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黄水谣》分析5篇

时间:2019-05-15 10: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唱《黄水谣》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唱《黄水谣》分析》。

第一篇: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黄水谣》分析

陈顺桥

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于1939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黄水谣》的曲式结构简析

《黄水谣》在《黄河大合唱》中原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后改编成四部混声合唱,为AB A ′三段体结构。E大调,2/4拍。第一段(A)和第三段(A ′)都是女声的二部合唱,和声简洁,多为3度音程,还有许多地方保留着同度、齐唱的印记,第二段(B)第一句是男声的齐唱,第二句起为四部和声,在69小节使用了#4、6、1、b3的减七和弦,第72小节的7、2、4减三和弦等不谐和和弦的使用给全曲增添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色彩,起到了烘托全曲高潮的效果。

四、《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及演唱处理

1、《黄水谣》总体的风格表现:第一段抒情而深沉,表现了黄河滋养着中华民族、“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象。第二段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广大民众痛苦的呻吟。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化的再现,虽然第三段与第一段旋律比较接近,但情绪更为凝重,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呈现的是一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凄凉景象。

2、《黄水谣》歌曲处理

1)A段25小节钢琴的前奏与A ′的77—81小节间奏的音色相应明亮、清新、流畅些,A ′的77—12小节间奏钢琴的音色较凝重和厚实些,并且在速度上比A段要慢、沉重。B段的60—65小节间奏的力度教大,64、65小节低音区震音的渐强要表现得很强烈。全曲96—101小节的尾奏,要力度饱满、坚定。

2)在歌曲演唱中: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的演唱很平稳,音色较亮,“ 奔腾叫啸”四个字的演唱是一字一句的顿音,强而饱满,“如虎狼”则流畅地进行。“开河渠,筑堤防”的“开”字和“筑”,演唱有弹跳和停顿的效果,不要连。“ 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流畅,“豆花儿香”则渐慢、减弱,“男女老少喜洋洋”中,“喜洋洋”要处理得有跳跃感。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男声的齐唱要深沉、有力度,每一个字都要唱响,“ 奸淫烧杀”的“烧杀”两字处理得慢、咬字重、有力,“ 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演唱的音色和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慢、轻,表现一种凄凉的场景,“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稍进入一些速度,增加力度,“家乡”的渐强和减弱的对比要强烈一些。

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在于,第一段的黄河水流的是养育中华儿女的甘露,第三段的黄河水流淌的是中华儿女粘稠的鲜血。因此,“黄水奔流日夜忙”的演唱要慢、凝重,音色是暗柔沉重的,切忌演唱得华丽、明亮。“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和“离”字要断开,第二句的“妻离子散”音量强一些,基本上是一字一句、每个音符都要顿一下、咬住,要有一种呼天喊地的悲痛,指挥在这里打分拍,并且与最后一句,有一个较长的小节停顿,连接最后一句“天各一方”时很轻、很柔、很慢、很凄凉。

第二篇:论黄水谣合唱排练设计论文

论《黄水谣》合唱排练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吴亚玲

学号:K101041317 所在院系: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杨华

【摘要】: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黄水谣》是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篇幅不大却很精致,在合唱的音响上要求极高。排演好该作品,对指挥者和合唱团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作品《黄水谣》的具体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具体处理,来诠释声乐演唱中情感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黄水谣》、合唱、排练、设计

一、作品排练设计

(一)、排练对象

(二)、所选作品

(三)、排练时间

(四)、时间内计划排练次数

(五)、合唱歌曲的排练安排

(六)、读谱

(七)、分析研究歌曲

(八)、对歌曲的演唱设计

(九)、作品排练具体进程

(十)、总结

二、做品排练过程

(一)、本次合唱排练对象为青少年学生团体。

(二)、本次合唱排练所选作品为混声四部合唱作品——《黄水谣》。

(三)、计划排练时间:一个月完成本合唱作品。

(四)、时间内计划排练次数:预计分八次排练完成该作品。

(五)、对于本首合唱作品的排练的安排如下:

《黄水谣》作品排练的期间,每星期抽两个下午的时间排练,即每星期排练两次,共排练四星期,即共排练八次,每次排练的时间依合唱队员排练的具体情况而定。其次是指导老师或者指挥要依据每阶段内每次排练的实际进度、步骤、方法和应注意事项(即合唱队演出时有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做好记录并及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于及时解决排练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读谱

首先指导老师或指挥自己先熟悉乐谱各声部伴奏及其演唱中应注意的各项,初步了解合唱歌中的和声、调性、和弦连接、转调等,了解其中力度、速度、结构、层次、起伏等,逐步领悟音乐乐思及其表现手法。

(七)、分析研究歌曲

《黄水谣》曲调优美动人,是一首带再现的歌谣式三段体歌曲,其曲式结构是A+B+A1。A段深切抒情,旋律宽广,呈波浪式进行,描述了黄河壮美的风光和老百姓对家乡的热爱。明朗而亲切的曲调是苦难中人们对家乡的美好遐想,音调优美略带伤感。B段节奏沉重,音调由低沉逐渐转向悲愤的控诉,表达了人民对日寇的切齿仇恨,和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下行的音调和减慢的速度突出了阴郁、凄凉的情绪,最后一句在速续的四度下行中结束,表达了中国人民强压在心头的极度悲愤.A1段为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情感在复现中引向深入。歌曲演唱部分结束后一段钢琴部分的演奏是全曲的尾声,仿佛在表达滔滔的黄河依旧日夜奔流不息,象征着中华民族跳动不停的生命脉搏。

《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独唱歌曲,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音乐手法,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爱,对祖国的深情表达的真切感人.该作品音调比较简单,略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全曲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奋斗它既是一首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性歌曲,又是一首从实际斗争生活和歌词语调中提炼出富于民族特点的曲调叙事抒情歌曲。

(八)、对歌曲的演唱设计

1.本曲为《黄河大合唱》套曲中的其中一首合唱曲目,其旋律及其熟悉,但难点及其重点在于各声部声音位置的统一,两个声部的配合演唱,及两个声部配合的音准问题.要注意各声部的配合及各声部音准问题,特别是男高,男低加入进来时前后几个声部注意衔接恰当。

2.注意每个声部的换气口,根据全谱来看,在换气的位置乐谱上并无标记,但每个合唱队员必须根据歌唱时的情绪、气息流动来合理地控制、运用气息,换气时一口气换足并且使气息完全沉下去,不能只是短暂地停留在胸腔里,并且用气带动声音的流出,但一般来说声乐演唱的换气口都是一句一换。

3.《黄水谣》音乐作品深切抒情,旋律宽广,且整个乐谱中对于速度要求的标记总体来说较完善.开头以中速(即大约90到110拍每分钟)的速度拉开曲子的演唱,但到52小节,曲子的演唱速度稍快(可理解为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的一中速度),但不能突然一下太快,再由53小节起速度要渐慢下来直到B段的结束,A段60小节,开始速度非常慢,更要注意语气与情绪的表现,在演唱时要做到顾及全面。

4.注意乐谱上的力度记号,完善合唱队演唱时对力度记号的处理,但在实际演唱中,不仅要参考书面上记录的力度标记,也要根据合唱队自身的实际能力和音量基准,巧妙地布置歌曲的力度层次,演唱时做到力求完美。

5.《黄水谣》在合唱演唱时的演唱方式为有伴奏并且带朗诵的混声四部合唱,这就要求指挥或指导教师根据合唱队员的实际情况,分好每个声部的人数及排列队形,以便在演出时获得最佳效果。

6.指导老师或指挥在指挥排练时,必须根据排练的实际情况在乐谱上写下提示或添加必要的记号,在实际演唱时,可以有所改进或补充;指导老师或指挥在排练时要注意随时思考和总结并记录,以便提高对合唱作品再创作的艺术效果。

(九)、作品排练具体进程

1、排练第一阶段的准备活动及发声练习:

1>.合唱排练前得准备活动,合唱队员使自己身体成松弛状态,找到气息支撑点,集中注意力,注意调整自身音准,以平和的常态,确定发声点与声音音准,做好发声前得准备状态。

2>.合唱队员的发声练习:在选择发声练习的内容时应注意练习曲与合唱作品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旋律和声韵母来发声,以便于合唱队员能打开嗓子,把自己的声音能够放出来,但合唱队员在练声时也要注意自己音准,节奏及和声协调等问题。

3>.发声练习后合唱队员要开始读谱。首先由钢伴带领合唱队员找到自己声部的旋律、音准,由合唱队员自己练习并加以熟悉,每个声部必须对自己声部的旋律及音准演唱得准确无误。4>.排练小节:第一次排练的时间初步定为两个小时左右,训练时的重点及难点在于让合唱队员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并演唱自己声部的旋律音准。此次排练的重点在于音准及节奏,并使合唱队员能够进入合唱排练状态并适应,以便于排练后期的顺利进行。

2、对《黄水谣》作品的简介及词曲作者的简介并巩固: 1>.先简单练声,其后几次排练的练声曲目可以以合唱作品的声部片段以练声方式进行处理,目的在于解决合唱作品的难点,后面的各次排练每次都会以练声开始,但在书面设计书写中此步骤省略以文字出现的形式。

2>.对前一次的排练进行巩固,并由指挥或指导老师指导,配合伴奏带带领合唱队一起合伴奏及声部间配合。

3>.介绍作品词、曲作家:

《黄水谣》是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近代声乐作品的经典作——《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它采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音调朴素,平易动人。这首歌分为三部分并长期以来受人们喜爱,同时成为一些专业团体和专业演唱家的必备演唱曲目,还曾被其它音乐形式所借用,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声乐作品。

词作家简介:

光未然(1913年—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13年11月1日出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年),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评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曲作家简介: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广东番禺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5月,冼星海离开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1945年4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10月30日病逝莫斯科,享年40岁。

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其中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而《中国狂想曲》则不幸成为他的“天鹅之歌”。

4>.排练小节:本次排练时间初步定为2个小时,重点在于使 合唱队员各声部多练习。以便演唱时更好的衔接,难点也在于各声部既要相互配合好,又要和伴奏配合好,让合唱作品初步成形,此次排练后指挥也要努力提高自身基础,以便于演唱时发挥更好的作用。要知道在合唱团队中,指挥即这个团队的主干骨。

5>.课后任务布置;排练下来后合唱队员要注意分析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及语气,结合本次排练所介绍的作品、词、曲作家的简介来分析乐曲,以便演唱时更深入,更动情。

3、抓细节,更进一步完善合唱的演唱:

本次我准备将三次排练合为一次课题来介绍,将整个曲子A,B,A1三段分别拿出来排练,更细致深入地排练这首作品。本次初步预计时间6小时以上,在两个星期之内完成。1>.A段(6-42小节)排练:

第一部分抒情、亲切。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象。

演唱技巧(即重难点):先歌唱的呼吸尤为重要。在表达《黄水谣》A段“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这句歌词中,应该用较强的呼吸将声音唱得起伏有力,表现出祖国的祥和美好及富饶壮阔,同时河流奔流的动态感也要求在声音上体现出节奏的强弱交替和旋律的起伏翻腾。

其次“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为突出香字,要运用夸张手法,将字的头、腹、尾分解开来,并将字头延长,强调和突出声母的色彩,使听者和歌者的心融合在一起,好像都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2>.B段(43-54小节)排练:

第二部分“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以它较低的音区。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燃烧起来的仇恨怒火,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的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演唱技巧:首先“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前两句要用中弱的声音唱,但是咬字要紧,要有力度。“奸”字是节拍重音,“烧杀”二字,要将字的头、腹、尾分解开来,字头咬尽并稍延长,用强而有力的声音唱出,“一”字要用一个极弱的声音开始,并做出渐强,才能扣人心弦。

其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这句为了突出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乡”字要硬咬字,钢发音,并加重字头,随着歌声的延续,渐渐地转入对背景离乡、妻离子散的惨不忍睹的情景的哭诉。开始的硬咬字渐渐软收音,情绪的转变,声音内涵的变化,强烈地激起听众的共鸣,为全曲的发展、情绪的转折作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

3>.A1段(60-73小节)的排练;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而遭到破坏的人民生活,却呈现出一幅凄惨景象,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演唱技巧:第一句到第一段开始的旋律,但痛苦的呻吟更加明显了,这里使人想到,黄河依旧日夜奔流,但人民已失去了幸福的和平生活,遭到了敌人的残酷破坏。重复的“妻离子散”一句,要强调出来,咬字要清楚结实,并带着强烈的痛苦、仇恨、斗争的情绪。最后“天各一方”低而拖长的结束要唱得清晰完整,一字一字送入听众的耳朵,使人们留下不可遗忘的印象,将痛苦、希望、仇恨和斗争的情绪集中的表达出来。最后一个拖长的“方”字,连接着上面出现过的激愤的过门,唤起了人们对敌人的愤恨与斗争的意志。到这里,我们必须从纸页中的歌谱中跳出来,把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其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于其中,通过自己饱满情绪的歌声来感染听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听众交代清楚,这样,歌谱就会融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而生动的表现出来。

4>、歌曲演唱部分结束后仍有一段钢琴部分的演奏,作为一种意境和情绪的延续,这就是尾声。尾声部分似乎是表示滔滔的黄河依旧顽强的滚滚奔流,日夜不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跳动不停的生命脉搏。在尾声部分,演唱者要注意不要提早走出歌曲的意境,要等待钢琴把情绪补充完毕才能与钢琴一同结束歌曲。

5>、排练小节:该部分排练较细致,在整个排练过程中占了很大的分量,该部分尤为重要,故要求每一位合唱队员全身心投入,精力集中,在对作品旋律非常熟悉,保证自身音准及节奏、力度和速度的同时,结合全曲,身临其境的体会其情绪,以便更能带动听众的情绪。

4、整体综合排练:

本部分排练过程也是将三次排练综合起来的,用时为六小时左右,本部分的排练是将前面五次排练的部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排练过程,即完成且完善这个做品的合唱的过程,计划在两个星期之内完成。进入本段排练的合唱队员们基本上已掌握《黄水谣》这首作品,而这三次排练的目的是为了能整体上完成作品的演唱,也就是说是两个声部更好的进行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直至把这个作品拉上舞台进行表演,那么我们从整体上来看,本段排练的重点则在于“综合”。

下面我则从总体上来说明本段排练应注意的各项细则:

演唱该曲,气息要沉稳,情绪要激动,感情要强烈,注意三段不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曲中的顿音、轻响、速度和演唱延长等唱得准确充分,深刻的表达出中国人民对日寇侵略者的愤怒控诉。

该曲中三处不同的呼吸处理,使情绪更加凄凉,表达了在日本侵略者凌辱奴役下,黄河两岸的人民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痛苦感情。其次,在演唱中完美的咬字吐字技术对于整部作品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完好的读字就意味着完好的歌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歌曲,《黄水谣》的演唱要注意声音“圆”与“坚”。“圆”指声音的圆润,“坚”指上下贯通,上有头腔共鸣的效果,下有气息的流动,整个声音畅通无阻。这种情绪的转变,声音内涵的变化,能强烈激起听众的共鸣,为全曲的发展,情绪的转折做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当歌唱者做到了整体共鸣,圆和坚的声音色彩就都达到了。

5、作品排练完成,进行演出,汇报排练成果。(九)、总结

《黄水谣》的音乐是质朴、平易近人的,它以民歌的音乐语言,真实的表达了人民的感情,歌词也十分简洁、朴素而富于形象性,同时,曲调与歌词做到了生动的结合融为一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在演唱上,也应该用真实,质朴的手法,应该做到毫不做作,在曲调与歌词的结合上,应该下很大的功夫去练习和刻画,真正做到曲调与歌词结合起来表现歌曲的真实形象,要做好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对《黄水谣》的精神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求我们对民间歌曲和民歌的演唱有一定的研究和掌握,要求我们掌握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掌握语言的表现手法,最后,要求我们有顽强的刻苦劳动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学习,辛勤的创造过程,达到较完整的揭示《黄水谣》这个歌曲形象的目的。

第三篇:《云水谣》影片分析

云水谣》

1、《云水谣》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年轻俊朗的青年陈秋水因做家庭教师而来到王家,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但适逢台湾局势动荡,作为热血青年的陈秋水为躲避迫害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自此两个相爱的恋人被无情的现实分隔两岸,唯有坚守着“等待彼此”的誓言相互思念对方。

与台湾失去联络的陈秋水,为思念母亲徐凤娘与恋人王碧云而将名字改为徐秋云作为军医的他奔赴朝鲜战场,饱经战争与炮火的洗礼。一边怀着保卫家国的热血豪情,一边默默思念海岸对面的亲人。此时他结识了单纯可爱的战地护士王金娣,就像他与碧云一样,这个小护士第一眼就爱上了陈秋水,开始了对他执著的追求,并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追随已援藏的他到了西藏当地的医院。由于海峡两岸的分隔,又几度寻找王碧云无果,在这种绝望中,王金娣的真情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陈秋水,陈秋水最终与她结婚了。

此时身在台湾的王碧云则以儿媳的身份主动担负起照顾陈秋水母亲的重任,并从此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她发誓要用一生来寻觅爱人的踪迹。直到68年她终于得知了陈秋水的消息——陈秋水和妻子双双殉难西藏雪山。

近60年过去了,一生未嫁的王碧云已两鬓斑白,但那段纯真美好的爱情仍然深藏在她的心里。此时她的侄女晓芮却在西藏发现了陈秋水的踪影„„

云水谣:

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

云遥遥,水涛涛,云水难相交。

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

„„

——《云水谣》

2.导演希望传递的意念:

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三颗炙热期待的心,四季更替不变的永恒„„

在一个人们乐衷于对深情、奉献、等待、忠诚等字眼加以质疑和解构的时代,拍一部关于乱伦、背叛、仇恨或者疯狂的电影或许比较容易,但是拍一部让人感动、震撼、唏嘘不已而不是频频笑场的爱情片则有些艰难。《云水谣》却用一个跨越海峡两岸的六十年情牵一生的动人传奇告诉情感世界日趋脆弱疏离的现代人:一往情深的爱真的存在,而且它应该成为人类栖居尘世最美好的诱因之一。

作为爱情文艺片的《云水谣》有两岸三地明星的加盟,也有美轮美奂的影像景观:幽静古朴的台北小巷、引人流连的苗栗风情、扑面而来的战争气息和撼人耳目的雪山崩陷。更有片尾那只由特技打造的飞越崇山峻岭的雄鹰,一起完成对大陆新主流电影的特质追求:大气、精致,在愉悦的视听语言中体现对观众情感的正面提升价值。《云水谣》几乎破例地被央视的新闻联播所宣传,固然是其中所包孕的家国统一的殷殷祈愿,但是对于凭借《张思德》等影片获奖无数的尹力导演而言,他更想表现一份在战争、岁月和政治风云中饱受颠沛而隔海相望的爱情能有多执著;一种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夫妻命运有多牵动人心。看过影片,上世纪40年代台湾的景致风韵让人难忘,俊朗的秋水与美丽的碧云楼台邂逅温馨动人;此后秋水为躲避迫害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有情人被天海相隔,但仍坚守“等待彼此”的誓言矢志不渝,这份痴情令人神往;在朝鲜战场,当一个名叫金娣的纯真小护士深深爱上了满腔爱国热忱和满腹相思的秋水,一路追随他直至雪峰耸立的西藏,并最终与之结为连理,这份执著真爱尤为催泪;而最体现云水苍茫之情的碧云则在海峡的另一方,以儿媳的身份主动担负起照顾陈秋水母亲的重任,并终其一生来寻觅爱人的踪迹,但最终得到的却是秋水和妻子双双殉难西藏雪山的不幸消息。当一生未嫁、容颜苍老的碧云听秋水的儿子昆仑讲述父母的故事,领悟了秋水一生的不舍真情,她画下了血色的雪花来祭奠逝去的情人和岁月。也许上苍的磨难和残忍甚至资讯不通或许就是为了见证和诉说人类不染尘埃的情感,就是为了提醒喧嚣的世界,那人为的海峡阻隔已然催生了多少普通人日日夜夜无尽的绝望和悲伤。

碧云的等待是悲哀的,你甚至可以说那是男权社会女性的自我塑造和压抑,戏曲中寒窑苦等十八载的王宝钏被多少反封建人士批判,然而碧云的等待又是动人的,因为它来自对另一个人倾心付出再无旁移的内心呼唤。金娣的苦恋是艰辛的,你甚至可以说做一个早已心有所属的男人的妻子是对女性自由独立的消解,然而金娣的苦恋又是感人的,因为它所蕴含的忘我和牺牲源于对所爱之人优美品质的渴慕和崇敬。在秋水与金娣的新婚之夜,改名为碧云的金娣将第一杯酒敬给了远在海峡另一边的碧云:“如果他今生见不到你,来生我陪着他一起去找你。”这份豁达和释怀真的令人动容。《云水谣》选择了一种更为苍茫辽阔的历史时空来容纳少年与中年两段不朽的爱情,并将爱情的美好品质:忠贞不渝、不离不弃延宕成民族文化更为常态的美德:善良孝顺、爱国忧民。秋水这个形象还提醒观众在那些特殊的岁月,有多少台湾有志青年将热血洒在故国的土地上而一生无名,他们的背后又有多少思念的泪水无尽地流淌„„这些母亲、恋人、妻子同样不应被遗忘。

喜欢有人这样的总结: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三颗炙热期待的心,四季更替不变的永恒。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曾为“泰坦尼克”上发生的子虚乌有的异域爱情付出过金钱和泪水,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自己国家的历史脉络中被父辈的旷世爱情深深感动一回呢?

狂风暴雨的海面,逐渐远离的巨轮,残忍的分开了彼此相爱的人,却维系了那无论船只驶向何处,哪怕天涯海角,都不会消损分毫,跨越了岁月的爱的情牵,这就是影片的开头。

影片在故事开始时,用了一连串的长镜头,穿越台北的大街小巷,将当地的风俗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交代了影片发生的背景,是影片在拍摄上的一大亮点。而使用的那枚纽扣,不是一件简单的道具,它已被赋予了爱,成为真爱的代言。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无视于岁月的前行,而云水不变的爱情。当陈秋水第一次看到王碧云,爱的情结便悄悄牵住了他们的心。此刻,他的眼神闪耀着年轻的火焰,那时意气风发的少年对爱情的追逐。可阶级的差异把他们分开,回到农村后,他的眼里有了颓唐和失意,漫天的飞谷打在身上,是少年对爱情的流泪,是他对爱情的困惑。当他再看到王碧云,他们的爱在眼神交融的瞬间由懵懂到坚定,他们已决定排除万难,默许终生。他的眼中不再有困惑,真爱已产生。然而,不可预知的未来是他们无法越过去的,当他被迫远离时,他的眼中有痛苦、无奈,但没有一丝动摇和疑惑。而她,已决定了一生的等候。虽然他们的距离在拉长,但他们之间的情结始终系着彼此的心。他们的爱,在这一刻已然升华,成为他们在未来的岁月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扯不断的情牵。

他们的生命中都有愿意陪伴一生,等着他们的人。薛子路用心浇灌的红玫瑰陪伴了她的一生,等一个永远都回不来的人,直到枯竭的那一刻,而她的心只有云水这一条情牵。而陈秋水也一样的等着她,直到王金娣追到西藏,改名为王碧云。她知道他的心中只有云水情牵,但为了爱,她愿意抛弃自我,做一个替身,结束秋水的等待,那是一个无私的爱,将情牵的一头接过,却从不妄想扯断它,那是一份牺牲自我的爱,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谱出另一段云水谣。而在他的眼中,出现了怜惜和不忍,他怜惜一个和他一样执著去爱的人,不忍心将对别人不可能消逝的感情加在她的身上,但他同意了,不是意味着背叛,而是感动与成全,他的情牵从没变过。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老年的王碧云独自在空当的屋子里守着一幅红色的雪山,那如同鲜血般的红,是她的爱人埋葬的地方,是心中的血泪染红的地方。当看到那张相似的面孔,她无言的哭泣,是一生无悔的选择,等待的祈愿。

影片采用的插叙的手法,通过王晓芮的探寻,完成了故事的叙述,而在这中间,出现了现代社会中对爱情的轻视,这种反差对比,恰好反衬了云水谣的可贵,触摸到相信爱情的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什么把相爱的人分开?是不可预知的未来。但又是什么穿越生死,把相爱的人紧紧相连?是心中扯不断的情牵。

3、全篇的总基调倾向

全片的总基调倾向于中间调,片中各种色彩占有的比例相似,倾向不明确,在影调和色彩层次上都很丰富,在这种中间调的关系下一步一步的叙述了一份在战争、岁月和政治风云中饱受颠沛而隔海相望的爱情能有多执著;一种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夫妻命运有多牵动人心。

4、色彩倾向

在影片《云水谣》中色彩表达与故事情节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表现陈秋水和王碧云的初恋段落中,画面的色彩倾向明确,在消色的环境中表达明黄色、青绿色,银灰色,这些传统摄影手段难以获得的色彩关系完美的烘托了剧中人物在半个世纪前所经历初恋跌宕起伏的心理状态。而陈秋水与王金娣的感情表现啊,更多的是使用了柔和的暖色,表达了两人相濡以沫厮守终生的那种淡淡的喜悦。但同样是暖色,也会随着时空的变换,情绪的变化而有着微妙的变化。

在王碧云夜晚去见陈秋水的最后一面的那场夜景戏,整体色调为凝重的蓝灰色调的硬调子,再加上音效方面大雨的环境音,以及一直延续的那种诡异的音乐和间断的雷声,共同营造出了当时那种情况下的紧张,害怕,难舍难分的气氛。这段戏与接下来回到现实中酒吧的戏又是两种风格,酒吧里色调暧昧,色彩艳丽缤纷,是一种休闲,娱乐,时尚,懒散的轻松气氛。

在北方防空洞里拍摄朝鲜战争期间的戏中,这是陈秋水与王金娣初识的一段戏,在色调方面以军装的土黄和橙灰色比较单一的色调为主,也略有夜景的蓝色调,时不时的也会出现红旗的红色和极少彩旗的蓝,黄色,主要是为了烘托革命热潮的气氛。

总的来说,全片的摄影基调是由几个大的色块组成的,而这几个大的色块有的是根据故事的情节的悲喜变化以及场景、地点、时间的不同而转变的,真正做到了色调,光线的变化以及摄影镜头的运用符合故事情节的叙事而出现,使这部片子看上去更加有整体性。

5、该片的光线风格

1.侧光法处理

强调主体的第三空间效果。保持、强化每一亮面暗面的平稳过渡和区分,影调丰富而有一定的变化。

2.散光法处理

不强化主体的立体形象和形态。强调色彩的还原和细部层次的显现,反差柔和而适中,影调多为丰富。

第四篇: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系 别: 艺 术 系 专 业 方 向: 音乐表演 班 级: 7130101 学 生 姓 名: 赵 紫 藤 指 导 教 师: 高 天 牧 职

称: 助 教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中 文 摘 要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 演唱感情 演唱音色 演唱呼吸

Abstract 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

第2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目 录

摘 要......................................................1 前 言......................................................4

一、作品分析...........................................................................................................................................5

(一)作品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5

2、作者介绍..........................................................6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

1、曲式结构..........................................................7

2、歌词文学..........................................................7

3、情感表现..........................................................7

二、表演设计................................................8

(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8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8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9

三、练习与排练方案

(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10

(二)练习计划安排...................................................10 结 论.....................................................11 参考文献...................................................12 附 录...................................................13

第3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前言

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情感表达以及后期的歌曲演唱,从声乐角度进一步发现《黄水谣》的价值与意义。这首歌具有较浓的叙事性、抒情性,表达了苦难深重的黄河儿女进行反抗和怀抱对未来胜利的希望。歌曲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通过对作品《黄水谣》历史以及曲式的剖析,查阅资料,运用到文章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深刻、准确的理解作品内涵,准确把握歌曲背景、情感发展对比,唱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首作品无论是从演唱还是前后情感处理,都是非常有难度的。我希望通过本次的表演能对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情感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第4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一、《黄水谣》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

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当时游走在抗敌前线的抗敌演剧队为一线部队带去话剧演出,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遇到很多事情这事他歌曲素材的来源。他途中度过狭窄的河流急弯,湍急的漩涡,触目惊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大浪涛涛,船夫们手中挥动着船镐,唱着有力的号子,勇敢的前进,毫不后退,绝不放弃。光未然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所有的一切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创作灵感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他不断地寻找素材,前往当地寻找号子词谱,他一直酝酿着这部作品。终于,他怀着饱满的爱国热情历时几个月终于完成了这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该诗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举国震惊。

2、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是一位音乐创作丰富的作曲家,一位作品风格充盈的音乐家,一位具有学术思想的音乐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的诗人,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回顾他的创作、思想、为人,不能不想到毛泽东在他逝世时题写的挽联:“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他无愧于毛泽东同志称之的“人民的音乐家”称号。

冼星海同志牺牲时年仅40岁,他为民族解放,为无产阶级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短暂的一生为人民大众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作。他的作品数量丰厚、取材多样、题材广泛,且极赋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鲜亮,艺术风格显露。他用这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两百多首群众艺术歌曲、还有四部大合唱、同时拥有两部歌剧、两部交响曲、四部交响组曲,声乐独唱曲和大量的大型声乐套曲。冼星海先生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5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

1、在歌曲整体的曲式结构上

《黄水谣》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女中音演唱的独唱歌曲。起创作借鉴了民谣的形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成为一首单三部曲式的新型民谣体歌曲。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歌曲,曲式上是分为带引子的A+B+A1的结构,A段式呈示段,B段是展开段,A1段是A段的短缩再现。中段在速度,街拍,音调上又明显的对比,再现是减缩的。歌曲的主调是E大调。A段可以看成为两部分。前部分1―22小节具有徵调式的色彩,后半部分23―30小节则有羽调式的色彩。该曲曲调明朗,旋律上面优美流畅。其中旋律级进上行及波浪音型,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黄河波浪翻滚的气势。

歌曲首句覆盖了全曲的音域(十三度),歌曲一、二句的开头和结尾都终止在同一八度的一个音上,同时歌曲的旋律和语言的四声的进行很协调。第一、二句也是全曲的基础旋律,它在下面的旋律进行中以不同的的形式,穿插在各个细节中,歌曲的第三句是旋律平缓的表达,第四句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音调欢快。这一句从音调上与第一、二句形成了曲式上的首尾呼应,是上面三句的综合概述,作为一个完美的开头,使音乐细节有了更多变化,使开头句的旋律结构更加的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在开始前就把听众的心紧紧抓住。

A段旋律中八度的运用,更是将黄河水激浪高、奔腾不息向远方的气势通过大跳音程表现出来了,开始出现五度的大跳,而且歌曲的旋律进行开始向上进行,充满了激情。B段旋律变化不大,其中八度跳表现人们对敌人愤恨的情绪,当美好的家园再也不复存在,当幸福的家庭再也没有往日的容颜,这时仇恨和反抗充满了整个乐章。

2.在歌词上极富文学性

《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完美无瑕是能使歌曲传唱至今的重要的原因。该曲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跌宕起伏使人难以忘怀,而且歌词生动形象更赋文学性,唱着歌曲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同身临其境,使人感同身受,极富渲染力。

《黄水谣》第一段歌词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生动形象地描绘

第6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了黄河水大浪涛涛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描绘着人们再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劳动的场景。安静祥和,不过这种平静在第二段中将不复存在。在第二段歌词中,词作家把笔峰一转描绘了衣服日本鬼子来到黄河岸边打破了老百姓平静生活的画面;通途展现了在入侵日军的铁蹄下往日的大好河山不复存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这首歌曲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剧情淋漓尽致的变现了出来。

3、在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上

第一段歌曲进行平静而美丽,默默着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母亲依然奔腾着,那温柔、慈祥的双眼注视着两岸的儿女们,两岸炊烟袅袅,两岸的百姓在黄河母亲的保护下生活美满,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第一段音乐的情感很柔和,很美丽,很安逸。听者心中的共鸣呼之欲出。突然,进入第二段。这旋律、着情感讲还沉浸在安逸的享受的人们拉回现实。旋律低沉,悲痛的情绪刻画出人们在日军的侵略下,被迫离开家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人们呻吟、痛苦、彷徨,背井离乡去那未知的远方。低沉的旋律,凄苦的情感,始终延续到第二段结束。伴随着低沉的旋律,歌曲进入到了第三段。第三段是前两段感情的延伸和对比,依旧是低沉的旋律开始,胆其中加入了飘渺的高声部,似乎是人们在向老天诉苦,物是人非,悲鸣贯穿着歌曲,使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7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二、表演设计

(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必须抓住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创作出思想感情丰富、具有地域风情、艺术色彩浓厚的音乐形象。民族声乐扎根于广阔的原野,许多经典民歌经过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抒发、生动的自然写实,而且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人津津乐道。演唱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演唱技巧,同时艺术处理也相当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歌曲的艺术水准和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歌唱的语言艺术效果的处理不但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规则,还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要根据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演唱语言的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鸣、行腔,通过艺术的处理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使歌词的思想感情高于现实生活,内容更丰富,曲调更优美,更有艺术感染力。完美的歌唱艺术,不但语言要清晰真切、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还要使发声悦耳动听。每首歌曲的风格是不同的,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这首《黄水谣》要以亮色服装为主,来衬托整首歌曲的内容及风格,灯光我认为应该以变色灯光为主,音响的音量以适中为好,音量不宜过大,话筒的音质要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这首歌曲。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表演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的表达,例如表情、眼神和手部动作。高潮部分注意表情与声音的控制,整个过程要注意歌唱的位置和气息,舞台的动作要灵活大气,表现第8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1、手势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是离不开手势的,因为手势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在演唱时要求动作自然协调,做到手势能够随情而动,随歌而动,让动作看起来自然大方,其中,当演唱歌词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时手臂可以打开上扬,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第二段“自从鬼子来”高潮部分,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对人民对战争的痛恨。

2、眼神 经常听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人类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都通过眼神给表达出来,本曲目是一个战争前与战争后的人民生活家园的对比,演唱时通过眼神的前后比对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把观众带到抗战的环境下,引起共鸣。

3、表情 情于内而表于外,感情和表情是有直接联系的,真实的感情和表情是统一的,这首作品很明显的事抗战风格,描绘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伤痛,妻离子散,所以他在后期情感上的是悲伤,愤恨的,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第9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三、练习与排练方案

(一)各时间段的任务预期达到的效果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把整首歌曲熟练掌握,练习舞台表演动作。

第二阶段:体会歌曲的情感,深入的了解歌曲,并带有情感的去练习。第三阶段:进入彩排时间,更加完美的表现出这首歌曲。

(二)练习计划安排

2015年12月深入了解作品背景与表达的情感,熟练掌握歌曲旋律、歌词。

2016年1月 着重歌曲重点难点部分,一点点深入分析细节难点。2016年2月 查看歌曲演唱视频,熟悉舞台歌曲表演。2016年3月 准备合适的演出服装及设备。2016年4月 反复彩排与练习。2016年5月 总结内容,完成设计。

第10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结 论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以及演唱《黄水谣》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很多不足,比如气息的不稳定,咬字的问题,以及情感的把握不到位,我相信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设计自己在以后的表演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到了这首歌曲的精髓,也通过对该歌曲深度了解,让我也进一步的对抗战有了很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不仅要细细品味和研究,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第11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常.冼星海《黄水谣》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教师,2010.[2] 杜桂玲.歌曲《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时代文学,2012.[3] 周姝.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以声乐作品《黄水谣》为例.2008.[4] 姜泰峰.浅谈《黄水谣》的歌唱处理.2010.[5] 殷秀梅、郑咏《黄水谣》的演唱视频.第12页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毕业设计

附 录

本文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顾在此特向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及所有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最真挚的敬意和谢意,同时在此也更要感谢我的专业指导老师高天牧老师,在她的孜孜教导下才有了我现在专业上的进步,她为人随和,热情,在教学上严谨细心,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播,我的毕业论文才能顺利完成。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关怀让我成长,他们永远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家永远是我最温馨的家。

最后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们,感谢老师们对论文提出的建议,使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去完成毕业设计。

第13页

第五篇:《云水谣》影评

《云水谣》

《云水谣》主要讲述陈秋水与王碧云这一对恋人因为海峡分隔两岸,彼此等待却遥遥无期的爱情故事。影片中从王碧云与陈秋水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王金娣对更名为徐秋云的陈秋水的苦追,甚至于薛子路对王碧云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将爱情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王金娣为爱更名为王碧云这一段绝对是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情节安排这部爱情电影也只能沦为千遍一律俗套爱情。以一部爱情电影的视角来看,影片《云水谣》不失为一部精良的好作品,爱与被爱,守望与思念,在这部电影中都可以用心读到。

影片开场部分的那个描绘台北市井生活面貌的长约六分钟的长镜头,完整的勾勒出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台湾的民俗民情,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当时台湾特有的景象。陈秋水与王碧云相爱的片段,无论在是大户人家的院落,还是在小桥流水的乡村,那种特有的光影效果,都使得这些场景如同油画一般美丽。而火车站上,王金娣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陈秋水的那场戏,又体现了拍摄手法的多样化,尤其是对志愿军凯旋归来的场景还原,镜头饱满而流畅,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接下来,从开场一直就有那种比较激进的音乐随着电话铃声的响起,音乐停,故事开始,这段戏主要是音乐、音响与画面的完美配合,给人一种很舒服顺畅的感觉。音乐停,人物对话开始,这时的声音以现实生活中的声音为主,运用音效方面把观众带入现实生活的故事中。而对话开始,摄影师先是给了王碧云一个大俯的摇镜头,紧接着下个镜头是以王碧云面部的水平线位置给了一个摇的特写镜头,这两个镜头从景别上来说,是摄影师在一步更进一步递进的方式让观众去了解这个人物。

在影片近结尾时,老年王碧云的饰演者,影后归亚蕾在极少的戏份中,仍然展现给了观众她影后的实力,这就是她在网络视频里看到陈秋水的儿子时,禁不住杳然泪下的那个镜头,这个镜头运用了一个特技把视频画面与现实中的画面进行了一个融合,衔接为一个镜头,虽然这个镜头并没有用任何音效来激发感情,但归亚蕾所演绎的无声的哭泣早已打动人心,从女人的角度来体会,那是一种对于女人一生情感悔恨的痛苦,落下的泪水是一个女人用青春和一辈子的思念和信念累积成的怨恨与委屈,这种痛彻心扉的哭泣是任何音效都搭配不上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影片结尾时,在交响乐气势磅的乐音声中,雄鹰振翅高飞去迎接生命中新的挑战,去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不断增强的音响和航拍的巨幅画面中,音画的结合臻于完美,它是那么令人振奋和崇敬。恢宏史诗般的交响音乐为影片《云水谣》画上了极其完美的句号。

下载合唱《黄水谣》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唱《黄水谣》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水谣影评

    《云水谣》 影评 伟大的爱情,复杂的时代,两代人的追忆。这是我看完云水谣的感触,感谢老师推荐让我有一次情感的洗礼。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医师陈秋水在与台北的一个女孩王碧......

    《云水谣》观后感

    《云水谣》观后感 所有的爱情都是伟大而感人的。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于过去只因为想保留一种叫做怀念的心绪。记忆是我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证据。把生者与死者隔开的是什么,生......

    云水谣考察报告

    文 化 产 业 学 院灵山碧水云水谣 ——云水谣古镇考察报告姓 名: 洪甜甜学 号: 1204022116 成 2013年12月15日(一) 我的发现本次考察的云水谣古镇位于福建漳州南靖县。“云水......

    云水谣的影评

    影评《云水谣》-(文管专业)2008-01-15 09:00细心扫描2006年度中国电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电影表达空间与时间走向两极。一方面时空越来越狭隘、窄小,如果说《无穷动》是......

    观《云水谣》有感

    观电影《云水谣》有感《云水谣》,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它以心碎的沉痛与泪水的凄美,诠释了人世爱情的至真至纯。 碧云,秋水。“云之于水,飘逸缠绵;水之于云,情深悠......

    《云水谣》观后感[定稿]

    水起,云涌,情动——观《云水谣》有感爱情,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那一刹那。但究竟何为爱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

    云水谣古镇概述

    云水谣古镇概述云水谣古镇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最近,南靖县将长教风......

    云水谣导游词大全

    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自五湖四海的 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早上好!诸位一路辛苦奔波辛苦了,请允许我代表XX旅行社欢迎各宾客朋友的到来。在下XXX,X导、小X,大家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