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0: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10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2)此亡秦之续耳。(2分)。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10.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2分)

答:。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二)诗歌阅读(7分)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5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不同点:(4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曾记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先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对应的括号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

……

③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血呢?

④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是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⑤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⑥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15、请谈谈作者在听到噩耗后“竟至于颇为怀疑”的原因。(6分)

16、鲁迅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种“缘由”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6分)

1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个“沉默”意思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18-21题。

①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②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④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⑤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⑥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⑦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⑧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⑨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⑩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意(4分)19.“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20.⑤-⑧段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中的一张”有什么作用?(6分)

21.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长歌当(dāng)哭

寥(liáo)落

团箕(qí)

噩(è)梦 ....B.颓圮(pí)作揖(yī)佳肴(yáo)锭(dìng)子 ....C.生杀予(yǔ)夺 孟昶(chǎng)皮辊(kǔn)旸(cháng)谷 ...D.彘(zhì)肩 鲰(zōu)生 变徵(zhǐ)阙(quē)秦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随着4名逃犯1人毙命、3人被抓,呼和浩特市“10·17”袭警越狱案告一段落。昨日,初审结束,4名越狱逃犯共同预谋越狱已经大约一年左右。

B.2009年10月2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管局发布了司机孙中界非法运营的调查报告,认定 “适用法律正确,证据确凿,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事实清楚,不存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

在所谓的‘钓鱼执法’的问题”。

C.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一架军用直升机22日在阿富汗北部山区坠毁,造成了人员伤亡。

D.昨日清晨,龙王塘一带海域,一条300多斤重的翻车鱼被附近渔民打捞了上来,一家饭店老板以高价收购。几个月前一条200多斤重的这种鱼曾被收购。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儒学的精华和源头,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语录体的典范,句子富有变化,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点到即止。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读者会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26.选出与下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2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2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28.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将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单元,请仿照第一单元标题示例,为第二单元拟写一个标题。(2分)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示例——第一单元标题:亲情萦怀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答案——第二单元标题: 29.信息迁移能力检测(10分)

(1)将下面一段文字认真抄写在答题纸方格中,要求做到信息迁移格式、字形、标点均准确无误。(满分6分,每处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2)依据所给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汉字。(4分)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效张芝,楷祖钟繇,技臻“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之境。他屏弃行笔滞重、结体稚拙之风,ruì意革新,超凡脱俗,使楷书匀chèn俏丽,挺bá多姿;草书笔势酣畅,颇富韵致;行书wǎn转灵动,俊逸妍美。奠定了一代书圣之崇极地位。

(共100字)

六、作文(60分)30.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建议选择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8 页(共 10 页)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考试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8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10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 8 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2)此亡秦之续耳。(2分)。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10.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2分)

答:。

(二)诗歌阅读(7分)/ 8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5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不同点:(4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曾记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先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对应的括号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 8 ③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血呢?

④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是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⑤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⑥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15、请谈谈作者在听到噩耗后“竟至于颇为怀疑”的原因。(6分)

16、鲁迅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种“缘由”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6分)

1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个“沉默”意思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18-21题。

①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②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④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⑤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8 ⑥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⑦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⑧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⑨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⑩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意(4分)19.“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20.⑤-⑧段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中的一张”有什么作用?(6分)

21.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长歌当(dāng)哭

寥(liáo)落

团箕(qí)

噩(è)梦 ....B.颓圮(pí)作揖(yī)佳肴(yáo)锭(dìng)子 ....C.生杀予(yǔ)夺 孟昶(chǎng)皮辊(kǔn)旸(cháng)谷 ...D.彘(zhì)肩 鲰(zōu)生 变徵(zhǐ)阙(quē)秦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随着4名逃犯1人毙命、3人被抓,呼和浩特市“10·17”袭警越狱案告一段落。昨日,初审结束,4名越狱逃犯共同预谋越狱已经大约一年左右。

B.2009年10月2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管局发布了司机孙中界非法运营的调查报告,认定 “适用法律正确,证据确凿,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事实清楚,不存在所谓的‘钓鱼执法’的问题”。

C.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一架军用直升机22日在阿富汗北部山区坠毁,造成了人员伤亡。/ 8 D.昨日清晨,龙王塘一带海域,一条300多斤重的翻车鱼被附近渔民打捞了上来,一家饭店老板以高价收购。几个月前一条200多斤重的这种鱼曾被收购。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儒学的精华和源头,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语录体的典范,句子富有变化,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点到即止。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读者会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26.选出与下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2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2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28.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将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单元,请仿照第一单元标题示例,为第二单元拟写一个标题。(2分)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示例——第一单元标题:亲情萦怀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答案——第二单元标题: 29.信息迁移能力检测(10分)

(1)将下面一段文字认真抄写在答题纸方格中,要求做到信息迁移格式、字形、标点均准确无误。(满分6分,每处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 8(2)依据所给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汉字。(4分)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效张芝,楷祖钟繇,技臻“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之境。他屏弃行笔滞重、结体稚拙之风,ruì意革新,超凡脱俗,使楷书匀chèn俏丽,挺bá多姿;草书笔势酣畅,颇富韵致;行书wǎn转灵动,俊逸妍美。奠定了一代书圣之崇极地位。

(共100字)

六、作文(60分)30.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建议选择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800字。/ 8

第三篇: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3、潘家峪惨案: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4、七三一细菌部队: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学思之窗】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件打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

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材料二: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共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

(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

(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课后探究(两题任选一题): 1、2005年,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议案。请你就抗日战争设计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的纪念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设计理念及设计理由等)。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对日本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纪念活动进行了记录,现摘抄一些: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4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人数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一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第四篇:高中语文每日训练1(人教新课改)高二

2013-3-1 基础训练

(一)1、下列各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jī发玷zhān辱虞yú候睥睨nì B.傩nuó送吠fâi叫讥诮qiào连累lâi C.草帚zhǒu儿搠shuò倒肐kē察茶峒dòng D.水泊pō粗鄙bǐ喧阗tián欺侮wǔ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沽酒通霄达旦人才汇萃拾掇 B.佑护牛犊战战兢兢没精打采 C.铤而走险杂糅惊讶长嘘短叹 D.糍粑哎声叹气性情孤癖剜肉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梁启超之所以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既是被袁世凯逼上梁山,也是为全国人民反袁斗争的浪涛所推动。

B.在这次“爱我中华”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C.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D.华连卡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不是姑娘,而是果冻!她一出场就令人侧目,让我们眼前一亮。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松材线虫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为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国家森林防疫总站站长马爱国说。

B.与“打假斗士”方舟子有关的论战渐成攻讦,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且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寒的了。

C.截至2012年5月,中国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合作设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每年派出约7000名左右汉语教师。

D.新兴产业获得政府补贴本无可厚非,但这若成为上市企业试图掩盖实际亏损,并撬动资本市场,则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都陪着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他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郎中都不下药了。见此情况,他的侄子们便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窝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奶妈抱着孩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伸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乱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只是摇头否定。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这段中如果不写两个侄子和奶妈的问话,直接写赵氏的言行是否显得简洁些?为什么?(4分)

7.“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两点来)(4分)

8.刻画严监生主要写了什么?刻画赵氏用了哪三种描写方法?(3分)

9.对于“赵氏分开众人„„登时就没了气”!这一节描写的主要意图,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说明严监生与赵氏长期共同生活,相濡以沫,彼此十分了解。B.说明只有赵氏了解严监生的心理活动。.C.说明严监生和赵氏生活期间,一贯十分吝啬。D.说明赵氏是十分细心、观察力很强的人。

E.说明严监生对赵氏一向十分吝啬。

10、文言文阅读,用/断句,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歌鉴赏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默写

(1)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诗经·氓》)(5)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7)我从去年辞帝京,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8)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9)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10)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感动中国2013人物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简介】: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简介】: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简介】: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

每日训练1参考答案

1、D 玷辱连累肐察

2、B 通宵达旦荟萃长吁短叹唉声叹气

3、AA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B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C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D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

4、A(2012广东卷)A“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忤逆”,指违抗;冒犯。D“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5、BA搭配不当。“松线虫病”是“有害生物”,主语宾语搭配不当。C重复赘余。“约”和“左右”重复。D成分残缺。“成为”缺少宾语,可在“市场”后加“的行为”。

6、不是 如果这样:①情节发展便少了铺垫 ②无法通过严监生死前牵挂内容(心理活动)的比较来展示人物特征 ③无法在动作上进一步刻画严监生。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7.①提示下一回的内容 ②吸引读者读下回 ③结束本回内容,承上启下。8.手、头和 眼睛。语言、动作、神态。9.A、D10、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11、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2(略)

第五篇:2015高中语文《大堰河》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5高中语文《大堰河》教学

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

2、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训练朗读能力。

步骤:

整体把握:

一.问题:请同学们速读全诗,结合思考练习一,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生读约三分钟)

全诗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至3节,是对大堰河的怀念;

第二部分4至8节,是对大堰河的感激;

第三部分9至11节,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第四部分12至13节,是对大堰河的赞美。

感情线索:

第一层次(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次〈4~8节),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次(9~11),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次(12~13),讴歌与赞美。

二.问题:想一想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事抒情。

问题探究: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1至3节,同学们思考,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地位。

与诗中的“我”有什么关系?(养育了我。)

二.第3小节诗人写了怎样的景象?

坟墓、故居的瓦菲、园地、石椅。

荒坟草盖,故居关闭,园地典押,石椅生苔„„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凄凉、衰败、荒寂。

这样的景象,寄托着人物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乳母大堰河的哀悼与怀念。从全诗看,此节是诗人的感情之水初流,该怎样读?(低沉、舒缓)

请同学们随范读读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

(生齐读第3节)

三.阅读第四节这一节,画出诗人摄取到哪些生活镜头? 主画面是? 写了8个镜头,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主。

用什么句式组接到一起?排比。

运用排比有什么好处?

增强了语气,突出了大堰河的形象。

又是用什么方法突出了主画面? 反复的手法。

突出了大堰河的什么特点?

慈爱。

——这些意境巧妙组合,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拓展训练] 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粗糙的,有力的。

比较黑,骨节粗大。

很温暖。

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

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而“我”与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齐读一遍。

四、速读第5节,回答:“我”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忸怩不安。

“忸怩”怎样解释?

在这里的意思是生疏、不习惯、不舒服、不开心。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里只有丰富的物质,没有爱。4、5小节两幅画面结合起来考虑,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鲜明的对比。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感激】

五、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自读第7节。

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含着笑”?

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齐读六个带“含着笑”的句子。

六、读第8节,看哪个词可概括本节内容? 深爱。

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

为什么说这个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是大堰河对儿子的祝愿。]

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这不是一个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大堰河的梦实现了,她的娇美的儿媳亲切地叫她声“妈”,大堰河会怎样?[合理想象,深入内心理解人物]--大堰河脸上乐开了花。

--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答应:“哎!哎

--我想大堰河也许不是笑,而是哭。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

七、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乳汁和血汗,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悲苦的一生。老师读一读9、10节,同学们看看大堰河死后得到些什么?

微薄的葬礼。

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公道的社会!

八、齐读11节。把诗人的憎恨之情读进去!

总结大堰河的形象:她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有金子般美好的心,她勤劳、善良、纯朴、仁厚,像一座雕像,令人敬仰。这座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心中。

九、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是热烈、深沉的颂歌,这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还呈给他的儿子们。

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

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请同学们分析应重读哪些?

“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你的”“儿子”“敬”“爱”。

齐读第12小节。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艾青的一首抒情诗,体会了诗人真挚的感情。整首诗通过一组组意象的排列,写了大堰河凄苦一生的片断,构成了由悼念到感激到控诉再到赞美的跌宕旋律,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曾激动他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许多人也的确以为大堰河是一条河的名字。是的,如果把艾青半个世纪的创作看作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大堰河就是它永不枯竭的源头。

反思:学生读写活动设计很实用

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1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案(范文模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及从品......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古诗文单元知识点集中营:通假字何谓“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例如: 司马迁《史记鸿......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2015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⑶ 思考文......

    高中语文 6 荷塘月色教案 鲁教版必修1大全

    6 荷塘月色 【设计说明】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景抒情散文中的佳作。作品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叛变而归于失败,全国上下......

    高中英语必修1课文逐句翻译(人教新课标)

    1. 必修一Unit1安妮最好的朋友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

    数学:2.3《对数函数》教学案(人教A版必修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必修1 2.3对数函数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能应用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灵活地求值、化简;理解对......

    bx-vktes高中英语必修1 课文翻译(人教新课标)

    、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第一单元 友谊 Reading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是不是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呢?或者你是不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