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教学在等职业学校的应用
实践教学在等职业学校的应用
连云港金山中等专业学校刘晓峰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使学生在一定
职业方向的条件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而职业学校目前沿袭是高校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
式,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使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不高,职
校毕业生继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依据职校生特点,改革职业学校学
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而适合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能
够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提高职校学生能力”是职
业学校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学校农业实践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农业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掌握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除了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抓好理论教学外,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实践教学,同时要注重实践素质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技能相统一、实践与素质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我校自1992年脱离普高教学模式后,近十多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大胆实践和不断探索,总结出“以教学计划为先导,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养为本位”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确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2:3,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又促进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其中包括详细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在实习计划和大纲以课题的形式逐项安排。如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题:植物识别;土壤耕性的区别;肥料的区别;花生、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田间管理;水稻、大豆、小麦良种繁育技术;大田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种植检验等等。这些课题训练的时间,考核时间,在计划内都能体现出来,专业教师即可按计划和大纲的 1
要求认真组织训练和考核。
二、建立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制定的实习计划能否完成,确定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基础。从脱离普高教学模式到现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起了很多的实习基地,如学校建起了占地12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主要有蔬菜基地、鲜切花基地和新品种果树基地。同时,建起了相应的实验室,即组织培养室、标本观察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电教微机室。根据实习课的需要,我们和当地的农业技术服务站联合起来,在校外建起了制种田、高产试验田。通过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就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实践教学,而学生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体验,就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实践技能和农业生产的决策能力,借助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使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规定,为了更有效的教育学生,专业课教师既讲理论,又带实践课,其优点是教师讲授理论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既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带实践课时既能检验理论、巩固理论,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又能使实践课变得目的鲜明、有章可循。达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我们教研组商讨后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专业课教师按需归阶段,凡从事第一线教学的,要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业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
2、以优带新,要求优秀专业课教师认真带好新毕业分配来的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并掌握实践技能,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3、建立“双师型”队伍,要求教师既是讲师,又是技师,或者既是老师又是师傅。
通过这些措施,我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教师水平得到了提高,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促进实践中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这只体现了教学的一个方面。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还应重视专业课教学的另一方面,即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培养了专业素质,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
1、落实教学环节,认真完成实践教学计划
我校实践教学形式有三种:实验课、实习课、专业 活动课。实验课的课前要有计划的安排,上课时讲解、演示、指导有序进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要作标记。实习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上实习课时在有讲解、演示、巡回指导,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评出成绩。专业活动主要是学生在实习基地上亲手操作,反复训练,以培养熟练的技能。我们可能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习报告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下一步的实习计划。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做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实行实习“承包制”,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作物生长周期的知识和责任意识
农业学校实习的主要特点是实习的连续性很强。一年只种一或两茬作物,在这漫长的生长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实践教学就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例如,在进行水稻的亩产量的试验中,如果管理不合理,在水稻和生育期中出现使水稻绝产和病虫害,那么这样的实习就无法开展下去了。为了加强管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办法,即“承包”实习,就是将有关的实习课题联系到一起,将实习基在按着一定的量分配给学生,学生接手开始到结束,一管到底。比如农学专业从种子的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杂交授粉等一系列一序承包到人。要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做到科学规范、严谨求实。这一办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学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课余时间,有的学生就会主动的到实习基地去,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去寻找原因,加以解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又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3、优化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考核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
第一、实践考核
我校的实践考核与理论教学一样,学生必须参加考核,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必须补考,若补考不合格,则无法参加当年的单独招生考试,并且也拿不到毕业证。这项规定促使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考核的方式是:各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基础技能题安排30%,中等技能安排50%,有难度的安排20%。要求逐人考核与整体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方式。
第二、技能鉴定
通过实践考核,成绩合格后方能参加市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方能由市劳动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通过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我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对于我们专业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琴谈专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职教通讯2005。5(42—43)
[2]肖君泽农作物生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2011-05-02 13:43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案例教学法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在巩固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动手能力,以便一出校门就能上岗。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内容和背景资料,剖析案例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前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情况,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需要精通案例材料,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制订案例讨论的计划。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组织就可以松散。
(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而且于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如何分析? 1.小组讨论
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个成员的智慧,使其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展开。各个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对于被审计单位把票据利息部分都进入“应收利息”科目的会计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把利息直接计入“应收票据———利息”科目下面。如果被审计单位之前的所有票据利息计入“应收利息”科目,则应该做一笔调整分录,借:应收票据;贷:应收利息。针对到期票据未转出“应收票据”科目的处理是再做一笔调整分录,调整被审计单位的原账面值,借:应收账款———A公司;贷:应收票据———A公司。上述调整具体的金额为A公司开具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票面金额和11月20日止被审计单位按照票面利率所计提的利息之和。对被审计单位针对A公司的这张票据期末继续计提的应收利息全额予以冲减,不得确认为资产(原因下附),借:财务费用;贷:应收利息。相应要调整被审计单位计提的所得税,以及转入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的金额。
2.集中讨论
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观点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共同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后,大家将结果揉和,得出的结论是:未计提的利息部分必须补提,借:应收票据;贷:财务费用。金额为7月20日—12月31日之间的应收利息额:500万×0.003×(4+13)=6.50万元(如果已经计提了一部分,那么只要补提计提不足的部分即可)相应要调整被审计单位计提的所得税,以及转入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原因为:(1)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2)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关于补充问题,对于带息的商业汇票到期未获付款的,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期后不再计提利息,具体规定请参见上文。之所以企业会计制度作出如此规定,其原因在于期后利息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第三篇:平板电脑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平板电脑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个突破点。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会促进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转变,而且会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充分、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本文是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如何应用这个重点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叙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应用问题提出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学;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移动设备在不同领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移动设备在教学领域中作用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实验室给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等来更方便灵活的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一个实用的移动教学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平板电脑简介
平板电脑简称Tablet,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进行输入。目前平板电脑主要有三大系统,分别为谷歌安卓系统、苹果IOS系统、微软Win8系统。平板是集成了多种设备特性的多媒体移动设备,它集合了笔记本电脑、电子书、有线设备、手机以及电子相框等诸多功能。平板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1.平板电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们对QQ和网络游戏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单调枯燥的课堂,甚至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因此,平板电脑走进课堂势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度,如果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玩游戏的心理,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一种游戏,让学生们在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过关升级,那么学生们就会逐渐地回归课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有效的激发。iPad走进课堂,给学习增添了无限乐趣。人手一个学习终端,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配合专门开发的软件,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方面,相比传统个人电脑,iPad大小合适的屏幕、多点触控技术、及时的信息反馈、海量的资源应用等优点能够比较好的支持合作学习。借助iPad丰富的功能,教师也能准确方便地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对其进行评价,这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了一些变化,成为课堂作业的评价者。在学生投入学习方面,iPad良好的交互界面让学生更投入,学生对iPad最初的新鲜感会随着时间而消退,但当正确认识学习工具的作用后,不会影响他们的使用兴趣。
2.平板电脑的移动便捷性
平板电脑的出现,以其简易的触摸屏使用,图像和声音兼备等特点,成为最佳的电子书包。学生只要用手轻轻触摸点击屏幕,即可找到需要的电子教材资源。家长也不必再担心学生每天要背沉重的书包上学,也不用担心忘记带课本的学生丢三落四,而且,这样也节省了一大笔的教材费用开支,不存在出现教材破旧和过时的问题。
3.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可以完成分层教学与分层辅导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自然有快有慢,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主张采用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随着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分层教学会得到很大的完善。比如我们可以将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基础题、重难点题、拓展题,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习题,学生直接在触摸屏上答题,任课教师在后台系统上能够看到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全班答题情况的分析数据,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辅导和讲解。因此,采用平板电脑教学可以得到学生们对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完善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在教学应用方面,高年级最常用浏览器、ibooks功能,在数学科目中使用game应用;低年级以游戏应用为主。平板电脑在课堂中的应用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如今,我们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从笨重的台式电脑到轻便的可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到现在我们可以用平板真正的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平板已逐步走入我国中小学课堂。那么平板如何运用于课堂上呢?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使用讲台前的电脑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因为要控制电脑课件,所以离不开讲台,这就导致了教师缺少走下讲台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为了让教师彻底解放双脚,真正的走到学生中去,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控制软件让教师通过ipad控制电脑,就像在电脑前面操作一样,而且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操作方式如触摸以及缩小或放大的手势来操作电脑中的应用程序以及幻灯片。试想一下,教师在讲课同时既要兼顾学生的感受又要操作电脑,往往会顾此失彼。如果教师使用ipad控制电脑,在播放幻灯时轻轻点击一下ipad屏幕就会显示下一页,浏览网页时手指滑动屏幕就可以让页面滚动,如果学生看不清屏幕上的文字,教师可以双指滑动屏幕缩放显示内容,学生演示课件,教师可将ipad交于学生,利用虚拟键盘可以进行填空作答等。
在教学中可以用的遥控软件有百变遥控器,向日葵,将其受控端装在要控制的电脑上,主控端装在平板上,根据要求设置,便可以进行控制。平板电脑实现一对一的数字化教学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课堂中的每个学习者都拥有一台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那么平板怎样运用于课堂上呢?PAD不仅仅可以安装与课本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电子书籍,供学生阅读学习,还可以主动给学生出题目、改作业、提出学习建议等。
1.课堂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中,电子白板取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学生的课桌上摆放着一台台平板电脑。课件可在授课教师的电子白板和孩子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实现同步;孩子们用平板电脑完成与老师的互动,与同学探讨解题方法、完成习题;习题讨论结束,随堂测验开始,通过教师点击电子白板上的功能按键,考试题下发到孩子们的平板电脑上;十分钟后测试完成,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将“考卷”上传;教师可选择性地将“考卷”展示出来。传统印象中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完全没有出现在这堂短短40分钟的数学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参与者无不兴致盎然。老师们上课所使用的书和传统的纸质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说他的教学方案,他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他的课件,全部以一种电子书的学习输入到学习终端中,在一对一的交互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电子书讲授,学生用电子书学习,这既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又改变了学生的赏析方式、课件的演示方式,最终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学生人手一机,动态的教学过程用iPad来承载,它同时就记录了按照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的学习轨迹,它包括了预习的轨迹、赏析的轨迹、作业的轨迹,以及评价的轨迹等等。当然学生也可以用平板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找专家帮忙解决,也可以找同学共同探讨等等。这种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在保留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2.教育App
教育App简单来说就是指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的一些教育类软件。IPad针对学生开设的教育软件种类繁多,有色彩亮丽的画面和图片,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比如思维导图软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使用iPad进行辅助学习时,会面临各种信息要进行选择。如何从众多的软件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一款,则要我们通过不断的试验和验证。例如,苹果的iTunes U汇集了世界各地教育机构发布的350 000多个教学资源,想要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就要求学习者有足够的辨别和选择能力,需要教师或家长对其进行指导学习,在最短的时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综上所述,iPad在课堂上的应用,对改变传统课堂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看客;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随时准备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iPad作为一个专门的教学移动平台,将进一步推进教学信息化,使教与学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教学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王龙(1988-),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验中心,硕士研究生,实验室规划与建设。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成文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近几年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正体现了科教兴国的这个大政策的落实。在此,我仅仅就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所出现的一些利弊简单的谈一谈。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传播媒体迅猛发展,无线电广播、开闭路电视、微机网络、多媒体的组合等已广泛服务于社会、学校、家庭。从而由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即现代教育技术。它是把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此乃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又称现代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作了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综合国际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活动,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多媒体是将信息表现形式(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信息存储介质(磁盘、磁带、光盘等)和信息传播介质(光缆、电缆、电磁波等)等软硬件集成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有机结合体。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卫星通讯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作用于教与学实践中的科学理论知识、系统方法。
1.模拟教学
教学模拟技术的功能是把抽象的模拟为具体的,把思维形态的模拟为物质形态的,用模拟物代替实物、实景进行教学。学校教学中涉及知识范围较广,除了语文、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等文史类知识之外,还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性强的诸方面内容,一些特定的流程场面,需要专门的演示或资料影片的放映方能给学生以直观深刻印象。这些环节若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课程的准备、实施到效果评定等方面均有较大难度。所以在运用了多媒体中的模拟技术,一切变得简单而又有趣味。
2.课件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要求,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决策组成的计算机软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课件的制作已作为衡量现代化教师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运用课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轻松地学习,更科学地突破难点,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能快速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形成技能,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因此,真正优秀的课件,应能体现最佳的教学思想,运用后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美的教育。否则,课件就容易变成“书本与黑板”的搬家。
3.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不仅扩大了教师与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同时也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为优化教育软件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行的环境。从近年情况看,学校除进行常规教学外,还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教学,这对学校教学来说无疑提高了要求,但这是一种大趋势。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强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这些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使用新技术的原动力,为其适应今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学校教学所使用的网络多为校园网,应该向广域网发展,这种模式在大学的网站上比较多见,中学比较少见,这可能与大学和中学学校的资金相差太大有关,不过目前一行重点中学的校园网也建设的相当不错,甚至开设了远程网络教育的网校。
4.远程网络教育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上各类人员都面临知识更新、深化的压力与挑战,学校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鉴于目前我国学校规模的约束和编制体制的限制,进行远程教育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施教面广,时间方式较为灵活,非常适于在职人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也减轻了学校培训的压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下上网学习复习功课。
三、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利弊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种注意解决,确保更好的使用现代媒体教学发挥其巨大优势。
1.多面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灵魂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由于当今开发中多用工具提供的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易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现代媒体用于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忽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我认为现代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3.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存在误区,有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没有把媒体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
4.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选任何一种媒体作为辅导手段都具有本身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课堂笔记记录困难: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目前开发软件的技术不高,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人们对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研究,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始而开始的。人们对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研究尽管由来已久,但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形成理论体系,并作为一个专业出现在人类社会教育活动中却是近期的事情。可以预料,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再认识,社会对教育的更大需求,多媒体教育技术必担当起更有深度和更大范围的使命;另一方面,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推动下,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多媒体教育技术又必将获得更高更新的发展。
第五篇: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的应用论文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在声乐教学中实践性的训练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来进行指导,通过不断地示范演唱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效果,但是教学效率却明显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从感觉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却无法将其表达出来,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却不能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还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来实现教学的全面展开,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理论体系。贺星的《声乐教学艺术论》(2013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是从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理论建构出发,找到当前声乐教育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中外的声乐教育历史经验中建构和完善更科学化、艺术化的声乐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声乐教学实践,培养更专业化的优秀声乐人才。《声乐教学艺术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集中于声乐人才的认识论和选才论,包括从九型人格理论观照下的声乐人才考察,提出了声音条件、音乐素质、恒心毅力等多种条件要素。中编是教论,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来论述现代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下编是学论,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来论述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总的来说,这本书逻辑鲜明地论述了声乐教学中的规律性理论,引导声乐教师以更加理论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式去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更专业的声乐人才。
一、声乐教学理论中技法和情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融合在声乐教学中,技法和情感是两种唱法,它们互相不矛盾,但在教学中往往有所偏重。从发声的科学性技术技巧来看,技法会从声乐学生的声音条件、生理机能出发以更科学的声乐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但有一些过于强调技法的教学理论则很容易将学生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忽视了歌曲的自由风格和情感表达,丧失了声乐作品中的文化意义和情感效果,无法起到情感共鸣的声乐表演效果。从情感的表达方式来看,强调情感的声乐教学理论则更多地将声乐语言、文化底蕴、故事内涵和音乐风格集中在一起,形成富有感染力的声乐风格,但同样,过于强调情感和风格,又会导致声乐教学活动不够专业化、系统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效率不高,在高深的描述中找不到重点,学习进度陷入瓶颈。因此在声乐教学理论中,我们要强调技法、风格和情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完美融合,让声乐的教学和训练在专业化的同时,也不遗忘其艺术性和情感表达的一面。
二、声乐教学理论的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
在实践中的应用与融合在《声乐教学艺术论》中,编者将声乐教学的“教”与“学”进行论述,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论述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论述。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中,编者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思想,只有具有专业的声乐教学素养和开放多元的教学思想,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声乐基础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并不被个人的声乐思维所束缚,引导学生能够以更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方式进入到声乐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中,编者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积极主动地尝试和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创新思维来作出与众不同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艺术道路中作出成绩来。
三、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应用和融合中的难点
声乐教学理论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也就是说,它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反映到实践应用和融合中,为了保障更好的声乐教学效果,培养更杰出的声乐人才,我们需要兼顾声乐教学理论的专业化和声乐教学实践的艺术性,在更完善的理论教学之外,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和艺术创新空间,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总的来说,声乐教学理论是一个兼顾系统化理论和个性化情感的艺术性课堂,它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中实现理性思维和感性体验的密切结合,从而克服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难点,实现专业性声乐教学的实践效果,提高声乐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声乐教学的需求和社会声乐人才培养的需求来总结声乐教学理论规律并改进声乐教学实践方案,始终是教学中的核心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