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

时间:2019-05-15 10:5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

第一篇: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诗鉴赏40例

目录

1.魏收《寻隐者不见》 2.寇准《书河上亭壁》 3.曾公亮《宿甘露僧寺》 4.欧阳修《画眉鸟》 5.欧阳修《别滁》 6.苏舜钦《夏意》

7.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8.周敦颐《题春晚》 9.曾巩《西楼》

10.司马光《过故洛阳城》 11.王安石《江上》 12.刘攽《雨后池上》 13.张舜民《村居》

14.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15.苏轼《东坡》

16.黄庭坚《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17.【北宋】董颖《江上》 18.陈与义《早行》 19.杨万里《小池》 20.徐玑《新凉》 21.罗与之《看叶》 22.陈与义《襄邑道中》 23.陆游《梅花绝句》 24.翁卷《山雨》 25.某尼《悟道诗》 26.文同《北斋雨后》 27.范成大《横塘》 28.叶绍翁《夜书所见》 29.王安石《梅花》 30.李唐《题画》

31.陆游《禹迹寺南……》 32.程俱《豁然阁》 33.唐庚《春归》 34.梅尧臣《东溪》 35.陆游《幽居初夏》 36.文天祥《夜坐》 37.欧阳修《戏答元珍》 38.吴锡畴《春日》

39.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40.刘克庄《戊辰即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隐者不见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注: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芝,灵芝。1.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 2.诗中的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风无形,松苍劲,云渺渺,远离尘世,远离尘嚣,清幽恬静,安谧神秘。

2.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也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与脱俗,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寻而未遇的怅惘之情。

2.阅读寇准的诗,完成后面题目。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奇妙的画面?

3.全诗以景写情,隐隐传达出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1.秋日暮色中,诗人独自上高楼,凭栏俯瞰:河面上烟波浩淼,船只稀少;河岸上,一片辽阔。望着那悠悠流水,诗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绵长的思绪。

2.一带远山,静卧在落日余晖中;秋山本是无情物,却似有情又有意,扯过夕阳余晖披在身,金灿灿,暖融融。

3.前两句诗人触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

诗人绵绵愁绪,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不愿任这愁绪泛滥,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景色的观赏上,这就是所谓的“以景撇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1.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答案

1.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

2.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4.阅读欧阳修的诗,完成后面题目。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山间自在啼。1.诗的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

②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

1.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啭千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2.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5.阅读欧阳修的《别滁》,完成后面题目。别滁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诗的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样?

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一句话,是一个看不出有半点离愁别绪的饯别场景。气氛明快而热烈。

2.且,是暂且、姑且的意思。一个“且”字,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开怀畅饮的表面上的欢悦,而透露出来则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静掩饰着的内心里的极不平静。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松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2.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3.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2.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3.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4.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2.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答案

1.晚云沉沉,笼罩四野;两岸上,春草青青;不时地会有一棵两棵缀满了花的树,从船边,从眼前闪过。

2.诗人在泊舟之后,没有躲进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满川风雨”,赏那涛翻浪卷的大潮。若非胸襟开阔者,情怀旷达者,谁能如是之从容?由此可见,诗人的心情十分闲适,十分超然。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渔樵一路归。

1.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2.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答案

1.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2.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9.阅读曾巩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竹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楼四面稀疏的帘子用钩卷起。1.用自己的话描述前两句诗展现的画面。2.品味尾句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答案

1.海上的波涛,翻卷如云,前一片刚飘过去,后一片又追上来;天上的乌云,翻卷如浪,前一个刚退下去,后一个又跟上来。北风在呼啸,雷声滚滚来:一场骤雨即将到来。2.“卧看”二字,可见诗人胸襟之壮阔;“急雨来”三字,更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期盼。从这尾句之中,不难体会到诗人澎湃的心潮,激越的心绪。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过故洛阳城 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1.诗的前两句描绘“连山”之青,“素波”之明,用意何在? 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尾二句该怎样理解? 答案

1.诗人用“连山”之“青”,“素波”之“明”这明媚的一切,来反衬衰败后的洛阳的凄凉。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人有识”。3.“春风不识”,因此年年吹拂春草年年绿;“人有识”,因此就怕见这满城野草满城绿。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1.阅读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低徊”一词描绘出了“晚云”怎样的情状? 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是怎样的? 若说这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地说明诗人心情变化的情况。

答案

1.暮云低垂,雨意浓重。2.朦胧、悠远,开阔、奇幻。

3.诗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图示来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开朗。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雨后池塘的状态? 2.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更作”怎样解释? 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用“明镜”来喻池塘,以“磨”字来拟写池塘波平如镜的情状。

2.东风乍起,吹打杨柳似起舞;随后,凝在杨柳枝叶上雨滴,纷纷落下,敲打着荷叶,若琵琶声声,如鼓声阵阵。

3.“更作”就是“再作”的意思。

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风,使得杨柳翩翩起舞,这已令人惊奇不已;落下的雨滴,敲打着荷叶,又化作美妙的乐音,更令人叫绝。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答案

1.夕阳下,晚归的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的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却驮着几只更加悠闲的寒鸦。

2.清幽、宁静、恬淡、安详。

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2.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2.匆来匆去。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1.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从诗中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1.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2.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2.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醉”与“愁”? 答案

1.离之愁,别之绪。

2.因离愁而借酒浇愁,却愁更愁;醉眼朦胧中,那满川的风,满川里铺银泻玉般的月光,怎也是一派愁容?莫非也在替那离人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是“景因情异”罢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

【北宋】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

1.二句写江上秋景,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秋景图”: 2.前两句诗中的景物,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3.诗人笔下的“江上”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镜;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2.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3.辽阔、静穆、澄净,充满着勃勃生机。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题目。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这首诗,为渲染出行之“早”,诗人调动了各种感觉从各个角度来表现,请围绕下面题目作具体回答。

1.句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内容的? 2.次句从什么角度写的?

3.三、四句又是从什么角度,写处了早行时环境的什么特点? 答案

1.从触觉的角度:露水湿衣觉轻寒。突出了一个“早”字。2.从视觉的角度:天上星斗还分明。不仅突出了“早”,而且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3.视觉与听觉并用的角度。早行的环境很清冷,很寂寞。

19.阅读杨万里的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这首小诗中,“小池”是一个具有怎样意境的所在?请作简要的赏析(不少于60个字)。

答案

小池是一个清幽、精致、温馨,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所在。一眼清泉,汩汩细流,喷也无声,流也无声——恬淡安谧。小小荷花,蓓蕾初成,孕着奇胎,即将绽放……就引得蜻蜓急不可待地立于“尖尖角”之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原因是隐喻着人才刚刚显露出才能,就受到了爱才者的关注,于是呵护,于是培养,于是终于茁长为参天大树!

2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1.首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试作简要分析。2.尾二句又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新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是侧面描写,兼有映衬的手法。诗人不直接写“凉”,而是写水,写田畴上稻子的叶子,写透过树丛的日光……而这一切无不透露出无限的凉意。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这刚刚凉爽下来的青山之中欢快地鸣唱着。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爽人宜人的凉意,更写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看叶 罗与之

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人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案

花是美的,姹紫嫣红开遍,这只是春天的一种形式罢了。叶子也有叶子的美!绿影扶疏满眼看,意味也许更绵长。于平凡中见不凡意。

2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1.首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美好的场景? 2.次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3.你对船上主人公这次乘船航行的心情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1.航船顺流而下,两岸落英缤纷;花的世界花的海,航船如在花中行。甲板,船舷,被花映衬得一片红彤彤。

2.用了映衬的手法,以动衬静。表现了航船顺风顺水而行,十分迅速。3.悠闲、愉悦,并且有一种凌云壮志滚涌在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之中。

23.阅读下面陆游的诗,回答后面各题。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首二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怎样一个背景? 2.你对诗中梅花的形象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野外,雪中,月下;空旷,寂寞,清冷。

2.诗人以梅自况。梅是高洁的,却无人问津,因而寂寞,因而愁苦。这正是被罢官得不到重 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本诗描写的是山间之雨,为表现其特点,诗人所采用的手法特别新颖:写雨却不从“雨”字着笔。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象?后两句又写了什么景象?试作简要分析。答案

前两句写的是一整夜天气晴和,月色皎皎,星光灿烂,天上既无云彩也无雷声。后两句写的是早上起来,忽然发现溪流里的水满了,流得湍急起来。想来一定是别处的山里在夜中下了一场酣畅的雨!

2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在这首诗中看,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请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从这首诗中还可悟到这样的道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放吏衙:放弃属吏的例行参见。

有人认为这首诗景、情、事三方面巧妙结合,抒写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你是怎样认识?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案

首联总写环境的幽雅,统领全诗,引起下文。颔联写室外的鸟雀、蝴蝶,“占”、“寻”二字尤其传神,将景物的清新、淡雅,以及勃勃的生机,乃至诗人心情的愉悦、闲适,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颈联笔锋一转,写到了室内与知心好友品画、品茶的高雅的情趣,只是两个细节,就把诗人不同流俗的志趣概括浓缩在了方寸之内。尾联写的是面对着清幽的景色,摆脱了公事的烦冗的超脱之感,那感受太美妙了,就宛如当年一无挂碍在山里的家中一样,活得真切,活得洒脱。诗人就是这样将景、情、事三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横塘 范成大

南浦①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①南浦在屈原的《九歌·河伯》中有:“子交子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在江淹的《别赋》也有这样的句子:“送君南浦,伤之如何?”于是后人便以南浦来指代水边的送别之所。这首诗在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与前两句有什么紧密联系?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案

这首诗的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年年送客横塘路”,“年年”表明送客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横塘”诗人送客的必经之路;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的虽然是直接抒情的方式,但却把笔墨荡开,不去写眼前的离别之情,而去写以往的送别经历,接着就为眼前的离愁增添更加浓郁的色彩。“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用来写眼前的送别的,但是那别情却是用景物暗示出来的。蒙蒙细雨,依依杨柳,彩绘画舫,无一不象征着离别离情。作后一句诗中的这一切景物与前两句有着互补关系,“石桥”、“朱塔”、“细雨”、“垂杨”、“画船”,合在一起,在“绿川”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构成了一幅多么空灵秀美的画面!

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中的有这样的评价,“以无知儿女之乐,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妙处。答:叶绍翁的这首七绝,写秋声、秋色、秋思、秋愁,却不落窠臼,别有情致,寥寥二十八个字,除了用“萧萧梧叶”“寒声”“江上秋风”等,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客居异乡“秋风思归”的愁苦之情外,后两句诗采用的则是反衬的手法,用孩子们在篱笆边挑着一盏灯笼捉蟋蟀这样一个细节,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活泼天真与自己的凄然神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反衬出了诗人的羁愁之

29.阅读王安石的《梅花》,回答问题。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人李壁评价这首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明。答案

决非抄袭之作!古乐府不过就是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与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本诗,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与追求——“凌寒独自开”,明写的是梅花不惧恶境傲霜斗雪的品格,实写的是诗人的情感世界。30.阅读宋代诗人李唐的《题画》,回答问题。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据明代郁蓬庆《书海题跋》记载,钱塘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③牡丹,一名富贵花。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诗人旨在借“题画”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者,醉心声色犬马者,贪恋荣华富贵者,一句话,讽刺的是那些缺少真正审美能力的人。诗人所题的画,画面十分淡雅宁静,让人不由得想起“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滩涂之上,白云深处,一带远村……看上去,画成它十分容易,实际上画好这一切是恨不容易的。但这样的艺术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只喜欢大富大贵的牡丹,他们哪管什么艺术不艺术呢!3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诗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陆游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①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②一柱香。

[注]①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班白的代名词。②蒲龛: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及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江城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陆游的这首诗中的中间两联与苏诗坐比较,看二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相同点:抒发的感情相同;不同点:苏诗直抒胸臆,陆诗寓情于景;苏诗直率,如江河奔涌,陆诗委婉,似溪流百折。2.一个“空”字,贯穿诗的始终。“空”,空虚,空漠,空冷,空无之意。空虚之感,空漠之心,于是,眼前的一切便全成“空冷之景”;万念俱灰,怎能不顿生空无之念。但这“空”字的背后跳动着的则是一颗滚热的心。

3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3分)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2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2.(4分)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2分)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1分)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1分)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3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往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②野凫:野鸭。1.请联系首句的“发船迟”与尾句的“车马疲”,做简要赏析。(3分)2.历代诗论家对颔联极为赞赏,请从情与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之。(5分)参考答案(1)“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迟不发。“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12 却是尽兴而归。“车马疲”写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同“发船迟”写扁舟迟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闹市的厌烦之情。更反衬出对幽美宜人的东溪的向往之情,使全篇首尾呼应。【3分】

(2)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5分】

3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生出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籜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下鹭”)(1分)③以声衬“幽”(“鸣蛙”)(1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1分)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1分)

36.阅读下面这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简要分析全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

1.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2分)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分)

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 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

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寓意?(6分)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5分)参考答案

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象”),(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2分)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2分)2.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观点2分,分析3分)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观点2分,分析3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14(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颈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2.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2分)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2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4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戊辰即事① 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2.“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6分)参考答案

1.以小见大的手法。(2分)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3分)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 15 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3分)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16

第二篇: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

考点一

1.概括诗词的中心思想: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忆友怀旧、相知相思、4.古诗的语言特点主要有:

①.倒置:突出强调某个意思或某些别恨离愁、忧国忧民、蔑视权贵、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2.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咏史抒怀、思乡思情、赠别互勉、边塞军旅、羁旅行役、爱情、节令、讽喻、咏物等。3.常见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象征、对偶、对比、互文、双关、比兴、借代、反问、设问、排比、通感、衬托等修辞;烘托、渲染、白描、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铺垫映衬、点面结合、借古讽今、小中见大、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以动衬静、委婉含蓄、以乐景衬哀求、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或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

考点二

感情基调:惜别、思乡、哀愁、孤独、惆怅、感伤、达观、闲适、恬淡、喜悦、遭贬孤愤、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等。

考点三

1.古诗词开头常见形式:①.提携纲领,即景生情;②.突兀而起,出人意料;③.设问开篇,引人注意;④.先声夺人,烘托气氛;⑤.先言他物,起兴开篇;⑥.议论发端,领起全篇。2.古诗词结尾常见形式:①.议论收尾,蕴涵哲理;②.画龙点睛,一语中的;③.抒情作结,绾结全篇;④.以情结情,余韵徐歇;⑤.问句收尾,启人思索。3.古诗有以下几种写景抒情的形式:

①.先写景,后抒情; ②.先抒情,后写景; ③.边写景,边抒情。

词语,诗歌常把句子的语序予以倒置。②.省略:诗歌的语言凝练、集中,因此常常会有成分的省略。③.列锦:被称为诗中的“蒙太奇”。

指不用实词和虚词,仅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排列组合构成诗句。

它的意象繁密,增强理画面立体感和纵声感。由于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使诗句为读者留下更多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丰富诗歌内涵。

④.互文:即互文见义,本是两个词

要合在一起说,但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分开说。理解时,要将两个词合在一起理解。⑤.叠音:具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对所描写的内容起突出强调作用。

考点四

常见概述古诗词语言特色和风格的词语

1.语言特色:质朴、平实、清新、朴素、雅致、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委婉等。

2.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委婉、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清浓等。

考点五

把握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1.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意象)

羁旅离愁:折柳、阳关、长亭、短亭、烟波、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鹧鸪、浮云等。

相思怀远:登楼、凭栏、登高、捣衣、寒砧、流萤、悲秋、鸳鸯等。

边关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黑河、玉关、金河、塞上等。

常见概述古诗形象(意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小节、天真顽皮、勇猛彪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孤身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然自得、安闲宁静、情趣高雅、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孤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苍凉黯淡、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

古诗中常见的乐曲曲调的意蕴

折柳——乐府曲之一,多写离别伤怀之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戎离别之情。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

黍离——表达亡国之痛。

2.品味诗歌的意境

常见概述古诗意境特点词语

雄浑苍茫、孤寂、闲适、雄阔、悲壮、凄迷幽怨、悲凉凄清、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等。

第三篇:语文古诗词鉴赏

语文古诗词鉴赏 1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常用意象及内涵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牡丹:表示富贵、大方。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兰草:表示高洁、友谊。秋风:表示萧条、冷落。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黄昏:孤寂、悲伤、悲愁。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细雨、烟雾:愁绪、郁闷。玉门关:征夫离绪。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浮萍:漂泊不定。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落花:伤春、伤别。流水:愁绪连绵不断。月亮:思乡,思人。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霜;思乡。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桃花:美女的容颜。青鸟(鱼):表达相思。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节日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鉴赏术语

(一)形象方面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⑶边关乡思。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⑷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⑹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抒情手法:

2011-2016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汇编

(2016年)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 ~11题。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园念晃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阌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10.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015)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014)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 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答: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一一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悟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看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恬趣)。(2013)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签”暗合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债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4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01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 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案:(1)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4)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

预科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6、21、下列对这首古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分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B、这里的“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C、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D、诗的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3、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A、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的画上题写的七言绝句。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的景物,如鲜嫩的蒌蒿、短壮的芦芽、逆水上游的河豚。

D、第一句中的“三两枝”说明时间是早春。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表示了渔夫的身份。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老翁。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5、对下面这首古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的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激愤。

6、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出塞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出塞》,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边疆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军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7、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这首诗是作者路过瓜洲,怀念金陵住所的诗,一般认为是作者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时所作。

B、“绿”意为“吹绿”,把看不见的春分转移为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蕴含更为丰富,也更富有表现力。C、“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音为jiᾱn,中间。这句诗交代了两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D、这诗借春风、明月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8、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时敕勒族的民歌,描绘出我国北方草原的奇特风光,全诗意境清丽。

B、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川意为平川,平原。

C、末句中“见”同“现”,呈现、露出来,“见”字突出了北方草原的草长势旺盛。

D、“穹庐”、“四野”、“苍苍”、“茫茫”等词语勾勒出草原的辽阔苍茫,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是()..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A、这首诗为七言绝句,抒发了自己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B、一、二句意为:石灰石从深山中被人们用多少次的锤敲凿挖才取出来,经过烈火焚烧后好像很清闲。C、三、四句意为: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得为人们留下清白,高度赞扬了石灰的品格。D、全诗以“石灰”为意象,写了石灰的品格,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10、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12、下面是对《泊秦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这首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的思想感情。B、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好在: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C、第二句把“近酒家”放在句末,是为下句用典“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D、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恨之情。

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及其事迹:

1、袁晓超 山西省武术队队员、广州亚运会首金获得者

他自幼酷爱武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他获得武术比赛男子长拳金牌。在今年的广州亚运会长拳比赛中,他虽然带伤上阵,但仍然毫无意外地摘得“首金”,为中国代表团取得开门红!这也是山西省运动员第一次夺得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首金。

2、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他是新晋商的代表。2009年,他向北大捐助一千万元,设立“李彦宏回报基金”,其中专设奖项,奖励山西籍北大学子。2010年11月17日,他以个人名义,向阳泉市政府捐款一千万元,用于支持阳泉城市智能化建设及升级,此举意味着,阳泉百姓可在市区公共场所,五年免费无线上网。

3、右玉县历任领导

这是一个群体,在塞北黄土高原书写了一部绿色传奇。右玉,这个曾经被外国人预言会变成沙漠的地方,经过18任县委书记60年的“绿色接力”,创造出今天让世界赞叹的塞上绿洲。60年的艰苦创业,也孕育生成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有数据为证,解放初期的右玉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只有0.3%。而如今人工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右玉书记们带领10万人民创造的政绩,可谓卓著辉煌。

4、白静生太原市交警支队迎泽一大队民警

他风雨无阻天天 “护学”,被誉为 “三晋第一哨”。11月23日,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交警支队联合决定,将该市青年路小学护学岗命名为“白静生护学岗”。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交警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却对我这么好,我这辈子值了。”

5、赵海生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职工,义务修车志愿者

义务为群众修车26年,做了直肠癌手术后仍然 “痴心不改”继续义举。2006年和2009年,被太原市授予“十大学雷锋标兵”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好人榜”好人。

6、张业平临汾“雷锋车队”发起人

2005年5月,张业平正式向公司申请成立雷锋车队,并被推选为车队队长,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现役军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人员在市区免费乘坐,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为乘客服务。

7、王元林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院防疫员

37年间,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用来记录孩子们的接种情况。在他家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8、张明忻州五寨人,现居阳泉四矿矿区,志愿者

“5 12”汶川大地震后,张明先后两次赶赴灾区,修鞋补裤33天;2010年4月,张明自费赴王家岭煤矿事故现场,为救援人员缝补衣鞋;自费赴青海西宁,为玉树地震伤者及志愿者义务服务。

他还常年为阳泉矿工、军人、聋哑人学校、敬老院义务服务。

9、尹培珍昔阳中学高三309班学生

2010年4月的一天,她在下学途中偶遇一双目失明,满身、满手黑污的老人。得知老人要到汽车站后,她紧紧拉起老人的手,将老人送往目的地。这一幕,正好被途经此处的一名网友用手机拍到。这组照片发到网上后,引起极大轰动,她也被誉为 “昔阳最美女中学生”。

10、张建国临汾市尧都区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两年前,军转干部张建国,谢绝组织分配,选择自主择业,留在广州经营公司。然而难以舍弃的乡情,让他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返回临汾竞聘村官。两年过去了,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而他上百万存款也搭进去了,有人说他傻,而更多的人被他感动,纷纷加盟。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点评:

孟浩然的诗,其特点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挟异”。这首诗写极平凡的事,但却挥洒自如,诗中有画,盛富美感。

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境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亦是佳品。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而发出了感叹。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峡中览物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

【原文赏析】: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形胜有馀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诗词注释】: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在夔州作。邢劭诗览物惜时形。

曾为椽吏趋三辅①,忆在渲关诗兴多②。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舟中得病移裳枕,洞口经春长薛萝③。形胜有余风土恶④,几时回首一高歌。

此公在峡而思乡也。上四追忆华州,下四峡中有感。向贬司功,而诗兴偏多,以华岳、黄河足引壮思也。今峡江相似,而卧病经春,无复前此兴会矣。盖此间形胜虽佳,风土殊恶,几时得回首北归,仍动长歌之兴乎?题曰“览物”,指山水言。舟中承江,洞口承峡。形胜在此,风土亦在此。移裳枕,舍舟登岸也。

①赵曰公曾为华州司功,故曰椽吏。三辅,京兆、扶风、冯诩也。华属扶风。②希曰潼关在华阴县,即桃林之塞,华岳在其地,黄河亦经华而东。③庚信枯树赋“横洞口而倾卧。”谢灵运诗“相见山阿人,薛萝若在眼。”陈允锡注洞口,五溪之口。④风,谓其俗杂夷。上,谓其地多瘴。后汉唐羌疏南州土恶。杜诗“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此在峡而忆华州也。白乐天九江春望诗云“烟岂异终南色,盆草宁殊渭北春”,苏子瞻横翠阁诗云“已见西湖怀濯锦,更看横翠忆峨嵋”,其句意皆本子少陵。

朱瀚曰初联语平。巫峡、华岳,首尾痴肥,忽如、犹似,衬笔庸滑。瞻、见二字,不免合掌。第五似病呈,移字亦晦。洞口指何地,未明。七八句,亦近庸率。断非少陵真笔。

杜诗“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元范德机云“黄河东去从天下,华岳西来拔地高。”觉杜平板而范流动矣。杜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宋朱淑真云“水光激浪高翻雪,风力吹沙远涨烟。”其峭拔惊奇,亦堪步趋少陵矣。-----------仇兆鳌 杜诗详注-----------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评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李世民<<赐萧禹>>

疾风知尽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知者必怀仁.在疾风的吹袭下,可以知道哪一棵是刚劲有力的韧草;在动荡不安的局势里,可以说明了社十忠诚坚贞的臣子。板荡;世局动荡不安。李世民就是唐太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两句诗是唐太宗的名句,其含义与鲍照的“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相似。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危急艰险的环境里,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也常用来赞美忠贞志士的伟大情操,浩然气节绝不改变。

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其祖、父皆为进士,在北京做官。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写到“官吏士民狼艰狈厥,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餐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认为清王朝是“衰世”。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辞官。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半亩:形容池塘之小。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意谓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此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共徘徊:指都在如镜的水中来回闪动荡漾。

渠:它,指方塘。

活水:指流动不息的水。这句是回答前句的“问”。说是塘水清澈,能映照万物是因为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古诗今译: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赏析: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读张道洽瓶梅

文 / 钱江源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烛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

疏篱。茅茨。梅影。

都说你是梅痴。——我的老乡,你在哪里?

在瘐岭?池州?襄阳?珠山?

借着烛火,你是否在《宋百家诗存》里寻梅、嗅梅、折梅、咏梅;还是在《瀛奎律髓》里访梅、对梅、见梅、忆梅呢?

小溪流着娟娟月色;窗台爬满缕缕幽馨。

时光须臾。读你暖暖的瓶梅;读你火红的情愫与爱恋。

几片冰水竟饲养出虬枝铁干上最诡秘的笑容;数枝春天终渲泄出内心深处最绚美的繁华。

七百年了,我突然发现,你我之间,正黏着一瓣浓稠的梅香啊!

我知道,仕途坎坷、君昏臣愦、冰天雪地……

但你终究绕过了隆冬、功名、尘世和南宋三千尺长长的唏嘘。

与梅对坐。不必在意微云、澹月、人喧……蛰居在一朵瓶梅的坚贞里,临寒玉立,共同坚守着——骨头中最昂贵的火焰;灵魂里最高洁的绝唱!

在这霜冻的季节,捋几缕梅香细捻成长长的灯芯,点亮心灯。今夜,我与你用同样的目光,静静地抚摸着瓶梅的孤傲与高洁,咽着一句句隔世的寒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译文五:

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遣悲怀三首

作者:元稹

(一)谢公最小偏怜女1,自嫁黔娄百事乖2。

顾我无衣搜荩箧3,泥他沽酒拨金钗4。

野蔬充膳甘长藿5,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6,潘岳悼亡犹费词7。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8。

全部注释

1.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2.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3.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4.泥:软缠,央求。

5.藿:豆叶。

6.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7.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8.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作品鉴赏】: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颇近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下载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

    论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教育 金融1044 林媛媛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我就选了古诗词鉴赏这节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的喜欢古诗词,简短精炼的句子,荡气回肠的押韵,背后动人......

    古诗词鉴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五年制四班 20125610402 曹秀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古诗词鉴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一、专题名称: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

    古诗词鉴赏

    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

    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题:古诗词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一、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诗词鉴赏题型 1、选择题(3......

    高考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一、读懂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高三)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