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业务真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人总结收集)-法律

时间:2019-05-15 10:0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业务真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人总结收集)-法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业务真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人总结收集)-法律》。

第一篇: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业务真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人总结收集)-法律

民事诉讼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就是民事官司,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益矛盾或者经济利益冲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特殊案件的活动,以及这些诉讼活动中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你的人身和经济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事人通过打民事官司,达到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仲裁

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民事争议通常可以采取向法院起诉和申请仲裁机构审理两种方法。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同。法院行使国家所赋予的审判权,向法院起诉不需要双方当事人在诉讼前达成协议,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审判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经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必须应诉。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PS: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制度。所谓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而与另一方发生的争议。行政争议有内部行政争议和外部行政争议之分。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是我国解决外部行政争议的两种主要法律制度。

在我国,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其最一般的含义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在现代社会,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司法权通过诉讼活动得以实现,从而达到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的。

刑事诉讼

根据诉讼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诉讼活动可以具体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部分。其中,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隐私权应归于民法范畴。严格的说,中国目前并无真正编纂的民法典,我们可以称其为《民法通则》。但因为我国的《民法通则》是一部民事基本法,规范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因此,也可以说《民法通则》就是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1隐私的定义

个人隐私

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在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等)

2隐私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3网络隐私权

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主要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

我国关于隐私权的规定

我国法律没有对隐私权进行规定,根据司法解释,我国在法律实践中,通常以保护名誉权的形式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PS:名誉权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人格权的一种。人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01 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知情权(Right to 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知情权作为政治民主化的一种必然要求和结果,首先是公法领域内的概念。现今,随着知情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的发展演变,其外延已不断扩大,不仅涉及公法领域,也涉及私法领域,如消费者知情权即是知情权扩展至私法领域的具体表现。

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11]而狭义的知情权仅指公法领域内的一项政治权利,故现在的知情权概念一般是指广义的知情权。

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必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

人格权不等于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只是人格权的一部分。

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全部人格利益为标的的总括性权力,主要包括人格尊严权、自由权和平等权。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他人、社会对其做人资格的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不是名誉权,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享有对其个人表现获得社会客观评价及获得评价不受侵害的权利。两者的客体范围不同)

人格权具体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名称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等。)

知识产权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权利被称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等,即为精神权利;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PS: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Berne Convention)19世纪,西欧尤其是法国涌现出许多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这些国家开始相应地也就重视版权的国际保护。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文学大会,建立了一个国际文学艺术协会。1883年该协会将一份经过多次讨论的国际公约草案交给瑞士政府。瑞士政府于1886年9月9日在伯尔尼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上予以通过,定名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简称《伯尔尼公约》)。原始签字国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利比里亚、海地和突尼斯10国,1887年9月5日签字国互换批准书(只有利比里亚没有批准),公约3个月后生效(1887年12月),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所有参加这一公约的国家组成一个联盟,称伯尔尼联盟。并选出了联盟的国际局,规定了以后参加国应履行的手续,公约的修订程序。

《伯尔尼公约》的产生,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美国也派代表参加了1886年大会,但因当时美国的出版业远不如英法等欧洲国家发达,参加公约对美国不利。所以,美国代表便以该条约的许多条款与美国版权法有矛盾,得不到美国国会的批准为借口,拒绝在公约上签字,直到1989年3月1日才参加伯尔尼联盟,成为第80个成员国。

截止2002年7月15日,共有149个国家批准或承认这个公约的不同文本,参加了这个联盟。

法定许可,是指在法律直接规定的范围内对作品进行某种使用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法定许可使用作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许可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第二,使用作品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三,著作权人未发表不得使用的声明;第四,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著作权人的权利。

(PS: 独占许可有被许可人可以使用许可人的商标,其他人包括许可人本人均不得使用该商标。鉴于独占许可的特殊性,法律一般赋予独占被许可人一定程度的独立诉权,同时从保护竞争的角度出发,法律禁止独占许可人在缔结独占许可合同时滥用其优势地位,从而不合理地限制被许可人的正当权益。

独占许可协议即独占许可合同,是国际许可合同的一种,即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享有独占的使用权,供方和任何第三方在规定的期限内都不得在该地域使用该种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为此,受让方需向供方支付相当高的使用费和提成费。

强制许可

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规定,不经专利权人同意,直接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其发明创造的一种许可方式,又称非自愿许可。

<相关专利法法条>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第四十八条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以合理的条件请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未能在合理长的时间内获得这种许可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该单位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该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第四十九条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第五十条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

在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实施强制许可的情形下,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前一专利权人的申请,也可以给予实施后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

第五十一条依照本法规定申请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出未能以合理条件与专利权人签订实施许可合同的证明。

第五十二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给予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应当及时通知专利权人,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给予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应当根据强制许可的理由规定实施的范围和时间。强制许可的理由消除并不再发生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专利权人的请求,经审查后作出终止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

第五十三条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

第五十四条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

第五十五条专利权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专利权人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篇:2014年山东大学新闻传播真题及答案

2014中新史

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都开展过哪些活动?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10.4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也是中国新闻学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还出版《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新闻学的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新闻学 的发展。2、20世纪60年代,我国新闻界都推出哪些影响大的先进典型人物?

《中国青年报》1960.2.28在头版用正版的篇幅发表了该报记者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并配发社论《又一曲共产主义凯歌》,生动地报道了山西陆平61名筑路民工因食物中毒生命垂危时,得到首都军民和当地干部群众全力支援而及时获救的事件,宣传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次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接着全国许多家报纸和刊物纷纷转载。

1960年5月至6月间,新华社报道了我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胜利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辉煌事迹。《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郭超人写的长篇连载通讯《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和《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报道了登山队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

从1963年起,对于雷锋的宣传报道是这一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关于先进人物典型的新闻报道。在雷锋因公殉职后,《辽宁日报》立即开始突出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于1963.2.7发表了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和》雷锋日记摘抄》。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中国青年报》自1963.3至10月,关于雷锋的宣传达50多万字,占这个时期报纸版面的十分之一,可见规模之大。《中国青年》3月出版学习雷锋的专辑时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人民日报》3月5日在头版发表了这个题词。雷锋事迹的集中大力宣传,使得雷锋精神深入人心,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焦裕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闻报道中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先进人物。《人民日报》1966.2.7发表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报道了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感人事迹。这篇几经修改、饱含深情完成的经典通讯不仅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在中国新闻通讯的写作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主席1964年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后,全国的新闻单位进一步大力宣传了这两个重要的先进集体典型。《人民日报》记者袁木、范荣康合写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新华社的《大寨之路》。

3、我国内地都有哪些通讯社,举例说明。

(1)新华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11.7在瑞金成立。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10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11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1939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标志着党的新闻事业走向成熟。自1939年起,新华社开始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首先在华北和晋察冀根据地,继而在山东、华中和晋西北根据地,一个以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逐渐形成。

建国后,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包括对组织结构调整,在六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支社取消。除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外其余一战均取消分社机构。1950年11月21日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华社改组为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的任务基本完成。

在1956年新闻改革中,在提高报道质量,改进国内通讯社工作,加强国外分社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通讯社。

(2)中国新闻社:为了方便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国家决定组建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1952.9.14中国新闻社的北京成立。该社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在宣传上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祖国政治、经济等建设成就和闽粤要闻、侨乡情况,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同时向海外航寄新闻稿《中国新闻》,还发行有关中国风光、文物、建设等内容的照片,以后逐步增加供应文字特稿,摄制电影等业务。

4、《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整风的原因、过程和提出的并解决的理论问题

在整风改版前,仅以版面编排而言,就可见其受党八股和王明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影响很深,严重脱离了解放区的斗争实际和党的中心工作实际。当时,《解放日报》的版面安排几乎有一个公式: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地,第一二班长篇累牍地登载国际新闻,使内容以刊载国际新闻为主,第三版主要刊载国内新闻,第四版才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

在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如毛泽东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还于1942.10.28特辟《新闻通讯》专栏,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报纸上最早出现的新闻学研究专刊之一,这些文件、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是: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闻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二是在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方面,对党报的性质、特征、任务,党与党报的关系及党对党报的领导、党报的工作方针及编辑方针和编排原则、党报的群众路线、党报的文风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党报理论,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理论和模式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是:一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探讨新闻的本质与特点,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任务;二是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三是加强从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四是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五是反对党八股,竖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六是发扬党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新闻理论

1、新闻价值要素中重要性要素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只有影响到多数人,为多数人所关心,才具有重要性。而且影响到的人越多,其新闻价值越大。(下面稍微展开说一下)

2、新闻的来源有哪些?

⑴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新华社等

⑵本报记者采写的新闻,包括文字新闻、拍摄的照片、评论员的文章等 ⑶通讯员采写的新闻

⑷群众来信、来论以及提供的新闻线索 ⑸引用其他媒体例如报纸、电视等的新闻 ⑹网络上的新闻 欢迎补充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是从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中延伸出来的。

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理性可以辨别正误、区分善恶。要使人的理性得以发挥,必须有个条件,就是让人们不受限制地发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真理只有通过公开市场上的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胜。因此,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主张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报纸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的限制。这样,通过真理和谬误的较量,真实的、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必然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虚假的、错误的、愚昧的思想观念必然会被人们所抛弃,真理总会越辩越明,越辩越会有更多的人接受。政府不应该参加战斗,也不应该协助其中的任何一方;真理通过自我修正的过程,最后必然会战胜各种错误意见并得到传扬。

4、一段材料,大意是现在的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多的关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讯息和生活时尚类报道,这在内涵和外延上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确实存在一定距离,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这一定义比较明确简洁的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事实、新鲜、时效、报道这四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既有利于分清新闻与信息,新闻与文艺、哲学、历史等意识形式的区别,也有利于知道新闻工作实践,因而是比较科学的。

最新表述:新闻是最新发生的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事实的报道

在时间状语上,用最新取代了新近,这更符合当今新闻媒体对传播新闻速读的要求。在事实二字前面,增加了人们未知、欲知、应知八个字。人们指的是新闻接受者,这就是说,新定义不仅考虑了新闻报道者要报道的是事实,而且还考虑了新闻接受者对事实的各种需要。未知指的是最新发生的、新闻接受者尚未知道的事实。欲知指的是新闻接受者非常关心和渴望知道的事实。应知指的是新闻接受者应当知道的并已经发生的重要事实。

对陆定一的定义与时俱进地做些完善和补充是完全必要的,第一,新定义保留了陆定一新闻定义的精髓-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第二,新定义从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两个角度,对新闻做了比较完整的表述,要求新闻报道者报道的既是最新发生的重要事实,又是满足新闻接受者所需要的未知、欲知和应知的事实。第三,新定义更能体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现状,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加上自己的分析)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电讯的运用。由于电报线路需要被军队征用,不可能让记者发出很长的消息,后来记者们想出了一种新的发稿方法:把战况的结果写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下去,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这样一旦线路中断或者被征用,只要报社收到最前面的电文同样可以发出最新战况消息,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体--倒金字塔结构。基本特点:

1、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下面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即越是重要的越写在前面。这样,头重脚轻,故称倒金字塔。

2、一段只写一个事实

3、全部陈述事实,记者不发议论。长处:

1、可以写得快--记者有了一种相当固定的写作模式,不必再为新闻结构苦思而且可以写一部分送排一部分。

2、可以快编快删。记者一边写稿,编辑一边处理导语和标题;删节时,可以不再看全文,从最后面一段一段删去,不会影响全文。

3、可以快读。读者无需从头读到尾才得要领,读到哪里随时可以停住。

也有弊端,西方不少记者指责这种模式是一种坏的写作形式,没有生气,没有文采,结语不是铿锵有力而是有气无力。

2、新闻五要素 5W,Who(谁)、What(发生了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How(原因)分别展开论述即可

3、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手法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意义、或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

(1)、着重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对方方面面的影响。(2)、揭示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搞清来龙去脉。

(3)、从明天的角度分析新闻事件,展望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揭示其发展的方向、趋势、意义。

(5)、揭示一系列现象背后的本质,帮助受众认清问题的实质。

4、论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

产生和发展:16世纪提供了直接的现实基础,17世纪见证了哲学原理的发展,18世纪将这些理论付诸于实践。*(适当论述)(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唯一的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意外的国家的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公共舆论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让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的,自由的表达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对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的阐述,使得意见的自由市场在理论上站稳了脚跟。

(4)、对事实的信念。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的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所以,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可以说,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专业课二

一、广告学简答:农夫山泉天然水的广告策略

(1)完全国货——民族品牌的英雄形象

“农夫山泉”的第一张王牌就是民族品牌。在“娃哈哈”、“乐百氏”等知名品牌纷纷改嫁洋人之后,“农夫山泉”依然拒绝受外来资本的控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生产有益身体健康的天然水,树立了一种民族品牌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自然博得消费者的好感和认同。

(2)“农夫山泉有点甜”——率先发掘产品的USP

面对“娃哈哈”“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感性路线和“乐百氏”“27层过滤”的理性诉求,“农夫山泉”却找到了“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农夫山泉有点甜”。其实在口渴时候,喝任何水都会感到“有点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的心理特征,而不见得是产品的特征,但这一心理特征却被“农夫山泉”率先抓住,成了“农夫山泉”口感甘冽、品质超群的一个证明。仅从这一句广告语来讲,“农夫山泉”的广告操作就是极为成功的。这句广告甚至博得了“农夫山泉”的竞争对手“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与“乐百氏”老总何伯权交口称赞。(3)品牌提升——对饮用水市场的重新洗牌

面对激烈的纯净水竞争,“农夫山泉”却另起炉灶。把自己的产品定位由“纯净水”提升为“天然水”。“农夫山泉”开创的天然水概念在饮用水领域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突破了纯净水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饮用水市场上区分出“天然水”与“纯净水”的不同定位。这就像当年“七喜”的定位:“饮料有可乐和非可乐之分,七喜是非可乐。”我觉得这就比“娃哈哈”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后再推出“非常可乐”要高明。为了支持品牌提升,“农夫山泉”大打健康牌、科普牌,用实验表明纯净水中几乎不含任何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打破了消费者心中原有的“纯净水有益身体健康”的迷信。让人们认识到纯净水只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对人体并无益处。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天然水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使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度上升。

(4)奥运专用——超权威认证

“农夫山泉”在质疑中国食品质量权威机构“标委会”遭“驳斥”之后,选择了另外一种超权威的质量认证——中国奥运会专用。2000年7月,正当“农夫山泉”受到各大纯净水生产厂家的控告和围剿时,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为“农夫山泉”天然水的品质做出了超权威的认证。7月18日,中国奥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奥委会特别授予养生堂公司“2001——2004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荣誉赞助商”、“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饮用水赞助商”等称号。这无疑是一张超权威的认证书。奥运会运动员的专用饮水,品质还能有问题吗?

(5)“我为申奥做贡献”——消费者变成爱国者

在取得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资格的同时,“农夫山泉”还推出为“我为申奥做贡献”活动——宣扬“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现在起,你买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申奥捐出一分钱。”“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2001年3月,申奥捐赠产品包装设计投入使用:在奔跑的五色环下方,明确注明“您购买的这一瓶水中,有一分钱正支持着2008北京申奥”。企业不以自己的名义和资金而是以消费者的名义和消费者的钱来支持北京申奥,这在所有支持、赞助北京申奥的企业行为中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企业花的是消费者的钱,但却使得每一位有爱国心的消费者在货架上选择瓶装水时自然把手伸向“农夫山泉”。

二、广告学论述:伯恩巴克的“埃飞斯出租汽车”广告策划

1、伯恩巴克强调消费者对广告表现的感性参与的重要性,创造了充满创意的“唯情主义”的诉求方式。这一广告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敢于公开承认埃飞斯公司所处的地位,同时又申明了公司不忘顾客的厚爱,努力工作的积极态度。这一表态引起了美国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和同情。因为,崇拜强者与同情弱者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两种感情。埃飞斯公司的广告通过巧妙的形式,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理,因而争取了大量的顾客。

2、伯恩巴克的广告创意理论集中表现为他的ROI理论。伯恩巴克认为,一个好广告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相关性(Relevance)、原创力(Originality)和冲击力(Impack)。

相关性,强调的是广告、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埃飞斯出租汽车广告采用老二的定位策略发布的广告就和消费者建立起了很大的联系,因为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处于和埃飞斯汽车一样的地位或者情景当中,这就唤起了消费者心中对埃飞斯出租汽车的同情和联系,进而加强了广告、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

原创力,就是要求突破庸常思维,与众不同。埃飞斯出租汽车的广告的定位策略是老二的地位,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广告或者是商品把自己放在追赶者的地位上,因此,埃飞斯出租汽车的广告具有较强的原创力,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冲击力,就是要让广告产生强大渗透功能,使广告进入消费者心灵深处。要使观众在一瞬间发生惊叹,立即明白商品的优点,而且永不忘记,这就是创意的真正效果。”埃飞斯出租汽车的老二策略让消费者明白了它的优点,就是不断努力赶超行业中的领先者,因此它更用心。此外独特的广告策略也使得这则广告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让观众在接触广告的一瞬间就记住了它,真正实现了创意的效果。

三、广告学发挥题:根据《定位》《新定位》《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这三本书,定位理论的两位提出者之间的定位分析。

所谓定位,就是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待广告,在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前提下,研究产品的竞争者、确立自己的消费目标群体,为产品在市场上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并将关于产品的这一位置的概念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

定位理论的现代广告学特征:

1、注重对消费者心理进行分析。

2、引入市场观念,提升传统广告理论。

3、侧重感性诉求,满足消费者心理需要

1980年,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两个年轻广告人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合作推出了《定位》一书。“定位理论”的提出,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广告观念,被美国营销协会确定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观念”。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也一跃成为世界营销史上最著名的营销专家。在两人合作的著作中,里斯和特劳特在署名的排序方面也遇到了定位问题:到底谁才是定位理论的第一作者?两人后来分道扬镳,但各自后续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在受众脑力里形成自己是定位理论第一作者的定位。

首先是在《定位》一书中排名“第二”的特劳特拍马出击,企图改变人们头脑中“第二作者只是第一作者的助手”的印象,1996年,特劳特甩开里斯,联合瑞维金,推出了《新定位》一书。这时,特劳特的名字自然从《定位》时的“第二作者”变成了《新定位》的“第一作者”。为了树立自己是“定位理论”的最主要的提出者的印象,《新定位》一反《定位》中大量案例的写作风格,而是从理论方面对“定位”加以详尽的阐述。特劳特从“研究大脑”出发,对“定位”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地挖掘,以便显示自己在“定位理论”方面的理论功底。另外,《新定位》的扉页上印着特劳特的献辞:“献给艾·里斯,我在定位理论方面的长期合作的伙伴。”这种温情脉脉的同情,让人觉得特劳特并不想独占“定位理论提出者”的光环。尽管这是谦虚的表现,却使我们更加感觉特劳特在“定位理论”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特劳特又成立了“特劳特全球营销机构”,开始了定位方面的实际操作。特劳特的一系列做法终于在读者大脑中形成了一种“新定位”——“定位理论”的最主要的提出者还是特劳特。

在特劳特的一系列“新定位”之后,里斯觉得在广告领域内颠覆创意已经没有意思,不屑于在“定位理论”领域内与特劳特纠缠,而是另起炉灶,于2001年与其女劳拉·斯里推出《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一书,对“广告”进行了彻底的颠覆,连“定位”也不要了,宣称现在是一个“公关为王”的时代,在里斯看来,因为人们不相信“自卖自夸”的广告,所以广告不再能担负塑造品牌的任务,只有公关才能塑造品牌,而广告的功能则缩减为在公关塑造了品牌之后,继而提醒、强化人们的头脑中已有的品牌印象。在定位方面,里斯对特劳特的一系列“新定位”,没有采取主动“攻击”的方式,而是以退为进,固守阵地,却在无形中再次重申并加强了自己在“定位理论”中的“定位”:《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一书,从写作风格到结构安排都非常接近于《定位》,这人觉得《定位》与《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两书绝对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因此,当初的《定位》一书是谁写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比较而言,《新定位》在学理方面对大脑进行了更为专业的心理学层面的剖析,扭转了以里斯为“第一作者”的《定位》给人们留下的只有大量零散的案例而缺少理论阐释的印象,让人觉得“定位理论”真正的理论奠基者还是特劳特。而《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则故意保持与《定位》的写作风格一致,让人觉得当初的《定位》一书完全是由里斯执笔,特劳特还是“助手”。两位定位大师在关乎自己切身名誉的“定位”方面的“定位”表演,可谓令人叹为观止。

实务题一:给了两幅图,经济观察网和Wall Street Journal网站的编辑版面对比分析(参考2013年)

实务题二:给了一篇新闻报道,拟新闻标题、写导读性提要、分析记者采访和搜集资料的思路

评论写作:材料大意是——对于安徽电视台播出的“锡纸开锁”节目,有人反对说是教唆犯罪,有人认为是好心提醒公众防范,对此你写一篇不少于1000的新闻评论

第三篇: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考研《618新闻与传播史》真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初试试题

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精确新闻学

2.棱镜门事件

3.拟态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5.尼尔波兹曼

6.观点的自由市场

7.蒙太奇

8.美国便士报运动

9.史量才

二、简答

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三、论述

1.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举两个例子

3.关于大v责任运动,说说你的看法

第四篇:2009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B卷

2009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0分)

1、现象学

2、自由主义理论

3、宪政

4、白话文运动

5、创意产业

6、刻板印象

7、符号学

8、魏晋风度

9、风雅颂

10、要素市场11、4P营销理论

12、次贷危机

13、后现代主义

14、CMMB标准

二、简述(每题25分,共50分)

1、中国传媒业对外资进入有哪些主要规定?

2、“四级办电视”政策对中国电视行业有哪些影响?

3、“时代华纳”的近期发展体现了哪些战略思维(思想)?

三、论述(40分)

文化软实力

第五篇:2014四川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2014新闻传播真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2、新闻体制

3、北京大学新闻研究学会

4、普利策奖

5、定性访谈

4、传媒公信力

二、简答:

1、视频直播和文字直播异同

2、新闻价值要素

3、暂缺

三、论述: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情况

四、分析:哈贝马斯关于传媒力量的定义在今天对社会的影响

五、论文:给了三个有关假新闻的材料(《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还有陈永洲),写800-1000字文章

新闻传播业务

新闻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鼻

2、开天窗

3、调查性报道

4、文化创意

5、公益广告

5、广告摄影

二、简答

1、政务微博传播策略

2、新闻摄影应用的优劣

3、简述凡客体和陈欧体流行机制及原因

传播业务

1、电子出版

2、互联网出版

3、书刊整体设计

4、微电影与专题片

5、电商营销核心竞争力及实体店的应对策略

新闻与传播专硕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戈公振

2.CNN

3.解释性报道

4.皮下注射模式

二、简答题

1.简述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及发展

2.简析电视评论特点及发展趋势

3.分析数字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4.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研究设计

课题“大学生媒介素养及解决办法”

四、分析题

根据传媒生态和市场环境,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和数字的价值取向,并谈谈你对该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材料:11月5日上午,2013年中央电视台智库论坛在梅地亚中心召开。本期论坛以“电视的品质、品格、品位”为主题,论坛发布了电视收视与传播覆盖影响力数据,电视节目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以及电视节目网络美誉度分析报告。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致开幕辞,业内多位知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做精彩发言。

2013年中央电视台智库论坛是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电视行业高端智库论坛。中央电视台一直以来致力于建立自己的智库体系,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应对当前舆论的复杂环境和多媒体竞争挑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电视开展思想交流、理论把脉,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优秀、先进文化,努力提升电视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关注电视品味的提升

中央领导最近提出“提升电视节目的品位和质量,坚持导向第一,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要求,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调研时也强调要“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多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文艺节目,更好地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媒体,首当其冲肩负着电视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在致辞中认为,中央电视台积极发挥国家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强化国家电视媒体的舆论阵地和文化阵地作用,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巩固和提升。罗明表示,中央电视台“不仅在国内传播了正能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同样传播了正能量”。他认为,“这两个正能量,得益于我们电视的品质、品味和品格”,得益于中央电视台对于媒体责任、道德力量、文化旗帜和民族传承的坚守。

论坛发布三大报告

央视市场研究(CTR)整合营销总经理刘会召在论坛上发布了《多屏传播下电视的地位和影响》报告。报告结合最新的调研数据,全方位解读电视收视与覆盖影响力。报告显示,电视在当前中国家庭中依然有着稳定的开机率。2012年全年,全国有四亿多家庭拥有电视机,而平均每分钟约有一亿家庭在收看电视。刘会召认为,对于广告主而言,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仍然是广告投放中性价比最好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市场评估部主任徐立军随后发布《满意度——另一种视角看电视》报告。报告显示:全国观众对中央电视台的满意度达到4.25分(满分5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星光大道》则分列2013年1-3季度满意度的前三名。在观

众最喜欢的电视主持人评比中,中央电视台主任人毕福剑得到9.21%的观众喜爱,高居榜首。根据观众调查数据,电视以99.23%的高渗透率,继续维持媒体“老大”地位。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主任黎斌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CCTV节目网络美誉度分析》报告。据悉,中央电视台对电视节目网络影响力的跟踪监测已经日常化、体系化。报告指出,2013年上半年,在全国60个卫视频道对比中,中央电视台有6个频道入围网民美誉度前十,占据60%的席位。在全国274档卫视新闻栏目对比中,中央电视台有6档新闻栏目入围网民美誉度前十。黎斌认为,CCTV电视节目的网络品牌具备五大特征,包括网络品牌影响大,关注度高;新闻资讯、舆论监督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国际化视野、高端品位。网络美誉度指标的提出,是中央电视台在互联网大潮之下,探索提升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传播能力的一种有效尝试。

智库专家为电视发展献策

在随后的高峰论坛中,《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陆小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等专家学者围绕电视行业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提升电视品质、品格、品味,目的是提升电视节目影响力。在沈卫星看来,中央电视台作为“众多电视台的国家队”,电视的品质、品格、品味的追求在全国领先,“起到了标领的作用”。而庞井君表示,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大台,承担着视听文化时代的历史担当。着眼于“视听中国”国家战略,中央电视台在内容建设、平台建设、渠道建设、终端建设、用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陆小华强调,对于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权威报道。中央电视台近来一系列的创意策划,正是从独特视角阐释重大主题,产生非常好的报道效果。时统宇则对中央电视台《你幸福吗?》系列报道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这样的样态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在节假日报道、主题报道中都是开创性的。

多位与会专家强调了电视、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北大教授王岳川认为,央视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远方的家》、《中华医药》、《民歌•中国》为代表的一系列节目,兼具技术性和文化之长,对弘扬中华文化并促进国际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学者王立群同样以《百家讲坛》为例,强调了在大众文化时代,电视承担着汇聚百家精华,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与会专家还肯定了电视在国际传播层面的价值,程曼丽强调了国家电视台在对外传播中的责任和使命。她认为,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国家媒体,不仅在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层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剧增。2012年,中央电视台驻外记者全球重大事件的到达率、参与率达到97%,基本实现了在重大的国际突发事件中与CNN、BBC等国

际一流媒体同步报道。2013年上半年,外媒转引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由2012年的19%提升到24%。程曼丽认为,中央电视台已经打破西方的新闻垄断。

五、根据陈永洲事件写一篇600字左右评论

新闻与传播专硕业务试题

一、简答题

1.假新闻的原因

2.电视真人秀受众的接受心理

二、论述题

1.公益广告的传播特征和发展趋势

三、分析题

1、材料:甘乃特报业集团关于纸媒转型的论述

要求:根据材料谈纸媒转型的看法

2、评论:改革需闯三大关口(“政府与市场”关、“发展与转型”关与“公平与正义”关)

下载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业务真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人总结收集)-法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业务真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人总结收集)-法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考研暨南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2014年考研暨南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2014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6选4 新闻鼻、比较性导语、版面要素、记者型主持人、爱德华·伯内斯、告知性广告二:简答......

    【考研真题】2017年新闻传播考研真题集锦(一)

    【考研真题】2017年新闻传播考研真题集锦(一) 一、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823 (一)名词解释(30分) 1、诽谤 2、镜中我 3、受众 4、香农韦弗模式 5、传播流 6、新闻真实性 (二)简答(60分)......

    浙大新闻与传播2013真题回忆

    浙大新闻与传播2013真题回忆 专业综合 一、简答 1、直接式导语和延缓式导语的区别 2、电视新闻的视觉伦理 3、用微博进行两会报道的利弊 4、媒介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5、大卫·......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2002--2007年)

    武汉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2002—2007年)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大众传播(武汉大学2002年) 答: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

    2014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集锦(定稿)

    2014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集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824】 1.名词解释:毛泽东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华盛顿邮报,新闻(news)与宣传(propaganda),刻板印象(stereotype),付费......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考研资料历年真题答案及参考书目

    资料清单: 1、历年考研真题资料2012年复旦大学MJC真题; 2012年复旦大学MJC真题答案;本店独家更新真题答案,本店首发读独家资料,为加密格式,好评5星星后授权播放; 2011年复旦大学MJC......

    2006年公安业务真题及答案

    2006年安徽省法律基础知识与公安业务知识真题 一.单选( 40题,每题1分,共40分 ) 1.《民法》中规定不可以代理的是 A 代理买衣服B 代理民事诉讼C 代理民事法律行为 D 代理继承权 2.......

    201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2

    201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吕氏春秋》 2.杰克·伦敦 3.《文学改良刍议》 4.北伐战争 5.美国1787年宪法 6.北魏孝文帝改革 7.谚语 二、简答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