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0: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

第一篇: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

汉武帝的十三位丞相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有人说,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强权控制无法发挥作用,却又总被充当替罪羊,很可悲。但是,真的都是武帝的责任吗?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堂之上。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不配做丞相。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杀。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的数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问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拉。”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找会巫术看鬼的人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三月,田蚡便病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

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五月,再次决堤改道。沿途十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后又被冲开。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河决口。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不过有俗话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当时弘六十岁,以贤良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这次你们选别人吧。”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欣赏,把他列为第一。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很谦逊贤德。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而自己特别简朴,家无余财。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董仲舒为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还好皇帝对汲黯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后的六个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他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丞相的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武帝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便自杀了。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国熟悉水战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九月,要祭祀宗庙,列侯都要奉献黄金。少府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弹劾。于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剥夺了爵位。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赵周便也自杀身亡。

十,牧丘侯石庆。丞相赵周有罪被捕。武帝制诏御史曰:“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

当时,汉王朝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武帝巡狩海内,修建上古神祠,又封禅,兼兴礼乐。又有桑弘羊等致力于开辟财利,王温舒等人推行严峻法制,儿宽等推崇文学,都位至九卿,相继执掌大权。而石庆为人敦厚谨慎,事事都不取决于丞相。所以石庆在丞相位九年,也没能有什么匡济的言论。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其中没有户籍的有四十万。公卿商议想请武帝迁徙流民去谪边。武帝认为丞相老谨,没与石庆商量,直接批准丞相可以先回家休息,而让御史大夫以下商议此事。石庆感到很惭愧,认为自己不称职,上书请辞道:“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道:“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说的石庆甚是羞愧,便又开始处理事务。

石庆“文深审谨”,然而没什么大智慧,不能为百姓谋什么福利。太初二年中,庆卒于任上,谥为恬侯。

十一,葛绎侯公孙贺,本是武将,有过几次军功。武帝为太子时,他是太子舍人。因为他的夫人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卫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宠信。曾以车骑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封南茆侯。后再以左将军出病定襄,没有战功,失了侯爵。复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还是没有战功。太初二年,又太仆迁为丞相,封葛绎侯。

当时朝廷多事,武帝比较严厉,从公孙弘后连着三个丞相因为犯罪而死。虽然石庆因为恭谨而得以终老,却也多次被皇帝谴责。所以公孙贺被拜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接受印绶。边磕头边哭着说:“臣本是个守边疆的小人物,因为有战功才做了官,才能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怜的样子也感动的哭了,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来。武帝起身而去,就这样,公孙贺不得以的接受了任命。出了宫门,便叹息道:“从此我就面临危险拉。”

公孙贺的儿子敬声,代替贺做了太仆,父子并列居于公卿位,实在是显赫。敬声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所以骄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被发觉而下狱。当时,武帝下诏追捕阳陵人朱安世,一直没有捉到,武帝很急切。于是公孙贺请求自己追捕朱安世来赎儿子敬声的罪。武帝答应了。后来他果然捉到朱安世。这朱安世,是京师的大侠客,听说贺想拿自己来赎儿子,笑道:“丞相就要被灭族拉。南山上的竹子都拿来做竹简也不够让我记录他的罪过,斜谷的木头都拿来做笔也不够让我书写他的罪过。”朱安世便在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祭祠诅咒皇帝,还在武帝去甘泉宫必走的马车道上埋了木偶人,都是诅咒的恶劣语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孙贺父子被关进监狱,经过审讯罪名确凿,便都被诛杀了,还惨遭灭族。

十二,彭城侯刘屈氂,是刘备祖先---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时任涿郡太守的刘屈氂为左丞相。又封其为彭城侯。

同年,发生了戾太子刘据巫蛊事件。

他和李广利也都遭灭族之灾。

十三,富民侯田千秋。汉武末年,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败亡之后,他上书武帝替太子鸣怨道:“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错误杀了人,又算的了什么呢?----这是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的。”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过了一段日子,武帝已经很明白当初是太子由于惶恐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书后马上召见了他。见田千秋身长八尺有余,容貌伟岸奕丽,就更高兴了,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却惟独你能向我阐明太子的心迹,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让你来教导我,你该做我的辅政大臣。”于是田千秋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刘屈氂因罪被斩,他便成为了丞相,封为富民侯。

其实,田千秋并没什么奇异超凡的才能,又没有什么战功,而且资历也浅薄,只因为一封上书合了武帝的心意,几月间便封侯拜相。不久,汉朝使者去匈奴,单于就问:“听说汉新拜了个丞相,他为什么被拜为丞相呢?”使者回答道:“因为他上书言事合了皇帝心意的缘故。”单于道:“哦!原来你们汉选丞相并非要用什么贤能的人,随便一个男人上书说几句话便可得到相位了。”使者回来后把单于的话上报,武帝认为使者有辱使命,差点便杀了使者。

不过,田千秋为人朴实敦厚,做了丞相也很安分,处境倒是比他几位前任安全的多了。他见武帝一连数年追查太子谋反事件,株连特别多,大臣们都很恐惧,便与御史、中两千石的大夫们一起上,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也不要过分忧愁。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下诏说“远近为蛊,朕愧之甚”,并感谢丞相和大夫们认真负责,也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过了一年,武帝病死。田千秋辅佐幼帝接着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期中。因为他因为年老,皇帝善待他,朝见的时候允许他坐小车进宫殿,所以被称做“车丞相”,连名字都被人称做是“车千秋”了。

武帝十三丞相年表:

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卫绾

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窦婴

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元光四年--元朔五年:平棘侯薛泽

元朔五年--元狩二年:平津侯公孙弘

元狩二年--元狩五年:乐安侯李蔡

元狩五年--元鼎二年:武强侯庄青翟

元鼎二年--元鼎五年:高陵侯赵周元鼎五年--太初二年:牧丘侯石庆

太初二年--征和元年:葛绎侯公孙贺

征和二年--征和三年:彭城侯刘屈氂

征和四年--征和四年:富民侯田千秋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他曾经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虽然他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很聪明的人物,但我认为并非如此。诸葛亮,字孔明,还是山东老乡,一生都为蜀国效力。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登上皇位,诸葛亮辅佐。虽然蜀国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但是诸葛亮还是有很大的功劳。

汉末,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汉室之胄刘备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后来他认识了关羽和张飞,便有了后来的桃园三结义。刘备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先是刘表再是袁绍。但是诸葛亮的出现让情况出现了转机。先占领荆州,建立政权。诸葛亮聪明过人是我最喜欢的,可是有时也会出现失误。诸葛亮命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过曹操,虽然曹操是关羽的救命恩人,但我认为在战场上应该没有友谊,不分你我。如果在那时杀掉曹操,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便会很快瓦解,也就没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说到赤壁之战,我想起了诸葛亮巧借东风,联合吴国大胜魏国,使魏国大伤元气。有人说,这是诸葛亮借的,还有人说是天公作美,帮了吴蜀一把。但是,我还是相信后者。因为赤壁之战是冬季,尽管赤壁在南方,但是天气依旧很冷,刮的是西北风,无论如何也刮不了东风,可能是天公作美,给诸葛亮个面子,刮了一次东风,才使得吴蜀联军大胜。此后的日子里,蜀国一直顺风顺水。直到关公败走麦城,被吴国人去了首级,刘备一病不起。随后,刘备被吴国将军路逊击败,元气大伤,之后死去。留了一堆烂摊子给了诸葛亮和刘禅。这之后,诸葛亮亲自率军讨伐魏国,讨伐了六次,以五次失败告终。几年后,诸葛亮去世,刘禅身边无人辅佐。可以想象后果,便是被强大的魏帝国灭掉。蜀国成为了三国中最短命的一个。

诸葛亮算的上是中国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就像战国时期的管仲和姜小白,只不过姜小白的能力比刘备强,就算管仲死去,姜小白也可以独自一人领导齐国,而刘备不能。所以我认为蜀国是诸葛亮一手建造的,皇帝刘备只不过是个名而已。

诸葛亮这位军事奇才,堪比西方的亚历山大和拿破仑。诸葛亮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第三篇:司马迁与汉武帝

司马迁与汉武帝

提到《史记》,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司马迁,第二个想到的就是汉武帝。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说到伟大,我深有所感。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高中的作文里就经常提到他。主题为坚强时写他,主题为严谨时写他,主题为清廉时写他,主题为大公无私时还写他„„可以说,他的身上充满了人性的闪光点。

司马迁一生的命运可以说与汉武帝息息相关。他的喜怒哀乐、荣辱升迁、个人安危无一不和汉武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早年汉武帝对司马迁才华非常赏识,将他升为太史令,君与臣的关系一直保持得很好。但是伴君如伴虎,“李陵事件”将司马迁推向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因为一句为李陵求情的话,汉武帝将他送入监狱,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狱中司马迁忍受了非常人能够忍受得了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将多年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册,他忍辱负重,坚持了下来,用全部精力写成了这部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这以后,我国所有的正史都是纪传体的。

《史记》对汉武帝的评价可以说既有褒,又有贬。既写了汉武帝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的事迹,也写了他好大喜功、杀伐任性的行径。写了他既有明君的风范, 又有昏君的残酷。这也体现了《史记》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

这次写汉武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我最喜欢的古代君王。我承认他好色、虚荣、奢侈、残酷„„几乎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都有。但是,我觉得他真的非常伟大,他智力超群、勇敢坚强、志向远大、又浪漫多情,几乎所有的优点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他身上的这些特点注定了他这一生不会平凡,注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确实,他做到了,不管他有多少过失,他的功劳决定他成为了一位留名百世的君王。

前人已逝,后人评说。现在对司马迁和汉武帝的评论众多,但是都围绕着功过展开。现在我们研究《史记》也让我们对他们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四篇:人物传记《汉武帝》读后感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伟大皇帝

———人物传记《汉武帝》读后感

一、人物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汉武帝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①《汉武帝传》前言)。在位期间,他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等,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二、人物评价

汉武帝继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

1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就其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汉武帝有过人的智商。在他最迷信的时候,好几个巫师惯常欺骗普通人的伎俩被汉武帝轻易揭穿。卫青贿赂王美人汉武帝就知道是受人指使。要是知道反对汉武帝对匈奴进行战争的博士狄山是怎么死的,你就不得不佩服汉武帝出神入化的聪明。

(二)汉武帝有高明的用人策略。任用的能臣名将极多,许多人的名字都记载进了史书。卫青出身穷苦,首次出征就显示了将帅之才,被汉武帝提拔,以后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卫青谦逊仁厚,即使权倾天下,也是下不忌,上不疑。李广是最为后世文人尊崇的一代名将,身经百战,立功沙场。但是始终没有封侯是当时实行的制度决定的,李广年轻时已经深受汉文帝赏识却也不能得到重用。汉武帝并非不清楚李广的才能,他认为李广运气不好的预言一再得到证实。(②《汉武帝传》第五章政治体制改革)

(三)汉武帝有宽阔的胸襟。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汉武帝很尊重他,却不大采用他的建议。著名的“内多欲而外示仁义”就是出

2自他,历史上还有那个当朝皇帝可以容易自己的大臣这样评价自己?司马迁在歌颂汉武帝文才武略的同时也讽刺了汉武帝好大喜功、好战、迷信等一系列缺点,被后来的王允说成“谤书”的《史记》却是当时的汉武帝政府支持下写成的。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通过官方主导以非强制手段实现,没有因为立场相对而杀害不同政见者。

(四)汉武帝有高深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对匈奴的历次战争都是由汉武帝与大臣及将领共同研究决策,制定作战策略,汉朝军事上的成功体现了汉武帝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③《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第13讲汉匈交兵)采用了汲黯的“推恩令”削平诸侯,以和平的方式巩固了政权。他在晚年认识到自己所犯的过错颁布了罪己诏,向天下公开认错,并更正自己的过失。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后宫干政,在扶植储君即位之前,冷酷的剥夺了其生母的生命,并将国家大权托付给了可靠的大臣。汉武帝的伟大业绩不止在开疆拓土上,还在文教、科学、民生方面有很大贡献。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与水利灌溉,他说:“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在他统治期间,生成了用事者争言水利的局面,一批大型的水利工程先后筑成,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不可胜数,出现了我国水利史上罕见的盛况。他还任用比较熟悉农业生产的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耦犁和耧车,在西北部分干旱地区施行较先进的“代田法”。又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乡里老农,到京师学习新田器及耕种养苗法(④《汉武帝传》第三章)。

3这一系列措施,对于当时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技术、农业科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他实际上是外儒内法,同时也不象真的法家那样禁铟言论。在他治下,言论还是有相当自由的,司马迁就有崇道的味道,惟南王刘安还能召集宾客写成各家思想毕集的《淮南子》。真正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那一套推上唯一至尊地位的是汉元帝。

三、人物启示

(一)凡欲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汉武帝曾经对十岁的太子刘据说:“朕十岁的时候,已经立志要消灭匈奴了。”汉武帝从小就立下了要有一番大作为,消灭匈奴,开疆拓土的志向,为他继位后进行改革,进行征战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剧中的霍去病将军,也是从小立志消灭匈奴,并说一天不灭匈奴一天不娶的誓言,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自信!霍去病将军在这种志向的鼓舞之下,17岁从军,20岁就做了骠骑将军,驰骋沙场,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我等正处此年纪,又有何资本与之比高,又有何理由不立志做大事呢?

(二)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关键时刻要忍。一个人要成功,达到中心地位,资源很重要,机会很重要。能否达到目的,要看自己能不能审时度势的抓住机会,能不能板凳坐他三年冷静下来等待机会。资源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才能抓住机会的七寸。剧中先有汉景帝“攘外必先安内”的气度,忍住匈奴入侵的耻辱,进行削藩;后有汉武帝刚刚继位,年轻气盛,急于改革,但是遭到了祖母窦太后代

4表的权贵外戚势力的压制,改革受挫;汉武帝小心谨慎,终于在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改了祖宗崇信的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则(⑤《汉武帝传》第五章政治体制改革)。此外,此剧还讲述了汉武帝用了几年的时间筹集攻打大漠以北的匈奴的事件,也都说明了为成大事,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时机的成熟。

(三)做人要有必要的气节。漠漠北方,莹莹湖边,苏武一人牧守着羊群,岁月将苏武从青年送入老人老年,归家时老母已经去世,妻子已经改嫁。而面对匈奴的诱降,苏武却不为之所动,为的是那根已经残损不堪的竹杖——代表国家权力的节杖。而今放眼泱泱大国,又有几人能够不为眼前所动,损害他人或者国家利益的呢?

(四)领导者要具有容人之量。这恐怕是最让我们观众难忘的地方。一位征战四方,无所顾忌,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却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不仅如此,还颁诏诏告天下,不论他的一生所作所为大家如何褒贬,或对或错,然作为一个在位54年的大皇帝单凭如此彻底悔过的勇气,立即补过的诚意汉武帝即堪与圣尧试比高,试问普天之下,古今中外,又有何人可做到这点?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往往是一错再错,死要面子活受罪罢了。而本剧的另一情节,即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得以流传,亦表现出了汉武帝难得的容人之量。参考书籍:

1、《汉武帝新传》作者:杨生民

2、《汉武帝新传》作者:何新

3、《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作者:王立群

第五篇:三国时期蜀汉英雄们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

三国时期蜀汉英雄们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妇孺皆知。与刘备桃园结义的关羽、张飞等人构成了蜀汉集团中最为资深的元老团队。他们凭借着刘备汉室宗亲的“品牌”和非常有限的资源,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险恶的乱世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得到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团队倾心辅佐之后,不仅联合东吴一举击败了曹操这一最为强大的敌人,还巧妙抓住各种机遇接连夺取了荆州、益州和汉中,迅速建立了与曹操和孙权形成鼎足之势的军事政治集团,在短短12年之内就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战略构想„„不难看出,蜀汉集团的元老团队是一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三国中的管理故事二:大话三国HR——蜀国篇

所谓“经商必须懂史”,因为抛除历史过程的诸多细节读起历史来,觉得经营国家就如经营企业,兴衰交替,无不具有相同的因素。

东汉黄巾起义之后,历史的“主板市场”从垄断阶段进入自由竞争阶段。在此阶段,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曹操以凶悍的运作手法,利用“国有资产”(夹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庞大的实力进行几场“恶性竞争”和资产兼并,清洗市场,建立霸业;孙权继承父兄财产立足本地市场,走典型的家族式区域市场发展道路,独霸一方;而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刘备一开始只是“后东汉市场”一个编竹席摆地摊的小贩。当它看到“东汉公司”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公司管理层分割侵吞国有资产时,敏锐地意识到自由创业时代的到来,决心在这个市场上切一块“蛋糕”。他意识到,作为个体户,缺乏“金融资本”是不争的事实,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去寻求风险投资(他尝试过投靠几个地方财主,都最终失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将发展战略集中在“人力资本”上,通过以下几个经典的HR运作,实现“刘蜀股份有限公司”从创建到上市的过程:

打造互补型创业团队

刘备抓住时机,通过实施“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CEO。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由于他能巧赚第一桶金 创业起初,刘备一直苦于只有“皇叔”这块单薄的国有无形资产,在曹操强大的规模竞争优势压迫下,只能做“流动式的经营”。曹操还多次试图对他的营销总监关羽实行猎头计划。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将最优秀的人力资本孔明借用给东吴对抗当时的索罗斯——曹操,然后利用“信用诈骗”向孙权借得荆州,完成了他第一次空手套白狼的货币资本融资,开始了挂牌经营。其实“信用诈骗”只是相对孙权而言,荆州并非孙氏家产,刘备只是借鸡生蛋罢了,何况赤壁一战击退了“索罗斯”,荆州是他应得的奖励或回报。

推行HR营销

虽然刘备没有财力进行市场营销,自动或被迫归附他的竞争者不如曹操那样多。但他在HR营销上不遗余力,此举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不少竞争威胁,并间接获得不少市场占有率。例如,营销总监关羽开拓市场的能力其实是高于张飞的,他却对曹操说自己只是一般般:“我弟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惊命人记下此广告语。后来赵云孤身冲杀10万大军在长板坡上救阿斗,张飞为他断后,仅大叱一声就令曹操2万余人掉头逃跑,并践踏死伤百余人。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孔明、关羽成为神的化身、赵云稳坐中国古代10大完美将军之列。他们有此良好的口碑,都因为当时刘备大力推行HR整合营销传播。使手下的人才都充分显示市场价值,所以,他的核心人力资本从来没有跳槽过。而曹操就不同,他表面重贤礼士,实质上经常自己糟蹋人才。例如,为了在战场上搭建的“夜总会”寻欢,而使得有“张飞第二”的典韦,惨遭恐怖袭击;因讨厌杨修而在“梦游”中将他杀害······他们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职业经理人。

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和曹操一统到底的垂直管理和孙权的“家族式+经理人”模式经营不同,“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就进行职业经理经营模式。由于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MBA职业高手赵云加盟,在市场上横扫千军。他不但是个HR资本的运营高手,还是个黑带九段猎头高手,他通过营销总监关羽猎得当时硕果仅存的“国优HR资产”黄忠;通过CEO孔明猎得当时最优秀的“海归派”马超(马超父子镇守西凉,当时西凉已不属中原,类似外国)。得到五虎将后,他正式将“合伙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大胆委任五虎将分管5大区域市场,并通过“封候”派发期权,由众人分享利益。他的用人之道是少而精,在CEO孔明的有效经营方针之下,五虎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每次参与市场竞争,都会为他签下几张大单,少则“一县”,多则“一州”,使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终白手起家而成为当时历史创业板上三大航母企业之一,并名列世界500强之二。他个人也成为当时世界财富排行板上仅次于曹操的富豪。

当然,“刘蜀股份”最终被摘牌退市,也是因为在人力资本运营上的失败。

刘备最后一个HR运作大手笔是“白帝托孤”,他要求孔明在必要的时候废掉阿斗自立,后人都说他奸。他这种“遗赠股权”的行为是否真心,其实值得争议——无论如何,至少证明他先见性的看到阿斗是不能胜任董事长的职务的。从人力资本运营的角度上看,孔明并不是一位合格的CEO,“刘蜀股份”的破产,他应承担相当大的责任。他不懂分权,更没有做好HR持续运营计划(HR—BCP),没有培养人力资本梯队,当五虎将和自己相继死去之后,“刘蜀股份”就股价急跌并被恶性兼并。

启发: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是创业或投资成功的根本。

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孔明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必然要他能攻能守,实际上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是凤毛麒角的,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他是统帅,更多扮演一个“攻”的角色,但作为丞相,以及相对于关羽等人来说,他是一个“守”的角色:守业增值、经营管理(从客观上来说,如果当时他废阿斗自立,应该是不成功的,因为他没有刘备那种聚人聚势的人格力量。他明白自己作为“经营者”的角色定位)。诚然,五虎将就是“攻”的角色:攻城夺地,创造市场业绩。一个完美的人力资本组合,三者的能力是必须匹配的,五虎将死后,姜维和关兴“攻”的能力有限,阿斗不能“聚”也不能“守”,孔明只能苦苦支撑,他死后“刘蜀股份”最终破败。

“聚-守-攻”是一个正局,一个精明的投资者,要找到能为他攻为他守的人,才能投资成功。只有成局,才能成势。这是颠覆不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关键人力资本组合,是一个组织中唯一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业常青的保证。

一个企业的发展,有时看起来是因为一个独特的产品、或因为有强大的资金······但剥离种种表象,其实根本来说都是取决于人。在产品、技术、经营模式等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模仿、克隆而趋于同质化的今天,现代企业唯一难以复制的就是核心人力资本。凡事都兴于人,败于人。只有独特的、出类拔萃的人力资本才是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增值,货币资本就增值;人力资本流失,货币资本就流失。人力资本是基业常青的根本决定因素,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以至“千秋万代”,最终取决于是否有持续的关键人力资本组合、持续的人力资本运营能力,以及是否有一个持续渐进的、随需应变的人力资本开发和储备计划。

下载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汉武帝》《拿破仑》有感

    观《汉武帝》《拿破仑》有感上述两部视频资料讲述的是两位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家领袖,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史可以发现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由此引出下面我对人的......

    对汉武帝的评价

    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的成就: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进行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思想上,......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没有人不知道他。他好大喜功,一扫汉代对匈奴的屈辱态势,维护了中国的边疆安定;他重视文教,重用儒生,让儒学在中国历史......

    【名人故居】踩点文丞相祠

    父母邦 快乐亲子生活 【名人故居】踩点文丞相祠 【概述】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

    教学设计之汉武帝大一统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课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保山曙光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2010年11月8日 第十一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主备教师:张爱华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第十一课指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其核......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