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统一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始皇实现统一,既卓而不凡又专断残暴,成为后人争与评说的千古一帝。本课内容即以秦始皇为核心安排和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焚书坑儒从主观上仍是为强化统一;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将祖国境内的多民族置于秦的统一旗帜之下,更成就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伟业。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概念多,跨度大。
本课的难点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是一位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帝王。学生分析 知识状态
①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
②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认知能力
①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②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学习情绪
①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
②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教师应对
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角色扮演、谈 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念较难理解。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较差的特点,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播放课间音乐)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观看的时候同学们就要注意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生:“荆轲刺秦王”
师:“荆轲刺秦王”的义举值得惋惜,但历史的发展却并不因他的牺牲而逆转,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一。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真实的秦始皇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秦王扫六合”。讲授新课
师:(画面展示《战国形势图》)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 “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生:“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伴随着学生的回答,画面动态显示七国)
师: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和远交近攻的战略兼并东方各国土地。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画面动态显示)。在这次战役中,赵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其他诸侯国再也不敢抵抗秦的进攻。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后(动态显示嬴政图),对六国就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画面动态显示六国消失,将秦移向中央放大。)那大家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
生:回答
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但敬佩之余有的同学肯定不免又多了几分担
忧,为什么?因为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现今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掌控?我想要窥探秦王的秘密,同学们就要发挥协作精神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参照课本并讨论,秦王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然后大家再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小组抢答的方式汇报给老师,汇报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生:看书、归纳师:请听第一题(屏幕展示题目──“判断下列动画反映的是秦王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画面显示示意图
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就称皇帝,可见这位帝王的霸气。但偌大的江山,一人之力恐难为之,怎么办呢?我们这位聪明的皇帝呀,又立刻寻思着为自己找来了三位得力的干将。即屏幕上显示的“三公”。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职务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而这三人又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这样一来,秦始皇既分担了压力,又把中央的大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可谓一举两得。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了。针对此,群臣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建议他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有的则建议他把全国分为郡县,然后由皇帝派官吏直接管理。那这位皇帝最后是选择了什么制度?为什么?(出示第二题)
生:自由发言。(归纳出:分封制下长官世袭,权力过大。郡县制下中央有了实权,郡县权力过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画面显示示意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师:解决了政治上的分裂后,我们再来看看六国的子民又为他们的帝王提出了什么难题?请听第三题
(画面显示题目──观看历史模拟剧。找出剧中人物遇到了几个麻烦,又该如何解决)
“历史模拟剧场”设计:秦始皇出巡,遇到两个麻烦──货币、度量衡不统一。
生:回答
画面显示批注:度──丈量长度的工具“尺”
量──量容量的容器,“斛”“斗”“升”
衡──称重量的衡器“秤”
显示各国货币
师: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就下令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文字。
师:正是为了便于统一后各地经济的流通,秦始皇下令将全国的货币统一成了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钱,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
画面显示文字:
师:在统一了度量衡后,各国交流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生:文字
师:(画面显示七国文字)例如一个马字七个国家就有七种不同的写法。不仅如此,各地还有不同的方言。我们知道,即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有感于语言交流的障碍,更何况在交通不便利的秦代,文字又不统一。这种困难可想而知。认识到这一点后,秦始皇就下令将简化了的小篆作为了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以后又出现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知道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但有一点却始终是统一的,这就是文字。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师:讲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位帝王已经取得了哪些建树。
师:凭借着一位皇帝的睿智和胆略,秦始皇实现了中原的一统,他是否就此满足了?
生:没有。
师:他不仅没有满足,相反还酝酿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即征服历代统治者都望而却步的岭南地区。(画面显示地图)然而,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却又成了另一道难题,因为当时的长江和珠江之间还没有河流相通,正在这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筑了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这条运河就是今天的灵渠。(画面显示地图)灵渠修筑后的秦军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岭南,而且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岭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师:正当秦始皇踌躇满志地构筑他强大的帝国体系之时,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匈奴也正肆意崛起,并不断威胁着秦北部的边防。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又是如何应对的,请大家看下面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师:为抵抗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那后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工程的?先让我们看两则材料。
屏幕显示: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师: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修筑的长城确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直到今天,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还以它的雄伟而文明于世。然而从材料二中,我们却又看到了修长城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修筑长城,秦始皇动用民工达三十万之众。被征集来的民工,风里来,雨里去,肩膀压肿了,腿脚摔坏了,在监工的鞭打下,没日没夜,流血流汗地干活。许多人牺牲在了长城脚下了。不仅如此他还修筑了一些建筑,大家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
生:回答
师:为修筑这些建筑,秦始皇征发了3、4百万劳力,男丁不够用的时候,甚至连妇女都被征调。其残忍由此可见一斑。
师:然而秦始皇的残暴还不止这些,在长城修筑后的第二年,他又上演了一幕“焚书坑儒”的悲剧。对于“焚书坑儒”刚才大家都已经接触了,但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里的“焚书”是不是焚烧了所有的书籍?“坑儒”又是坑的哪些人?
师:焚书是为了防止人们借古讽今。但对反对自己的人却选择了用坑杀的方式,可谓草菅人命、天理不容。其残暴令人发指。
师:但钳制思想后,自己的帝国是否就长治久安了呢?请大家看一首诗。
屏幕显示唐代章碣的《焚书坑》: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师:解释。
师:为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对知识分子是防之又防,但最后却是草莽之夫推翻了他的统治,只说明了一点──正是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师:秦帝国虽已灭亡,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却耐人寻味,并日益成为后人争与评说的焦点。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展开辩论赛
师:针对各点,引导学生对秦始皇一一评价。引出辩证的观点。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隘口初中 祝东方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同学们介绍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战乱。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巩固。
本课主要向同学们介绍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战乱。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巩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1、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设计动画演示秦灭六国的顺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品《朝会》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秦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根据课本和学生收集的有关秦始皇的信息,让学生小组讨论,评价秦始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2、通过对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创建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认识,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焚书坑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秦王扫六合》,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
教师讲解:大家在音乐里听到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1.归纳秦灭六国的条件。
2.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意义。
3.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知道秦长城的起止点吗? 6.在地图上找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一)秦灭六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要求学生思考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教师点拨:(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3)秦王嬴政善于用人,教师强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在这个时间之前,秦国被叫做秦国,在此时间之后,秦国应被叫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登上了统一国家的最高宝座。
2.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指出疆域四至。分组探究:秦朝统一的意义,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让我们了解秦王的困惑。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的烦恼一: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国家统治,把全国各地的权利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1.欣赏历史短剧《朝会》,思考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千秋基业家。今与大家商议,国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更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妙哉,那就称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我自称朕,朕还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呢? 秦始皇: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大臣二:皇帝,地方上应该如何处理?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分封到那里。
李斯: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了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秦始皇:正和朕意,从此废除分封,设立郡县。退朝。
2.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下图,试着解释图片内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含义。
教师点拨,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引导学生结合西周的分封制,进一步比较区分:西周的分封制,按血缘的亲疏实行世袭制,秦朝的郡县制则是朝廷任免,不得世袭。
引导学生结合王夫之的名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势之所趋,岂非礼而能然哉)归纳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师生共同归纳: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秦始皇的烦恼二:
1.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秦始皇出巡记》,学生结合秦朝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思考如何帮助秦始皇解决微服出巡中的遇到的困难。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秦始皇决定要进行一次微服私访。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以前韩国的地界,韩国修了许多路障,韩国的道路只能供韩国的两辆车并行,大秦国的车辆大,发生了拥堵现象,秦始皇发怒了,立即传下旨意,命当地的县令尽快修路。车队继续前行不久车队到了前楚国的都城,城市很繁华,他们就出去逛街。秦始皇看到了一个他没吃过的东西,叫大臣去买一斤来尝一尝。很快,大臣两手空空的回来了,说这里的商人不收他们的圆形方孔钱,他们只收本地的钱。秦始皇骂他蠢才,又派人去买,很快,大臣买了回来,另一大臣问一斤怎么这么少?这里的尺寸、斤两、升斗的标准和咱们那里都不同,买的东西就少了。
秦始皇大怒,要求回宫,车队回到韩国的地界又堵了。秦始皇问:“怎么道路问题还没有解决?是谁敢不服从我的旨意?”大臣回答:“回禀陛下,因为字体不同,咱们的字本地官员不认识,而微通晓各国语言的官员出差了,所以当地的县令不知道陛下下的旨意是什么意思,也就没修路了。”
秦始皇勃然大怒:“这样怎么行?一定尽快解决,解决不了,你们就等着砍头吧。”
2.师生共同认定:道路不通时,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文字不同时,统一文字,将小篆颁行全国;钱币不同时,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度量衡不同时,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引导学生归纳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的烦恼三: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怎样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统一? 1.课件出示“秦长城示意图”,指导学生指出东西起止点,进一步学会识图。
2.师生归纳总结:军事上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匈奴。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些学者是只为一个英雄,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罪人。结合下列史料分析荆轲到底该不该刺杀秦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秦始皇呢?请说出你的观点。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思路引导,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共同形成答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其事地一分为二进行,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耐人寻味的。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我们可以利用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巩固的措施来说明他是否是千古一帝;利用课外搜集的史料,焚书坑儒、严刑酷罚等史实来说明他是暴君,从而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播放秦统一六国的视频及相关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诸侯林立、纷争四起的世界。列国之间独立、封闭割据,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货币。后来秦始皇横空出世,他凭借强大的国家实力,驱动万乘战车,统帅千万兵,马踏平了列国间的关隘,构筑起统一的长城。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统一。他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
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色调,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七、教学板书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见书44页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2、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
第三篇: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
【教学方法】
历史情境创意法、图表法、讨论探究法。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工。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或组拼图型,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图型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5.教会学生简单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以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配乐诗朗诵。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他的功为统一全国,但是他奢靡浪费,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
教师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教师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评定〕:通过配乐诗朗诵和人物图的插入,恰切自然导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
教师:请同学根据书中所述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完成游戏大拼图(模型)。
规则:①在游戏大拼图的指定位置标明秦统一的时间、都城。
②按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组成一幅秦朝疆域图。
学生:(活动略)
教师: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教师出示(板书):
建立统一: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让我们穿越大秦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开国大典这一盛大时刻。(演绎历史)
学生:(分工,进入角色)
学生(礼仪官):秦国大典现在开始,有请大王登基。
众学生(大臣):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免礼平身。今天下已定,万民归心,为号令天下,造福百姓,特诏,本王自称“朕”,名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朕决断。地方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教师出示(板书):
加强统一:建立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皇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守)、县(令)
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可有本奏?
学生(李斯):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我国的“半两钱”,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大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后患无穷。
臣秉呈吾皇之意,现已整改:自发布日起,全国统一使用我大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我大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教师出示:(板书)
巩固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小篆,统一度量衡
学生(秦始皇):就以爱卿所奏,诏告天下,即日实施。学生(李斯):遵旨。
学生(淳于越)吾皇万岁,臣也有本奏。
学生(秦始皇):讲来。
学生(淳于越):皇上,今天下已定,万民归心。普天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论功讲德,皇上已远远超过三皇五帝,正是吾皇效法旧制,分封诸王之时。
学生(李斯):臣有不同意见。
学生(秦始皇):讲来。
学生(李斯):儒生淳于越借古非今,实有藐视吾皇权威之意。效古分封势必造成天下动荡,惑乱百姓,纯属毁我大秦之基业。身为儒生,本应以天下为己任,歌功颂德以传扬天下。此人用心不良,罪不该敕。
臣建议发布“书焚令”,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对那些谣言惑众之徒抓捕活埋以效天下。
学生(秦始皇):依卿所奏,此事由你全权处理。
学生(李斯):遵旨。先拿下淳于越。
教师出示:(板书和相关图)
“焚书坑儒”
学生(蒙恬):臣自追随吾皇以来,备受重用,奉命统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今北方匈奴不断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南方愚蛮也是祸事连连,也应早早提防。请皇上下旨定夺。
学生(秦始皇):北方匈奴乃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尔可先主动出击,夺取河套;再从内地移民到此屯田;后筑边防,北方之危可解矣。南方愚蛮,爱卿尽管放心,朕择日另派他人。对此愚蛮只要恩威并施,传达文明,兴修水利,后患可绝。
众卿凯旋之时,就是我大秦强盛之日。
学生(礼仪官):庆典仪式结束,退朝。
教师出示:(板书、秦朝疆域图、长城和灵渠相关图)
〔评定〕:师生共同演绎秦国开国大典的历史情境。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戏剧色彩。同时,也使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
教师:让我们再次穿越大秦时空隧道回到公元21世纪。
教师出示:
一、选一选
()1.秦始皇确立的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2.秦国统一后,全国通行的标准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二、找一找你身边有关秦始皇的故事。
三、谈一谈秦始皇采取的郡县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游一游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利用校域网)。
〔评定〕:反馈选材精炼,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历史情感体验。
第四篇: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掌握秦始皇加强统一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校本教材和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
秦朝加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教学难点】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课前预习题】
一、秦的统一
秦朝建立的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_。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上,推行______制,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命)(为巩固统一,秦朝还在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经济上:统一______(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______
3、文化上:统一______;
4、思想上:实行“______”。
5、军事上:①反击匈奴筑长城。
(命______率军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的万里长城;安定了北方。)②统一南方修灵渠。(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疆域四至是:(自己动手画一个示意图)【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来为一位影响中国的伟大帝王颁奖,他就是秦始皇。那么他对中国到底有多大的贡献,为什么寄予他这么高的荣誉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自己先来了解秦皇从建国到治国的伟业。并阅读我们的课文秦统一六国 在学习中,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把有关秦皇的重要知识标出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
(约10分钟后)师:好,现在大家已自学完了秦皇的伟业,下面请同学们来列举一下秦皇的丰功伟绩。师:出示幻灯片:
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老师演示、提问)为什么秦能灭掉六国?他比其他
国家有哪些优势? 生回答:
师总结:根据你们的答案,老师把原因概括为一个字:“强”,强大的军事、强盛的经济、强有力的干将、强势的帝王,还有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的愿望等等,这一系列因素加起来,秦灭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那么秦灭六国后改名为什么?哪一年? 生回答。
师:继续演示幻灯片。当时秦朝的版图已相当于现在版图的五分之一。面对扩大了好几倍的版图,秦皇仍不满足,他继续南推北进,使秦朝的疆域更加广阔。(展示幻灯片:秦朝疆域)(提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秦朝疆域的四至? 生回答。师:(继续展示幻灯片:秦朝的疆域)。这时秦朝的版图已接近今天版图的三分之一。奠定了以后历代王朝直至今天疆域的基础。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面对已经超过了原来秦国十几倍的大帝国,该如何进行治理呢?秦始皇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强化自己的政权。这时有位大臣上了一封这样的奏折。(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起来模仿大臣上奏:现在天下统一,请依法古代,分封诸子到各地做诸侯,镇守疆土)(提问)秦皇会赞同实行分封制吗? 生回答。师:为什么? 生回答。
师:是的,正是由于秦皇亲眼目睹了分封制带来的战乱纷争,他不想噩梦重演,他创立了一套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制度。(老师展示幻灯片)(提问)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生回答。
师:通过这样一套制度,秦皇从下到上,把大权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跟分封制相比,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出示幻灯片:分封制与郡县制),所以这种体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直至清末,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中央的事处理好了,但他的烦恼却接踵而至,全国的奏折纷至沓来。咱们来看看秦皇到底又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解决的?
师展示幻灯片:奏折:各地官员反映治理困难重重,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收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样、粮食多寡不等。师:请同学们课文:巩固统一的措施 生:大声阅读 师(提问):秦皇该怎么解决呢?
生:回答。
师:假如你是当时的官吏,这种做法对你有什么好处?假如你是商人或是百姓呢? 生回答。师:总结:可见这种措施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还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千年不变。
师: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我们来继续拆阅下一封奏折。(展示幻灯片学生读:现在国内很多儒生到处散布谣言,抨击我朝的制度,很多百姓起来反抗,严重影响国家稳定)师(提问):秦皇对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生回答。
师: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我们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秦皇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为加强思想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极端残暴的手段严重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对此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出示幻灯片)。可见,秦皇这种统一全国思想的
方法是做的很不漂亮的。咱们一定要吸取这种教训。下面我们来继续拆阅下一封奏折。师出示幻灯片:奏折:现在北方匈奴不断进犯,杀我人民,掠我土地。师(提问)面对这种形式,秦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回答。
师:假如你是当时生活北方边境不断遭受匈奴侵扰的百姓,你赞同这种做法吗? 生回答。
师:假如你是当时被征发修长城的百姓,你又是何种态度?
师总结:是的,万里长城虽然对安定边疆起了重要作用,但城墙底下却掩埋着层层白骨,这不得不发人深省。现在我们是不可能再看到雄伟的秦长城了,但长城却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心中。在国歌中我们会唱(生: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在遭遇大地震或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四个字(生:“众志成城”)。可见,长城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它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下面我们来查阅大臣的最后一个奏折。
师出示幻灯片:奏折: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秦军运输补给供应不上,秦军在岭南地区已苦战三年仍无建树。师:(提问)面对这种情况,秦皇做了什么决定? 生回答。
师: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灵渠一通,南北交融”,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回答。
师:秦皇真可谓是一位办事效率极高的帝王,他把所有的困难都雷厉风行的解决。现在请同学们来设想一下假如秦始皇没有采取这些统一措施来解决这些困难的话,当时秦朝将会变成怎样的局面。这些措施如果没有千年延续的话,我们现在的国家又将是怎样呢?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是的,没有这种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没有几千年统一文明的延续和积淀,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不可能是这样一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它可能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也可能会像阿拉伯国家那样的不断争斗。所以,秦皇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被誉为伟大帝王也是名之所归。现在请同学们为这样一位帝王写上合适的颁奖词。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秦皇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学生写,展示。老师点评。师:老师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幼年即位,青年掌权,壮年一统大业。废旧制,创新章。奠万世之基业,定中华之根骨”。当然人无完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秦皇也有很多不足称道的地方,他的残暴、他的好大喜功等等,这些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学习。但瑕不掩瑜,这些都无法掩盖秦皇对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秦皇的伟业。请同学们来为秦皇的贡献进行简单的知识建构。教师出示幻灯片:知识结构。
师:学完了本课后,我们来对秦皇的伟业进行一下知识检测,看看同学们从这个伟大帝王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做题,展示,老师点评。
师:除了这些知识外,秦皇身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想象他身上哪一点精神最吸引你? 生回答。
师:希望同学们都能秉承先人的遗风,树立远大目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再书写上更光彩的一笔。【课堂小结】
本节课从建立和巩固统一国家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应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理解;巩固统一国家应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四个方面掌握,“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对此我们应该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板书设计】 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随堂训练】
1.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反抗秦军进攻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秦统一六国后,诏书传到原先的吴国、楚国等所在的地区,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统一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3.穿越历史时空,如果你在统一后的秦国买东西,你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A.统一全国
B.加强思想控制
C.压制儒家思想
D.发展秦国文化 5.列举秦朝疆域的四至。
第五篇:10课秦王扫六合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其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秦始皇》的主题曲及相关视频。
“秦王扫六合,其视何雄哉”中华第一帝秦始皇一生功过无数,有人说是千古一帝,有人说是暴君,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给出一个说法。讲授新课
问题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诸侯国在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战国末期,天下出现了什么局面?在这种局面中,各国表现有何不同? 问题3: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教师总结:随着诸侯国的减少,统一趋势日益加强,经历了长年的战争之苦后,人民也渴望统一。而此时秦国国富兵强,秦王才智过人,六国势力衰弱,无力抵抗,所以秦国已是独步天下,秦王嬴政也是舍我其谁,秦成就霸业指日可待。
一、舍我其谁——成就霸业 多媒体动态展示:秦统一的过程。
问题过渡:假如你是嬴政,面对疆域空前广阔的国家,你会用什么制度统治呢?会不会仍然使用分封制?为什么?
多媒体动态展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状况,以及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提问:嬴政为什么自称皇帝呢?反映他此时是一种什么心境?
提问:嬴下会任命什么样的人担任各级官吏呢?被任命的人会如何回报秦始皇呢?
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问题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秦朝初期的许多棘手问题迎刃而解。秦初面临哪些问题呢? 创设情境一: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请问:
1、变超短裙是不 是 裁缝偷工减料?
2、为什么裁缝只要刀币而不要圆形货币? 创设情境二: 战国时诸侯纷争,虽然给经济造成很大的摧残,但思想主化却是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流派、学术团体都游动于世。仅从学派来讲,就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杂家等所谓“九流十家”。从思想方面来讲,各家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诘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繁荣昌盛,迎来了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问题:秦朝初年,“九流十家”仍然存在。他们会对刚刚建立的国家发表什么高论呢?他们的言论会对六国旧地百姓的思想和刚刚建立的国家产生什么影响呢?
创设情境三:
当时秦朝的北方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时时南下进行骚扰。秦朝刚刚建立,会采取什么政策解决民族关系呢? 创设情境四:
师:他不仅没有满足,相反还酝酿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即征服历代统治者都望而却步的岭南地区。(画面显示地图)然而,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却又成了另一道难题,因为当时的长江和珠江之间还没有河流相通,正在这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筑了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这条运河就是今天的灵渠。(画面显示地图)灵渠修筑后的秦军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岭南,而且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岭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交流。教师总结: 总之,秦朝时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等各种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并多为后世所沿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是这种独辟蹊径,才使泱泱大国在世界东方崛起。
二、独辟蹊径——大国崛起
多媒体动态展示秦朝的边疆四至,以便学生记忆。并强调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动脑筋: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三、谁人评说——帝王功业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是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了秦始皇是对我过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
()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以后
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6.为解决运输上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长江
②黄河
③珠江
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教学内容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统一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始皇实现统一,既卓而不凡又专断残暴,成为后人争与评说的千古一帝。本课内容即以秦始皇为核心安排和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焚书坑儒从主观上仍是为强化统一;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将祖国境内的多民族置于秦的统一旗帜之下,更成就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伟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个光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效果或目标 导入新课 提问:提到秦始皇,第一时间你会联想到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学生即兴回答 提高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实现统一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第10课的学习,来加深对秦始皇的了解。(多媒体课件演示标题“秦王扫六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战国七雄——秦灭六国——秦朝统一”的过程。提问:秦朝的都城和统一的时间。学生回答后,由教师强调公元前22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它标志着中国统一历史的开端。
看地图 回答问题(题目简单,让学习困难生回答)学生明确秦实现统一的步骤 引导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初步掌握从内外两方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逐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巩固统一 提问:假如你是秦王嬴政,好不容易打了天下,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创设历史情境
1、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分别学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五个措施,给每组指定任务,并发放相应的材料。
2、学生表演完小品剧,教师要对其表演以及内容给以恰当、及时的评价,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帮助学生理解该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3、学生分析完故事,多媒体课件演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4、多媒体课件演示战国七雄的文字,让学生了解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5、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则材料,指导学生结合材料,从动机、手段、结果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评述焚书坑儒的措施。
6、多媒体课件演示《秦朝疆域图》,通过对长城和灵渠相关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认识到这两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通过引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压缩信息的记忆方法。
学生分组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措施,并在各自的小组中展开讨论,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政治组:(演一演)小品剧表演;
经济组:(析一析)看故事并分析问题;
文化组:(画一画)结合以前所的知识,画出从商朝到秦朝文字演化的示意图,并说出各种文字出现的时代和特征; 思想组:(评一评)结合材料,评述焚书坑儒的措施;为秦始皇统一思想献计献策。
军事组:(说一说)结合地图,说说秦长城和灵渠的相关知识以及秦朝的疆域四至 [各组派一定数量的代表发言] 学生能逐步养成同他人合作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感觉到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必要性。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站内具体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学生通过相互补充,能概括出基础知识。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时空概念。小结 图示:归纳“实现统一——巩固统一”的进程; 总结:统一的历史意义。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理清线索 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A.课前礼节:师生互致问候,利用这个机会给听课教师也问候或鼓掌致意,营造轻松氛围,帮助学生找到课程主人翁的感觉。
B.导入课程:现场招聘助教。要求:身长稍高,字体端正。教师请他/她板书本课主题,然后作现场采访,了解学生对标题的理解和对本课内容的知识准备情况。C.师生齐读李白的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D.教师分三段(统一、巩固、加强)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主题下的措施。板书与讲授结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1)历史为什么选择秦国来统一中国? 生:商鞅变法;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等
(2)赢政统一后怎样来治理这样一个大国呢? 生: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图示:(略)
师:经济上,各国度量衡与货币很乱。有必要统一吗? 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货币统一的图片
师:文化上也得统一了。文字的统一很重要,思想统一也不可少。
教师对焚书坑儒作重点解释,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师指出,古代人权意识的缺乏使得杀人活埋的现象是常见的,可以“长平之战”坑杀40万降卒为例。并进一步说明,活埋儒生既是皇帝巩固统一的文化措施,却也表现了秦始皇暴虐少恩的暴君一面。
为进一步使学生对秦始皇残暴的一面有更好的了解,在补充他征发劳力修陵墓、建长城(可说孟将女哭倒长城的故事)、3000童男童女海上求仙药葬身海底等史实。这也为后来的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作铺垫,因为教材主要从正面说了秦统一国家的意义,而秦始皇专制暴虐一面提及不多。
(3)秦始皇不仅统一了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还拓展疆域,巩固边防。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修长城、设郡县;开灵渠,征南越。
E.然后请学生建立模拟朝廷:秦王赢政统一国家后的一次朝会。教室事先留好空间,排好六张椅子。
人物:秦始皇赢政、李斯、王绾、淳于越、扶苏、王翦、蒙恬等,分列两班。朝会由皇帝主答,文武大臣角色体验讨论发问。
教师规定朝会需完成以下任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度量衡与文字的统一、焚书坑儒等等内容。
F.教师以秦朝疆域地图秦朝的历史地位:
(1)疆域辽阔:东至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2)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大国。G.由秦的地位和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再倒转课前序言,教师以生动语言讲述“荆轲刺秦王”故事,抛出本课讨论话题:“荆轲该死还是秦王该刺?”。(本环节视时间是否允许,也可作为课后思考题。)
要是学生明白:荆轲刺秦王是维护燕国的利益,荆轲本人的精神是一种知恩图报与“士为知己者死”的勇义精神,不得否定;而秦始皇统一国家为中国为中华民族立下千秋伟业,不愧是千古一帝,但他的残暴无道不可取。在这里,教师可作介绍为后来的儒法道的文化综合作铺垫。
如有时间可再集体朗诵李白的诗作为课堂结束,提升学生辨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说教学流程设计及重点、难点突破
我对教学流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探究突破重点——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我们看电视剧经常看到不同的皇帝,例如:秦始皇、汉武帝、乾隆皇帝等等,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成为了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第一人,那么成为“皇帝”的第一人是谁呢?再现今天电视剧中的皇帝,历史上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皇帝呢?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战国、前往秦朝,去看看他的真实面目吧。我先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形势图,通过强调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动画图片资料。展示秦始皇肖像图片说明:13岁即位,22岁亲理国政,30岁一统天下。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出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威严而傲慢的神态,炯炯的目光,流露出威真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学生发挥历史想象,加深对秦始皇的印象。再现视频辉煌图片,创设学习氛围。拉近历史,创设情景提问完成:“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原因:(1)变法作用;(2)民心大势;(3)秦王素质;等等。这个问题思考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比较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突破重点。情景假设: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学生倡所欲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然的问题过渡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为下面理解“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创设有利条件,当学生沉浸在问题中时,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1)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样通过电脑逐次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
(2)经济、文化方面: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教师设置情景剧环境,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剧进行学生互动分析,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作用。激情提问:你知道我们常说的“半斤八两”是怎么来的吗?拓展延伸: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式,谈谈推广普通话,学习英语的意义,使学生明了其重要性。联系实际:2002年1月1日,欧洲正式启用统一的货币欧元。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欧洲要使用统一的货币吗?为了方便流通,建立统一的市场,增强欧洲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解释并放映 “焚书坑儒”的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焚书坑儒”是怎么一回事,和当时的情境,然后得出: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件事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秦刚刚统一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我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4)军事方面: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长城是我们大家向往的地方,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教师提供长城、灵渠的图片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以及灵渠等空间概念。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改变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教师由书中地域范围概括出秦朝疆域地理范围图示,以方便学生记忆。并说明对秦朝的历史评价,指名秦统一的历史作用。课件的动画演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形象地建立历史空间观念。第三环节:总结评价。通过齐读诗歌创设氛围,教师小结本课,达到激趣教学的效果。总之,秦朝时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等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这些措施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并更多为后世所沿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升华)正是这种独辟蹊径,才使泱泱大国在世界东方崛起,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懂得:一个国家要完成统一,增强国力至关重要!坚信:一个民族,一个集体,乃至个人,只有团结向上,努力进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环节:知识延伸。对焚书坑儒和对秦始皇的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焚书坑儒和秦始皇的资料,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本节课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课后的知识延伸然后我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乐声与心声达成共鸣。
八、说教学设想
1、本节课给学生创造了在轻松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拉近历史距离,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
2、本节课主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带来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3、本节课力求从多种途径创设提问角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设想,已经包括了全部说课内容,希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谢谢!
农安一中 李泉宏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年将五旬的始皇帝依然精力旺盛,“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每天竟“以衡石量书”——即每天都要批阅文书1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