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20:2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第一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学生忘我学习,我的教育理想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黄利萍

“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美丽的,星星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

手捧《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仿佛迎面一股清香,就如书之封面一样淡雅。不禁奢望这样的情景能够出现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生在乐学,师在乐教。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笑声,思维灵活。校园里的一切如此美好,老师不用去思考怎么给学生补课,学生也不会记起自己在学习。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忘我呢?

大雕塑家罗丹是这样工作的――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就是忘我,这是全身心地投入,是内部有一种火焰在燃烧,使自己暂时性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作家一旦灵感上来,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指挥家一旦进入角色,就能激情澎湃,挥洒自若,极大地感染观众,而观众也就随之沉浸其中。这些都是忘我的外部显现,是一种本真力量的回归,是一种美妙的精神状态。

那么何时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彰显着着生命的自然,洋溢着生命的快乐?书中引用了奥修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当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不能走路或走得不好。教学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当方法适合学生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会空前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当我点燃了孩子乐学的火种时,孩子们会学得很快乐,甚至不想下课,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课堂上,孩子们“忘乎所以”,他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他们不愿下课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内部起作用了”,享受着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之旅,放飞着内心五彩斑斓的梦想。那忘我的愉悦状态深深地感染了我,启迪我,也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陶醉其中”,感受课堂的芬芳,享受学习的幸福!但这样的情景却只是偶尔出现。

因此,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感到兴奋,感到幸福是他们乐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幸福的日子才会使人聪明,幸福的感受才能使人超越智慧。学生的幸福感来自学习上的积极参与,以及不断被别人认可、欣赏。这一切就要靠老师用情感去挖掘、去点燃。一脸甜甜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手势,一束关爱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赞语无不令学生赏心悦目,欢欣鼓舞。我们在教学中多一点亲切,多一点包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能不爱学习吗?

作为一名班主任,整天与孩子在一起,最关键的还是创建快乐的班级体。我们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有“对人的体会”。在集体中,每个人都要懂得和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和我们一起生活和学习的是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欢乐和忧愁。因此,想自己快乐,首先你得先让他人快乐。如果每个人都不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心灵在人海中辨明方向,就不可能有集体。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谦让。试想,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学生都会斤斤计较,如何能让这个集体的成员感受到快乐呢?因此教育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认识别人的精神世界,帮助别人,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别人,在别人的心里留下好印象,也是很重要的。我想:假如学生不能认识这一点,那么他们长大了,踏入社会,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变得一团糟的。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人的内部自然――被我们忘却了的一种最丰饶的矿藏,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

第二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唱响教育的“牧歌”

——读《教育走向生本》

最早知道《教育走向生本》是在09年的7月,那时经常和河北的孙校长一起交流生本教育,8月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中在“引子”部分介绍的一个实验成效,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才三个月,就在一种自主程度很高的学习中变得十分兴奋,他们很快就能阅读,他们可以朗诵诗文,讲述故事,演课本剧;孩子们在入学七八个月,就开始出自主的阅读和写作热,他们或用纸笔,或用电脑,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日记、文章,其文思敏捷和吸收信息的效率,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是什么的魔力让孩子的潜能以这样地发挥,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一页页地翻读过去,收获颇多。

首先从“抛秧”说开去,农民们从原先的插秧到后来的抛秧,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得到的却是比插秧更多的收获。这似乎不太符合于我们一直提倡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苍天不负有心人”的精神,但是为什么却能实现“懒人有懒福”的“奇迹”呢?那就是因为尊重了规律,尊重了秧苗发展的规律。对于教育亦是如此,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的天性,发挥学习潜能。

尊重儿童,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学习规律。尊重儿童的归纳式的认识规律。他们首先要知道所处世界的基本事实,因为正是在大量基本事实和基本活动中,他才能体会到尔后抽象的抽象物、抽象法和抽象因,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在我们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毛虫变蝴蝶”这个课程中,晨诵是整个儿童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与黎明共舞”。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在长时间的诵读中,孩子们有了对诗歌的更多的感性的认识,自然孩子们会拥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于无心中掌握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孩子自然有了创作的欲望,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的道理呢。试想,我们在一年级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诗歌,诗歌创作的方法,我想在这样的方法指引下,想让孩子创作出诗歌那就是天方夜谭。

在第五章的《生本教育方法论》中,就提到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习方法论。是的,如何实现生本教育,那就是要做以上四个方面,这就是对生本教育进行的方法指导。

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 “只有学习而

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绎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

前不久,在学校进行有关课前先学的校本课程培训时,就有老师提出说在低年级是不适合进行课前先学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先学呢?但是我认为不管在哪个年级,不管哪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课前的先学。在一年级我们的课前先学主要是识字,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我布置这样的先学作业:1 读课文5遍,争取把课文读熟,标出自然段号。2 圈出文中的生字宝宝。3 每人认领一到两个生字宝宝,并给认领的生字宝宝找几个朋友。

首先,孩子们在反复朗读课文的时候,初步就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但是要清楚地知道,这样地朗读所留下的只能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如果想要更准确地认识生字,还要进一步地再次走近生字,这就引出我们的第2道预习题,圈出生字宝宝,这就是“定位识字”。第3题让孩子认领生字宝宝,就是让孩子们从字音、字形等全面地了解,为课上的“小先生讲生字”作好准备。给生字找朋友,也就是扩词,让孩子们或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储备,或向身边的人询问,或是从已读的故事中去寻找,这样就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了生字的先学。

“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时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了。”因为有先学的基础,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说哪几个字,比较难掌握,这样全班来共同解决,当然也会让小先生来帮助解决。如果一些比较简单的字,就在先学或同桌互相帮助中解决了。

在《课堂,一片心灵的牧场》一文中,我这样期待——“清晨,在金色阳光的拥抱中,牧者把一群饥饿的羊儿带到这片草水丰盈的牧场来,任其自由而快乐地享受着,或嬉戏或追逐,祥和而宁静,羊儿自然会膘肥体壮,这是一曲多么和谐而美妙的牧歌啊。”

第三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文档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假期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把校长给我们买的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浏览了一遍,真是感想颇多。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提供给儿童的教育,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需要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变的容易了,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由知识生产者变为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者

《教育走向生本》为我们教师明确了一条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因而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先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备课时,我们要以“生本”的态度来备教材,备学生,就像郭教授说的要“为学生的好学设计,而不是为教师的好教设计”。上课时要以“生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呵护学生的探究精神;批改作业时同样要以“生本”的态度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还改变了我原先对“优秀”教师定位,现在我觉得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第四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蒲建知

在日渐浮躁的今天,能够真正静心来品读馨香文字的人委实不多了,素来喜欢随波逐流的我也不例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没有真正阅读过哪怕任何一本完整的有用书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对曾一直坚持业余写作并自诩是个喜好读书之人的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讽刺。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长城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白云露老师,她不仅多次同我们分享了她读书的收获和喜悦,还热情地引导、推荐和鼓励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读好书。正是在她的积极倡导之下,才使得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全体长城教师借助这次“读一本好书”的学习活动机会,走进书本,走近名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早在两年前,我们长城学校就全面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这让我们每位一线教师都有了学习和实践生本理念的机会,学校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和最前沿的理念支撑,也给予了我们每个教师最大的帮助、信任和鼓励。但由于对生本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有力不从心之感,简而言之,就是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对于一个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这一度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如今,我的这一心病在慢慢痊愈,这得益于我在寒假里抽空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

向生本》一书。

《教育走向生本》是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书。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孩子,高度尊重孩子,全面依靠孩子”的新理念。其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直到读完《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我才顿悟,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我才懂得,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朋友;由知识生产者变为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者。

毫不夸张地说,《教育走向生本》为我们教师明确了一条路,一条宽阔美好之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定“教”。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因而我们说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记教育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先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

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备课时,我们要以“生本”的态度来备教材,备学生,就像郭教授说的要“为学生的好学设计,而不是为教师的好教设计”。上课时要以“生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呵护学生的探究精神;批改作业时同样要以“生本”的态度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存在问题等。

通过对《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的学习,还改变了我原先对“优秀”教师定位。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这一点,令我感触颇多。在这之前,虽然我同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一样,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关爱自己的学生,但却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对待。因而,即使再努力,我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同时,由于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因此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自己还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这无疑对我是一大鞭策。

读完《教育走向生本》一书,还使我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严于律己,多向优秀的同事们学习,不断进步,争做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书中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天几节课,一节课四十分课的长坐,成人也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启动他们的思维,放飞他们的想像。

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後再学。”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生本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在口算方面,例如:算18+7,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来算的:19、20、21、22、23、24、25答案是25。生2:18+7=10+15=25。生3:18+7=18+2+5=25。生4:18+7=18+4+3=22+3=25等等多种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行为观),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自己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下载《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其中的许多观点恰好与我们的主课题有许多共性之处,阅读之后,启示颇深。以下,就截取此书中的一个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这样记载—......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所谓“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颇有收获。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假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这一本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看了一遍,真是感想颇多,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全书贯穿......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可以用郭教授评价学生的语言来评价: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绝对是篇篇可读。专业性,理论性的书籍能如此让人信服并引起强烈共鸣,确实是难能可贵......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那为什么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呢?......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5篇)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让孩子喜欢数学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

    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参加沈阳浑南新区一小“生本教育”现场会总结 教育是在“爱”的感召下,让学生主动学习,享受成长的快乐。怀着相同的教育理念,探寻适合新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