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南大学生产实习总结
个人生产实习报告
刚刚考完试,长沙天气依旧是那么热。我的大学三年即将结束,伴随而来的是大学中十分重要的生产实习。
实习第一天,我们在世纪楼A座的一间教室听了一次对我影响影响很深远的讲座,主讲人是来自广州讯联通信工程湖南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凌志群工程师(以下简称凌工)。听完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简而言之,我们通信人肩负着一个时代以及一个国家的重任,一直在路上。凌工就两个方面来对通信技术行业进行分析,一是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二是通信行业的发展。
在讲解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过程时,凌工又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侧重讲解了近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我简单记录一些内容,但还是只知皮毛,所以回去后细细查询了一下:
1G,模拟蜂窝网络: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了多重蜂窝基站,允许用户在通话期间自由移动并在相邻基站之间无缝传输通话。1990年,中国出现“大哥大”,售价高达两三万元的手机只有一项移动通话功能,这就是1G时代。
2G,数字网络: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别于前代,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并提高了电话寻找网络的效率。这一时期手机用户数量急速增长。基站的大量设立缩短了基站的间距,并使单个基站需要承担的覆盖面积缩小,有助于提供更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因此接收机不用像以前那样设计成大功率的,体积小巧的手机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短信功能首先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平台应用,后来扩展到所有手机制式,铃声等付费内容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GSM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移动通信标准制式。由于内部兼容,国际漫游变得更容易。全球2G网络中80%为GSM制式,覆盖212个国家/地区的30亿人口。
2G主流的几个网络制式:
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较之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
2、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3、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3G,高速IP数据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取代了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电路交换使手机与手机之间进行语音等数据传输,而分组交换则将语音等转换为数字格式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包括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在内的数据包传输。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的到来,让手机厂商迎来了一个全新智能手机的盛宴。智能手机不仅外形、功能都有新的突破,芯片技术、工艺水平也有大幅改进。
4G,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4G融合了3G的增强型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无线LAN技术为一体。4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不过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CDMA技术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OFDM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甚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
这让我们又简单回顾了一下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随后凌工让我们安装了win7 32位系统,因为我们实习中将会用到的两个软件TEM 9。1和鼎立pioneer需要32位的操作系统。
因为同学们大部分使用的是64位的操作系统,而旧的系统上有大量软件以及资料,所以大部人选择装双系统。而装双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如果旧的系统是win7 64位还比较好办。如果是win8和win10,则会产生引导丢失或者是盘符错乱等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解决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所以,装双系统的历程比较坎坷,不过最后大家还是基本上都装上软件了。
开始实习的前两天,我们就是针对实习前期,做好准备。实习第三天,我们正式开始实习中的具体操作环节,这个过程真的十分辛苦,但确实是让我们了解到通信行业的员工平时所做的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比如移动网优化基础技术,微波建设工程实训,IEEE802.16远程宽带无线接入,无线网桥及Wi-Fi覆盖等内容,真的是不动手不知道,真正的实际操作动起手来,一些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就渗透其中。真的是让我感觉受益匪浅,有的时候发现书中的知识虽然学过,但是用的时候却忘记了,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果然只是简单的通过考核考试来使学生记住书本上的只是还是不够,实践操作还是很重要的。
在实习过程中,有几次实习内容使我印象深刻。首先是我们实习内容的重要部分,就是移动网优化基础技术,其中需要使用的就是之前安装的那两款软件,在没有平面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实际绘制出场所的平面图,然后将图片导入软件,再进行打点测试。虽然说整个过程会有些枯燥,而且基本是流程式的操作,但是过程有时会比较繁琐。室分测试还好,因为是室内测试,不需要导入基站,导入市级道路等等。而室外的测试就比较繁琐辛苦了,不仅是天气原因,主要是还要按照预定路线走很久很远,比如岳麓山,洋湖湿地公园的信号测试中,真的是身心俱疲。
但是在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实习中,我真的是收获了许多。凌工常常在实习过程中突击检查一些有关通信方面的知识,这些其实都是凌工在实习之前拷贝给我们的资料中所描述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将查看预习第二天实习有关资料,这个过程虽然需要我们花比较多的时间预习,但最后回头看这次实习,真正了解了许多在工作中,应用于实践中的许多知识,比如认识了很多室内天线的种类,也算是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比如现在常用的BBU+RRU模式:(基站是覆盖大范围的建筑群,也叫宏站。划分在无线这一块。机房放设备,上面的单管塔或三角塔放板状天线,朝三个方向覆盖。也是有BBU和RRU,一般RRU上塔);室分是针对基站覆盖不到,覆盖不全面的地方做室内覆盖。室分多采用BBU+RRU的方式,BBU在基站用光缆连接RRU,RRU放在楼层弱电井或者楼梯间,再连接耦合器等再连接天线;还有就是在信号测试中,我们常常关注的一些参数,比如:
1、RSCP:英文全称是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即接收信号码功率;
2、Ec/No是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值,与信道有关。注意能量密度No有时也被称为Nt。对于导频信道,它是下行导频信道的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值。对于业务信道,它是业务信道的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值。Ec/No同样可以不经解扩直接测量,其物理意义相当于大家熟悉的信干比C/I;
3、TA:(Timing Advance)定时提前量TA反映的就是信号传播的时延。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TA的大小就反映了MS离基站的远近。你看到移动的TA比联通的TA要大,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一般来说,移动的站点要比联通的密,平均TA应该要小一些。另外,经过了直放站放大的信号,TA值要增加,因为直放站进行信号处理会增加时延。
接下来的几次实习内容,远程无线链路视频接入这个实习项目真的是很有意思。首先,我们按照说明书将接收端,也就是被控制的摄像头这一端,它的作用是接受控制端发射过来的控制信号,并做出一定的反应。我注意到,在接收端这边,我们说使用的是90°的天线,在通信天线使用中,我们最常用的是
1、全向天线:适用范围:一般用于话务量较低以满足覆盖为主的农村,它具有天线增益小的特点,仅仅11dbi,覆盖时不存在缝隙,但容易产生“灯下黑”,所以铁塔高度不能太高。由于铁塔对天线的发射功率有较大的衰减,所以天线的发射方向应正对着覆盖区。例如,垂直于道路等天线的垂直度要求较高,否则严重影响覆盖的效果。由于铁塔的阴影效应,所以分集接收天线应该放置在主发射天线的背侧,以分集增益来补偿阴影效应。为了能够满足更高的隔离度,要求主发射天线和分极天线应该处于不同的平台;
2、双极化天线(+45/-45度),它的适用范围是市区、县城以及基站密度高的区域,特点如下:天线增益15.5dbi、一个扇区一根天线,安装简单、出问题时不容易察觉、覆盖区域容易控制、半功率较小,重叠区域少,可以减少干扰;
3、定向单极化120度天线(高增益),适用于覆盖农村的基,特点:天线增益18.5dbi,增益高,有利于深度覆盖。每个扇区有两根天线,需要满足3米的隔离度,因此需要的空间大。一个扇区的两个天线的覆盖区域不容易控制,容易因为覆盖区不同而产生不良的影响(掉话、呼叫失败等)重量重,在进行安装时,要求天线抱杆稳固可靠。半功率角较大,重叠区域相对较多,避免了夹缝的覆盖死角;
4、状抛物面天线,我们此次在发射端使用。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强。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选用为直放站的施主天线。抛物面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抛物面天线一般都能给出不低于30dB 的前后比,这也正是直放站系统防自激而对接收天线所提出的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
5、吸顶天线,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转发。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有一次是家乐福的地下室做室分测试,见到了不少吸顶天线。该天线为吸顶式安装,使用极其方便。室内吸顶天线属于低增益天线, 一般为 2 dB;
6、室内壁挂天线,我们在铁道学院图书馆见过,同样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壁挂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构造几乎也都是一样的。壁挂天线的内部结构,属于空气介质型微带天线。由于采用了展宽天线频宽的辅助结构,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较好地满足了工作宽频带的要求。室内壁挂天线具有一定的增益,约为G = 7 dB „„
我们对于天线也有固定的衡量指标,表征天线性能的一些参数有方向图,增益、半功率角、极化方式,还有部分表征天线性能的参数:频段、输入阻抗、驻波比、重量、尺寸等等,我们对于具体的环境,该如何选择天线是一种技巧,这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学习。
在猴子石大桥下安装调试好之后,我们出发去橘子洲头那边的江对岸,安装发射设备,我们使用的是栅状抛物面天线,安装调试,由于有之前的经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很快,我们就能通过发射端的操作来控制位于猴子石大桥下的观光带的摄像机。当我们在这边成功接收到来自江对岸的摄像视频之后,真的是十分激动。
还有一次,我们在世纪楼后面的操场上进行近距离无线网桥的项目。无线网桥顾名思义就是无线网络的桥接,它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搭起通信的桥梁,无线网桥从通信机制上分为电路型网桥和数据型网桥。我们最后的目的是要在距离几百米的两个笔记本终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电脑的命令行ping通。弄懂原理之后,我们开始搭建天线,连接网线,电源等部件。刚开始搭建好之后,开始进行测试,却ping不同,我们开始逐渐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觉得可能连线出问题了,于是检查连线问题,但是通过和凌工的交流以及检查,没有问题;接着,我们想到了虽然两台电脑终端设置好了在同一个网段,但是由于防火墙可能阻止两台电脑间的通信,所以我们将两台电脑的防火墙关闭,然后进行通信,显示ping通了,丢包率为0,并且延时不高,这证明这次项目进行得很顺利,只是过程有点曲折。虽然只是简单的防火墙问题,但是却困扰了大家很久。还有就是每个项目中,都有很多新知识,很明显,此次项目我们进行的是点对点型(PTP)通信,即“直接传输”。实际生活中,我们进行点对点通信,不可能远距离的架设网线传输数据,无线网桥应运而生,无线网桥设备可用来连接分别位于不同建筑物中两个固定的网络。它们一般由一对桥接器和一对天线组成。两个天线必须相对定向放置,室外的天线与室内的桥接器之间用电缆相连,而桥接器与网络之间则是物理连接。
由于无线网桥往往由于构建网络时的特殊要求,很难就近找到供电。因此,具有PoE(以太网供电)能力就非常重要,如可以支持802.3af国际标准的以太网供电,可以通过5类线为网桥提供12V的直流电源。一般网桥都可以通过Web方式来进行管理,或者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方式管理。它还具有先进的链路完整性检测能力,当其作为接入点(AP)使用的时候,可以自动检测上联的以太网连接是否工作正常,一旦发现上联线路断线,就会自动断开与其连接的无线工作站,这样被断开的工作站可以及时被发现,并搜寻其他可用的接入点(AP),明显地提高了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也为及时锁定并排除问题提供了方便。总之随着无线网络的成熟和普及,无线网桥的应用也将会大大普及。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生产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生产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通信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许多老师和凌工所说:“毕业后从事通信行业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
另外,在这次生产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大学中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该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在实践中多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由于以前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同行的师傅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专业知识在工程中运用不够灵活。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我切实感受到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欠灵活。这主要是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运用起来很困难,因此,今后在学习和实践中应该重视积累和运用,使所学的知识由量变到质变,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最后感谢康老师,支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及凌工的悉心教导。
第二篇:中南大学通信工程2009级生产实习总结
中南大学通信工程2009级生产实习总结
实习单位:武汉肯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实习地点:武汉市江夏庙山开发区江夏大道庙山新村特1号 实习时间:2012.6.30 — 2012.7.13 带队老师:王玮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不觉间,我们这些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年,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
回想三年前的那个金秋九月,我们带着厚重的行囊,来到了麓山脚下,湘水之滨这片钟灵毓秀的热土,开始了我们憧憬已久的象牙塔里的生活。军训,新生老乡会这些熟悉的场景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大学的第一年,我们在无限的好奇里度过。夏天顶着热情四射的骄阳,冬天迎着冰冷入髓的寒风去新校区上课;无数个与书为伴的夜晚在南校教学楼里度过;还有寝室里,几个兄弟们信心满满,只争朝夕,立志要在大学里学到一身本领的那股豪气„„一切的一切,我们怎能忘记!只是如今不愿想起,想起这金色华年如不远处的湘水北去,再无回还。两年前的九月,我们从南校来到了铁道校区,开始了大学的第二个年头。今日还清晰记得,刚来的那些天,我们都愁眉苦脸,看不到笑容,只因为铁道的学习生活条件实在和南校相去甚远,年轻的我们难以承受这巨大的落差。而如今,我们早已爱上了这里,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那些被岁月年轮蚀刻出斑驳痕迹的教学楼……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如今想起,竟不知这究竟是习惯的力量,还是铁道本有的巨大魅力在我们心中一点点发酵的结果。在铁道度过的这两年,使我们真正长大了。我们接受了该接受的,也学到了该学到的,这些历练,对于未来的日子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也是在两年前,我选择了通信工程这个专业,这可能是个影响我一生的选择。从那天起,我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为了一个所谓的“通信人”。说实话,从前对这个行业不甚了解,只是纯感性的认为它应该属于一个朝阳行业,发展前景好,空间很大。经过了这两年的学习,看法自然要改变一些,应该是比以前更理性,更全面,层次更深了。经过了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通信专业,虽有自己独有的优势,但我们想在这个领域里,尤其是科研开发中取得突破,那与其他专业无异,甚至要比其他专业付出更多的血汗。作为一个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很可能要为这个领域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所以,于我们而言,了解通信相关实际生产知识、掌握一些实际生产的流程和技术、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关系到我们
自身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的大事情!
所以,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我们正式进入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之前,学院特地为我们开设了生产实习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这是我们作为三年级学生的最后一个任务,也可以说是四年级的第一个任务。实习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关于电子产品生产的流程、技术、工艺等很实际的知识,还将自己动手,参与生产。这将使我们这些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实践知识的魅力。将为我们几个月后即将开始的求职打好基础,增加经验。
本次实习为期两周。两周里,我们奔赴美丽的江城武汉,在武汉肯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动手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技术和工艺。
虽然实习正式开始的时间是7月1日,但动员工作早早地就开始了。从期末考试结束起,带队的王玮老师就时常组织我们24位赴武汉的同学开会,几次会议上,王老师想得很周到,从出发的时间、车次一直到实习结束时解散后大家如何各自回家都考虑到了,尤其是在武汉这座陌生的大城市中,我们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和要注意的事项、要遵守的纪律都交代得很清楚。这看似不起眼的几次前期动员会议实则为我们为期十余日的武汉之行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让我们在出发前心里已经有了底,不会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知所措。
6月30日是我们正式出发的日子。早上11时许,大家都按之前指定的集合时间准时到达了长沙火车站集合,没有出现迟到或缺席的情况。11时56分,我们乘坐的列车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缓缓驶出了长沙站,我们踏上了前往江城武汉的“征途”,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有点激动,更多的是憧憬和信心,希望这十多天能学到点东西,后来也证明,我们的确不虚此行。
我们于30日下午4时许顺利抵达了武昌站,到了那个“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城市,准备开始我们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此次实习中心的所在地——武汉肯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此时,美丽的江城上空几道闪电划破了沉闷的天空,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瓢泼大雨。王老师带领大家安排好住宿的地方,将行李放好后,大家一起吃了一顿晚饭,虽是舟车劳顿,但大家脸上的笑容分明精神得很,应是对实习都满怀期待和信心吧!晚上大家早早地休息了,第二天我们将正式开始我们的实习内容。
实习的第一周,也就是7月1日到7月5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自己动手焊接并组装一台带来电显示的电话机。
实习中心负责指导我们的是一位姓潘的老师,他是一位热情而随和的年轻人,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当我们有问题找到他咨询时,他更是热心。就这样,我们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就荡然无存了。
在正式开始动手焊接之前,潘老师还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电子产品的基础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焊接的方法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潘老师还周到地想到了我们在这座陌生城市里要生活十多天的诸多不便,将附近一些生活设施和武汉值得一游的地方都给我们介绍了一遍。这使我们心中对这座城市,对未来的两周都充满了莫名的好感。
7月2日,在分发和整理完焊接电话机所需的元器件后,我们要开始正式动手焊接电话机了。
电话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我们的即时通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课程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说实话,我还从未打开一部电话瞧瞧究竟,看看里面的电路到底是何模样,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元器件在各个模块中起作用。亲自动手焊接一部电话就更不用说了,从未有实践性这样强的机会给我体验。这更让我觉得,这次实习的机会弥足珍贵。
这次焊接采用的是流水作业的方式,6个同学为一组,每人负责一道工序,流水作业,焊接出6块电话机的主电路板。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极高的默契度,流水作业的速度也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负责均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开始正式焊接电话机的主电路板。一共6块电路板,从工序一开始,每道工序需要在每块电路板上焊接24个元器件,包括电阻、瓷片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等等。我负责的是工序五,主要焊接的还是一些阻容元件和少数晶体管。我自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以前在学校焊接过的,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在焊接过程中,大家把速度控制得比较好,基本在每个时候每人手里都有一块板,没有出现电路板堆积和某道工序需要等待的不良现象。负责工序二和工序三的同学在焊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焊接短接线,而短接线在电路板上不方便固定,所以他们的焊接速度有所下降。但当我们发现后,自觉也将自己的速度减慢下来,不允许出现流水线停滞的状态。
我们大约花了1天多的时间焊接好了6块主电路板,完成后我们稍做了一番检查,焊接质量都还不错,大家锡量控制得较好,大部分焊点也呈现出标准的带有金属光泽的锥形。这使我们都感到十分欣喜,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得到了回报。
随后的两天,还需要焊接电话机的一些其他配件,包括液晶显示屏电路板、听筒、话筒和键盘等等。最后还要用排线将上述这些模块的电路板连接起来,并完成电话机的组装。
在焊接液晶显示屏电路板的过程中,大家都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液晶显示屏管脚间的距离实在太小,稍不小心就会将本该分开的两个管脚焊到一起。有些心急动手的同学把很多管脚都焊到了一起,而又不好将其取下;也有同学将电烙铁与电路板接触的时间太长,结果将液晶显示屏烧坏。这些现象让还未动手焊接的同学都有点不知所措了。实习中心的老师看到这样的现象太多,耐心地一组一组地来指导大家,亲自动手演示焊接的方法。在老师演示过后,我们终于明白了,遇到这样的芯片管脚,我们需要改变焊接的方法。先熔掉一大块锡在第一管脚处,然后将其熔为液态,让液态的锡珠顺着各个管脚流下,依次沾到各个管脚的焊盘上,这样每个管脚焊盘上都沾上了锡将管脚焊上了电路板,而各个管脚间
也没有再出现互相连到一起的现象。通过焊接液晶显示屏,我意识到,遇到问题时要多动脑筋,跳出常规思维,想想如何解决问题,不能一味依循旧法。
各个模块的电路板都焊接完后,便是电话机的组装,这是个比较简单的工作,只需将各个部分放置到电话机内对应的位置,并固定好,然后将其外壳盖上即可。
所有工作完成后,老师组织我们对电话机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检测。大部分同学的“作品”都能正常工作。大家看着自己眼前的电话机,心情复杂,这应该是我们自己动手做出的又一大产品了(在学校焊接过一台收音机)。它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目睹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这过程虽只有两天,却百味杂陈,令我们受益匪浅。
实习的第二周,7月7日到7月11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一块工业用的张力变送器电路板。
这块张力变送器的电路板和之前焊接的电话机的电路板是截然不同的。电话机的电路板是一块插件元器件电路板,而张力变送器的电路板是贴片元器件电路板。这表明几乎所有的元器件都是规格更为微小的贴片元器件,这又给我们的生产过程加大了难度。
当拿到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后,大家都惊呆了。实在是太小了!而且我们以前看都没看到过这样的元器件,更不要说要动手焊接了。我们目测了一下,阻容元件的规格大约是在2毫米左右。老师告诉我们,电子产品中最小的贴片元器件规格大约在0.6毫米左右。我们了解后不禁咋舌,这实在是一种精密度要求很高的活儿啊,顿时感到做电子产品的工人们太不容易了。我们真的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虚心多向工人师傅们学习生产技术和经验,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整理完这些微小的元器件后,老师把印制电路板发到了我们每个人手里,下一步就要开始真正地将这些“小家伙”一个一个地贴到电路板上去了。说实话,我开始动手时有些紧张,手都有些发抖。首先要贴到电路板上去的是电阻元件,它们实在是太小了!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是:现在印制电路板上对应位置一侧的焊盘上点上锡,然后用镊子将电阻元件放置到印制电路板上的对应位置,接着再用电烙铁将之前点上的锡熔化,这样一个小小的电阻就被贴到了电路板上。当然,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学锡量没有控制好,熔了一大块在焊盘上,不仅影响电路板的美观,更严重的是可能引起电路板的短路;还有的同学在一只手用镊子夹着元器件,另一只手用电烙铁熔锡时,可能是由于手有点抖,很容易将元器件的位置弄歪,与电路板上对应的框格出现偏差,这也大大影响了电路板的美观和焊接的效率。对于这种种不良的情况,很多同学都很善于动脑,自己想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办法,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焊接贴片元器件的板子,开始焊的几个元器件焊得不好是很正常的。但大家在发现问题后能够善于开动脑筋,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也许是在前面焊接电话机的液晶显示屏时大家都受到了启发吧。
在电阻元件全部焊接完成后,接下来的是电容元件了。电容元件的规格和电
阻元件差不多,稍大,焊接方法也相同,所以可以说比电阻更加容易焊。数量也没有电阻那么多,再加上之前已经焊了百余个电阻了,大家对这种贴片元器件的焊接方法已经比较熟练了,所以没用多长的时间,大家就把电容也都焊接完成了。
然后就是一些贴片二极管和一些芯片了。芯片的焊接是值得一提的,虽然焊接方法类似,但焊接过程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由于芯片规格很小,而管脚数量较多(最少的8个管脚,最多的有14个管脚),而管脚间的间距同样很小,和之前焊接的电话机液晶显示屏的管脚间距相当。还有一个原因,电阻和电容元件只有两端子,所以只要固定其一端就能将整个元件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而这些芯片少则8脚,多则14脚,仅仅固定一个管脚是不足以将整块芯片固定在电路板上的,这些问题真的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有个别同学在焊接芯片的时候甚至有些不耐烦了。不过,遇到的问题再怎么困难,也是要解决的,不能遇到了问题就放弃啊。于是,大家又都开始聚在一起想办法了,是一个个管脚依次上锡还是一排管脚一次性全部点上呢?芯片如何固定呢,将对角线上的两个管脚固定就行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大家在一起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大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顺利地将9块小芯片贴上了印制电路板。贴上后大家互相检查芯片的管脚和印制电路板上的焊盘,看有没有粘连的情况发生。可喜的是,虽然有些焊点不那么美观,但没有发现粘连的情况。这对我们第一次焊接这样规格的元器件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肯定了。我们实在倍感欣慰。
剩下的一些元器件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铝电解电容、三端稳压块等等。要说一下的是铝电解电容的极性是老师特别强调的,因为如果极性焊反的话,在电路板通电作业后,将发生爆炸,后果是很严重的。
全部元件搞定后,最后的工作就是检测了。一样产品究竟做得怎么样,最重要的指标永远是看其是否能正常工作。变送器的工作电压是24V的直流电。我们各自将变送器通电后,开始依照实习大纲上的变送器测试指导书上的步骤开始一步一步地进行测试。第一步的工作电压测试,一共24个测量点,可喜的是,这24个测量点电压值均与电压参考值非常接近。接下来的电路调零及左右路和路调零测试也未出现太大问题。最后一项测试则需要两人一组,用两块板,板A用作信号源,板B用作被测电路板。测试结果也都与参考值比较接近。
这样,变送器的生产成功地告一段落了。第一次的经历总是很难忘的,尤其是这次的变送器生产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最历练我们的一段过程,我们在这期间学习了,成长了。
至此,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也落下了帷幕。这两周,时间不算很长;它的学分跟理论课程比起来,更是九牛一毛,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的作用,仔细地回忆一下这十多天来,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是我们之前不甚了解的,然而它们都是现代通信或工业中最常用的一些设备,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大学的前三年,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然而,对这十余天来所生产的产品,却了解地很少,学习不应该只是如此,大学的包容性很强,它容许我们在课堂外吸收最多的,最新的知识,而不是认为完成好了最基本的任务,上好了课,做好了作业,考试通过了就万事大吉。
生产实习,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但绝对不是生产完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两周时间很短,我们了解到的,也无非只是皮毛,然而,现代社会的基本需求是要求我们掌握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而不是一些只适合用来做滔滔不绝的演讲稿的常识。两周,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基本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在学习中应该有的虚心,好学的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一年后,大部分同学将走入社会,开始在各个岗位上一显身手,留给我们专心专意只做学习一件事的时间连一年都不到了,而我们必定要利用好这剩下的一年,学到尽量多的东西,来奉献给全社会,那么剩下的一年就绝不是昏昏噩噩,只求考试通过、顺利毕业的一年,而应该是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一年,我们要的不应该是成绩单上的“及格”,而应是“优秀”!实习落幕了,接下来是大学里的最后一个暑假,也可能是一辈子的最后一个暑假。这个暑假后,我们成为了四年级的毕业班的学生,面临着求职、就业、考研等等一些不同的路,但无论我们选择的是哪条路,我们都要珍惜每分每秒,认真学习,在剩下的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吸收尽量多的知识,为我们走向社会或者继续深造打好基础。这样,在明年的此时,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准备好了!
最后,实习的成功与随我们一同奔波的王玮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谨对你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第三篇:中南大学生产实习大纲(2013年)
2013年中南大学测控10级生产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生产实习的任务是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1、认识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生产概况,了解仪器仪表、电气控制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在有色金属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学习控制电器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看懂电器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通过定岗跟班实践,掌握有关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方面的知识。
3、学习几种测控仪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讲课,结合学生的观察、实践及分析,能对照实物看懂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了解有关控制系统调整、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方法。重点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
4、了解工厂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主要设备、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看懂供配电原理图,了解其运行规则。
5、通过参观和介绍,了解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其运行情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6、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虚心向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学习,了解实习工厂的发展史,对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销售过程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方面的情况。
二、实习地点
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以各分厂和计控室等为主要实习地点。
三、实习时间安排
1、时间:2013年7月8日至7月28日
2、安排:
第一周:7月7日至7月14日
1)7月7日实习动员,作好实习准备工作。
2)7月7日乘火车出发,7月8日郑州转汽车到达中州分公司,熟悉环
境,安排好日常生活。
3)7月9日,总厂安全教育及其发展史介绍,分厂安全教育及参观。
4)7月10日-7月12日,分组定岗跟班实习。
第二周: 7月15日至7月21日分组定岗跟班实习。
第三周: 7月22日至28日
1)7月22日至26日分组定岗跟班实习。
2)7月27日上交实习报告,进行实习考试。
3)7月28日离厂(返校或就地放假)。
四、生产实习的考核
总的实习成绩根据实习报告、实习考试、实习期间的表现和现场带队人员的意见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
五、生产实习组织纪律
1、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服从安排;不得随意变更实习地点、定岗跟班点;不准在外留宿,晚上10:30点以前一定要返回实习住地,按时返回实习住所;外出必须结伴并说明去向。
2、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厂劳动一律要做到二穿一戴,即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安全帽,凡出安全事故者,除影响实习成绩外,一切后果自负。
3、严禁游泳,严禁打架斗殴和聚众闹事。
4、严格考勤,无故缺勤累计次数达2次者,实习总成绩以不及格计。
5、实习期间违反纪律者,按学生守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虚心请教。
六、实习报告的基本要求
实习报告要求字迹工整、清楚,版面干净整洁,图样线路直观明了。实习报告的内容如下:
1、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与现状)。
2、定点实习分厂的工艺流程、主体加工设备及重要辅助设备介绍,有关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系统运行及维护等知识。
3、工厂常用检测仪表情况和集散控制系统的使用情况。
4、社会调查情况。
5、实习的心得与体会。
七、实习队组织机构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10级中州分公司实习队:由测控1001班31人(男23人/女8人)和1002班30人(男22人/女8人)共61名学生及2名教师组成。
队长:唐朝晖(***)
指导教师:唐朝晖(***),王晓丽(***,***)
副队长:唐朝晖,王晓丽
生活后勤负责人: 杨广为,段凯
女生负责人:王星宇
宣传通讯负责人:曹跃
社会实践负责人:刘福帅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年4月
第四篇:中南大学通信工程2012级认识实习总结
中南大学通信工程2012级认识实习总结
实习单位:广州讯联通信工程公司湖南分公司等
实习地点:长沙、株洲
实习时间:2014.9.15 —2014.9.19
带队老师:王玮 张晓勇 漆华妹 黎方正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参观实习内容
1、听广州讯联通信工程公司湖南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凌志群的讲座
2014年9月15日,来自广州讯联通信工程湖南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凌志群给我们整个12级通信工程的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听完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通信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一直在路上。工程师凌志群就两个方面来对通信技术行业进行分析,一是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二是通信行业的发展。
在讲解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过程时,凌志群工程师又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侧重于近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大致算来,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如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初步进行了一些传播特性的测试,并且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了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工作方式为单工或半双工方式。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成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了3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前联邦德国(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络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采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此期间,由于蜂窝理论的应用,频率复用的概念得以实用化。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分割小区,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在交换、信令网络体质和无线调制编码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通信容量迅速增加,新业务不断出现,通信性能不断完善,技术的发展呈加快趋势。
关于通信行业的发展,工程师凌志群提到,当前,全球通信行业已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总而言之,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尤其是我们通信人,更应该不断学习。我们通信人一直在路上,这不仅是通信人一生的写照,更应该成为我们学生时代自我勉励的至理名言。我,一名通信人,我在路上,我一直在路上。
2、参观长沙市联通有限公司的应急通信车
2014年9月16日清晨,在王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联通公司的通信应急车,学到了很多课本课堂无法接触到的知识。因此,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整个认识实习过程都保持高度集中力,倾听讲解员讲解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同样得到了讲解员的详细解答。以下就是此次认识实习结束后,我仔细回忆总结出的相关通信知识。
众所周知,我国无线公共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作为目前移动通信用户最多的国家,保障良好的通信网络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地域广阔、人流量大、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经常出现,为了保证通信能力,因此需要构建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是在应急通信车内加载BTS天线设备,用于任命群众因重大活动广泛聚集或突发事件造成某地域通信中断等非常规状况。
正如上文提到的,此通信车主要防止某些地区无信号的突发事件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并能够在某种场合举行大型活动时为当地提供足够的通信容量。真的很幸运,我参观了CDMA通信系统应急车,车上,工作人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CDMA技术的现状和主要技术特点,并针对应急通信车给我们作了重点的讲述。指出,当前移动通信所创造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以前的固话用户,因此对于通信人才来说,抓住了移动的市场基本上相当于在现实的社会中抓住了主流。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们可以考虑无线通信方向发展。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应急通信车特点为:
1、应急通信车上的移动基站提供单站集群功能,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最简通信保障。
2、应急通信车配备交换系统,移动基站提供所有的集群功能,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集群通信保障。
3、应急通信车具有E1G.703接口,车载移动基站通过卫星或者微波链路连接到交换控制中心,加入到TETRA网中运行。扩展了原有固定基站的覆盖,将应急通信车人员与原有通信网统一调度指挥。
4、当现场不具备有线链路条件,通过TETRA自有无线链路与其他基站接入互联,或者关键时刻多个应急通信车载基站自组建网,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网络,为指挥人员提供无线通信保障。
应急通信车主要实现的功能为:
1、分布式调度指挥;
2、现场视频回传;
3、指挥中心与现场语音调度通信;
4、现场通信系统;
5、话务分担,增大网络覆盖面积。
通信应急车可以视为一个高度灵活的移动基站,它总是活跃在通信行业的一线战场,充分发挥着自身价值,一句话以记之即为“永远跟着时代的需要走”。
3、Oracle数据库发展前景讲座
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讲述了作战双方夺取最终胜利的关键。今天的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就将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来甲骨文公司的版图一直在不断地扩张,而他们的狼性公司文化业逐渐被世人所接受甚至是效仿学习。然而,2014年9月17日,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丁炎先生关于甲骨文企业的讲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甲骨文公司狼性企业文化下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甲骨文员工所信奉的一句企业铭言:“IN IT TO WIN IT”。融入他战胜他,甲骨文公司用成立以来近40年的发展轨迹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甲骨文公司目前为继微软之后全球第二大的软件公司,甲骨文公司涉及面广,产品丰富。通过华东区总经理丁炎先生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所有行业几乎都在应用Oracle技术,Oracle是第一个跨整个产品线开发和部署100%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软件的公司。它帮助中国软件企业在快速增长的经济大潮中取得成功,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广大用户提供性价比高、可靠、安全的企业软件,为他们的业务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4、参观株洲铁通公司中心局
2014年9月18日,我们乘车来到株洲,参观了湖南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在现场我们先后参观了电源部分、链路层部分以及用户层部分。工作人员给我们重点讲述了铁通的组网理论,并指出我国的电话通信网分为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为DC1和DC2两级结构。DC1为一级交换中心,设在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和中央直辖市,其主要功能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和省内的国际和国内长途来、去、转话话务和DC1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落地)话务;DC2为二级交换中心,也是长途网的终端长途交换中心,设在各省的地(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其主要功能是汇接所在地区的国际、国内长途来、去话话务和省内各地(市)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转话话务以及DC2所在中心城市的终端长途话务。
5、参观中南大学现代教育网络中心 2014年9月19日,我们来到了中南大学新校区现代教育网络中心,参观了网络中心的交换系统,了解了中南大学校园网绕城光缆线路。
中南大学校园网现有环长沙市区的城域网,主校区、铁道校区、湘雅老校区、湘雅新校区和新校区之间实现了万兆互联,校内所有办公和教学楼均为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见中南大学校园网拓扑结构图)。中南大学校园网系统核心包括CISCO7609、H3C9508、CISCO6509、锐捷8610等设备,并采用了千兆防火墙和IDS等设备对高性能计算平台进行安全保护。中南大学校园网的出口链路包括教育网的1条1G光纤链路、中国电信的10条百兆光纤链路和中国联通的3条百兆光纤链路,出口带宽共计2.5G,因此,用户可以采用IPv4或IPv6方式方便地从本地和远程接入高性能网格计算平台进行运算,并有足够的带宽让用户传输数据。同时,中南大学还是湖南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长沙主节点网络中心以及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核心网CERNET-2长沙核心节点,负责省内高校(含专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接入CERNET,负责省网的运维和管理。目前联结40所分布于湖南省各市、自治州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接入方式有光纤接入、DDN接入和VPN接入。
二、收获新知识
1、中继器
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简单最廉价的互联设备,操作在OSI的物理层,中继器对在线路上的信号具有放大再生的功能。
2、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全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与之对应的是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简称布控交换机),也称为程控数字交换机或数字程控交换机。
3、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
第五篇:中南大学通信工程2014级认识实习总结
中南大学通信工程2014级认识实习总结
实习单位:广州讯联通信工程公司湖南分公司等 实习地点:长沙、株洲
实习时间:2016.12.18—2016.12.24
带队老师:赵亚湘 郭丽梅 彭春华 王玮 班级: 学号:姓名:
大学生专业认识实习是大学学习阶段在完成一定的课程后所要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段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增强专业意识和实践意识,鉴于此,学校根据教学计划于17周周一——周日安排我们通信专业14级的同学对中南大学网络中心,株洲铁通,“联通通信应急车”进行了认识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得到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更有相关专家的悉心指导,通过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一个周的实习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知识。
实习目的: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对通信实际运行方式生产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深刻印象,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热爱专业、奋发向上、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实习要求:
实习期间我们学生应当做到:
1.服从学校的实习安排,按实习计划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2.认真向生产第一线的同志学习,尊重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服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写出实习总结报告;
3.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席;
4.认真参加有关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服从安排,不怕脏、不怕累;
5.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6.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实习者,要有医院证明或书面申请,向院、系(所)办理请假手续;
7.实习期间请假,应经实习带队教师同意,未经批准,不得擅离实习单位,否则按旷实习处理。
8.不参加实习或累计缺席五分之一时间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凡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实习学分。旷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重修。
1、听广州讯联通信工程公司湖南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凌志群的讲座
2016年12月18日,来自广州讯联通信工程湖南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凌志群给我们整个14级通信工程的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听完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通信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一直在路上。工程师凌志群就两个方面来对通信技术行业进行分析,一是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二是通信行业的发展。
在讲解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过程时,凌志群工程师又结合我们专业的特点侧重于近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大致算来,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如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初步进行了一些传播特性的测试,并且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了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工作方式为单工或半双工方式。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成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了3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前联邦德国(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络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采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此期间,由于蜂窝理论的应用,频率复用的概念得以实用化。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分割小区,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在交换、信令网络体质和无线调制编码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通信容量迅速增加,新业务不断出现,通信性能不断完善,技术的发展呈加快趋势。
关于通信行业的发展,工程师凌志群提到,当前,全球通信行业已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总而言之,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时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尤其是我们通信人,更应该不断学习。我们通信人一直在路上,这不仅是通信人一生的写照,更应该成为我们学生时代自我勉励的至理名言。我,一名通信人,我在路上,我一直在路上。
2.参观株洲铁通公司
2016年12月20日,我们乘车前往株洲参观了株洲铁通公司,大家都兴致勃勃,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电源部分、链路层部分以及用户层部分。工作人员给我们重点讲述了铁通的组网理论,并指出我国的电话通信网分为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为DC1和DC2两级结构。DC1为一级交换中心,设在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和中央直辖市,其主要功能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和省内的国际和国内长途来、去、转话话务和DC1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落地)话务;DC2为二级交换中心,也是长途网的终端长途交换中心,设在各省的地(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其主要功能是汇接所在地区的国际、国内长途来、去话话务和省内各地(市)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转话话务以及DC2所在中心城市的终端长途话务。
株洲铁通的一楼为电源设备,三楼为传输设备,四楼为程控交换室。电源设备为PS48100高频开关电源,其组成部分有:“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器”、“监控单元”等几部分组成,组合电源系统与蓄电池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用不间断的供电系统。
传输设备采用SDH同步传输、波分传输两种传输方式,信号经由光缆传到光端机,进行一定的处由此入四程控室。
理处楼交再传的换
3.参观中南大学新校区的网络服务中心
第三次实习,我们参观了中南大学新校区的网络服务中心。这里设施齐全,规划整洁,布局良好。是中南大学大学严谨求实的一个写照。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中南大学校园网现有环长沙市的局域网、校本部、铁道校区、湘雅校区、新校区之间实现了万兆互联网,校内所有办公楼和教学楼均为千兆接入。并采用了千兆光纤链路和中国联通的3条百兆光纤链路,出口带宽共计2.5G。因此,用户可以采用ipv4或ipv6方便地从本地和远程接入高性能网络计算机平台进行运算。并且,有足够的带宽让用户传输数据。同时,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计算机网(CERNET)长沙主要节点网络中心以及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核心网络CERNET—2长沙核心节点,负责省内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接入CERNET,负责省网的运行和管理。目前连接着40所分布于湖南各市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接入方式有光纤接入,DDN接入和VPN接入。
中南大学校园网现有环长沙市区的城域网(见中南大学绕城光缆路由图),主校区、铁道校区、湘雅老校区、湘雅新校区和新校区之间实现了万兆互联,校内所有办公和教学楼均为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见中南大学校园网拓扑结构图)。中南大学校园网系统核心包括CISCO7609、H3C9508、CISCO6509、锐捷8610等设备,并采用了千兆防火墙和IDS等设备对高性能计算平台进行安全保护。中南大学校园网的出口链路包括教育网的1条1G光纤链路、中国电信的10条百兆光纤链路和中国联通的3条百兆光纤链路,出口带宽共计2.5G。、中南大学还是湖南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CERNET)长沙主节点网络中心以及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核心网CERNET-2长沙核心节点,负责省内高校(含专科院校及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接入CERNET,负责省网的运维和管理。目前联结40所分布于湖南省各市、自治州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接入方式有光纤接入、DDN接入和VPN接入。省内各市、州高等院校的网络均已接入中南大学,其他有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单位都可就近接入。4.参观长沙市联通有限公司的应急通信车
实习参观的最后一项便是长沙市联通公司的通信应急车,本次为我们讲解的正式中南大学已经在联通工作的学长,因此我们感到快格外亲切,也听得特别认真。通过学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应急车的许多知识。应急通信车主要防止某些地区无信号的突发事件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并能够在某种场合举行大型活动时为当地提供足够的通信容量。很有幸,我参观了CDMA通信系统,车上,工作人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CDMA技术的现状和主要技术特点,并针对应急通信车给我们作了重点的讲述。指出,当前移动通信所创造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以前的固话用户,因此对于通信人才来说,抓住了移动的市场基本上相当于在现实的社会中抓住了主流。因此,在学校读书的我们应该努力向无线通信方向发展。
天馈系统:天线的基本功能是,发射时,将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接收时,把电磁波转换成高频电流;馈线的基本功能是,连接电台与天线。BTS为基站接受发台:主要由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但部分组成。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微波传输、光传输、卫星传输。微波传输传输:便捷迅速,但是其受天气因素影响严重;光传输:传输信号稳定;但是不够便捷,适合近距离传输;卫星传输:可用于西北地区,覆盖面积大,但造价高。通信应急车的主要用途:话务分担,增大网络覆盖面积。
实习所学知识
1.程控交换机基本构成:(1)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2)用户电路: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3)出入中继器: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对模拟中继接口单元(ATU),其作为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并采用用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若采用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4)控制设备: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2.光纤通信:
利用透明的光纤传输光波。效率速度都远远优于有线电通信。同步数字体系(SDH)是一种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数字通信体系。它是一套新的国际标准。SDH既是一个组网原则,又是一套复用的方法。SDH是为了克服PDH的缺点而产生的,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定规范然后研制设备。这样就可以按最完善的方式设定未来通信网要求的系统和设备。SDH是国际电信联盟CCITT于1988年正式推荐的,并称为同步数字体系。SDH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它不仅适用于光纤通信,原则上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通信
3.联通基站结构:
BTS包括下列主要的功能单元:收发信机无线接口(TRI)、收发信机子系统(TRS)。其中TRS包括收发信机组(TG)、本地维护。TRI具有交换功能,它可使BSC和TG之间的连接非常灵活;TRS包括基站的所有无线设备;TG包括连接到一个发射天线的所有无线设备;LMT是操作维护功能的用户接口,它可直接连接到收发信机。发信机子系统包括基站所有无线设备,主要有收发信机组(TG)和本地维护终端(LMT)。一个收发信机组是由多个收发信机(TRX)组成,连接同一发射天线。
4.数字移动通信:
数字通信包括GSM、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3G)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的技术方向。其中一种是从第二代CDMAOne演进而来的CDMA2000技术,CDMAOne移动通讯网络在北美、南韩和香港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1年5月中国联通采用了增强型的CDMAOne的技术在中国全面建设移动通信网。CDMA2000与CDMAOne的空中信道具有相同的码片速率,向后兼容CDMAOne的系统,可以由CDMAOne平滑升级而来。其演进的路线是CDMAOne--CDMA20001X--CDMA20001XEV。另一种主流的第三代通信技术是由第二代GSM标准发展而来的WCDMA技术,由于GSM采用的是TDMA(时分多址)调制方式,而WCDMA采用了CDMA(码分多址)的调制方式,其空中信道无法兼容,采用机站积叠和使用多模手机的方式向后兼容GSM系统。其演进的路线是GSM-GPRS-EDGE-WCDMA。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如欧洲的GSM系统)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二者均能够实现高速分组的3G数据业务,但从空中信道调制、核心接入网络和终端用户等多个方面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GSM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数字调制、网络层结构和业务作了规定的蜂窝系统。GSM是为了解决欧洲第一代蜂窝系统四分五裂的状态而发展起来的。
5.联通BTS的配置及分类: BTS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室内BTS应支持以下容量:全向BTS应支持以下配置:1-4个TRX及4个2Mbit/s端口。扇区BTS应支持以下配置:两扇区BTS,1+1个TRX至2+2个TRX及4个2Mbit/s端口。三扇区BTS,1+1+1个TRX至4+4+4个TRX及4个2Mbit/s端口。室外BTS应支持以下容量:全向BTS应支持以下配置:1-3个TRX及2个2Mbit/s端口。扇区BTS应支持以下配置:两扇区BTS,1+1个TRX至2+2个TRX及2个2Mbit/s端口。三扇区BTS,1+1+1个TRX至2+2+2个TRX及2个2Mbit/s端口。室外小型BTS应支持以下容量:全向BTS应支持以下配置:1-2个TRX及1个2Mbit/s端口。对以上配置,在运营者需要时,还应能在记录减小对实际运行影响的情况下扩容到更大的配置,且能在现场对BTS进行扩容。
2、天线:任何类型天线应能承受风速为150Km/h的风力负载,天线的连接头处一般应在天线的下面。天线应有防结冰性能。
实习心得收获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我认识了许多通信设备,以及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基本构成。在老师和相关人员的讲解下,以及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扩展了自己对通信行业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同时也了解到国内各个通信公司(如中国联通、铁通)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它们的人才需求。更加明确了自己将来的专业学习方向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另外,在接触通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我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一种严谨的态度,也认识到了通信这方面工作的艰辛和乐趣,让我获益颇多;也让我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激情;凭着这一腔热情,我坚信在通信的路上我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