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时间:2019-05-15 10:4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第一篇: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一、课标要求(红字是删除内容)

新课标: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旧课标:(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二、教学目标

知识记忆点:罗斯福新政、《国家产业复兴发》、德国法西斯专政、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能力培养法: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评价其作用。分析德国走法西斯专政得原因。感悟与启示:罗斯福的改革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德国法西斯专政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我们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

三、重点难点

1、理解美国罗斯福新政,渡过了危机,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2、怎样理解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建立法西斯政权。

四、温故互查

1、一战后巴黎和会对德签署了《

》,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的《

》,成立了国际组织(),形成战后新的世界格局——()。

2、你怎样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五、设问导读

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世界和平”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然而短暂的经济繁荣之后,出现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从()爆发,其特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阅读识图: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

师:美德两国是怎样救治(摆脱)经济危机的?其实质是什么?

生:理解标题: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改革,和平发展,德国法西斯专政,通过武力,侵略扩张。

师: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新政的核心是什么?新政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评价? 生:阅读认识:1933年,美国新任总统(),实施新政以(),新政的核心是《

》,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生:识图认识: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师:比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区别?你有何启示?

生:理解记忆:政策方法不同,都摆脱了经济危机,根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

师:美国罗斯福新政走出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而德、意、日采取什么手段消除经济危机的?结果如何?它们的主要暴行有哪些?

生:阅读认识:列举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时间和标志。举出法西斯暴行的事例。生:识图理解:

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是(),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特点是以()核心。

六、思维拓展:(希特勒为什么能够上台?)

希特勒上台的背景是什么?一是德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没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深厚的民主思想,这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党生存的土壤。二是一战的耻辱:巨额赔款和殖民地丧失,这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党生长的基础。三是希特勒鼓吹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四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德国政局动荡。

七、图片资料

1、德、意轰炸格尔尼卡

第二篇: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测试题-卷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解析】A.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制经济,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知,报告的主旨不可能是肯定不要干预经济的模式.

B.材料内容重点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而是讨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C.结合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我们可知,当时美国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都减少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而可以看出本报告的主旨是主张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束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调节手段.

D.从材料中并没有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只能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手段特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产生的影响,学生要联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要求来分析材料.

回答本题时,学生要对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事实准确把握,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对经济进行直接全面的干预,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滞胀,大部分国家开始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转而寻求新的自由主义管理模式,80年代出现了混合制经济,90年代,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2.《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答案】D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农业带来严重灾难,为此在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价格而对于由减产造成的损失由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资本家,故D正确;

B项是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对策,故 B错误;

AC两项是对工业的调整举措,故A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的作用: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第1页,共8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危机.

3.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A.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70年代呼吁缩小政府规模,将全力放归人民,实际上是要减少国家干预的力度,缓解过分干预经济所带来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不是联邦政府的势头,而是它的具体措施.

C.材料不涉及到福利国家政策的表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会缩小福利国家政策的规模,和覆盖面.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不符合事实,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一种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材料中也只是体现出减少国家干预,而不是放弃国家干预. 故选A.

5.罗斯福新政时期,反对者一直存在。有人称他的方案“本质上就是共产主义”,可以叫做“斯大林•迪兰诺•罗斯福”这个“合成人物”构思出来的“杂种”。还有人称他为“法西斯主义者”。这些反对的声音反映出当时()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的方法对经济进行调节,不是完全放弃市场调节作用,故A错误;

第2页,共8页 C项与史实不符,新政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错误;

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材料中主要对新政的认识上出现误解,新政根本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6.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匾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

①整顿银行金融业 ②发放紧急救济金 ③以工代贩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主要说的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故②③④正确;

整顿银行金融业属于金融系统,故①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7.有人认为,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战时的军需充分吸收了美国剩余的劳动力,大量美军的出征又使美国从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向劳动力短缺,乃至待在家里的妇女都被鼓励出来工作。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新政”的作用是有限的 ②二战的爆发完全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二战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④二战使美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

A.①② 【答案】D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可知,材料认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有限、而对美国经济恢复起着重要作用的二战,①③正确,D符合题意;“消除了”

第3页,共8页 说法太过绝对,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排除②,排除AC;④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故选D。

8.1930至1936年我国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造成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B.国民经济建设引进机器设备 C.抗战时期需大量进口军事物资 D.长期内战生活资料依赖进口 【答案】A

【解析】从时间判断,中国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关税占近代入超总值的近一半,这就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都很大,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引进机器设备,故B错误;

材料未涉及进口军事物资,故C错误;

材料未涉及生活资料依赖进口,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时间判断,中国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关税占近代入超总值的近一半,这就要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都很大,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9.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喻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

……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

“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济政策原则”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由此可知作者的主张应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故D项正确.

A项只是宏观调控的部分,不全面,应排除.

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解,应排除.

故选D.

本题以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喻德的言论为内容考查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理论.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的分析理解.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对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的培养.

第4页,共8页 10.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答案】B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解析】A.社会矛盾激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B.题干所给材料中“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D.依据所学,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故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正确认识“福利政策”的本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1.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信息说明罗斯福采取救济的措施,故B项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内容有:大力整顿银行,使私人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解决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②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③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12.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提倡“新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计划经济 【答案】C

“新【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材料中“三驾马车”不符,BD项都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D;“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是福利国家的内容,故C项正确。故选C。

第5页,共8页 13.“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忽视农业生产 C.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D.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 【答案】C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减少粮食产量,跟材料“减少粮食的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

B项说法绝对,排除。

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C项正确。

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多样,主要是“左”思想的危害,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14.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答案】C

20世纪70年代,【解析】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所以C项正确;

A项错误;

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错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错误.

故选C.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

本题主要根据时间来分析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的出现原因、解决方法等知识.

15.据统计,截止1946年12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这可说明当时()A.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 B.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 C.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增强 【答案】D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企业对政府的操控,而不是科技革命的作用.

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现不出全面恢复.

C.1946年,美国对法国的经济援助还没有出现实质效果.

D.从材料中政府持有私人企业的股份,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和影响来分析.

第6页,共8页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黄金阶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6.材料 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美国环境保护的黄金十年。1970年2月,尼克松首次向国会提交关于环境问题的总统咨文,从而开创了美国总统每年就环境问题向国会提交咨文的先例。咨文内容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环境质量标准等37个方面。美国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通过了27部环境保护法律和数百个环境管理条例,涉及到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根据《国家环境政策法》,联邦政府改变了以前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的局面,成立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同时,尼克松政府将环境作为其缓和冷战、调整外交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强与北约国家环境合作,加强与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推动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设立联合国环境基金等。

——摘编自程天金、杜譞、李宏涛《美国环境治理演进及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环境治理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治理全面;注重立法;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加强国际合作。

(2)作用:推动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客观上利于美国外交环境的缓和。

【解析】(1)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治理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开创了美国总统每年就环境问题向国会提交咨文的先例”可以看出政府重视的特点;从材料“咨文内容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环境质量标准等37个方面”可以看出治理全面的特点;从材料“美国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通过了27部环境保护法律和数百个环境管理条例,涉及到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注重立法的特点;从材料“成立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可以看出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的特点;从材料“加强与北约国家环境合作,加强与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推动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设立联合国环境基金等”可以看出加强国际合作的特点。

(2)本题考查美国治理环境问题所起到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阅读材料提炼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美国环境治理政府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这必然推动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美国加强同北约国家等国家合作,推动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设立联合国环境基金等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客观上利于美国外交环境的缓和。

17.社会福利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

第7页,共8页 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1945年,英国工党逐步推行贝弗里奇计划,先后颁布了《家庭补助金法案》、《保险法》、《工伤福利法》、《医疗保险法》等。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是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成为政府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德步著《世界经济史》(3)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英国采取的“福利国家”的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又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答案】(1)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

(2)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消极影响: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解析】(1)本题考查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穷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可以得出特点是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

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2)本题考查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三“对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贡品,成为政府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可以得出积极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利,有利于促进公平.第二小问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消极影响是过分关注公平导致效率低下;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第8页,共8页

第三篇: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

德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

2004年7月3日

联邦议院通过了下列法律: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立法目的]

本法旨在保护竞争者、消费者以及其他市场参与人免遭不正当竞争之害。本法同时保护公众对不受扭曲的竞争[所享有]的利益。

第二条

[定义](1)在本法意义上,1.“竞争行为”,是指一个人的任何一种旨在以有利于自己或他人企业的方式促进商品或服务包括不动产、权利或义务之购销或提供的行为;

2.“市场参与人”,是指除了竞争者和消费者以外所有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或需求者从事活动的人;

3.“竞争者”,是指任何一个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或需求者与另一个或若干个经营者处于具体的竞争关系之中的经营者;

4.“消息”,是指任何一种在数量有限的参与人之间通过公开的电子通讯设备予以交换或传递的信息;不包括那些作为广播电视服务台站的一部分通过电子通讯网络向公众传递的信息,但以这些信息不能够与获得这些信息的可识别的参与人或使用者发生联系为限。

(2)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概念,准用《德国民法典》第13条和第14条的规定。

第三条

[禁止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足以损害竞争者、消费者或其他市场参与人而对竞争造成并非轻微的破坏的,则是非法的。

第四条

[不正当竞争例举] 第三条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即如:

1.从事那些足以通过施加压力、以蔑视人类的方式或通过其他不适当的不实影响,侵害消费者或其他市场参与人的决定自由的竞争行为;

2.从事那些足以利用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或青少年)缺乏交易经验、轻信、害怕或窘境的竞争行为;

3.掩饰竞争行为的广告性质;

4.在举办诸如打折、附赠或赠品的促销活动时,不明确无误地给出享受优惠的条件; 5.在举办具有广告性质的有奖销售活动时,不明确无误地给出参与条件;  本法旨在转换欧洲议会和理事会1997年10月6日《关于修订欧共体第84/450号关于为规范比较广告之目的而规制引人误解的广告的指令》的第97/55号指令(载《欧共体公报》L号290,第18页),以及转换欧洲议会和理事会2002年7月12日《关于在电子交易中与个人相关的数据的处理以及私人私人领域保护的2002/58号指令》(载《欧共体公报》L号201,第37页)的第13条规定。

对于欧洲议会和理事会1998年6月22日《关于规范和技术规程领域以及信息社会服务性规定的信息程序的98/34号指令》(经1998年7月20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第98/48号指令修订,载《欧共体公报》L号217,第18页)中规定的义务,已经予以注意。6.将消费者购买商品或使用服务设定为参与有奖销售的条件,但有奖销售依其性质即与商品或服务发生联系的除外;

7.贬低或诋毁其他竞争者的标志、商品、服务、活动或个人关系或商业关系;

8.对于其他竞争者的商品、服务或企业或其经营者或企业领导层的成员,声称或散布足以损害企业的经营或企业的信用的事实,但以这些事实无法证明是真实的为限;如有关事实涉及秘密的通知,而且通知人或受领人对通知具有正当的利益,则只有在违反事实真相声称或散布这些事实的情况下,才构成不正当竞争;

9.行为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系其他竞争者商品或服务的仿冒品,条件是:

a)导致对购买人就商品或服务的企业来源进行欺诈,而这种欺诈是可以避免的,或

b)不适当地利用或损害被仿冒商品或服务的声誉,或

c)以不诚实的方式获取了仿冒所需的知识或资料; 10.有针对性地阻碍其他竞争者;

11.违反那些同时也旨在保护市场参与人利益、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五条

[引人误解的广告](1)从事引人误解的广告行为的,构成第三条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

(2)在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引人误解时,应当考虑该广告的一切组成部分,特别是该广告中所包含的下列事项:

1.商品或服务的特征,以及可供应性、种类、实现、组成、制作或提供的程序和时间、用途适合性、使用可能性、数量、性质、地理来源或企业来源,或者可以从使用中期待的结果,或者商品或服务的检测结果及检测的主要成分;

2.销售的动机以及价格或计算价格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供应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条件; 3.商业关系,特别是广告行为人的种类、性质和权利,如他的身份和财产、他的精神所有权、他的能力或他的获奖或荣誉。

在评价隐瞒某一事实的行为是否引人误解时,特别应当考虑该事实依交易观点对决定订立合同与否的意义,以及隐瞒行为是否足以对该决定产生影响。

(3)第二款意义上的事项,也包括比较广告情形下的事项以及图形表示以及其他旨在并且足以取代此类事项的安排。

(4)以降低价格为内容进行广告宣传的,推定该降价行为是引人误解的,但以行为人提出的该价格仅适用于不适当短促的时间为限。在对行为人是否提出了该价格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提出了该价格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由以降低价格为内容从事广告宣传的人承担证明责任。

(5)如虑及商品的种类以及广告的形式和传播,某种商品无法以适当的数量满足可合理期待的需求的,为此种商品进行广告宣传即为引人误解。在通常情况下,两天的库存为适当数量,但经营者证明保有更少库存量为合理的理由的,不在此限。第1句准用于对服务进行广告宣传。

第六条

[比较广告](1)比较广告,是指任何一种直接或间接指明竞争者或由某个竞争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广告。

(2)在下列情况下,从事比较广告行为者,构成第三条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 1. 比较并不涉及为满足相同需求或为达成同一目的之商品或服务,(可比性)2. 比较并不是客观地涉及这些商品或服务之一个或若干个本质的、重要的、可核实的、典型的性质或价格,(核心内容)

3. 比较导致在商业交易中,在广告人与竞争者之间或者在他们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之间或在他们使用的标志之间产生混淆,(7、误导)

4. 比较以不正当方式利用或损害其他竞争者使用的标志的声誉,(攀附、贬低、诽谤)5. 比较贬低或诋毁其他竞争者的商品、服务、活动、个人关系或商业关系,(7)6. 比较构成对他人以受保护的标志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模仿。()

(3)如果比较以特别的价格或其他特殊的条件之供应为内容,则应明确标示该供应结束的时间,在尚不适用该时间的情况下,应标明该供应开始的时间。该供应有效的时间以商品的库存量为条件的,应当予以说明。

第七条

[不可合理期待的骚扰](1)以不可合理期待的方式骚扰市场参与人的,构成第三条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2)在下列情形,可以认为构成不可合理期待的骚扰行为: 1.虽然可以看出受领人不欢迎广告,仍然进行广告宣传;

2.在未征得消费者准许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打电话进行广告宣传,或者在未征得其他市场参与人至少是可推测的准许的情况下,向其打电话进行广告宣传;

3.未征得相对人的准许,使用自动应答电话、传真机或电子邮件进行广告宣传; 4.以下列消息为内容进行广告宣传:委托他人发送消息的发件人的身份被掩盖或隐藏,或者消息中不存在有效的、受领人能够发出调整此类信息的要求的地址,而受领人发出该要求除了支付基础费率规定的传送费用外不再发生其他费用。

(3)在下列情形,不适用第二款第3项,使用电子邮件进行广告宣传不构成不可合理期待的骚扰行为:

1.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从顾客处获得他的电子邮件地址;

2.经营者为其自己的类似商品或服务直接进行广告宣传而使用顾客的电子邮件地址; 3.顾客未对使用其电子邮件地址提出异议;

4.在获取顾客的电子邮件地址时以及在每次使用时,以明确无误的方式向顾客说明,他可以随时对使用提出异议,而顾客提出异议除了支付基础费率规定的传送费用外不再发生其他费用。

第二章

法律后果

第八条

[排除妨碍和停止侵害](1)违反第3条规定的,可请求其排除妨碍,在存在再犯之虞的情况下,可请求其停止侵害。侵害行为行将发生时,即产生停止侵害请求权。

(2)违法行为系由企业中的职工或者受托人所为的,停止侵害请求权和排除妨碍请求权也相对于该企业的所有人成立。

(3)第一款所生的请求权,由下列主体享有: 1.任何一个竞争者;

2.具有权利能力的、旨在促进工商利益或独立的职业利益的团体,条件是它们包括较大数量的在相同市场上销售同类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它们的人员装备、物质装备和财务装备有能力履行其章程规定的实现工商利益或独立的职业利益的任务,并且违法行为涉及到它们成员的利益;

3.适格的机构,条件是它们证明已经在《停止侵害之诉法》第4条规定的名录或者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依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1998年5月19日《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停止侵 3 害之诉的指令》(欧共体98/27号指令)规定设置的名单中登记注册;

4.工业和商业公会或手工业公会。

(4)如虑及所有情形,主张第一款所称的请求权系滥用权利的,即如主张权利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违法行为人赔偿耗费或权利实现的费用,则这种主张权利是不合法的。

(5)《停止侵害之诉法》第13条及其包含的制定法规的授权准用,但以依本法第8条第3款第3项和第4项有权主张停止侵害请求权的人替代《停止侵害之诉法》第3条第1款第1项至第3项规定的诉权人,以依本法第8条第3款第2项有权主张停止侵害请求权的人替代《停止侵害之诉法》第3条第1款第2项规定的诉权人,以本法第8条规定的停止侵害请求权替代《停止侵害之诉法》第1条、第2条中规定的停止侵害请求权。此外,《停止侵害之诉法》不适用。

第九条

[损害赔偿] 故意或过失违反第三条规定者,对竞争者因此产生的损害负有赔偿义务。对于周期性出版物的责任人员,只有在其故意实施违法行为的情况下,才能向其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十条

[利润收缴](1)故意违反第三条规定,并且因此以损及众多购买人为代价获取利润的,依第八条第三款第二项至第四项有权主张停止侵害请求权的主体,有权要求行为人将该利润上缴给联邦财政。

(2)债务人基于违法行为已经向第三人或向国家提供的给付,应当从利润中扣除。债务人在履行了第一款的请求后才提供这种给付的,联邦主管机构将收缴的利润返还给债务人,但返还数额以已经证明的付款额为限。

(3)多个债权人请求该利润的,准用《德国民法典》第428条至第430条的规定。(4)债权人应当向联邦主管机构提供其主张第一款规定的请求权的情况。他们有权要求联邦主管机关补偿其为主张该请求权所需要的费用,但以他们无法从债务人获得补偿为限。补偿请求权的数额,以已经缴付给联邦财政的利润额度为限。

(5)第二款至第四款意义上的主管机构是指联邦管理局;联邦管理局于此情形接受联邦司法部的业务监督。授权联邦政府制定法规(无需征得联邦参议院同意),将第二款至第四款的任务赋予另一个联邦机构或者联邦其他公共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

[消灭时效](1)第8条、第9条以及第12条第1款第2句产生的请求权,其消灭时效为6个月。(2)消灭时效的期间,自 1.请求权产生,以及

2.债权人知道请求权产生的情形和债务人或无重大过失应当知道之时,起算。

(3)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时效,不论知情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情,为自权利产生之时起10年,但最长不超过产生损害行为之时起30年。

(4)其他请求权的消灭时效,不论知情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情,为自权利产生之时起3年。

第三章

程序规定

第十二条

[请求权的实现,公布权,诉讼额的降低](1)有权主张停止侵害请求权的人,应当向债务人发出将启动诉讼程序的警告,并给 4 予债务人通过发出一份附有适当违约金的停止侵害义务承诺书来解决纠纷的机会。如果警告是合法的,可以要求赔偿必要的费用。

(2)为了保全本法所称的诸项停止侵害请求权,即使未对《民事诉讼法》第935条和第940条规定的要件进行说明和证明(Darlegung und Glaubhaftmachung),也可以发布临时处分。

(3)根据本法提起停止侵害之诉的,法院可以赋予胜诉一方当事人下列权限:以胜诉方证明存在某种合法的利益为限,将判决书予以公布,公布费用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判决书中应当规定公布的方式和范围。判决书生效后三个月内未行使此项权限的,此权限消灭。本款第1句的判决(Ausspruch)不可暂时执行。

(4)在计算第8条第1款规定的请求权的诉讼额时,如果案件的性质简单、范围明确,或者鉴于其财产关系和收入状况,由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当事人按照诉讼全额负担诉讼显得不可承受,则应当考虑降低诉讼额。

第十三条

[事务管辖](1)依据本法主张请求权的一切民事诉讼,由州法院专属管辖。适用《法院组织法》第95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

(2)授权各州政府颁布法规,对于若干个州法院的辖区,确定其中的一个州法院作为主管竞争案件的法院,但以此举有利于竞争案件的司法,特别是有利于保障司法的统一性,为限。各州政府可以将此项授权转授给州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四条

[地域管辖](1)依本法提起的诉讼,由被告营业上的或独立的职业上的营业所所在地区的法院管辖,或者在无营业所的情况下,由被告住所地所在地区的法院管辖;被告亦无住所的,以其在国内的居留地为准。

(2)此外,依本法提起的诉讼,只有行为实施地的法院具有管辖权。对于由依本法第8条第3款第2项至第4项有权主张停止侵害请求权的人提起的诉讼,第1句规定仅在被告在国内既无营业上的或独立的职业上的营业所也无住所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第十五条

[和解处](1)各州政府在工商业公会设立和解处,解决可以依据本法规定主张请求权的民事纠纷。

(2)和解处由一名主席和若干名陪审人员组成;主席必须具备《德国法官法》规定的担任法官职务的资格。在依第8条第3款第3项有权主张停止侵害请求权的适格机构提出申请的情况下,由等额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陪审人员。主席应当熟稔竞争法领域的专业知识。主席从为每个日历制作的名单中选任审理有关案件的陪审人员。陪审人员的选任应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对于和解处成员的除名和拒绝,准用《民事诉讼法》第41条至第43条和第44条第2款至第4款的规定。对和解处所在地区具有管辖权的州法院(商事庭,如无商事庭则为民事庭),对拒绝申请作出裁定。

(3)在依本法主张某项请求权的民事纠纷中,如对方同意,可以申请和解处审理。以竞争行为涉及消费者利益为限,每一方当事人都可以申请和解处就所涉纠纷安排与相对人交换意见;不需要征得相对人的同意。

(4)对于和解处的管辖,准用第14条规定。

(5)和解处的主席可以命令当事人亲自到场。对于未说明理由而未到场的当事人,和解处有权确定一笔秩序罚金。不服亲自到场的命令以及不服秩序罚金的确定的,可以根据《民 5 事诉讼法》的规定,向和解处所在地的州法院(商事庭,如无商事庭则为民事庭)提出立即抗告。

(6)和解处应力求促成友好和解。和解处可以向当事人发出一份书面的、阐明理由的和解建议。只有在当事人同意时,才可公布和解建议及其理由。

(7)达成和解的,需将和解制成专门的书面文件,注明和解达成的日期,并由参与审理的和解处成员以及当事人签名。在和解处达成的和解协议可以强制执行;准用《民事诉讼法》第797a条。

(8)如果和解处认为所主张的请求权自始不成立,或者和解处认为自己不享有管辖权,则可拒绝开庭审理。

(9)请求和解处审理纠纷,与提起诉讼一样,使消灭时效中断。未达成和解的,由和解处认定程序结束的时间。主席应将此事告知当事人。

(10)第3款第2句所称的法律纠纷,未事先请求和解处审理而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可指定一个新的期日,要求当事人在该期日之前请求和解处促成其友好和解。在有关申请发布临时处分的程序中,仅当相对人同意时,才可发布这种命令。不适用第8款规定。已在和解处启动程序的,相对人在请求和解处审理之后才提起要求确认所主张的请求权并不存在的诉讼,是不合法的。

(11)授权各州政府制定法规,颁布为执行上述规定以及规范在和解处进行的程序所需要的规定,特别是有关对和解处进行监督、有关和解处的组成(《工商会暂行法》,在《联邦法律公报》第III部分,序号701-1上公布的修订版本,第2条第2款至第6款)、有关秩序罚金的执行以及有关和解处收取垫款的规定。在配备和解处的成员时,应当考虑到在联邦的每一个州设立的、接受公共经费资助的消费者保护中心对于指定第2款第2句中所称的消费者的建议。

第四章

刑罚规定

第十六条

[可罚的广告](1)以制造给人以特别优惠供应之假象为意图,在公开的告示中或在针对较大范围之多数人的通告中,通过不真实的陈述,作引人误解的广告的,处2年以下监禁或罚金。

(2)在商业交易中,以承诺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或权利,承诺如果他们促使其他人从事同类的交易,他们将从组织者本身或者第三人处获得特殊的利益,并且,依此种广告的性质,其他人如果可以进一步招徕下一层次的购买人,则也可获取同样的利益的,处2年以下监禁或罚金。

第十七条

[泄露商业秘密或经营秘密](1)作为企业中的受雇人员,以竞争为目的,或出于私利,或为第三人谋利,或出于损害本企业所有人之意图,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擅自将因雇佣关系掌握或获取的商业秘密或经营秘密泄露给他人的,处3年以下监禁或罚金。

(2)以竞争为目的,或出于私利,或为第三人谋利,或出于损害本企业所有人之意图,为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与前款相同的刑罚:

1.通过下列方式,擅自获取或保全商业秘密或经营秘密的: a)使用技术手段,b)制作该秘密载体的复本,或 c)盗取载有该秘密的物品,或 2.将通过第1款所称之泄露行为或依第1项通过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获取的或以其他方式擅自取得或保全的商业秘密或经营秘密,擅自加以利用或告知他人。

(3)未遂是可罚的。

(4)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下监禁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即如: 1.行为人以此为营业的,2.行为人在泄露时知道该秘密将在国外利用,3.行为人自己在国外实施第2款第2项的利用行为。

(5)前述行为,告诉的才处理,但刑事追诉机关因对刑事追诉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而认为应当依职查处的除外。

(6)准用《刑法典》第5条第7项的规定。

第十八条

[样品的利用](1)以竞争为目的,或出于私利,擅自将在商业交易中掌握的样品或技术规程,即如图样、模型、模版、截面图、配方,加以利用或泄露给他人的,处2年以下监禁或罚金。

(2)未遂是可罚的。

(3)前述行为,告诉的才处理,但刑事追诉机关因对刑事追诉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而认为应当依职查处的除外。

(4)准用《刑法典》第5条第7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

[诱使泄密和自愿泄密](1)以竞争为目的,或出于私利,企图支配另一人实施第17条或第18条的犯罪行为或教唆他人从事这种行为的,处2年以下监禁或罚金。

(2)以竞争为目的,或出于私利,主动表示实施第17条或第18条的犯罪行为,或者接受另一人的这种表示,或者与另一人约定实施此种行为或者教唆他人从事这种行为的,按前款规定处罚。

(3)准用《刑法典》第31条的规定。

(4)前述行为,告诉的才处理,但刑事追诉机关因对刑事追诉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而认为应当依职查处的除外。

(5)准用《刑法典》第5条第7项的规定。

第五章

终止性规定

第二十条

[其他法律规定的修订](1)1993年10月29日的《食品特产法》(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1814页,最后一次经2003年11月25日的法规,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2304页,第36条的修订)第3条修订如下:

1.第1款中的“第13条第2款”替换为“第8条第3款”。2.第4款第2句中的“第852条第2款”替换为“第203条”。

(2)《法院组织法》(1975年5月9日公布的版本,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1077页,最后一次经2004年6月24日的法律,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1354页,第2条的修订)第95条第1款第5项中,删除“最终消费者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a条所产生的请求权是例外,但以不存在第1款第1项的双边商行为为限”。

(3)《刑事诉讼法》(1987年4月7日公布的版本,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1074页、第1319页,最后一次经2004年6月24日的法律,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1354 7 页,第1条的修订)第374条第1款第7项中,“第4条、第6c条、第15条、第17条、第18条和第20条”替换为“第16条至第19条”。

(4)对《停止侵害之诉法》(2002年8月27日公布的版本,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3422、4346页,最后一次经2003年12月15日的法律,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2676页,第8条的修订),修改如下:

1.在第3条第1款中,第2项表述如下:

“2.具有权利能力的促进工商利益或者独立的职业利益的团体,但以这些团体依其人员、物质和财务配备,有能力事实上履行其章程规定的实现工商利益或独立的职业利益的任务为限,并且,在依第2条起诉的情况下,以这些团体包括大量在同一市场上销售同种或类似商品或提供同种或类似服务的经营者以及请求权涉及某项影响其成员利益的行为且足以以并非轻微的方式扭曲竞争为限;”。

2.在第5款中,“第23a条、第23b条和第25条”替换为“第12条第1款、第2款和第4款”。

3.在第9条中,第2项“使用”后面增加“或推荐”,第3项中,“使用”后面增加“或推荐”。

4.在第12条中,“第27a条”替换为“第15条”。5.第13a条第2句中,“第13条第7款”替换为“第8条第5款第1句”。(5)1994年10月25日的《商标法》(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3082页,1995年第一卷第156页,1996年第一卷第682页,最后一次经2004年5月5日的法律,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718页,第4条第33款的修订),修订如下:

1.在第55条第2款第3项、第128条第1款以及第135条第1款中,“第13条第2款”替换为“第8条第3款”。

2.在第141条中,“第24条”替换为“第14条”。(6)《刑法典》(1998年11月13日公布的版本,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3322页,最后一次经2003年12月27日的法律,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3007页,第1条的修订)第301条第2款中,“第13条第2款第1、2项和第4项”替换为“第8条第3款第1、2项和第4项”。

(7)1998年2月26日的《牛肉标签法》(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380页,最后一次经2003年11月25日的法规,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2304页,第162条的修订)修改如下:

1.在第1款中,“第13条第2款”替换为“第8条第3款”。2.在第4款第2句中,“第852条第2款”替换为“第203条”。(8)2003年7月3日的《停止侵害之诉法规》(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2565页)第1条中,“第13条第7款”替换为“第8条第5款第1句”。

(9)《明码标价法规》(2002年10月18日公布的版本,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4197页)修改如下:

1.第1条修改如下:

a)第1款第1句中,删除“不取决于给予折扣”。

b)第2款第2句和第3句表述如下:

“额外产生供应费用和寄送费用的,应标明该项费用的数额。如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标明前述费用,则应标明计算费用的具体细节,最终消费者依据这些细节可以轻易计算出费用的数额。”

2.第2条第2款第1句中,删除“不取决于给予折扣”。3.第5条第1款第1句中,“第1条第2款”替换为“第1条第3款”。4.第6条第1款第1句中,“(第1条第4款)”替换为“(第1条第5款)” 5.第7条第4款重新表述如下:

“(4)可以在餐饮企业和旅馆企业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应在该通讯设备附近标明每分钟的使用价格或每次的使用价格。” 6.第9条修订如下:

a)第2款重新表述为:

“第1条第1款和第2条第1款不适用于个人的价格减让,不适用于依日历日作时间上限制的、通过广告予以公布的、普遍的价格减让。”

b)废止第5款第1项,原来的第2、3、4项变成第1、2、3项。7.废止第11条。

第二十一条

[恢复统一的法规阶位]

本法第20条第8款和第9款所称的法规部分,可以依据有关的授权规定,通过制定法规予以修订。

第二十二条

[施行,失效] 本法在公布之日的次日施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联邦法律公报》第三部分,序号43-1,公布的修订版本,最后一次经2002年7月23日法律,载《联邦法律公报》第一卷第2850页,第6条的修订)同时失效。

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

第四篇:2017高考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点训练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5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点训练

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艾森豪威尔意在说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劳工法和调整农业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虽然都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但是,很多政策针锋相对,差异较大,B项错误。C项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还包含金融等方面,范围太广,与题意不符。D项材料无从体现。

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凯恩斯学派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既然是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也就是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D三项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选C。

3.以下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的五项主要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

A.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B.冷战对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D.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及繁荣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马歇尔计划》、社会改革、国家规划、充足的劳动力、普遍自由贸易的实行,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D项正确。

4.如图为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图相符的是()

A.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 B.二战后期美国的巨大投资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理论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通货膨胀率走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A、B两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且与史实有较大出入,排除;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表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灵,故美国里根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 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英国工党提出……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从“二战”的影响、民众支持等角度分析。方式据材料“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 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可以看出是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

6.制度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答案 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混合经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等鼓励“新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 回忆所学知识,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回答“表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错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全面

有人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A.①② C.③④ [错解] D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认识不清。[正解] C [解析] 197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①②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

[心得体会]

B.②③ D.②④

第五篇:历史:6.18《罗斯福新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罗斯福当选总统的原因,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政”的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方法学习探究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永不放弃的品质。

[教材分析]

一、新政的背景

1、罗斯福的当选

(1)原因:在面对大危机时,胡佛的“自由放任”没能解决危机,在困难中,美国人希望能出现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危机;罗斯福在竞选中,向美国人民保证会实行新政,并鼓励人民恢复自信心。

(2)当选:1932年,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

2、新政的准备

(1)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为他打造新政的政纲,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2)赢得了国会的支持。

(3)发表“炉边谈话”争取了人民的支持。

二、罗斯福的新政

1、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1935~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

2、主要措施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法令:《紧急银行法》、机构:联邦储备银行 *从金融业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大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因此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一是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防止黄金外流。二是恢复银行信用。

(2)恢复工农业生产:

A、农业: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要求农业缩减规模,由政府提供补贴。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B、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原则,将企业的行为置于政府监管之下,并且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法令:1933年,《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且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又扩大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4)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并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还禁止止雇佣童工,这些法案的出台,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一项改革成果。罗斯福代表的仍然是资产阶级利益,此举只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以更好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社会保险法》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到1939年,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比较健全。

3、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改变原有的自由放任,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4、实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1)积极:

A、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

B、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2)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三、美国渡过难关

1、新政对美国渡过危机起到重大作用。罗斯福就任后不久就结束了金融恐慌,到1935年,国民经济已经大为好转,1935-1937年,由于证券市场再度出现上涨高潮。罗斯福进行了财政紧缩政策,并大刀阔斧的削减公共工程和农业补助,开始征社会保险税,结果导致经济衰退,罗斯福果断恢复赤字开支,增加公共工程拨款,扩大公共工程规模,推出新的农业调整法,到1939年,完全扭转经济形势。

2、二战使美国真正摆脱了危机: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经济出现战时繁荣,战后,全世界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在这个基础上,美国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一、导入:回顾大危机给美国带来的破坏,以及胡佛政策的结果导入,曾经繁荣一时的美国现在变成了人间地狱,悲观、失望、饥饿笼罩在每一个美国人头上,此时的美国人民盼着一个强有力的人能将他们拯救出困境,而此时,一个人物应运而生。

二、新授:

1、是谁将美国人民带出了炼狱,对于他,你了解多少?

2、罗斯福的新政措施分为哪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他会这样做,看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哪些是第一阶段,哪些是第二阶段?

3、你认为罗斯福的新政能不能奏效,为什么?你怎么看待罗斯福的新政,他能避免危机的再度发生吗?

4、是什么让美国真正度过危机的,从新政中经济的反复可以说明什么道理?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下载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2课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