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ABC中,线段AB、BC、CA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点A、B、C叫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读作“三角形ABC” 11.1.2 三角形的分类
一、按边分类:
1、等边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等的三角形)
3、不等边三角形
二、按角分类:
1、斜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11.1.3 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
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 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3.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4.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11.1.4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1.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中线性质:(1)、平分三角形一边(2)、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根据结论3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可以推出结论4。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结论3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角平分线:(1)、平分角到两边距离相等。(2)、△ABC有3个外角平分线交点,一个内角平分线交点,外角平分线交点是有2根外角平分线和一根内角平分线相交组成。
5.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画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有三条,特别强调: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一条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就是高线.任何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点叫三角形的垂心.
11.1.5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2.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11.2.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记做Rt△ABC 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1.2.3 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11.3多边形及内角和
11.3.1 多边形及正多边形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⑴多边形按照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⑵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⑶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1.3.3 n边形的内、外角和公式
1.n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6.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17. 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 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 一举多得;
③ 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 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4.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知识点二 三角形全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三----------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四----------角角边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五----------斜边、直角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6.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8.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的步骤: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 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2.2 作轴对称图形
12.2.1作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变换的特征:①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轴;③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3.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12.3 等腰三角形
12.3.1等腰三角形
1.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2.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2.3.2 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三角形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4.1 整式的乘除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1.2 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4.1.3 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14.1.4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 相加。
4.十字交叉法:(x+p)(x+q)=(x)²+(p+q)x+(p×q)
14.2 乘法公式
14.2.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 15.2.2 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a+b)²=a²+2ab+b²
完全平方差公式:(a-b)²=a²-2ab+b²
3.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的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14.3 整式的除法
14.3.1 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14.3.2 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4.4 因式分解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14.4.1提公因式法
1、把ma+ mb + 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a-b=-(b-a);(a-b)²=(b-a)²;(a-b)³=-(b-a)³.14.4.2 公式法
1.公式:①a²-b²=(a+b)(a-b)
②a²+2ab+b²=(a+b)²
③a²-2ab+b²=(a-b)²
2.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第十五章
分式
15.1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B/A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B/A 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分式+整式=有理式.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 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A,B,C为整式,且B、C≠0)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15.2 分式的运算
15.2.1.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15.2.2.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15.2.3.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5.2.4.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15.2.5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15.2.6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 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2.7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a×10ⁿ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1n。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15.2.8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5.2.9.分式的四则运算:
(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 * c/d=ac/bd(4)分式的除法法则:
a.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 b.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d/c
15.3分式方程
15.3.1.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5.3.1.分式方程的解法: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
(3)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4)写出原方程的根。5.3.2分式方程解法的归纳: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15.3.3.分式方程的增根:
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
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5.3.4.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
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
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5.3.5.分式方程的应用: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第二篇: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一课练习题
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四大文明古国有(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3.位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是(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种植水稻的远古人类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6.居住在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人;居住在地穴式房屋的人是(半坡)人。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弓箭)射猎鸟兽。他们还会制作(骨)器和(陶)器,半坡人能烧制彩陶。代表作品是(人面鱼纹彩陶盆)。8.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9.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传递首领位置。10.炎黄部落的贡献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11.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12.远古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课练习题
1.(禹)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
2.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起商朝的是(汤),商朝又叫(殷)朝。3.商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身。4.商王(盘庚)在位时迁都,商王(纣)是有名的暴君。5.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夏商周)时期。
6.青铜文明的特点有:使用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水平高)、(地位重要)。7.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8.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9.周王自称(天子)。他通过(礼)来规范贵族的身份等级,(礼)的严格执行,是周政权的巩固的重要标志。
10.东周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11.春秋五霸通常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第一个成为霸王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13.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14.(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器具逐渐被推广使用。15.夏朝的历史地位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6.铁制器具被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17.春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战争不断的积极作用是:(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8.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
19.和“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是(禹)。20.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21.商建立后,汤定都于(亳),后迁都于(殷)。
第三课练习题
1.秦始皇的主要活动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颁布(律令),出巡以及梵书坑儒。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定都(洛阳)。
4.中国历史上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外交往进入昌盛时期。6.秦汉时期主要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
7.秦汉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时期)。8.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是(秦)国。
9.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帝)。10.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11.秦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2.秦朝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帝国时代。13.与梵书坑儒事件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14.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长安)。
15.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一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16.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汉)朝。
17.秦汉文明的世界意义是(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秦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18.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19.隋朝的时代特征:(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大统一)。20.唐朝的时代特征:(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21唐太宗李世民时的封建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封建盛世称为(开元盛世)。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3.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4.唐朝时和(亚)洲、(欧)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化的交流。25.唐朝都城是(长安)。
26.唐都长安的地位(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和商业大都会,也是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7.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后世外国人把中国称为(唐),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海外各国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28.唐朝的世界影响:(亚非不少国家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课练习题
1.公元1004年秋,辽攻北宋,宋辽议和成功,这就是(檀渊之盟)。2.明清的时代特征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3.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在位时迁都(北京)。
4.明朝的统治者废(丞相),设(内阁),强化(皇权)。明朝前期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江南)市镇尤其繁荣,反映市民(工商)阶层生活的文化异常活跃。6.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努尔哈赤),他建立起(八旗)制度,脱离明朝,建立政权史称(后金)。7.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定族名为(满洲)。
8.清初的封建盛世称为(康乾盛世),相关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
9.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宏大丛书,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工程。10.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人口激增,从(1)亿多增加到(4)亿多。11.清政府前期统一了(台湾),巩固了(西北)边疆。
12.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清政府的外交政策(闭关自守)。13.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在(清)朝。14.(清)朝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15.蒙古族(准噶尔)部贵族长期与清政府为敌,并勾结(沙俄)煽动西北各部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派兵平叛。16.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16.北宋的时代特征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17.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定都(开封)。
18.与北宋同时存在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族建立的(西夏)。19.少数民族政权的主要贡献是(开发边疆)。20.南宋的都城是(临安)。
21.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22.统一蒙古的是(铁木真),他被称为(成吉思汗)。23.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24.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清朝和中国省级行政的基础。25.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开发。
26.元朝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7.宋元的时代特征是:(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的时代)。28.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元朝)。
第五课练习题
1.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主体。
2.华夏族从(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在(秦汉)时期形成汉族。
3.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以(游牧)或(渔猎)为主的区域。
4.(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活动的大舞台,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族控制。5.民族交流的方式有(迁徙杂居)、(边境贸易)、(官府和亲)、(冲突战争)。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7.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与此同时,大批汉族南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8.善于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流的统治者有(唐太宗李世民)、(北魏孝文帝)。
9.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这件事被唐朝画家(阎立本)画在(步辇图)中。10.民族冲突战争比较集中的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
11.正确评价民族冲突战争:(冲突战争虽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但也在不断的接触中加速历史上的民族交流)。12.西汉和东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河套,河西地区,并且为控制(西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13.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政权发生了淝水之战。14.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成)公主成亲。
15.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以(洛阳)为籍,改(汉姓)。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北魏国力一度十分强盛。17.原意是镔铁,或刀剑,属于鲜卑族一部的后裔的少数民族是(契丹)。
18.历史上许多强盛的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氐)、(突厥)、(敕勒)、(契丹)等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形成一些新民族。19.元灭金后,契丹和女真北方汉族通称为(汉人)。20.到了13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1.吐蕃是今天的(藏)族。
22.(自然条件)差异使古代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2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李世民)说的。
24.730年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人,天下百姓,晋皆安乐”。
25.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有(匈奴)族的冒顿单于,(氐)族的前秦王苻坚,(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拔硅,(越)族领袖冼夫人,(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铁木真,(满)族的努尔哈赤等。26.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明)朝人。27.裤子靴字旗袍都是(少数)民族。
第六课练习题
1.随着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出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2.(皇帝)是古代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
3.周代的君主自诩是上天的儿子承受天意,管理国家,故称(天子)。
4.(皇帝)是历代君主最高尊崇的专称,认为自己的功业“德兼三皇”“功包五帝”的是(秦始皇)。5.皇帝的印,以玉为质,故称(玉玺)是皇权的凭证和象征。6.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告示称为(昭)。
7.天下之事取决于(皇帝),皇帝的个人(品德)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8.“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唐太宗)之口。
9.皇位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皇位的选择大多不是择优遴选,而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10.历史上典型的昏庸误国之君有北宋的(徽宗)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素材就在他统治期间。1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监督百官设置(锦衣卫)作为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12.后来明朝皇帝先后设置了(东厂),(西厂)这两个机构都由宦官统领。13.清朝时期,为打击反清思想,推行文化恐怖,大兴(文字狱)。
13.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乾隆)统治时期最盛。14.清代文字狱(数量)多、(规模)大、(株连)广、(治罪)严酷。
第七课练习题
1.秦汉时期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这一职务在(明)朝被废除。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官僚制度。三省指(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其中的决策机构是(中书)省,执行机构是(尚书)省。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礼仪)、(财政)、(人事)、(兵马)、刑狱和工程等事务。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以(省)领路(府)、(州)、(县)的三级或多级制。
4.为整肃吏治,监察百官,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监察)制度。5.魏晋时期出现的御史台成为独立的朝廷监察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6.宋朝非常重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御史)由皇帝直接任命。7.明处,御使台改为(都查院)。
8.为防止官吏徇私舞弊,有些王朝实行(回避)制度。
9.历史上的清官有北宋(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10.历史上的贪官有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的(和珅)。
11.西周时期,官职主要由(贵族世袭)。汉代采取(察举)、(征辟)的方式选拔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时基本按(出身门第)分等。隋唐时期,确立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12.后代科举考试逐渐形成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3.考取童试的人称(秀才);考取乡试的人称(举人);考取会试的人称(贡士);考取殿试的人称(进士)。14.由皇帝直接考察的是(殿)试。15.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16.后来新科进士一律由皇帝亲自录取,成为(天子门生)。
17.明清时期,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的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
18.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什么作用?
答: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有重要作用。
第八课练习题 1.改革的作用是(使社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2.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家有(战国)时期的(商鞅),(明)朝的(张居正),北宋时的(范仲淹)、(王安石)。3.(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得到了君主(秦孝公)支持。4.张君正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
5.张君正下令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他又把各种名同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名为(一条鞭法)。这些措施,使(赋役不均)的现象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改变。6.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答: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他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7.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轻罪重刑,实行连坐。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8.明朝万历年间为什么要要实行改革?.答:明朝中期以来,全国耕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兼并。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第九课练习题
1.2.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是最主要的社会阶层。
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业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3.4.5.6.7.8.9.秦汉以前,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南方以种(水稻)为主。
宋代从(越南)引入的水稻优良品种得到普及,(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明朝后期,从国外又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我国古代做衣服的材料,早期是(麻)和(丝),宋元时期(棉花)种植在南北方普及。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出现在(汉朝),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我国古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著名的有(鸿沟)、(邗沟)、(都江堰)、(郑国渠)等。
10.秦国蜀郡守(李冰)建的(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世界遗产。
1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和结果,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12.农学著作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世祖组织人编写了《农桑辑要》,(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13.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14.(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是我国古代农民显著的特点。15.(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1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17.推翻秦朝的主力是(项羽)、(刘邦)领导的队伍。
18.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声势浩大,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3年3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第十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有(丝织)业、(青铜器制造)业、(冶铁)业和(制瓷)业。2.(春秋时期)时期,工匠们已经用炼炉炼铁,用(木炭)作燃料。3.(战国时期)时期大批铸造铁制器具。
4.(西汉时期)时期开始用畜力代替人力鼓风冶铁。
5.东汉时地方官杜诗发明(东汉初年)比欧洲早一千二三百年。6.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
7.(商)朝时,工匠们制成釉陶瓷这是陶瓷的前身。8.(东汉)时,工匠们完全掌握瓷器的制作。
9.(唐朝)时青瓷制作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白瓷制作约始于(唐朝)后期;彩瓷始于(清朝)朝。10.唐朝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11.中国的瓷都是(南昌)省(景德)镇。
12.(丝绸)代表了我国古代纺织业的最高成就,(西周)时期丝绸生产分工精细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13.利用蚕丝进行纺织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
14.从(商)到春秋,手工业基本被官府垄断到(战国)时期私人手工业作纺开始出现独立经营的小手工业者也活跃起来。15.(秦汉)时期,手工业者被编入特殊的户籍——市籍。
16.明朝中后期(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开始出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17.明朝末年,在(苏州)引发了机工抗税斗争。
第十一课练习题
1.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活动。由于(商)朝人善于经商,后来人们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活跃。(西汉)前期出现许多大商人,(唐)朝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明)朝的城乡贸易十分繁荣。3.中国古代政府视(农业)为立国之本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
4.西汉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是古罗马城的三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5.唐朝时居民住宅区称作(坊)商业活动区是(东市)和(西市)。6.(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更自由城市更繁荣。
7.明清时期著名的公商市镇有(丝织)业发达的苏州,(冶铁)业发达的佛山,(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8.明清时期的商品集散地有北—(京师)(北京),南—(佛山),东—(苏州),西—(汉口)。9.明清时期形成的两大商人集团,分别是(山西)省的(晋)商和(安徽)省的(徽)商。10晋商和微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依靠官府的支持;与亲戚和同乡合作;追求儒商风范。
第十二课练习题
1.西周时(士)是贵族序列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2.春秋时(士)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逐渐丧失,有文化专长的(士)人数量不断增加。3.(战国)时期士人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
4.“民为贵,君为轻。”出自(孟子)。“兼爱,非攻”出自(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同秦国联合的“连横”观点出自(张仪),主张六国联合抗秦的观点出自(苏秦)。
5.在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士人)是各国改革的主要参与者。6.(文学)是古代士人主要的创作领域。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是伟大诗人(屈原)他生活在(战国)晚期的(楚)国 8.(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两座丰碑。
9.诗仙是(唐)朝的(李白),诗圣是(唐)朝的(杜甫)。开豪放派词风的是(北宋)的(苏轼)。
10.中国古代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的作者是(苏轼)。(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淡》中记录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制作方法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科学的建筑手册是《营造法式》作者是(北宋)的(李诫)11.中国古代的(士人)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
12.唐朝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地方有(府)(州)(县)(乡)等学校 13.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出自(宋)朝的(朱熹)15.“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出自(孟子)之口。
第十三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是(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2.商周时期对妇女有所谓(七出)的规定。
3.西汉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三从四德)理论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
4.在(宋)代一些儒家学者极力倡导贞节观。对妇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要求。5.缠足的风俗大约从(五代)时开始,盛行于(明清)时期,直到(辛亥革命)后逐渐废绝。
6.(东汉)时的女诗人蔡文姬,作品《悲愤诗》;(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设计领导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元)朝的女纺织能手(黄道婆)促进了内地棉纺织技术的普及。
第十五课练习题
1.2.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从(秦汉)起就开始联系外面的世界。西汉时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被称为(西域)。
3.(汉武帝)在位期间决定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不仅打通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中国的丝绸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罗马。这条全长7000多千米的商路,称为丝绸之路。5.6.7.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中亚,终点是(罗马)。(丝绸)被西方人称为“无价之宝”。丝绸风靡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8.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除丝绸外,(铁)器(漆)器麻织品等也传到西方,领先世界的(冶铁)技术也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9.今天的石榴、葡萄、芝麻(胡麻)、蚕豆(胡豆)、黄瓜(胡仙)、大蒜(胡蒜)、核桃(胡桃),胡罗卜等植物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10.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11.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丝绸之路)。
12.曾经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但公元3世纪后却神秘消失的国家是(楼兰)古国
第十六课练习题
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达到鼎盛。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繁盛时期。3.唐玄宗改编的《霓裳羽衣曲》来自(印度)国家。
4.唐朝的外交家分别是(玄奘)和(鉴真).分别到达(印度)和(日本)。
5.玄奘西行的影响是:玄奘取经后,中国和印度往来频繁。印度的歌舞、音乐、雕刻、绘画、医药学和天文学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等也传到印度。
6.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入印度是在(唐)朝。7.唐朝时(印度)的熬糖法传入中国。8.(鉴真)的坐像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9.鉴真东渡的影响:鉴真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第十七课练习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极为兴盛。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扬州)是这时期有名的港口。2.(泉州)是元代著名的贸易港口。
3.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有(丝绸)和(瓷器)。4.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传到欧洲。5.(明)朝的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
6.郑和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带去了(丝绸)、(瓷器)等商品。7.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答: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此举是中国在海外的影响扩大。中国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也促进的南洋的开发。
第十八课练习题
1.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中国早期的文字大多书写在(竹简)和(帛)上。3.(西汉)时发明了麻纸。
4.(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
5.中国女诗人薛涛发明(薛涛纸)。(宋元)时,利用废纸浆造纸,称为(还魂纸)。6.造纸术在(唐)代开始西传。
7.至迟在(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盘。8.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等国家。
9.(元)代时印刷术经(波斯)(今伊朗)大规模西传。
10.早在(战国)时,中国古人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指南针成为导航仪器是在(南宋)时,(宋元)时,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政府相当重视火药制成的先进武器。
11.约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远征.火药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12.在数学方面,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十进位制)记数法.而且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开始用记数法了。13.算盘的定形约在(唐)代,普及在(宋)代。大批珠算著作面世是在(明)代。14.中国人发明的飞行器是(风筝)。15.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是(中国)。16.至迟在(汉)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煤了。17.(宋)朝时期政府专门组织人民勘察、开采过煤矿。18.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用煤炼焦制铁。
19.描写13世纪的中国普遍用爆炸燃料的西方著作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行记》。
第十九课练习题
1.闻名于世的古代工程有(长城)和(大运河)。
2.(长城)是中国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建筑,长达(一万)多华里。3.许多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以(秦)朝、(汉)朝、(明)朝的规模最大。4.将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的皇帝是(秦始皇)。5.修长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朝代是(明)朝。
6.长城的险要关口很多,(山海关)和(居庸关)是其中著名的关隘。
7.它是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一所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是(山海关)。8.最早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即位后,为北上争霸,开凿了运河。9.征用数百万民工,历时(6)年,开凿贯穿南北的新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
10.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他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1.隋朝大运河分四段,沟通海河、黄河的是(永济渠),沟通黄河、淮水的是(通济渠),沟通淮河、长江的是(邗沟),沟通长江、钱塘江的是(江南河)。
12.“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13.元朝时重修大运河。将原来的运河截弯取直,重新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并开凿了元朝都城(大都)通州。
第二十一课练习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晚年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全面整理。3.“苛攻猛于虎也”出自(孔子)之口。
4提倡“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是(孔子)。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6.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这就是(礼)。7.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标准。
8.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等学者的发扬,逐渐形成的思想学说,称为(儒学)。
9.(西汉)时,(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年。10.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三大文明圈是(儒学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西方基督教文明圈)。11.在传统文化中,除儒学以外,另外两项是(道教)和(佛教)。12.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尊奉(老子)为祖师。13.老子是(春秋)时期人.作品是《道德经》。
14.认为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思想比较消极的是(老子),他创立了(道家)学派,经过(庄子)的发扬。15.寻找长生不老,注重灵丹妙药的是(道教)。16.注重道教,炼丹服药风行是在(唐)朝。17.佛教产生的国家是(古印度)。
18.认为人生是痛苦,要消灭欲望.潜心修行的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格局是如何构成的?
答:隋唐以来,儒、佛、道三家并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第二十二课练习题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这本史书的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这本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记》。
3.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是《汉书》.后世常以“史、汉”并称。4.汉书记叙(西汉)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5.展示汉朝疆域政区的著作是《汉书·地理志》。
6.宋神宗认为对治理国家很有好处的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这部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叙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为了方便,人们常简称《通鉴》。7.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8.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体裁最主要的有三种:(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以人物为中心的体裁是(纪传体);以时间为顺序的史学体裁是(编年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是(记事本末体)。
第二十三课练习题
1.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兵书是《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3.(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4孙武和孙膑都被称为(孙子)。5围魏求赵的战例是(三十六计之一)。
6东汉末年的以少胜多的著战例是(赤壁之战)。
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
第三篇: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②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 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
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熔化图象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非晶体凝固图像: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 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 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 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
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 方向叉,却叉不到;从 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是英国牛顿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绿色上衣,黑
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2)、红外线的作用:(1)制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控。(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c。(2)杀死微生物
灭菌。(3)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成实像时: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① 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 m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 1000 kg,1kg= 1000 g=1000000 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kg(2)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的桌面上,之后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右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加在右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最后加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读数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位置、状态、温度、形状
而改变。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1kg,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 2kg,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不变(变、不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 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 单位。1L=1dm3 1mL=1cm
3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 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P,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P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P求得
4、配需要物质的密度:用平均密度P=(M1+M2)/(V1+V2)
5、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密度、质量、体积的变化。
6、同种物质意味着密度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密度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体积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
7、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8、水在4 ℃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下
层,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4 ℃而不会结冰。
第四篇:初二上学期知识点归纳(鲁教版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重点知识点
(一)不忘父母养育恩,孝敬父母
1.为什么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答:①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②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答: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二)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答:①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②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③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健康等;虚心接受批评、建议;努力缓解父母工作压力;开展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活动。
(三)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1.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答:①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②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任务。
2.我们为什么要与祖国共命运,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答:①祖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像是生养、抚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祖**亲的怀抱,对祖**亲的依恋和热爱之情被世代传诵。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②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③人们总是在祖国这一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四)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为什么说“人们离不开交往”?(交往的必要性)答: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父母、老师、同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只有在健康、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的适应社会。②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不少人喜欢向同龄朋友求助。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有什么重要意义?(交往的重要性)答: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②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己。③朋友的帮助会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五)交往的“内圈”和“外圈”:什么是交往的“内圈”和“外圈”?答: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可以划分为几个圆圈。青少年时期的交往关系可以称为“内圈”。朋友圈是我们现在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
踏上社会后,由于工作和职业的关系,需要更多的交往,交往关系将大为拓展,就形成了交往的“外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的扩展,交往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六)交往礼仪三原则、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1.如何正确理解“交往礼仪的三原则”?答:交往礼仪的三原则是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①平等待人。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在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也不能卑躬屈膝。②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③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表现为一个人待人宽厚,有气量。在与人交往中,难免磕磕碰碰的事情。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2.在交往中应掌握哪些技巧和艺术?答:交往是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我们要掌握的3种基本交往技巧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拖鞋、学会批评等。
(七)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理解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答:①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正是靠着群体合作的力量,告别了蒙昧和野蛮;也正是靠着群体合作的力量,才得以生存并发展至今。在今天,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那一领域,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豆粒不堪与他人的合作。②合作对于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具有积极作用。a.通过合作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团体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b.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在开拓事业时,常常会遇到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往往可以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③ 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是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八)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怎样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答:①生活中既存在正确竞争,也存在不正当竞争。那种置道德、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②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不能够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2.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答:①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现代社会中的竞争无疑是激列的,但是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就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②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九)诚实守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重要意义:
1.诚实守信的含义是什么?答:诚实,就是忠实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
2.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①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②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③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3.怎样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答:①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③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如何理解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答:法律是由国家规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①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创制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②法律高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a.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的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任务存在,没有法外之人。b.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十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1.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答: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①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力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义务劳动,受教育,保护环境)。③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2.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答:①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力的形式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A.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B.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力以外牟取非法利益。C.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②权利是与义务相关联的。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③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生活中,要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十二)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为什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答:生命健康权(定义)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依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
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
(十三)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我们应该怎样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答: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人身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报恶。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多一份防范,多一份安全。
2.我们应如何维护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答: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不容非法侵犯。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同时,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十四)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怎样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答:①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③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④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利益。
(十五)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我们应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答: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2.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智力成果的?答:智力成果: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宪法》No.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就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未制定保护智力成果的其他法律提供了法律依据。智力成果相关的法律:《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十六)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如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答: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要按照城市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①生产者是消费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②销售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③消费者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就是向有关部门举报。
2.消费者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后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篇:初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塑造自我1.1 自尊自爱
1、什么是自爱?
答:自爱就是珍爱我的生命,认识我的内心世界,悦纳并完善我自己。
★
2、自爱的意义:
答:①有了自爱,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起点,有了目标,就能对自己的人生积极领悟,努力奋斗;②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道德的出发点。
3、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
4、自尊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②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内心动力和源泉;③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更好地立身社会。
★
5、自尊和知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答:自尊与知耻是互为表里的。知耻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表现。知耻才能反省自己,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知耻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尊。
4、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
答: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
5、如何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答:①珍爱生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完善自己。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③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洁身自爱,维护自尊。④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获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
★
7、什么是自卑?
答: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
8、自卑的危害?(为什么我们要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
答: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陷入自卑,就会在自己的弱点和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
★
9、怎样克服自卑?
答:①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学会悦纳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应坦然接受,并通过努力去弥补。③学会树立自信,发现和发挥自已的长处和优点,努力使自己取得更多的成功。
10、自负的表现和危害?
答:自负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假象来欺骗自己,常常在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自负的人希望得到超越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
11、虚荣的表现和危害?
答:虚荣心就是追求表面荣耀的心理。虚荣心膨胀就容易被夸张的言辞、华丽的外表和金钱、荣耀、排场这些看起来光彩夺目的东西遮蔽了双眼。虚荣心使人浅薄,使人忘记真正的价值。追求虚荣使人忙于收集光环,却丢弃了“钻石”。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尊重。
1.2 明辨是非
★
1、做人的两大品质是什么?
答: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良知的标尺;良知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首要品质。
★
2、如何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答: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④树立美好理想。
★
3、如何做到跨越障碍,正确选择?(怎样避免犯错,正直做人?)
答:我们要做正直的人,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就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①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观。②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定意志,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主动抵御各种诱惑。③打破情面,不被动追随④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4、正确对待社会影响的必要性:
答:①社会生活是一幅异彩纷呈的画面,善恶美丑无所不包。来自各方面的社会信息,必须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②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
5、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答:①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的发生常常有商业运作的背景,也少不了从众心理的推动。②面对社会流行,盲目跟风或完全拒绝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③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应用良知的标尺独立思考,理性行动,学会选择,吸收有益的拒绝有害的,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
6、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答: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对社会影响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①对长辈的言行,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②对公共传播媒体,要提高识别能力,学会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对流行事物,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1.3 自我负责
★
1、什么是责任感?
答:责任感是个人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的态度。责任感意味着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懂得修正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2、什么样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的表现)
答:①有责任感的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
②有责任感的人是有良知的人,懂得引导自己,约束自己,拒绝错误的行为。
3、不负责任的表现
答:①对自己不负责任;②对他人漠不关心;③对分内的事马马虎虎;④对自己的行为缺乏选择能力;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4、责任感的重要性
答:一个人责任感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他的品德与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
5、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的责任有哪些?
答:①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塑造自我。②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③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④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
6、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答:①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责任,把承担责任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⑤对自己错误或无意识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2.1 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
答: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
2、诚实的重要性(诚实的重要意义)
答: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① 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品质;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③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3、谎言的危害:
答:①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②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③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4、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答:①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每个人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②我们无须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隐私,在隐私的界限内保持沉默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诚实品德。同时我们还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张扬他人的隐私,不是诚实,而是侵权。
★
5、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
答: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6、重承诺的要求:
答:①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②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
★
7、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答:①拒绝谎言,诚实做人,不自欺;②重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③靠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④自己做错事要勇于承认;⑤朋友做错事应诚实地说“不”。
8、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哪些?
答:考试作弊、说谎、抄袭作业、借东西不还、失约;缺斤少两;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诈骗;盗版等;
2.2平等待人
★
1、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答: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的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2、平等的重要性:
答:①平等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②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③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3、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答:①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②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③我们承认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但是不能以此差异和不平等来否认人格的平等,也不能让人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④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是:承认差异,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
4、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答:平等待人的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③要摈除陈腐观念;④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
2.3 与人为善
1、什么是与人为善?
答: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2、什么是善良?
答: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础,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3、善良的要求(表现):
答:①善良是无私的;②善良之心是博大的;③与人为善也需区分是非对错;④善良要见诸行动。
★
4、怎样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将心比心就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①将心比心是急人所难;②将心比心是成人之美;③将心比心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伤害别人;④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答: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6、帮助他人是一种“给予”,是一种付出,为什么同时还是一种收获、一种快乐呢? 答:①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②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你对他人怀着真诚的爱心,“给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让出”或“牺牲”了什么,相反,“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③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烈。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7、怎样做到与人为善?
答:①正确认识善良;②将帮助他人作为快乐之本;③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3.1 理解与宽容
1、什么是理解他人?
答: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
答: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
★
3、怎样学会理解?
答:①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②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③实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
4、宽容的重要性(宽容的重要意义):
答:①有宽容才能共处;②有宽容才有创造;③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5、宽容的含义:
答: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
6、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吗?(宽容的意义)
答:①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不是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②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
★
7、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答:①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②要提高自己修养和气质,宽容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③要不断求知;④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3.2 欣赏与赞美
1、欣赏他人的含义:
答: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
2、如何在别人身上发现美?(怎样欣赏他人?)答:①人的不同体态有不同的美;②人的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美;③还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的喜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上满足,这就是心灵美和行为美。
★
3、为什么要赞美他人?
答:①能欣赏他人的美好,就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而真诚的赞美,就是把快乐的种子播向四方(欣赏需要赞美来表达);②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途径;③如果你需要指出别人的过失,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④用赞美去温暖别人的心灵,你也会感受别人给你的温暖(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4、如何赞美他人?
答:①赞美要真诚;②赞美要发自内心;③赞美要实事求是;④赞美要把握好分寸和方式。
3.3 竞争与合作
1、什么是竞争?
答: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的作用(意义、重要性):
答:①竞争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智慧与力量得到更快的发掘和施展;②群体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③在竞争中新产品、新技术不断产生,新指标不断达到,人类的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④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的进步。
★
3、竞争的类型:
答: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我们应鼓励良性竞争,制止恶性竞争。
4、竞争的影响:
答:积极影响(动力),消极影响(压力)。
★
5、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答:①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②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③在竞争中尊重对手,达到双赢。
6、什么是合作?
答:合作是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达到某个目标。
7、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①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②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③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
★
8、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答: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目标;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答:①竞争与合作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两者常常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③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④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10、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答:①尊重竞争对手,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②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会理解和谅解他人,会换位思考;③以诚相待,求得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第四单元 意义人生
4.1 关爱社会
1、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答: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压力;住房难问题;看病难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问题;权利腐败和社会犯罪。
2、面对存在的社会问题,应该怎样做? 答: ①要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②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③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
★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社会? 答:①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②树立回报社会意识;③培养亲社会行为;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⑤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
4、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5、亲社会行为表现有哪些? 答:①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关心;②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③在共同的事业中与他人合作; ④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等。
6、什么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答:①增长社会知识;②锻炼实践能力;③培养优秀品德;④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
7、从志愿者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乐于助人、乐于奉献;②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③同情弱者,帮助残疾人、与人为善;④团结互助,不计较个人得失。
4.2 胸怀世界
1、什么是文化? 答: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也是指在一定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
1、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的相同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答: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存在着相同的合理内核——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的共同价值。
2、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①世界各国文明历史有长短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世界文化五光十色.不应追求单一或同化,而应学会相互认同和适应;②我们要学会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侨梁。文化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需要各方面相互理解和尊重;③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虚心学习其他文明的长处,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与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民族友好往来。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
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
答:①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桥梁;②只要人们放弃偏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彼此的共同点;③只要人们对彼此的差异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就能求同存异,达到和谐共处;④欣赏学习相辅相成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
4、我们应该怎样与外国人交往?(学会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往)
答:①学会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友好交往的艺术;②学会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表现出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5、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
★
6、全球性问题有哪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忧?)
答:①人口压力;②环境污染;③资源枯竭;④安全威胁;⑤发展失衡„„
7、如何解决全球性问题?
答: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8、作为21世纪的中国少年,应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未来做点什么?
答: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关注世界,了解世界,手挽手,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热情和理想,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创造人类美好的明天。
4.3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1、为什么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答:关于有意义的人生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取向的思考与追求。①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人就会感到,彷徨、空虚,无所适从。②有目标的人生是有动力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充实的。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会激发我们生活的力量,让我们满怀信念去奋斗。
★
2、中学生怎样探索人生的价值?
答:①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②做利人、利社会的事情;③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断增长和发挥自己的能力;④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3、平凡的人如何实现人生意义?
答: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对于家庭,对于朋友,对于集体,对于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
4、中学生怎样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答:①规划自己的未来,憧憬自己追求的目标;②尽心尽力地完成每天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中的大事和小事;③认真对待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