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教育之我见
道德教育之我见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多数人对此也是很反感,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好多人对此事明知不当为而为之。比如乱扔垃圾,明明再往前走一点就可以把垃圾放入其该放之地,但是有些人偏偏就懒得走这几步。
城市中乱吐、乱倒、乱丢垃圾等现象难根除,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个人惰性与社会公德的正面冲突。其次、这与现在社会的整个大环境也脱不了关系。
现在城市环境有的地方存在着严重的脏乱现象给市民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温床,他们觉得反正这么脏了,我再“丢一点”、再“吐一口”也无所谓,就是这么多的“无所谓”,久而久之使城市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还有很多人的生活习惯—— “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观念很普遍,垃圾堆在家里很别扭,但是没有想到随便扔在大街上给城市造成了更大的不合适。同样,我们的个别小学生也有这样的心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小学生正处于非常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更加注重对他们的道德培养,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教育小学生们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新兴小学
第二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贵在“润物细无声”
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联系当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应解决如何更好地“进头脑”的问题,我以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何能实现“润物细无声”呢?关键是能不能让这种教育“随风潜入夜”。思想道德教育要随的“风”,最主要的当然是“说”和“教”。而“说”和“教”最根本的是要讲求艺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讲的既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若能做到寓理于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通情达理,青少年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使这种教育在内心深处发生作用,产生效果。亦即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脑,入脑才能见效。
“随风潜入夜”,贵在借好“风”。比如,借助于业务课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应极力提倡的教育方式。知识是传播真理的媒介,知识也是触发思想的火石。一旦化入思想道德教育,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使做人的道理随着业务知识的讲授而进入学生的心灵,教书的过程自然也就成了育人的过程。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的是“行动语言”,而“行动语言”更能达到“润物”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抓学生的教育首先应从抓教职工的教育入手,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和工作作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学生耳濡目染,怎么能不从中受到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如此。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认识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还在于事实本身就是看 1
得见、摸得着的“无声语言”。给学生在课堂上用有声语言多少遍都讲不透的道理,可能让学生到实践中看一遍就都解决了。比如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在看中学,在干中学,受直观教育,就能收到心悦诚服之效。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其在社会生活影响下形成的时代特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与时俱进。随着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日益活跃,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趋势,鼓励学生自己去思、去想、去试、去闯,启人以思考,教人以智慧。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无声的受教育过程。重要的不仅在于老师让学生“听懂”,还在于让学生“想懂”。不仅要让学生按照教育者指引的方向“公转”,更要设法让学生增强“自转”的能力。“自转”能力强,既是学生成长进步的表现,也是对教育效果最好的检验。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针对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要重视道德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把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上。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明溪县第二实小陈岚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具体措施和经验教训,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的绿色通道,就成为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了。几年来,笔者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前提下,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更新德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等,有统一的校标与校卡,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处景点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加强品德与生活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行小学政治素质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寓素质教育于教学中。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劳动技能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为目的的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把握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转变教育观念,使教育与育人相统一。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品德与生活成为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灌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加之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使品德与生活课面临严峻挑战。所以,教学必须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学
生进行“五爱”、“三观”教育。选择典型事例和材料,凭借感人的榜样,凭借教师的激情讲授,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去推动学生相信和追求一定的思想政治倾向和道德倾向,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还要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注重心理调适。
改善师生关系以塑造学生完美个性。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学有专长,还应是一个精神饱满、情绪乐观、人际关系协调、言行举止受人欢迎的人。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营造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朋友,设身处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他们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使师生彼此心理相融、产生思想上的共振,杜绝“我教你听”的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领悟到自我价值并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3、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做到自强自理。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不仅仅是学理论,更重要是实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改变过去重理论灌输而轻实践教育的不良倾向。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达到自强自立。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多途径特征。
小学各学科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科学性为前提,渗透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治学风格、平等的师生关系、高度的敬业精神体现教育的示范性、有效性和教育性。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德青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用插图激趣法、语句激情法、情景再现法、生情法、人物赏析法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总之,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教育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科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起着主导作用。
四、以班团队活动为手段,激发学生德育情感,促进德育目标全面落实。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德育工作者在落实德育目标时,也应以此为基础,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团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应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实践”为载体,以“跨世纪雏鹰行动”为活动中心,以团队的基础工作为重点,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比如:开展以学英雄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抒发爱国情怀,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起点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爱家乡,学好知识,保卫祖国,建设家乡,开展“我是集体小主人”、“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将德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之中,必须从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做到道理从大处讲、要求从小事提,训练从行为起,效果从实处求,扎扎实实,有的放矢,切不可空洞说教和盲目“拔高”。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时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才能使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肩负起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因而,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中,请不要忽视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工作,它才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四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
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邓庆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的提出,进一步明确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结合我校情况,本人认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宣传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当地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育,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习惯结合起来。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本着以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通过宣传栏与墙报等形式展现学生的风姿与作品,使学生受到教育与鼓舞,从而不断进步。如利用墙报,展示的有学生搜集的有关学科的小知识及趣味故事,有学生的作品,有在学科竞赛中优胜者的名单等。环保宣传以环保知识、学生环保作品为主。科技专栏有学生的科幻画,有中国航天之路“神舟巡天”的宣传专栏,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明天为祖国作贡献。大队部分别以节日、环保、安全等为主题,出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墙报。各班级的墙报使浓郁的文化氛围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在那里有老师的期望,有学生的进步,有知识的交流,有心灵的碰撞,还有学生的梦想与蓝图。人性化的设计、学生的主体体现,使育人环境得以提升。
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是我校德育工作重要的、长期的宣传阵地。利用这些有利阵地,加强对学生“十不”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培养,针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促使学生学会用有关法律约束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骨干力量。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性格、不同志趣、不同爱好,是否能够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除了共同教育外,更要实事求是、积极有效、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班主任角色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权威型向对话型、限制型向发展型、高耗型向高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封闭型向开放型、时代型向未来型转换。为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教育方法及组织管理能力,学校经常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取得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信息及经验,探讨“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的新思路,积极参与了“当前班主任工作困境及其对策”的研讨。针对我校情况,学校定期、不定期与班主任沟通、交流,以学生间的融洽相处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工作重点,结合《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常规》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学习,尊敬师长,讲文明、有礼貌,严守国家法律,遵守学校常规的良好品德。通过升旗、学习、做操、劳动、卫生、文明礼貌等,抓住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体验、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三、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定期、力、好家长学校,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让家长与老师相互交流,相互认识,也让老师更了解学生,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讨对策,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参与社会实践,充实学生生活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无限创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让学生健康、快
乐地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进行参观和实践劳动,积极参与手工艺制作,让学生展示才能,并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经验重组人生的过程,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检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德育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工程,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只有重视联合其他一切社会力量,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整合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拓宽德育渠道,增强教育实效,才能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只有积极主动地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局面,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五篇:中职院校道德教育之我见
关于中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摘要】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尤其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明确德育目的、改进德育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完善德育体系、加强心理疏导等五方面着手,因材施教地优化道德教育,以期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教育 中职院校 中职生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拥有这一品质,再传授其它技能才是可贵的人才。因此,道德教育历来在学校教育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职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和谐。因此,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中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职生的特殊性
近年来,“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职院校的生源日益锐减,迫使自主招生的院校为了维持生存,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是问题少年,在思想、情绪、言行等方面都表现出诸多叛逆性。比如生活方面:有些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打扮怪异,且目无尊长,无组织无纪律,对学校校规校纪置若罔闻,对人冷漠,情感淡薄,行为随意,语言污秽,不服管教等。表面看去,狂傲不羁,其实这正是他们缺乏自信的体现,他们用这种叛逆的方式来标榜自己,正是为了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而且很多学生总是摆出一副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他们的内心十分敏感而脆弱,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可能就会唤醒一个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同样,教师不经意间一句责备的话语也可能深深地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学习方面,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因此,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逃学、甚至弃学现象十分严重。但令人欣慰的是,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依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加以耐心,正确的引导,他们也会成为品德端正、积极向上的优秀的学生。因此,优化中职生的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道德素养,是中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优化道德教育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进一步优化道德教育,提高德育质量依然是中职院校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道德教育进行阐述:
1、明确德育目的道德的本质不在于它是一种规则,外在与人;而在于它是人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它丰富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发扬广大。因而,道德的 本质是精神道义对物质利益的超越,它从根本上决定了道德教育的超越性。真正具有“道德”意义的道德教育,不是把社会现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而是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领悟人生意义。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自己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培养学生坚决地按信念行动。德育过程的关节点不在于传授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培养道德信念,重要的是训练道德行为。中职院校的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
是非,培养良好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能够把道德理想转化为道德实践。
2、改进德育教学
近年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遭到了激烈批判,其弊端不言而喻。而事实上,“灌输”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主流教育方式,尽管有其偏颇之处,但从某种程度讲,也有其可取之处,关键在于“灌输”的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根据具体内容批判性地穿插运用“灌输法”,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此外,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把主动权教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交流中进步。
树立“大德育观”,让道德教育“见缝插针”。在技术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在技术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此外,技术本身也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它所包含的求真务实、认真严谨、不懈追求等精神,都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此外,让道德教育走出课堂,走进日常生活,拓宽德育的实施范围。在学校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盘活所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去校企合作公司参观学习、开展“雷锋活动月”等活动,让学生践行道德信念。
3、德育回归生活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根据中职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如与中职生密切相关的集体生活、情感生活、交往生活、家庭生活等,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使其对中职生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而且,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开放教育,在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未来的社会生活。如教学中渗透相关社会知识,指导学生就业等。特别是,当今学校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一方面,学生在校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诚信为本,友爱为善;另一方面,在社会上耳濡目染行业间不正当竞争,人与人之间坑蒙拐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腐败现象屡见报端。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与相对封闭的学校德育的反差,势必降低学校德育的说服力,学校用道德筑起的长堤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屡遭冲击。这就给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学校德育教师,应该整合德育内容,端正教育思想,给予学生正面教育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一味“阳春白雪”,对于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学校德育也不能回避。要让学生看到黑暗面,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社会面貌,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直面“惨淡现状”,树立正确信念,并坚定不移地践行美好的道德理念。
4、完善德育体系
德育体系包括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管理方面,学校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制定德育管理细则,并严格执行。全体教师应树立“人人都有德育意识,人人都是德育教师”的理念,所谓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学生道德培养的监督者,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教育才具有连续性。学生在这种“阳光普照”式的教育下,才能感受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方面,道德的学习不像技术学科那样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德育内容比较宽泛,难以用系统的学科来界定。但在德育过程中,依然需要设定相关课程,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哲学与人生教育
等。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有章可循。此外,道德教育具有情感熏陶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特点,因此,在上述显性课程之外,应设置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这就要求学校要注意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及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培养,实施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策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课堂,是培养人的外在条件,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5、加强心理疏导的德育功能
近年来,中职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突显出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强化心理辅导的德育功能,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技立命,以德立信。中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其任务任重道远。只有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以上优化道德教育的方法,能够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课程体系、学科互渗的角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外铄的道德理想,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并使之能够在生活学习中践行道德理想。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探索德育新思路、新方法,让中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斌.浅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科技信息 2010年36期 .
2.戚万学 杜时忠 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张承芬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邢红菊.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现代营销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