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危机中奋进 在困境中突围
在危机中奋进 在困境中突围
陈万波
2009年第8期 ——经济建设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不为定势所困,不为困难所惧,在危机中奋进,在困境中突围,全市经济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势头。今年元至6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15亿元,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7亿元,同比增长6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9亿元,同比增长1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1元,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76元,同比增长24.21%。
——切实帮扶企业,大力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对企业献真情、出实招,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的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21亿元,同比增长57.28%。一是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瓶颈,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链条断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金融政策的机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帮助企业融资1.4亿元,其中财政融资3000万元,通过担保公司、建设投资经营公司等平台融资1.1亿元,帮助企业在困境中能够满负荷生产,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瓶颈制约。二是帮助企业破解成长瓶颈,增强企业扩张能力。我们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通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兼并、重组、靠大联大等方式进行规模扩张,推进中小企业不断做大作强。今年元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家,达120家(全年有望达到147家)。三是帮助企业破解环境瓶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新来的外来投资者,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促其迅速开工、投产;对正在建设的企业,坚持政策承诺不变、支持力度不变、服务专班不变,增强投资者的发展信心;对已经落户的企业,规范收费行为,为企业减负440余万元。
——发展新的产业,努力培植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年初以来,我们着力培育新的增量,发展新的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一是全面加快经济开发区规模扩张,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我们把经济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主平台,按照“一区四园”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为龙头,以洪山嘴工业园、科技产业园、仙人渡工业园、李楼冶金工业园为辅助,将经济开发区向乡镇延伸拓展,拓展开发区面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在完成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基础上,实施迁村腾地工程,规划拆迁661户,腾置土地1302亩,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拆迁171户,二期计划拆迁210户,目前已经启动。二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针对招商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我们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招商实效。组建“百人招商团”上门招商,设立10个招商分局驻外招商。今年元至6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61亿元。在建项目77个,投资总额46.4亿元。投产项目43个,投资总额6.46亿元,重点项目有苏州仁和镁合金压铸生产线、楚凯铅锌冶炼、梨花湖食品即食面生产线等。在谈项目61个,投资总额180.98亿元;协议项目35个,投资总额132.27亿元,其中过亿元6个;合同项目5个,投资总额8.37亿元,其中过亿元5个。三是大力鼓励扶持全民创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成长机制、服务机制、投入机制,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目前全市已有6000余名外出劳力回乡创办各类企业420多家,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组织600余家,力争年底民营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由去年年底的61%上升到78%。
——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以来,我们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提速的强大引擎,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大规模实施项目建设投资。上半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亿元,同比增长103.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成倍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对经济提速的牵引力。一是大规模实施工业项目投资,拉动工业经济提速发展。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四制”跟踪服务体系,即已开工项目实行市“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部门全程服务制,已签约项目实行领导和责任单位跟踪落实责任责,已引进项目实行领导和部门挂点联系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上半年,在建项目77个,投资总额46.4亿元;投产项目43个,投资总额6.46亿元;技改项目41个,总投资10亿元。二是大规模开展城建项目投资,拉动城市建设提速发展。继续坚持“南进、北延、东扩、西改”的城市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规模开展城市开发建设,投资40多亿元,开工4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开发改造项目,拆迁旧城面积10万多平方米,城区扩展1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拉动农村建设提速发展。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投入3210万元,兴建了孟楼镇古城水库、马冲水库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完成仙人渡马冲水库、袁冲乡朱排岗泵站等4个安全引水工程,解决了6.3万人的安全引水问题;完成冯营水库的除险加固;新完成“一建三改”2009户;标准化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37家。■
(作者系中共老河口市委书记)
第二篇:乡镇农资经销商,困境中如何突围
最近,笔者针对某省部分乡镇农资经销商,特别是农资零售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了解。通过与他们交流,笔者发现,目前许多乡镇农资经销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生存状况甚忧。究竟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笔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迷惑:农资赊欠,何时能止
许多地方的农资零售商卖农资靠赊欠,以赊促销,特别是化肥的赊欠更为严重。笔者在村镇走访,虽然今年肥价上涨,但化肥赊欠在当地还比较普遍。有些农资店老板说:“我不赊,别人赊;不赊欠,就卖不了”。在某镇采访,一位农资店的老板苦笑着说:“有些农民赊了你的化肥连个欠条也不写,农民赖帐现象时有发生。”一个村级农资店老板说:“我一年卖二百多吨化肥,一多半靠赊销,去年一个农民赊欠我600多元的化肥,没想到那位农民出了车祸,人死账烂,我也只能认倒霉。今年我不敢赊了,可肥料就卖的少了。”某地一位农资经销商去年一次赊欠给一个果树协会农药20多万元;当经销商向该协会要钱时,果树协会的负责人,以农药存在质量问题,拒付货款。万般无奈,经销商以对方欠款不还为由,向法院起诉。本想依照法律讨回欠款,那知果树协会以农药有质量问题给果树造成减产为由,反而又把经销商告上了法庭。类似“赊欠陷阱”还有很多。
为什么农民买农资要赊欠?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某镇与几位农民座谈,农民说:“如果卖化肥的都不赊欠,我们农民也照常种地。我们农民赊欠并不是都没有钱,有时即便有钱,也想赊欠。赊欠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买着假肥、假药;另外,现在不少卖化肥的都走街穿户,把肥送上到门,他们几乎都让我们秋后算帐,我们为什么要现钱买呢?”看来形成农民赊欠习惯的也不能全怪罪农民,其主要根源还是我们农资经销商自己造成的,长期的不正当的竞争,促成了农民赊欠习惯。
二、困境:内外交困,阻力重重
困境一:资金短缺,步履艰难
零售农资店本来资金就不富余,加上今年农资价格暴涨,资金短缺已成为个体农资店老板最头痛的事情之一。钱从哪里来?向银行贷款没有关系,有关系的也要请客送礼,看似利息较低,实际上也是高利息。逢年过节还有还不清的人情债,贷款的代价也不低。但生意还是要做,没有办法,不少农资店老板只有硬着头皮,靠民间借贷,利息从1.5分到2分不等。利息高了,成本就高,农资卖的价格就高,市场竞争力可想而知。如果全靠借来的钱进肥,再赊出去,时间长了,农资经销商就根本没有利润可言。表面看起来进进出出,热热闹闹,到年终算盘一响,才知道白忙活。
困境二:陈货积压,帐目模糊
有些农资经销商只顾进新货,卖新货,却忘了对旧货及时的处理。农资是有生命的产品,一旦过期,要么作废,要么降价,给经销商造成很大的损失。不少农资店甚至还在出售已过期四、五年的农药。有些人干了一辈子农资,开了一辈子的农资店就挣了一堆陈货。通过我们了解得知,还有不少农资店,从来不清资盘点,损失多少不知道,库存多少不知道,甚至有些个体农资店连帐本都没有,货物一大堆,欠条一大把。
笔者在日照采访了一家农资店,店老板姓李,今年43岁,去年自己的农资门市部发生一场火灾,瞬间把欠条烧个精光,夫妻俩抱头痛哭。正当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动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还把欠条存在电脑里。当他抱着一线希望找到电脑维修人员时,经过维修工的修理,主机打开时,欠条全部展现在眼前。原来,失火时电脑虽然也遭到破坏,但多亏主机没有报废,足足的36万元欠款,如果当时没有这台电脑,这位老板到哪里去要这个账!用老李的话说:“是电脑救了我。”
困境三:知识贫乏,技术缺失
农资属于特殊商品,按说应有专业的农业知识才有资格经营农资。这几年特别是在蔬菜、果树产区,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农资门店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度市崔家集镇陶凤海是一个村级农资店的老板,年销售额上百万元,靠的就是农业技术。由此可见,通过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是一条可行的、有效的经营和发展之路。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走访的农资店中,真正懂农资、懂农业技术的人并不多。虽然个别人也懂一点农业知识,但只能算是懂得一点皮毛,最多能算得上懂农药、化肥的商品知识,还算不上真正的、系统的懂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目前,多数农资经销商在给作物诊断病害时还处在 “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水平上,所以有了好药好肥也用不好,卖不了,即便是好货,也推广不出去。原因就是自己缺乏技术,缺少文化,缺少专业知识。
困境四:进货随意,品种繁杂
干了一辈子农资,销售了一辈子化肥农药,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多数乡镇农资店,进货随意性很大,虽然每年都要推十几个品种,但都不长久。有些人进货随大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看别人进什么货好卖,自己也跟着进。门对门,互相杀价,相互竞争。结果不但都挣不到钱,还伤了和气。由于缺乏合作精神,形不成合力,所以乡镇级经销商的竞争力和抵抗市场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三、突围:练好内功,搞好服务
面对种种困惑,我们许多农资经销商都在寻找一条出路:怎样才能解除困惑?怎样才能发展壮大?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提高竞争力的问题。作为乡镇农资经销商要想提高竞争力,要想长远地把生意做下去,并且做到经营有利润,就要从根本上赢得农民的信任。通过努力,练好内功,搞好服务,要做到一下几点:
1.经营农资特色店铺
首先,要选择名牌产品销售;其次,把自己独家经营的品种,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推广,使自己经营的品种在当地成为名牌;另外要使自己的店容店貌富有特色。眼下还有不少农资店还挂着百货店、食品店、杂品店经营农资,门头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甚至可以说不伦不类。这怎么能靠招牌去吸引顾客呢?银禾化工德民欣品牌下面江苏的一个经销商只卖德民欣的一个品牌的几个特色产品,3年就变成了当地的大户。
2.给予农民技术指导
有一位农业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农资行业的竞争也要靠技术竞争,农民愿意找那些懂农业技术的人买东西,如果通过你的技术指导,能对症下药,给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农民一定会相信你”。此话不无道理。在许多地方,笔者看到,有些农资店的老板已买上电脑软件为农民查询作物病虫害,有些经销商已经配备了测土仪为农民测土,靠仪器靠技术竞争,一定会成为今后农资行业的一个新的服务亮点。
3.下乡送技术
无论到什么时候,服务都是赢得客户的法宝。但经营农资一提到服务,有些人就会想到“态度和蔼,送货到门”,这些固然重要。但是,近几年农民所需要的服务,更多的是技术上的服务和信息上的服务。作为一个农资经销商,特别是应给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和销售信息服务,这才是当前和今后农民最需要的。那种认为只要把货送上到门,甚至不要钱先赊销就是服务好的认识是片面,也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现在很多搞的比较好的经销商不是单靠下乡送货,而是通过与农业专家的结合,变原来的下乡送货为下乡送技术,所到之处,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4.保证产品质量
始终给农民提供最优质的农资产品,是每一个农资经销商的社会责任。抓好产品质量,不但是为农民,实际最后受益的也是自己,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没有长久的客户,也就没有长久的市场,也就没有长久的效益。
5.重视自身宣传
多数农资经销商只重视销售,忽视对自身的宣传。所以要想使自己的门头在当地有知名度、客源多,就不能忽视宣传,并应保持宣传的经常性。
第三篇:在困境中发展(范文模版)
在困境中发展———破解发展瓶颈
-------在青龙中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西山驿中学
黄继宏
各位领导:
今天这里聚集着肥东教育的“同”“仁”,“同”在我们共同从事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仁”在我们秉承“仁爱”之心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工程。办学现状促使我不得不对学校的发展历程作深度思考。我认为农村教育只有走精细加特色之路,虚心借鉴,大胆探索,提升办学承载力,才能“撕”开一条“活路”,为明天的发展做准备。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西山驿中学地处肥东县城东十公里近郊农村,创办于1969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在全县农村中学名列前茅。2009年西山驿中学成为肥东县首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之一,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二、发展难题
发展难题归纳起来一句话:书难教、师难管、生难带、有些家长耍无赖。
书难教表现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有着4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许多名师,同时也使得中老年教师的比例在全校教师中所占较高。转变这些教师的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宣传媒介的渲染,无形当中提高了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赋予教师这一职业更加丰富的内涵。增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学生成长速度加快,接受新事物用时较短,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造就许多留守儿童,许多家长将家庭教育的任务交给学校,使得学校教育面临难题。最后,大的教育环境影响,“读书无用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使得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师难管表现为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传统教师职业的职业修养面临挑战。许多教师将工作岗位与收入挂钩,不讲奉献,只讲报酬,功利性明显。不在岗位上讲奉献,而在收入上比高低,将职业操守置之度外,不讲师道尊严,只讲蝇头小利。
生难带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初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的关爱,但社会现实使得许多农村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仅仅依靠每月一两次电话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孩子心理上与父母存在隔阂,再加上农村“一代交一代,孙子当客待”旧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爷爷奶奶将孙子奉为皇帝,培养出数量不少的问题学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
有些家长耍无赖,虽然是极少数现象,但一旦出现,必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家长法制观念淡薄,孩子一旦在学校受到委屈,便未经调查研究,听取孩子一家之言,带领族亲到学校兴师动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并且造成了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制约了学校方方面面工作深入开展,关键是使教师“缩了手、寒了心”,不敢管学生。
此外,随着农村家庭外出务工家长数量逐年递增,出现很多小学毕业生“西奔”和“私奔”,“招生难、招烂生”,学生数逐年锐减,问道学生数,校领导躲躲藏藏,羞于正面回答,好像女士的年龄,是个秘密。很多家长选择“关住”孩子的民办学校,用“栅栏”围住“青春”,换得外出打工的“安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心理障碍慢慢显现,孩子“不快乐”成长,会让家长更加揪心。
三、管理措施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结合自身实际,顺应需求,为满足家长、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愿望,于2008年提出创建“快乐校园”的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的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条的学生快乐成长之路。学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目标责任制和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立足于学校发展,积极建设进取、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凸显“快乐成长”的发展目标,以亲和的校风立德育人,积极打造“快乐西中”,突出成功引领的人文内涵,让师生共享“快乐西中”,促进办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1、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学生快乐成长的前提
学校坚持每周行政例会和定期学习制度,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在工作中创先争优, 学校主要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深入教学第一线。推行行政人员分级包班联系制度,深入了解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校长出思想,副职出思路,中层出措施,全员见行动”,学校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以人为本;快乐成长,乃是根本。2009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年荣获“肥东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2、好学善研的教师队伍——学生快乐成长的基石。
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学习有关教育法规,自觉遵守师德,层层签定师德承诺书,践行师德承诺,坚决杜绝教师违反师德现象发生。要求教师多读教育教学论著,每学年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外出研修,创造条件让教师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有效教师”课题研究、严谨规范,脚踏实地,成效显著。08年以来我校教师参加县级课堂评比有13人次获一等奖,36人次获二等奖;参加市级课堂评比有3人次获一等奖,5人次获二等奖,19人次获三等奖;其中徐艳华老师获安徽省历史教课堂教学大赛优秀奖。
这些举措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形成,解放了学生,为学生快乐成长提供了时间保障。
3、以生为本的制度建设——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
我校长期坚持实行层级聘任制,实行“学校—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四级聘任,确保各岗位人员德才兼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考勤制度》让“老师到校比学生早”;《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让“老师花的时间多,学生花的时间少”;《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让老师坚守“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遵循“学生成长好坏是衡量的唯一标尺”,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已成为我校学生快乐成长的有力保证。
4、严谨细致的教学管理——学生快乐成长的根本。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开满学科、开足课时;严格规范教师的备、教、改、考、评、辅等教学行为,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落实,加强教学质量的评价。开学初做好制定各项计划和行事历,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备课、作业推行月查制度,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教学常规大检查,并且不定期进行随机性抽查。要求所有备查材料书写工整,项目齐全。提倡个性教案。全体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量优秀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中考各项评价指标均居全县农村中学前茅,优秀指标更是年年名列前茅,2010年中考我校293人参加中考,600分以上98人,700分以上22人,其中许伟同学以756分名列全县第7名,施少瑞同学750分名列13名。2011年中考700分以上18人。
5、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生快乐成长的载体
1)读书活动。学校藏书丰厚,定期开放,每年10月举行读书月活动,交流心得。师生同读互勉蔚然成风,书香溢满校园的每个角落。在参加全国青少年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演讲活动中,我校陈秋月、许敏杰等几十位同学获县一等奖。2008、2009年古诗文经典诵读大赛,我校选手荣获肥东县一等奖。
2)普法教育。“五五普法”和“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绩突出,受到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意识普遍增强,近几年,我校的校园发案率为零。2011年7月我校荣获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活动先进集体。
3)艺术展演。每学期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五四”、“十一”开展班级联欢,元旦开展全校性文艺展演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每位学生在学校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4)健康教育。学校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开展大课间活动(跳绳),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开展拔河、球类等比赛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定期为学生免费体检;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邀请秦广林等数位心理学专家来校为学生做心理报告。学校每年开展“阳光少年”评选活动。众多举措,强化了学生的体魄,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5)文明礼仪教育。“先成人,后成才,再成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学生快乐成长路径。“学会做人,做个好人”是目标,为此,学校紧抓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得校园成为“清洁、安静、怡人”的成长乐园。2010年我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集体,崔华猛等三位同志荣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王一鸣同学荣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之星。
6)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否定一切”的理念在我校已深入人心,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排查,安全演练有序开展。经过努力,学校于2010年3月学校荣获“肥东县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于2011年4月通过“合肥市平安校园”评估验收。
7)家校共育。学校高度重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育人氛围,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创办家长学校,定期开课。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开办“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成长,采用家访、随访、信访、来访、电访等形式“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关爱贫困学生,为贫困生排忧解难,捐款赠物,让家庭困难学生也快乐起来。同时,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校团总支号召全体师生行动起来,自觉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这些活动促生了我校学生“大快乐”理念。2010年我校荣膺首届“肥东县家教名校”称号。上周刚刚通过合肥市家教名校验收。
8)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2008年我校通过创建“合肥市绿色学校”的创建,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生活,可持续性发展根植的理念在学生心中,丰富了学生快乐成长的内涵。
9)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月有主线,周有侧重点。始终注重激励学生发扬勤奋、探索、合作、进取的良好学风,优化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力求让每个学生快乐发展。德育在于潜移默化。我校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园广播站建设,占领校园视听育人阵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游历浮槎山,亲近大自然;参观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用活爱国主义“教材”;走进省、市科技馆,领略科学的魅力。学校每学期评比“温馨寝室”给住宿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参加青少年书信大赛,感恩长辈,学会交流,2008年以来我校马安兰、钱蕊等几十位同学分获书信大赛安徽赛区特等奖及省市县一、二、三等奖。禁毒教育常抓不懈,2009年,学校被评为“合肥市禁毒教育示范校”。通过活动开拓新的学习领域,补充和完善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享受到“成功西中、快乐西中”。用肥东一中领导的话说:西山驿中学毕业的学生很阳光,很有潜力。
四、几点思考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附近强手如林,我们之所以了卓尔不凡,终归于优秀的团队,优秀的教师队伍。我校的发展正面临瓶颈,只有破解发展瓶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充分认清竞争的教育形势,在竞争中提振精神。
作为一所公办农村初中,在肥东民办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环境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源于我校教师的亮剑精神--“地再少也是责任田,学生再少也是学校,多一个学生多一份责任”。“信心是男人的黄金”,面对民办学校铺天盖地的地毯式宣传轰炸,我校要上下精诚团结,群策群力,达成要生存练好内功是关键的共识,广大教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
意求发展,牢固树立“人人是学校形象,人人是学校代表”的观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认真做好“十个一”: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批改好一次学生作业、帮扶好一名学生、做好一次家访,制好一张试卷、分析好一次考试、做好一次学法指导、开展好一次教研活动、指导好一位年轻教师。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坚信自身能力,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在各级教育教学大奖赛中屡获佳绩。
其次、面对困难,上下齐心,逐一破解。“过忧勿及”。
作为常年从事农村教育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农村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的工作得心应手。让我举一例说明,当时我校正处于创建合肥市特色初中的关键时期,我校教师工作到凌晨一点多,晚饭自己回家吃,不要学校任何报酬。另外,我校教师在校园内见到一点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扔进垃圾桶,学生看老师这样,不自觉地向老师学习,校园环境更加美化。面对生存压力,全校教师都能从学校发展大局思考问题,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动用多种关系,争取学校利益最大化。面对民办学校的高薪诱惑,我校教师不为所动,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还有,校长应着力于制订一套可操作易执行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可以解放校长的手脚”,做到事事有准则。在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项必须要做而且要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因为它是实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绩效的前提。“人叫人动人不动,制度调动积极性”,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靠制度科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约束师生的行为是搞好学校工作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减少领导与教师的矛盾。制度不是贴上墙上的装饰,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只有得到认真地贯彻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作用,要想能执行下去,制度内容就应具体,可操作性强,易执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其长效性和其广度,要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杜绝朝令夕改,做到令行禁止,通俗地说就是要让我们的学校管理有具体条框可依、执行起来有明确的尺度。师生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明确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可以用制度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运转,用制度促进教师积极教学教研,用制度强化学生管理 用制度强化环境治理。为此学校主要领导翻阅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教师代表讨论,参阅其它学校的相应成型资料,本着以学校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修订、重建、完善了学校制度。
再者,分工明确、层层负责。做到分工精细处处有人抓学校工作都是些具体的工作,是由一个个的小事组成,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难以逾越堡垒,每一件事只要有人去抓去做就都能实现。学校要有一套严密的管理网络。让每一件工作,不论大小都有人负责,就象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管理班级一样管理学校,使学校工作事事有人管,有人抓。接到工作后责任人要认真对照学校的制度要求,弄清要怎么做怎么查,逐步落实制度要求,使各项实际工作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这样,在管理上人为干扰、人为偏差的因素减少了,全校形成了教职工齐心合力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比如宿舍管理,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是总务主任,具体负责是宿舍管理员,每个宿舍的负责人是寝室长,每个学生负责一项工作,如有人负责叠被子,有人负责卫生,有人负责物品摆放等等。值班教师负责组织学生会干部检查落实,宿舍管理员负责向学生反馈情况。严密的管理使我校的宿舍管理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另外、狠抓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还有一句话是“情感铸就魅力,思想决定人生,生活培育人才。”人要发展,离不开正确思想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更需要我们启发和引导学生走一条正确的道路,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把握,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尤其是生活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做起,常抓不懈。那么学生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的哪些方面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一、学习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服用品收放整齐,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的生存意识,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广交朋友,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三、生活有规律,按时休息,珍惜休息时间,合理安排课余活动,坚持锻炼身体。
四、养成卫生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五、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六、文明礼貌的习惯,举止文雅,尊敬师长,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管是何种习惯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要培养什么样的习惯,都贵在长期坚持。伸出我们的手,和学生一起,共同为今后而努力。如今,不论何时走进我们学校,都会看到校园整洁卫生,学生举止文明。
各位领导、同仁,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教师专业程度与专业化成长的质量需求矛盾日益显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欠缺的是专家的引领。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制约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城市教师的成长环境优于农村教师,希望专家多多送教下乡,名师深入农村课堂,更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拓宽城乡交流的渠道,让农村教师到名校多多学习取经。我憧憬,明天的教育应是自由、有序、师生共乐的教育。愿肥东义务教育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真诚期待各位领导、同仁能来西山驿中学指导工作!
第四篇:章永璘在焦虑的人生危机中突围
章永璘在焦虑的人生危机中突围
唐贵啸
(安顺学院艺术系,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章永璘是张贤亮在《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个中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章永璘的人生历程中充满着焦虑精神意识,表现在生存的危机中。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原欲来诠释章永璘生命中的危机,在这场人生危机中突围。
关键词:章永璘;焦虑;危机;原欲;突围
章永璘是张贤亮在《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个中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这两部小说只是九部系列中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描写一个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小说中的男主人公章永璘在令人恐惧的文革的环境中,经常处于极度焦虑中煎熬。章永璘这种焦虑表现为社会政治的压力,他的身份是一个劳改犯;表现为社会物质极端贫乏,他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表现为生理上饥渴无比,男性荷尔蒙激素在这个单身男人身上激荡,他时常得不到满足,往往最简单的快慰是一闪而过。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最可怕的负担和苦恼”。[2]对于焦虑的诠释他把焦虑分为两种“一为‘自由漂浮’的期望恐惧,一为附着于固定物上的恐惧症。”它有特殊的表现和情境,“首先他是一种普遍的顾虑,一种自由漂浮,无固定目标的焦虑不安,很容易附着于任何思想之上,影响判断力,引起期望心,仿佛期待着可以自圆其说的机会。”“此外尚有第二种与此相反的焦虑,它在心灵内较有限制,常附着固定的对象和情境之上,此即各种不同的特殊恐惧性焦虑。”[3]
那么,焦虑的根源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说:“原欲若丧失正常的应用方式,便会导致焦虑不安。”[4]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来自不能发泄的原欲。按弗氏的定义原欲是“那些包括在爱字里的所有的本能力量,他们必须获得施展。”[5]英国人约瑟夫·洛斯奈在他的《精神分析入门》一书中对原欲做了进一步解释,“原欲包含着各种的爱:性爱的本能、自我的爱、对双亲和子女的爱、对朋友和普遍人道的爱。它也包括对无生命物品如艺术作品的爱、个人对祖国的爱、甚至对一个抽象理念的爱。”[6] 章永璘这种焦虑不安的表现,正是他的原欲中各种爱难以实现,或者是表面上看似满足,实质上在其内心却是另外一种衡量的标准,仍然是无法满足心中的欲壑,造成心头忐忑不安之感,相伴着他的人生。
一、在个体的危机中突围
张贤亮用冷静的笔调描绘了那颗焦虑不安的心。每当主人公要大呼大喊出心头的愤怒、痛苦、无奈,作者总安排一些特殊的情形,比如说用幻想、联想、魔幻主义等手法来平息主人公心头上焦灼感。章永璘的焦虑充塞着整个叙述的过程,无处不在,处处弥漫着焦虑的气息,但是没有一下子迸发出来,而是象掺和了强酸的水到能处处渗透。第一,在弥漫和缺失的爱中出走。章永璘渴望爱,但也不缺爱。不用说马缨花、王香久对他付出如母亲般的爱,就连粗犷的王队长、谢队长眼里也充满温情,处处都护着他,认为他是个有知识的人而没有难为他。但章永璘作为一个受良好教育知识分子,无疑心理上有着巨大的文化优越感和社会超越感,他对周围的人群以俯视的眼光来,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他对他们只有感激,而没有真挚的爱。他过着卑鄙的、下贱的、牲畜一般的生物性的生活,曾经陷入了感情与理智的矛盾冲突中,从而使爱与恨、欢与悲、自尊与自卑、希望与失望等反复在心理折腾,造成他极度苦闷。而性爱中的渴望与自身传统的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冲突,章永璘刚结婚的无性生活期,与大青马有一段心理独白,自己的生理欲望得不到发泄,为自己的性无能而产生恐惧。同时,王香久冷嘲热讽,到后来红杏出墙。章永璘摆出知识分子的清高,忍辱负重,碍于面子不言不语。即使是到了后来恢复了性能力,潜在的阴影总是挥撒不去,章永璘多次为此与王香久拌嘴。无论是有性生活还是无性生活,章永璘在对性爱的渴望和对性爱的恐惧。他正如克尔凯戈尔讲到在性行为中看到永恒沉沦的可能性,从而望而生畏,选择了自由和精神。
扭曲的人性在传统道德伦理的观照下,难以登上台面。传统的、理想的女性是质朴、勤劳、善良。一旦章永璘将王香久视为卑贱、风流,传统的男权意识和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就会原形毕露,内心焦虑无形中迸发出来。章永璘的焦虑感是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传统所致,也是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所致。章永璘维与王香久这婚姻危机除了章永璘自己把有了新的追求作为借口,更重要的是王久香的不贞,这阴影长期驻扎再他心里,又由于王香久不生小孩,缺乏维系家庭的纽带。这与他传统的道德伦理观相悖离,于是章永璘以和平协议离婚的形式坚决走出了这场婚姻的危机。
第二,在孤独者的独白中沉默。章永璘处在下层民众的生活群体里仍然试图保持以颗不与之为伍的高尚而纯洁的心,注定是一个孤独者。言语上沟通的障碍和政治上的磨砺,使他只能、也最适合与哑巴为伍,所以他派去跟哑巴一起放牛。而哑巴也不是真正的哑巴,是政治**下吓坏了的男人,高压下他不敢多说半个字,但他就是为了活着。所以章永璘尽量寡言少语,不出风头。即使痛苦无奈中,《资本论》会给他讲慰藉,大青马、宋江、马克思会给他讲道理,从这些虚拟的参照系里来检测自己孤独的灵魂是否堕落。孤独是由于外界的压力和内在的压力而形成的。危机感使他们成了远离了社会的关怀、人群的保护,他们是爱的遗忘者。似乎每处的独白都渗透到他的骨子里去了,指导着他的行事,使他力图从灵与肉的泥淖中拔出脚来。
第三,在宿命观的认同中突围。章永璘的个人危机在某些方面来 说是道德伦理上和生命意识上的危机。一种是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由漂浮的焦虑不安,是他个体生命体验到的。而另一种焦虑是传统的,与社会政治语境无关的,在他的生命中挣扎不安。他的传统思想意识附着在他的心灵,表现在他的行动。就像约瑟夫·罗斯奈所说的潜抑“帮助我们保持自己的影像不被破坏玷污。”[7]
章永璘对宿命观有一种心理认同感,他不时冒出“命”、“命苦”之类想法,但这是一缕风,一“嗖”而过,虽然他马上忽视了或否定了,但是正如一位文学家说,人在不幸或悲惨的状况下,宗教思想就越浓厚。章永璘整天捧读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替代了宿命观,指导他跳出宿命观,找出了对抽象理念的爱。
二、在社会危机中突围
章永璘个人的危机在某些方面看来与社会危机是没有直接的理联系,他只是在当时那样的一个政治语境中极力保持自己那一份传统,使他不致于污染,不致于堕落,表现出足够的纯洁和高尚。他在那样一个政治环境里仍然在内心保持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他的出走可以说是思想自由的成功突围。
国家贫困,物质缺乏,社会的发展趋向偏离了正常的轨道。物质和精神的贫乏成了社会最严重的病症。而个人剥夺了一切人的爱、自尊、希望,只剩下生物性的本能。章永璘为了填饱肚子,甚至因为用三斤土豆换了五斤萝卜而得意;为了多得一口稀饭,用一个奶粉罐头筒制作了盛稀饭的器具;在马缨花家吃了一顿他认为多年没有吃到的真正的饭;“营业部主任”因为炊事员给他的稗子面馍馍缺了一个角,情绪很不好等等。个人苦难的历程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表现,也作为人性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既反常又正常的重要方面来表现,这是一场空前的危机。而对章永璘来说,在这种社会危机的下,即使在吃不饱、穿不暖时,他还在研读《资本论》,中国几千年经世致用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在章永璘的头脑里根身蒂固。
文化大革命的记忆给人是可怖的,不堪回首,但又不得不用手去抚摸那处伤 口。那些在颠倒黑白、不分是非的黑暗里摸索行进的人们有着苦痛的回忆。章永璘的期望的国家不是如此衰败、堕落。他在满是春色的北国,寻找“马缨花”,他希望遍布大江南北的、美丽而圣洁的‘绿化树’遍山边岭,到处都是。
而当时“我们的国家就象石头往山坡下滚似的,越滚到后来越快。我看现在也差不多滚到底了。”[8]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迷失了方向,上层建筑的柱梁歪斜了,人民的思想走向极端。国家不是呈上升趋势,人民有的只是邪思歪想,即使是向前的劲头也是偏离了轨道。麻木的人们跟着那种思想盲目地乱窜,高压之下的人们也也过着动物性的生活,所有欲望都压制在心里,不敢也不能发泄出来。民众所有的情绪抑郁非常,特别是那些稍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更是在生活上、思想上从高高的云端落下来,国家是每况日下。
正如张贤亮在文中写道:“人民面前的屏障坍塌了,这时中国人民假如自己再不站出来说话,不走到斗争的第一线上去,那么我们中国再没有资格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我们就是世界上最窝囊、最软弱、最劣等的民族了!”[9]张贤亮发出震耳发匮的呼喊,试图从心灵上震撼每个中华民族的灵魂,特别是通过章永璘形象的来诠释自己的内心苦闷。
国家衰败、民族精神的底线垮成一片废墟,现代性意识强烈的冲击,与此相伴而来的高度的民族危机感在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理漫延。三十一岁的章永璘在社会的捉弄下,进了劳改队,在政治和人性的双重压力下,形成了近乎变态的心理,表现出卑微、谦恭、不敢反抗,也无意于反抗的意识。在农场疯狂的干活,说低级下流的玩笑,唱粗俗的歌曲,这种变态的心理引出变味的生活方式。同时他的心理上提防着周围的人,害怕“营业部主任”和周瑞成一类的人揭发告密,甚至有时也怕自己的妻子黄久香,怕她是自己怀里的定时炸弹,随时拿着他的笔记本去告发他。张贤亮用严肃冷峻的笔调叙述了章永璘的危机感,甚至章永璘对生命的意义提出了疑问:“我不认为人的堕落完全在于客观环境,如果是那样的话,精神力量就是完全无能为力了;这个世界若纯粹是物质与力的世界,人也就降到了禽兽的水平。宗教史上的圣徒可以为了神而献身,唯物主义的诗人把崇高的理想当作了自己的神。我没有死,那就说明我还活着。而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活?如果没有比活更高的东西,活者还有什么意义。”[10]章永璘处于危险的情境中,苦恼和不快无从发泄,难以克服生存的疑惑,不时的冒出念头,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对自己的生存方式有了彻底的怀疑,似乎处在精神上崩溃的边缘。
总之,章永璘在两部小说里扮演一个焦虑感极强的主角,他时时处在矛盾的心理状态,如何才能突破危机?从外在的表现看来,他似乎已顺从一切,外部的压力已经使他屈从一切。来自原欲的力量使他不由自主地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是不是适宜他,于是在书本上找来了永恒的抽象理念,也使他有了理性力量的精神支撑点。他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找精神支点,毅然与生物性生活决裂,精神上得到了升华、超越,上升到对一种抽象的理念的爱,从而试图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参考文献:
[1][10]张贤亮·张贤亮小说自选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118,145 [2][3][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353,357-358,363 [5][6][7]洛斯奈·精神分析入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28,28,42 [8][9]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192,192
作者简介:唐贵啸(1975-),男,湖南邵阳人,安顺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第五篇:在困境中探索发展
在困境中探索发展
———杨柳完全小学复式班教学点滴做法
一、复式班教学形成的背景
我校地处县西北的边远山区,学生居住分布非常零散,受地理环境、交通不畅的制约,道路沿线的学生或划转到镇直小学,或转到其他学校,或举家搬迁。致使我校生源大幅下降,规模小,班额不足已成现实。再者由于学校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局限,造成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大量外调,留下来的近一半教师年龄较大(平均年龄53岁以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数量的严重不足,学科教师的不配套,每一个年级不能确保至少2个以上的教师上课,所以,包班、复式班教学也就成为我们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我们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0人,学前幼儿28人,在岗教师12人(包含3名镇内交流教师),设置4个复式教学班,每个班两个教师,3至6 年级英语、科学、品德各一个,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兼办公室管理。
二、复式班教学举步维艰
近几年,我们的复式教学一直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如何在复式班构建高效自主教学课堂就成了我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校从2012年向县教研室申报了《关于如何提高复式班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设计了复式班备课的内容及格式,统一了复式班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复式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万事开头难。我们首先面临的是课题组研究人员不稳定,课题研究不能延续开展。2012年负责承担复式班课题研究的5名资教生,在招聘农村义务学校教师时,外地的教师报考回了自己的家乡,本地的教师调走的调走,借用的借用,全部被解散,致使复式班教学研究被搁置,直到去年秋,我校又分来3名大学生,从镇内选拔优秀骨干教师交流充实到我校,我们再次组织教师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其次,课程设置,年级组合难。复式班顾名思义是指二级合班或多级合班,年级的组合和学科的搭配是搞好复试教学的前提。我们先将高、低年级合班(如一、三年级、或四、六年级)。学科采用同堂异科交替搭配,如语文和数学、美术、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搭配。通过一段时间实验、摸索,老师们将实验结果呈报上来,一直认为,高、低年级组合出现了课时不同、学科也不对等的矛盾。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课时是不相同的,如语文和品德搭配,语文课时多于品德的2倍还多,数学跟科学搭配,同样数学课时多于科学,教学课时不同步,出现空课现象;再者,年级不同,学科也不同,如一、三年级合班,一年级没有开设英语、科学学科,学科不对等,课时不相符,课程不好搭配。实验结论:高、低年级组合、不同学科搭配不利于高效课堂建设。
其三,备课工作量大。不像单式班那样,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线条式的备下来。而复式班备课除了备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外,还要处理好动静搭配、时间分配等重要环节,无形中给教师增加工作量。
三、复式班教学研究点滴做法
复式班存在教学头绪多,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不同年级相互干扰等问题,要想把每节课打造成自主高效课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老师们反复试验、探究,汇集老师们的点滴做法,仅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邻班组合、同科搭配教学模式
高低年级组合失败后,我们采用相邻两个年级合班(如一、二年级或三、四年级),同堂同科搭配,如语文和语文、品德和品德搭配,通过老师们反复试验,他们认为这种模式课时相同、学科相同,有利于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科搭配,更有利于高效课堂建设,这一模式得到老师们一直认同,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并列分栏式备课模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复式班年级多,科目多,如果不事先备好课,写好教案,上课乱刮风,就不能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改变备课格式。就是将单式班一科一本的备课形式改变成二本合一,备课本每页一分为二,两个年级同时备,我们给它命名为“并列分栏式备课模式”,便于上课时按照课堂设计完成教学任务。
二是统一备课内容。具体说做到“五备”。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在分年级备课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路线,安排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设计自动作业。
备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学科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上下联系和编排意图;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和知识的生成点。
备教学目标。一节课40分钟,既然是复式班,那么最少也是两个以上年级复式,如何使用好这40分钟,在这40分钟完成即定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只有目标准确了,才能围绕即定的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构建,从而使教学目标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样就不会感到手忙脚乱,时间不够用,内容完不成了;同时,也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把“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备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即学生,有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还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所任复式班级是什么班级,几级复式、班级之间学生知识差距)。学生“需要”和有“差异”并不仅限于知识水平,还有学生学习态度及其它因素,所有这些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④ 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换而言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复式教学的方法运用的关键是教学时间的有效把握、分配,复式授课内容、时间把握不好,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充分预设好各环节的时间,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⑤备教学线路。要能使复式班课堂教学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应把教学线路安排得合理、有序。要根据各个年级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细心考虑先教哪个年级后教哪个年级。交替次数也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一般地说,至少要往返两次以上,如一个年级是“直接教学——自动作业——直接教学”。另一个年级就是“自动作业——直接教学——自动作业”。
复式班教案编写有它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得注意动静搭配的交替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复式班除了有与单式班一样的教学重点外,它还应该考虑年级重点,不能每一节课两个年级平分秋色,还要有明确的教学顺序,更重要的是复式班教案中直接教学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一定要估量准确,符合实际操作的要求。如一个年级直接教学需要10分钟,那么在布置另一个年级自主学习时一定要考虑这个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自主学习的量。自主学习的量过大,在10分钟内很难完成,会使学生出现马虎了事的结果;自主学习的量过少,学生完成任务后又无事可做,必然会按捺不住,影响那个年级的直接教学。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因此,课前精心有效的备课在复式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五步”教学
复式教学,教师直接教学的时间比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而课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和单式班是相等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精讲。教师讲课要言简意明,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要是拖泥带水地面面俱到,不仅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更谈不上完成教学目标。复式班的教师要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而又有创造性实施课堂教学。充分把握好课堂教学结构,复式课堂教学的特点是:
① 课前预习。为了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抓好课前预习是关键。我们把课前的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通过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一些疑难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轻声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待老师直接教学时提出。教师要勤于指导,严格检查,达到预习的效果。②、合理处理“动”“静”的搭配。
复式班课堂教学“动”与“静”的搭配是复式教学的特殊模式。“动”就是教师直接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进行积极的认知活动。“动”时教师启发得当,指点得宜,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学生思考得法,领悟得体。“静”是要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认知活动。“静”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学习,去探索新知识。一堂成功的复试课,“动”“静”要合理搭配,要有灵活性,交替进行,“动”“静”交替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基本做到“三动”、“三静”,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总之,“动”“静”搭配也没有一定的模式。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大胆的去探索、研究、总结。积累一定经验,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和“小助手帮学”机制,取得现阶段实效。
复式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指明探索的路径,解决疑难问题,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教师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爱学,教学生“会学”,帮助学生“学会”,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克服老师在课堂中一手包办的现象。马国生副校长在教学中的“静”中学“静”,在“动 ”中求 “静”教学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还创设“一看、二画、三讨论、四仿作”的自学方法 正在本校推广应用。
有效使用学生助手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复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同节课内,同时教几个年级。工作量是很大的。为了使四十分钟的教学有条不紊、活而不乱,教师必须善于发挥学生助手的作用。学生助手的工作是在不影响直接教学的前提下悄悄进行的。对学生助手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要加强指导。所以,要着重培养一批学习好,责任心强,乐于帮助别人的得力小助手,来帮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检查练习、作业完成情况,辅导差生等,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完成,让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授课上。通过他们的大帮小、好帮“差”,互相督促、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自觉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上述是从课堂结构上处理“动”“静”的搭配,从教学内容上处理好“动”“静”的搭配,也很重要。比如,张秀丽老师在教英语时,把一个年级的口语交际与另一个年级的阅读教学搭配,语文课老师则把精讲课文与阅读课文搭配,一个精讲多练,静的少,动的多,一个悉心指导,授以方法,动的少,静的多,取得明显实效。夏婷婷老师在处理不同年级之间横向动、静和纵向动静关系,值得借鉴。复试班教学,还要培养学生防干扰能力,养成能在相互干扰的环境中潜心学习的习惯。
③、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没有一个固定的依据。一个课时的第一次直接教学不宜太长,因为,与此同时,另一个年级在没有讲授新课的情况下进行预习性的作业,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耐心,其他几次直接教学的时间可长可短,要根据实际灵活的安排。
④、运用先进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方法灵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尽可能采取电子白板、图表、图片、模型和自制的各种教具、学具。运用好了能节约大量教学时间,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但是,媒体的运用最大的弊端是对另一个年级的干扰,在以后教学中进一步探讨。总之,复式班教师应善于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自成一格,创新教学,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⑤巧妙设计复式班自动作业。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通过课堂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作业的批改与及时辅导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课堂上的作业若未完成的,可留作课后巩固提高练习。在教学中,无论是动与静,都是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那么课后辅导对复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作业上的设计,就要做到精、细、全面,只有通过课堂练习,才能考察出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要想提高复式教学质量就得下功夫,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按照自学、反馈、深化的教学规律,合理调整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交替过程,对学生的自我尝试,自我训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小助手帮学等学习方式,才有可能提高复式教学课堂实效。当然,复式班课堂教学兄弟单位比我们还有许多更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还要更多的努力,共同探讨,共同研究,齐心协力,为提高复式班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