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与趋势研究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与趋势研究通用版 引言
合作学习不单单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都是属于合作学习领域。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那么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经验累积来进行反思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
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 1.1监督指导体系缺失
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互动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还在新课改的提倡下在课堂中充分的开展合作学习是十分不科学的。教师忽略了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指导小学生自觉与他人展开合作,掌握合作的方式。缺乏教师合理指导和监督的合作学习仅仅只会浪费宝贵的实践机会和时间。
1.2评价标准模糊
虽然当前合作学习教学法运用的频率很高,但是其评价标准体系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这是由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时偏向灵活和多元化的,学生、教师所站立的角度不同,因此评价标准均不统一。关于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完善,构建一个与自身班级语文教学相符的合作活动标准评价。
1.3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中小组活动是重要的学习形势之一,部分教师单纯的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进行了小组活动就相当于展开了合作学习。这种想法必然是错误的。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了小组讨论,但是讨论的具体内容却没有符合合作学习的标准。大多是学生四人一组,每个学生阐述了自我的想法,进而在全班面前再一次重复,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从一至终都未改变,虽然开展了小组讨论,但是却没有进行真正的交流。在中小学教育当中如何通过开展学习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时无法真正把握学习的本质与内涵,造成了合作学习空于形式。
2.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与趋势 2.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 2.2.1更新教育理念
部分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中常常抱怨工作量大,需要搜集各种资源。虽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资源对于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其没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更新资源平台建设。在搜集整合合作学习资源时教师大可以通过学生来进行搜集,将学生的知识、思维、策略和情感进行融合创造,将会获得无限的创新资源。这就是合作学习教学理念的更新所在。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的时候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1]。
2.2.2教授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时一个重复循环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通过分析和领悟的方式来实现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交流与学习。并且与同学一起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后通过反思和思考新问题来加大小组学习的深入。例如教师在进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在完成阅读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学生们会提出:“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城,但是文中却使用了残破这一词语,是不是用词不当呢?”“威尼斯的皮艇的开的那么快,船里面的人还能不能看书呢?”等问题。教师可以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感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2]。教师进而可以做出以下解答:在课文中残破不是形成城市的,而是用来衬托城市的美丽的;皮艇开的那么快,皮艇里的人还能看出,这说明皮艇看的又快又稳啊。
2.2.3更新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基本原则应该遵循小组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合作学习的重点不单单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累积和实践水平。但是不管是过程或是结果评价都应该主要参考小组合作表现,将小组合作表现、内容、效果、参与程度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2.2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趋势 2.2.1探究性方向发展
将合作学习教学法应用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还会受到学习形式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贯穿全程的基本合作方式,其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多种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开展社会调查、访谈活动等。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方式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控制制度较低,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以合作学习的过程为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可以得知,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3]。
2.2.2信息技术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阅读提供给了宽广的传播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同学在线讨论,回答等形式来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合作学习的开展变得更加多元化,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3.结束语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其独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第二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本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有一定普遍性的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论述如何从合作学习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从自主合作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能力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从合作学习评价方面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评价的意识,初步具有全面、公正、积极、自信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关键词
合作学习 模式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一切创新研究都将是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共同的创新。人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与创新将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正式兴起以前苏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Robert Slavin)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tudent Team Learning)、约翰逊兄弟(David Johnson & Roger Johnson)的共同学习模式(Learning Together)、沙伦(S.Sharan)的团体探究模式(Group Investigation)、卡甘(S.Kagon)的结构方法模式(Structure Approach)、科恩(Elizabeth Cohen)的复杂指导模式(Complex Instruction)以及伯里顿(J.Britton)和巴内斯(D.Barnes)的合作方法模式(Collaborative Approach)等。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领域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
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上海的“小学语文活动型教学研究”探索等。先后出版了王坦老师的几部合作学习方面的专著。但是,目前还未形成被我国中小学所推广的合作学习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综上所述可知,把合作学习具体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合作——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斯莱文(Robert Slavin)定义合作学习为:所有共同学习方法都包含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戴维森(Davisen ,N.)定义合作学习七要点是: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励气氛;个人责任感;混合编组;直接传授合作技巧;有组织的相互依赖。
W·Johnson & T·Johnson的著述中,把合作学习称为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并提出共同学习的五要素:正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个人责任感;面对面交互活动(face — to — face interaction);教授合作技巧(collaborative skills);检查小组交互活动。
本文论述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
本课题所依据的有合作学习理论(杜威哲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论,信息交流理论等。
三、模式建构
(一)设置课堂合作学习环境
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形式通常是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目前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后的“秧田式”座次编排班级的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则呈师生多向交往形式,而理想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应是立体多层次多向交往和网络式交往(如图),在这种师生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一员,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广泛的信息交流。
师
师
师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师生单向交往
师生双向交往
师生多向交往
生生
生生
生
生
生生
生生
师
师
生生
生生
生
生
生生
生生
师生立体多层次多向交往
师生、生生、小组间网络式交往
1、学习小组组建:根据全班学生的学力(指一个人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其包含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达到的在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水平和在现实水平上所具备的潜力——学习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个体差异组建4人或5人学习小组,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先根据学习具体情况每组设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5人组可增设朗读员),经过一段时间后轮换(开始时担任同一角色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间时)。建组做到相对平衡、自愿与调整结合、保持动态(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2、学生座位编排: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方法,如下图所示:
①扇形排列法:
②双马蹄形排列法:␠
①
* * * * * * * ⑤ 课 ④
* * * * * * * ② 桌 ③
* *
* *
* *
* *
① ④
* *
* * ③ 课桌 ②
* *
* *
黑板(屏幕)
黑板(屏幕)
同组扇形围坐图 学生座位排列图
学生座位排列图
③“T”型排列:
④田字格排列:
⑤梅花形排列:
⑤ ① ④
① ④
②
③
③ ②
3、建组原则:每小组的4名或5名学生,按综合能力强弱依次编号,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为1号,第4、5号一般为学困生或个别生。编号教师掌握,不公布给学生;但学生座位的安排要按图中编号编座,以利于学力互补,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组建学习小组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相对均衡原则。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应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2)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首先尽量尊重学生自己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相对均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动态原则。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而应在一学期内变动二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的座位也要求每周轮换,以利于学生的用眼健康。
(二)微调语文课程
在遵循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语文课程进行必要的微调:重新组合部分教学内容,如低年级的集中识字,高年级的提前归类识字;渗透自我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增加合作技巧训练内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方法。
(三)学习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合作技巧训练,坚持训练常用合作技巧。同时,把合作技巧融入学生日常规范训练和自我教育之中。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等候;求助→提供帮助;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寻求反馈→提供反馈;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回活动;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等。
(四)课堂教学程序与基本策略
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引导、解释 —→参与、诱导—→巡视指导 —→补救─┐
异
异
同
同
评
异
奖
步
步
步
步
价
步
励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练习(测验)—→反馈─┘
2、基本策略:
(1)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转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需求。
(2)引导自主学习,精讲疑难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让学生从学会逐步到会学;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褒奖创新。
(3)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间合作、自由合作等;坚持“共同计划、共同行动,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积极交流、共享资源,分工合作、人人成功”原则,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目的。
(4)练习或测验,共同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共评);反馈补救,实施奖励。
四、合作学习策略
识字、阅读、习作是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要素。本文亦从此三方面入手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一)识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识字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少、慢、差、费”特色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是本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好,提前打好识字基础,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好处。低年级一般以归类识字、集中识字为主,可结合韵文、游戏,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识字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2、中高年级阅读前归类识字,除在识字时见面,到课文时又复现,所以巩固率高。所用教学时间,只是分散识字的十分之三左右。而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归类识字更能促进学生的识记效果。
根据生字归类方法,同册生字可分为:可按偏旁归类的生字,可用熟字或熟字偏旁带出的生字,本册尚不能归类的生字。进行归类识字教学时,运用的合作学习策略可设计为“操作—讨论—交流”法:
(1)操作:先分工到各小组(如A组找出“人字立”、“双人立”、“提手旁”、“提土旁”四种左偏旁的生字,B组找出另四类不同偏旁的生字,等等),小组内再分工到个人,每个人在生字表中找出有自己分到的偏旁的生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对照生字表,逐个汇报所找出的生字,读准字音,检查有否遗漏;再总结每类生字的识记方法或规律。
(3)交流:全班交流,按偏旁类型进行汇报交流(投影片展示),说出总结出的每类生字的识记方法或规律,并共同评价。
(二)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1、“我能我教”(即组合阅读法):(1)学习任务分工(比如根据课文内容划分为几块或几小节,然后分别布置给各小组的某一位学生)。(2)组建“专家”小组:各组拿到相同任务的学生组建新5人组或4人组,共同讨论相同内容,成为该部分内容的“专家”(expert)。(3)我能我教:各专家回到本组,教本组成员(每人都是专家,每人又都是学徒)。(4)组合讨论:各专家“讲授”完,小组成员分别向有关专家提出不懂的或不明确的问题,专家解答或小组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6)评价奖励。
2、“编号问答”法:(1)给每组学生临时编号(1—5号)。(2)老师呈示思考问题,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并解释答案。(3)老师叫号,被叫者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并作一定的解释;每次给所代表的小组评分。(4)统计分数,评价奖励。
3、“合作辩论”法:(1)2人组阅读同一段(篇)课文。(2)讨论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3)4人组进行合作辩论(讨论)。(4)汇报结果。(5)评价奖励。
4、“思考—讨论—交流”法:(1)提出问题。(2)独立思考。(3)小组讨论(2人或3人组)。(4)大组交流(5人组)或全班交流。(5)评价奖励。等等。
(三)习作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1、“写作——讨论——交流”法:(1)提出任务。(2)片段或短文独立写作。(3)两人讨论:向对方学习借鉴或向对方提出建议;共同修改。(4)小组交流:展示习作,讨论交流(借鉴或提出修改意见)。(5)独立修改、誊抄。
2、“围圈写”:(1)组内每人用一张纸独立写出一个片段或短文。(2)把习作以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移交给下一位同学;每人认真阅读得到的习作,并在上面补充写作。(3)再次移交给下一位同学,同样要求认真阅读和补充。以此方式传递一圈,直到习作回到本人手里。(4)本人仔细阅读被同组同学补充修改后的习作,重新整理誊抄成文。
以上合作学习策略不一定是一堂课的完整程序,通常只是课堂教学程序中的合作学习环节。从教学程序也可看出,合作学习并非单独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往往与班级授课相辅相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讲授必不可少,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十分重要,公平、合理的竞争也很必要。
五、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关系和几对矛盾
(一)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关系
1、师生关系
由于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以立足于“教”达到用不着“教”,凭借教材的例子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并“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注意下面几点:
(1)调控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一是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座位固定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视教学于各小组之间。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随机进入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时间、合作的形式及次数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2)鼓励人人参与。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教师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学习场所的设置、周边环境噪音的控制,教师教学的态度、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等,都有可能干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注意排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协调的活动。
2、群体与个体关系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学习优势,进而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益。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一要考虑个体素质差异,通过互补性学习手段,达到学生群体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优生更优,以优带中的态势;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潜在优势,拓宽生生之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利用优差互补的长处,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合作与竞争关系
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可以并存,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要求在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共进”的合作关系,合作学习应是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中的表现。
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二是组际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促进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竞争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
4、发展智力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激励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参与,能有效地培养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动机,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品格,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等。
(二)有效转化合作学习中的几对矛盾
1、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下,教师是老板、领导、创造者,而学生是雇员、跟随者和使用者;学什么和怎样学都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学生组成小组后,他们就学习由教师选好的材料;老师决定谁在哪一组,给出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并由老师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习,又叫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生对课上学什么和怎样学提供意见;这包括决定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还包括选择同组伙伴,使用小组的频率,小组活动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奖惩措施。
2、外加刺激→内发动机:外加刺激来源于学生之外的原因,内发动机来自于学生本身。外加刺激指学习为赢得表扬、获得好成绩,从老师、父母、同学或他人处得到奖励;失去刺激,他们就不愿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内发动机指为学习的乐趣而学习,因他们对所学题目感兴趣,或想提高自己;学生在一起学习,不必使用成绩、奖励,或其它奖惩刺激物。
3、知识传递→知识构建:知识传递是一个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学生是直接从老师那儿获取知识;封闭型的问题在这种教学中占统治地位;认为小组的作用是合小组成员掌握老师所讲的材料。知识构建是一个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它讲的是学习者在构建他们的知识网络时,通过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及兴趣相联系而完成的;认为小组成员合作时的相互影响会给他们提供许多机会来构建知训并努力扩展知识。
4、严密的,社会工程师→松散的,相信学生能做对:这一问题是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学生的小组可以不用教师的干预而能很好地合作。
六、初步结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验探索和不断验证、总结,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对这一模式的进一步验证、应用,将对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作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已在此研究基础上,与西师大合作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Independence · Cooperation ·Investigation ·Innovation)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研究,其中的子课题“‘合作创新学习理论与策略’在学科中的实践研究”已在四川省达州市教科所立项。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诸如:如何更加有效地处理学习过程中合作、竞争和个人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课题研究的一大难题。如何评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把合作与创新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合作创新,培养合作创新的良好习惯?
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探索和验证。
第三篇:小学语文学习论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论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摘要】合作学习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策略,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高。通过科学建立合作小组,精心培养合作技能,教师在合作中恰当把握合作时机进行指导就能有效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策略
the group cooperate learn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strategy li chun-yan 【abstract】the cooperate learning has already more and more been valued by the large teacher, but in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he classroom the fulfillment because of lack valid of strategy, cause the real results of group cooperate learning not gao.pass science establishment cooperation group, with meticulous car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technical ability, the teacher is fitting in the cooperation confidence cooperation the opportune moment carry on instruction ability valid of exaltation the real
results of cooperate learning.【key words】language;cooperate learning;strategy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建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 20 世纪 70 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这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
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1、选择内容可具体分解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
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根据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写杨梅果的特点和写法,根据自己小组带来的水果写一种水果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水果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
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林海》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三次“亲切、舒服”的差异,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后并做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营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师: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
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合作学习的不足(一)分工不到位
在日常的教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号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于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二)合作不充分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就提出问题叽叽喳喳讨论时,教师要么倒背双手,鹤立鸡群般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这一组插一言,那一组提一句,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花时间一到,便命令交流。结果,出现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各自作答,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活水便草草收场。有的学生乘机开小差,说空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
(三)合作不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多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
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因此,只不过有人能够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组中只有一个人认真完成任务,其他组员都不参与也没有关系。对于一些不参与的学生来说,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不认真更容易暴露,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倒是安全的。所以,合作小组成了不参与者的“避难所”。
(四)参与不均衡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复制了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师生交往方式,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甚至于
其他学科学习中确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学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陈惠琴、王建辉:《刍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4期
[3]张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初探》,《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3期
[4]沈雪芳:《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6期
第四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实际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呗片面地理解为“小组学习”或“分组活动”。这样的理解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任何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我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七嘴八舌,天南地北,高谈阔论,随意畅谈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上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随处可见,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即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组织语言,重复,无序的语言过多,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大胆发言。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对于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要把握好学生的学情。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学会互相评价,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吹毛求疵,眼中只有别人的缺点,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善意的批评,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以上的方法。在教学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也积极的调动全员参与面,努力克服无效参与。最后得到的收获较多。从以上几方面研究、分析、小结,我能感受到小组学习不在是有人发呆、有人纳闷、有人积极、有人大声喧哗的局面。通过研究现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局面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孩子们不再恐惧小组讨论,而是喜欢,并且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孩子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因为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是靠老师的给予。
四、我的思考
自执教以来,我能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学生的配合,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通过要就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引领作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互助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合作意识。
2、营造参与合作的心理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通过,明确任务的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要通过小组分工的方法,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是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教师还要通过明确学习规则、纪律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用纪律约束自己,并在规则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教师传授给学习者以下几种技能:组成团体的技能,如向他人问候,打招呼;团体活动的技能,如注意聆听;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对鼓励的应答等;这些技能有利于促成一种密切的真实的合作学习关系的形成。
4、适时调控
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调控,注意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时指导。
以上的问题我也只是在一步一步摸索,就象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很多老师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何在此问题上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我想关键还是要找到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积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再思考,并能学会把自己思考的东西与人交流,取长补短这是我研究的宗旨。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并积累实践中的问题,大胆反思,努力开辟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第五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提纲
小学语文低段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前言
一、第一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理论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1、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界定
(1)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方面
2、心理学方面
二、第二章小学语文低段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知识储备
(2)实际操作
2、学生方面
(1)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2)学生个体性格
三、第三章小学语文低段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