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中学时代钱学森成长密码
破解中学时代钱学森成长密码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10月31日走完了他98年的人生轨迹。钱先生一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当代的民族英雄;而且他走过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学术的成就还是幸福的婚姻,也都堪称典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望钱学森的成长历程和教育背景,是否也有值得教育界、学生父母和莘莘学子领悟和思考借鉴之处?
北京一夜入冬。11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们早早聚集到了钱学森展览馆门外,悼念他们的杰出校友钱学森。学生们默默地将黄白菊花摆放在钱老的铜像前,附中校长刘沪说:‚教育是一种传承,钱老在师大附中成长的故事会留存在孩子们的心里,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做人和做事。‛
钱学森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不久前,钱老之子钱永刚先生代表钱老将他的师大附中毕业证书捐赠给母校,作为钱学森展馆的镇馆之宝。我校也精心制作了一个青铜雕塑——师大附中老校门,准备在钱老98岁生日时赠送给他。‛刘沪说,没想到这时候却传来了先生逝世的噩耗。
钱先生一直情系母校。刘沪昨天前往钱先生家吊唁时,遇到了钱老的第一任警卫。老人说,钱老每次路过附中老校址,都会指给他看,‚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1955年,从美国归来刚到北京不久,钱学森就到师大附中看望老师们。回忆起中学时代的生活,他总是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6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 今天,在第一次对社会开放的钱学森展览馆里,展示了大量钱学森出国留学前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当代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钱学森是全面发展的典范
‚纵观钱老的一生,德智体美无不达到顶峰。‛刘沪校长说。
钱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一直令国人感动和钦佩。‚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钱老曾经这样回忆,在他心中,祖国最重。
钱学森是中国的科技巨人,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10月22日,2008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院士谈到‚国人不必为没有诺贝尔奖自卑‛时举例,‚钱学森是十年一遇的世界伟大科学家,超过一年一遇的一般诺贝尔奖得主‛。
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上,钱学森被授予‚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9年他又被国际媒体选为‚影响20世纪科技发展的20位世界级科技巨人‛之一。这20位巨人中第一位是爱因斯坦,之后是玻耳、居里夫人、冯〃卡门等,钱学森排名第18,是20位巨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出生于20世纪初的钱老,经历了时代变换的风云,承受了科学研究的辛劳,其生命轨迹却长达近1个世纪。刘沪认为这和他从小热爱体育运动不无关系。
同时,钱老喜欢画画,而且画技不俗,还擅长吹圆号、吹口琴。热爱艺术的钱老一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
2005年7月29日和今年8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登门看望钱老,钱学森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的观点。
刘沪校长说,钱老与歌唱家蒋英一生伉俪情深,而艺术是二老夫妻关系中很重要的因素。
‚教育的成果是滞后的。‛刘沪认为,从钱学森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上个世纪20年代师大附中的教育是成功的。
超脱地看待考试和分数 不搞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
‚钱学森学生时代没有那么重视分数。‛刘沪介绍,考试前,大家都在操场上打球,不到天黑不回家。
据钱老回忆,当时师大附中对考试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学生临考试是不做准备的。从不因为明天要考什么而加班背诵课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考试结果,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如果通过死记硬背、急功近利获得高分,同学们反倒瞧不起。
钱老甚至蔑视分数。
据介绍,钱老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一次老师给他的卷子判了100分,钱老后来发现卷子上有一个小错误,要求老师重新判分,最终改成了96分。
可能正是钱老对分数这种‚蔑视‛的态度,才能让他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刘沪说,钱老坚决反对中学是上大学的台阶,认为它只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一个阶段。
创新精神是‚玩‛出来的
像钱学森这样举世公认的创新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通过钱老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时的故事可以看出,那时的学生没有考试追高分的压力,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玩‛。其实他们的‚玩‛就是读课外书、动手实验和外出实践。
生物课上,老师常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制作标本,钱先生当时就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几何课老师用桐城派古文的风格写讲义,讲课时还拉着腔调念讲义,‚很带味‛;虽然当时学校还很穷,但是化学实验室却对学生随时开放,钱先生在那段时间做了很多化学实验。
正是这种没有过多限制、形式多样的教育让钱先生对知识充满了兴趣,他博览群书,对探索新知充满了向往。
钱老1984年4月20日接受北京师大附中教师访问时说,当时附中的选修课很多,‚每天中午大家吃了午饭,在教室里互相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什么都有……‛ 老师们也是这样教育学生,著名数学教师傅仲孙先生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
当前美国等发达国家流行大学基础课下移到中学开设,并把成绩作为选拔大学生的重要条件。而80多年前的北师大附中就已经在开设大学课程了。像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等知识,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或单独开设选修课;文史哲等方面的课程,更是广博、精深;外语课的教学标准高,培养的学生能力强,还开设了多个语种。钱老上高中时,有些课的老师就用英语授课了。高二时,钱老选择德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钱老曾向附中的老师回忆:‚我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一年觉得大学功课没有什么,因为我在中学都学过了。上海交大四年实际上就学了两年,考上了公费留学美国,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础。‛ 钱学森的父亲也给他在课外找老师补课,扩大知识面。当时,教育家林砺儒是钱老的校长,却不是他的任课老师。为此,钱学森的父亲特地找到林校长,请他额外辅导自己的儿子。
林校长并没有答应下来,而是出了几道题,要考考小学森。两个大人正在聊天,却发现小学森跑出去玩了,而他的答题卷子却放在桌上。他的解答深得林校长认可,于是,林校长收下了这个学生,教授他伦理学。
教育家办学深深影响了钱学森
在钱学森中学时代的6年里,他虽没有跳过级,但是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德智体美均衡发展,为以后的大学、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钱学森回忆母校时,谈得最多的就是教过他的老师。他时常回忆起中学时代的情形:
‚在那样一种艰难困苦的年代,办学真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北京师大附中当时的校长(那时称主任)林砺儒却把师大附中办成了一流的学校,真是了不起。讲附中那时的情景,有点像神话,我们这些小孩子都知道,世界上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列宁,一个是爱因斯坦。‛ 给钱学森留下很深刻印象的是教几何的傅仲孙老师。一次,傅老师说:‚你只要承认公理,定理是根据逻辑推断的必然结果。‛他一再强调,这样的理论在中国是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拿到火星上去它也是如此。钱老回忆,傅老师为了强调几何理论的正确,还诙谐地说,不但人相信,鬼也得相信,连鬼的儿子都得相信。
钱学森后来认为,在初三年级听傅老师的几何课,使他第一次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
大师的培养模式能否复制 很多人都说我们现在已经培养不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了,也有人悲观地说‚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么,既然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曾经培养出了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巨人,那么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否复制,当年培养钱学森的理念是否过时了呢?
‚其实,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各类人才在人群中的分布是均衡的。‛刘沪说,也就是,各种资质的人在人群中的分布是有一定比例的,这个比例现在和过去是差不多的。按照刘沪校长的理论进行推论,过去能培养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现在也应该能培养出大师。
但是,大师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
‚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诚、爱、勤、勇’。‛刘沪说,校训所提出的四个方面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必备人格特征,‚没有一条直接与分数、升学相关‛。
这可能就是问题的关键。
刘沪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的教育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所提倡的竞争意识、独生子女政策下父母对子女更高的期待、全社会的舆论环境以及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教育变得更加功利了。
学校的北大、清华录取率不高,没有考出个状元来,社会就会觉得‚这个学校不行了‛,学生考试没考好,哪怕是一次没考好,学校和家长都会不答应。
钱老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善于主动学习,而在如今这种分分必争的高度紧张状态下,学生哪有时间博览群书、醉心实验呢? 人们忘了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我们现在太强调‘不能输在起点上’、‘不能输在跑道上’,但其实,只有真正跑到终点的才是胜利者。‛刘沪说。
晚年的钱老,始终关心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着杰出人才的培养。温家宝总理2006年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温总理说:‚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钱老的关心,总理的焦虑,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按照钱学森的教育理念,西安交大办了钱学森班,以期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大师级人才。而先生一直忧心而且一直反对的中学教育的唯分数论却没有什么改变,这也许是钱老一生最大的遗憾。
大师走了,他的遗憾成了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待解的难题。
第二篇:破解幸福密码
《破解幸福密码》读后感
幸福是多么温馨、美丽的字眼,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我们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一书,犹如一道心灵鸡汤,字字句句能够走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豁然开朗,明了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能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人心中的渴望,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并不相同。从古到今,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毫无疑问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也不是高科技,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的高速增长,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但我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大大地丰富。作为一位资深心理学医师,毕淑敏多了一份作家的社会敏感。她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角度,通过案例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心灵锁链——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很多新颖的观点首次出现在书中。全书共六章,分别是《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放下包袱,持花而行》、《从自卑走向幸福》、《封印悲伤,再建自我》、《适当应激,缓解焦虑》、《幸福不是奢侈品》。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毕淑敏说:“一个人如果心理不健康,是无法理会到幸福的。”她查了很多资料,给“幸福”下了一个定义: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心灵上却越发空虚、浮躁、急功近利。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现代人普遍的幸福感缺失是为什么?对此,毕淑敏说,在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人们首先要解决温饱,不然就无以生存。当温饱向小康转变的时候,就是说吃东西这件事已经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的时候,你的快乐和幸福到哪里去找?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通过自我完成、自我创造的精神体验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幸福,换个说法就是要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你不去解决这些,将无从谈到你的幸福与快乐。不是你吃饱了就一定幸福,也不是拥有万贯家财和功名成就就幸福。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乞丐和百万富翁幸福感的比例差不多。幸福是灵魂的工作,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名利的成就,它是一种持续的、我们精神的追索。“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我们看起来是那么宏大、虚无缥缈的问题,而实际上是那么扎扎实实、点点滴滴落实到我们人生的每一天当中。联系我们的工作,相比之下还不错,按道理人人都应该满足、应该幸福了,应该努力工作了。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够感到工作幸福,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呢?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我想,至少要做到要加强学习教育。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政治业务教育,要常抓常新。引导大家由“让我学”变“我要学”,在系统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精神境界。
我想,一个单位,如果人人都能体会到工作是一种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那么,这个单位一定是风清气正,充满生机和活力,各项工作定会风生水起,高歌猛进。
第三篇:破解数字密码情书
破解数字密码情书
584 我发、5682177778我若发了要一起去吹吹风、1798 一起走吧、76868去溜达溜达、58712995我不介意你久久吻我、829475被爱就是幸福、1314一生一世、740气死你、596我走了、456是我啦、7998去走走吧、53770我想亲亲你、53719我深情依旧、25184爱我一辈子、1392010一生就爱你一人、0594184你我就是一辈子、220225爱爱你爱爱我、584520我发誓我爱你、246437爱是如此神奇、1314925一生一世就爱我、12234要爱你三世、594230我就是爱想你、360想念你、2010000爱你一万年、1372一厢情愿、259695爱我就了解我、078你去吧、74839其实不想走、20999爱你久久久、5871我不介意、82475被爱就是幸福、775885亲亲我抱抱我、08376你别生气了、3307778想和你去吹吹风、095你找我、8006不理你了、25873爱我到今生、20863爱你到来生、3399长长久久、1573一往情深、234爱相随、20863爱你到来生、3456相思无用、35925想我就爱我、1799一起走走、5366我想聊聊、246饿死了、918加油吧、8013伴你一生、04551你是我唯
一、51396我要睡觉了、0487你是白痴、995救救我、5203344587我爱你生生世世不变心、537我生气、3030335想你想你想想我、53880我想抱抱你、3344520 生生世世我爱你、8807701314520 抱抱你亲亲你一生一世我爱你、886 byebye啦、08718 你不介意吧
第四篇:破解幸福密码书评
BookReport
外语系0905班杨艳艳2009030527
Headspring of Happiness
This is a book written by psychological consultant-----Bi shumin,who is a writer of National level and physician.Her words is as warm as sunshine in frozen winter.All her words are nearly about health and happiness for her job is doctor of physical and mental.Thus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is her main theme of writing.When she was 17,she came to Tibet of 5ooo meters as a soldier to be a medical orderly and then a doctor.The 12-year in the plateau faced the worst natural environment , hurt and pain even death every day made her respect and cherish life so deeply.She has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proses and books,such as 《毕淑敏文集》,《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拯救乳房》《鲜花手术》《破解幸福密码》《蓝色天堂》。“ Headspring of Happiness ” is one of these warmly books.This book is mainly about how to build healthy mind to live a happy life.It says a person with real happinessnot only feels joyful every moment but also understands the real meaning of pain and hurt even when he or she is suffering from them.That is to say,pain is a part of happiness as well.This meaningful joy is real happiness,which refers to the attitude about the whole life.Then Bi tells how to get happiness specifically: how to get rid of the inferiority---firstly admit it ,secondly find the springs , thirdly know his or her advantages ,finally learn to ignore the inferiority but pay attention to superiority;how to cover the sadness to avoid the the hurt once again;how to relief oneself to adopt the new environment;at last tells happiness is not luxury ,which could be know by researching ,and how significant to build one's own system of happiness.when Bi was asked why she want to writing, she answered :“ i am a doctor all these years ,so i have seen too much death and i felt the weakness and shortness of life deeply.I know the every loneliness of heart in the age of numerous substances.Much of pain is from the aspect of psychology.I hope i can share my happiness and thoughts in my limited life.This is myoriginal drive of writing.”And i have learned much from this bookabout life and happiness ,which penetrates into inner heart of common people.
第五篇:《破解幸福密码》读后感
幸福,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我们生活的世界曾是那么地广袤无垠、恍若没有尽头,然而科技使沟通变得无处不在,世界突然变成了“地球村”。可心与心之间,却慢慢地裂开了万丈沟壑。所谓咫尺天涯,莫若如此!人人都在心里追问:幸福在哪里?
当我们的目光纠结于物质的虚荣变得游移不定时,当我们的心灵染上世俗的尘埃变得浮躁不安时,谁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是书籍,书籍是安抚现代人孤独灵魂的最好伴侣。灵魂萦绕着一片书香时,我们才能渐渐找回遗弃的自我。毕淑敏老师的心理保健著作《破解幸福密码》或许能为你我解答关于幸福的疑问。
书中言: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人类史上的种种,不过是为着种族以及文明延续,具体到人,所谓生命的意义也无非是让“生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然而我们不幸地看到,不少人对来之不易的生命,弃之如敝屣,酗酒、吸毒、暴力、自杀等恶习愈演愈烈。不仅造成自身肉体的创伤,更为家人带来痛苦的记忆。为着短暂的快乐与享受,终究要付出沉痛的代价。这绝非有意义之事,就连那片刻的快乐也如昙花一现,不值一提。但我们又能悲哀地发现,有更多的人,为着物质上的满足,牺牲了精神的愉悦。我们从小到大灌输着出人头地的思想,以为站在权力、金钱的顶端便可达到幸福的彼岸,于是勉强自己
做不愿做或无法做的事。我们习惯性地加入到滚滚人流,拥挤着向前,至于方向,已无几人认真探究。纵使他日衣锦还乡,光耀门楣,也无法掩饰烙印在眼角的那一抹无奈的沧桑。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
书中言:放下包袱,持花而行。当下很多人能注意到身体的“亚健康”,却下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忽略心理的“亚健康”。是的,给健康打分,大部分人许在及格线以下,或有生理疾病,或有心理隐疾。现代人面前横亘着一张巨大的网,名曰“压力”,正是这张网,束缚了人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脚步。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幼儿接触家庭外的空气开始,压力便开始了它窒息的生命之旅。拼爹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买房压力、医疗压力……坚强的人选择迎难而上,但更多脆弱的人选择绕路甚至止步不前。于是社会出现了“房奴”“车奴”“啃老族”等“新新人类”,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现实的奴隶。当我们不能改变生存的环境时,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能改变的就尽力改变,无法改变的就试着接受,并非随遇而安而是尽力而为。当我们果断放弃那些无法企及的目标时,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已经无所遁形,消解在你轻松的笑容中。
书中言:从自卑走向幸福!如果不试着拥抱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将离你我越来越远。毕老师告诉我们自卑是幸福最大的敌人。因为自卑,不敢追求自己所爱,孤独一生或者麻木一生;因为自卑,不敢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碌碌无为、平庸度日;因为自卑,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压抑了生命的激情悄悄逝去……因为自卑,觉得自己不配享有真正的幸福,只好任由幸福从指间流走,活在悔恨与自责中,彻底地不幸下去。其实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那一个,我们的生命不因他人的憎恶而活生生地存在着。我们承认自卑,但不是为着退缩,而是为着试图改变和超越,就如夜晚的一星灯火,愈是黑暗就愈是耀眼地绽放!正是因为自卑,才值得我们为之努力,那脱胎换骨后的愉悦是任何宝藏都取代不了的。
书中言:幸福不是奢侈品。是的,因为幸福一直都在,就藏在我们的内心里,阻挡我们不幸福的不是其他,恰恰是自己那颗不够坚定和勇敢的心。若是封闭了内心,却妄图收获全世界的爱戴,是可笑抑或是可悲?要拥抱世界,就请张开臂膀;要拥抱幸福,就请敞开心胸。我们需要一个转身,一场灵魂的蜕变。从今天起,做有意义的事,做一个快乐的人,释放无谓的压力,淡然面对,正视自卑,勇于超越。心灵强了,幸福还会远吗?
幸福,只有一转身的距离,一转身,面对阳光,阴影永远在你身后,而幸福,洋溢在你我的脸上。
2011年12月29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