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作文设计刘 健 2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主备人:游春 审核人:罗焱洪 二次备课:刘 健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自然和生活,掌握观察的方法。
2.用心感受校园生活,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保鲜”自己的成长记忆。
3.关注家人,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从亲人的举止言谈、外貌变化以及家里的陈设物件中调动亲情记忆。【资料链接】
观察方法口诀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课前准备】
1.观察某个景物或人,做到从中有所发现和感悟。2.观察时间:一周
3.观察记录:设计一个简表,记录观察的内容和感受。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明标
二、合作探究
1.自读教材p25“写作导引”,想想如何观察事物? 2.交流展示:观察事物的方法,师生总结。
三、写作实践
1.根据课前观察,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写出景物或人物的特点、变化,写出自己的感受。
2.展示交流,师生评点。
四、拓展提升
1.将刚才的写作片段扩展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注意写作有序,语言生动,感情真挚。
2.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五、达标测评
全班交流、观察自然和生活的方法
说真话 抒真情
主备人:游春 审核人:刘光远 二次备课:刘健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2.掌握说真话、抒真情的原则与方法。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故事激趣
大家最怕写作文。每次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好不容易写出来,要么字数不够,要么内容平平,只得六七十分。问题何在?(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大家怕写作文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俗话说得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如果你的文章能感染读者,震撼读者的心灵,你的文章就成功了。所以,写作文要写出真实,写出真情,以情动人。
二、活动二:写法指导
1.自学知识短文《说真话,抒真情》,思考:
(1)什么是说真话、抒真情?
(2)为什么要说真话、抒真情?
(3)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2.读片段
片段一:窗外已是乌云滚滚,马上就要下雨了,一会儿放学,我怎么回家?我坐在教室里,不停地往窗外望。妈妈的身影出现了,她拿着伞,全身都湿了,她是冒着雨给我送伞的,她让我出去拿伞,接过伞,我回到教室,心里美滋滋的,妈妈真好!
片段二:记得小时候,雨特别多,三五天就下大雨。而当我在幼儿园门口等候着母亲的身影,总会出现这一幕。妈妈牵着我的手,步步小心翼翼,生怕把我溅湿。当时我不懂,总是用力踩着脚边的污水,每一次都弄得妈妈一身脏。可妈妈总是摸摸我的头说:“开心就好!”而每当我回家,总看见妈妈的半边身子湿了,我总是笑着说:“妈妈真笨!”
小学的时候,又是阴雨连绵。妈妈每次来接我回家,撑着一把花伞,满脸笑容。我每仰头望,总是一把倾斜了90度的伞。然后,我总和妈妈说:“妈,我年轻,淋些没什么,你就照顾自己吧。”于是一路上,我们俩推推让让,渐渐消失在沉静的巷尾。回到家,我又能发现妈妈的半边身子湿尽了。而在灯光静溢下,我发现我的半边身子也湿尽了。不知为什么,心中有一股莫名的伤感和安慰涌出来,贯穿了全身。
比较以上两则片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两则片段都是写母亲为“我”送伞,哪一则更加真实?试从选材上作简要分析。2.结合最打动人心之处,说说怎样使文章立意真实感人。
三、活动三:写作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生活中特别开心、感动、或者特别失落、后悔的一件事。
2.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字数在500字以上。
文从字顺
二次备课:刘健
主备人:刘芹 审核人:罗焱洪
【学习目标 】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能运用恰当的语句表情达意。2.学会修改文章,养成推敲字句的习惯,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明标
二、合作探究
1.下面这句话在表意上有什么问题?
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能不忘记?
2.你能试着把下面这句话改得更简洁通顺些吗?
“妈妈”,最简单的称呼,可说又不简单,简单之中包含最亲切、最有磁性的东西:“母爱”,最平凡的爱,可是又不平凡,平凡之中包含最伟大、最无私的东西。
3.交流展示:想想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学习实践
1.片段练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动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100字左右)
2.交流展示,注意所写片段是否做到了文从字顺。
四、拓展提升
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将所写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五、达标测评
全班交流使文章文从字顺的方法。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组词
一二三单元组词
识字一:景色宜人
不宜
金色
红色
五谷
山谷
尽力
尽头
丰收
丰年
果实
老实
中华
华灯
金秋
上层
云层
壮大
壮观
金子
春华秋实
山河壮美
1课:波浪
水波
风浪
浪花
灯光
电灯
工作
作文
写字
文字
苹果
苹果园
华丽
壮丽
劳动
劳苦
2课:尤其
尤物
其中
其实
区分
风景区
巨大
巨石
它们
其它
平安
安全
石块
几块
站立
车站
3课:已经
已知
经过
经历
知识
识字
如果
如今
娃娃
女娃
甲鱼
甲方
纷纷
纷飞
大豆
红豆
好看
好人
山洼
水洼
4课:枝叶
枝条
枫叶
红枫
日记
记住
首长
首先
大于
小于
刘海
刘家
识字二:二胡
胡子
京戏
马戏
下棋
象棋
钢琴
钢笔
观天气
观看
弹琴 弹力
口琴
琴声
养金鱼
养花
5课:休息
午休
伸进
伸手
香甜
甜美
唱歌
儿歌
院子
小院
开除
除非
信息
作息
您好
您早
挂牵
牵牛花
困苦
困住 6课:队员
员工
青山 青草
学校
校园
教室
教学
宁可
安宁 响声
响起
7课:上班
班级
亲切 一切
一样
同样
室外
办公室 闹钟
打闹
叹气
叹息
书包
包子
哈欠
哈气
迟到
迟来
身体
全身
元旦
一元
欠安
欠条
8课:身体
全身
一次
名次
更加
加班
合计
计分
外衣
外地
来不及
及时
礼节
礼品
细心
细节
仔细
怦怦跳 识字3:
与其 给予 山川 四川 电台 台风 争气 争吵 民族 人民 家族 9课
汉族 夕阳 除夕 广州 九州 亿万 一亿 祖国 祖父 洁白 光洁 红旗 旗手 欢庆 欢乐 乐曲 歌曲 国庆 校庆 旗帜 独树一帜 10课
立交桥 交本 城市 长城 市民 市长 旁边 两旁 中央花坛 天坛 祖国 中国 图书 图画 阴天 绿树成阴 11课
北京 京城 泪水 泪花 拥抱 拥有 申办 申明 飞扬 互相 互让 海洋 大洋 布匹 一匹马 怀抱 抱头 12课
连接 接见 讲话 讲台 时候 问候 故乡 故土 惊奇 奇观 奇石 打开 打水
央求扬起 惊人 优美 优点 相信 相同 手指 指出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教学难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b、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引导法、问答法、教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德和他母亲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三、指导预习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副板书:生字词。】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
三,阅读课文,掌握文本结构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本机构讲述。
3、读通读懂课文
四、作业布臵
抄写生字,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研习课文
2.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7自然段)。
A、全班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自然段总共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板书:(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B、研习课文2~7自然段。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①、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②、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③、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④、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C、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例子: 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三、布臵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熟读课文的第8—17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课文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熟话说:“百善孝为先”。在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如说,穷人家的孩子,在经过奋斗打拼而有所作为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家中的父母亲过上富足、舒服的好日子。
其实,这也是千千万万子女的共同心愿,本文的作者朱德也不例外。同学们看看第11自然段,“在民国八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恩,我把父母亲接出来。但是,父母亲和我从此就生活在一起了吗?没有。为什么呢?这里再一次强调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
那么,这样一位热爱劳动,离不开土地的农村妇女,她的思想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传统落后的?还是现代先进的?她是否会支持儿子参加革命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12自然段,用笔画出,我参加革命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请同学回答)
可以说,母亲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在这两段里,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只是用平淡、朴实的话语,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凸显了母亲的美好品质,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其实,这种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好。我们说,母亲一生有许许多多的特点。那么,其中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好。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齐朗读一下第13自然段,并思考一下,这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同学们,这篇文章反复提到母亲热爱劳动。例如,第4、5、7自然段,等等。在这里,作者又再一次强调了母亲热爱劳动,会不会让人感到重复累赘啊?如果不会,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一段话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这样写的作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照应了前文,使得文章前后呼应,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板书(第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总结: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3.学生个别朗读第14、15段。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板书(第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臵作业。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1.背诵最后两段。
2.以“我眼中的母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短文。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6小巷深处 林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文章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母爱,赞美母爱,从而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选取生活琐事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稍加点拨法
3、朗读品味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吟诵交流写母爱的警句歌词和诗文等,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检查预习情况:给加点字注音,并解词。瘦瘪炫耀执著揶揄哽咽蹒跚憧憬
2、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词语的语境义。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角度,用句式“这是一个……的故事”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三)整体感知,讨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是盲母对女儿的爱的表现?
(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2)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3)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4)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
(6)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7)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
2、齐读文中具体描写盲母爱养女的生活片断的文字。想一想:这些事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这一形象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1)时间顺序。
(2)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这些句子表现了母亲为了养育“我”终年劳动、饱尝日晒的艰辛,写出“我”同家隔绝后,母亲既痛苦又坚强的心情与神态,从而可知养母是一个善良宽容、坚韧执着、默默无私奉献的辛勤母亲。
3、对一个这样疼“我”爱“我”的母亲,“我”是不是一直也如此的爱她呢?“我”对母亲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是。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四个阶段:(1)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满足——厌恶——淡忘——悔悟(情感变化是贯穿本文的线索)原因:很虚荣的在乎外人的看法。小结:我最后悔悟了,是母爱的无私伟大感动了我,使我这个虚荣无知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四)课堂小结
文章用朴素无华的语言,通过生活琐事表现养母对“我”的爱,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养母的感情变化了,最后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这平实的叙事里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五)布臵作业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1、把文中四个字的词和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2、朗读全文,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个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
(二)诵读品味,领悟真情
1、教师朗读第25、26自然段。
2、学生伴随着音乐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感情。并探究:文中小巷和竹棒的描写,起到什么作用?该怎样理解“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
明确:(1)这几段文字,蕴含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憧憬女儿早日成才,等候与女儿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深切地表现了“我”被养母的爱所感动,为自己的无知而悔恨之情。
(2)小巷是母女俩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寄托情感的形象。对它们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3)我回到了小巷深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可以就文本中任何方面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2、小组讨论:根据本文内容,你觉得“我”是个坏女孩吗?(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1)对“我”的行为应持批评态度,因为她忘恩负义,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对不起自己的养母;(2)认为“我”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为她是一个被捡来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时她还是一个孩子,是老师、家长没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错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扬的。(该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运用“本文妙在……,它表现了(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的句式,从任一角度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参考:(1)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它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2)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3)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作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4)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亲的坚强。
(5)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四)感情拓展
其实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母爱才感人。细细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儿女远行时的叮咛,一道过早爬上眼角的皱纹……做儿女的,要善于从这些琐事中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
1、引导学生回忆与母爱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2、让学生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一些生活琐事,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六)布臵作业:
1、用一小段文字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要求能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多和母亲相处,主动邀请母亲参加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来珍惜伟大的母爱。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7、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学中寻找证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5.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教学难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教师介绍海伦•凯勒及其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迹。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得了病,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成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圈点字音。
搓捻(cuo1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
2、注意生词。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3、同学们,本篇文章的题目是<<重塑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组把我抱在怀中的图片)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识字的图片)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14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海伦和莎莉文小姐在树上的图片)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39自然段)(背景幻灯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紧紧搂住海伦的图片)
三、问题研究
1、谈谈对“重塑生命”的理解
问题
1、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明确: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问题
2、同学们,“重塑生命”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举例说说。(引导学生分析海伦学习“怀”和“水”的区别段落,讨论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挫折:将“杯”和“水”混为一谈(不能分清“杯”和“水”)总结:海伦最终最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同学们,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明确: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和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主线十分清晰。下面同学们阅读课文,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认识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
四、小结:回顾生命再塑的历程,想像海伦的种种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种种艰辛,我们不难发现: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美让海伦变得坚强。莎莉文小姐不仅教给海伦爱的真谛,她自己也正是用爱改变了海伦的人生。
五、结束学习,布臵作业。
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8“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两弹指什么?
2.什么叫元勋?
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学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 2.启发问题: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造句)聪颖——聪明。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臵。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造句)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造句)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与世长辞:人去世。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造句)
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形近字:
爆()炮()炸()衬()瀑()跑()作()村()同音字:
踏()须()厉()塌()需()励()3)着样子写词语:
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 代替——替身——身体——体育 爆炸——炸弹——弹弓——弓箭
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 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教师范读课文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六)学生仿读课文
作业:
1.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
第二课时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2)填空:(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①默读课文 ②填空
A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和()
B逐段阅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作者分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
C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记叙的。③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三)深入学文
1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受命研制患病去世 2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的印象最深)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引导学生体会: 1)求学部分:(1——2)(热爱祖国、勤奋刻苦)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小结:爸爸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
朗读课文
2)受命研制部分:(3——9)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理解后读书
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
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找。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
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
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题就会化为灰烬。
朗读3——9自然段。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患病去世部分:
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朗读。
(四)总结 朗读全文。回顾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册
201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3.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
(二)新课: 1朗读全文 2扩展:
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 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
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交流。3完成练习册的作业。七板书设计:
8.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胸怀报国志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患病去世实践誓言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英语教学设计
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谈论物品的所在位置,通过这一话题,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询问物品的位置,学习一些物品的单词,及方位介词 on , in , under ,behind 等的用法;学习并掌握where句型的运用,使学生养成干净、整洁、合理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会一些表示家具的名词以及学习用品的单词;
B、方位介词,如:in , on , under , behind的用法;
C、学会运用方位介词和where句型表述物品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描述物品作在的位置;
B、学会询问自己或他人物品的具体位置;
C、能够合理地描述和设计房间。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整齐地摆放自己物品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A、方位介词in , on , under , behind的用法。
B、Where的特殊疑问句和Is this a/an...?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和否定回答。C、学习名词bed , dresser , bookcase ,backpack...难点:A、能够正确运用方位介词描述物品作在的位置; B、能够运用Where的问句找到物品位置。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第二课时Section A 2a-4 第三课时Section B 1-2b 第四课时Section B 3a-4 Self-check
Period One 教师:准备一个带有家具的房间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搜集图片、卡片、一些学习用品的实物,以及闹钟、光盘、数学书和其他日常用品。学生:彩笔
学生用品、大白纸、课本所涉及的单词的实物。
学步骤
Step One: Present the New words.①Warming up.(Prepare some school things for the students as presents.)
T:What’s this ?(There is a pencil in the teacher’s hand.)S1: Yes you a right.Here you are.(give it to the student as a present.)
T: Is this a ruler ?(hold up a ruler.)S2: Yes it is.T: How to spell ruler ? S2: R-U-L-E-R , ruler.T: Good , here you are.(Hold up a pen , an eraser , a notebook and so on.Ask the questions in the same way.And give the presents to the students.)
T:What’s this ? S3: It’s a backpack.T:I have a backpack for you as a present ,(Looking for it in the desk , under the chair...)but I can’t find it.Where’s it ? Do you know ?
S3: I don’t know.S4: I think it’s in your desk..T:(Look into the desk.)No ,it isn’t.Now , let’s look for the backpack together , OK ?(Write down the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②Learn the New words.T:Look at the big picture on the screen.This is a big nice room.I want to own such a room.Because there is some nice furniture in it.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 furniture ?(Show a picture of a bed and a dresser.)
T:What’s this ? It’s a bed.“BED”.Read after me.B-E-D , bed.Ss:B-E-D , bed.T:What’s this ? It’s a dresser.D-R-E-S-S-R , dresser.Ss:D-R-E-S-S-R , dresser.(Teach the other words bookcase /sofa/chair/drawer/plant/...in the same way.)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并用学过的句子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直观地呈现单词,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T:Read the words aloud.③Present the words in , on , under , behind using the objects.T:Where is my book ? It’s on the desk.(Put a book on the desk.)T:Where is my bag ?(Put a bag on the desk and ask this question.)S1:It’s on the desk.T:Where is my bag ?(To all the students)Ss:It’s on the desk.T:Where is my pen ? It’s in the pencil case.(Put a pen in the pencil case and ask.)T:Where is my ruler ?(Put a ruler in the pencil case , too.)S1:It’s in the pencil case , too.T:Where is the ruler ? Ss:It’s in the pencil case.(Then learn the other two prepositions “under”, “behind” in the same way.)
④Present the words.T:Now ,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 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1 ? S1:I think it’s in the box.T: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2 ? S2:It’s on the box.T: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3 ? S3:It’s behind the box.T:Where is the ball in Picture 4 ? S4:It’s under the box.T: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 please match the sentences and the pictures.1: The cat is under the chair.2: The cat is on the bed.3: The cat is behind the door.4: The cat is in the box.5: The cat is next to the plant.通过实物所在的位置直观地呈现乏味介词。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准确呈现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和掌握方位介词。
让学生把句子和图画匹配起来,巩固方位介词的用法。6: The cat is on the chair.T: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do 1a quickly as you can.(After doing 1a,check the answer.)Step Two :drills.①Practice the drills.T:This time , use the school things around you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T:Where’s the watch?(Hold up a watch in the hand.)S1:It’s in your hand.T: Where’s the bag?(Put a bag on the chair.)S2:It’s on the chair.(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like this.Then get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②Introduce a room and listen to the tape.T: This is Tommy’s room, but he can’t find his books, his pencil case, his baseball, his computer game and his keys, please help him find the things.Listen and number [1-5]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Play the recording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tep Three: Play a game.T: Now, we will play a game , I have a new ruler, all the students close your eyes, and I hide it in our classroom.Please guess, Where is it ? If your answer is right, it is yours.Please ask like this Is it on the desk? Is it on the floor? Are you ready? S1: Is it in the...? T: No,it isn’t.S2: Is it under the…? T:No, it isn’t.S3: Is it behind the…?
T: Yes, it is.Please find it out.Here you are.(Give the ruler to him.)(Ask three or four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to hide three or four new school things, others look for them.)T:Who can come here to hide my new pen? Ss: I can.(After playing the game, some students who can find the school things will have them.)Step Four: Task.T: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This is Mary’s room.In groups of four , describe where the things are in the room.(Prepare 让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操练句型,达到熟练运用where提问。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以游戏的方式操练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增强趣味性。利用屏幕上所给图片,描述Mary房间物品的位置,强化句型。For five minutes.)S1: Is the book on the desk? S2:Yes, it is.Is the backpack under the chair? S3: No, it isn’t.It’s… Where are the keys? S4:They are…
Homework: Make a play.There is a man.His name is “forgetful”.He always forgets somethings, and he always asks Where is / are my …?
Please make a short play and next class we will act it out.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文题1:我在学到了语文
提示一: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外语课上”……还可以是其他,补充内容自己确定。提示二: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一定在除语文课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不少学习语文的经历。写这样的文章,可以放开手脚,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去写。但选择什么内容,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说来,提示中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更容易被锁定。而更高明一些,生活面宽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则会从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如“市场里”、“店门的招牌上”、“网吧里”、“山林中”等角度入手,这样在内容的选择上便先胜一筹。
提示三:这道作文题关键字眼是“学到了”,要写清楚在非语文课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要本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谨防写成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也不能写成通过某节课、某件事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不能将“学到语文”与学到某些做人的道理混为一谈。
文题2:“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提示一: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把握写作要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处处”实际上是说明了取材的范围,“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它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资源。“启示”就是要求作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通过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提示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作者要处理好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关系,写“生活处处有语文”部分应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给我的启示”部分应该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知道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议论、抒情是在记叙上的深化和升华。记叙要注意选材面的广度,议论、抒情是要注意点的深度挖掘。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提示三:写好这类题目还要求作者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从电视剧、电影、评书、小品、相声、戏剧、歌词、报刊等中学习语文,要把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作为今后写作的材料;又比如从街谈巷议、各色人等的谈话、大街小巷的招牌、广告等等中学习语文,也要做好积累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即使你文笔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说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文】
1)我从电脑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语文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的途径也多了起来。恰好我们刚接受了孔老夫子的教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电脑游戏就是我的一大兴趣,不瞒你说,我在玩游戏中也可以学到语文。对于文字量比较大的有剧情的游戏,我最大的受益是认识许多字,而且通过这中途径认识的字,还记得格外牢固。以前玩《三国志》,军政中有一项指令叫“徵兵”,这个“徵”字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有难度。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时各种名词出现了:“徽兵”、“微兵”、“募兵”等等,真是众说纷纭。这时我们才翻开字典,才知道那个字念“zhēng”。想也可笑,如果我们在做阅读时看到这个字,谁会有兴趣去查字典,也许在我们口中它还是念“微”、“徽”、“募”呢。而且,此后这个字我记得很扎实,这可不像以往忘性大的我呀!
四大名着是中学生必读篇目,但大家手中的不是小人书就是连环画,看来文言文还是很有威力的。我认为其中《三国演义》本来十分吸引人,可如果直接读原着仍会败在文言文之下。这时我玩起了游戏,相比之下游戏更让我容易接受,不一会,我出现了疑问:吴国的周瑜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儒雅之士怎么会被气死呢?于是我立即翻出了《三国演义》,顾不得难懂的文言文,各类工具书也“上阵”,颇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结果一口气读完了赤壁之战那部分。也许不玩游戏就不会激起我对读原着的兴趣,《三国演义》还不知要被封尘多久呢。受益最多的,还是各种以我国古代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能了解那些年代中的历史时间、奇闻轶事抑或是民间传说。如果说只是知道些名人名事不免有些片面:亲眼看到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才真正明白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包含着的深深的爱国情感,才真正被他那种民族气节深深折服;亲眼看到李逍遥与赵灵儿痛苦地分离才明白了爱情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感,从此不再纳罕阅读中的儿女情长;亲眼看见日军在中国的杀戮罪行,才使心灵尚且幼稚的我产生了与鲁迅的共鸣,明白了他笔下的愤慨,也让我被一种民族使命感包围着……
总之,尽管人们大肆批评电脑游戏,说它百害而无一利,但我依然相信,在游戏中确实让我更贴近语文、学到语文。在笑声中学到,在思考中学到,在感悟和感慨中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