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道德教育
幼儿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 家庭 教师 方法
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一个讲道德的人,人们愿意与他交往,意味着他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容易成功。品德是一个人素质中的核心部分,一个成功的人,大多是一个具有较高素养、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品德低劣的人,本事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个人吃亏也就越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意味着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动力,他的生命处于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会精彩。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是有其连续性、一致性和发展性的,幼儿德育是这一过程中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着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的。尤其现代社会呈现出开放、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媒信息量大,并且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很多的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初始期,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时期的德育将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人生。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品德是占首位的。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如何将道德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方法与现实结合,并符合《规程》要求,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要一直探究的问题。
幼儿在从一个不知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渐渐的形成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对社会的认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首先就是学习如何和人交往,和社会交往,从中学到怎么去待人处事。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各色各样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现在的社会家庭中许多家长对于道德教育的认识并不深刻。家长总认为道德教育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体现不出价值。因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只注重利益追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看到的是各种有形能力的拼杀。与智力教育相比,品德教育见效慢,望子成龙心切,家长等不及。结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忘记了这一课,这一课的缺失将在孩子的成长中埋下祸根。
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家庭德育教育中,主要可以就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以及品格教
育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
1.爱心教育主要包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街道和村庄,爱名胜古迹、壮丽山河,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
民。
2.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有保障,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
①礼貌用语。
②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
③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3.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要先从自我服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
②家务劳动,这是要求孩子逐渐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干点家务,培养孩子责任感。
4.良好的品格有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
(二).家庭德育中的主要方法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母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平时的行为已渗透到孩子的思想里,这些教育往往起相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2.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 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3.教导结合,启发思考,培养孩子言行一致
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家长有时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看电影、电视,但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没有进行明确的引导,没有明确的指导孩子从这里面学习哪些好的方面。这样有时即使是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材料,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现在家家有电视,有网络,家长常更需要对孩子进行的引导教育,让孩子对其中的内容加以分析,吸取其中精华的部分。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
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
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首先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幼教事业,同时热爱她的教育对象。这种爱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和向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没有这个基础条件,就不可能把精力和情感倾注在幼儿品德教育这项难度很大、效果很慢的工作上。幼儿期是幼儿身心发育、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是,对于幼儿渴求他人之爱的心理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其实,幼儿在生理上需要爱,心理上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和成人的爱,而且个别幼儿还显现出对爱的 渴。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幼儿一旦得到教师的夸奖、赞赏和爱抚时,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无比欣慰、喜悦的神态;反之,偶然受到责备或冷落,则立即现出懊丧、无所适从的情状。这就表明了幼儿渴求爱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无不与幼儿的品德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要在道德情感方面尽量多给幼儿一些诚恳、温慰和关爱,竭力避免造成幼儿心理伤害。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爱我”,“我是好孩子”的快乐。幼儿的这种心态,必将在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与幼儿心息相通之时,正是诱发幼儿良好品德动机和培养良性习惯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对幼儿施爱的同时都要伴随较高的适当要求,在处理问题时,不能缺乏理智,要更注重于教育。
其次,幼儿教师要耐心的,持之以恒地对幼儿施教。耐心是幼儿教师热爱幼教事业、热爱自己教育对象,并乐于把情感倾注给幼儿的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失去耐心,就等于教育失败。在幼儿闯祸或者闹脾气时,有些教师对幼儿进行耐心教导,态度可亲,幼儿就从中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和耐心 ;然而有些教师却斥责声连连,因而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两种不同的情感必定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要握住一般幼儿认知具有直感认知的特征,心理活动具有情感特征,教育过程具有反复性特征(幼儿性格尚未定型)的基础上进行耐心、细致教育。着急,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压服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只有耐心地顺应幼儿心理需要,并加以引导才能见到效果。比较成功的幼儿教育,都是幼儿教师和父母长期用辛勤培育的成果。
有了这两个先决条件,教师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从中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日常生活中,通过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事例适时适当的对孩子进行鼓励、表扬;或者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从情感入手,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的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易感染等特点,情感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的直接或间接中发挥作用,并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保护、鼓励积极情感,改善消极情感,进而充分发挥情感在幼儿各项活动中的功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幼儿园首先要为幼儿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教师在与幼儿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创造性、独立性的发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帮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控制自己情感,学习体谅别人,学习
与他人分享快乐、承担痛苦等等。此外,教师要理解幼儿的情感,教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将消极的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等。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使幼儿学会观察辨别别人的表情与内心情感变化,知道自己行为会对别的小朋友产生何种影响,使他们能初步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产生感情共鸣之后,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学会情感转化控制,再一步步的引导幼儿其他方面的学习。
(三).道德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首先由于幼儿很容易接受外界情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之后从行动着手,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培养情感,提高认识,再形成习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照顾小花小草小动物,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幼儿自然的流露出爱心,帮助别人;在幼儿对事物有了正确的关心之后,教师要及时通过表扬等进行巩固,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对幼儿进行引导
引导、指导、启发诱导都是使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良好品德,激发幼儿高尚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任何一个幼儿,无论他现在的情况如何,都不足以说明他的将来。因而幼儿教育要密切注视着、幼儿发展变化动向,以便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幼儿的品格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小朋友们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教师要成为小朋友们游戏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有时应当成为其中的参与者。教师在其中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指导。教师不能只是表面的引导,而更应该更积极,更深入的对幼儿进行诱导,让幼儿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意识到责任心、尊重他人等等的美德,不仅仅可以培养幼儿好行为好习惯,还能对幼儿道德意识的启迪教育有积极作用,从而幼儿的品德意识。启发诱导是具有巨大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如果不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也是无济于事的。
(五).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此外在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幼儿生活在幼儿园和班级集体中,集体的风格影响着每个幼儿。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一种同化力,幼儿会在集体气氛下受到无形的熏陶感染,这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影响因素积极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使幼儿人人都有善于表扬和激励的机会,人人都成为学习的榜样,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优良的集体。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第二篇:幼儿的道德教育论文
幼儿的道德教育
摘要
现今中国社会道德风尚日益愈下,各种冷漠、尖酸的思想成为网络和现实的主氛围,国民的道德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由幼儿开始,幼儿道德教育的启蒙十分重要。在幼儿阶段就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础,使幼儿在以后的人生中恪守正确的道德观,这对于个人与社会都有积极的帮助。而这正正是社会各界所忽略的。幼儿教育的具体实行应该由幼儿教师开始,一定要切实保证幼儿教师水平和质量,并持之以恒地给幼儿灌输不同概念的道德意识,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贯穿道德教育,逐渐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塑造出幼儿自身的基本道德模型。
(一)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中国的教育界,有一个被大众普遍认为的问题,就是学生年龄阶段与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匹配的问题。中学被笑称为“填鸭式”教育,即是学生被死记硬背等死板教育方法所捆绑,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阻碍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心身。大学的学习压力普遍认为较高中的小,大学生更多是为文凭、工作等社会生存要素而读书,真正钻研学术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年龄最小的幼儿,幼儿教育并不是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幼儿园更多的是行使看管幼儿的商业职能。
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心身发育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刻对于未来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发展都极具重要性,然后现在的中学生面对各种繁多的科目和复杂深奥的题海,没有时间和精力了解自身能力所在。而大学阶段应被视为精英教育,国家投入巨额资源培养人才,大学生应履行义务,执着学术,发展专业能力,现实却是大部分学生只顾学习分数,更有“60分万岁”的不当思想。
幼儿教育同样存在阶段与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匹配的问题。幼儿阶段是每一个人人生的起跑线,是人生这幅画的第一笔。幼儿处于对外界事物懵懂的状态,各种观念能力开始发育,心智受外界影响极大,是塑造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刻。而当今的幼儿园教育更侧重于知识技能教育,忽略道德教育。其中道德的教育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这不仅仅影响到幼儿的个人成长,也影响的未来社会的整个发展能力。因为文化道德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核心的发展要素,不同的道德教育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正确的道德观念应该在每个人的幼儿阶段就建立起来,让其植根于幼儿的思维方式,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一定深深扎于地下,那么面对自然的外界力量,就可以顽强抵抗。对于幼儿,如果正确的道德观念深入精神,那么在其以后的成长路上已有的道德观念将难于被击倒。如果这些正面的道德力量可以积聚起来,将可以改善整个不稳定社会的面貌。然而我知道,这将任重而道远。幼儿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的多个部门重视起来,政府、家庭、教育机构等应该携手合作,将道德教育切入到幼儿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的教育中。
(二)切实幼儿的道德教育从幼儿教师水平开始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场所,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举足轻重。幼儿园作为社会部门,对教育水平的控制较为容易,而这涉及到幼儿园本身人员架构的上行下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心和激情、对幼儿的耐心和爱心,而且如果要切实道德教育,那么幼儿教师更要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行为举止。因为幼儿具有极高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为人榜样,幼儿跟风学习,则道德教育无从谈起。所以这是幼儿的道德教育中基本的人员条件。
为实现这个条件,幼儿园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具体的教师行为操守,定期培训,不定期检查,教师间相互监督,设立家长意见信箱,等等。政府更可以有效地规范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发放幼师牌照前,除了考察人员的知识技能是否过关外,还应考察人员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是否达到了一个幼儿教师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三)幼儿道德教育应灌输不同概念的道德意识
在幼儿的道德教育当中,幼儿应被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不同的道德意识,如劳动意识、尊重意识、诚信意识等。
需要灌输劳动意识是因为当今社会中劳动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很多“二世祖”“大小姐”层出不穷,青少年自理能力下降,很多人懒惰成性。所以我认为劳动意识需要灌输入幼儿的心中,让幼儿从小就能养成劳动习惯,不过于依赖父母,也不至于因父母过于宠溺而误导其成长。
而灌输劳动意识要从幼儿园基本生活做起。校园或教室较轻的清洁任务都可以尝试让幼儿承担,午餐碗碟的整理、厨余的收集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各种劳动机会都可以在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让幼儿尝试参与,并同时在课堂上加以适当的总结和解释,进一步向幼儿灌输劳动意识。
尊重意识的灌输即是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尊重是基本的道德规则,具有尊重他人的意识可以避免幼儿恃宠而骄情况的发生。要灌输尊重意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有些教师习惯用侮辱甚至体罚使学生乖巧,这就严重地与尊重相悖。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加以耐性,我提倡要跟幼儿“讲道理”,而不是用极端的手法控制幼儿。教师可以在平时放下教师的架子,听取幼儿的意见,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注意态度应亲切温和。在这之上,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互相尊重,当学生出现不尊重他人的情况时,教师应发挥作用,耐心解释其不当行为,还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惩罚,目的为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尊重他人。
教师要灌输诚信意识,当然教师本身要具备诚信的品质,不仅要对同辈长辈守诚信,还应对幼儿守诚信,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许多家长喜欢用欺骗的方法逗小孩子玩,久而久之,小孩子就会以为这是一种正确的做法。要使诚信意识输入到幼儿脑海中,家庭和幼儿园的责任同样重要。不过最起码应该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另外,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幼儿道德教育中具有总结性的一环。幼儿通过各种不同道德观念的学习,应该基本具有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不过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每天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贯彻,对于幼儿遇到和面对的事情,应该给以分析和教导,说明什么人的做法是对的,什么人的做法是错误的。日积月累,幼儿自身将塑造出基本的价值道德观念,为以后的成长道路打下道德基石。
(四)幼儿的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常规教学中
道德观念的教授和灌输不能够生硬死板地进行,应该在常规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贯穿于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唱儿歌、讲故事是普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儿歌当中有不少道德题材,教师可以将儿歌的内容解释给幼儿听,寓言则是更好的教学素材,例如经典的寓言故事《狼来了》,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幼儿可以从中明白到说谎的错误,道德拼图的一块就砌好了。儿歌、故事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对是非黑白的分辨能力,渐渐地树立起基本的道德观。
此外,通过集体游戏教师可以将团结合作、互让精神灌输给幼儿。集体游戏需要幼儿互相合作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如何与同辈共处和沟通。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当今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很容易造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性格。集体游戏就可以培养到幼儿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合作中避免自私心态的形成。
(五)养成幼儿良好道德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在幼儿的成长中很多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德育教学就是其中具体的一环。例如,教育幼儿在见到长辈时打招呼,做错事时要说对不起,不能浪费粮食,遵守纪律,并让幼儿在平日的生活中养成习惯,那么礼貌、节俭、守纪的观念就会在幼儿的脑袋中逐渐形成。只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长久的耐心和毅力,教师需要在每一天跟幼儿的生活和教学当中坚持去做。而且这点需要幼儿园老师与家长配合,无论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都应该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不能在幼儿园遵循一套规则,又在家里遵循另一套规则,所以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多交流和沟通,携手形成一个对幼儿心身健康的道德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日渐受到熏陶,慢慢形成幼儿正确的道德基本模型。
第三篇:幼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内涵
认识这一问题之前,必须强调幼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因为后着是前者的逻辑前提,而且没有对这一必要性的科学认识或者根本上认为幼儿德育没有必要,那么在思想上就不会有幼儿德育应有的地位,从而实践上也就不会有幼儿的德育的现代性。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德育也就是人完整道德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一点从心理学研究即可证明,对道德教育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收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当然,由于现代的局限,这些思想难免会带有与各自时代、社会结构相一致的印痕。然而,对历史的批判和继承正是现代德育重建任务之一,也是德育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德育给予现代德育的影星啊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其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至今在部分教育者的观念里还余悸犹存。比如,以讲究“使为则为,使止则止”(《颜氏家训·教子》)为核心特征的重命令轻理喻、重权威轻个性、重控制轻选择、重规训轻德行、重服从轻体验等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家庭幼儿教育里还大量存在,道德教育内容有教(习俗教化)无德(道德)现象仍比较普遍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
第四篇: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其措施
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其措施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静
摘要:从新时期幼教事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幼儿园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创设立体化的德育环境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的发展与科学认知活动观念的形成。幼儿园应重视创设和谐愉快的德育环境,把丰富的学习内容与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密切联系,实时鼓励幼儿积极融入德育环境的构建中,共同创设精神文化与思想品德修养结合的活动场所,注重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让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道德教育;幼儿园教育
从幼儿阶段起就应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良好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创设立体化的德育网络氛围,构建德、育合力的成长环境。
一、在和谐环境中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在幼儿园进行多种活动,应重点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同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幼儿园必须考虑物质环境的影响与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如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就能感受到幼儿园工作人员文明礼貌和互帮互助的热情,遇到同事生病或家中有困难都能热情地伸出援手。幼儿园教师带头经常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到边远山区及贫困地区支教,参加植树等环保性宣传和其它社会公益活动。幼儿园举行大型活动时,应让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们搬小椅子、扶着他们上下楼梯;大班毕业前,让孩子们将自己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送给中班、小班的小朋友等。和谐的人际氛围与教师树立的良好榜样会直接感染幼儿,使他们主动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活动场所将各种品德行为规范标语和图画进行精心布置,将德育文化很好地融入其中。教育幼儿将平时的废物及时入箱,爱护公共设施,与同伴互助互爱和谐友好相处,关心自然角里的小动物等。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形象化的标志使幼儿的道德规范渐渐趣味化和可操作化,从而实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习惯,遵从先进的道德规范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把幼儿德育渗透在游戏与学习中
首先,应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开展多项品德教育系列活动,创设一切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情感培养的文化体育游戏活动中,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德育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德育光说不行动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必须注重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德育不能是单纯的说教,千万不能把德育只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与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从“知‘到“情”,再“行”的转化过程,因此幼儿园还要额外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此,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让道德回归生活,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下,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可以结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谈话”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餐时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洗手时让孩子学习既把手洗干净又能节约用水的方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对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应多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更易接受。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多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参与社会建设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决不不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平时教育孩子们学会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经常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实时提升幼儿道德品质
幼儿园开展品德教育主要寻求并且抓住德育教育发展契机,针对幼儿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有效地整合社会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从预设的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拓展幼儿德育教育范围,不拘泥于传统的德育教学形式,尽可能将德育工作开展得妙趣横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将本土文化与品德教育相融合,引导幼儿充分了解家乡的巨大发展变化,深刻感受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收集有关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自豪感。让幼儿多角度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促使幼儿产生了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理想,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可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特殊节日中开展,围绕节日主题,让孩子们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平时要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系列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提高幼儿德育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实践证明,在和谐文明的精神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童趣,增强他们的爱心,净化幼儿的美好心灵,启发他们的智慧。教师创设环境实时开展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把幼儿德育融合在各项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是幼儿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在幼儿德育活动中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幼儿园幼儿道德教育个案观察纪录
《幼儿道德教育个案观察纪录》是一篇幼儿园观察纪录,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得到家庭支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家庭不注意正确引导,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确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自从我园接受幼儿道德启蒙教育这一课题研究以来,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家庭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很大,所以课题组决定将案例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每次组织科学研究活动讨论会都强调用事实说话,用身边的事件说服他人,从大量案例中总结道理。在科学研究课题的运行过程中
试着让家长配合我们跟踪观察孩子在家的表现,我们相继得到了100多个家庭的支持,为我们更好地掌握我们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启发,更重要的是,这些家长在我们老师的指导下带动了其他家长,在社会影响很大。以下是我们班韦祓儿童家长的一些观察记录
9月8日,事件的经过:今天,很多(邻居家的孩子)都被母亲抱着,很多母亲真的抱着,魏毅郑重地对很多母亲说:妈妈,妈妈快放手,他要自己去。我震荡,大家都笑了。(注:孩子已经学过孩子的歌:妈妈,妈妈快放手,我自己去)我们的经验:今天我们很高兴,孩子的语言惊人:1、改变孩子的歌,2、灵活运用,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9月12日,事件的经过:今天,一个孩子来我家玩,魏毅邀请他吃糖果。那个孩子剥糖,把糖纸扔在地上,看到韦子,捡起糖纸放在纸筐里。我们的经验: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可以影响孩子的许多方面,甚至一生。父母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沉默的作用。
9月16日,事件的经过:孩子和伙伴在玩,突然,魏毅觉得自己的嘴干了,在家里拿出牛奶一个人在角落里喝,经过说服教育,想和别人分享牛奶。我们的经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能和别人分享东西是罕见的,要培养这方面的素质,教育孩子不自私。
9月20日,事件的经过:今天是周末,魏毅的父亲帮助祖父工作,母亲帮助祖母剪指甲,魏毅看着眼睛,下午祖母刚进门,魏毅自愿帮助祖母拖鞋。我们的经验:这绝对是孩子的自觉行为,语言教育非常重要,监护人也要加强自己行为质量的提高。
10月8日,事件的经过,魏毅和伙伴们玩,其中发生了小矛盾,听到她说了粗话,我们惊讶地生气,问她是从哪里学到的,她说:电视上的阿姨叔叔说的,我更吃惊了。我们的体验虽说童话是无忌的,听起来很有趣,但不能小儿童模仿能力强,面对繁杂的媒体,必须有选择地阅读。
10月18日,事件的经过:今天阿姨家请客,我们一边在餐桌上聊天一边吃,韦子静静地吃着。这时,她最喜欢的虾上来了,看到她的眼睛明亮,餐桌上的长辈们把这只虾带到韦子面前。魏毅想,她还是让我们把虾带到桌子中间,让每个人一起吃。我们的经验:对孩子来说,这是很棒的进步,我们有机会向她表扬后,她的意识大大提高。
10月25日,事件的经过:魏毅早上起床后,从来不喜欢和别人打招呼,和老师交流后,今天早上,她大声问隔壁的阿姨。我们的经验:孩子就像未思之玉,更需要大人的指导,感谢老师改正了我们孩子的坏习惯。
这样的生活故事已经成为我园道德启蒙教育的风景线。由于操作性强,这些实例启发教师>反省孩子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接触类旁通产生更多的教育战略,可以更好地指导家长,这些教育实例也成为我们家长学校反省的教材,对家长进行实践性和目标指导,现场诊断、实地训练、交流对话过程中,家长的道德教育意识增强,令人高兴的是,很多道德教育意识薄弱的家长听到其他孩子的成长经验,他孩子的点头和笑容
实践证明,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得到家庭支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家庭不注意正确引导,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确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总结我们取得的成果,最想告诉同行的是幼儿道德教育需要监护人的协助。否则,你们也会遇到两年前我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