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姓名:xxx
学号: 系别: 班级:
浅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浅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探本
xxx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代表;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这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人物。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并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地争执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近代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种政治力量,他们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对于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也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
第一种力量,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的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是反动的力量,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个政治力量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控制了中国的政权。这个政权对外投靠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对内以封建主义势力作为其主要的社会支柱。这样,他们就站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主要的和直接的障碍。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政权也先后被人民革命的洪流掀翻了。
第二种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的政治代表是若干中间党派或这些党派中的若干领袖人物以及某些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们是中间力量,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自由、充分地发展资本主义。但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①。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本国的资本主义。如果中国成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就将丧失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他们所绝对不愿意的。因此,一部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②。还应当注意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们由于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由于同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密切而不敢放手发动中国的主要群众——农民。这样,他们也就没有能力带领人民扫清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从而使中国争得独立并臻于繁荣富强。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也就始终未能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而他们中除极少数人走向反动之外,多数人也逐步地承认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而抛弃了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转而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第三种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他们是进步力量。他们是进步力量。他们主张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由此走向社会主义。只有这个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最终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铸造了统一展现、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样三件夺取斗争胜利的法宝;规划了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从而为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斗争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逐步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由此使自身从优质走向成熟的。也正是在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对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建国方案、政治主张很实际行动的反复比较,逐步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广泛地团结了起来。经过理论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党的了解,党的先进性以及在带领新中国阔步前进过程的重要作用已经为我们所了解,向这样一个先进组织靠近是自然而然的情绪。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肩负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并且向着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历史使命。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祖国经历了暴雨狂风、艰险曲折,最终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政治上远见卓识的党。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理论一旦同中国的实际系统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就成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铸造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样三件夺取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规划了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等等。从而为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正是在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通过对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建国方案、政治主张和实际行动的反复比较,逐步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广泛地团结起来。无产阶级怎样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呢?毛泽东同志指出,这需要四个条件:“首先,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第二,是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这些条件是保证自己的政治领导的基础”③。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执行了上述四个条件,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才逐步赢得中国人民的信任,最终成了他们公认的政治代表和领导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客观过程
在党的初创时期,尽管党的队伍还很小,也没有政治经验,但它即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革命斗争。它首先集中力量发动和组织工人斗争,掀起了第一次现代工人运动的高潮,并由此密切了自己与工人阶级的联系,扩大了自己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之后,党即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迎接大革命作了准备。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党为这场革命提出了“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明确目标。共产党人在这场大革命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发展了全国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推动并帮助了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形成了东征和北伐的骨干,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光荣的一章。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这次大革命。经过大革命,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党的队伍也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近6万人。尽管在这个阶段的后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场大革命最终遭到了失败。但是党从这个严重的挫折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革命,并把革命推进到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党紧紧地依靠着农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伟大斗争,并且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开辟了建设人民政权的道路。
为了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党进行过长时间的摸索,经历了胜利和挫折的多次反复。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力量损失惨重,使南方根据地的党和红军不得不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但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胜利和挫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因而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由此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的胜利昭示了正确的方向。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使自己成了发动、组织、推动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中坚力量,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在极其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且把坚持抗战同发扬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广泛地发动、组织中国最广大的群众——农民的力量,使解放区战场逐步成了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声势浩大的抗日民主运动,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至若干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八年抗战的事实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由此极大地赢得了民心。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时,党及时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团结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抛弃中间路线,转而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8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恢复被国民党政府“取缔”的民盟的活动,明确指出,中间路线是行不通的,并公开声明愿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人民革命的立场。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中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致电毛泽东,对中共中央的上述号召表示热烈的响应。他们自觉地承认并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也就突出地提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半个世纪以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地建设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受尽压迫和欺凌的中华民族已经庄严地站立起来,光荣地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极度贫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贫困和不自由的中国人民已经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并且过上了温饱乃至小康的生活。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所发生的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中国共产党近80年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特别是50多年执政的历史,充分显示了其卓越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并且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任。为了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强国,并由此使中国向着更宏伟的目标前进,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任务和远大理想。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实现这个理想,唯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才具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在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现实的客观要求。正如在新时期邓小平所强调的:“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④。针对有人鼓吹在中国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他严肃地指出:我们的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⑤。江泽民同志也深刻地阐明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改善党的领导。但是,以此为借口否定党的领导,是错误的。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既然能在20世纪创造不朽的业绩,也一定能在21世纪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必将成为执政党,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1471页)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679页)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262—263页)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267—268页)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240页)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4)吴菲菲20101613310107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巨任,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这三种政治力量,他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的建国方案,通过实践和时间的考验,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策略才是适合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经过理论学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毛泽东思想,并且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人民大众赶走了侵略者,推到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上,以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国家经济建设中,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将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到中央。虽然在建设路上走过弯路,但是通过党内的自我认识和改正,我们一直走在正确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上,并且在建设道路上总结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加快了,在短短的30年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中,人民也愈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已经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状态,光荣地自立于世界之林,并且正在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来美好。
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在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就如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强调的:“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出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执政:知识点
2.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知识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结论】中国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
【特别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人民和法律赋予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为什么
A、是中国人民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B、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D、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特别提示】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但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物的决定者,也不是让老百姓行使决定权。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重大事务。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我国政治生活实行民主集中制,政府决策只能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由我国的决策机关来决定
(2)党不负责具体国家事物管理
管理国家具体事物是由“一府两院”行使。党不能直接组织经济建设,不能代替国家机关
1行使国家职能。
【典例】(2012年高考安徽卷5)
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八大为背景考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①正确,②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不履行国家职能,本职能属于政府职能范畴;③项正确,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④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执政地位。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反对以党代政,以党代法)
(2)、思想领导:进行思想宣传。
(3)、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依法执政
①
② 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
为国家意志
③ 依法执政的意义: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
【特别提示】区分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某外国零售业巨头在重庆的多家门店,将普通猪肉贴上“绿色食品”的标签出售给消费者长达20个月,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庆市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罚的决定,没收该企业违法所得,并处以5倍罚款,责令停业整顿15天。这表明
①重庆市政府坚持依法执政
②我国依法行使主权国家的管辖权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维护人民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A、①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三种执政方式的区分
(3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提了出来,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
【误区警示】
误区: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是矛盾的 评析: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路
线方针政策,然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
免权和监督权,它在我国行政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要支持人大
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人大的作用是一致的,都
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典例1】(2010年高考北京卷30)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解题思路】中国共产党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当选D.A C民主执政,B属于科学执政。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党的执政方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典例2】(2011年高考海南卷)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答案】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科学执政;在指导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民主执政;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经过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依法执政。
【解析】
此题考查了党的执政方式,所以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知识指向:党的执政方式,我们可以从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三个角度来分析。然后立足知识体系,阅读材料,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材料信息。科学执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制定发展规划;民主执政----广泛征求意见;依法执政------------规划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主观题答题模板:
共产党理论(关键词:中共中央、总书记、XX省委.市委.县委、政治局常委)
参考设问1:党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1、2、3、5、9、10…
参考设问2:党怎样做某事——1、4、5、6、7、8、9、10…
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性质和宗旨: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6.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8.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三好、三发展: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经验
政党执政已经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从1679年英国成立的托利党和辉格党开始,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迄今有330多年的历史。纵观世界各国,政党生生灭灭,执政党潮起潮落。政党何以为生,何以为灭?执政党何以潮起,何以潮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了执政规律、具有很强执政能力、始终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兴国强民富。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一开始就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从执政指南来看,遵循理论导向律:高举旗帜,与时俱进。孙中山指出,“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力量来自马克思主义,来自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符合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有效途径把它们化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党在领导人民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立新理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执政62年的历史,正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又与时俱进地创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是一部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的历史。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我们执政的思想灵魂;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松懈,这是我们执政的思想活力。
从执政本质来看,遵循为民服务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是谁、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每个执政党都必须谨慎思考并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当今时代,民众的“尊严”也是天。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从执政目标看,遵循求是务实律:全面发展,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为此,我们党既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的发展规律,即求是;又要脚踏实地,稳步提高现实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即务实。求是务实,关键在于发展。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紧紧扣住发展这个主题,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发展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靠发展不断展示其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其执政地位,靠发展来不断体现其先进性。改革初期讲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期讲发展,必须是更加科学、全面的发展,是更加重视经济质量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以增进人的尊严和自由为目标的发展,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始终注意发展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在改革开放奠定的物质基础上追求更加公平正义的发展。
从执政基础看,遵循孚众治吏律:本固邦宁,吏治清明。执政基础从政党的层面,可分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国家行政的层面,可分为“官”基础和“民”基础。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失去执政资格的重要原因是吏治腐败、人心向背的变化。官为栋梁,上梁不正下梁
歪,中柱不正倒下来。民为邦本,本固才能邦宁。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最失人心的行为是腐化堕落。因此,共产党执政在加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同时,一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才能深孚众望;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把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巩固的执政基础。
从执政动力看,遵循改革创新律: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源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掌握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如何认识并获得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是否如斯大林所说的那样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经消失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必须不断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国家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从执政方式上看,遵循德政民主律:法德兼治,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不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中国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党的领导是关键。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将是一盘散沙;没有科学化的党的领导,国家建设就难以有序开展。发扬民主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执政的合法性。执政党只有体贴民心、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珍惜民力,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依法治国是保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从执政机制看,遵循统一指挥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有效的执政机制是党执好政的重要条件。统一指挥是执政党的一般职能,体现了执政党对国家执政的权力。统一指挥有利于克服和纠正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人心离散的工作局面。我国的统一指挥者是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说所有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都要接受党的领导。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宪法另有规定者除外)执行统一的指导思想、统一基本纲领、统一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我国实行统一指挥的领导体制度是集体领导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执政机制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样的统一指挥决定了我们党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支持政府、人大、政协和各人民团体在法定的职权、职责和活动范围发挥各自的作用,履行各自的职能。
从执政环境看,遵循因势利导律:科学判断,运筹帷幄。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锱基,不如待时。苏洵也说,不先审天下大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这就是说,任何执政者只有先审“天下大势”,才能应“天下之务”,即执政者必须因势利导。世界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何为世界大势?全球化和民主化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主要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就是必须审天时、占地利、谋人和;就是从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占有材料、分析材料,分析世情、国情与党情,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引发其固有的而非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而研究大势所趋,把握人心所向;科学判断,预见可能性;运筹帷幄;争取主动性。
第五篇:说课稿中国共产党执政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的李竞南!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方面进行说课。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也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单元的人民当家作主,下启第三框题的我国的政党制度。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从而更加全面的思考分析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坚持党领导的现实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及其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比较、鉴别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解析党的执政方式,升华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结合以上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党的地位、宗旨和党的执政方式
教学难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对第一、二目的内容有所认识,加上历史方面的近代史的学习,所以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党的执政地位能否经受严峻考验,还缺乏必要的判断分析能力
三、说教法
根据学情和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和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说学法
通过课下预习、搜集相关事例与课上合作、质疑、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通过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1、成语联想导入新课:
学生列举成语,要求成语必须含“安”字,越多越好。从学生列举的成语中提出安居乐业,居安思危„„百姓要安居乐业,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拥护他;为官者、当政者要居安思危。要时刻警示自身,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展示目标(同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意图: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学习。
3、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这一环节从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小组之间交流和师生共同交流三个方面入手。
1、组内交流目的是让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初步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为本节课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组之间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弄清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重点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质颖、释疑能力。
3、师生之间的交流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第一历史和人民选择
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片断,学生观看视频后并结合已有历史知识分析①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②三条道路和人民最后的选择。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讨论,通过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为背景,理解在中国的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进行了不同途径的探索,尝试不同的走法,经过反复的实践,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党的性质和宗旨
学生列举近几年党为人民办的一些实事。来证明党的性质和宗旨。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同学展示搜集到材料,启发学生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国力等多方面说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感性上认识到坚持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具备执政的历史和法律赋予的资格,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虽然党的领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还处于总体小康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前方的道路又是困难重重,国际社会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施压,国内天灾人祸频频发生。新时期下,国内外这些复杂情况都对党的领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党要居安思危,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经受住各种考验。过渡到下一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党的执政方式。
(2)三种执政方式
展示材料: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过材料了解三种执政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锻炼学生阅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展示三段材料学生判读是属于哪种执政方式,加深对三种执政方式的深刻理解。最后教师总结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
4、课堂小结 体系构建:首先由学生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启示学生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