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肝病科中医护理常规
肝胆内科
中医护理常规
(第十版)(2014年版)
2014年9月修订
前3位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着、黄疸、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2、肝硬化腹水(鼓胀)中医护理常规
3、原发性肝癌(肝癌)中医护理常规
其他病种护理常规
4、慢性重型肝炎(瘟黄)中医护理常规
5、脂肪性肝炎(肝癖)中医护理常规
6、代偿期肝硬化(积聚)中医护理方案
7、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常规
8、肝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黄疸、胁痛、肝着)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肝着)
1、中医病名:黄疸BNG020、胁痛、肝着
2、西医病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B18.101 肝着:系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气机逆乱而变生诸症,并且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症见乏力、胸胁痞闷不舒、胀痛、捶击稍舒、喜热饮、身目小便黄染等。临床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属于中医“肝着”范畴。
胁痛、黄疸:慢性病毒性肝炎以两胁疼痛为主要症状者诊断为胁痛;以身目小便黄染为主要症状者诊断为黄疸。
二、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两胁疼痛、身目小便黄染,乏力、胸胁痞闷不舒、喜热饮、胀痛、捶击稍舒、体重减轻、失眠,身目尿黄。
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或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3、其它:肝肿大、肝掌、蜘蛛痣等。
三、临证护理
1、湿热蕴结证:右胁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油,身目黄或无黄,小便黄赤,大便粘滞臭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1)施护原则:清热、利湿、解毒。
(2)病室宜安静,凉爽。注意卧床休息,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保持大便通畅以清热祛湿,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4)中药浴足:用茵陈解毒汤(孙同郊经验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孙同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成果>2007BAI10B01-071)加减,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5)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照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6)中药穴位敷贴,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等穴。每日一次。
2、肝郁气滞证:两胁胀痛,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激惹则痛甚,胸闷,纳差善太息,得嗳气稍舒,大便不调,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
(1)施护原则:疏肝、解郁、理气。
(2)调情志,开导劝慰病人少忧郁、勿恼怒、心平气和、豁达开朗则肝气 条达。
(3)中药浴足:用柴胡疏肝散合清热解毒除湿汤(协定处方)加减等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4)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 中医诊疗设备)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5)中药穴位敷贴,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等穴。每日一次。
(6)保持大便通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经直肠给药以清热祛湿,每 天一次或两次。
(7)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治疗,选 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3、肝郁脾虚证:胁肋胀满,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
(1)施护原则: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2)病室宜安静,凉爽。注意卧床休息,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 备)治疗,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4)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5)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肝俞、期门、胆俞、中脘等穴。每日一次。
(6)中药浴足:用逍遥散加减或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等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7)保持大便通畅以清热祛湿,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4、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少或经闭,舌红体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1)施护原则:养血柔肝,滋阴补肾。(2)病室宜安静,向阴,凉爽。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宜针不宜灸,忌用温热疗法。
(4)中药浴足:用养血柔肝,滋阴补肾的中药一贯煎合清热解毒除湿汤(协定处方)加减等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5)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6)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曲池、肝俞、期门、胆俞、阳 陵泉等穴。每日一次。
5、脾肾阳虚证: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完谷不化,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或迟。
(1)施护原则:温补脾肾。
(2)病室宜安静,凉爽。注意卧床休息,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治疗,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4)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5)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肝俞、期门、胆俞、中脘等穴。每日一次。
(6)中药浴足:用温补脾肾的中药附子理中汤加减等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6、瘀血阻络证: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
(1)施护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2)病室宜安静,凉爽。注意卧床休息,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
备)治疗,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4)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照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5)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肝俞、期门、胆俞、中脘等穴。每日一次。
(6)中药浴足:用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中药膈下逐瘀汤加减等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四、饮食护理
1、以清淡为主,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可食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等动物蛋白质,以及大豆、豆腐等豆类的植物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
2、辩证施膳
(1)湿热蕴结证:饮食宜清热利湿解毒之品,如黄瓜、冬瓜、苡仁、赤小豆、西瓜、鲜藕汁等。药膳:茵陈瘦肉汤、白术粥等。
(2)肝郁气滞证:饮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解郁、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药膳:柚皮粥、麦芽青皮饮等。做到饮食有节,不宜饱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之物,戒酒。(3)、肝郁脾虚证:饮食宜疏肝解郁,健脾和中之品,如茯苓、白术、山药、太子参泡水饮等。药膳:党参黄芪粥,茯苓粥、金橘山药粟米粥等。
(4)肝肾阴虚证:饮食宜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之品,如枸杞子、当归、百合、沙参、麦冬等。药膳:桑椹粥,百合粥,枸杞子甲鱼汤等。
(5)脾肾阳虚证:饮食宜食温补脾肾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山药、生姜、党参、桂圆、荔枝、陈皮等。药膳:淫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益智仁、冬虫草炖鹅肉、人参北芪炖乳鸽等。
(6)瘀血阻络证:饮食宜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之品。如:粳米、玉米;荠菜、香菜、胡萝卜、佛手、生姜、油菜、茄子、黑木耳、藕、山楂。药膳:①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②黑豆川芎粥:川芎10克用纱布包裹,和黑豆25克、粳米50克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五、用药护理
原则是合理用药,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辩证使用中药和院内制剂。
1、湿热蕴结证:茵陈解毒汤(孙同郊经验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孙同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加减。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2、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合清热解毒除湿汤(协定处方)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3、肝郁脾虚证:逍遥散加减或柴芍六君子汤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4、肝肾阴虚证:一贯煎合清热解毒除湿汤(协定处方)加减。中药汤剂宜饭后温凉服。
5、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中药汤剂宜温服。
6、瘀血阻络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中药汤剂宜温服。
7、辩证使用专科制剂:(酌情选用)
(1)愈肝颗粒(医院专科制剂):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凉血活血,主治慢性肝炎证实属。口服,一次10g,每日三次,(2)利肝舒颗粒(医院专科制剂):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凉血活血。一次10g,每日三次。1月为1疗程。
(3)参仁活血颗粒(医院专科制剂):益气活血,清热除湿。口服,一次10g,每日三次。1月为1疗程。
(4)香砂参术颗粒(医院专科制剂):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口服,一次10g,每日三次。
(5)复方甘草酸苷片:疏肝解郁、健脾。口服,一次2粒,每日三次。(6)参芎葡萄糖液100ml静滴,每日一次;或丹参粉针:0.4g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7)参脉注射液:益气养阴,20-50ml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黄芪注射液:30-60ml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六、并发症护理
慢性乙肝重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1、严格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恢复,并应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双下肢水肿者给予抬高双下肢,促进双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2、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
3、加强口腔护理,每日餐后用口腔护理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4、限制人员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化,应注意观察其发热的热型、特点、规律,并做好记录;当体温>39℃时,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并注意观察体温骤降后有无虚脱现象。
6、患者由于腹胀、纳差、利尿,多有血容量不足,发生腹腔感染后更容易发生休克,并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除了要注意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外,还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极度乏力、口干、表情淡漠、烦躁等休克的早期表现,及早发现休克,予以纠正。
7、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七、健康指导
1、宣传各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传播知识,具体指导实施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重视预防接种的作用,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2、进行病毒性肝炎的有关知识教育,强调急性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说明肝炎迁延不愈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实施恰当的治疗计划,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介绍病毒性肝炎反复发作的诱因,应避免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药、感染、不良情绪等。
4、加强自我护理,生活用品专用,如牙刷、毛巾、碗筷等,应每周消毒2次。
5、临床治愈后休息1~3个月,可逐步恢复工作。
6、提倡用流动水洗餐具、洗手,保护好水源。
7、定期复查,一旦发病,应合理治疗,规范用药。忌乱投医。
8、注意生活规律,饮食卫生和饮食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勿气恼忧思。
肝硬化腹水
(鼓胀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1、中医病名:鼓胀(BNG050)
2、西医病名:肝硬化腹水(K74.653)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临床表现
1、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扣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壁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2、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鼓之如鼓,多为气鼓;
3、若腹部坚满,按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
4、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 痕,多为血鼓。
三、临证护理
1、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痛,食少,食后作胀,嗳气,尿少,苔白腻,脉弦细。
(1)施护原则: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2)保持稳定情绪。消除急躁、忧郁、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防止七情所 伤等加重病情。
(3)注意保温,勿使受凉,使气行而痛减。(4)准时记录每日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
(5)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6)中药脐疗:甘遂消鼓贴外敷神阙穴配合TDP照射(泸州医学院课题:),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7)中药熏药(浴足):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孙同郊经验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孙同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8)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合并肝肾综合征者,蒲黄尿毒灌肠液(专科医院制剂)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9)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10)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2、水湿困脾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神倦怯寒懒言,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或迟。(1)施护原则:温中健脾、行气利水。(2)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4)中药熏药(浴足):辩证使用中药浴足,辩证处方,以中药浴足。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
(5)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6)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合并肝肾综合征者,蒲黄尿毒灌肠液(专科医院制剂)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7)中药脐疗:甘遂消鼓贴外敷神阙穴配合TDP照射,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8)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3、水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1)辩证施护:清热利湿、利水退黄、行气活血。
(2)病室宜安静,向阴,凉爽。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3)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4)中药脐疗:甘遂消鼓贴外敷神阙穴配合TDP照射(泸州医学院课题:),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5)中药熏药(浴足):用加味茵陈四苓汤(孙同郊经验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孙同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加减,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
(6)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合并肝肾综合征者,蒲黄尿毒灌肠液(专科医院制剂)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7)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4、瘀结水留证:腹大坚实、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黧黑、面颈胸前有血痣、手掌赤痕、唇紫褐,大便色黑,舌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
(1)辩证施护:活血化瘀、行气利水。(2)病室宜安静,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3)中药脐疗:中药脐疗:甘遂消鼓贴外敷神阙穴配合TDP照射(泸州医学院课题:),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4)中药熏药(浴足):用调营饮加减,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
(5)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合并肝肾综合征者,蒲黄尿毒灌肠液(专科医院制剂)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6)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5、阳虚水盛证:腹大胀满不舒,朝宽暮急、面色白,神疲怯寒、肢冷或下肢肿、尿少、舌淡胖紫、脉沉弱无力。
(1)辩证施护:温补脾肾,化气利水。(2)病室宜安静,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3)中药脐疗:甘遂消鼓贴外敷神阙穴配合TDP照射(泸州医学院课题:),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4)中药熏药(浴足):用附子理中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
(5)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合并肝肾综合征者,蒲黄尿毒灌肠液(专科医院制剂)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6)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6、阴虚水停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燥、心烦、失眠、牙龈出血、鼻衄,尿少、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1)辩证施护: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2)病室宜安静,向阴,凉爽。做到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3)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4)中药脐疗:甘遂消鼓贴外敷神阙穴配合TDP照射,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5)中药熏药(浴足):养阴益气活血利水汤加减。(孙同郊经验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孙同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煎水口服后,中药药渣煎水浴足。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
(6)有黄疸者,退黄灌肠液(协定处方)150ml保留灌肠,合并肝肾综合征者,蒲黄尿毒灌肠液(专科医院制剂)15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7)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四、饮食护理
1、节制饮食,饥饱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有肝性脑病倾向者则以糖类为主,严格限制动物蛋白摄入量。
2、辩证施膳
(1)气滞湿阻证:饮食宜疏肝理气,除湿散满之品,如冬瓜、薏仁、赤小豆、鲫鱼等。药膳:茵陈瘦肉汤、白术粥等。
(2)水湿困脾证:饮食宜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之品,如山药、萝卜、冬瓜、黄瓜、鲫鱼等。少食具备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饮食宜偏热服用。药膳:芪苓粥、山药甲鱼汤等。
(3)水热蕴结证:饮食宜清热利湿、利水退黄、行气活血之品,如枸杞子、当归、百合、沙参、麦冬等。药膳:桑椹粥,百合粥,枸杞子甲鱼汤等。(4)瘀结水留证:饮食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品,活血食物有:薏苡仁、冬瓜、黑木耳、藕、山楂。药膳:①赤小豆鲫鱼汤。②桃仁粥。
(5)阳虚水盛证:饮食宜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山药、生姜、党参、桂圆、荔枝、陈皮等。药膳:胡桃山药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6)阴虚水停证:饮食宜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之品,如枸杞、知母、麦冬、山药、甲鱼、黄金、首乌、等。药膳:枸杞猪肉汤、黑芝麻芡实粥等。
五、用药护理
原则是合理用药,避免使用损害肝脏药物。
(1)保肝治疗: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光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一种或两种联合运用;
(2)抗病毒治疗:可视病人情况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3)其他治疗: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相应处理。低蛋白血症者,予血浆、人血白蛋白支持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
(4)辩证使用中成药:参仁活血颗粒(医院专科制剂)、茵陈四苓颗粒(医院专科制剂)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六、并发症护理
1、肝昏迷:
(1)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2)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
(3)加强安全防护,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
(4)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为了使患者转入安静,滥用镇静剂。(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6)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时采取乳果糖口服,必要时给米醋稀释灌肠或中药灌肠通便。
(7)、加强饮食护理。患者根据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嘱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
2、上消化道出血:
(1)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量。(2)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3)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
(4)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5)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6)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7)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8)注意保暖。
3、电解质紊乱
(1)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及白蛋白等,并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随时监测血电解质。
4、肝肾综合征:
(1)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取高枕半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平卧,以免腹腔积液压迫肾脏血管,引起肾脏灌注减少,加重功能性肾衰竭。对于合并肝昏迷者,头应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严格控制饮食,宜给低盐、低蛋白、维生素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避免粗糙食物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发生消化道出血。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肝肾综合征中、末期,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包括饮水、饮食、输液入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比重,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腹围。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体重每天减轻不超过0.5 kg为宜。
(4)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七、健康指导
(1)宣传肝硬化的发病及传播知识,具体指导实施预防肝硬化患者病情恶化的措施。
(2)进行肝硬化的有关知识教育,说明肝硬化迁延不愈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实施恰当的治疗计划,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介绍肝硬化反复发作的诱因,应饮食有节,禁忌烟酒,以免伤脾生湿,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4)生活起居有常,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劳倦、房事所伤。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预防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5)注意调节情志,精神开朗,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坦荡的情绪,解除顾虑和烦恼,安心调养。(6)饮食有节,禁忌烟酒,以免伤脾生湿,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腹水者饮食应少盐或无盐,因食盐有凝涩助之弊,多食则水湿之邪留滞而病情反复。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7)定期复查,一旦发病,应合理治疗,规范用药。忌乱投医。(8)注意生活规律,饮食卫生和饮食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勿气恼忧思。(9)生活在血吸虫疫区者,注意防止再感染。
原发性肝癌(肝癌)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肝癌; 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
二、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肝肿大且有触痛,黄疸,脾肿大,腹水。(2)形体消瘦,纳呆乏力。
(3)常有较长时间食欲减退、乏力、胁痛病史或黄疸病史。
三、临证护理
1.肝郁脾虚证:上腹肿块胀闷不适,消瘦乏力,倦怠短气,腹胀纳少,进食后胀甚,口干不喜饮,大便溏数,小便黄短,甚则出现腹水、黄疸、下肢浮肿,舌质胖、舌苔白,脉弦细。(1)施护原则: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调情志,开导劝慰病人少忧郁、勿恼怒、心平气和、豁达开朗则肝气条达。(3)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饮食不慎损伤脾胃,进而伤及正气。
(4)中药熏药(浴足):辩证使用中药。煎水,500ml,浴足。每日一次。(5)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章门、肝俞、期门、内关等穴。(6)疼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7)手术或介入治疗。
2、肝胆湿热证:头重身困,身目黄染,心烦易怒,发热口渴,口干而苦,胸脘痞闷,胁肋胀痛灼热,腹部胀满,胁下痞块,纳呆呕恶,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或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1)施护原则: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2)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舌苔、脉象、神志、肤色等变化。(3)胁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4)有腹水者,记24h出入水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中药熏药(浴足):辩证适用中药。煎水,500ml,浴足。每日一次。(6)疼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7)手术或介入治疗。
3、瘀血内结证:上腹肿块石硬,胀顶疼痛拒按,或胸胁疼痛拒按,或胸胁炽痛不适,纳差乏力,时有寒热,女子见月事不下,舌质红或暗红或紫见瘀点,脉细涩。
(1)施护原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
(2)慎起居,防寒凉,局部宜保暖,适当活动,以利活血。
(3)调情志,开导劝慰病人少忧郁、勿恼怒、心平气和、豁达开朗则肝气条达。(4)中药熏药(浴足):辩证适用中药。煎水,500ml,浴足。每日一次。(5)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足三里、章门、肝俞、期门、内关等穴。(6)疼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7)手术或介入治疗。
4、脾虚湿困证:腹大胀满,神疲乏力,身重纳呆,肢重足肿,尿少,口粘不欲饮,时觉恶心,大便溏烂,舌淡,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细弦或滑或濡。(1)施护原则: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2)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舌苔、脉象、神志、肤色等变化。(3)多饮水,可用桂圆泡水代茶饮。(4)畅情志,忌忧虑。做到生活起居有常。(5)饮食温热,忌寒凉。
(6)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章门、肝俞、期门、内关等穴。(6)疼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7)手术或介入治疗。
5、肝肾阴虚证:臌胀肢肿,蛙腹青筋,四肢柴瘦,短气喘促,唇红口干,纳呆畏食,烦躁不眠,溺短便数,甚或循衣摸床,上下血溢,舌质红绛、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或脉如雀啄。
(1)施护原则: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2)嘱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舌苔、脉象、神志、肤色等变化。(3)疼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4)腹胀者有腹水者,记24h出入水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5)中药熏药(浴足):辩证适用中药。煎水,500ml,浴足。每日一次。(6)疼痛,可针刺肝俞、足三里、阳陵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7)手术或介入治疗。
四、饮食护理
1、日常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2、多吃含维生素A、C、E的食品,如: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芥蓝、包心菜、胡萝卜、油菜、蒜、植物油、鱼等.3、坚持低脂肪、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及酸奶、鲜果汁、鲜菜汁。
4、辩证施膳
(1)肝郁脾虚证:饮食宜健脾益气,疏肝软坚之品,如茯苓、白术、山药、太
子参泡水饮等。药膳:党参黄芪粥,茯苓粥、金橘山药粟米粥等。(2)肝胆湿热证:饮食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品。如萝卜、黄瓜、冬瓜、苡仁、赤小豆、西瓜、鲜藕汁等。药膳: 绿豆薄荷薏米粥。
(3)瘀血内结证:饮食宜祛瘀软坚、兼调脾胃之品,活血食物有:粳米、黑木耳、藕、山楂、当归。药膳:①山楂红糖。②黑豆川芎粥。
(4)脾虚湿困证:饮食宜健脾益气,利湿解毒之品,如黄豆、牛肉、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柑橘等。少食肥甘之品,食物,如猪肉、糕点、糍粑等。饮食宜偏热服用。药膳:芪苓粥、山药甲鱼汤等。
(5)肝肾阴虚证:饮食宜清热养阴,软坚散结之品,如枸杞子、当归、百合、沙参、麦冬等。药膳:桑椹粥,百合粥,枸杞子甲鱼汤等。
五、用药护理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二)辩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扶正化瘀颗粒、槐耳颗粒、斑蝥胶囊、小金丸、化癥回生片、鸦胆子油软胶囊、平消胶囊、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
(三)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斑蝥酸钠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等
六、并发症的护理
1、上消化道出血及肿瘤破裂出血:
(1)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量。
(2)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注意腹胀是否短期内急剧加重;(3)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
(4)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5)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6)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7)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8)注意保暖。
2、肝昏迷:
(1)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2)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
(3)加强安全防护,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
(4)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为了使患者转入安静,滥用镇静剂。(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6)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时采取乳果糖口服,必要时给食醋稀释灌肠或中药灌肠通便。
(7)、加强饮食护理。患者根据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嘱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
七、健康指导
(1)向患者家属及知晓病情的患者本人宣传肝癌的发病知识,具体指导实施预防肝患者病情恶化的措施。
(2)进行肝癌的有关知识教育,说肝癌病情逐渐加重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实施恰当的治疗计划。
(3)介绍肝癌并发症及其诱因,应饮食有节,禁忌烟酒,以免伤脾生湿,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4)生活起居有常,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劳倦、房事所伤。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预防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5)注意调节情志,精神开朗,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坦荡的情绪,解除顾虑和烦恼,安心调养。(6)饮食有节,禁忌烟酒,以免伤脾生湿,加重病情。有腹水者饮食应少盐或无盐,因食盐有凝涩助之弊,多食则水湿之邪留滞而病情反复。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7)定期复查,一旦复发,应及时、合理治疗,规范用药。忌病急乱投医。(8)注意生活规律,饮食卫生和饮食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勿气恼忧思。
慢性重型肝炎(瘟黄)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1、中医病名:瘟黄
2、西医病名:慢性重型肝炎
瘟黄:湿热疫毒内攻,肝脏严重受损,并伤及营血,内闭心神。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二、临床表现:
1、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umol/L。
2、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
3、出血倾向,PTA低于40%。
4、迅速出现的腹水、中毒性鼓肠。
5、出现肝性脑病的表现: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
6、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三、临证护理
1、肝胆湿热证
①、热重于湿证:身目俱黄、尿黄,色泽鲜明,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或腻。
②、湿重于热证:身目俱黄、尿黄,色泽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淡,苔黄腻。
③、湿热并重证:身目俱黄、尿黄,色泽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口干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
④、兼夹瘀血:面色晦黯或见赤缕红丝,肋下积块(肝或脾肿大),胁肋刺痛,舌质暗或舌有瘀斑。
⑤、兼夹痰热:头目昏旋或见神昏、嗜睡,黄疸较深、经月不退、色泽晦滞,恶心呕吐,右胁胀痛,舌质暗,舌苔厚腻。
⑥、兼夹气滞:腹大胀满,食欲不振,食后胀甚;嗳气;胸胁胀痛。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细。
⑦、兼夹气阴亏虚: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1)施护原则:清热除湿。(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室内外环境宜幽静,光线柔和,室内保持空气新 鲜,温湿度适宜。热重于湿证者:喜凉恶热,居室应偏凉爽。
(3)可用茵陈、栀子、金钱草、连翘、大青叶煎水当茶饮,以清热退黄。(4)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液(院内制剂)进行口腔护理2次/d。预防 褥疮,定时翻身,按摩受压处。烦躁不安者应专人护理并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坠床,可给予约束工具,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皮肤瘙痒者,可用温水洗浴,并用苦参煎水外洗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嘱病人不可搔抓,以防引起感染。
(5)中药灌肠:可用退黄灌肠液(主要药物:茵陈、栀子、生大黄等)15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日一至两次。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3次。(6)穴位敷贴疗法: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等穴。每日一次。
(7)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8)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9)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2、脾阳亏虚:身目具黄,黄色晦黯,或如烟熏,神疲畏寒,脘腹痞胀,舌淡苔腻。
(1)施护原则:温中化湿,健脾和胃(2)注意保暖,病室宜向阳。
(3)中药灌肠:可用退黄灌肠液(主要药物:茵陈、栀子、生大黄等)150ml,高位保留灌肠,每日一至两次。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3次。(4)穴位敷贴疗法: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等穴。每日一次。
(5)多功能艾灸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选足三里、肝俞、阳陵泉、神厥等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6)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7)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四、饮食护理
1、应给予低脂、低盐、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肝性脑病患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蛋白质应少于0.5g/kg;腹水病人给予低盐饮食。同时鼓励病人进食,采取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食物品种,注意食物色、香、味以及增加病人食欲。禁烟酒,避免进食坚硬、油炸、辛辣食物,以免损伤食道诱发出血。
2、辩证施膳
(1)肝胆湿热证:饮食宜清热除湿解毒之品,如黄瓜、冬瓜、苡仁、赤小豆、西瓜、鲜藕汁等。药膳:茵陈瘦肉汤、白术粥等。
(2)脾阳亏虚:饮食宜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白术、山药、太子参泡水饮等。药膳:党参黄芪粥,茯苓粥、金橘山药粟米粥等。饮食以温热为宜,忌生冷、瓜果。
五、用药护理
原则是合理用药,避免使用损害肝脏药物。
1、肝胆湿热证:方药:以重肝方为基础方加减。中药汤剂宜浓煎,饭后少量温服。
2、脾阳亏虚: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中药汤剂宜浓煎,饭后少量热服。
3、辩证使用中成药:
(1)无明显出血倾向(如呕血、便血)时,丹参注射液30ml或丹参粉针0.4g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四周为一疗程。
(2)有明显出血倾向或有肝昏迷表现者,加用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5%G·S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3)茵陈四苓颗粒(专科医院制剂):湿热毒并重者,口服。
六、并发症护理
1、肝性脑病:
(1)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2)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
(3)加强安全防护,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
(4)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为了使患者转入安静,滥用镇静剂。(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6)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时采取乳果糖口服,必要时给米醋稀释灌肠或中药灌肠通便。
(7)加强饮食护理。患者根据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嘱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对不能自我节制的患者,耐心说服。
2、上消化道出血:
(1)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量。
(2)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3)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
(4)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5)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6)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7)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8)注意保暖。
3、肝肾综合征:
(1)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取高枕半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平卧,以免腹腔积液压迫肾脏血管,引起肾脏灌注减少,加重功能性肾衰竭。对于合并肝昏迷者,头应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严格控制饮食,宜给低盐、低蛋白、维生素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避免粗糙食物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发生消化道出血。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肝肾综合征中、末期,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包括饮水、饮食、输液入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比重,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腹围。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体重每天减轻不超过0.5 kg为宜。
(4)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七、健康指导
(1)宣传各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传播知识,具体指导实施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重视预防接种的作用,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2)进行病毒性肝炎的有关知识教育,强调急性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说明肝炎迁延不愈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实施恰当的治疗计划,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介绍病毒性肝炎反复发作的诱因,应避免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药、感染、不良情绪等。
(4)加强自我护理,生活用品专用,如牙刷、毛巾、碗筷等,应每周消毒2次。(5)临床治愈后休息1~3个月,可逐步恢复工作。(6)提倡用流动水洗餐具、洗手,保护好水源。
(7)定期复查,一旦发病,应合理治疗,规范用药。忌乱投医。
(8)生活起居有常,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劳倦、房事所伤。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加衣被,预防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9)注意调节情志,精神开朗,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坦荡的情绪,解除顾虑和烦恼,安心调养。
(10)饮食有节,禁忌烟酒,以免伤脾生湿,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腹水者饮食应少盐或无盐,因食盐有凝涩助之弊,多食则水湿之邪留滞而病情反复。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脂肪性肝炎(肝癖)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肝癖,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病理因素以湿、痰、滞、瘀为主。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肝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脂肪性肝炎。
二、临床表现
通常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有肝区不适,易疲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
三、临证护理
1、痰湿阻滞:肝区不适,易疲倦,头身困重,嗜卧乏力,胸脘痞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粘不渴,便稀不爽。舌苔白腻,脉滑有力。(1)施护原则:疏肝健脾、清热除湿化痰
(2)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患者应戒烟、不饮烈性酒。
(3)减肥: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4)坚持长期运动锻炼:中等量有氧运动。鼓励患者根据个人的个体差异、工作性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体操等,坚持长期的锻炼。
(5)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宣传健康知识,以增加对脂肪肝的了解,指导病人解除恐惧,保持乐观情绪,自觉接受饮食、健康锻炼及药物治疗。(6)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7)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8)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肝俞、期门、胆俞、阳陵泉等穴。(9)中药熏药(浴足):每日一次。
2、痰瘀互结: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引肩背,伴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少尿,或有黄疸。舌暗红,苔腻,脉弦滑。(1)施护原则:活血化瘀、清热化痰 组方:祛痰活血汤(孙同郊经验方)
(2)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患者应戒烟、不饮烈性酒。
(3)减肥: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4)坚持长期运动锻炼:中等量有氧运动。鼓励患者根据个人的个体差异、工作性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体操等,坚持长期的锻炼。
(5)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宣传健康知识,以增加对脂肪肝的了解,指导病人解除恐惧,保持乐观情绪,自觉接受饮食、健康锻炼及药物治疗。(6)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7)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一疗程。
(8)中药穴位敷贴,每日一次。选足三里、曲池、肝俞、期门、胆俞、阳陵泉、神厥等穴。
(9)中药熏药(浴足):每日一次。
四、饮食护理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饮食,限制胆固醇、饱和脂肪、糖类及酒精的摄入。增加抗氧化维生素及富含纤维的食物,饮食治疗的总目标是降低已升高的血脂水平,维持营养上的合理需求,以维持体重在标准水平为准。
2、辩证施膳
(1)痰湿阻滞证:饮食宜疏肝健脾、清热除湿化痰之品。如白萝卜、紫菜、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等。忌食生冷食物及冷冻饮料,少吃甜腻酸涩的食物,如石榴、蜂蜜、梨、甘蔗等。药膳:苡仁鱼腥草粥,米仁红枣粥,鲫鱼薏米萝卜汤等。
(2)痰瘀互结证:饮食宜活血化瘀、清热化痰之品。如薏苡仁、冬瓜、批杷、扁豆等。忌食少吃甜腻、燥热的食物,如桂圆、柑橘洋葱、姜、葱、蒜、辣椒、咖啡等等。药膳:荷叶竹茹乳,菖蒲郁金粥等。
五、用药护理:原则是合理用药,避免使用损害肝脏药物。1.常规治疗方法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结合饮食、运动疗法。1.1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根据证型辩证使用中药 1.2 运动、饮食方案
运动治疗方案:①运动种类: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等。②运动强度:运动时脉搏应维持在(170-年龄)次/分钟,最多不超过(200-年龄)次/分。或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③运动持续时间:每次20分钟至60分钟。④运动实施时间:选择在下午或晚上。⑤运动实施频率:每周3-5次。⑥适应症:用于体重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和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病人。
六、健康指导
(1)对于较重患者或伴有肝功能异常者收住院治疗。而对于一般患者嘱其应坚持门诊治疗,指导患者定期复查B超,抽血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项目。
(2)控制饮食,限制胆固醇、饱和脂肪、糖类及酒精的摄入
(3)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气机条达,对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4)坚持长期运动锻炼,以维持体重在标准水平为准。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4.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3)其他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5.艾灸(详见附录2)。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7.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8.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9.药熨法(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4.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量。
2、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每日出血量超过5ml时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出血量达50ml时表现为黑便,胃内积血达250ml~300ml时,可导致呕血。轻度出血时,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10%~15%(<500ml),表现为一般症状,如怕冷、苍白、头晕等;中度出血时,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20%(为800ml~1000ml),表现为眩晕、口渴、尿少、心悸、血压偏低等;重度出血时,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30%(>1500ml),表现为出血性休克。当病人出现口渴、烦躁,出冷汗、黑朦、晕厥等症状时,应考虑有新鲜出血。
3、如出现出血性休克,可按休克病人常规护理。如出现意识朦胧或烦躁不安时,应置床档,防止坠床。
4、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血液中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内吸收,易引起氮质血症。因此应按医嘱认真做好灌肠,清除肠内积血,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如出现肝昏迷,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
二、对症护理
1.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
止误吸。
2.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3.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4.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
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6.注意保暖。三、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33
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2.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
生湿疹和褥疮。
3、饮食护理,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溃疡病病人应给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于蛋白质的温凉流质、半流质饮食,以后再改变饮食种类和增加食量,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饮食,应根据其肝功障碍程度予以调节,安置三腔二囊管的病人,出血停止24h后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给予无蛋白质饮食,有腹水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4.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
5.使用特殊药物,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
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四、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2.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3.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5.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6.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7、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如出现呕血、黑便,立即到医院就诊。
肝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大多数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因此,在肝硬 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
2、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10%-25%的米醋灌 肠,以保持肠道内酸性环境,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3、加强安全防护。部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因性格异常,行为错乱,狂躁而出 现自伤或伤害他人行为。因此,在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护理人员除加强巡视外,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头柜上的热水瓶、玻璃杯、刀子、剪子、皮带等,以防伤人。
②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病床,避开窗边,以免医护人员和家属不备时,患者出
现爬窗等意外。
③及时和患者家属联系,说明病情,让家属有心理准备,并请家属来院24小时
陪护,以免发生意外。对没有家属陪护的患者,应派专人守护。
④医护人员在患者出现狂躁时,不用训责的语言或口气与患者对话,以免使患
者更狂躁。应以说服、劝导的口气,当劝说无效时,为了避免伤人伤己,可
用约束带。
⑤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为了使患者转入安静,滥用镇静剂,否则会
加重或加速患者进入昏迷。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是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更须加强 观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保持大便通畅。每日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保持每日1次,有便秘时采取乳 果糖口服,必要时给米醋稀释灌肠或中药灌肠通便。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必要措施之一。
6、加强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蛋白质饮食与肝硬化恢复及肝性脑病发生
之间的关系,患者根据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嘱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对不能自我节制的患者,耐心说服。
二、健康教育
1、病人意识清醒后,应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肝性脑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教给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如合理的饮食,不滥用伤肝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等。
2、教给家属识别病情变化,特别是思维过程变化,性格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就诊,以及早治疗。
第二篇: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病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4.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2)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6、术日晨护理
(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线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带入手术室。
(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7、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牵引器具。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4)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3、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4、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5、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牵引术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滑动牵引的患者,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豁,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人工牵引、电脑脊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上肢骨折护理常规
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情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活动手指时的反应。
2、用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3、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4、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临症护理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⁰、腕关节背伸30⁰、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挟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并发症护理(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2)神经损伤
1)观察患肢的感觉,手、手指的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予75%酒精或PVP-I消毒针孔BID,抗炎治疗。(4)骨筋膜室综合征
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2)预防: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5)肺栓塞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2)预防: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及时治疗。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6)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观察上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肌肉压痛。
2)预防,加强上肢肌肉静态收缩和腕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3)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7)废用综合症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8)压疮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
2)注意局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
(三)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
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敷消瘀膏,临时可服延胡素片或其他止痛药。
(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8)外敷中草药单方: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
(9)针刺止痛上肢宜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
(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中药汤剂易温服。(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也可选用番泻叶代茶饮,或蜂蜜开水温服。
(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
(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
(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忌辛辣,戒烟酒。
(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
(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
(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着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中药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汤剂宜温服。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下肢骨折
因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所致。病位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它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
察用药后反应。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4、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临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⁰、外展20⁰、膝关节屈曲15⁰、踝关节背伸90⁰、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3)定时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6、并发症护理(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2)神经损伤
1)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3)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每日两次给予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4)骨筋膜室综合征
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2)预防: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肢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
3)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5)肺栓塞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
2)做好预防,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位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并应开始治疗。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
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5)如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
(7)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8)压疮
1)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
2)注意骶尾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及时调整皮牵引。(9)便秘
1)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2)很多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三)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
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服消瘀膏,临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疗。
(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8)外服中草药单方: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
(9)针刺止痛上肢易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
(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中药汤剂宜温服。(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水煎服。也可选用番泻叶带茶饮或蜂蜜开水冲服。
(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
(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
(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如韭菜、生姜,戒烟酒。
(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
(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
(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着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汤剂宜温服。
(四)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环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定期到医院复查。
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啧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
骨盆骨折的护理常规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所致,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位可见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骶尾骨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骨盆环双处骨折。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2、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2)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2、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3、饮食护理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4、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5、临症护理
(1)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2)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3)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6.并发症护理
@@@@@@@@@@@@@@@@@@@@@@@@@@@@@@@@@@@@@@@@@@
三、健康指导
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3、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伤筋护理常规
因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或六淫侵袭等原因所致筋的损伤,统称为伤筋。筋的范围是比较广泛,主要指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筋伤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病因,病机。
2、局部有无瘀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
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用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中药需温服并观察药效及反应。遵医嘱行中药贴敷、药熨、薰洗。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揭去。
3、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4、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以调畅情志,必要时结合中药治疗。
5、临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灼伤皮肤。
6、并发症护理
@@@@@@@@@@@@@@@@@@@@@@@@@@@@@@@@@@@@@@@@@@@@@@@@@@@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手外伤护理常规
腰椎压缩骨折护理常规
胸腰椎爆裂骨折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部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常见于腰4、5、和腰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MRI等检验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2、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3、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4、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临症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勤翻身,预防并发症。(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6、并发症护理
(四)健康指导
1、宜睡硬板床,不宜久坐。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扭转。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护理常规
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踝关节骨折护理常规
尺桡骨双骨折患儿护理常规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患儿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患儿护理常规
髋关节滑膜炎患儿护理常规
@@@@@@@@@@@@@@@@@@@@
第三篇:《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炙,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雍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四、护理要点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
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5、生活护理
(1)积极提倡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保持空气新鲜,加强劳动保护。
(2)加强身体锻炼,可以做保健操、呼吸操、打太极拳。
(3)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漱口,被褥轻软,衣服宽大合身。
6、情志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作好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7、起居护理
(1)慎起居,适寒暖,以防止外感时邪。
(2)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空气流通,禁止室内吸烟,防止灰尘和特殊气体的刺激,家庭中尤应避免闻及油烟、煤味。
8、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嗽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粘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9、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
END
—
第四篇: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病室内温湿度适宜。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4.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2)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6、术日晨护理(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线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带入手术室。(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7、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牵引器具。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4)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3、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4、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5、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牵引术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滑动牵引的患者,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豁,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人工牵引、电脑脊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 通畅。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上肢骨折护理常规 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 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情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活动手指时的反应。
2、用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3、饮食护理(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4、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临症护理(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⁰、腕关节背伸30⁰、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挟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并发症护理(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2)神经损伤 1)观察患肢的感觉,手、手指的活动情况。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3)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2)及时换药,予75%酒精或PVP-I消毒针孔BID,抗炎治疗。(4)骨筋膜室综合征 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2)预防: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
(5)肺栓塞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2)预防: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及时治疗。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6)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观察上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肌肉压痛。2)预防,加强上肢肌肉静态收缩和腕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3)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7)废用综合症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8)压疮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2)注意局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
(三)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敷消瘀膏,临时可服延胡素片或其他止痛药。(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8)外敷中草药单方: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9)针刺止痛上肢宜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中药汤剂易温服。(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也可选用番泻叶代茶饮,或蜂蜜开水温服。(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忌辛辣,戒烟酒。(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着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中药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汤剂宜温服。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下肢骨折 因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所致。病位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它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4、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临症施护(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⁰、外展20⁰、膝关节屈曲15⁰、踝关节 背伸
90⁰、足尖向上位。(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3)定时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6、并发症护理(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2)神经损伤 1)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3)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2)及时换药,每日两次给予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4)骨筋膜室综合征 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2)预防: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肢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3)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5)肺栓塞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2)做好预防,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位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并应开始治疗。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
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5)如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7)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8)压疮 1)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2)注意骶尾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及时调整皮牵引。(9)便秘 1)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2)很多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三)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服消瘀膏,临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疗。(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8)外服中草药单方: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9)针刺止痛上肢易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中药汤剂宜温服。(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水煎服。也可选用番泻叶带茶饮或蜂蜜开水冲服。(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如韭菜、生姜,戒烟酒。(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着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汤剂宜温服。
(四)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环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定期到医 院复查。
骨盆骨折的护理常规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所致,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位可见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骶尾骨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骨盆环双处骨折。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2、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2)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6)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
髋以减少疼痛。
2、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3、饮食护理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4、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5、临症护理(1)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2)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3)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6.并发症护理
三、健康指导
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3、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伤筋护理常规
因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或六淫侵袭等原因所致筋的损伤,统称为伤筋。筋的范围是比较广泛,主要指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筋伤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病因,病机。
2、局部有无瘀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用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中药需温服并观察药效及反应。遵医嘱行中药贴敷、药熨、薰洗。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揭去。
3、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4、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以调畅情志,必要时结合中药治疗。
5、临症施护(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灼伤皮肤。
6、并发症护理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部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常见于腰4、5、和腰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MRI等检验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2、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3、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4、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临症施护(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勤翻身,预防并发症。(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6、并发症护理
(四)健康指导
1、宜睡硬板床,不宜久坐。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扭转。
第五篇: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病室环境
1.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入院介绍
3.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3.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4.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4.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4.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4.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4.6 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9.1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9.2 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9.3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9.4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9.5 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9.6 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4.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4.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