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整体把握与片段训练的实践探究_通用版(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整体把握与片段训练的实践探究通用版
为什么不同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大同小异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尝试在单元整合习作片段训练的实践探究。
一、在单元整组教学的平台上――整合“习作话题”
每组教材里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而且这组的习作训练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每组习作都和本组的文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每单元的整体认知课的教学内容时,不只让学生感知要学的,还要让他们了解要写的,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整体设计。
1.感受文本,联系生活――寻找真爱的天空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整合《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借助表格的形式整合罗列不理解的事,父母的表现,当时的感受,以及后来的体会。抓住这条线展开教学,在整体回顾的学习环节中,从不同侧面谈感受,最后来谈自己的总体感受。这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感悟,也可以反映学生逻辑思维的程度。让学生按照表格罗列填写,然后把表格的内容串联起来组成小片段。
本来无从下手的,经过这么一罗列整组课文的比较组合,不理解的事就自然浮出水面,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围绕文本,分享感受――寻求读书的滋味
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组课文是关于读书的,本组作文的话题是写“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谈你的故事和体会。”在这组单元课文整合一个“读书的滋味”的训练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
《窃读记》的小女孩,在书店得到了“窃读”的滋味,让学生找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读中体会到她那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围绕文本中一个读书的滋味的片段,也用几句话写下感受……让学生练写。3.细读文本,模仿练习――寻求写实的文眼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让学生练习写说明性文章,选择一种物品介绍。教学本组课文时特别注重细读课文,抓住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整理说明文方法的运用,整合本组课文中要掌握运用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适时地进行片段练习给这次作文打下基础。
笔者发现“片段成篇”是一种很好掌握、易于操作的作文写作形式,它突出的优点是思路明晰,结构明快,学生易于成文,还能给人整体划一的美感。
二、在单元整组教学的范畴里――实施“习作话题”
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整合的力度,深化研读话题,达到学习目标。1.尊重生本,激发情感――激发爱国的情怀
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国热情,通过多种饱含的民族精神和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整合习作话题,实现爱国情怀的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在单元整组教学的范畴里寻找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观看《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了解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用片段的形式围绕“感”字写下感触。
2.源于生本,快乐童年――激荡童年的乐趣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每天都编织着美丽的故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小事,却饱含着许多的无邪、快乐、梦想和追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从“单元整体感知”再到“单元部分感悟”最后“单元整体回顾”三个过程,把习作的训练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中,着眼于单元整体并顾及该课的独特作用,研究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性,给每一种不同题材训练的小练笔都有共同的训练点。
3.激活生本,体验乐趣――欣赏名著的世界
采用“课文带名著”的编排方式,从课文的学习,引出相关名著的介绍。包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作者及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学了《将相和》,了解《史记》;学了《草船借箭》,了解《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了解《水浒传》。学生学的是一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名著,给学生打开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窗口,体会到欣赏故事的乐趣,根据缩写的要求删除和保留,概括经典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整合了教学,又分散了教学,最后又回归了到整体。
秉着“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的思想,善于整体把握,取舍有度,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运用每组课文需要掌握的方法,从片段而顺利地走向整篇作文的写法掌握。搭建起单元整组课文与单元习作的跳板,让单元作文在整体把握中也有别样的精彩。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探究论文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它能够高密度,大容量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它能够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将成为语文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于是,如何遵循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前者是主,后者是次。其实“辅助手段”这个名词已经说明了问题。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操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体现这一思想。可是不少课件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有的手段与目的没有服务关系,互相脱节;有的为手段而手段,音像的使用没有必然性,更没有带来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的喧宾夺主,手段成了主体。我们见到不少课件音像听读时间大大超过了语言操作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语文课的性质和特征缺少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语文课永远是语言实践课,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也不能改变这个性质,它的特征是一切训练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同时以语言为中介,而其他中介都必须为之服务,而不能相反。有一个《天山景物记得》的课件,基本内容都是天山景物的画面。通过画面阅读固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天山的景美物丰,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但这已不是阅读教学《天山景物记》这篇散文的效果,更不是语言训练的结果,因为教学的主要过程已经不再是语言的操作,而是画面的阅读。还有我的同事作的一个《小石潭记》的课件,内容都是小石潭的画面,造成画面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确实感到新鲜有趣,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语文方面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语文课,而成了音像欣赏课。德国教育家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德国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这与儿童音像接触越来越多,语言实践越来越少不无关系。一位德国教育家说“尽管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却闻不到香味,也不能用手去摸。这样以来,刺激儿童感官,运动机能和语言发育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告诉我们,用过多的音像阅读代替语言阅读是极为有害的,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关键在于计算机辅助手段和语文教学本身的整合,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的整合运用CAI课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消化知识,强化训练,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课件的设计要充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服务于课堂教学。课件的使用要避免哗众取宠或华而不实,真正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和提高素质。必须将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绝对服从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而不能两者分离,尤其不能凸现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以致妨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用而用,为展示硬件设施,为卖弄现代技术,都只能有害于语文教学。强调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必须服从于这个规律,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
二、主体的整合在CAI 运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不会改变。不能以课件的简单呈现来代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启发和诱导,更不能因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而忽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思考,理解和反馈。尽管教学中对某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是在课件的辅助下进行的,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和反馈活动仍要有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切忌出现教师和学生跟着计算机转的现象,一定要解决好课堂教学中人机关系的融合问题。
三、内容的整合无疑,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为形象,具体,能够丰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比之于常规教学所增加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将这增加的内容和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整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效果。也就是说课件的设计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或重知识传授,或重技能训练,或重能力培养。强化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或语用能力。
四、过程整合有时候,单看某一个课件质量确实不错,可一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效果就不很理想。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过程和方式同课堂教学的流程整合的不够。可见,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并不是追求课件的质量,还要更加注意课件本身的使用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努力寻找两者结合的最佳契合点。我作过一个课件《麦琪的礼物》,课件本身很简单,先为同学展示一组小说的情节照片,帮助同学回忆情节结构,然后请同学依据所提供的情节照片复述课文,既检查了预习,又训练了同学的复述课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课件配以音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理解小说的主题,欣赏情节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欣赏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势必要进入课堂,要想真正使其成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要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
第三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桃花中小学:郭翔
【摘要】随着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断深入,单位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受到更多老师的重视和青睐,那么,什么是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它分为哪些部分,对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又哪些优势和特点都是本文所探究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流程 实施 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大都还是以“篇”为单位,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其次,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关注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室零星的,杂乱的。第三,“因学定教”成了一个虚的架子,因为很少看到老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因为很多老师的课堂千篇一律,所有环节都走一遍,学生懂了的还在喋喋不休,学生不懂的却一笔带过。第四,语文教学中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据统计,一节常态课所有学生说的话不到教师说的话的五分之一,就连学生感情朗读,质疑思考,交流探索的时间也被剥夺了。如此一来,学生就很难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的素养也只能停留在初级的阶段。鉴于此,教师的从整体入手,全面推进非常关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默读,以及穿插在这些活动中的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在这种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应运而出,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单元语文教学的三个特点: 1.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设计和操作上突出强调的特点是“整体”二字,即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2.单元教学具有连贯性。单元教学的连贯性首先表现在单元之间的衔接上,单元训练项目间必然存在关联照应。因此,着手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与前后单元的衔接,使前一单元成为后一单元的铺垫,后一单元成为前一单元的巩固与提高。如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专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也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安排了“保护地球”专题,让学生感受环保的重要及他人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因此,单元教学不是把单元教学目标视为终级目标,也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完成某一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的连贯性还表现在单元内部结构上。在同一个单元之内,不同的课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四组选取的有成语、寓言、童话故事,但它们都是为“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服务的。此外,单元教学的连贯性也表现在读写结合上,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后者离不开前者,抓前者是为更好地促进后者。因此,读写结合就是由读获得知识然后向写的技能迁移的过程。
3.单元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4.单元教学具有动态性。动态因素主要是学生。单元教学系统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能力的增长,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二是情感提升,学习活动从来不是冷漠无情的,但学习情感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面对一篇孤零零的课文,学生很难有什么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单篇文章的教学,通常只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如何引向对整个语文学习情感体验上有很大的局限,而单元教学却提供了可能。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
预习模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够划出不懂的地方。
理解内容模块:理解内容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够复述、解释、重整文本,获得自己的体会。在理解了文章说了什么以后,还要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表达模块:领悟表达模块也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就是在教师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体裁、表述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就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对文章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能够进行修改。本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伸展、评鉴和创意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接受的基础上又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教学中对人教版“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进行整合。先从教材的设计来看,结合“口语交际”的要求和“交流平台”的内容,设计口语交际的话题。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进行自然过渡。口语交际的内容往往与习作的内容紧密相连。口语交际的过程往往也是习作指导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讨论模块:整本书的选择要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有的是体裁的相似,有的是内容的相似,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语文实践活动模块:“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实践”有区别。“语文实践”是指学生听说读写等一切与语文能力有关的实践,在前面任何一个模块中,学生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并且是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发展、提高。“语文实践活动”,是以某种语文实践为主所组织的活动,活动因素多,参与程度高,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一二年级由教师带领检测,三至六年级先由学生自己复习检测。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重新回答一些问题,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自我检测完毕,教师再用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个检测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同的年级使用的方法不同,三年级开始的时候,即使是自测的部分,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让学生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慢慢地,教师的作用就要淡化,到六年级的时候,就以学生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和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
1、单元整体教学要建立单元整体备课基础上
单元整体教学源于整体备课,只有在整体备课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整体教学。在坚持以往的“自备——集体备——复备”的基础上,单元整体教学对各个环节有的更多的明确的内容和要求。
自备阶段:
备教材——通读教材,目标了然于心。
备要点——生字写法、课后题、中心、、语言文字训练点、写法、句意、该进行哪些习作练笔、综合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实施。
备学生——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应当充分了解。
备流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中心议题是什么?巩固拓展什么?板书如何? 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
教研组备课以“因学定教”的理念作支撑,按照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把单元分为具体的几个部分,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主题,采用一人主说,他人讨论补充的形式,内容主要有通知识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体裁、课后题、视角、写法。经过集体备课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复备。这样有深度的教研组活动,让老师思路开阔,思维深刻,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做了很好的保证。
2、单元整体预习决定单元导读课的内容侧重点
美国幽默作家 富兰克林说过,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这样获得的:在寻找某个资料时意外的发现了另外的资料。单元整体预习,让学生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占有阅读材料,为课堂交流与对话做铺垫;生字词等简单问题得以在自学阶段解决,减少课堂学习任务,为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腾下大量的时间。
但在单元整体预习中,因学段的不同,单元整体预习承载的内容就不同,就低中高三个学段来说,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逐渐增多,预习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根据预习的程度和学段的特点,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即单元整体感知的导读课所承载的任务也就有所不同。低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会重些,中年级识字写字和句段篇章分量兼顾,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减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条理的分析、题材体裁的比较,写法的不同等的体会分量则明显增加。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学生们的单元整体预习: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以及句子;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后习题质疑问难。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预习阶段,就基本理解掌握生字新词,课文已经能读正确。并且在尝试进行概括段落大意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训练。这样在单元导读课上,教师可以用检查预习的方式,对生字新词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即可。
3、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问题应顺应学情利于自主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追求课堂环节简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其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这毋庸置疑,但首先要纠正的一个误解是认为核心问题即每节课只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不管这个问题多么艰涩难懂,不管这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解决。
核心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启发和鼓励性。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有主动探究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中,如丰子恺的《白鹅》一课,老师出示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启发学生,丰子恺先生是否喜欢这只白鹅,如果喜欢为什么要用“高傲”一词来形容呢?继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出“明贬”的句子,探讨“实褒”的内涵。
二是深刻性和综合性。核心问题决不是孩子不假思考的回答,它需要静心地读书,深度地思考。同时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让孩子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精彩,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是柳暗花又一村的惊喜,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充实和富足。同样拿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因为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作者笔下的小动物,尤其是《白鹅》和《白公鹅》两课,是不同作者笔下相同的动物,所以在教学中把这两课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发现不同作者的表达特点并且可以解决本单元的重点之一——让学生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白公鹅的特点的。
4、单元整体教学聚焦语言训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作文工具性的母语课程,它承载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任务,那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言文字,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学会清晰条理表达等。叶圣陶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学习语言的“例子”,睁大敏锐的语言双眼,让学生有效进行语言实践,最终获得语言技能和语文素养。高效的单元整体教学,不再有教师的低效行为,代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训练的聚焦。
那么如何进行语言训练?再次以“作者笔下的动物”这个专题为例。在学习《白鹅》一课的“明贬实褒”写法之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给学生出示以下的描写动物的片段:
我家的小狗可真是只十分不讲卫生的小狗,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它总喜欢跳到我的床上,有时(),有时(),要不(),可我一点儿也不烦它。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很灵活地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进行对小动物的描写。
单元整体教学归根到底就是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体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体教学涵盖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向传统课堂开战,向旧我告别,用开阔的视野,用大语文的教学观念,用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实践,去追求新的教育生活。在其中,让我们每个教师获得新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李怀源
第四篇:片段教学 小学语文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人们不仅欢迎春天的到来,也喜欢描写春天。
2、阅读诗句: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③“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2、生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3、交流: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①这段描写的是燕子的外形特点。
②羽毛、翅膀、尾巴都是燕子外形的一部分。
(板书:外形、部分)
5、比较阅读1
①出示句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原文)
②讨论你觉得谁写得好?为什么?
③小结写法:作者写出了小燕子羽毛的颜色,翅膀的形态,尾
巴的形状,还用上了比喻,写得很形象,写出了燕子的整体特
点,让人感觉到燕子十分活泼可爱。(板书:整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6、比较阅读2
①出示句子:
燕子的羽毛是乌黑光亮的,它有俊俏轻快的翅膀,尾巴像剪刀。小燕子十分活泼机灵。
(原文)
②同桌对读,讨论:哪一种写法好?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作者的写法别具一格。
7、指导背诵本段。
①填空式背诵。
②完整背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6、仿写:
①一顶()的鸡冠,一个()的头,一身()的羽毛,组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②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一身()毛,加上()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③一对()的耳朵,一身()的毛,加上(),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7、总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燕子的外形特点,还学习了作者独特的写法。
8、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五篇:《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结 题 报 告
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方栋良
我校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极不协调现象而造成的高耗低效后果所进行的实践性研究。从2006年2月开始,至今历时四年半,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及过程
2006年2月——8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制定并论证了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行动研究,跟踪指导;个案研究,辐射验证‛的研究策略,通过专题讲座、批注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点评等形式,帮助实验教师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思想。2006年5月19日,我们借我校第二届教育科研工作会之机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议,开始了课题研究的攻坚战。
1、对低年级、中高年级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形式、方法、操作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语文整体教学的重要基础(2006年9月——2007年8月)。
我们在对各年级的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定位单元主题,形成整体教学主线‛,‚沟通内在联系,设计对应的整体教学策略‛,‚放眼单元整体,统筹安排综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瞄准目的任务,确定具体、可操作的三维目标‛,‚总结回归主题,构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横向备写,平面展示,确保教学、训练的序列性、有效性‛的单元整体备课操作策略,完成了‚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的研究论文和1——5年级单元整体备课案例集锦。
2、阅读教学课堂操作策略研究,即对各个年级、各类课文、各种课型、各个课时教学基本要求做了系统研究——为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提供基本的遵循(2007年9月——2008年8月)。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局面,但对于最基层的广大老师们来说,他们还是极希望有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遵循。所以,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以让学生享受童年母语阳光绿洲幸福,夯实母语双基为目标,形成了‚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操作要求‛。这不仅可以为广大 1
基层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提供基本凭借,而且也使各个年级、各类课文、各个课时的教学之间沟通了内在联系;使教学形成有机整体,母语双基落实得到了基本保证。它使广大教师解除了盲目从教或无从下手的困惑,较好避免了阅读教学单篇孤授、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使我们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实现了有价值的突破。
3、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研究——为学生的表达准备好恰切的语言材料和生活素材(2007年9月——2008年8月)。
反思近几年我们大力倡导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发现,积累是大量的,可价值是甚微的,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的应用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组织积累活动,缺乏动机性、目的性、指导性,更没有整体性;学生没有积累的兴趣,被动应付,为积累而积累,积而无用,积而不用。为此,我们提出了进行‚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指向的生活积累‛的主张,并形成‚课内外联系激活积累;学科联动整合积累;围绕主线指导积累;读写结合应用积累‛的双积累活动策略。完成了‚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起来‛的研究论文。
4、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研究——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探讨进行口语交际指导的方法、途径(2008年9月——2009年1月)。
口语交际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对此,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专题内容且与习作紧密相连。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形成了 ‚整体设计,随课铺垫‛,‚规范指导,整合训练‛,‚拓展延伸,鼓励表达‛ 的指导策略。
5、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习作及评改教学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2009年3月——2010年2月)。
但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讲,我们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无非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二是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长进。所以,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围绕习作演讲,围绕习作阅读,围绕习作积累‛的整体教学思想。
第一,倾力搞好单元整体备课,为高质量的达成单元习作目标做好设计上的准备。具体做法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二,系统落实各个教学环节,按照统筹设计上好阅读指导课,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步步为营的组织好演讲、背诵、复述及有导向的阅读积累和有导向生活积累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高质量的达成单元习作目标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三,悉心上好习作指导课,帮助学生有机整合日常学习中积累的语言和生活材料,水到渠成的达成习作目标。课堂上,我们一般设计为如下环节:连接口语交际,开门见山入课——解读习作要求,定位习作方向——构建习作提纲,整合写作素材——出示范文引路,突破重点难点——交流写作初衷,相互启发借鉴。
第四,用心上好习作评改课,指导学生自评自改自悟,攀登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
6、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研究(2007年9月——2009年8月)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和实现语文整体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对此,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是建立小学生语文一日学习常规研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认真态度。二是创新‚读、思、划、注、批‛五步读书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三是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7、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建立了语文教学资源库(2007年4月——2009年8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是我们在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立项的一个实践性课题研究,它借助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
1、形成了1——5年级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案例集锦(上下册共80个单元,约180000字)。
2、完成了研究论文‚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现已被收入由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主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一书中。
3、2008年春,莱州市教研室开始在全市推广我们的单元整体备课研究成果,成为了莱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规范之一。
4、‚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作为莱州市教研室王春锡主任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母语个性化教育与评价研究‛子课题,课题结题后成果参加2007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选,荣获二等奖第一名。
5、2007年9月,在烟台市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会上,我校陈燕老师以整体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此基本要求为依据,与莱州中心小学邹吉红老师联手执教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精读课文《
7、怀念母亲(1、2课时)》、略读课文《
8、彩色的翅膀》,表现精彩,不仅赢得了与会老师们的阵阵掌声,而且受到了教科院沈院长的高度评价。
6、2008年8月,贺旭娣执教《狼牙山五壮士》被评为烟台市小学语文优质课。7、2009年11月,姜德清为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为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执教‚习作评改‛公开课。
8、方栋良撰写的研究论文‚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起来‛发表在《山东教育》2007.11。
9、陈燕撰写的论文‚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中享受母语阳光‛发表在《山东教育》2009.10。
10、陈燕撰写的论文‚让新课堂绽放‘生命’色彩‛发表在《烟台教育》2009.11。
11、建设起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库。
12、山东省‚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经省课题组组织专家鉴定后圆满结题,课题研究成果获二等奖。
三、讨论与思考
1、主题式单元整体备课研究,确实能有效地解决整体教学的绝大多数设计问题,为优化教学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必须循序渐进,如果急于求成,将事倍功半,不但解决不了优化教学的问题,而且会增加老师们的负担。另外,对于中高年级的单元导读、综合性学习、词语盘点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项目的教学设计研究还未涉及。说明该项研究还不够全面,有待日后的继续完善。
2、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只是为一线老师提供了一个基本借鉴,我们衷心地希望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以整体教学思想为指导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对于中高年级的单元导读、综合性学习、词语盘点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项目的课堂教学研究还过于缺乏,这将作为今后我们研究需努力的方向。
3、研究中,广大老师迫切希望的是能给予一定的操作模式,这样有所遵循,可避免乱头无序,不知所措现象的发生。我们也认为,应该有模式,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它所反映的是起码应该是一种前进的方向。先有了模式,才能有创造,有发展。我们希望有模式,但反对模式化。
20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