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教育故事
一个正常的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三种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老师与学困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
我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且较散漫,违纪现象较多,一些老师对他有看法。可是,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经过多天的观察,我发现他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我想:何不给他一点机会,说不定就是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呢!
我经过与体育老师的沟通之后,让他担任了我们班的体育委员。负责班内体育活动各项事宜。平时也总和其他学生说要认真对待这个“特殊”的班委,多多给予他鼓励和帮助。在上个月的会考中,我们需要在学校统一乘坐大巴车去考点,由于到校时间比较早,我怕学生不能按时到校,耽误发车时间,提前好几天就对他们强调这些问题。到了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发现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在群里正在挨个确认每个学生的到校时间,这让我很感动。最后我们班是第一个全员上车出发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是啊,这个曾经是被认为“不可救药”的他,以前听到的都是斥责,受到的都是冷遇。现在听到了一点点赞扬,受到了一点点肯定,这恰似炎夏的风,久旱的雨。正是这种风,这种雨,改变了他!这一事例也让我感慨不已:“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洒下润物无声的情,播下春风化雨的爱,关爱每个学生——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牛顿,明天的爱迪生。
第二篇:学困生的转化故事
学困生转化故事
时艳侠
一、基本情况
吴东兴:男。上课时总是做小动作、睡觉、捣乱、作业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他比较好动、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但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自制力比较差,基础不够扎实,基础知识的不巩固,并且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点滴的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教给他必要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牛雨露同学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关心。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通过本学期的教育和帮助,他的进步是明显的,首先是迟到、逃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在课堂上能自觉遵守纪律,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课代表的提醒下及时上交相应的作业。学习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各任课教师认为该生进步很大。
学困生转化故事
李海红
学生情况分析
赵金鑫,刚开始担任这个班的课时,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翻书包找东西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上课回答问题好举手,但叫起来却不知回答什么,课堂作业只做1—2道题就停下来不做了,课堂练习不能当堂完成。课堂之上,常为一件小事与同学争执不休。因为学习效率低,其学习质量可想而知,在第一次小测验中只考了30分。转化过程中的措施
对他的情况基本掌握清楚之后,在充分分析导致成为学困生的成因基础上,制定了对其转化的方法和措施,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实施。
一、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赵金鑫同学多关注、多提问,及时掌握赵金鑫听课的情况,我和他说好:如果他走神了,我就用眼神提醒他,他的注意力逐渐有了好转。也能把当堂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二、对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发现他不懂的地方,及时讲解,直至理解了为止。
三、课余时间,及时关心宋刚同学,单独给他开“小灶”,了解他对当天讲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有问题,再进行讲解,手把手不厌其烦的教,直至弄懂才罢休。
四、建立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为赵金鑫同学找了一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李伟同学帮助他,平时赵金鑫同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询问李伟同学,并安排李伟同学课下或早晨晨读、课外活动时间,检查他的作业完成情况,“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五、为增加家长的监督力度,与赵金鑫同学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及时掌握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探讨转化孩子学习的措施及方法,建议家长在家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掌握孩子学习的动态,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
转化效果
一学期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帮助,他上课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不会做的作业也能主动问老师和同学了,课上我安排他担任收作业的“小组长”,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他知道,小组长的作业首先要带头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从此以后,他的作业,书写的比以前工整了许多,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虽然成绩不高,但他已逐步走出了学困生的队列。
学困生转化故事
吴佳星
学困生基本情况:
姓名:吴明洁
性别:女
学困的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靠父亲打临工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妈妈爱打麻将,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她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
5、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一,二单元的测验成绩分别只有18分和22分,在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课堂练习居然能对一半了,第五单元测验还得了68分,也能自己主动做练习了,在复习阶段还能给同学答疑解惑了。
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后进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一旦出现反复,就下了“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诊断,显然是急于求成。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无愧于教育,无愧于社会。反复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对于“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他们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当遭遇挫折时,不要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要具有教育者的胸襟和怀抱。要更多的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人与人之间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学困生转化故事
谷明月
一、基本情况
李佳富:男,二(1)班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要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只有父母在,他才会做点作业,父母不在,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他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知识没有巩固。拼读音节的能力很差,很多要求会读的字不会读,很多要求会写的字不会写,基础非常差。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父母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撒谎、爱欺负别人的不良恶习。
三、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进行拼音的辅导和识字的辅导,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四)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通过家访、电话、书信、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给学困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第三篇:如何教育学困生
如何面对学困生
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困生”,更具有自由散漫性、学习目的的盲目性,在教育过程中,更为困难。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较复杂,有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诸方面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家长没有较好的文化水平去教育和督促其努力学习,更谈不上管理辅导,而任其散漫,把离校在家的一大段时间大半浪费掉,甚至全部不用于学习。大部分家长认为:现在读书,作用不是很大,更有甚者,认为读书与子女今后的生活、前途根本无甚关系,念也罢,不念也罢,这就更加给学生造成了思想意识上的阻力,极大地丧失了学习的精神动力,无目的的学习,学生犹如在黑暗里远航,既危险,又无成效。在家庭中:一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等;二是家长言行失当,个别孩子家长,接触黄赌毒,语言行为不文明、不检点,给孩子构成了极坏的影响;三是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无不给孩子健康成长投下阴影。在学校教育方面:一是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虽然现在教育部门已明令禁止歧视学困生,但曾经的伤害和可能存在的无意歧视不能说荡然无存;二是教学的偏差,给学生一样的要求与标高,有的学生会跟不上,出现知识断层,而教师并没有及时改变为因材施教,强化个别辅导;三是自新失败,一次失败无人指导,再次自新失败无人安慰,总是在失败的恶性循环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在社会环境方面: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与影响,如大哥意识、迷恋网吧等;二是当前经济意识日趋浓厚,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经商、打工,出现留守母亲、空巢家庭,而一些单独在家的母亲很多不能很好的管好子女,委托监护人更是监管不力。在学生个人自身方面:一是思想不明,结交损友;二是身体状况不佳,影响学习;三是智力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智商欠缺。学困生普遍自卑感强。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由于屡屡受挫,他们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没有毅力,遇到困难退缩、畏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逆反心理强,盲目的认为老师家长处处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家长的批评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和大人对着干。厌倦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和畏惧感。
既然“学困生”有以上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语文教师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该如何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有效地改变其状况呢?
一、心理上的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可塑的阶段,他们需要关怀与尊重,信任与鞭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特别是学困生,他们身临困境,受人鄙视,缺乏自信心,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把激励带进课堂,以此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1、教育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在学校里,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去关注学困生,不倾听他们的声音,那真是学困生的悲哀,校园的悲哀。每一位语文老师可以叮嘱学困生有心里话或疑惑在日记中或者写信中诉说。起初学困生不会主动诉说,这时我们就要做有心人、热心人、知心人,主动找学困生交谈,以我们的主动换取他们的主动,使他们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和教诲。我在教学中就一直鼓励学困生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写信不想留姓名就不留,这个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困生少了面对面的压力,也没有了让别人知道的尴尬,渐渐就能大胆地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给老师的信中或日记中说出来了。
2、要给他们客观的鼓励。课堂应有学困生的声音。首先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来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读写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还有在学法设计上,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要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和自卑的心理。就像有位老师那样,为了让一个学生读好一个语句,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读,直至第八遍这个女生才读正确、流利。这期间,听
不到一句训斥,看不出一丝厌烦,有的只是鼓励和赞赏。再次,可以运用 “你能行”的心理暗示的手法,间接地激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重树学习语文的信心。如当自学生字新词或练读课文时,我们可以特意来到他们的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们: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一会儿朗读课文,老师相信你能行。比起一般的学生,后进生们更渴望认可与鼓励。我们对后进生应多表扬,多鼓励,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后进生的表扬的客观性,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同学们不认可,后进生自己也不愿接受,这就起不到表扬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
3、开展帮困助学行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让学困生和优秀生交往,那么学困生会受到优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学困生不敢和优秀生交往,归根结底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为此我们要以身作则,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开展“结对子”帮困助学行动,积极主动地和学困生共学习、同玩耍,让学困生觉得生活在班集体中,生生之间是平等的,完全没有必要自卑。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尝试让优秀生帮学困生过生字词听写关,帮助他们改正作业错题,检查他们的背书情况等,甚至让个别优秀生和中下生同桌,学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用爱心、真心、细心、耐心拨去学困生心头的阴霾,给他们一个明媚的天空。
二、学法上的指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困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好。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学生文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语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困生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在语文教学中贯穿这些,学生有物可爱了,有话可说了,有情可抒了……
2、采取“低标准、宽要求”的教学方式。对待学困生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因人而宜,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
力能够达成的中小目标,然后和他们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约定,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标,继而争先脱困。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困生,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联系每一篇课文,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获取相应的积分。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但是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帮助学困生脱困。
3、拓展阅读写作空间。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是课外,没有课外阅读是学不好语文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困生阅读和作文,我定期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汲取到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就很容易打开……学困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对素材的占有程度直接影响其作文的丰富性和新颖性。文章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一个没有丰厚知识的人,很难读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佳作。因此,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激发阅读写作兴趣,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从而拓展素材积累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学困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看自己想看的书,他们从阅读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好。这些年来,经过引导、推荐、由浅入深的阅读,班上部分学困生还是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预习课文布置的查资料一项,有些学困生都能很积极去对待,并把查找到的资料写在读书笔记中。
4、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中培育学困生个性认知。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在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观察,有的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
握整体特征;有的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之处也不轻易放过。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一般特征;有的则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却如行云流水,灵活之极。同是想象,有的习惯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因此,我在指导学困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特别注重教给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如观察一般要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思考要从分析到综合概括,想象要有一定的原型等,同时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的个性,一个徒弟一把尺。
5、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慢,特别是现在教学进度快,课文容量大。如果不预习,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平时我多次讲预习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写、背诵。很多学困生碰到记忆类的东西就头疼。比如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就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的词语和日积月累;而且背前先读熟与理解,然后背。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原因,再识记,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而造成的,所以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哪些需要理解,让他们心中有数。很多学困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习惯差,书写马虎,做事不细致,造成记忆模糊不清。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让他们把字写端正,写清楚。
6、个别辅导、分类操练
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更不要说对新课的理解了。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当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我班上七年级时有一个学困生,除了简单的生词会写,课文能结结巴巴地读以外,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都不会,每次测验只得20分左右。我针对他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一个帮教计划,每周两次,一次由优秀学生帮他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另一次由老师自己帮他复习,我把初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每次帮他复习一项,并出一些由浅入深的练习,量不能多,当场复习完让他做,错了再帮他纠正,下次复习新内
容前再巩固。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补漏,这个学困生的成绩很快赶上来了,课堂上也不会一片茫然的表情了,有时还能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教育要创新,学困生的教育,也需要我们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修复好学困生这艘将沉的航船,并协助他们顺利航行,在航行中取得崭新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鼓舞他们去迎接今后的挑战。只要我们充满爱心,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学困生定会充满信心,不断进步,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第四篇:“差生”“后进生”“学困生”转化-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背景:时常听到几位老师上完课后的满腹牢骚,“哎,这课简直没法上了,X班XX等同学上课总说话”“我上课也是,安静不了一会儿准又开说,管不了”。回想起来,这些老师说的这几个同学还真存在这种现象。
描述故事过程:上课铃响了,几个男同学还在一起你推我搡,追逐打闹,看到老师进来了才慢吞吞地走到自己座位上,可嘴里还在嘟嘟囔囔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而且坐也没有坐相,课本也没有拿出来。朝他们看好久,他们才慢慢地拿出了书。开始讲课后,老师在前面讲,他们几个也不闲着,“老师,他打我”“老师,某某总说话”,结果授课被打断,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进行教育。可过不了一会儿,“涛声依旧”,屡禁不止,一节课下来,老师感觉特别累。通常出现上述情况时许多教师的第一反应便是将矛头指向学生,并进行归因:这些学生都是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学困生”,自控能力太差、过于自私、厌学、不考虑自己对其他同学所造成的影响等等。于是,教师们“联合会诊”后一致通过,利用班会、早读等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全班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情况下,富有经验的教师会抓住几个典型,重点教育,以示效尤。然而,无论你是苦口婆心,还是奖惩并用,教育效果往往不如事先期望的那样有效,隔三差五,课堂上随意讲话的现象又会出现。于是,教师们又继续苦口婆心,继续重点教育,然而收效依旧甚微。
反思:这种课堂“吵客”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且具体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却涉及到对班级学生群体心理认识的大道理:
(一)“引起注意”。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他们破坏课堂纪律、捉弄老师、欺侮同学等,是想博得别人一笑、一惊,以此为满足,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为美,为乐趣,喜欢热闹的场面,直接影响教学秩序。
(二)“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即你要我怎样,我偏那样。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就有令人不能原谅的教育方法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等的对抗情绪,从而常有违规违纪现象。
(三)“显胜”。他们与别人交往时,欺软怕硬,对强者,委曲求全;对弱者,常常以欺凌侮辱别人为乐趣。他们与人交往时,总是表现出强烈的逞能、显胜的心理。
(四)“厌学”,这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有的是家庭教育不得法或缺乏管教,因而使孩子变得放荡不羁。有的是在校成绩差或缺乏学习兴趣,或者能力超常而求知欲在课堂上得不到满足,或者个性倔强与教师对立,或者在乱班生活养成了散漫习惯等。他们主观上缺乏明确的纪律观念与一定的自制力,从而厌学。
(五)“学样”。从心理学上说,属于从众心理。即众人在做,也就跟着做,并不去想该不该做。它可以减轻个体来自群体的心理压力。
我觉得,广大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一)分化瓦解小群体
这样的做法,遵循群体关系的教育调节心理原理。及时发现 “领头羊”,并将其把他作为重点帮教对象,同时推荐其他同学参加班级活动,因为这些学生是偏离班级的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具有很大的心理影响力,“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都
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工作往往迎刃而解了。但是教育转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细致而有条理,不可急躁,转化时要找准契机,消除其对立情绪,最好使他在成功的激励下顺利转变。
二)“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善于挖掘“吵客们”的闪光点。心理学家席莱说:同样的,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肯定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特长。“用已之长,克已之短”,才能达到“吵客们”顺利转变的目的,即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肯定他,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从而抓住教育转化的契机。肯定这些成员的长处,还不能停留于口头表扬,而应当把他们推到为班级争光的大舞台上,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获得成功,这才有利于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让他们体验到班级主人的自豪感。
(三)赞扬和鼓励学生
由于我们对品德不良学生指责和惩办多于赞扬和鼓励,所以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常常认为教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误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们都是抛弃的。甚至对待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老师,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
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方能入心。要想转化,先要感化。要多方面地关心他们,诚意地帮助他们。要满腔热情地和他们交知心朋友,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使他们相信教师的善意,从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真诚之心,把教师当知心人,从而树立信心、力求上进。
第五篇:关爱学困生的小故事
关爱学困生的小故事
本班有一名学生叫小磊,常会因为同学间的一点小矛盾或者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赌气不来上学,家长拿他也没办法,成绩也很不理想。一次假期里玩耍不小心摔断了手,就一连几天没来上学。于是我进行了家访,在与其家长交谈中,得知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现在的母亲为继母,管不了他,造就了他贪玩,自制止力差,常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今天的作业好不容易完成了,明天又拖拖拉拉了。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常找他个别面谈,嘘寒问暖,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该生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有时就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平时做作业的动作又比较慢,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花得比较多了。还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该生在家的表现,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我还对该生进行了个别辅导,并提出辅导要求。(1)要求该生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认真听讲。上课时,不能经常做小动作,对课上的一些问题,也能举手回答。(2)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该生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要有一定的质量。(3)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要求该生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小春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4)巩固期。要求该生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当该生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辅导,该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成绩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