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正常值 总结

时间:2019-05-15 10: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T正常值 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T正常值 总结》。

第一篇:CT正常值 总结

CT正常值 总结

2011-03-01 11:21:15 来自: MissCynosure(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一、头颈部

眼环厚度2-4mm。

视神经粗3-6mm。

第三脑室宽3-8mm。

顶部脑沟宽度不应超过5mm。

内听道开口前后径正常为3-5mm,大于5mm为增大。

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也有人报道达12mm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在脑梗塞2-3w时进入吞噬期,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

腔隙性脑梗塞的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颅缝分离:一般认为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

脂肪组织的CT值为-80~-130Hu。

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3d,亚急性4d-3w,慢性>3w。

透明隔囊肿:其横径大于3mm,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球形,脑脊液密度。

眼球突出: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颈部食管后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前上方平环状软骨,与咽相接,下平颈静脉切迹至第1胸椎上缘的斜面。

颈部气管上端位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与环状软骨相接,下界前缘平颈静脉切迹,后缘位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向下移行至胸部气管,成人颈部气管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有6-8个气管软骨,仰头或低头时气管上下移动约1.5cm,其上段位置表浅,下段位置较深,距皮肤约4cm。

颈椎椎管近似一尖端向后的三角形,C1-C3逐渐变小,C4-C7大小一致,前后径在C1为16-27mm,下颈部颈椎椎管为12-21mm。

甲状腺位于颈正中气管两侧,由左右两叶和连接两叶的峡部组成,呈蝴蝶形,左右两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起自甲状软骨,下至第6气管环,相当于第2-4气管软骨的水平,正常甲状腺重10-60g,一般为25-30g。

甲状旁腺有两对,上面一对位于甲状腺左右两叶后面上1/3处,常埋于甲状腺内,下面的一对位于左右甲状腺下极,每个甲状旁腺大小约5×3×1.5mm3重约30-50mg,正常CT上不可见。

甲状切迹是位于两侧甲状软骨结合前上部的切迹,约平颈5平面。CT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通行标准是1.5cm以上。

二、胸部

升主动脉总是大于降主动脉,两者比例为2.2-1.1:1。

奇静脉淋巴结正常直径可达10mm。

右肺动脉心包内部分正常测量值12-15mm,正常主肺动脉直径不应超过29mm。

胸内气管长约6-9cm,位于中线或稍偏右侧,正常人气管直径约10-27mm平均男性19.5mm女性17.5mm。

食管壁厚度取决于膨胀程度,一般不超过3mm,纵隔内淋巴结任何径线大于1cm者均视为异常。

胸骨切迹是位于两侧胸锁关节与胸骨之间围成的切迹,约平胸2平面。

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4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4cm及其以上者则称为肿块,粟粒结节指4mm以下的点状结节。

空泡征是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

肺内结节或肿块的分叶:弧弦距/弦长≥0.4为深分叶;=0.3为中分叶;≤0.2为浅分叶。

肺内病变小于2cm者80%为良性;大于4cm者绝大多数为恶性。厚壁空洞其壁厚大于3mm。

肺内小结节或粟粒结节大小约1-2mm。

左斜裂后端位于第3-4胸椎水平,向前下走行抵于前肋膈角;

右斜裂后端位于第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止于距前胸壁约3-5cm处;

横裂平第4肋骨水平内端指向肺门角,后端相当于斜裂中点,外端止于侧胸壁。

正常心包厚度上界为4mm,如大于4mm为异常。

CT扫描很容易发现心包积液,少至50ml液体即可检出,仰卧位少量积液一般位于左室后壁下方,宽度较小,心外侧及心前区仅有少量或无液性暗区,其积液量一般在100ml以下;中等量积液均匀分布于左室后方,心尖、心脏外侧、右室前壁之前,以房室沟处最多,其积液量在100-500ml之间;大量积液,积液暗区较宽,遍布心脏周围,心后最多,左房后壁之后也可见到,有时心脏悬浮于积液中,其积液量在500ml以上。

气胸:如果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的1/4时被压缩的肺大约为25%左右;1/3时被压缩的肺约为50%左右;1/2时被压缩的肺约为65%左右。

肺泡壁破裂融合而成含气空腔,大于10mm时称为肺大泡,无壁。

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充血水肿期(12-24h);红色肝样变期(2-3d);灰色肝样变期(4-6d);消散期(7-10d)。

三、腹部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成人肝重约1300g,约为体重的2%,肝脏有腹膜包绕,但有3个区域无腹膜:下腔静脉窝、胆囊窝、膈面裸区。

CT上肝脏左右两叶的分界是胆囊窝和下腔静脉窝的连线,即坎特利氏线(Cantlie)。

肝内血管系统有三套:肝静脉、肝动脉、门静脉。肝脏血供是双重性的,肝动脉20-25%;门静脉75-80%。

由于肝内糖原含量较高,所以平扫时肝实质密度稍高于胰腺、肾和脾,肝平均比脾高7-8Hu。门静脉正常值:主干长为4.8-8.8cm平均7.3cm,横径0.7-1.6cm平均为1.09cm。

总肝管直径3-5mm,一般不能显示,总肝管和胆囊管和并形成胆总管,胆总管直径<6mm为正常,6-10mm者为可疑扩张,大于10mm者为扩张。

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厚度1-2mm(CT上不可见),超过3.5mm考虑为异常,大于5mm为肯定增厚。

胆囊长径4-5cm,胆囊增大CT表现为长径大于5cm,由于胆囊壁的炎性水肿,充血或肝组织继发性水肿,其壁与胆囊窝及周围肝脏界限模糊或出现低密度环。通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

肝内胆管扩张依范围可分为3级:仅肝门附近胆管扩张者为轻度扩张;既有肝门有有外周胆管扩张者为中度扩张;肝门及外周均明显扩张者为重度扩张,依肝内胆管Ⅰ-Ⅲ级分支扩张程度分为直径0.5cm为轻度;0.6-0.8cm为中度;0.9cm以上为重度。

胰腺长约15cm,位于腹膜后腔前肾旁间隙,为凸面向前的弓形软组织影,横跨第1-2腰椎之间,正常胰管内径约2-4mm,在高分辨率的CT图像上,偶可见胰管的1-2个区段,只有扩张的胰管才能在整个胰腺全程显示。

一般来说,胰头大小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体尾部不超过第2腰椎横径的2/3,胰头部最大径(前后径)29.3mm;体部最大径25.6mm;尾部最大径21.2mm,对突然超过邻近胰腺3mm以上的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

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得,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500U/dl,(正常值40-80U/dl,Somogyi法),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

尿淀粉酶测定也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具有诊断价值(正常值80-300U/dl,Somogui法)淀粉酶的值越高,诊断正确率越大,但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成人脾重100-250g,长12cm,宽7cm,厚3-4cm,正常脾长度不超过15cm,脾下缘不超过肝右叶最下缘,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

CT横断面以5个肋单元作为脾的正常标准。

正常胃壁在适当膨胀情况下,通常厚度较均匀,约在2-6mm之间,平均为4mm,有两个区域胃壁厚度可超过1cm,一是胃食管连接处,其厚度在0.6-1.8cm之间,形成所谓的“假肿瘤”;二是胃窦部小弯侧。

一般把胃壁的厚度>10mm视为异常,但如发现局限性增厚,即便<10mm亦视为异常。

小肠、空肠占踞左上腹,可显示羽毛状或环形的粘膜类型;回肠踞右下腹和盆腔,无特征性的粘膜类型。

通常小肠肠腔不小于3cm,正常小肠壁厚度小于3-4mm,小肠皱壁厚度约2-3mm,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时不可见,或显示为直径小于5mm的线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正常结肠在膨胀情况下壁厚不超过3mm,当空虚时不超过5mm,其壁厚度超过5mm,为可疑增厚,超过10mm肯定为异常。

直肠长约12-15cm。正常肾上腺的厚度不会超过同一扫描层面上同侧膈脚的最厚部分。

成人肾上腺长约1-4cm,宽约1-3.3cm,厚约0.2-0.8cm。

肾脏约3-4个腰椎椎体长,即12-14cm,宽5-7cm。右肾较左肾低1-2cm,两肾大小差别不应超过1cm。

前列腺30岁以下的男性,上下径为3cm,前后径为2-3cm,左右径为3.1cm;60-70岁上下径达5cm,前后径为3.4cm,左右径为4.8cm。

成人睾丸长3-4cm,厚1-2cm,宽2-3cm。

成人卵巢平均长2-3.5cm,宽1-1.9cm,厚0.5-1cm,35-40岁逐渐缩小,绝经期后可缩小一半以上。

生育期未经产妇子宫长5.5-8.0cm,宽3.5cm,厚2.5cm;经产妇长7.0-9.0cm,宽4.5-6.0cm,厚2.5-3.5cm。

子宫腔为一狭窄的缝样裂隙平均长6cm,子宫肌壁厚1.5-2.5cm。

剑突约平胸10平面。脐孔约平腰3-4平面。耻骨联合约平骶尾椎平面。

四、脊柱

CT横断位可清楚的显示每个椎弓的7个附属突起,即1个棘突,2个横突及4个关节突,关节间隙正常为2-4mm。

正常椎管前后径15-25mm,横径为20-30mm,侧隐窝前后径(椎体后缘到上关节突前缘的距离)正常大于5mm,黄韧带厚度3-5mm。

CT能提供多种有关椎管形态的测量资料,就临床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是测量椎管中央前后径,颈段<10mm为椎管狭窄,腰段12mm应视为比较狭窄,若减到10mm时为绝对狭窄,文献报道腰椎椎体前后径平均为16-17mm,下限为11.5mm,椎弓根间径平均值20-21mm(腰5为24mm),下限为16mm,侧隐窝前后径≤3mm提示侧隐窝狭窄,≤2mm肯定为狭窄。

脊柱主要体表标志:第7颈椎棘突最长;第3胸椎棘突平肩胛冈内侧端;第7胸椎棘突平肩胛骨下角;第4腰椎棘突平两侧髂脊的最高点和脐;硬膜囊终于第2骶椎水平,下端变细附于尾骨。

第二篇:ct总结

第五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第二章 ct检查技术 设备学

1.x线ct应包括哪些基本组成结构?

1)数据采集部分,x线发生装置与x线管,探测器及a/d转换器与接口电路,扫描机架等

2)图像重建部分,图像重建单元,数据存储装置等

3)图像显示与保存部分,图像显示器,多幅相机,图像存储装置(硬盘,刻录光盘)等 2.探测器的种类有哪些?哪些参数能说明探测器的性能优劣?

种类:气体探测器,用高压

气。荧光固体探测器:分为闪烁探测器,稀土陶瓷探测器

参数:

(1)检测效率

1)几何效率:由每个探测器的孔径和相关的每个探测器所占的总空间的比来决定,这个空间包括探测器的宽度,静止的准直器或一个探测器与相邻探测器之间的间隔d。

2)吸收效率:x线辐射进入探测器而被吸收的百分率,这主要与探测器的类型,探测器的厚度及两个相邻检测器之间的间隔有关,在某种程度上,还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

3)总检测效率:探测器的总检测效率是几何效率和吸收效率的乘积。探测器的效率越高,在同等图像质量水平前提下,病人接受剂量小。

(2)稳定性:是指探测器重复性和还原性。要进行进行校准以保证稳定性。(3)响应时间:是指探测器收,记录和输出一个信号所需要的时间。

(4)准确性与线性:由于人体软组织及病理变化所致衰减系数的变化是很小的,因此,穿过人体的线束很强也只引起很小的变化。如果探测器对衰减系数测量不准确,测量中的小唔出啊可能被误认为信号的变化,造成伪影。

(5)一致性:除第一代ct外,ct均采用多探测器,为了得到可以对比的监测数据,要求每两探测器之间具有一致性,即对于相同的x线输入输出应相同。3.相比传统ct,螺旋ct有哪些优点?

螺旋扫描ct和常规的轴向扫描ct不同,螺旋扫描ct是病人以匀速通过持续单方向旋转的x线管的扫描野来实现的,运动物体的x线扫描产生的路径的扫描床运动速度的函数,扫描路径形成一条螺旋线。

螺旋ct设备最显著优点是单次屛住呼吸就可以完成整个检查部位的扫描,且可以在任意想要的位置上重建图像,重建平面图形的数据用内插法从螺旋数据中获得。

螺旋ct扫描体位与普通ct并无太大区别,只是扫描架倾斜角度更大(+-30度)床位移动更加灵活,因而扫描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床移增量和所需重建图像间隔选择,螺旋扫描的层厚,床移增量,整个扫描时间及图像重建的间隔是可以调整的。4.如何利用多排探测器获得各种需要的层厚?

不同的滤过宽度可影响重建层面的厚度,螺距不同也影响也影响有效层面厚度,螺距越大,有效层面厚度越宽。滤过宽度和螺距都影响层面的灵敏度曲线而导致不同的半高宽度。

除最小层厚取决于探测器以外,层面厚度可以通过探测器排的组合来获得不同层厚,例如两排0.625mm的探测器可以组合成1.25mm的层厚。四排0.625mm的探测器可以组合成2.5mm层厚。当然,当层厚变化时,扫描的层数也会发生变化,一周扫描可以进行16层0.625mm层厚和16层1.25mm层厚,但对于2.5mm层厚只能获得8层。5.多层ct的优点有哪些?

(1)容积数据采集一次扫描可得到重建不同层厚ct图像的数据(2)成像速度快,能包容较大范围进行容积扫描

1)适用于要求一次屛气,完成较大范围的检查例如胸及腹部联合检查。2)更薄层厚的msct提高了病灶检出能力。

3)图像质量大大提高,主要z轴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4)Msct可真正实现某些器官的多时相动态增强检查及功能研究。

5)Msct一次扫描,完成原始数据采集后,可进行任意位置及任意层厚的高质量影像重建和三维成像。

6)无间断的大量采集数据,得以精确追踪对比剂的流动过程。

7)Msct有利于一些特殊检查的开发,如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钙化的评定,脑及肝脏等ct灌注成像以及只能血管分析等。

检查学

一.Ct检查技术参数

1.扫描类型:有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非螺旋扫描检查时间长,不适合重建,图像数据无螺旋ct重建所需插值,信噪比高。螺旋扫描快,适合重建。颅脑,椎间盘用非螺旋。胸部,腹部扫描及增强扫描用螺旋扫描。2.曝光条件:管电压在(100~140kv),管电流在(70~260ma),扫描时间根据设备扫描速度和扫描范围大小确定,总曝光时间在6~20秒之间。

3.视野:分扫描视野和显示视野。颅脑一般在25cm,腹部一般在50cm。椎间盘15cm,胸部36cm,若矩阵不变,显示视野减小,空间分辨率提高,突出病变的细节。扫描结束后,可以改变显示视野的大小重建图像。

4.矩阵:数字图像两个方向像素数的乘积。相同视野情况下,矩阵越大,像素越小,构成的图像越细致,清晰,空间分辨率越高,扫描后也可以改变矩阵重建。Ct一般512*512 5.准直:用来遮挡无用的射线,形成扇形x线束。6.层厚:一般是指扫描后一副图像对应的断面厚度。也分为扫描时的采集层厚和显示图像的层厚,是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7.层距:一般是非螺旋扫描,相邻两个层面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8.重建间隔:螺旋ct重建的相邻图像的中心在纵轴方向上的距离。近似于非螺旋ct扫描的层距。

9.螺距:扫描旋转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x线准直宽度的比值。10.旋转速度:0.5~1s一周,最快可达0.35s/周。11.心电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12.扫描架倾斜角度:+-30度 13.算法 *对比剂

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毒副作用较小、价格偏高。应尽量选择非离子型的对比剂。CT增强用的对比剂一般为水溶性碘对比剂。颅脑一般40~50ml 胸部、腹部的用量一般按体重计算,为1.5~2.0ml/kg。儿童用量酌减。*CT应用范围

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普通X线无法检查的软组织,CT能显示。

增强CT能分清血管的解剖结构、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关系、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CT检查方法分类

1.是否使用对比剂分类:普通平扫、增强扫描、造影CT。2.球管与床的运动方位分类:定位像扫描、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3.特殊扫描方法:薄层扫描、高分辨力扫描、靶扫描和低剂量扫描等。

CT血管造影: 将血管造影和CT检查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动脉和静脉的成像。实质是血管的增强扫描,经周围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后,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使用MSCT进行快速连续薄层扫描,并经重组得到血管的直观图像。

二.Ct图像的显示及图像质量的影像因素

Ct值:某物质的x线吸收系数与与水的x线吸收系数相比换算出来的 公式

单位HU,密度高的组织ct值高,密度低的组织ct值低。

窗技术

ww窗宽:是指ct图像上的全部灰阶有效显示的ct值范围。wl窗位:是窗宽的中心ct值。

图像有效显示的ct值范围为(窗宽+-1/2窗宽),窗宽相同,窗位不同,或者窗位相同,窗宽不同,其所包括的ct值范围不同。

脑组织(wl:35,ww:100)骨窗(wl:300,ww:1500)肺窗(wl:-650,ww:1600)纵隔窗(wl:40,ww:400)

Ct质量的影响因素: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时间分辨力。噪声。部分容积效应。伪影。

Ct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技术。重组技术: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强度重组,最小强度重组,ct仿真内镜。三.颅脑

常规扫描采取横断面扫描。常规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即眶耳线。经听眉线:该扫描方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显示较好。听眶线:是眶下缘和外耳孔的连线,断面经过眼窝,颅中凹和颅后凹上部。

仰卧位,下颌内收。时头颅正中矢状面与扫描床面中线重合,听眦线和垂直床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使用定位线定位于OML平面。采用侧位线。扫描视野25mm,横断面扫描平行听眦线,层厚5mm,由枕骨大孔到颅顶,24层左右。颅后窝的病变,为减少放射状伪影,以听眉线为基线,并且减少层厚。蝶鞍:常规采用冠状位

1)颅脑扫描基线:听眦线、听眶线、听眉线。听眦线:眼外眦与外耳孔连线

听眶线:眶下缘与外耳孔的连线,层面经过眼窝、颅中凹、颅后凹的上部,但颅前凹、第四脑室及枕大孔未能显示。

听眉线:眉上缘中点与外耳孔的连线,利于显示第四脑室及基底节区。颅后窝病变以此为基线可减少放射状伪影 颅脑CT增强扫描

1)适应症:用于感染性、血管性及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怀疑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颅脑血管成像2)禁忌症:碘过敏、肝肾功衰、急性出血和颅脑外伤者。蝶鞍CT检查

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垂体窝内。正常垂体前后径约1.0 cm,横径1.0~1.5 cm,高度约0.5 cm。常规:冠状位扫描 体位:顶颏位(俯卧)和颏顶位(仰卧),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

扫描范围视蝶鞍大小确定,包全蝶鞍前后床突,层面尽量平行于后床突或垂直于鞍底

垂体解剖结构微细,CT检查需采用薄层加增强扫描。层厚1~3mm,连续逐层靶扫描或容积扫描

头部血管CT 专用头架—固定头部,减少头部运动

病人准备—留置针,去除检查范围内金属物品,告知检查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防止移动)摆体位

基准线—听眦线

头部灌注成像CTP:头部CT灌注是在常规CT增强扫描的基础上,结合快速扫描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胸、腹部常规或增强扫描: 4-15mSv 心脏扫描: 前门控:2-5mSv回顾性:10-25mSv 灌注成像: 神经覆盖:20-40mSv脏器灌注:> 40mSv

(一)眼眶

轴扫:类似头颅前后正位,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扫描范围:眶下缘至眶上缘。层厚3~5mm,标准算法。

冠扫:仰卧或俯卧,头后仰,听眶线与床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扫描范围:眶前缘向后连续扫描至眶尖或颅中窝,层厚3~5mm,标准算法。眼球保持静止状态。(闭眼)

多层CT可直接作轴位横扫,行冠状、矢状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小于3mm。

(二)耳部

1)轴扫类似头颅前后正位,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2)冠扫仰卧或俯卧,头后仰,听眶线与床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3)层厚层距1~2mm,层厚越薄,层面越多,三维重建效果更好。轴扫从外耳孔以下10mm向上连续扫完全部颞骨。冠扫从外耳孔前缘向后扫至乙状窦前壁。

(三)鼻和鼻窦

轴扫:类似头颅前后位,听眶线与扫描基线一致,从鼻尖下缘到额窦水平连续扫描。或采用侧位定位扫描,确定范围扫描。

冠扫:顶颏位或颏顶位。先行侧位定位扫描,确定范围,从额窦前缘扫至蝶窦后缘,扫描基线与听眶线垂直。

层厚、层距5mm,标准模式重建。

多层CT直接轴扫,用重建层厚2mm,重建间距1mm,做冠状重建。可代替直接冠扫。

(四)颌面部

轴扫:标准头颅前后正位。扫描范围:眶上缘至下颌骨全部,或侧位定位扫描结合临床要求确定扫描范围。冠扫:顶颏位或颏顶位,扫描基线与听眶线垂直,侧位定位扫描结合临床要求确定扫描范围。增强扫描:占位性病变行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5mm以下,标准算法,常规轴扫或螺扫。

(五)颈部

喉咽部扫描方式:标准前后正位,头后仰,行侧位定位扫描确定范围与基准线。扫描范围: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

呼吸状态:平静呼吸并降低呼吸幅度。若需显示声带,梨状窝和杓会厌襞底应发“依”音。甲状腺扫描方式:标准前后正位,两肩下垂,头略后仰。先行侧位或正位定位扫描,扫描范围:舌骨下缘至主动脉弓上缘。平静呼吸或屏气。

(一)椎体CT检查

椎体骨折好发于T12~L1;颈椎间盘病变常见于C4~5,C5~6,C6~7;腰椎间盘病变常见于L3~4,L4~5,L5~S1,腰椎结核常常累及腰大肌,侵润范围广;脊柱侧弯需要作全脊柱评价。(1)颈椎

仰卧前后正位,两肩部尽量下垂。

先行侧位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计划,颈椎间盘扫描从C3~C7确定4个间盘扫描,每盘扫描3~4层,层厚1~2mm,间隔1.5~2mm,标准算法。

扫描倾斜角度平行于椎间隙,静止不动,禁做吞咽动作。

外伤检查层厚5~7mm,扫描倾斜角度与椎体长轴垂直,扫描范围上包颅底,下到胸1椎体上缘,轴位连续扫描或螺扫均可。采用骨算法或骨算法加标准算法。

多层螺扫一次完成,重建层厚小于2mm。范围从颈1椎体上缘至颈7椎体下缘。螺扫方式,重建间隔1mm。标准算法模式。

行轴位、矢状、冠状和三维重建。(2)胸椎

仰卧前后正位,侧位定位扫描确定计划。椎体扫描层厚5~10mm。

倾斜角度与整个椎体长轴垂直。扫描范围按照临床要求确定。螺旋和轴位扫描均可。

骨算法或骨算法加标准算法。(3)腰椎

仰卧前后正位,臀部垫软垫。行侧位定位像扫描确定扫描计划。

腰椎间盘从L2~S1确定4个椎间盘扫描,每个间盘扫3~4层。层厚2~3mm,间隔4mm。倾斜角度平行于椎间隙。标准算法

颈椎椎间盘软组织窗宽250~350HU,窗位35~45HU.腰椎椎间盘软组织窗宽300~450HU,窗位35~50HU.脊柱骨窗窗宽1500~3000HU,窗位350~500HU。摄片应含定位像,以确定每个层面相应的位置。

(二)四肢关节

(1)肩关节、胸锁关节:仰卧,上臂平放身体两侧,手心向上。正位定位像扫描确定范围,从肩部软组织开始扫完整个肩关节,层厚5mm,骨算法和标准算法,轴位扫描和螺扫均可,平静呼吸。(2)肘关节、上肢长骨:俯卧,两手上举平伸,手心向上,两肘关节尽量靠近,头后仰,颏下软垫支撑,正位定位扫描确定范围,以肘关节为中心,或结合起来临床医师要求及病变位置大小来决定扫描范围,层厚2~5mm,骨算法和标准算法,轴扫和螺扫均可。

(3)腕关节与手:俯卧,双臂上举平伸,手指并拢,手心向下,两手平靠在一起。正位定位像扫描确定范围,以病变为中心,层厚1~3mm,骨算法和标准算法,轴扫和螺扫均可。(4)骶髂关节:仰卧,两臂上举盘于头上。正位定位扫描确定范围,从髂嵴至髋臼上缘。层厚5mm,骨算法和标准算法,螺扫描轴扫均可。

(5)髋关节:

仰卧,两臂上举盘于头上,双足略分,足尖向内旋转,两足尖并拢。正位定位扫描确定范围,从髋臼上缘1cm至小转子上缘。层厚3~5mm。

骨算法和标准算法。螺扫和轴扫均可。

(6)膝关节、踝关节、下肢:

仰卧,足先进。两臂抱头,双足跟靠近并拢。由病灶部位确定正位定位像的起始位置和长度。

定位像包括临近关节,在定位像上结合起来临床医师要求及病变位置大小决定扫描范围。膝关节、踝关节扫描层厚2~5mm,下肢扫描层厚5~7mm,骨算法和标准算法,螺扫和轴扫均可。

(7)增强扫描:少用。对比剂60~100ml,2~3ml/s,扫描时间35~80s。胸部

定位像:仰卧前后正位

范围:胸廓入口→到肋膈角下缘2~3cm。层厚:5~10mm。标准算法和骨算法 同时摄纵隔窗和肺窗。

肺窗窗宽1100~1800HU,窗位-500~-800HU。纵隔窗窗宽280~400HU,窗位25~50HU。增强扫应适当提高窗位。1)扫描方法:

一是广泛病变和支扩,层厚1~2mm,间距5~10mm,全肺间隔扫描,高分辨率算法,肺窗观察,再用标准模式行后重建观察纵隔窗。

二是常规扫描后,局部采用1~2mm层厚,1~2mm间距,加层连续扫描,高分辨率算法。三是多层CT扫描,用小于2mm层厚重建,高分辨算法,重建间隔5mm。

2)图像显示与摄片:肺窗,窗宽1500~2000HU,窗位-600~-850HU。如有需要可加摄软窗。增强扫描

适应症:除确定肺内病变性质外,常用于:①纵隔肿块;②肺门占位与血管关系;③纵隔淋巴结;④肺动脉栓塞病变;⑤肺内肿块合并肺不张;⑥心脏占位与大血管病变。腹部

检查前应尽可能食用少渣饮食,特别不能服用含有金属的药品,检查前一周不能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检查当日以空腹为宜。

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告知检查过程中应按语音提示做好屏气的配合。

去除患者检查部位的金属或其他高密度饰物 胃肠道准备 :扫描前15分钟口服纯水或含碘对比剂500 ml,使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充盈,形成良好对比。临检查前5分钟再口服300~500ml,使胃充盈,让胃壁充分显示。

第三篇:检查正常值

【正常值】

生命体征:T: 36.2℃、P: 122次/分、R: 23次/分、BP:96/66mmHg,血糖:入院后随机 / 空腹 / 餐后静脉 / 指尖血糖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0.8%,血分析(Gran%中性,Lymph淋巴):血分析示:WBC:7.8×109/L,Gran%:76.4%,Lymph 69.0%,RBC 4.68×1012/L、HGB:128g/L

尿分析:尿分析:WBC:0-1 / HP,RBC:0-1 / HP/ 尿分析均正常,大便:大便分析:大便褐色,OB(++)

门诊胸片:门诊胸片:急性支气管炎;

肺CT:肺CT 提示:1.慢支炎、肺气肿伴感染,双肺广泛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2.肝右叶肝内胆管小结石 血沉:ESR 75mm/h, 1.不排除感染可能,2.血沉高,不排除炎症及结核影响,可择期复查。

CRP :CRP 21mg/L,略高于正常,提示炎症;

凝血时间 凝血时间 PT 16.6SAPTT 46.2S,可能与肝功损害有关。

肝功:肝功: 谷丙转氨酶ALT 62U/L,谷草转氯酶AST 49U/L, 碱性磷酸酶ALP 0-117U/L,r-谷氨酰转移酶GGT

9U/L,总胆红素TBIL 37.3ummo/l, 直接胆红素DBIL 17.8ummol/l,间接胆红素IBIL 12ummol/l, 总蛋白TP 52.5g/L, 白蛋白ALb 52.5g/L, 球蛋白GLO 52.5g/L, 白球比A/G 1.4,TG:0.5mmoL/L, TC:2.95mmoL/L, CHE:5159U/L,1.肝功轻度异常,可与心功能不全有关,也可做乙肝两对半、腹部B超检查排除肝胆疾患,2.患者肝功轻微的异常,考虑系药物影响所致,故今日停用左氧氟沙星;

肾功:肾功 :BUN 8.52mmol/LCr 77umol/L,稍高,可予复查排除慢性肾功不全及糖尿病可能

尿酸UA: 808 umol/L,电解质:电解质K:3.23mmoL/L, Na 134.4 mmol/L, CI 93.6mmol/L, Mg:0.77mmol/L;Pi:1.51mmol/LCO2CP:21mmoL/L。

考虑为长期利尿所致,/稍高,意义不大。

ECG:心电图:1.正常窦性心电图,提示有心肌肥大,宽QRS,室内传导阻滞可能,ST-T改变(心肌缺血可能),可能

异常心电图。2.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右室肥大,T波广泛低平、倒置

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 LDH 360U/L, CK 862 U/L,考虑心肌营养不良导致,/ 稍低而异常意义不大

心脏彩超:UCG::1.右心房、右心室内径扩大,三尖瓣中等量返流;2.主动脉根部硬化。

1.全心扩大(左房、左室明显);2.二尖瓣大量反流;主动脉瓣中量反流(考虑扩张型心肌病可能性大)B超示:B超示:1.肝、胆、胰、脾及双肾、2.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左肾下盏结石。/ 轻度前列腺肥大。前列腺钙化灶。

甲功:甲功:T4:145.71nmoL/L稍高于正常,必要时可复查。

肿瘤相关检查正常:CA125偏高,不排除有治疗的可能,故安排肺CT检查助诊。

甲状腺功能 :

游离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4-8.3pmol/l,游离T4(游离甲状腺素)FT4 9-20 pmol/l,促甲状腺互 TSH 0.27-4.7 uIU/ml,总T3 TT30.9-2.5nmol/l,总T4 TT460-120nmol/l,肿瘤标记物:

绒毛膜促上腺激素β-HCG 0-3 U/L,卵巢癌相关抗原 CA129 0-35U/ml,胰腺癌相关抗原CA 199 0-27U/ml,β2微球蛋白 β2m 0.81-2.19mg/l,甲胎蛋白AFP 0-20ng/ml,癌胚蛋白CEA 0-5ng/ml

第四篇:血气分析正常值总结二

血气分析正常值总结二

三步法(看H和CO2)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H值正常值为7.4±0.05。H≤7.35为酸中毒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H值和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CO2增加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H值和CO2改变的比例。正常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CO2每改变10mmHg则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H值与实际H值如果实际H值低于理论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H值高于理论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用三步法分析此病人:

第一步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第二步CO2和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CO2增加35mmHgH值应降低3.5×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H值恰好为7.12。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三步法的弊端是不能判断H值正常的相消型混合型断酸碱失衡。

以下介绍下适用任何酸碱失衡判断得2步法: 两步法(看CO2和HCO3-)

(一)分清原发还是继发

1.CO2和HCO3-任何一个变量原发改变都会引起另外一个变量的同向性代偿变化(即CO2原发升高会引起HCO3-代偿下降)。2.原发失衡必大于继发失衡。

3.CO2和HCO3-呈反向变化必有相加型混合性酸碱失衡。4.CO2和HCO3-呈同向变化可能有相消型混合型酸碱失衡。

(二)分清是单纯性还是混合型酸碱失衡

1.CO2升高合并HCO3-必是呼酸合并代酸反之为呼碱合并代碱。2.CO2和HCO3-呈同向变化的要根据代偿公式计算实测值在代偿值之内的说明单纯性实测值在代偿值之外的说明混合型相消型酸碱失衡。公式如下: 代酸:CO2预计代偿值=40-1.2×(24-HCO3-)±2 代碱:CO2预计代偿值=40+0.7×(24-HCO3-)±5 呼酸:HCO3-预计代偿值=24+0.1×(40-CO2)±1.5(急性)HCO3-预计代偿值=24+0.4×(40-CO2)±3(慢性)呼碱:HCO3-预计代偿值=24-0.2×(40-CO2)±2.5(急性)HCO3-预计代偿值=24+40-0.1×(40-CO2)±2.5(急性)

当aO2<60mmHg或CO2>50mmHg时表示有呼吸衰竭。

项目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动脉血氧分压

aO2

10.6~13.3Ka(80~100mmHg)

<10.6 Ka(80mmHg)-----缺氧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60 mmHg(8Ka):呼吸衰竭 <40 mmHg:重度缺氧 <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aCO2

4.67~6.0Ka(35~45mmHg)1.结合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aO2<60 mmHg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 aO2<60 mmHgaCO2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 2.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aCO26.67 Ka(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 aCO2<4.67 K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 3.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aCO2↓可减至10 mmHg 代谢性碱中毒:aCO2↑可升至55mmHg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aCO2↑肺泡通气不足 aCO2↓肺泡通气过度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5℅~98℅

医.学全在.线,提.med126.com

血液酸碱度 h====7.35~7.45 <7.35: 失代偿性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偿性碱中毒(碱血症)

碳酸氢根(HCO3-)

实际碳酸氢根

AB==== 22~27 mmol∕L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 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 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标准碳酸氢根

SB 是动脉血在38℃、aCO25.33Ka 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

全血缓冲碱

BB=====45~55mmol∕L 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

代谢性酸中毒:BB ↓, 代谢性碱中毒:BB ↑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

22~31 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剩余碱

BE ==±2.3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即代谢性碱中毒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即代谢性酸中毒

总结:

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35-45 若大于45表示通气不足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若小于35表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H正常值:7.35--7.45即是代偿性的 <7.35: 失代偿性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偿性碱中毒(碱血症)

剩余碱---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即代谢性碱中毒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即代谢性酸中毒

第五篇:CT复习总结

CT复习总结

总结者:山高

第一章:

1: CT的发明者?(hounsfield);

2: CT图像的形成过程?(数据采集阶段,图像重建阶段,图像显示阶段); 3:第一家生产CT的公司?(EMI公司);

4:影响X线束衰减的原因?(想干散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最主要的)); 5:Lambert Beer law(朗伯—比尔定律)的内容?(当一单色的线束通过一密度均匀的的小物体时,其能量与物质的原子互相作用减弱,减弱的成都与物质的厚度和组成部分或者吸收系数有关,公式详见P10,公式需要掌握); 6:CT值的计算?(P12公式需要掌握,空气的CT值为-1000,水的CT值为0);

7:CT的扫描方式?(定位像,轴向扫描,螺旋扫描);

8:定位像的作用?(为了确定扫描病变的部位,选择扫描的层面和扫描的区域,是轴向扫描与螺旋扫描的基础);

9:螺距的定义与计算?(P15公式1.3.7,需要掌握);

10:FOV指的是什么?(Field of view,扫描视野或者区域); 11:像素的计算方法?(像素=FOV/矩阵大小);

12:体素的计算方法?(体素=FOV X slice(层厚)/矩阵);

13:窗宽、窗位的计算?(WW=CTmax-CTmin,WL=(CTmin+CTmax)/2);注意,CT值比所设置的窗口上限高的组织为白色;比所设置的窗口下限值低的显示黑色;介于中间的则成灰度不同的图像; 14:第三代CT的特点?(旋转—旋转,扇形束,扇角30~45度);至于第五代CT以及多层面的CT,了解一下;

第二章:(重点章)

1:CT成像各个阶段包括?数据采集阶段最重要!P31; 2:球管阳极的分类?(固定阳极,旋转阳极); 3:掌握实际焦点,有效焦点P35~P36;

4:热容量的计算?(HU=管电压X管电流X曝光时间);

5:滤过器的分类与作用?(平板,楔形,作用1:吸收低能射线,使射线束平均能量升高;2:使射线束 的能量分布达到均匀化);

6:准直器的作用?(前准直器是控制线束在人体平行方向上的宽度,决定层厚;后准直器主要是过滤散射线);

7:MSCT中前、后准直器的作用?(前准直器决定z轴体积覆盖的范围,但不是层厚,后准直器决定z轴分辨力,即层厚,具体可以参见P50);

8:探测器的功能与定义?(是一种将x射线量转化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装置,通过测量他收到的X射线量,然后产生于X射线量成正比的信号);

9:探测器的排列类型与识别?(矩阵探测器阵列,自适应探测器阵列,混合探测器阵列,图片在P61,看图片你要知道是那种排列); 10:MSCT排与层的概念?(具体见P60解释);

附录:第二章有一道大题,大家猜猜看应该考什么?我自己觉得可能考类似于P48页图2.4.1那样的图,让你说出图中每个部分的名称以及简单的描述一下作用,或者说请简要说出数据采集阶段的各个结构与作用?见仁见智啦,嘿嘿!第三章:

1:重建图像的方法有哪些?(傅里叶变换法,反投影法,滤波反投影法,迭代法,等);

2:体模的英文(phantom);

3:投影的概念?(射线和或者线积分); 4:弦图的英文?(sinogram);

5会看弦图,纵坐标表示什么,横坐标表示什么?如:弦图中出现一条竖直的直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某个探测器坏了;

6:理解中心切片定理(不要求证明!)?(一个三维或者二维的的傅里叶变换精确地等于物体傅里叶变换的中心截面);

7:傅里叶重建的流程与缺点?(在PPT上面找答案);

8:滤波反投影法(FBP)的流程与缺点?(见P92图3.3.15); 9:各种滤波器的了解?(none窗,ramp窗,hamming窗等);

10:迭代重建的算法需要掌握?(给你一个矩阵,让你用迭代的方法重建); 附录:第三章有一道大题,你们猜猜看?我觉得不用猜了,肯定就是考迭代算法或者让你简答傅里叶、滤波反投影算法的流程与缺点?

第四章:

1:单次扫描CT剂量的描述方法?(CTDI); 2:掌握P114公式?(详见课本);

3:CTDI常用的测量方法?(笔形电离法、热释光剂量计法);

4:影响CT剂量的因素?(1x射线管电压,2光子束流量(管电流),3螺距,4准直器宽度,5旋转角度,6层数、参数、患者在射野中的取向和位置等)详见P119~122;

5:了解低剂量成像技术?(P133);

6:基于调制技术的剂量的降低方法?(1自动毫安技术,2心电调制,3螺距,4管电压);

7:自动毫安技术包括?(1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毫安调制,2依据扫描部位进行毫安调制,3依据旋转角度进行毫安调制,4混合调制技术); 8:与设备相关的降低剂量的方法?(P127~P132);附录:本章两道大题,你们猜猜是那两道?我觉得应该就是简答题,例如降低CT剂量的方法,或者各种调制技术等,自己斟酌啦!

第五章:

1:空间分辨力的表示方法?(线对法(lp/cm)、MTF调制传输函数法); 2:关于线对的计算方法要会?(比如一幅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是10lp/cm ,他的含义就是在高对比度的的情况下,若相邻物体的距离大于0.5mm(1/2L),则系统能够将两个目标分开);

3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因素有?(有效探测器的尺寸,像素点的大小,层厚,采样间隔或者卷积函数);

4:影响纵向分辨力的因素?(P145~P146);

5:噪声的来源?(量子噪声,电器噪声,重建算法引起的噪声);

6:噪声的表示方法?(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

P150 公式5.3.1要求掌握); 7:了解噪声的功率谱?(P150);

8:影响噪声的因素?(剂量,层厚,算法,受检者的体型等); 9:噪声的测量工具与方法?(掌握P153公式5.3.5);

10:密度分辨力的表征方法?(如3mm@0.5%表示当目标和背景值相差5Hu的时候,能分辨目标的最小直径为3mm)P154; 11:时间分辨率了解一下……

附录:第五章没说有没有大题,自己掂量掂量,哈哈……

第六章:

1:混淆伪影的成因、表现形式,校正方法?(P169~P173); 2:射线伪影的成因、表现形式,校正方法?(P174~P180);3:散射线伪影成因、表现、校正方法,了解一下?(P181~P183); 4:部分容积效应为影的成因、表现、校正方法?(P183~P186);

5:第六节,重点中的重点,仔仔细细的看!大题就指望它了!!!!!!!

请问,金属伪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样子?校正方法有哪些?P188~P193;6:环形伪影的成因、表现、校正方法?(P194~P199); 7:阶梯伪影的成因、表现、校正方法?(P200~P204); 8::风车伪影?了解一下……

9:截断伪影,重点,大题也能看它了,重点关注哈!兄弟些!请问,截断伪影的成因、表现、校正方法?(P210~P211);

附录:祝各位兄弟姐妹们考出优异成绩,嵩川钢板

2015年5月22日

下载CT正常值 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CT正常值 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CT增强时间总结

    CT增强时间总结仅供参考头颅:70” 眼眶:肿瘤:40”+90”+延迟(必要时) 血管瘤:40”+90”~120” 中耳乳突:40”~50” 腮腺: 肿瘤:50” 血管瘤:50”+120” 上下颌骨: 肿瘤或囊肿:50”~60......

    耳鼻喉科常见正常值试题

    耳鼻喉科常见正常值试题 1. 脑脊液鼻漏葡萄糖定性分析,含量-----mmol/L以上。( )A、1.0 B、1.5 C、1.7 D、2.5 2.上颌窦平均容积为------ml。( ) A、10 B、20 C、13 D、18 3.......

    petct检查SUV正常值

    petct检查SUV正常值范围 petct结束后一般在两个工作日内就会拿到检查报告,报告中经常有关于petct SUV值的描述,这个SUV值是判断petct检查结果的重要依据,如果不是正常的SUV值,则......

    胸部CT诊断总结03

    胸部检查包括肺窗及纵隔窗(又称为软组织窗),这两种观察方法对肺部病变的观察尤为重要。对肺弥漫性病变用单纯肺窗即可,而对孤立结节,肺窗和纵隔窗均需要,前者有利于观察病灶—肺......

    CT工作总结

    工作小结在千人的大会堂上,我一直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科室分配的结果,曾经幻想过种种可能,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分到放射科,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也可以说是令人兴奋的。 7月25日......

    CT小结

    1. 生成M组Haar特征,每组特征由minNumRect到maxNumRect个矩形框像素和的线性 组合决定。 2. 根据初始矩形框确定正负样本集所在的矩形框,提取Haar特征。并更新正负样本各个 Haar......

    CT报告单

    四川省长宁县中医院 CT 诊 断 报 告 姓 名:雷方成 性别:男 年龄:46岁 CT 号:85425 科 室:门诊 病房: 检查日期:2015-11-11 门诊号: 床号: 报告日期:2015.11.11 检查方法:双踝关节平扫......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正常值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正常值 (一)血常规 红细胞(RBC)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l0~150g/L新生儿:1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