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艺基本知识(茶艺用语)
茶艺基本知识一、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唐代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以后宋代徽宗赵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静”。到明代喻 政又提出了“淡远清真”。中国茶道传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传到韩国,韩国人提出了 “和敬俭真”。传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爱谦静”。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晓芳提出了“廉美和 敬”。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艺的核心。虽然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养。
二、两个基础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 茶艺的根本。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艺就 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三、三个要求这是指茶道和茶艺表演的动作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一是动作圆活、连绵、轻盈; 二是动作自然、优美、和谐; 三是动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四、四种茶具综合茶道、茶艺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种形态。1.陶,是指陶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来-,古朴典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别有 韵味。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兴紫砂。它起源于明,兴盛于清。有形美、神韵,气质高雅形态 各异的特点。泡茶不走味,过夜茶不馊。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它“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珑剔透,泡茶可观赏杯中的茶汤和茶芽,特别是看到茶芽直 立、起舞更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五、五种茶艺纵观我国的茶艺,不外乎五种基本茶艺。1.红茶茶艺。
2.绿茶茶艺。3.乌龙茶艺(也叫功夫茶艺)。· 4.花茶茶艺。5.禅茶茶艺。其他茶艺都是从这五种基本茶艺中演化出来的。六、六个条件无论是茶道还是茶艺表演必须具备六个条件,它们是茶、水、器、人、静、雅。1.茶,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满意的茶。2.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定无异味,无杂质。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壶金杯但一定要适合所表演的茶艺,要以茶定器。4.人,是茶艺的主体,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都能与茶融合,搞茶艺一定要文明,雅静。5,静,品茶的环境要静,这是进入茶艺境界的前提,茶道修养的环境。6.雅,是茶室的环境布置,是精神愉快的条件。七、七条标准茶艺表演的好坏,通常有七条标准进行衡量和评判。1.表演。表演要自然、规范、熟练、优美。韵律舒展流畅与音乐相符。2.解说。解说词与表演配合恰到好处,词语使用恰当。声音流畅、语言简炼优美娴熟,要用普通话。3.茶汤。所泡茶汤符合所用茶的茶汤标准。如红茶红艳透明,绿茶清澈碧绿等。4.搭配。服装、服饰、发型搭配是否合理美观。茶具组合是否合理,与所表演的茶艺是否配套。茶具是否 清洁卫生。5.交流。表演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反映出整体的美感。6.音乐。所配的音乐要同表演的茶艺相协调。音量大小适中,要优美动听。7.程序编排。整个表演自始至终的程序编排要科学合理,时间 25 分左右。八、八种展示茶道、茶艺表演要体现出八种展示。1.展示环境美。
这是展示茶艺的环境,也是茶艺馆的硬件。2.展示芳魁汇萃。这是众多茶艺的展示,有名茶汇萃,才有茶艺缤纷。3.展示人性美。美是人的一种追求,对人性美更是如此。因此,茶艺小姐的容貌是很重要的,并不要都是美人,但一定要好看,大方,有内涵有味,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4.展示茶具美。茶具配套组合,或砂,或陶,或瓷都显示 出精美的特色。5.展示服装美,不论是茶艺表演还是茶馆的小姐都有一套合身美丽大方的服装,显示出茶艺职业服装之美。6.展示语言美。不论是茶艺中的解说词还是茶艺馆的小姐用语,都象莺歌燕语,娓娓动听,显示出语言美。7.展示音乐美。在茶艺中不论是清脆乐耳的琴声,还是绵绵的禅乐,都使人陶醉,显示出茶艺音乐之美。8.展示舞蹈美。在茶艺中那优美的舞姿,那柔滑轻松的手法都显示出舞蹈、太极之美。
九、泡茶九要在整个茶艺表演中泡茶是主要的,泡好茶要做到九要。
1.要确定用茶。在茶艺表演中,首先要根据客人多少、要求、时间、地域不同确定用什么茶。2.要选好茶具。在茶艺表演中要根据表演何种茶艺选用好相配套的茶具。3.要选好用水。在泡茶中水是很重要的。要根据条件和可能选用最好的泡茶用水。4.要放茶适量。投茶多少决定茶汤浓度和滋味,要根据茶艺的种类决定放茶多少。5.要选好投茶方法。在茶艺表演中要“投茶有序,勿失时宜”,要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的季节,要选好采用上 投,还是中投,或是下投的方法。6.要掌握好水温。泡茶水温很重要,高温测茶熟,低温味不出。要根据茶叶的品种老嫩,决定用水温度。7.要注水适量。泡茶用水注入多少很有讲究,要根据茶具和品饮的方式决定注水的多少。如玻璃泡碧螺,水要七 分满,而壶泡乌龙或盖碗花茶,要注满(十分满)。8.要掌握冲泡时间。在泡茶中用茶的品种不同、水温不同,冲泡的次数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一杯浓淡可口 的茶汤必须掌握好冲泡时间。9.要掌握好冲泡次数。在品茶中由于所用茶不同,冲泡的次数也不同,如碧螺春三次即可,乌龙茶可冲泡五次以上。
十、在各种茶艺中综括起来有十大基本程序
1.群鹤沐浴。是净杯、净壶、净茶具。比喻群鹤洗澡。
2.请君人宫。是投茶人壶(杯)。茶为君,壶(杯)为宫,把投茶拟人化。
3.高山流水。是泡茶的方式。使茶在壶(杯)中翻动,更易于溶水。
4.清风拂面。是用壶盖或杯盖刮去飘浮的泡沫,象春风那样温和。
5.关公巡城。是倒茶方式。来回倒于杯中,使每杯茶汤浓淡均匀。
6.韩信点兵。是把最后的茶汁均匀的倒人各杯,一个都不漏。
7.茶汤鉴赏。是观其色,赏其茶。观杯中美景,看茶中
8.闻香通灵。自然。是闻其香、评其味。幽香扑鼻通仙灵。
9.三啜甘露。是品其香啜其茶,三口完成。鉴别茶叶的好坏。
10.赞许回报。是品茶论道,赞美主人的茶好人好,环境好,祝大家茶寿人生(长寿 108 岁)。
第二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前 言
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 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判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不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三、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3~5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 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这时,品茶者应以欣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分钟,方可品饮茶汤。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难浸出,以至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同时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四、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次,最多2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第二节 泡茶用水的选择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杭州“双绝”。可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而且水能直接影响茶质,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
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1.感官指标
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
pH值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1.0毫克/升,锌不超过1.0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3.毒理指标
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0.5~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5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六价)不超过0.05毫克/升,铅不超过0.05毫克/升。
4.细菌指标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升。
以上四个指标,主要是从饮用水最基本的安全和卫生方面考虑,作为泡茶用第三节、泡茶用水
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再加工水即城市销售的“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1.自来水
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因 其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2.纯净水
纯净水是蒸馏水、太空水的合称,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软水。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用纯净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其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3.矿泉水
我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矿泉水含有丰富的锂、锶、锌、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矿泉水有助于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并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由于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不少矿泉水含有较多的钙、镁、钠等金属离子,是永久性硬水,虽然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用于泡茶效果并不佳。
4.活性水
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生态水等品种。这些水均以自来水为水源,一般经过滤、精制和杀菌、消毒处理制成,具有特定的活性功能,并且有相应的渗透性、扩散性、溶解性、代谢性、排毒性、富氧化和营养性功效。由于各种活性水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各异,如果水质较硬,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差;如果属于暂时硬水,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好。
5.净化水
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制得,净化原理和处理工艺一般包括粗滤、活性炭吸附和薄膜过滤等三级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来水管网中的红虫、铁锈、悬浮物等机械成分,降低浊度,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净水器中的粗滤装置要经常清洗,活性炭也要经常换新,时间一久,净水器内胆易堆积污物,繁殖细菌,形成二次污染。净化水易取得,是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用净化水泡茶,其茶汤品质是相当不错的。
6.天然水
天然水包括江、河、湖、泉、井及雨水。用这些天然水泡茶应注意水源、环境、气候等因素,判断其洁净程度。对取自天然的水经过滤、臭氧化或其他消毒过程的简单净化处理,既保持了天然又达到洁净,也属天然水之列。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泡茶最理想的水,泉水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虽属暂时硬水,加热后,呈酸性碳酸盐状态的矿物质被分解,释放出碳酸气,口感特别微妙,泉水煮茶,甘洌清芬俱备。然而,由于各种泉水的含盐量及硬度有较大的差异,也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含有硫磺,不能饮用。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雪水和天落水,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于雨水,一般说来,因时而异 : 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
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煎茶七类》中讲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已很少有洁净的天然水了,因此泡茶只能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水。
第四节 茶的品饮
一、品饮要义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茶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完全要看个人喜欢哪种口味而定。也就是说,各种茶叶都有它的高级品和劣等货。茶中有高级的乌龙茶,也有劣等的乌龙茶;有上等的绿茶,也有下等的绿茶。所谓的好茶、坏茶是就比较品质的等级和主观的喜恶来说。
目前的品茶用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乌龙茶中的高级茶及其名丛,如铁观音、黄金桂、冻顶乌龙及武夷名丛、凤凰单丛等;
二是以绿茶中的细嫩名茶为主,以及白茶、红茶、黄茶中的部分高档名茶。这些高档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们都在一个因子,两个因子,或某一个方面上有独特表现。
不好的茶并不是已经坏了的茶,而是就品质优劣来说。一般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观茶(察看茶叶)
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内质来。
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不过,光是看干茶顶多只能看出30%,并不能马上看出这是好茶或者是坏茶。
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
2.察色
品茶观色,即观茶色,汤色和底色。
(1)茶色
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细嫩的高档绿茶,色泽有嫩绿、翠绿、绿润之分;高档红茶,色泽又有红艳明亮、乌润显红之别。
而闽北武夷岩茶的青褐油润,闽南铁观音的砂绿油润,广东凤凰水仙的黄褐油润,台湾冻顶乌龙的深绿油润,都是高级乌龙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泽,也是鉴别乌龙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2)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具体说来,绿茶汤色浅绿或黄绿;清而不浊,明亮澄澈;红茶汤色乌黑油润,若在茶汤周边形成一圈金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更属上品;乌龙茶则以青褐光润为好;白茶,汤色微黄,黄中显绿,并有光亮。
将适量茶叶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里用热水一冲,茶叶就会慢慢舒展开。可以同时泡几杯来比较不同茶叶的好坏,其中舒展顺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叶身段最为柔软飘逸的茶叶是最好的茶叶。
视茶汤要快,要及时,因为茶多酚类溶解在热水中后与空气接触很容易氧化变色,例如绿茶的汤色氧化即变黄;红茶的汤色氧化变暗等,时间拖延过久,会使茶汤混汤而沉淀;红茶则在茶汤温度降至20℃以下后,常发生凝乳混汤现象,俗称“冷后浑”,这是红茶色素和咖啡碱结合产生黄浆状不溶物的结果。冷后浑出现早且呈粉红色者是茶味浓,汤色艳的表征;冷后浑呈暗褐色,是茶味钝,汤色暗的红茶。
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轻重的差别而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不管颜色深或浅,一定不能浑浊、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汤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会逐渐变深。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汤色变化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茶汤的颜色,以冲泡滤出后10分钟以内来观察较能代表茶的原有汤色。不过千万要记住,在做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拿同一种类的茶叶做比较。
(3)底色
就是欣赏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色泽。除看叶底显现的色彩外,还可观察叶底的老嫩、光糙、匀净等。
3.赏姿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西湖龙井舒展时,活像春兰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真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
4.闻香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干闻),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热闻),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冷闻)。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它异味者为次品。
将少许干茶放在器皿中(或直接抓一把茶叶放在手中),闻一闻干茶的清香、浓香、糖香,判断一下有无异味、杂味等。
闻香的方式,多采用湿闻,即将冲泡的茶叶,按茶类不同,经1~3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另外,随着茶汤温度的变化,茶香还有热闻、温闻和冷闻之分。热闻的重点是辨别香气的正常与否,香气的类型如何,以及香气高低;冷闻则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而温闻重在鉴别茶香的雅与俗,即优与次。
一般说,绿茶有清香鲜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为佳;红茶以有清香、花香为上,尢以香气浓烈、持久者为上乘;乌龙茶以具有浓郁的熟桃香者为好;而花茶则以具有清纯芬芳者为优。
透过玻璃杯,只能看出茶叶表面的优劣,至于茶叶的香气、滋味并不能够完全体会,所以开汤泡一壶茶来仔细的品味是有必要的。茶泡好、茶汤倒出来后,可以趁热打开壶盖,或端起茶杯闻闻茶汤的热香,判断一下茶汤的香型(有菜香、花香、果香、麦芽糖香),同时要判断有无烟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的异味。这样,可以判断出茶叶的新旧、发酵程度、焙火轻重。在茶汤温度稍降后,即可品尝茶汤。这时可以仔细辨别茶汤香味的清浊浓淡及闻闻中温茶的香气,更能认识其香气特质。等喝完茶汤、茶渣冷却之后,还可以回过头来欣赏茶渣的冷香,嗅闻茶杯的杯底香。如果劣等的茶叶,这个时候香气已经消失殆尽了。
嗅香气的技巧很重要。在茶汤浸泡5分钟左右就应该开始嗅香气,最适合嗅茶叶香气的叶底温度为45~55℃,超过此温度时,感到烫鼻;低于30℃ 时,茶香低沉,特别对染有烟气、木气等异气者,很容易随热气挥发而变得难以辨别。
嗅香气应以左手握杯,靠近杯沿用鼻趁热轻嗅或深嗅杯中叶底发出的香气,也有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扩大接触香气面积,增加嗅感。为了正确判断茶叶香气的高低、长短、强弱、清浊及纯杂等,嗅时应重复一二次,但每次嗅时不宜过久,以免因嗅觉疲劳而失去灵敏感,一般是3秒左右。嗅茶香的过程是:吸(1秒)——停(0.5秒)——吸(1秒),依照这样的方法嗅出茶的香气是“高温香”。另外,可以在品味时,嗅出茶的“中温香”。而在品味后,更可嗅茶的“低温香”或者“冷香”。好的茶叶,有持久的香气。只有香气较高且持久的茶叶,才有余香、冷香,也才会是好茶。
热闻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如安溪铁观音冲泡后有一投浓郁的的天然花香,红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绿茶则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叶和香气与所用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制作技术的高下有关,原料越细嫩,所含芳香物质越多,香气也越高。
冷闻则在茶汤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闻到原来被茶中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5.尝味
指尝茶汤的滋味。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一般认为,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乌龙茶滋味酽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标志。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所以,尝味时要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才能正确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来。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人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从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两次气后,辨出滋味。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人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对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人口后,嘴巴闭合,舌尖顶住上颚板,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重复二三次,对烟味的判别效果就会明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为最适合,如高于70℃,味觉器官容易烫伤,影响正常的评味;低于30℃时,味觉品评茶汤的灵敏度较差,且溶解于茶汤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汤温下降时,逐步被析出,汤味由协调变为不协调。
品味时,每一品茶汤的量以5ml左右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嘴是汤,口中难于回旋辨味;过少也觉得嘴空,不利于辨别。每次在3 ~4秒内,将5ml的茶汤在舌中回旋2次,品味3次即可,也就是一杯15ml的茶汤分3次喝,就是“晶”的过程。
品味要自然,速度不能快,也不宜大力吸,以免茶汤从齿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品味主要是品茶的浓淡、强弱、爽涩、鲜滞、纯异等。为了真正品出茶的本味,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糖果等,也不宜吸烟,以保持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在喝下茶汤后,喉咙感觉应是软甜、甘滑,有韵味,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三、各类茶的品饮
茶类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质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侧重点不一样,由此导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级细嫩绿茶的品饮
高级细嫩绿茶,色、香、味、形都别具一格,讨人喜爱,品茶时,可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变幻,然后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间来回旋动,如此往复品赏。
2.乌龙茶的品饮
乌龙茶的品饮,重在闻香和尝味,不重品形。在在实践过程中,又有闻香重于品味的(如台湾),或品味更重于闻香的(如东南亚一带),潮汕一带强调热品,即洒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远及近,使杯沿接唇,杯面迎鼻,先闻其香,尔后将茶汤含在口中回旋,徐徐品饮其味,通常三小口见杯底,再嗅留存于杯中茶香。台湾采用兵是温品,更侧重于闻香。品饮时先将壶中茶汤趁热倾入公道杯,尔后分注于闻香杯中,再一一倾入对应的小杯内,而闻香杯内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们品乌龙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时,先将闻香杯置于双手手心间,使闻香杯口对准鼻孔,再用双手慢慢来回搓动闻香杯,使杯中香气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于啜茶方式,与潮、汕地区无多大差异。
3.红茶品饮
红茶,人称迷人之茶,这不仅由于色泽红艳油润滋味甘甜可口,还因为它品饮红茶,除清饮水思源外,还喜欢调饮,酸的如柠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台砂糖,润的如奶酪。
品饮红茶重在领略它的香气,滋味和汤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壶泡后再分洒入杯。品饮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尝味。饮红茶须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味,方可获得品饮红茶的真趣。
4.花茶品饮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于一体,茶的滋味为茶汤的本味,花香为茶泌之精神,茶中学教师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香气芬芳的特有韵味,故而人称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
花茶常用有盖的白瓷杯或盖碗冲泡,高级细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冲泡,高级花茶一经冲泡后,可立时观赏茶在水中的飘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渗出和茶泡色泽的变幻。当冲泡2~3分钟后,即可用鼻闻香。茶汤稍凉适口时,喝少许茶汤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结合的方法使茶汤在舌面来回流动,口尝茶味和余香。
5.细嫩白茶与黄茶品饮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制作时,通常将鲜叶经萎凋后,直接烘干而成,所以,汤色和滋味均较清淡。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通常制作是示经揉捻,因此,茶汁很难浸出。
由于白茶和黄茶,特别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此是以观赏为主的一种茶品。当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黄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赏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品饮前,可先观茶干,它似银针落盘,如松针铺地,再用直筒无花纹的玻璃杯以70℃ 的开水冲泡,观赏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动,最终个个林立的过程,接着,闻香观色。通常要在冲泡后10分钟左右才开始尝味。这些茶特重观赏,其品饮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三篇:茶艺课程设计
茶艺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茶叶的种类,学习区分浙江龙井与西湖龙井
技能:学会泡浙江龙井,正确使用茶具
情感和态度:陶治情操,在细致、循序渐进的茶艺过程中培养耐心和观察力,感受美好和心灵的宁静,享受茶艺学习
二、教学主要内容
1、茶叶基本知识
2、茶艺题材: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的区别、特征
3、安全事项、茶具的使用
4、泡茶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和课时安排
1、茶叶和茶具的准备
2、安全注意事项 玻璃杯易导热 碰撞易碎
3、卫生注意事项 清理茶具及桌子上残留的茶叶、水迹
4、课时安排 理论知识60分钟 休息20分钟 实际操作80分钟 整理点评2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讲解
1、通过提问导入,介绍茶叶的种类及茶艺是什么
师:你们谁在家泡过茶呀?那你们都知道哪些茶叶名字呢?
你们觉得什么是茶艺呢?
生:略
2、浙江龙井与西湖龙井的区别、特点(形、色、味)
师:今天我们要来泡的是龙井茶,龙井茶油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如果要鉴别两种龙井的不同,可以从外形、香气、滋味等方面来仔细辨别。
(1)外形:如果仔细比较浙江龙井和西湖龙井,我们会发现,浙江龙井的外形比西湖龙井要瘦小些,浙江龙井的叶片采摘一般都选择1厘米到1.2厘米长,而西湖龙井多会选择1.5厘米至2厘米长。如果浙江龙井在1.5厘米再去采摘的话,它的根部要粗,叶片也会老;而西湖龙井在这个时期采摘则正是叶嫩的时候。所以,浙江龙井的采摘要早于西湖龙井。汤色,西湖龙井偏黄,浙江龙井有些偏绿。
(2)香气:两个龙井在杀青程度和炒制的手法上有些不同,所以香气也有些差异。浙江龙井初闻香气十足,但有些飘浮不定,站不住;而西湖龙井初闻没有浙江龙井的香气高,但是它厚实,站得住。两种茶叶泡过第二泡后,站不住香气的茶香淡而无味,站得住 香气的茶香虽然淡却仍在。
(3)滋味:西湖龙井的滋味醇厚甘和,鲜爽;而浙江龙井属醇爽。
香味区分优劣法:淡优浓劣
3、烹茶所用水的选择
4、茶具、杯具的介绍
茶瓶——茶刮:拨茶、清理茶叶渣 扁的一头向下
茶针:帮助挑选茶叶、选择叶片完整的泡茶
茶勺:用于大的茶罐取用量较大的茶叶
茶灌:装茶用 方便灌茶 将多余的茶叶放回茶叶罐
茶夹:夹杯子 烹煮茶之前温杯(例乌龙茶,夹小杯在温水中过滤浸泡);夹茶饼 例
如普洱茶;回收杯子时使用 代表尊重
茶碟:赏茶、挑茶
茶盂:回收废弃的碎茶、废水、废茶水“垃圾桶”
茶巾:女生专用 提壶时垫于壶底
茶壶:烹茶主要工具,具体介绍男女提壶的不同方式
二)讲解与示范操作泡龙井茶
泡龙井茶七步骤
1、挑茶 拨茶入茶碟 用茶针挑茶
2、温杯 四分之一开水温杯 双手扶杯 逆时针转动杯子2-3圈 倒入茶盂
3、投茶 用茶刮将挑好的茶叶刮入杯中 薄薄铺一层
4、浸泡 倒四分之一开水 让茶叶上下翻动 待茶叶充分舒展成两叶一心
5、摇香 左手托杯底 右手拿杯子 逆时针转动8、9圈,让茶香充分发散
6、凤凰三点头 下倾上提3次 高低幅度为五指张开 水线不能断 注满杯水八分为宜
7、奉茶 用杯托 双手奉茶是为礼
品茶:闻 大部分茶叶沉入杯底;品:啜一小口闷在口中 用舌头控制 前后翻转品茶 续杯需留一半茶水,最多续三杯,再喝要冲泡
三)实践操作:两人为一组 分工灌烧水、挑茶,然后一同泡茶
四)整理评估
整理:杯水 壶水倒入茶盂;检查托盘和桌子上有无碎茶叶、擦干净;清理茶盂,分列进行,用茶刮清理残渣至垃圾桶;归位茶具:左上角茶瓶 右上角茶壶 右下角茶巾 中间茶碟 左下角茶盂;拔插头
评估:检查;点评及总结 布置课后作业
安排卫生工作
杨蕾
第四篇:茶艺学习心得
茶道而心到
茶艺是一种礼仪、礼节、礼貌溶于一体的活动,为丰富社团成员们的课外知识及文化修养内涵。2014年3月2日,濮阳建业国际学校的礼仪之邦社团成员在刘雅涵和任晓飞的带领下去长庆路和胜利路的六堡茶楼,参加了茶艺学习。礼仪社团采取自愿为原则进行茶艺学习。在课程中识茶、知茶、泡茶,互相切磋茶艺和茶技,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技艺。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茶的基本知识,茶叶的选择、用量及水温的掌握,茶具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各种茶的冲泡方法,还学习了茶艺接待礼仪以及清洗茶具的方法等知识。在没有学习茶艺文化前,我们只知道有绿茶、红茶、茉莉花茶、龙井茶这么几种,但是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具体有什么特征,及茶叶的原产地。然而,当老师讲解之后,我们可以从形状,及味道来辨别茶叶品种及成色。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了其他一些茶叶。例如:乌龙茶、玉竹、嗓子乌龙等众多茶,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让我们学会了冲泡茶的方法和技巧,即泡好一壶茶的技艺有三大要素:第一是茶叶的用量,第二是泡茶用水的温度,第三是浸泡的时间。掌握这三大因素,就掌握了泡茶的核心工艺。
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我们对茶艺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熟练掌握了各种茶的冲泡方法。看着在茶楼里展示茶艺文化的我们。我不再羡慕电视里泡茶的主人翁了,因为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种实践体验为学生搭建了平台,让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学生们通过学习茶艺增加了自理能力,养成了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开阔了视野和胸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品质,锤炼了自尊、自信、坚毅等品格。茶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道德内化和升华,实现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五篇:茶艺活动
茶艺活动策划书
少儿公益培训茶艺活动策划书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活动主题】茶文化进校园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23日晚七点半 【活动对象】 校内广大茶文化爱好者
在教室,也许只有茶文化爱好者可能去,若所求更高一点,能让不了解茶的人产生兴趣或得到快乐,想必你们会更加开心,更有成就感。当然,条件有限
【活动背景】
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饮茶文化源于我国,兴于唐代,盛于宋、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茶文化以其深邃的内涵,独具的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茶文化乃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必弘扬茶文化”。
个人以为,弘扬二字,过了。能让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能通过活动感受 或 很深地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已十分不易。弘扬,生活中需要弘扬的东西太多了,茶文化本身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种。当下,大家生活压力较大,生活比较沉闷,动辄弘扬发扬什么的,往往结果并没有那种效果,久之,大家看到这样的字眼,从反感到麻木?何妨朴实一点,去掉弘扬,去掉文化宝库类的东西,让人能更轻松地参与,没有自觉无知或俗的压力。一个活动的目的,无非两个:有趣 有益。或有趣,或有益,或有趣又有益。大多活动,决定是否开展,还要计算效益,即投入和产出,划算不?这个活动,如果能让大家充分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就已非常成功了。
【活动意义】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让同学们增进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足矣
【活动目的】
1、古人云,茶能养性。希望通过茶艺表演来让学生对茶有所了解,对茶文化有所感悟,对生活和人生有些不同的认识;
我想的话,一次茶艺表演,不足了解和养性
2、为广大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弘扬我国优秀茶文化; 弘扬!
3、弘扬国学,让更多的人了解茶道,并将茶道传承。
既然第一条就已经不易,这第三条,近乎空谈。当然,也许对来自喝茶很普遍的广东福建一带的童鞋来说,可能能产生些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强大了,不能否认,一次活动,远不足弘扬或传承什么,即使非常成功。对饮茶少甚至不饮之人,让其对茶产生感情,太难。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 持续 积极的氛围-潜移默化,个人观点,否则空谈 因为很多原因大家很快会忘记
【活动目标】1、2、3、增进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为陆仙堂的新会员进行一个基础知识培训,为以后教授茶道文化打下基础;
为会员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呵呵,陆仙堂,交流平台,挺好的。希望丰实 有趣。生活有趣,人情自怡;想必有趣,是堂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借此活动对国学社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宣传可以,影响力倒要看国学社的活动怎样了?是吧?活动不如人意,浪费时间,如同人消费劣质产品,都会影响心情。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今年国学社有讲座利用人脉拉人捧场,感觉这样不好,浪费很多人的时间,结果只会恶性循环。一个组织,大而无当,不及小巧精致,你说呢?劣质的东西,经不住时间,最终创造劣质产品的人也会是受害者。大概我思维定势了,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现在各种活动,用词不当,说的不对的地方,包涵!谢谢你的信任,将策划书发给我。活动不在多而在精
4、【活动内容】 ※活动前期※
1、讨论并拟好策划书,确定活动流程、所需物品及人员安排(由策划
组负责);
现在活动策划的通病:没有尽可能利用更多智慧去策划,策划是很好的创造过程。大学的好处就在于:有丰富的资源——人力资源,而且相当集中,如果组合好了,有无限可能。
让我以我的想象力来假想一个方案:
? 如果你们的活动持续一周,怎样呢? ? 如果白天在几处摆上与茶有关的资料,并请人(提前打听邀请好懂茶的童鞋)
在几个时段“守摊”——跟过往的人聊茶,怎样呢?
? 如果周末的晚上或聊或品茶,甚至播放视频(若有非常非常好的视频的话—
—相声小品 戏曲 电视情节?),怎样呢?
? 若品茶聊茶的时,由人弹奏古筝琵琶之类,当然不限古乐器,怎样呢? ? 最后,由某些人总结留档,某些东西如上次的汉服放在公共场所,怎样呢? ?? 当然,你们得根据现实条件来做。只是,大家都忙,非常忙,一个活动接一个 的活动,却都舍不得投入时间精力去策划,真正深入去策划,我敢说那样的结果每个人都会收获很多(科学研究往往费时,曹雪芹写红楼增删十载? 科研和文艺创造,类比策划,个人观念,只在说明策划的重要)。说老实话,你们按照现在的方式做,摄影留下来的东西,隔不了多久就会被人遗忘,其他很多组织很多活动,有很多废弃照片和视频,完全可以推断没多少真正值得时常回味的东西留下来。
2、宣传:采用展板、海报等形式宣传(由宣传组负责);
3、安排活动内容、礼仪及道具等(由茶艺组徐微尘负责);
4、活动主持人(茶艺展示解说员)由徐微尘负责安排;
5、活动前短信通知全体会员(由秘书组负责);
6、场地布置及摄影(方金安);
7、机动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及处理突发事件(吴坤); ※活动流程※
1、相关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场进行现场安排;
2、礼仪迎接并安排来宾就坐;
3、主持人进行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5分钟);
4、辨茶叶:陆仙堂主徐微尘(茶师)介绍四种茶的有关知识,并
由礼仪向同学们现场展示相关的四种茶(20分钟);
5、识茶具:由茶师向同学们介绍并展示有关茶具(10分钟);
6、茶艺展示:由茶师进行茶艺表演,并由解说员解说(10分钟);
7、以茶会友:表演结束后,茶师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心得,解答同学们的相关问题(时间机动);
8、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后期※
1、活动结束后,全体理事召开总结大会;
2、会场清理(机动组负责);
3、摄影人员将照片传到杏林地儿、群上;
4、秘书做好活动记录。【注意事项】1、2、3、4、5、注意活动现场秩序稳定; 活动现场的财务保管; 活动之前进行彩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确保活动地点安排好,提前占好教室(黄冰负责);
如果有人中途离场,由机动组人员安排有序离场,不得扰乱现场纪律。【活动需要】 茶具、茶叶等由徐微尘负责,纸杯由白玉负责,麦克风由黄冰
负责,汉服由陈舒怡负责 【活动预算】0 关于策划活动,我只是写了些我个人偏好的方式,但我并没用多少实战经验,只是方式而已。我偏好对外,开放。活动策划肯定有很多方式,不同性质的活动自有特点,巧妇也要考虑米和厨具。不当地方,见谅!
关于活动策划,何妨摆摊征集?亮出自己的主意,抛砖引玉,让其他 人随意续,最终的方案可以更丰实,又能接触连结更多茶友,也给更多人一次思想发散的机会 或是观赏发散思想的机会,善哉乎?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但少数人的思想有限?? 扯远点:想到征集活动方案,念及,一个专门的网站(高质量),专供人: 提出活动策划的需求,其他人出主意(有人总结不留废话),最终,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会最小投入,最大收获呢?? 我在福建写过一份“策划书”,晚会,也涉及到茶,比较长,个人想象力也有限,没有人进一步探讨更没付诸实践。你若有时间兴趣,可看下评价下,没有没关系。呵呵,以上话,可能都是空谈,因无实践。空谈吧,法律中有哲学,活动策划有策划的哲学(偏好),我的东西只代表我的哲学,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以后活动,如有需要:
我们 过去的桌椅,还有可以从图书馆牵到广场上的插线板(一个六十米,一个四十米),若活动需要,都可借。
除图书馆广场,人文楼两栋楼之间 即一进大厅 可上锁的玻璃门那看到的 那块地方,是个好地方。如能整合很多智力人力物力资源,不妨请些老师,大胆去请;要得老师支持,要看你们策划和准备。
我错了,不该去批判,因小失大,错失机会做些实在的事情,对不起抱有希望的人。戒之。
个人对文化的看法:
京戏的普及——说唱脸谱那首歌说的很好: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广东福建等地之所以茶文化还很浓厚,是因为人们还在喝,几乎天天喝,是活的文化。真正的文化,应该是活文化,死去的文化如还能感动人,那一定是与活着的人有联系,有些东西有共性,如文学作品里的人情事理,历史故事里的?茶文化不在于故纸堆里的精彩,在于能否取其精粹,在于精粹是否能自然地融入生活,融入人的生活方式,那样,才成其为文化,否则??推广到国学社和茶文化的活动形式,需要创造出以活动对象更容易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去拓展,这个需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