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学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问题学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转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公认的“差生”是指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差称为差生。转化差生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尺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绩及品德的好坏、智力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而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忽略。据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差生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个别在智力上存在差异,更多是他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了解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突出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品德障碍,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其特点是对权威的不满,对家长、教师、学生干部持敌对态度;经常打架,行为粗暴,有恶意无内疚感,欺弱霸道,无事生端,误入歧途。
二、性格异常,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良而影响,如离异、丧偶、再婚,父母外出打工,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粗暴还包括学校教育的失误而导致学生性格异常。诸如:多疑、妒忌、敏感、抑郁等,在这些怪异的性格影响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看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同学交往及伙伴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自卑自弃,意志消沉,孤僻寡言,丧失了生活充满活动力的勇气。
三、心理恐怖障碍。恐怖是人体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不安的反应,儿童对客观环境中某些事物产生恐惧,遇事胆小害怕,甚至见到老师都躲避,特别是见到老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受恐怖心理的压抑。不能正常的思维,自我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感觉渺小,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强,自我激励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干劲,缺乏一般学生应有的精神力量,最终致使他们现有身心能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以上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对差生的学习成绩及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也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差生自我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意识。即关于自己的身体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认识。自我意识强就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活动,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要求,控制和激励。自我意识是主体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认识到自己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是怎样,从而自我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引导差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消除差生心理障碍首要一步。
首先,帮助差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正确评价自我。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差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短处和弱点看到的不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差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既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又要肯定自己的成绩,使差生消极性自我向积极性自我我转化。
其次,加强差生的自我控制力,培养差生具有自我要求的能力,差生对自己的控面临着两大障碍:一是意志障碍,表现为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信心,没有毅力,因为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一般同学多一些;二是行为习惯障碍,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差生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二种障碍,作为教育者,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培养差生具有自我控制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差生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通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训练他们完成各种活动的坚持性和专一性,有意识培养他们在有干扰因素地情况下把自己集中到某一活动上,并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二、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特别是差生往往被视为学业的不良者,在群体中居于不利地位,很容易受到师生的冷淡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自卑情绪与厌学倾向便油然而生,致使他们产生焦虑,兴趣低落,丧失信心,因此,对这些失败者,首要是创设让其有表现自己能力和学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那怕是细微进步与提高。即使在一般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进行表扬,发小奖品,向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从中他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
三、改善差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差生正确归因
差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而自卑感较强,自卑感是良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大敌。差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常常怕人家看不起,因而与群体合不来。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差生大胆交朋友,并需我们当老师的主动与差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和班集体活动,为差生交朋友提供条件和方便,促使差生增进与师生之间的友谊,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
四、要给差生留足面子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未成熟的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往往我们老师在教育学中对差生所犯的错误,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往往抓住他们的短处不放,在师生中把他们作为坏孩子来批评、指责,甚至还会用粗暴语气,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差生经常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误入歧途。但他们都有自尊的,是很要面子的,尤其做了错事,感到丢人现眼的时候,就特别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多给他们以宽容,多给他们以信赖,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留足面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师爱的感召下,他们会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改正。因为这时他们会体会到老师心里有他,真心爱他,这就是以心换心,为人师者一定要关心,关爱差生的面子,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用爱心和耐心宽容差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事实证明:差生的转化应注重感情的沟通,明之以理,晓之以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差生,也就是品德、学习的后进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差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第二篇:后进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关键在于排除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后进生问题的转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公认的“后进生”是指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差称为后进生。转化后进生已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尺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绩及品德的好坏、智力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被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而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往往被忽略。据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个别在智力上存在差异,更多是他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了解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突出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品德障碍,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其特点是对权威的不满,对家长、教师、学生干部持敌对态度;经常打架,行为粗暴,有恶意无内疚感,欺弱霸道,无事生端,误入歧途。
二、性格异常,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良而影响,如离异、丧偶、再婚,父母外出打工,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粗暴还包括学校教育的失误而导致学生性格异常。诸如:多疑、妒忌、敏感、抑郁等,在这些怪异的性格影响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看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同学交往及伙伴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自卑自弃,意志消沉,孤僻寡言,丧失了生活充满活动力的勇气。
三、心理恐怖障碍。恐怖是人体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不安的反应,儿童对客观环境中某些事物产生恐惧,遇事胆小害怕,甚至见到老师都躲避,特别是见到老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受恐怖心理的压抑。不能正常的思维,自我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感觉渺小,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强,自我激励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干劲,缺乏一般学生应有的精神力量,最终致使他们现有身心能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以上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对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及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也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后进生自我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关于自己本身的意识。即关于自己的身体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认识。自我意识强就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活动,并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要求,控制和激励。自我意识是主体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认识到自己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是怎样,从而自我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首要一步。
首先,帮助后进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正确评价自我。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后进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短处和弱点看到的不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既要承认自己的问题又要肯定自己的成绩,使后进生消极性自我向积极性自我我转化。
其次,加强后进生的自我控制力,培养后进生具有自我要求的能力,后进生对自己的控面临着两大障碍:一是意志障碍,表现为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信心,没有毅力,因为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一般同学多一些;二是行为习惯障碍,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后进生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二种障碍,作为教育者,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培养后进生具有自我控制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后进生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通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班主任工作)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训练他们完成各种活动的坚持性和专一性,有意识培养他们在有干扰因素地情况下把自己集中到某一活动上,并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二、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突破的愿望。特别是后进生往往被视为学业的不良者,在群体中居于不利地位,很容易受到师生的冷淡甚至歧视,从而影响对自我的正确评价,自卑情绪与厌学倾向便油然而生,致使他们产生焦虑,兴趣低落,丧失信心,因此,对这些失败者,首要是创设让其有表现自己能力和学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那怕是细微进步与提高。即使在一般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进行表扬,发小奖品,向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从中他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
三、改善后进生的人际关系,引导后进生正确归因
后进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而自卑感较强,自卑感是良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大敌。后进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常常怕人家看不起,因而与群体合不来。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后进生大胆交朋友,并需我们当老师的主动与后进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和班集体活动,为后进生交朋友提供条件和方便,促使后进生增进与师生之间的友谊,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
四、要给后进生留足面子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很爱面子,不只大人很爱面子,小孩也很爱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未成熟的学生,他们极其需要老师所给面子,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老师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价值。往往我们老师在教育学中对后进生所犯的错误,没有给他们留“面子”往往抓住他们的短处不放,在师生中把他们作为坏孩子来批评、指责,甚至还会用粗暴语气,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后进生经常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会误入歧途。但他们都有自尊的,是很要面子的,尤其做了错事,感到丢人现眼的时候,就特别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多给他们以宽容,多给他们以信赖,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留足面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师爱的感召下,他们会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改正。因为这时他们会体会到老师心里有他,真心爱他,这就是以心换心,为人师者一定要关心,关爱后进生的面子,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用爱心和耐心宽容后进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事实证明:后进生的转化应注重感情的沟通,明之以理,晓之以情去感化他们的心灵。
后进生,也就是品德、学习的后进生,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第三篇: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后进生转化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了平衡,往往会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
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朱俊杰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就产生了“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似乎产生了兴趣,私下练习的时候,我发现他朗读地有声有色,而且表情也很丰富。于是我鼓励他站起来朗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赢得了全班的掌声。那天,我发现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每次做完作业后能主动拿给我看,在家也能认真复习功课了,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三、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还以我班的朱俊杰同学为例,他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经常遭到同学们的白眼。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成绩越来越差。我知道情况后,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他说“别人要他好,他偏不高兴干”。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再也没有同学歧视他。爱是一种力量,爱也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还拿到了一张“进步快”的奖状。他还跟我说我,下个学期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四、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
第四篇:问题学生转化
一:问题生姓名及存在问题
学困生有的在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尤其是差在基本技能及创造性发挥上。因此,转化学困生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性上。班内学困生情况如下:
1、张子健: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照样记不住。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2、安海波: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注意听讲。
二:学困生分析
这两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了解到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三:本学期转化目标
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维护集体荣誉。
3、注重发展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四:转化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落下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2、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困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难点:怎样让学生持之以恒,巩固已经养成的习惯
第五篇: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总结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因此,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侧重需要帮助的学生,研究需要帮助的学生,转化需要帮助的学生。为此,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们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问题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需要帮助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因此,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问题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问题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应当做到: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平时多接触问题学生,与他们进行“交心”的谈话,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总之,通过大量的努力,很多问题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们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问题一定有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