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0:5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

第一篇:《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

这个寒假里,我认真细读了郭教授的《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一书,从心里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创造,而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下面我把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是郭教授立足“生本”,对教育的深思的随笔集。《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汇集了作者近一年多写的关于生本教育的随笔,揭示了生本教育和天纵之教的价值内核。全书共分为八辑,从自然教育的实践中阐释了生本教育的成功,《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是我们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好书。

郭思乐教授在第一辑《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天纵之教——生本教育的本质》一文中明确的提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之骄子,只要我们施以“天纵之教”。郭老师大胆的提出了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向大自然寻求“天纵之教”的力量,让学生享受天纵,成为“天纵之才”。文章由浅入深,先从悟想到机能,然后再引向意识,通过对有意识与无意识机能的讨论,从无序中需找有序,窥视教育的真谛,向生命自然寻求发展的力量,依托生命,激扬生命,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统一,那样的完美无瑕,生本教育遵循生命自身发展的规律,让教育回归天性。

在书中,郭教授指出每个孩子都是天造之才,如果他不幸沦为方仲永,那是教育者的失败,只有教师们笃信学生是“天生我人必有才”的,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去诱发他们的天赋,才可能令学生有一天达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境界。“生本教育其实就是让教育实现天纵其才”,郭教授生动地阐释了天纵的含义。他认为“天纵可以理解为天与之,天放之,天助之,天任之,天成之”。这段充满逻辑美感的小排比,深刻揭示了天纵的含义,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尽可能的给他们学习的自主。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学生的活动为完成知识传授服务。教育教学时只考虑教的因素,只有教的主动性,没有学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被动,学习能量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影响。

生本教育是能给教师学生带来快乐的一种理论。学生不再疲惫,老师不再疲惫,家长不再疲惫。生本教育是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的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语中,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发展,他们的收获像鲜花怒放。例如我看到的一堂观摩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小组间成员相互讨论、思考并解决问题,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生本教育模式中,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地尊重,强调教者职能与学生本性二者的统一,让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学生本身的提升,成为“天纵其才”。

那么,作为一名生本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

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

2、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3、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4、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

5、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通过本次的读书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对我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多一些放手,多一些自主。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请给予他们“天纵之教”,让他们成为天纵之才吧!

第二篇:生本教育随笔

生本教育随笔

夏官营美丰实验学校杨兰

上一学期,我校让每一位教师上一节生本展示课,我听了数学教师的五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结合听课及我在生本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在此谈一下感受。

生本教育提的是“少教多学”。“少教”不等于不教,而是如何创设好的学习氛围。在二(1)班刘德辉老师的课堂上,他做到了生本教育提的是“少教多学”。我惊讶于眼前这些孩子近乎完美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能力;特别是高力子同学的表现,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可语言组织能力较好,站在讲台上,不慌不忙,对老师出现的错误及时指正出来,是一个很好的小老师。整节课中教师创设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让学生代表组织学习,使学生在欢乐中收获知识,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这两学期以来,我尝试用生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课堂教学,先让学生自学例题或设计一些有关新课内容的前置性作业,第二天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再学习例题,然后找学生代表讲解例题,教师在必要时给予补充。例如我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出了几道比较大小的题和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的前置性作业,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比较大小的题是为教学等式和不等式做的准备,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是让学生去自学再做,不然就不会做,这样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生本教育的学习动力靠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老师的作用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2)班李立老师教学《可能性》,给人的感觉有点乱,但你如果细心一点,你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时非常活跃。他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激发,让他自己起创造。

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的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以前我在教学时,知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差异,但没有善待,看了上述文字后我花了一些时间去观察学生,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可能有些吃力,但他爱劳动,爱帮助同学。我在布置作业时,给这些同学找一些最基本的计算和解决问题,先从最基本的做起,慢慢使他们进步,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生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分小组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组都有,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让好学生带动学困生来学习,我从不放弃每个学生,我对学困生鼓励、表扬较多。比如有简单的问题时,我发现学困生在举手,我就提问他,回答正确时,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来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帮助学生找出不足,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有,在展示结果出现不同意见时,小组讨论交流非常有必要;在出现新的知识时,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一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小组合作完成,那样只会浪费时间。在尝试生本课堂的这段时间中,有喜也有忧,短时间内是见不到成果的,所以教师应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使师生在这样一个不争的环境里达到有为,达到发展,达到教学相长。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本教育实验中来,从而创造性地施展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相信,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教育春天必然到来!

第三篇:生本教育读后感

我的生本教育观

寒假里,学校向我们荐读了《生本教育》专辑

(七),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要有必须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必须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在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的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作为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3、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生本教育就是要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我的生本教育观

老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既然可以先学,那还要”教“做什么?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这里实际上涉及了我们所说的”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

在这里,教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这个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指导背景的学,但谁也不能否认,课堂这一段的基本过程仍然是”学“。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同时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了。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一般来说,学习者必须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欲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作为一名老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虽然平时对教育工作也能够认真对待,也能够关心自己的学生,爱护他们。但是在心底申春我还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虽然感觉是比一般的职业高尚,或许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够体会到教育教学带给我的快乐,不能感受带给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又是怎样呢?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有的听有的不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做的太多,将知识讲解的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学生便懒得想了,也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我想再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想做到这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语言,让学生体验被赏识的感觉。我们教师必须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创设情境,打造让学生能够真正能走得进去得课堂。

今天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问题,而教学问题就在于课堂教学,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一浪高于一浪,为什么?因为课堂问题带来了厌学等为特征的德育问题。以高耗竞争为特征的教学变质问题,以追逐分数特征的素质教育缺失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的政策是超前的,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学校、教师对教学成果的短期行为严重,急功近利,造成学生创造力的丧失和学习本能的漠视,而这一现象又往往与社会家长的现实主义要求、评论有关。这又使部分学校、教师有理念、认识也到位,但又不十分大胆放手实践,担心情绪占领了上峰。所以落实就严重打折。

教无定法的再次理解,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生本教育无固定模式,其倡导的是理念、思想,全面将教学活动变成依靠学生,把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遵循先感受后认识的规律去实验,如在语文方面:大阅读、小认识,在研究中熟练。在英语方面:大表现、小认识,在实践中掌握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生因师而宜,扬长远胜于避短,不要模式而模式,顺应生命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学习是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感悟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形,正如郭教授所讲,绍兴街头一个面包店打出的两句广告语引人深思:”一直有人模仿,至今未能超越。“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但也不能盲从,我们绿色课堂的建设思路是正确的,有一定的成效,但缺乏坚持和随时的总结提升和矫正,教学我们要明白最终是学生读书而不是教师,这也就决定了学生为主体。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培护,真正做到课前的思上下功夫,切实打破拿来主义,修修改改着用的思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师自身因素,学校机制、学生、班额、社会等),用心去研究每一节课,我们教师的理念、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等均有很大的优势。尤其近几年来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培训指导下,应该说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们的常态课随意性较大,有理念但是课堂体现的不够,教师浮躁,不耐心,语言烦琐,不精炼。关键在于如何将我们好的课堂教学能常态化,这需要毅力和意识。

我们说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春蚕“、”蜡烛“、”园丁“,可以说,传统教育理念下,人们更多看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共同的前方。“他认为生本教育中,教师就是与学生并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共同成长。但是,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更加多元:教师的角色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更似一位放筝人,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学情,可以把风筝的线放出去让学生在知识的广袤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将线收回来,让学生愉悦旅行后安全着陆。生本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要进一步转换观念,提升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要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者、教师合作的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体系化课程的整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也要为这个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第四篇:生本教育读后感

《生本教育》读后感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二、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天7节课,一节课四十分课的长坐,成人也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启动他们的思维,放飞他们的想像。

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后再学。”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三、能让每个学生“说”出来

生本教育理论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在口算方面,例如:算18+7,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来算的:19、20、21、22、23、24、25答案是25。生2:18+7=10+15=25。生3:18+7=18+2+5=25。生4:18+7=18+4+3=22+3=25等等多种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

第五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假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这一本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看了一遍,真是感想颇多,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提供给儿童的教育,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需要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变的容易了,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由知识生产者变为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者,《教育走向生本》为我们教师明确了一条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因而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先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备课时,我们要以“生本”的态度来备教材,备学生,就像郭教授说的要“为学生的好学设计,而不是为教师的好教设计”。上课时要以“生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呵护学生的探究精神;批改作业时同样要以“生本”的态度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教育要走向生本,老师的教要从学生出发。郭思乐教授的这本好书,值得我们不断地品读,不断学习,相信也会不断得到启发。

吴霞

2014年2月20日

下载《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学生忘我学习,我的教育理想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黄利萍 “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生长才......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所谓“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颇有收获。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可以用郭教授评价学生的语言来评价: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绝对是篇篇可读。专业性,理论性的书籍能如此让人信服并引起强烈共鸣,确实是难能可贵......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那为什么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呢?......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唱响教育的“牧歌” ——读《教育走向生本》最早知道《教育走向生本》是在09年的7月,那时经常和河北的孙校长一起交流生本教育, 8月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书中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其中的许多观点恰好与我们的主课题有许多共性之处,阅读之后,启示颇深。以下,就截取此书中的一个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这样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