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为:在危机与忧患中成长
华为:在危机与忧患中成长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坂田的华为总部,只见园区里到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匠心独具的幢幢楼宇,气魄恢弘,以历代先贤与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园区道路纵横交错,让你误以为进了某个高等学府。
1988年,两万元的启动资金,华为发轫于深圳南山区一个不知名的角落。17年,华为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沃土上,创造了一个商界神话。2004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额4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劲增45.7%,其中国际销售额22.8亿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占总销售额的41%。今年上半年华为全球销售额已突破330亿元人民币,海外达24.7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62%,预计2005年销售总额将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在国际化的征程中,这个被称为“土狼”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令西方电信巨头从此对中国企业刮目相看的国际化公司。
当华为的党委书记陈珠芳对记者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时下华为人的心态与处境时,记者颇为诧异。陈珠芳解释:华为的高层看电视都比较关注国际新闻,正因为华为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华为的中枢神经,不论是东南亚的海啸,伊拉克的人体炸弹袭击,还是美国的飓风,印度的空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华为的精英,他们是支撑华为这个国际化大厦的基石。
华为的忧患意识可见一斑。有一篇著名的演说在华为可谓尽人皆知,那就是华为的掌门人、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所作的《华为的冬天》,华为就是在危机与忧患中一步步走向强大。市场战略:借船出海华为的新闻发言人傅军形容华为早期的国际化战略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锲而不舍。1999年之前,华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基本上只见投标,不见中标,乏善可陈,但华为人深知,这是闯国际市场必交的学费。
痛定思痛,华为高层决定调整战略,不再盲目出击,而是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先从电信发展较薄弱的国家下手,步步为营,最后攻占发达国家。俄罗斯和拉美市场成为华为志在必得的首选之地。1997年的俄罗斯正陷入经济低谷,NEC、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一些国际电信巨头知难而退,纷纷上演逃离莫斯科的好戏。华为看准这是绝处逢生的良机,趁低入市,四处谋篇布局,苦心经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普京新政,俄罗斯经济复苏,华为人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土豆加牛肉”,终于如愿以偿地搭上了俄罗斯政府新一轮采购计划的头班车。2001年,华为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的GSM设备供应合同。2002年底,华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长距离320G的从圣彼德堡到莫斯科国家光传输干线的订单。2003年华为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一举超过3亿美元,令业界国际巨头称羡不已。
俄罗斯的初战告捷,令华为人信心倍增,接下来的国际化道路更是风生水起。面对欧美市场的垄断壁垒,华为又有“破局之计”,那就是借船出海,积极寻求与国际通信巨头市场合作,方式包括成立合资公司和共同研发等。截至目前,华为已经与3Com、西门子、NEC、松下、TI、英特尔、摩托罗拉、朗讯、SUN、IBM多家公司开展多方面的研发和市场合作。与NEC、松下合资成立宇梦公司,与西门子成立了TD-SCDMA合资企业。
2004年是华为国际化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月,华为获准为雅典奥运会提供全套的GSM设备系统;3月25日,华为在英国设立欧洲地区总部;6月份,华为光网络全球市场份额跨杆似的撇开了朗讯和北电,直逼阿尔卡特;7月28日,思科华为案的平局,让只是称雄国内的华为因祸得福,在国际上一鸣惊人,从而获得在国际市场上驰骋的自由。
据国外的市场调查公司RHK的调查报告,华为产品目前在全球市场份额,NGN和交换机排名第一;ADSL宽带排名第二;光网络和综合接入网排名第三。华为3G已经跻身全球第一阵营,率先在阿联酋、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实现商用,突破欧洲市场,承建荷兰3G网络。
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华为的业务范围覆盖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运营商,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一路凯歌,在发达国家市场也不断攻城掠地。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华为已经进入22个,华为作为国际化企业已初具雏形.技术战略:站在巨人肩上
华为深知,在高科技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拥有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的“杀手锏”。为此,十几年如一日,华为一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投入强度之高,当属中国公司之最。华为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累计超过7000件,专利之多,高居国内企业榜首。让华为人引以自豪的是,华为4年内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陈珠芳说:华为的成功得益于此,华为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在华为,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华为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存量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华为在技术上坚持韬光养晦,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坚持合理地向西方跨国公司购买专利。她同时坦言:华为在应用技术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但基础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在国内目前也只能领先半步。
为了保证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强调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先后与德州仪器、IBM、摩托罗拉、朗讯、英特尔、SUN等知名公司展开合作,从全球视野来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实践。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出品的通讯产品都基于自己研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能够从发端到终端、从单个芯片到通讯网络,全面呼应顾客的需求。除了采取合作方式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外,华为还干脆将研究所搬到了国外。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均设有华为的海外研究所。
文化战略:削足适履
华为的员工在派驻所在国之前都会接受相关培训,培训所在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那只是得之皮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宗教和生活习惯给华为人带来的是“水土不服”。了解的浅薄,沟通的障碍,认识的误区往往让初临异国他乡的华为人倍感沮丧。记得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一句话:不能改变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什么也改变不了就改变你自己。陈珠芳也形象地将华为的国际化文化战略比喻为“削足适履”,改变自己,与对方融为一体,虽然有阵痛,但阵痛过后就是和谐。陈珠芳将这种策略归纳为从僵化、优化再到固化,循序渐进。通俗地说,就是先被动地适应,被动地服从,然后再改良,再形成统一的规范。陈珠芬说,华为就是通过推动职业经理人的整体素养来解决文化上差异。
华为在世界各地聘用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员工,如何让他们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那就是充分吸取跨国公司管理文化的精华。华为时刻寻求东西方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打造独具一格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华为的企业文化既弥漫西方跨国企业的味道,又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那就是热情地专注于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创造卓越,鄙视官僚主义,尊重智力资本。
在华为,所有的任职岗位都有资格认证,不论搞软件研发,还是市场开拓,不论从事管理,还是当秘书,都通过不同的指标体系确立不同的级别。陈珠芳介绍说,在华为,仅秘书职位就有5个级别,每个员工都有权力设计自己的未来。一个企业,如果员工的职业生涯靠人事部门来设计是靠不住的,华为的持续发展最终体现为以人为本。任正非经常引用“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名言,所以华为特别强调预期管理,即通过投资员工的未来,公司获得自己的未来。
第二篇:任正非的忧患与危机
任正非的忧患与危机
是什么精神支柱在支撑这位年届七旬的创业者仍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商战第一线?又是怎样的治企理念成就了华为这家全球领先的世界500强企业?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创办华为,担任总裁至今,他带领华为成为世界500强,服务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3以上的人口。2005年,任正非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这位七十年代入伍的基建工程兵,在华为发展的历程中被称为血性企业领导者和商界思想家,从2万资本起步到年收入突破5000亿,华为的研发创新颠覆了全球通信业的格局,做到全球第一,源自狼性文化激励机制的“华为基本法”也成为了中国企业界的管理模本。来源 |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有的已经成长为全国乃至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500强。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无疑是最受关注者之一。三十年前,任正非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华为公司,主营电信设备。
如今,华为公司年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通讯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作为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却从未有过一分一刻的放松。是什么精神支柱在支撑这位年届七旬的创业者仍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商战第一线?
又是怎样的治企理念成就了华为这家全球领先的世界500强企业?▲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参观华为英国分公司的总部,与华为员工合影。
01「“华为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我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战乱、瘟疫地区来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
任正非在华为尼泊尔代表处看望员工时的肺腑之言,不像是一位企业老板对员工的训诫,反倒像一位历经九死一生的将军临战前对士兵宣誓。这就是华为,这就是任正非。
八千米珠峰脚下的华为建设工地有他,战争一触即发的中东非洲地区的华为基地有他;
阿富汗战乱时,任正非经常去那里看望员工; 利比亚开战前两天,任正非还呆在那里„„ 永远不畏艰险,永远身先士卒。
华为官网能查到的任正非内部讲话记录,“英勇奋斗”、“贪生怕死”等军旅词汇频现。
这不仅因为任正非有过特殊的军旅生涯,也反映了他内心强烈的忧患意识。
▲ 基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有着割舍不掉的军旅情结。“华为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任正非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忧虑。任正非还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只想这几年如何活下去。” 他经常提醒自己和员工: “华为的冬天来临了吗?”
02「艰难创业,曾从噩梦中醒来哭泣」
任正非18岁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学的暖通专业。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在建筑工程单位工作。1974年因军方工程人才匮乏,破格让他参军入伍成为工程兵。1980年代中国裁军百万,他的军人生涯就此结束。1987年,任正非怀揣着2.1万元人民币与朋友一起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最初只是主营电信设备代理,模仿其他公司产品做研发生产。
▲ 1987年,华为公司最早的办公地点是在深圳湾畔的两间简易房。
跟其他许许多多创业公司一样,华为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990年代早期华为开始自主设计生产产品,为后续公司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1993年,华为推出了C&C08,这是一款数字电信交换机,不仅性能可靠,价格也远低于其他系统。2002年全球IT泡沫破灭,华为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公司内外矛盾交集濒于破产。
任正非曾回忆,在那半年时间里经常从噩梦中醒来哭泣。“如果不是公司的骨干们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从那以后,华为人内心扎下了很深的忧患意识,坚信唯有奋斗者才能得到最后胜利。
他的团队也未辜负所托,至今华为的技术和员工支持了全球170多个国家或地区1500多张通讯网络的稳定运行,服务着全球1/3以上的人口。
很难想象,这家世界通讯行业巨头,30年前还只是一家代理销售香港交换机的深圳初创公司。03「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10%」
华为创业初期,中国交换机市场上的大型局用机和用户机基本来自国外的电信企业及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性。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华为公司放着唾手可得的钱不赚,却去劳神耗财地搞科研,“实在太傻了”。然而任正非自有他的一番见解,他认为: “华为技术开发的动力是为了生存。”
任正非曾自我解嘲说,无知使他跌进了通讯设备这个天然的全球力量竞争最激烈的角力场,竞争对手都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这个角力场的生存法则很简单:
你必须首先拥有一支全球力量,拥有自己的 核心技术,才可能自主,才有核心竞争优势。
为此,华为一直坚持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投入强度之高,当属中国公司之最。
近10年里,华为的创新发展更是彻底颠覆了全球通信业的格局。
在超越对手的道路上,华为成为了领跑者,登上了世界电信设备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 2013年10月16日,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会见到访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
任正非表示,早年创业卖通信产品时的思路是“卖便宜点、多卖点”,现在华为已完成从低价到高价、从速度向质量、从产品到品牌完成了凤凰涅槃。
不仅在通信基站领域,近年来华为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华为智能手机在欧美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均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04「低调神秘,却能为客户竭尽全力」
“穿着发皱的衬衣,身上可能还有墨迹,一大清早就在深圳深南大道上运动,外人绝对不会想到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华为总裁。”
这是一位华为员工眼中的任正非。在营销方式上,任正非领导的华为也令人称奇。它几乎从不做广告,对现代企业最重视的公关传播似乎也没有丝毫兴趣。
领导华为十几年,任正非很少受过媒体的公开采访。但即便如此,并没有影响到华为进入到世界顶尖企业行列。▲ 任正非在华为食堂打饭。
但也有人指出,华为的快速成长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关,它恰好赶上了中国经济大发展周期,通讯基础设施的大量更新为华为带来了巨大订单。
最初,华为是从偏远农村等低端市场做起的,在跨国企业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机会,甚至采取了许多特殊的营销手段。任正非执掌下的华为几乎从来不主动宣传自己,哪怕遇到恶意攻击的时候,也不“争辩”。
但低调的任正非并不是一个内敛的人,熟知他的人说,任正非言谈喜欢直抒胸臆,为性情中人,他可以为最小的客户竭尽全力,但不会为公众舆论费一点口舌。
对于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功,任正非也这样解释过: “业界老说我神秘自大,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藏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 ▲ 2015年,华为CEO任正非陪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参观华为公司展厅。
05「狼性管理,创新科学的激励机制」 与华为奇迹齐名的还有华为的“加班文化”,也被讹传为“床垫文化”——
每个人一个垫子时刻准备在办公室加班睡觉,直到第二天继续工作。
加班对于华为员工自有体会,据统计,华为的职场研发人员工作时间每年达到惊人的2800小时。对于这个问题,任正非曾经直言:
“大家不奋斗华为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这恰恰反映了华为一直以来坚决执行的治企方略: 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
▲ 中国企业界著名的《华为公司基本法》从1995年萌芽,到1998年审议通过。
任正非从不讳言加班多、条件苦,确实是客观存在,他也同时在华为内部建立对狼性文化的激励机制。
在任正非的努力下,华为推行了完善的员工持股计划,保障奋斗者们应有的奖励。只要为公司带来效益,一个持50万股的员工年底分红就可以达到100万元。
除了激励机制,在任正非的主导下,华为公司还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机制。
在华为内部,各级干部如果没有成功的项目实践经验,就没有资格担任管理者,这就是任正非一贯推崇的“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治企理念的体现。
▲ 2018年1月,任正非自罚100万元:华为问责通报称任正非因管理不善自罚款。43岁创业,不惑之年始见春。任正非,这位一手把华为公司打造成世界级科技王国的深圳改革人物,不仅创立了开中国先河的企业治理大法,在判断企业市场时也极具预见性,在企业繁花似锦时总能未雨绸缪带领企业度过“寒冬”。
从这个意义上讲,任正非是企业家,更是为观念而战斗的商业思想家。
第三篇:华为危机忧患意识
建立在灰度理论基础上的华为的自我批判有这样几条规定:第一条是不搞人人过关,不发动群众,这显然跟文化大革命的做法不一样。
第二是更多的自我批判,不要批判别人。第三是强调一个“真”字,要实事求是。第四是不无限上纲、无情打击,把握适度。第五是善意与建设性是大前提。
一、组织黑洞:山头,腐败,惰怠
生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带着病毒来到这个世界。马克思说“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大踏步地向坟墓迈进”。一个组织又何尝不是如此?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概莫如此。当它生机勃勃的诞生之时,腐蚀、侵蚀这个组织的各种病症也都相伴而发生了。
组织的病症源于人,源于人性。西方组织管理学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懒惰的,贪婪的,正因为单个的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私、贪婪、惰怠,所以,当这些携带着同样病毒的一群人,构成一个组织的时候,也同样就构成了对组织从发生、发展到终结的全部生命过程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疲劳。一个人保持阶段性的活力、激情是容易做到的,一个组织保持两年、三年、五年的活力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持久地保持激情与活力,大概是组织领袖们所随时面临的难题。
员工疲劳症。一个新员工刚进到公司,开始是积极、向上的,八点上班他七点半就到,晚上下班以后还照样在办公室加班,但当一个新士兵变成一个”兵痞”,他就缺乏活力与激情了。当一匹马从战马变成懒马,变成病马的时候,这个马群一定会出现类似于传染病一般的普遍惰怠与散漫,普遍的不想作为。
比员工疲劳症更可怕的是领袖疲劳症,也就是管理者的疲劳症。领袖是一帮什么人?是一帮永远富于妄想症的冒险家,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第一是冒险精神,第二是永不懈怠的持续的冒险精神,也就是说领袖必须像永动机一般的思考和行动。所以,组织的领袖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激情与活力,持续的奋斗精神,才是一个组织的关键,但是光有这个关键还不行,还必须点燃起整个组织的全体参与者、追随者们持续的梦想,持续的激情。
我们把组织的惰怠现象称作“组织黑洞”——类似于宇宙中的“黑洞”——任何接近于天体黑洞的物质与能量都会被瞬间吞没掉。所以组织要远离“黑洞”,通过强健组织的正能量以战胜“暗能量”。组织黑洞的第二点就是山头主义。组织中的山头、体系、派别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组织变革的大多数指向是围绕着铲山头而进行的,山头是人类心理、生理现象的必然产物。这一问题在华为早期的十多年曾经也是严重的,这跟华为早期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两万人民币起家,不到十个人,做交换机的倒买倒卖,活下去是这个企业的唯一使命。怎么活下来呢?谁能为公司拿到合同,拿到救命钱,谁能为公司带来产品,从一无所有到有产品,谁就是公司的英雄。几乎所有的中国民营企业,原始积累阶段都是个人英雄主义文化所主导的。
这样一种个人英雄主导的文化带来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从1988年成立,到1998年这十年时间,华为超越了中国的所有对手(当时的巨大中华,巨龙是军队企业,大唐是国有企业,中兴是处在深圳的国有企业),然后成为中国第一。但是,这种中国第一带给任正非的是什么呢?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篇文章里讲,华为当时山头林立,主义盛行,真不知道该朝哪儿走。很多组织,包括很多企业,当大家一起共患难时,上下一心,有高度的凝聚力,但是当它稍稍有一点儿基础,有一些财富的时候,英雄们的那种英雄情结所衍生的欲望、野心和利益集团之间的那种贪婪的诉求,就常常把这个组织撕裂了,把这个组织的团队精神、凝聚力扭曲了。
第三个组织黑洞是腐败。腐败问题也是人类组织与生俱来的问题。国家有,社会组织有,一个以财富的增长为核心目标的功利性组织中,腐败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华为历史上这种问题也不少,比如关联交易,每年的销售额,十年前也是五六百亿人民币,五六百亿人民币要靠大量的供应商支撑的。这里面当然就会产生关联交易问题。2006年,在马尔代夫的一家度假酒店,公司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专门讨论清理关联交易。从任正非开始,所有公司高层跟华为有关联交易的亲戚朋友的公司全部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从上到下的干部廉政宣誓活动,从此这个事情就坚持下来了。今天还有没有?我相信现在少多了,但是,关键还需在制度上解决问题。
华为的审计部是一个很厉害的机构,任正非有一次到日本去出差,被审计出来在酒店洗的衣服放在报销里面,审计部的头儿就找任正非谈话,对不起得退回来,退回来还得写检讨。
华为所有的人不能坐飞机头等舱,任正非毕竟69岁了,到全世界各地他得坐头等舱,对不起,多出的钱你自己朝里填。所以,每出一次国任正非就“亏损”一次。
在我们称之为组织的三个黑洞中,其实最最可怕的还不是腐败和山头问题,而是惰怠,是组织疲劳。历史是最可怕的敌人,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生机勃勃,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也敢犯,也犯得起,一个组织也是如此,早期可以不断去尝试失败,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路径。但到一定阶段,当这个组织有了历史,组织就开始慢慢变的板结起来。控制多一点儿,还是控制弱一点儿,常常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二、警惕意识与自我批判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背负成功与辉煌的包袱,这个企业其实也离死亡不远了。所以,任正非讲华为是没有历史的公司。
在华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华为过去的历史,没有一张图片有任正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办公场所看不到哪个中央领导视察华为的照片„„华为也是一个没有功臣的公司,华为一位高管对我说,华为是一个不承认功臣的公司,老板也是,也就是说当任正非退休以后,任正非也不会被供在华为的殿堂里。
任正非说过,我从来不在乎媒体现在、今天、明天怎么看我。第二,我也不在乎接班人是否忠诚,接班人都是从底层打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同时又能够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同时又有开放的胸怀,又有善于妥协的精神,同时在看人的问题上能够多元视角,而不是黑白分明,他就是自然而然成长的领袖。领袖不是选拔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恐惧造就伟大,任何组织,包括个人,如果没有与你成长所相伴随的那种不安全感,那种始终追随着你的不安的影子,你可能就变的很放松,很悠闲。但是,这种放松跟悠闲可能的结果是: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面前,你的安逸,你对危险的麻木,会导致组织快速的崩溃掉。我们生存于一个丛林世界,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实际上都在被危险所包围着。如果你不始终保持对危险的警觉,变的麻木,麻痹,危险可能就悄无声息地由一个黑点变成黑影,由一个黑影变成巨大的威胁笼罩在组织的头上,所以,战胜恐惧,战胜不安全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
华为今天是事实上全球电信制造领域的领导者,但今天的华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时候。为什么呢?成功容易让人变的惰怠和自大,让组织变的盲目骄傲和固步自封。精美的地毯下布满了细菌,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组织如此,一个企业同样如此。警惕这些细菌的滋生繁衍就是在为企业加固未来。
华为过去的成功靠眼睛对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但今天的华为是不是还是这样一种文化?今天的华为是不是也大量存在下级总是把自己的成长与提拔,寄托在某一个上司赏识自己呢?今天的华为是不是还是那种前方作战的人有充分的指挥权、决策权,和打仗的主动权呢? 爱立信是这个行业的老大,爱立信只有七万多员工,爱立信在机关里的干部只有一万多人,华为的机关里有三万多人。三万多人在一个像大花园般的后方,看着PPT,喝着咖啡,要告诉前方怎么打仗。那华为未来能不倒下吗?所以,这几年任正非反复讲,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炮火,也多次讲,我们现在上下弥漫着一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国民党风气。
三、警惕意识的源起
首先是现实因素。华为由当年的那种海盗文化、草寇文化,个人英雄主义主导的文化发展到后来十年以后,企业做起来了,有一定规模了,山头文化一定是尖锐存在的问题。一个企业长期保持对山头文化的警觉,是必须的。
由山头文化衍生出游击队文化,而与之对应的正规军文化则是把野马变成战马,把一帮土匪变成战士。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给我们现代的组织领袖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中国是一个缺乏商业历史和商业管理理论的国家,但是,组织与组织之间,它在根本的方面是相似的,相通的。所以,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从《史记》、《资治通鉴》到《毛泽东选集》,应该说都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如何防止组织惰怠、组织山头、组织腐败的重要的观点与经验。
在研究组织兴起、组织异化、组织变革方面,毛泽东绝对是大师。很多中国企业家喜欢看中共党史,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篇:在……中成长
一、请以“在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情、认识)。
二、请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情、认识)。
在生活中得到快乐
生活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都有。而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甜,我把它理解为快乐。在我身边,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今天好烦啊,真的。”其实,快乐很简单,简单得连你都会忽视它。
在公车里,我早早的坐好了位置,等待拥挤的人群把本来空旷的车厢塞满,然后发动机启动。这时,我看见一个提着菜篮子的老奶奶摇摇晃晃地站在门口,菜都好像快蹦出来了。我站了起来,对奶奶说:“奶奶,您坐。”奶奶坐了下来,说:“谢谢你,小姑娘。”这是一种快乐。
在家庭中,偶尔的一次小测试考砸了,父母轮翻上阵使出口水阵,我的眼眶里充满泪水,坚决不让它流出来。这时,“及时雨”奶奶正好回来,我赶紧躲到奶奶身后,奶奶说:“算了算了,就一次嘛,下次考好就是了。”看着父母无奈的表情和奶奶慈爱的目光,我知道,这也是一种快乐。
在学校里,我遇到了一个几何难题。正抓耳挠腮,束手无策时,三四个好朋友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指指题目,她们异口同声说:“OK,我们和你一起想!”不到一会儿,一个说用“角边角”定理,一个说用“边角边”定理,我也想出用“边边边”定理做了。有这群朋友,这也是一种快乐。
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我轻轻关上卧室门,扣上我新买的耳机,听起我心爱的音乐,跳起我喜欢的街舞,有时还会大声的唱起来。累了,趴在床上看看书,听听歌,这都是一些简单而又惬意的事。我爱音乐,这也是一种快乐。
生活中真的有许多快乐值得我们去寻找和拥有。现在,我明白了,快乐就是自己对现在的那份满足,对未来的那份憧憬,对梦想的那份执着。
在阅读中成长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书是阳光,而我就像那刚发芽的小草,在阅读中一天天地成长。
曾几何时,我不再沉迷于电视剧、动画片与漫画书;曾几何时,我不再落泪时用回忆舔伤口;曾几何时,我不再做作的将成功放大;曾几何时,我不再逃避困苦,新的我,在成长中走过,哭过、笑过、迷茫过,我在阅读中学会坚毅,我长大了。
在我小时候,书是我的伙伴,当我孤独寂寞时,书陪伴我。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出去办事,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对于一个第一次独自在家的我来说,这个空洞洞的房子真是可怕极了。这时,我看到了书架上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好奇的走了过去,拿起来就看,谁知,我竟然被这本书的问题吸引住了。一会儿困惑,一会儿惊叹,我沉浸在阅读中,我不再害怕,我变得很勇敢,我长大了。
再大一点的时候,阅读便成了我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阅读使我从书中懂得了更多的知识。记得在上小学时,我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这全要归功于阅读。其实,我的那些词句,都是从阅读中总结出来的,从此以后,我便更加喜欢读书了。上二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被刊登在“红领巾报”上,我感到十分光荣,同时,我也感谢那些让我充实了自己的书。我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我在阅读中成长。
是阅读,在寂寞时给了我阳光,让我茁壮成长,是阅读,帮助我取得了最优异的成绩,让我拥有自信,是阅读人我懂得了根多的道理,我在阅读中成长,我在阅读中快乐。
在阅读中成长
书,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它可以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自然界的神奇奥秘、茫茫宇宙的深远博大、人类探索科学的曲折历程„„在书香的浸润下,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少年。
丰富的阅读让我积累了许多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知识等。而且时间长了,我还能将这些知识记住,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读书的感受。读凡尔纳科幻小说,使我浮想连翩,仿佛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读革命小说,我看到了战争年代的艰辛,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不朽灵魂,更加懂得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读《上下五千年》,我好像穿越时空,与大诗人李白对话,领略三国时壮士们的豪情壮志„„
大量的阅读,增加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课堂上,我的知识比同齡人丰富,同学们有不会的问题,都来问我。我的作文成绩优异,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传看,很受同学们喜爱,所以我的朋友很多,并带动了身边的同学也爱上了阅读。读书还教会了
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孝敬老人,友爱同学,讲卫生、懂礼仪,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因为我爱读书,作文优秀,多次获得了学校“读书小能手”称号,并被评为“烟台市经典诵读小名士”,还在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是读书,扩充了我的知识;是读书,让我成为一个讲文明的人;是读书,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是在阅读中成长的,我会永远与好书为友,和文明做伴,让自己的羽翼更为丰盈,让自己像雄鹰一样凌空翱翔。
在快乐中成长
快乐,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让我们尽情享受;快乐,是一幅绘不完的画,让我们为之陶醉。
快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心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的享受,让我们在快乐中长大吧。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败,让我们以快乐的心情的心情来对待,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就会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假如挫折是一块石头,如果我们有快乐相伴,那石块将为我们铺出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如果我们与沮丧为伍,那石块就成了我们的绊脚石。如 1 果我们与失望同行,我们背起石块,我们会压得寸步难行。朋友们,让我们用快乐的心情
我第一次穿上溜冰鞋,笨重地挪动了一两步,却没站稳,“啪”地一下摔了个狗吃泥。对待每一件事吧。
我毫不气馁拖着沉重的鞋子坚难地站了起来,却又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旁的小伙伴看到我快乐不仅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这副狼狈模样得意得哈哈大笑,我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爬起来跟跟跄跄地追了上去,在快乐中成长的孩子,眼睛是明亮的,心灵是清澈的。快乐让我们拥有了自信,学会却因为技术不熟练,摔得灰头土脸。小嘴一嘟,腮帮子一鼓,我坐在地上,小声抽泣起来。
了自主,学会了独立。也会让我们的坏情绪随风而逝。如果你把快乐的事情讲给朋友,你
“嘿,胆小鬼。这么快就气馁了呀?真是没出息。”一阵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就拥有了两个快乐。
抬头一看是爸爸,头立刻又无力地垂了下去。“起来呀!还在那儿干嘛,谁说女子不如男,生活中,快乐是一盏明灯,照亮黑暗的角落,快乐犹如春风,让人们感受春天般的温你可别丢了你们女性的脸。”我一听这话,便来了精神,一下子跳起来,努力地练习着,暖,快乐是清晨的雨露,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快乐成长,让我们学会了理解;快乐成长,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摔,逐步掌握了滑冰的基本技巧,摔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许多。让我们懂得了欣赏;快乐成长,让我们学会了拥有善良,快乐成长,我们了学会坚强。
光滑的轮子在我的脚下,却像普通鞋子一样运转自如。
让我们一起在快乐中成长吧!
一滴水能够尝试汇入大海,一朵云能够尝试拥抱蓝天,一棵草能够尝试融入草原,一 只鹰能够尝试展翅飞翔,我们又有什么能不尝试的呢?
在鼓励中成长
鼓励是一双严冬中的手套,温暖你冰冷的手。鼓励是大雪中的一件外衣,温暖你瑟瑟 发抖的身体。鼓励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照亮你前进的道路。鼓励是一把火,炽热你的心在尝试中成长 灵。
成长中的一次次尝试,如同一缕春风,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如同一缕阳光,照亮了人
小时候,鼓励是摔倒时妈妈的笑脸。上学时,鼓励是老师谆谆的教导。长大了,鼓励生的旅途;如同一道彩虹,渲染了我们的人生。而这每一次的尝试,也许是坎坷的,也许是受挫折时是妈妈温暖的话语。现在,鼓励是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是顺利的,也许是失意的,也许是成功的„„在尝试中成长,永远是痛并快乐着的!
记得有一次,因为我学习不踏实,不认真,在考试中失利了。当看到我的考试成绩时,我犹记得,曾经的自己是那么的不善言辞,在课堂上的我,永远只能是一个舞台底下的观的心七上八下,心想:回家妈妈肯定会骂我,我该怎么办呀!就这样,我怀着一颗忐忑的众。我从不敢大胆地发言,或者像别人那样毫不迟疑地举起手来。于是,举手发言,这成心回了家。可没想到,回家后妈妈不是骂我,反而心平气和的鼓励我说:“没关系,一次了我的致命弱点。虽然我也曾经羡慕过那些总是能在发言后博得一片掌声的同学,虽然我没考好不要紧,只要你以后踏实认真地学习,老师讲课时你能认真听讲,就行了。”妈妈也曾经不断地想要改变自己,可是我总是做得不尽人意。直到后来,我发现老师常常将殷虽然不是什么知识分子,她的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切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而此时的我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我故作视而不见,然后深深地低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时。有一次放学路上,因为人太多,我慌忙中忘记了刹车,下坡时下头去,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似乎总能够听到来自老师心底的那一声叹息。
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路人。车子被摔坏了,我吓得好几天没敢骑自行车。爸爸鼓励我说:“人
直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在课上抛出了一个难题,我先是一怔,紧接着心中又是一动,生总是要有困难的,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成长。”
这不正是我昨天复习到的知识吗!班上的同学都在迟疑着,此时的气氛很是凝重,老师仿
因为鼓励,我学会了坚强。因为鼓励,我知道了勇于面对困难。因为鼓励,我更好的佛将目光定格在了我的身上,那眼神里满是期盼,我垂着眼帘,低下了头。老师将目光转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移到了别处。良久,我的耳畔才传来老师的声音:“难道你们都不会吗?”我犹豫着,想 到了老师对我的殷殷期盼,我对自己的恨铁不成钢,此时的我心中有如汹涌的海浪在翻滚 着,毫不平静。我不禁在心中发出质问:“为什么?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我仿佛被心 在尝试中成长 底的这一声怒吼给问住了„„我抬起头,怯怯地举起了手,待回答完了问题后,我再次看如果我是一滴水,将会尝试汇入大海;如果我是一朵云,将会尝试拥抱蓝天;如果我是一向老师,她的眼神中有欣喜、有骄傲,老师举起了手带头为我鼓掌„„那一刻,我才真正株草,将会尝试染绿大地;如果我是一只鹰,将会尝试展翅翱翔。
觉得自己已经成长了许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总是会
从尝试着大胆发言的那一刻起,我才发现我已经战胜了自己。在尝试中成长,是收获有些磕磕绊绊的时候,而在各种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在尝试中成长,在牵绊面前问心无的,更是不易的!愧地微笑。
还记得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在挫折中成长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重重巨浪过后的海洋才会显得如此蔚蓝。而我就像一叶扁舟,冒着随时都可能被大浪覆灭的危险,在风浪中毅然前行。
还记得得到期中考试成绩单的情形。只有84分的英语成绩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使我全身都震悚起来。面对同桌向我炫耀的得意神态,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我也不生他的气,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一丝牵挂。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向前发展。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无微不至的付出,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父母的辛劳„„
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因为他有资本向我炫耀。而我却没有那个本钱,但是现在并不代表以后。我在心里暗暗起誓:迟早有一天会让你见证我的成功。
自此以后,我便鼓足了劲头去学英语。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会背上几个单词,记住几句语法。在课上,为了让自己不走神,我用各种办法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每天的英语作业,我都会把它作为检测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经过了辛勤的努力后,我迎来了一次小测试。
这一天,我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接过试卷,检测自己的时刻到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我右手一伸抓过我的笔,紧张着右手按住试卷,左手一扶,“唰——唰”地开始了答卷,交卷时,我自信满满的将试卷交了上去。知道试卷成绩公布时,当我知道我考了96分的那一刻,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虽然这次的进步并不大,但是我会更加努力,展现自己的实力。
挫折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他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引领着我向那正确的方向扬帆起航。
在感恩中成长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敬重。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尘埃。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朋友,让我们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风雨中成长
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灰蒙蒙的,好像随时会下雨一般。我拖着犹如灌了铅一样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考试的失败已让我遍体鳞伤,老师的无奈与同学的嘲讽让我再无脸在教师中多停留一秒。这时的我,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大街上,周围的喧闹声好似被什么隔开了一样,只觉世界静悄悄的,天空中压抑了许久的暴雨,在这一刻释放。那冰冷的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打在身上,有点疼。雨打在树上发出沙沙声,好似也在嘲笑我一般,我愤怒地朝家跑去,那里也许是我唯一可以躲避风暴的港湾。洗完澡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坐在椅子上,我目光呆滞的看着书架,随手从书架中抽出一本书,翻了几页,当看到史铁生的故事的时候,仿佛有一只手,把我从失意中拉回了现实。史铁生的成功与失败打动了我。比起史铁生的失败,我的这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在失败后是怎样做的,而我呢?我放下书,开始反省自己,我发现,之前失败过后,也就算了,并没有去总结为什么会失败。于是我拿起笔,把我失败后该怎样做,成功后又该怎样做写了下来并贴在了床头,让我每天起来就会记住。期中考试的成绩证明了我的努力与付出。那张贴在床头的纸,我已不再需要,它早已印在了我的心里。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面对风雨,要勇于拼搏。让我们在风雨中成长,在风雨中感悟人生吧!失败便是人生中的风景,只有在风雨的洗礼下,我们才会慢慢学会坚强,学会去推倒在我们面前的一堵堵高墙,学会珍惜挫折,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第五篇:《在QC中学习与成长》
在QC中学习与成长
5月31日,当我二次站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2010~2011QC成果发表会颁奖台上代表公司二项QC成果领取一等奖和二等奖时,之前大家完成QC报告的种种艰难在这一刻恍如浮云,感受到的则是公司QC成果得到专家评委们认可的快乐和喜悦。
公司研发中心的《降低21#系列激光继电器漏气率》QC报告在发表之前经过了公司质量部门QC专家们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成果充满实力。在发表会上,选题、统计工具的运用以及成果效益等方面专家评委均无疑问,以决对的实力获得了“问题解决型”QC成果一等奖。
而我们装配六车间的《提高164#触簧系统生产效率》是我们一线生产员工和技术人员、检验员共同组成的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而建立的现场型QC课题。虽然评委们对报告里统计工具运用不够提出了问题,但评委们还是认可了我们课题成果和一线员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以集体的智彗和力量获得了“问题解决型”QC成果二等奖。
获奖只是一个结果,而完成QC课题则是一个小组不断学习与成长的的过程。“QC”——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管理或品质控制。秉乘QC的宗旨,我们公司已经连续的开展了25届QC成果发表会,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形成了零件车间、研发中心二大实力派,历年来不断的获得院里的一等奖以及航天部国优、部优的奖励。在群众质量改进上可谓卓有成效。而我们装配车间和检验处则在每一次的公司发表会上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着。今年我们装配车间神剑QC小组能有机会参加院里的大赛,是与公司质量部门的不断引导和车间历届领导的支持分不开的。同时也得到了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和检验员的大力协助。特别要感谢的是公司的三位国家级的QC诊断师和零件车间的QC骨干向勇和张金宁师傅,一遍一遍的为我们提出修改意见和传授经验,才使我们小组能力取得突破性的提高。
通过此次参赛,我对QC小组的活动开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起来,需加强以下几点:
1、用数据说话 数据是QC成果的核心,没有充分数据的QC成果,不是好的QC成果。在QC成果中要用数据来显示事实的全部。
2、深入地去理解和运用统计工具
目前我们在制作QC成果中,往往都会使用老七种工具(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等)图表制作,但是在新七种工具(控制图、散布图等工具)的运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方面除了自身的钻研外,也需要专家来指点。另外在原因分析上用两图一表的方式往往过于简单,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3、课题的挖掘很重要
QC的成果无处不在。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从严格意义上去理解,都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挖掘课题、经常性地总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4、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力量
QC小组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民主,在活动中全员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在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善于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长处,就如QC的成果制作、发布、数据采集、原因分析、现状调查不可能集一人之力完成,而是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协作。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QC成果的发表。
5、需要不断提升QC成果制作水平
在成果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运用到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而且可以使用各种音像效果,例如增加音乐、flash等来加强评审对于整个成果的印象,同时以互动的形式更能够体现成果的价值。
总之,通过QC活动的开展,我不仅感受到QC小组活动开展的实用性,更加感受到它的可操作性。其实,我们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用QC成果展示这个方式进行总结和评估,在做好总结的同时更能够突出工作的重点和亮点。通过开展PDCA循环,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严格地遵照十个步骤,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创新,努力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