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5篇)

时间:2019-05-12 22:5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

第一篇: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

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目前已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根据对上海 15 所中、高职学校调查,这些新教学法的引进对学校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具体的应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有许多障碍并非学校或教师自身能力所能克服,因此今后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介入。

传统的教学法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往往只研究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新教学法则不再囿于教的行为,而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存在;知识的掌握也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和意义,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对其因材施教已逐渐成为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目标。9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介绍了不少国外的现代教学新理论,如来自德国的范例教学论和柏林学派教学理论等,但涉及职业教育新教学法的文章还不多,本文仅就从德国引进的三种新教学法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所以新教学法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引进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在已确立建设“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目标的上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级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要求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生存危机或专业转向问题,它与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接轨的要求也使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近年来许多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关注课程改革,德国的“双元制”以及 CBE、MES 等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职教界极受青睐,这潮流为新教学法的引进提供了契机。为此,我们选择了上海的三类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调查的对象,试图从此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在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时所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新教学法

(一)四步教学法(Vier - Stufen - Methode)。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四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组成:

1.讲解(Erkl  ren)。教师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以便根据他们的情况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然后通过演示某器械的功能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的主题──如器械的安装或制作。在这一步骤,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

2.示范(Vormachen)。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实施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物或教学用具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

3.模仿(Nachmachen)。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模仿操作。

4.练习(ü ben)。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逐步对所学知识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

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讲授教学内容,不过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也采用评价、教学对话等共同解决型的教学样式。教学组织以班级授课为主,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让学生聚集在自己周围,以便更加清晰地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过程,可以借助于静态或动态的直观教学技术,如模型、绘图、现场参观、演示实验等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学的活动更多的是接纳性的,主要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练习等形式进行。学生可以能动地带着某种生产性的学习态度,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对象,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资料分析,将所获得的印象和其他的表象、经验结合起来等等。

(二)引导提示法(Leittext - Mothode)。引导提示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能力本位教学法。这种关键能力的概念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指“职业性和跨学科的能力,并且补充了职业性的资格”,可归纳为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交往和合作能力、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引导提示法以多种学习理论,如德国的劳动心理学、前苏联的活动心理学、美国的认知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其教学过程分为六个行为步骤: 1.收集信息(Informieren)。学生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抓住由教师或书本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Leitfragen)的本质,从而为下一步作充分的准备,以便能够独立地进行每一个工作步骤。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简短概括,或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准备对核心问题的回答。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人准备的答案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各自答案的依据,明确核心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

2.计划(Planen)。在这一环节里,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订工作的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以书面的形式拟定工作计划。

3.决策(Entscheiden)。这一环节通常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就所拟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最终作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4.实施(Ausf ü hren)。这是实质性的阶段,学生完成工件制作或其他委托任务。这个阶段也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

5.检验(Kontrollieren)。在实施阶段终结时,将产品同要求进行比较,检查其质量与规格相符合的程度。学生可以参考检验表格独立检验或由教师检验。

6.评价(Auswerten)。包括对前五个步骤的评价,对产品本身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行为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通常以教师和学生谈话的方式进行。

引导提示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教学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按照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单元的要求,拟定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组织学生进行团组工作和讨论;而学生则主要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来掌握教学内容,更多地采用一些生产性的自主学习的技术,如查阅辞书、资料、教科书,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独立制订工作计划等,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态度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Methode)这也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但更确切地说则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和责任行为的指导思想。行为导向法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寻求学习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标志。学习的内容包括:行为的意义、行为系统、自我控制、协调合作等,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导向法的倡导者认为: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教导;学习的成效在于学生行为的改变,包括由内化而至外显的行为;每个单项学习的累积与各个部分的结合,可以成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都可以测量。为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 A .由谁来执行这项行为,即“学习的主体”(Audience)是谁; B .达到目标的“实际行为”(Behavior)是什么; C .行为完成的“相关条件”(Condition)有哪些; D .评定行为成功的“标准”(Degree)是什么。

与四步教学法和引导提示教学法不同的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没有某一完整、统一的教学过程的展开或教学环节的组成体系。目前,遵循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思想而发展的教学技术有下列几种:

1.项目教学(Projektmethode)。这是行为导向教学中一种代表性的理想形式。它的基本模式包括:(1)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2)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3)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4)实施;(5)项目结束等。

2.模拟(Simulation)。通常在一种人造的环境里,如在模拟办公室、模拟工厂里学习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它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进行重复教学,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

3.表演(Planspiel)。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模拟,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模拟的情境作出判断和选择。

4.案例研究(Fallstudien)。学习者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作准备的目的。通常教师所提供的案例并不难以解决,但强调其具有一种普遍的代表性。5.角色扮演(Rollenspiel)。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来学习,借此培养其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上述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采用教学技术的不同,教师的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其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可以灵活变化。

二、应用状况的调查

通过对上海 15 所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作的分类抽样调查,根据对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进行座谈和访谈的结果,以及课堂上的观察和对有关教学工作成果的研究与分析,在对上海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上述的德国新教学法在这些学校的运用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各个学校使用新教学法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上海的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通过报刊、专题讲座、专家指导、出国考察来了解、学习新教学法的。从教师、学校教学负责人等对新教学法的了解,以及在课堂中的使用等方面来看,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在使用新方法的学校中,四步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某些具体的教学技术,如模拟法、项目法、表演法等都有其“立足之地”。有的学校曾经积极引进新教学法,如尝试采用引导提示教学法,但是由于教师工作量加大、学生考试成绩下降等因素而放弃了。而在从未使用过新方法的学校,仍然主要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采用口授和板书的形式教,而学生通过倾听和答问的形式学;即使是在专业实训课中,教师也一般是先向学生说明注意事项、布置任务,然后按照培训内容的性质(制作、加工或维修等)安排学生独自或分组练习。

(二)学校对新教学法的使用程度和学校类型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我们在中、高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这三种类型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都发现了运用上述三种新教学法中之一的案例。不过,在采用哪种新方法方面,各类学校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相对来说,使用新教学法的中专和职业高中,对能力本位的行为导向法和引导提示教学法的概念、步骤及具体的教学技术较为熟悉;而在引进新教学法的技工学校中,四步教学法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

(三)新教学法大多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中运用。有些学校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合称为专业实践课,但是理论和实训是分别在两个场所进行教学的。在普通文化课的教学中,通常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为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内容而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如使用教学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参观,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但是没有采用引进的比较系统的新教学方法。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中,有些学校的教学负责人称已经购买了仿真的教学用具(如模拟电焊机),采用了模拟教学技术、引导提示法和四步教学法。我们在学校教师所写的教研论文中,也看到了成功运用四步教学法的案例。

(四)三个新教学法被采用的程度不同。我们发现四步教学法被相对较多地采用。有些学校在引进“双元制”的课程模式的时候,也引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中这一比较常用的实训方法,甚至有些教师在普通文化课的教学中也使用模拟场景进行表演(如外语课)。但是他们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并没有积极地贯彻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或者说,他们更多地是着眼于知识内容的传授而采用这一方法的,而没有认识到这是行为教学法的一种教学的技术。至于引导提示教学法,由于它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关键能力”的提出,令教师们感到困难重重。不过,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学校仍然计划在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中使用这一方法。

(五)新教学法的使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首先表现在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及教学负责人在概念上将“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混为一谈,例如一部分教师将“双元制”模式的实施作为学校已采用新教学法的印证。另一个误区表现在教师对“能力”的理解有偏颇。在调查中,部分教师认为,“能力”更多的是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有教师认为,在未来工作中,与同事们和上级打交道的能力也很重要。据华东师范大学 1997 年对上海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状况的调查结果,三类中、高职学校的教师对关于能力本位教育所指的能力的理解,71.4 %的被试认为是指“兼顾就业和发展的综合能力”,但是有 18 %的被试(尤其是来自技校的被试)认为是指“针对就业岗位的具体能力”。因此,在回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性能力”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被试表示是通过道德课、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等特殊的途径来完成的。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也发现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见,新教学法在上海中、高职学校中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有哪些因素阻碍或促进它的应用呢?目前,许多学校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课程的改革上,而关于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尚未纳入议事日程,这是影响新教学法实施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此外,现有的教学习惯、学校的管理意识,乃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等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新教学法的实施。

(一)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阻碍了新教学法的实施。由于历史传统的继承性和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是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中心,而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在这样一种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里,理论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类型,强调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不太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很难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三类理论课程分为三段按序开设,各门单科虽各有关联但又都自成体系,加上相对不甚完善的实践课程(生产实习课),形成了一种单科分段式的课程结构。另外,这一课程结构也呈现出比较鲜明的普通教育色彩,普通高中的主要课程均在中、高职学校作为普通文化课开设,而我国的普通教育教学方法受传统的影响更大更深,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而且,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以这种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为基础,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课时安排一般为理论课与实训课交替进行,各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在不同的场地展开,这一状况也给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新教学法造成了困难。另外,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媒体的不完善仍然是制约教学改革的不利条件之一。

(二)学校管理层推动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学校的管理可以促进教学的改革,也可以遏制教师们的热情。学校的管理部门究竟是为教学服务,还是管辖教学,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上海的某些职业技术学校受国外或上级部门的资助,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还送教师出去培训,在这些项目开展初期,人们的积极性很高,认为新的技术确实有效。但是当学校严格地将设备管理起来,使用的手续也相当完善之后,却使得教师和学生们逐渐感到疲惫。结果先进的教学设备没能有效地为教学所用,反而成为一种支撑门面的摆设。

同时,我们发现,应用新教学法的学校,其领导大多对本校的未来发展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勇于向学校机构的惯性挑战。为实现教育的理想,他们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引进和在职培训、财政的教学投入、新信息的了解、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等作了多方面具体而有效的工作。比如,在某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引进了硕士甚至博士,给予他们比较优厚的物质待遇;委派教师出国学习、参加教学改革培训班;为了激励教师进行新型的教学实验,废除传统的按照课时计算工作量的制度,将教师的备课时间也计算进去;有的学校则投入了不少财力物力,以充实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等。但这些做法还不够普遍,影响面也有限,说明学校管理层推动教学改革的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

(三)师生双方缺乏适应新教学法的能力和素质。新教学法要求教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这与他们习惯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运用新教学法,会给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增加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我国学校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繁重,每天面对一个班里五六十名学生,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的教学,在有些学校,教师还要完成设在校内的各类补习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而不少教师,尤其是年纪较大者,因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而常常需要求助于他人,这使他们感到身心俱疲。由于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多年来一贯被动的学习经历,使学生们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一旦改变教学方法,让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他们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这也有可能是职校学生职业意识还不够强的缘故,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学习能力不适应。这也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

(四)政府部门对职业技术学校缺乏统筹安排。我国目前存在的三类中、高职学校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上级主管部门,在学生的来源、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职业出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专业的设置上也缺乏统一的安排;而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又使得中、高职学校在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么多的压力和束缚。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职业技术学校处于一种比较“自由”的境地,其繁荣或衰落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努力。在社会变革、职业流动加强的今天,各职业技术学校必须自谋生路。于是,有些学校通过设立热门专业来吸引生源,而新增的专业与学校的专业特长往往并不一致,师资、设备的条件都不具备。如近年来许多为第二产业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盲目地大量开设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有些学校则通过开办各类培训班、等级证书考评站等方式提高学校的声誉,还要考虑通过创收增加经济收入等等,这些努力花费了学校的相当多的精力,教学改革不得不被挤到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这迫切要求政府部门对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宏观上作出统筹安排。

(五)学历教育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中、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误区。我国向来有追求高学历的传统,而这又以考试的分数为基础。实验过新教学法的中、高职学校都认为,新教学法在短期的实践中会造成学生考试学业成绩的下降。因而,尽管几乎所有的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新教学法很吸引人,但是它很难保证至少是短时间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在没有完善的能力评估体系的今天,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仍然是决定分数高低的主要因素。

如今,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多种矛盾,如既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应变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转岗能力;既要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又要为他们毕业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有些中、高职学校卷入了“考证书”的漩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学生除要取得学校毕业文凭和等级工证书外,还要通过市里组织的计算机能力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及多种类型和级别的单项技能证书考试,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学习效益也随之降低。

四、相应对策的提出

从以上的因素分析可见,有许多障碍并非是单靠学校或教师自身能力所能克服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介入。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内外不利于新教学法实施的因素,笔者试提出以下几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将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传播制度化,并设立有关的专门机构。新教学法的被有效使用,其必要的前提是得到人们充分、全面的了解,包括它介入教学活动的角度,所依据的学习理论、认知心理理论、社会心理理论、能够获得的教学效益等,而不至于使它在教学实践中仅仅成为某种教学的“工序”,并为圆满地实现它的预期教学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才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新教学法的精神内蕴,灵活地解决课堂上和训练中所遇到的具体的教学难题。

这一专门的机构应该由政府部门主办,外国专家协助,以介绍国外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工作任务,定期开办教师培训班和新方法实施的研讨会,出版工作简报,并发放至有关学校,以形成一种教学改革氛围,使教师们在“教无定法”之时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师范素质,并在普通教育领域进行配套的教学改革。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方式。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应该通过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师培养的途径进行。如考虑让受过 2 - 3 年高等学校专业训练者接受 1 - 2 年的有针对性的师范教育,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包括教学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职业教育所特有的各方面的问题,并提供一定的相应对策。这样,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前,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已经了如指掌、昭然于胸了,在教学实践中才可能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而对于现有的教师则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等途径使其掌握新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习惯。而在工作实践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校的教学改革的设计,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由于所有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都来自普通教育,要使其在职业教育阶段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在普通教育领域进行配套的教学改革,这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国外职教学生之所以容易适应新教学法,与他们在普教阶段就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的普通教育要改变以往让学生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注意在普教中渗透职教的因素,增强其职业意识,培养其学习能力。这样,当他们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后,就能够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使新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

(三)设立职业分析评估体系,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结合应该是非常紧密的,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开发应该以企业的职业活动为基础。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仍主要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普通教育的色彩。我们看到,这一状况严重地阻碍着新教学法的实施,以及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我们认为,应该设立一种经常性的职业分析评估体系,通过对人们从事某项特定活动的调查分析,找出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能力、态度、习惯及各种形式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进行课程开发。而在这样一个新的课程体系中,新教学法才能具备其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简要的结论

现在看来,从德国引进的职业教育新教学法,已在上海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应用的程度、准确度等各个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就新方法本身的性质来说,它在某一地区职业教育中被使用与否、被使用的程度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它与该地区职业教育时下或者是传统上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的适切度。也就是说,如果新教学法的理论与本地传统的教育哲学较为吻合的话,它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师的教学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之间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在这个前提下,学校和教师更有可能被温和地引导着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上海,四步教学法被成功运用的案例远远高于其他的多维能力本位的教学法。

当然,新教学法是否被采用也受到方法性质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文化的传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功利性期望、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新教学法的实施。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需要整个教育界的共同努力,如进行普通教育的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的改革等。所幸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认识到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继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在不少城市展开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已成为众人所关注的焦点,这些都为新教学法的引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教师对新教学法了解与否、了解的程度如何也构成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前提。目前,有关职业教育领域中新教学法的系统介绍还极为有限,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介绍更为缺乏。因此将新教学法的传播制度化,并注意引进国外相应的教学软件,是保证新方法被广泛、准确、有效地采用的重要条件。总之,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中德合作乃至国际范围内广泛合作的领域将会是相当宽广的。

〔参考文献〕

〔 1 〕 Arnold,M ü nch . Fragen und Antworten zum Dualen System der deutschen Berufsbildung 〔 M 〕. Bundesministerium f ü r Bildung,Wissenschaft,Forschung und Technologie,1996.〔 2 〕 Trowe . Kooperatives Lernen im Berufsschulun - terricht 〔 M 〕. Helmuth - Block - Verlag,1993.〔 3 〕 Geoge,R ü tzel . Sektorstudie Berufsbildung in der VR China 〔 M 〕. Deutsche Gesellschaft f ü 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 GmbH,1999.〔 4 〕马庆发.行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 J 〕.外国教育资料,1997,(2).

〔 5 〕郭扬,雷正光等.《职业教育中新的教与学的方法》课题研究报告〔 R 〕.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研究资料),1999

第二篇:电子设备在职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设备在职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在职教英语教学中被充分利用。电子设备不仅包括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还包括学生在家中可以利用的一切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复读机,语音机,读书机。人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快捷高效的学习语言。

关键词:电子技术电子设备职教英语

日前,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以说现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有领导评价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形势用了四个“前所未有”,他说“各级党委、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前所未有。”

有好的政策作支撑,再加上我们的努力,抓住机遇求发展,职业教育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环境,需要人的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需要多次强化记忆。语言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各种电子设备满足了这一需求。

(一)电子设备满足课堂互动式教学的需求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对面的单向式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主要教学手段是“教材+黑板+录音机”,教师面对讲 1

台下面众多的学生,难以营造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枯燥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各种电子设备则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再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其具有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双向交流、讨论和沟通,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有效地完成教学过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同时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课堂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机会,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交流,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负责。

互动式教学内容要做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根据交际教学法的观点,学习动机来自对语言交际内容的兴趣,当学生参与了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的英语实践活动后,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刺激自身内在的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焦虑感和抵触情绪。

电子设备能够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例如在讲授“Water Pollution”一课时,可以事先放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

地触动了学生,为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网络技术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互联网中有许多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预习,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概貌,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供学生使用。此外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到当天的英美电子版报刊杂志,使我们能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

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1.小组讨论。在互动式教学法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扮演角色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觉参与小组讨

论,从而使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将班级根据就近原则分成有固定成员的若干小组,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可以提前给出讨论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的文字材料。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首先通过电子技术创造一个模拟的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电子技术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应放在如何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而不是语言的语法、发音等错误上。学生开展对话活动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当学生的讨论冷场了或者学生忘词了,教师可对他们进行鼓励或提示,使讨论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2.主题教学模式。围绕现实世界生活中一个关键性或常识性概念,运用英语学习的综合技能,或在听说教学中采取功能性主题。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学生必须真正拥有动手的能力,英语教学也可围绕此内容展开。

(1)网上设计一般都可以配上电子设备带来的生动的情景,以动画、电影、文字、音乐等媒体迅速将学生带入一个个虚拟自然的学习环境,接受在同一主题之下各种不同意义和体裁的语篇材料。在自主

学习中,网络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切入一个适合自己心理状态的主题,从整体的概念向具体的细节迁移自己的心理认知过程。

(2)建立网上通讯、合作交流通道,以网络(电子邮件、BBS等)的形式,设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种类型的聊天室、讨论区。如果网上约定交流语言一律采用英语,那么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就会在一种自然的情景中得到提高。

(3)设立网络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交互的机制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网上任务—自主学习、训练、问题探索—网上讨论—课堂交互的形式,使网上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主题性教学模式之下,网络学习并不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使课堂内外形成一个“大课堂”概念,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导航员。

3.课堂回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逐渐减少自己的讲话时间,切实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多说多练,从而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如在论述大学文体活动的主题后,提出“如何让中职学生充分参加课外文体运动,强化素质教育”的问题,由于刚学习完一个主题,学生有了大量有关该主题的观点,也有了大量的相关英语词语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这时可以在网上以书面形式先在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网上写作和讨论的相关

内容,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总结、归纳所学主题的思想及表达这些思想的语言方式。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检验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理解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和英语写作组织能力。在互问互答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英语会话语境之中。

目前社会上的英语学习热潮如雪片般扑面而来,“李阳疯狂英语”、“九日速成英语”、“马承英语”……人们面对各种教法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知道到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有些教学机构也盲目地推崇某一种教法,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教法。在当前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来。

第三篇: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实用性与灵活性,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来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纵所周知,在所有的教学设计环节中,能够真正体现教学精髓的过程集中体现在课堂上,设计完美的教学情境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演绎才能使其淋漓尽致的发挥作用。

职业教育作为德国教育的主体,一直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有职业技术学校10400所,在校生280万人,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学生的78%,远高于普通高中的比例,由于3/4的年轻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因此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教化功能,甚至是社会价值观传承的引领者。德国职业教育也因其先进教育理念的有效实践,使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教师培训基地举办的2010年德国莱法州职业教育学院为期一个月的教师培训,亲眼目睹了德国职业院校课堂上宽松的教学环境下营造出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亲身体会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巧妙安排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将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笔者在回国后针对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并期待指正。

1、职业能力的导向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行为,教育质量和教育的有效性都以学生是否愿意并且是否学会为衡量标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方法能力等四个主要方面(如图1所示),反映了德国职业能力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是遵循德国教育塑造人这一基本原则而确立的。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并独立、负责的按顾客的要求完成任务能力;促进个人心智状态、识别能力、自信和创新的发展;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培养合理的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与他人更和睦相处;为达到共同目标不懈努力。

2、突出“学”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莱法州的教学质量框架(ORS)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其核心目标,从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差异性教学的运用,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德国教育界认为“学习=知识×技能×意愿”,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也称为实践力或叫行动力,而学生的意愿是促进学习的源动力,没有游离于意愿之外的学习。从教学的本质目标出发,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把是否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3、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及相关的教学环节、学习资料、教学组织等。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综合能力培养、行动导向等设计原则。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通过灵活的教学环节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教师的教学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相同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学习方法的学生。

4、学习情境贴近生活

德国的职业学校重视课程载体的选择,得益于灵活、合理的职业教育体制和企业主动的合作,教师可以确定更具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景。这些载体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实际应用,一部分来源于学校所购置的教学设备配备的教学案例。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的创建不但能够涵盖基本知识点、能力点,更体现知识搭接的层次感、梯度性、实用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在完成学习情境设定后,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活动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和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5、有效的点评与总结

德国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和决策作用,既有学生的自评、小组的互评,又有教师的评价。整个考核过程能足够体现公开、公正与灵活。教师往往在授课之初邀请学生参加评价表的设计,包括评价指标的选择、分值的的比重等,并由学生确定最终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这样以来在考核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评价过程的顺利和公正。

课堂教学中德国教师对学生的考评,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又有教师的评价,分别有不同的权重,整个考核过程对学生是公开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不会对学生采用批评的方法,只是指出该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不太好,应如何改进。项目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每个项目制作完成后,都要安排考评与反馈,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不是难为学生,课程的总评成绩非常客观,不过分注重考试结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分析

1、学习主体的分析

2、学习对象的分析

3、教学环境的分析

三、学习情境创建

1、职业能力分析

2、学习任务的分解

四、教学流程设计

1、课程内容回顾与总结

2、问题导出

3、任务下达

4、点评与总结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合理有效的考核

七、结束语

第四篇: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中应用论文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摘要:农业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对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顾客手上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的全过程。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转型,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电子商务流通农业产业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互联网/内部网)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题,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交易各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方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根据用户的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多种买卖选择。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弱质产业,历来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流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农业领域应用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及时传播市场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如下好处:

一、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业生产者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交流,农户往往凭借自己往年的价格经验来选择生产项目,确定生产规模,因而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进而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即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即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与市场联结在一起。通过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跨跃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产业化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并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按市场机制组织活动。

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环节,提高农业效益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农产品销售仍然存在着渠道窄、环节多、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等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Internet将市场需求信息准确而又及时地传递给买卖双方,同时根据生产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适时补充供给。在业务模式上,提供了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交易模式,自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效能,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同时,拓展了传统买卖方式,使传统商务的有形市场走到了网上,由相对时间段营业的现货市场转为全天候开放的模拟市场,提供了交易自动撮合、库存发布和查询、数字签名、网上支付等,大大地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交易链及其通路过程存在环节多、复杂、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对称性较差等问题。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卖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灵,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现在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现货交易,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普及,期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形式更少。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扩充农业信息量。透明化的价格可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从网上获取产品和价格信息将增加产品的可比性和价格的透明度。由于不同地理位置产生的价格差别也将因不断增加的竞争而减小。这将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有利于农民,但是不利于其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这就造成这样一个特别的现象:哪里存在许多有差别的农产品并有经常性的供给,哪里就需要生产资料供应专家为其服务。

生产商可以通过一个安全的市场获得收益,采购方从有保证的供应中受益,农业生产者可通过网上贸易受益,越是完善的网上市场越能为农民创造利润,甚至一些网站提供运费计算器,这样可以使交易者在价格、质量和运费之间选择最佳的组合,提高了农业效益。还可以把基于信任的个人接触的销售模式移植到网上,提供订单、合同的流转和管理,从而带动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交通、运输、电信等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综上可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范围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全部替代传统业务方式,通过电子商务整合和优化供应链、提高服务的品质、降低营运成本,而电子商务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五篇:队列队形教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队列队形教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队列队形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具有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等重要作用,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队列队形练习内容枯燥,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等原因,学生不愿意练。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练习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新探

队列队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队列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然而,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新课标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冲击,队列队形练习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队列队形的练习太过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学生不愿意练,自然就无“快乐”可言。所以,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队列队形的教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

(1)场景模拟法。教师把训练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训练的热情。

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

(2)游戏竞赛法。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小学生的好胜心更为强烈,在游戏中获胜是学生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站姿准确;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评选出“??秀小分队”,予以表扬。

2.降低难度切合实际

体育教学首先是教育,它必须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服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材中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表现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心理素质不稳定等现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

3.丰富语言调控情绪

(1)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在机械的队列队形练习间隙,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鼓励学生说些健康的俏皮话。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

(2)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为了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同时也激发训练的兴趣,教给学生一些自编的顺口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配合相应的队列队形练习内容,笔者编了一些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在教学中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各学科教师中最频繁的。要使学生掌握一项技术,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动作熟练、准确,口令宏亮、清晰。体育教师从动作上传达的信息有时远比语言来得清楚,学生通过观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动作,还能感受到形体姿态的美,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队列队形教学陷入单调沉闷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起到非凡的气氛调控作用。一个夸张的表情,一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再现,都会让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二、结束语

小学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师必须从主观上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然而针对目前教学实践中,练习显现出单调、枯燥的状况,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法,巧妙构思,让队列队形练习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真正达到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灵的目的。

下载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应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国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启示

    德国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启示1 二战以来,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体制,它为德国的企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德国的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

    浅谈管理会计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会计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进一步融人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而管理会计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

    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一,关于ERP 1.定义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学界的定义为:将企业在其运作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事务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

    微课在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5篇范文)

    微课在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课概念及特点的分析,结合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和......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2011-05-02 13:43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

    WMS在我国的应用

    WMS在我国的应用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仓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形式,它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呈现出二元结构:以跨国公司或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代表的高端市......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特点及其对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隋广智198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关于在山东省平度市建立“双元制”农业......

    论电子商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应用(合集5篇)

    论电子商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1-6-27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一、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一)电子商务的运行特点 电子商务是人们通过国际互联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