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人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现在的社会,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侵袭,以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形成,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小时侯了,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没有理想、目标,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尤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为上的严重缺失,既少尊师重教的意识,也缺少爱父母、友同学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再看我们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前途,加大投资,倾注精力,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辅导补习班、特长班等,整天忙的不以乐乎,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学生每天在书海中徘徊,对于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有时候对于问题孩子,方法简单粗暴,没有去与他多沟通,循循善诱,引导他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身边,许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与同学和睦相处,而且有的曾经那么单纯可爱的孩子却染上了不良的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多么令人可悲。我们扪心自问,这难道是孩子的过错吗,不是的,是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家长尤其是我们搞教育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我们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听后很有感触,一个因大意误诊病人的医生,在死后被打进第一层地狱,而一个不好好搞教育的老师却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这是为什么?因为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你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你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的道理。因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更要做到文明学生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还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应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篇: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文档[范文]
浅谈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和教育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
一、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具体理解上又有不同视角。有学者认为,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人自身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来达成与环境统一的活动。因而,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越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其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有学者认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斥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善于把道德理想赋予现实。还有学者认为,在社会转型期,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有多种,道德是人们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它不能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其特殊性就是用人的精神性的满足特别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来协调人际关系。市场经济要求道德教育必须化外 在道德要求为主体内在“自律”的追求,因此,当代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关于主体人格的培养。
在道德教育本质与现实性功能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道德作为人类一种精神活动,是对可能世界的把握,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并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加以审视,并且用理想的标准对现实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价。这种“应是”与“实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并且推动人类向至善的方向前进。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也有些学者提出道德教育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本质的立足点是什么的问题。认为,道德的超越性必须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应该使超越性追求与现实性规范辩证统一。
道德教育在面向现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必须回答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
说,在当前社会转型道德的“应是”是什么。学者们认为,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制约是不容臵疑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有文明的人际关系来强化和维持自身模式运行。市场经济必定要求社会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规范体系。因此,当前的道德教育及其理论困惑正是这种体系改组转变的阵痛反映。有学者提出,道德问题必须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没有纯粹的道德。还有学者提出,德育的内容不是自身规定的,它首先取决于社会规定。当前市场经济尤其是转型期环境有很多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因素必须加以克服。在当今社会背景中,道德教育必须有自身特有的强有力的适应机制。
二、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与继承
有学者提出,在建立当代道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以民族化为基础,强调民族性与世界性。道德传统是 民族文化的积淀,其核心是群体价值观。民族性的道德传统又是在不断发展的,只有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当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不仅应该重视其内容,更要注意其方法。从总体来看,它与西方的理智主义道德教育倾向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所走的是情理合一的道路。道德情感的陶冶与修炼在道德人格形成中既作为中介和动力又作为评价机制起着核心作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现代转型的社会价值。如果说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需要立足于民族和传统这块根基上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为这种外在要求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历史证明,道德教育如果忽视民族文化的根基——道德传统,那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说上述观点主要是从传统教育思想中挖掘宝藏的话,那么另一种观点则侧重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 判”。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基本上是消极的。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趋于保守和愚昧,压抑着人的主体精神。尽管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影响,但其意义究竟有多大令人臵疑,而且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支离破碎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学者还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分析,认为应该现实地、具体地看待传统,诸如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与儒家文化并非极度相关。还有学者认为,几千年来,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体系是依靠政治制度来维持的,与其说是道德毋宁说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传统道德教育,决不能在现代 道德及其教育体系中简单位移传统道德教育。
尚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全盘否定或接受都是不妥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现实条件,即便是精华部分尚有现实的可行性以及方式、方法问题。不能因为西方有学者“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而“弊帚自珍”,也不能因为有人“否定”而“全盘抛弃”。应该从现实社会条件出发,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道德内容,而且现代道德教育的花朵只会开在由传统道德教育这棵树根生长出的枝条上,关键是“改良”和“嫁接”。此外,有学者提出应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道德内容和方法,其中的合理性因素是不能忽
视的。
三、对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鉴
大多数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及其研究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学者指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历史性概念,作为历史的是可变与不变的统一。不变的是道德的永恒精神即自律精神,人类自律是超越自然性的自由。而具体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是可变的。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尽相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另外,就其可变而言,其变化发展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总是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的反映。我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既不可能跳越西方工业化所走 过的道路,又应当避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偏差。有些学者研究并阐发了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认为20世纪以来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是发展变化的,它与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相对应。而60年代以后的主情道德教育又是与民主化运动、人本主义等密切相关的,出现的反对灌输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微观操作模式研究,也是与之一致的。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反对价值观念自由,“回归规范教育”的动向特别值得引起注意。
四、关于德育的现实操作与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
关于德育的现实操作,有学者提出建立全息大德育模式。从客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教育本身和主体 的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道德环境,全方位地构建大德育网络。由于道德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作为社会巨系统一部分的道德教育与社会各组成部分彼此关联。有学者借鉴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研究、阐释了社 会至善与个体从善的关系,认为社会至善是个体从善的前提,互
为条件。有学者提出建立一种规范教育模式,认为当前最大的失调是规范的失调,应该培养受教育者的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还有学者主张建立 主体参与式的德育模式以及强调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等。
关于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问题,有学者认为德育原理应该有分支学科,诸如德育思想史、德育哲学等。在方法论和研究视角上应该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并存,多学科渗透。例如从文化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发生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作交叉移植研究。有学者就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研究方法,建议德育理论要特别 加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科学研究。
有学者强调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应当坚持方向性。方向性就在于政治和思想观念上的导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是道德教育的外部规定性,道德教育理论不可避免地应该研究和反映这种规定性。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第三篇: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尊敬的党支部: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最近看过一些普法栏目剧,道德与法的教育节目,感触颇深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愿意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教育,研究两千五百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其精华即在如何教人做人。孔子教育思想旨在使人的人格完善、他提出“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仁由已”等,均讲的是有教养的人,最高的道德修养生于自身,应重视自身的品德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不是抽象的概念。中华民族文化博大浩瀚,伦理道德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所累积的理论亦宏富精深。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关键在汲取传统文化、道德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和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作为人类共同财富,还具有共同性。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也应该引进大量的西方先进文化和优秀道德。把外来先进文化同本土传统优秀文化和道德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我们中华民族才会立于永恒的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后天社会关系对人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也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为我们探索德育规律奠定了唯物的理论基础,揭示人的社会特质的根源性,揭示了思想道德品质的成因,使我们认识到人们的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们的社会初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科学的的任务是要以这一原理为指导,探索这一原理在德育过程的特点。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这也是是为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科教兴国固然重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国民凝聚力的竞争。这无论就其中那一个方面实力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纵观世间百态,教育的基础要建立在德育为先,以德兴国,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居于重要的地位、起重要作用。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起导向作用、对思想情感起动力作用、对操作行为起保证作用。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于其他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心理标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需要、信念,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言论、行为的教育过程。
德育不仅人人育人,而且要处处育人。任何空间,都是育人的环境。陈鹤琴曾指出,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教育的课堂,都是教育的活教材。德育要在课堂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做人基本道理,也要到自然中”经风雨“,到社会去”见世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不是眼前的权益之计,而是终生”全程"的育德大事。教育是系统工程,德育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今天的教育要为学生今后几十年负责。德育是为学生终生做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而奠基。
教育的任务是双重的,即教书又育人。学校教育必须把受教育者的品德放在笫一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极其深刻地讲明了这个道理。
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康、有责任心和能力的全面人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学德育就应起到使学生从对自己负责到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从道德行为训练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入手。
教育的过程是被教育者参加的过程,只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活动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效果的,任何信念都是在实践中形成、深化、确立的,因此学生必须走到社会的实践中去。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三日
第四篇:试论加强中职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试论加强中职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刘家旭2012-12-23
我经历职业教育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了,三年半的时间里,总体感觉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届不如一届,令我们尤为堪忧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是与日俱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而这几年来我们挑选学生的一些单位人员对我们的中职生的要求提的最多的不是技术,而是道德水平,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应该把道德培训放在首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如下趋势,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生源、经费等问题,发展后劲不足,举步维艰。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继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要性。而作为其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从当前说,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从长远说,它关系到国家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因此,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现在的德育教材,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理想、道德情操等,而对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首先要求有所忽视,忽视了“90后”职校生的主观需求、个性特征,教材内容条条框框较多、要求多,从而形成了“热衷于对这些职业道德知识与符号的记诵和逻辑演绎,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沉甸甸的生活智慧,而是枯萎的职业道德语言和知识气泡”的不良现象。
第二,在教学方式上,职业道德教育大多还采取过去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听课的传统模式,只把职业道德看做是一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及考试。教学中,像传授其他自然知识一样,学校把职业道德当做客观的职业世界的真理,要求学生去记忆和掌握一些抽象、僵化的职业道德概念、规范规则,而对现实的职业道德现象和问题弃而不理。
第三,很多中职学校对职业教育首先不够重视,普遍存在轻视德育工作,认为谁都可以上课的倾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青黄不接、捉襟见肘的窘境。
第四,由于目前中职学生招生问题较为突出,生源渐趋减少,这就使得不少中职学校不得不降低招生标准,甚至出现报名即可录取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浓,职业道德教育更趋严峻的状况。
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问题不少,但总体来说还在不断完善、发展,我们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不断锐意创新,探索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理解思路,增强责任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成熟,取得成就。
二、如何加强中职生道德素质教育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还是有所认识的。但是,有两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一是认识境界还不高,缺乏时代责任感;二是认识停留在口头上多,缺乏强有力的实际步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具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态势,自觉地把中职生德育工作放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来考察,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是铸造人心灵的伟大事业,是当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整体素质的一个主要环节。它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它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构成学校育人的系统工程。
(二)学校和家庭对中职生要大力加强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
1.就家长而言,家长要增强责任心和法律意识,经常密切、细心地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动态,如发现他常不按时回家甚至不在家睡觉,或常有不三不四的人来约他出去,一定要了解去向和行踪。要察看孩子读什么书,看什么影视录像,玩什么电子游戏,如有不健康倾向,务必及时制止,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爱心。
2.学校的德育课不要单一的理论教学,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有益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师不仅要负责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关心学生课后的学习。学生平时反映出来的各种不良言行、举止和不遵守校规校纪的现象,学校的教师、管理者、服务者都应该有责任加以引导和劝阻,要在学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会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
素质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成功的人,人的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素质,而知识的多少只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学校抓起,要改革学校的培养目标,改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改革培养方式,更要改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曲正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其制度解答.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杨宏飞.心理咨询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张雅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现实挑战和理论反思 2006.[4]王浪.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职教,2011
[5].吴析宸,朱德全.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结构分析.职教,2011
第五篇:浅析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王宜宾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本文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环节探讨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
一.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具有行业特色的道德要求,是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职责中所应遵循的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当的个人利益机制的引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集体利益、要求个人绝对服从集体、抹杀个人利益合法性的道德基础,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道德基础又尚未完善,这就容易引发社会职业道德的混乱,进而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失去道德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培养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有先进的职业伦理精神作为支撑。
2.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注重个人理想和个人奋斗,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欲望,但是他们在美好的人生目标背后,又隐藏着对未来职业的困惑。只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地位,进而使自己在适当的职业中得到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因社会制度和行业背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既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合适的内容,又要把握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律性,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职业理想教育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从业者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在职业上确定的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个人渴望实现的境界,即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或专业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一定的职业和从业者人格上的充分体现,崇高的职业理想的实现,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作保证。因此,职业理想教育首先要考虑社会的、公众的需要,要求每个学生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法律法规教育
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一个连法律也不遵守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的。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就必须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义务和责任意识。只有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还要使学生树立起全面履行法律法规的义务意识。
3.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体现了职业道德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尽管每一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内容上各有异同,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仍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当前我们
除了要对高职学生加强这五个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外,还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两课”为主渠道,以实习、实践为主阵地,以“两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政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做好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深入,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大解放的同时,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一直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我们只有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力度,并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最终实现对职业道德认识的内化和产生实际行动。
2.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专业技能教育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专业技能的习得与提高。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要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尤其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掌握与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实践联系密切,因此,在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3.开设职业道德选修课或相关专题系列讲座
职业道德选修课或相关专题系列讲座是实施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职业道德教育,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职业道德选修课或相关专题系列讲座涉及的内容很广,如《行业职业道德》类讲座,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讲授具体职业道德内容,强化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另外,还可将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内容纳入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将行业职业道德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开设,强化学生的行业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培育职业道德情感促进职业能力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2]黄子兴.高职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5
[3]施祖军.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
[4]刘卫琴.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