的同时直接生成 C GTP 8.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场所是
D.细胞液
9.对于肌糖原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C.能分解产生葡萄糖 10.催化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E糖原合酶 11.指出关于胰岛素的错误叙述
A.促进糖异生
12.位于糖酵解途径、糖异生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途径和糖原分解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13.关于糖酵解的正确叙述是
D.在细胞液中进行 14.1个乙酰基经氧化分解可生成ATP的数目是
C12 15.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合成GTP的酶是
B.琥珀酸硫激酶 16.下列化合物中既是糖酵解产物、又是糖异生原料的是
D.乳酸 17.能同时促进糖原、脂肪合成的激素是
D.胰岛素
18.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因为肝细胞内有
D.葡萄糖-6-磷酸酶 19.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交汇点是
E乙酰CoA 20.缺氧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是
C.糖酵解途径 21.生理条件下发生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
B.肝脏 22.以下哪个途径消耗UTP?
E糖原合成途径 23.糖原分解途径第一步反应的产物是
B1-磷酸葡萄糖
24.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C.GTP 25.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是
B.三羧酸循环
E.6-磷酸葡萄糖
26.可直接转化成3-磷酸甘油醛的是
D磷酸二羟丙酮 27.葡萄糖合成糖原时必须转化成 E.UDP-葡萄糖 28.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是
A.胰岛素
29.三羧酸循环中只以FAD为辅助因子的是
C.琥珀酸脱氢酶 30.糖酵解途径不产生
D.3-磷酸甘油
31.糖原合酶催化葡萄糖分子间形成 A.α-1,4-糖苷键 32.关于尿糖阳性,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一定是血糖过高 33.关于三羧酸循环的错误叙述是
B.反应是可逆的
34.肌糖原分解时大部分经过糖酵解途径进行氧化,不能释出葡萄糖,因肌肉细胞内缺乏
B.葡萄糖-6-磷酸酶 35.参于糖原合成而不参与糖酵解的是
E.UTP 36.催化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D.糖原磷酸化酶
37.糖原分子上每连接1个葡萄糖单位消耗的高能化合物分子数是
B2 38.糖酵解途径中发生裂解反应的是
B.1,6-二磷酸果糖 39.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B.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40.成熟红细胞的能源主要来自
C.糖酵解途径
41.饥饿时,肝脏内下列哪条途径的酶活性最强?
C.糖异生途径 B型题:
A.琥珀酰CoA B.3-磷酸甘油 C.3-磷酸甘油醛 D.1,3-二磷酸甘油酸 E.2,3-二磷酸甘油酸 42.可直接脱氢磷酸化生成高能化合物的是
C 43.使NADH进入线粒体的载体是
B 44.属于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是
A A.36分子ATP B.24分子ATP C.4分子ATP D.2分子ATP E.3分子ATP 45.由1分子葡萄糖生成1分子1,6-二磷酸果糖消耗
D 46.1分子1,6-二磷酸果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同时生成C 47.1分子丙酮酸转化为1分子乙酰CoA可生成 E A.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B.丙酮酸羧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丙酮酸脱氢酶系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48.生物素是其辅基的是
B 49.催化反应需GTP供能的是
E A.NAD+ B.NADP+ C.FMN D.FAD E.NADPH 50.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是
D 51.与3-磷酸甘油醛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有关的辅酶是
A 52.与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酸有关的辅酶是
B A.甘油 B.1,6-二磷酸果糖 C.3-磷酸甘油醛 D.1,3-二磷酸甘油酸 E.乳酸 53.不存在于糖酵解途径的化合物是
A 54.糖酵解途径中发生裂解反应的是
B 55.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D A.糖酵解途径 B.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异生途径 E.糖原合成途径 56.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B 57.需分支酶参与的是
E 58.只在肝、肾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是
D A.葡萄糖激酶 B.丙酮酸激酶 C.6-磷酸果糖激酶1 D.3-磷酸甘油酸激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59.由葡萄糖进行酵解,催化其第二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
C 60.葡萄糖在肝脏进行糖酵解,催化其第一步反应的酶是
A 61.底物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
B A.丙酮酸 B.6-磷酸葡萄糖 C.磷酸二羟丙酮 D.琥珀酸 E.草酰乙酸 62.可直接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的是
B 63.可直接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的是
C 64.可直接生成延胡索酸的是
D
第五篇:生物化学
生化题目:1.糖是如何分解和合成的?
2.脂肪是如何分解和合成的?
3.何谓三羧酸循坏?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代谢的中心?
4.在氨基酸生物合成中,哪些氨基酸与三羧酸循坏中间物有关?哪些氨基酸与脂酵解有关?(必考)
5.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三大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既不会引起某些产物的不足或过剩,也不会造成某些材料的缺乏和积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