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生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5 10: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敦煌写生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敦煌写生考察报告》。

第一篇:敦煌写生考察报告

敦煌写生考察报告

一进校就了解到大三下期会去敦煌考察,日子一天天临近,心情是越来越激动到了六月二十八号这天都是分分钟数着过的,同学们也都是如此,终于到了下午出发去火车站当天的阳光,温度也是很给力,那个热的,到了火车站分发车票,后车上车,火车开动,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卧铺,一个班的同学都在一节车厢大家一路上欢声笑语,从重庆出发途径四川 西安 天水 西宁 兰州 一直到嘉峪关一路上领略到青山绿水,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大草原牧场只能说太美了,一天一夜晚八点终于到达第一站嘉峪关,接待我们的是“飞天”导游,第二天旅途正式开始。

第一天到达嘉峪关,我们也正式踏上了“丝绸之路”,去感受一千多年前的繁华,来到嘉峪关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城市好安静马路好宽,人好少。后面才从导游哪里了解到他是1965年一城墙名命名修建起来的城市,是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大多数市民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工人,我自己挺喜欢这座城市的安静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这边要十点左右才天黑,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嘉峪关城墙,爬上城墙踏着几百年前城墙上的地砖眺望着一望无际的疆土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再看着高高的城墙,明长城遗址感受“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下午两点集合前往下一站瓜州,素有瓜果之乡的瓜州自然是以瓜出名,西瓜,甜瓜,哈密瓜甜到心里去了,下午到达酒店就迫不及待的去卖瓜,五毛钱一斤,也是醉了,想想已经好多年没有买过一块钱一下的水果了,价格虽然便宜但瓜还是很不错的,吃了这边的驴肉黄面也很好吃,因为行程安排我们只在瓜州短暂的停留一个晚上,吃完饭出发去榆林石窟,他是莫高窟的姐妹窟,始建于北魏以后唐 五代 宋 西夏 元各代都有建造,由于天气原因以及处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很多经典的洞窟已经不对外开放了,一路上认真的听专业的讲解员耐心的简介石窟的来源,石窟艺术,画面内容,塑像造型,包括(弥勒净土变),(西方净土变)中丰富多彩的笔画,面貌各异的佛和菩萨画像,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花卉珍禽,涵盖人物,花鸟,山水对我们学习勾线填色以及画面的处理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盛唐的二十五窟,由南北壁的巨幅经变画,人物丰腴,充分体现了盛唐艺术的丰腴健康,绚烂至极的时代特征,无论是从画面结构,线条功力,还是石青石碌的运用,敷彩着色,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是美轮美奂,简直了,还有就是在来的路上祁连山脉的延续太壮观了,终于理解了北方山水中狂野,雄伟。

接下来就是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地,甘肃敦煌莫高窟,下午达到酒店一进市区导游就向我们介绍敦煌市区的布局,以及他的市标——飞天,在后面最后一天的参观中也见到了飞天的出处61窟。

一路上自己心里想像着莫高窟的样子,从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作品中去想象,然而等自己真正到那里四级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差太远了,进入景区要先去看大概二十分钟的电影,介绍敦煌壁画开凿的背景,还有三百六十度的数字电影,对洞窟的全方位了解,光看,真心觉得做得不错,高科技时代啊,我们能更直观的了解,赏析到那些不开放的洞窟,同是也保护了壁画,还为后世留下了高清资料。

没来敦煌之前对他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只是肤浅的从电视媒体,图片中,以及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以及老师的讲课中了解的,也只是皮毛,根本没有深入去了解研究过,这次真的是来对了,这次差不多看了三十个左右的洞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盛唐的146中菩萨手的画法,线条太精致了,还有237窟中的三兔莲花藻井,颜色艳而不俗,这三十多个洞窟中包括了南北朝,隋 唐 五代 宋 元的典型窟还有专业窟其中61窟中供养人曹元忠修建的,里面的人物的梅花妆,到今天日本人都还一直保持着你,还有就是洞窟过道中十二星座的起源,以前一直以为是西方的,没想到早在五代时期在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是微笑菩萨,真的是塑像功力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在61窟中讲解员讲解了45分钟,其中有(五台山图)最大的壁画,描绘了山西五台山的山川地貌,城池,亭台楼阁,场面之壮观,地理位置之精确,真的是令我五体投地。其中还有个插曲就是遇到了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讲解员所以大家才会挺的这么认真吧,如果说榆林石窟打开了我对石窟艺术的崇拜,那么莫高窟才是石窟艺术中的灵魂,只有亲身气场才会触及灵魂,终于能想明白当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前辈愿意花一辈子时间在这里潜心研究,作为一名中国画的学习者来说敦煌壁画的造型,绘画手法,用色 以及石青石绿的用法,构图以及时代背景绝对是这方面的绝佳文本,真的是太震撼心灵,都想着能不能留下来临摹。

第二篇:写生考察报告

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

安徽宏村、西递是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写生之前,老师陪同我们先领略了宏村、西递的古文化建筑以及优美景观。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其中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

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

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

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

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砖雕是明清以来西递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在西递的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无不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青砖雕刻,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仍然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最不可忽略的木雕,是西递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如窗槛、窗扇、花门、阳裙、雀替、梁垫、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枋、柱等均以木雕装潢。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合和如意,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写意图案。

西递“三雕”,终成三绝!绝就绝在其人物栩栩如生,其花卉犹在怒放。西递古村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在建筑学、建筑工艺、环境营建等方面非常突出,从房屋设计、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和资源利用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表现出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建筑特色。西递是个幽雅的地方,幽雅的让人心颤。

徽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的文化上,而且在古建筑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徽州古建有“三绝”,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其中民宅建筑最吸引我的眼光。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跟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递的古民居外高内敞的住宅格局。西递的住宅普遍以高大外墙封闭,采用硬山做法,山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称为封火墙或马头墙。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徽州的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排布于街巷两侧的住宅,平面规整紧凑,基本形式多作内向矩形,堂、厢房、门屋、廊等基本单元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封闭式内院。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为敞厅。堂屋前两侧的廊屋亦向天井开敞,明末以后或装置木门。大门置于中轴线上,也有经山墙一侧门道进入住宅的。

天井是一个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间,由二、三层房屋围合而成,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功能。也可以天井作为一个居住单位,沿纵、横方向延展,常以纵向为进,在“凹”形(俗称“一明两暗”或“明三间”)、回字形(俗称“上下对堂”)平面基础上组合成“H”形、“日”字形等平面。横向为列,以狭弄(亦称火巷)连接,狭弄则联系街道。

大门位于第一进照墙的正中。第一进正屋的明间称前厅,第二进正屋的明间为后厅。以前厅为尊,祭祀、议事等活动均在前厅。经前厅太师壁后,有门通后进。后进地坪高于前进,取前低后高的地势,称“步步高”,以求吉祥。厅的左右为卧室。前后两厅太师壁后均为楼梯。前廊右侧有门通别厅、厨房和杂房。住宅正立面强调左右对称,正面墙呈水平直线,或者两侧高墙向内中心递降形成井口,这样不仅有利于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而且很自然地将人的视线集中到入口。

西递的建筑文化无尽无穷,而我们只有几天的时间来了解,仅仅几天的时间,从每天不曾间断的写生中让我明白,艺术需要一种勤奋的精神,一种刻苦的态度,要多思多想,深入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让我们的艺术画面更加具有审美性和真实性。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村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我们在游历过程中深深的被宏村、西递的独具风韵所吸引。在对宏村、西递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开始了写生之旅。在这写生的人特别多,一路走过去随处可见。我们看到许多大师级别的人在这写生画画,他们的独特的画画手法真是太让人赞叹了,使我们真正的开了眼界,得到了见识。我的速写水平可以说是很差的,从高中刚开始练速写,我就经常偷懒不练导致我现在的速写水平很烂。对于速写我了解的太少了,建筑速写也是在大学初次接触的,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我真是头疼不已,因为我看着画根本就无从下手,然后只能慢慢的临摹。随着每天逐渐的临摹我的速写水平有一定的进步,可是当出去外面写生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什么都没学会,选景定位更是一脸迷茫,当学校说出去写生的时候,说实话当时心情是很矛盾的,想去的同时又担心自己到那画不出作业,也担心速写水平得不到提高可到宏村呆了几天以后,我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想法,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我的速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画起来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从最初的线条生硬到线条随意流畅,慢慢的画出了自己风格。每次看到别人画的特别棒的时候打心眼里是羡慕的,因为可以把喜欢的场景完美的表现出来,我个人觉得画画不仅仅是展现出完美的画风,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在外面写生的时光里,我们每天清早听着鸟叫声起来,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中画画,感觉真的是特别的惬意,身心都得到放松,感觉画出来的速写风格也变得轻松洒脱。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的轻松而愉快,每天晚上老师点评和指导,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遗憾的是时间过的太快了,转眼我们已到了该回去的时间了,真的听舍不得离开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我想我是会留恋这个地方的。

在我们初进入宏村之时就被它复古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成片的油菜花海深深的吸引住了,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当时真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样。进入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的优美景色,南湖中间的石拱桥最为显眼。听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落以及古代官商的事迹,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其中宏村百幢古建筑中以“承志堂”最为有名,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宏村水系的独特设计也堪称一绝,是依牛的形象设计的,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宏村的居民胡同蜿蜒曲折,是最为容易迷路的,当地居民告知要是在胡同里迷路只要跟着每家每户前面的小溪走就可以找到出口,这设计可谓是建筑艺术一绝,独具特色。

我们随着导游领略过宏村的古文化以及优美景观,又走进了西递的古文化建筑。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我认为写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也是集体的团结。学校安排这门课程是为了锻炼我们。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我们从生活中表现出艺术,才是真正平凡中的不平凡美。我非常喜欢这次写生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姓名:谢诗瑶 学号:12427310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三篇:写生考察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专业采风实习》考察报告

一、徽派建筑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8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对皖南建筑的直观感受,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1、徽派建筑特点

1.1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特点最重要的是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的作用:防火、防风、好看。富有有象征性,寓意不错。(如图1)

图1

1.2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黛瓦

反正就是白的墙,屋顶是黑漆漆的。著名的就是长这样的:(如图2)

图2

2、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建祠堂、牌坊,我说了嘛,人家是儒商,重礼制。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2.1祠堂

徽派风格的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而且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2.2牌坊

棠樾牌坊群为鲍氏家族建于明、清两代,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明代三座,清代两座,四周衬以古村落,文会书社,古祠堂和田园风光。矗立在棠樾村头的石牌坊充满了封建时代的色彩,但从牌坊的建筑艺术来看,又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2.3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

3、内饰“三雕” 古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三雕的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掌故传说、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题材众多。

4、总结——徽派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徽派建筑较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点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尤为重要。城市化的生活减少了人与自然的接触,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与自然接触。

第二,徽派建筑中所采用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大多都是就地取材,既不浪费资源,也节省运输增加的劳动力需求,这一点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非常重要。

二、苏州博物馆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21日 考察地点:苏州博物馆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参观苏州博物馆,开拓自己的视野,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他的设计思想,学习他巧妙的建造手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相关建筑优缺点。

1、苏州博物馆建筑概况与总体布局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馆址选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设计者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形式。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是从传统苏州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的处理上也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给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如图3)

图3

2、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

苏州博物馆整体为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在博物馆内部的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楼梯间是一个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登楼踏阶,清心赏目。整个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苏州博物馆既传承了古典园林的风格,又不乏现代建筑风格的独特个性。(如图4)

图4

3、苏州博物馆文化理念及建筑设计技巧

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此外,凡有供人休憩之处,都是大块的落地玻璃窗,窗外翠竹成荫、池鱼游弋、片石苍远,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复原的宋代苏州民居厅堂,茅草屋顶,竹夹泥墙,笔墨纸砚,桌椅几案,全部精心还原再现。光与影,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

4、参观学习体会

在整个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苏州博物馆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运用了全新的表达方式,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但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苏州园林考察——拙政园

考察时间:2016年4月21日 考察地点:拙政园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和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1、拙政园布局分析

拙政园全园占地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如图5)

图5

2、拙政园水体分析 拙政园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

一、楼

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拙政园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拙政园的空间层次是最为讲究的,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这个园林堪称是大型的江南私家林园。这种大型的私家林园空间的构图必须注意多视野层次,这些先前的建筑制作者们都考虑到位了,在次园中,采用的手法是流线层次与逻辑层次相结合。一条长长的里弄从东北街道尽端便是个入口建筑要门,进门后“开门见山”,以假山“障景”,造成非视野性层次。绕过假山,豁然开朗,这里的景物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个丰富的单视野层次。可以看到远香堂,南轩,荷风四面亭,池水,小山,见远山,香洲等,然后可供选择路径有东,北,西三条,仍由你选择,这就不同于其他建筑了。再从逻辑层次来说,真可谓园中有园。其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小园,如东南角的枇杷园,西部之园也是自成一体。还有更小的层次,即小庭院,如海棠春坞,玉兰堂等。可以说明空间的层出不穷,情趣无穷,这就是空间的层次手法、另有一处是,小沧浪,是拙政园中单视野层次的佳处。人在小沧浪,通过小飞虹可以看到荷风四面亭,这个景也属于最经典的层次手法的。整体来说它的空间逻辑关系是非常之清楚的利用一些小品建筑和绿化,或者水源来组织空间,所显现出来的情趣是非同一般的,这些空间的层次感和现代建筑之美学是相辅相成的。游乐于其中真的不难感受它独特的空间逻辑,并和中国山水画紧密结合起来,加之以今义的理解,不管是它的脉络联系和审美来说是非常之完美的。

4、参观学习体会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考察,我知道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之感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园内的晨暮变化、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在四季的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极具迷人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会为其感染。

四、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外出采风,我获益匪浅,不仅领略了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更加观赏到了江南水乡园林的秀气精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苏州博物馆。贝律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其中各个经典的设计更是我们学习设计的典范,不管是对空间的运用还是对光线的捕捉都是令人叹为观止。虽然中途坐车很累,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过的风景和建筑,体味了安徽和江苏的风情,足以消除我们的疲惫。我相信这次写生采风的经历对我将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设计都会有决定性的帮助。

第四篇:敦煌论文-考察报告

七声神乐寻记

——访敦煌、麦积山、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及殷墟遗址考察述

耳机里是悠扬的古筝与笛子,望着窗外逐渐退去的城市景色,映在眼前的是开阔马路和初秋时分仍然青翠的小树。渐渐的,它们化成一片绿色,葱葱莽莽。9月18日小雨的清晨,空气夹些冰凉寒意,我们的队伍出发了。大巴车里,考察队命名这次行动为“丝绸之旅”,这是我心里的“丝路花雨”。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说起丝绸,细雨烟波滴入思绪一点响起的驼铃摇曳一排长长的商队,带着玉石珠宝,带着皮毛香料,商人腰间系着沾染油渍的皮质水袋和银晃晃的匕首尖刀,越过草原森林、高山峡谷,越过沙漠绿洲,到达中原少闻神秘的异国他乡;他们贩出货物,交换特产,思念远方家人,轻泛泪光的夜,胡姬起舞,香艳凄冷的美笼上心头,“我来人间降吉祥,我回仙山去远荡。缥缈彩云间,蓬莱是家乡。缥缈彩云间,蓬莱是家乡。……”听着曲子我坐在巴士车里进入了梦境,风餐露宿的古代商队也风尘仆仆地逝去。醒来,已是山西界内。车外不尽的秀丽青山,峰顶薄雾萦绕,丰姿怡人。我们的大巴行驶在盘山公路与隧道中,时空交叠,朝代更替,历史的故事就如车外近景匆匆一瞥,如梦似幻、若有若无,朦胧得化成飘散轻风。晚间,考察队伍来到子洲。子洲是陕西北部一个县,地处榆林市南缘。大理、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为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同志于1944年命名。休息一晚,第二天我们的考察队伍出发向宁夏驶进。

纷繁曼妙序曲。9月19日,考察大巴进入宁夏,地形地貌属喀斯特暨丹霞地貌型。丹霞地貌是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广袤的火红色的戈壁,震撼于开旷宏伟的自然力量,安静而尊敬地用双眼感受着新奇。到达中卫用午饭,中卫地处黄河前套,甘、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居民以少数民族居多;依黄河之险与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是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武威夜宿,武威古称凉州,唐初的大凉都建都在此,以后历为郡、州、府机关所在地,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应接不暇的观览颠簸,休息为情绪高昂后必要的停顿。早餐过后收拾精神继续出发,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征程。

9月20日,考察大巴在甘肃境内的大漠上驰骋。沙漠茫茫无垠的景色使人难以忘怀,河西走廊是沙漠的绿洲。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因在黄河以西故名,东西长约1000千米,最宽300千米,面积8.9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走廊中间是冲积平原,它们又被突出其间的丘陵、山地分割为武威平原、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个平原的中部是绿洲区,沟渠交错,耕地如织。绿洲之间贯穿有戈壁、沙漠。在这片空旷孤寂的区域中,有风轮、发电机和铁塔组成的发电机组,车行许久看见的一组茕茕孑立反射着耀眼的银白色的光,现代科技稳固地守护和改善着古老沧桑的戈壁,时尚地装饰着这荒无人烟的大漠。天宇高渺,长路漫漫,飞过的鸟儿,追随着为奔波的人们唱歌引导他们的心飞去更纯净的苍穹。静谧的走廊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温约6~11℃,是西伯利亚气流南下的通道,冬季可达半年之久。下车时,不少队友换上了冬装。看到呵出的白气,我们痴笑,那标志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手机里曲子依然悠扬,而我似乎能看到天边的片片云朵形成高山的形状。幻想中山峰上的女神踩着七朵莲花向上攀登,光芒烘托起她祥和的脸,深情地回望大地,史诗般的场景,有缘人得见,或是大气万象描绘出的神话。

晚上,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南枕祁连山,西接罗布泊,北靠嶙峋的北塞山,东峙突兀的三危山,甘、青、新三省交汇,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挡住了黑风黄沙,瓜果飘香粮棉旱涝保收;敦煌的历史,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繁衍生息。敦煌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浩瀚,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历史文化景观。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迫不及待开始第一幕的莫高窟畅游,脑海已浮现出反弹琵琶、飞天乐神。

9月21日,到达敦煌后的第二天清晨,我们的考察队来到敦煌莫高窟。我们先参观了清朝修缮过的洞窟,后分别参观了盛唐、初唐、隋代末期及上溯至北凉北魏时的洞窟佛像壁画。水彩专业的我,考察方向的侧重是敦煌壁画的观察理解和资料分析。董希文先生曾就中国绘画中线的特征、表现力作过如下概括:“线是中国美术造型上的基本方法, „„中国画上线条的表现力,其变化——如质感的变化、运动的变化、生命力的描写是更加突出的”。敦煌壁画可以说是体现这种观念和形式的代表。敦煌北凉北魏时期的壁画,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壁画,其用线一般都是色上线,即颜色涂染结束后,在色层之上勾勒的定型线。在人物造型上注重外轮廓和人物神情的表现。人物灵动而严谨,气韵舒畅而生动。服饰也有较多变化,“曹衣出水”式的细密衣纹使匀细的线条更显精致。修长的手、臂造型多样,绰约多姿且富于动感。人体姿态,不追求真实和比例关系,通过身上的衣裙、飘带,形成了丰富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飞舞线条。线描是一种极其概括的表现形式,其表现方法不受时间、光线、明暗的影响和限制。为了使生活的真实转化上升为艺术的真实,经过大胆的概括、提炼、夸张等再创造的艺术处理,使被表现的对象更加突出。如飞天的造型,上半身短,下半身长,飘带及双腿被夸张地拉长并顺势上扬,形成“U”形,更显潇洒和飘逸。匀细挺劲的墨线与白线相互穿插跳跃,如乐曲般高低相合,使飞天更显得身姿修长,灵活柔软。裙及飘带多使用蛇形的弧线,以不同的方式起伏迂回,如水波般顺势而规律地回旋,它的连贯变化会使人的视觉注意力随之移动,在欣赏过程中使观赏者的身心融入其中,完成审美感受。

单幅式故事画的代表作是第254窟南壁的“摩诃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故事。此画采用异时同图的构图方式,将故事中七个主要情节集中在一个画面中。在画面的中上部描绘了三个站立的人,在他们的身后,则是重叠的山峦和半掩于山中的动物,表现出萨埵同两位兄长在山林中游玩。在他们的脚下,紧接着画了弓背撕咬的大虎、七只小虎和舍身饲虎的萨埵太子。在画面的右上方,萨埵跪地右手刺颈,高举的左手与下一情节——投崖的萨埵之脚部重合在一起,使观者的视线沿着这条动态的线而移动,即产生了动画般连续的效果,使观者的视线自然而然落在了老虎噬食萨埵太子的画面上,将不同时段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过程用一个画面概括地表现出来。这一暗含的重复情节,将故事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推向高潮———萨埵太子勇于牺牲自我的慈悲心怀。画面左侧是抚尸恸哭的亲属和起塔供养的画面,恸哭跌匐的人群更衬托出了白色舍利塔的上扬与沉稳。构图的右半部虎噬的惨烈场景衬托出了人物的从容安祥,大量的黑白与少量的蓝色彩形成强烈对比,加强了画面的悲剧气氛。全画结构严密合理,层次繁而不乱,统一而又富于

变化,是构图中别出心裁的杰作。

横卷式故事画的构图方式,在敦煌蓬勃发展因故事内容不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依时间、地点的顺序发展而描绘,如第257 窟的南、西、北壁的下部就有三幅横卷式的故事画,“沙弥守戒自杀故事”、“须摩提女请佛故事”及“九色鹿本生故事”。前两个故事的构图是根据内容,从左至右依序画出了故事的重要情节;而“九色鹿本生故事画”的构图却别具一格,构图从两端开始至中间结束。如其左侧以层层排列的方式,画出了鹿救溺水人,以河及连续的山峦作为分隔线,描绘了溺水人跪地发誓的场面。又一列作为分隔线的连续小山峦,引出了远处蜷伏酣睡的鹿及画面中心与王昂首站立正在对话的鹿。这三条自上而下并列的山峦线,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至画面的中心。而右侧则是梦鹿索其皮的王后及跪地告密的溺人,向左侧行进的马车和溺水人指引的手势,将观者的视线又一次集中在了画面中心——鹿与王的对话。这是北魏时期横卷式故事画的代表作。

到了隋代的敦煌壁画作品中,图案也成为敦煌壁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人字披、平棋、龛楣、人物的头光、身光、不同画面构图之间起间隔作用的条状边饰等。人字披为仿木构建筑的形式,在有限而规整的小竖条构图中,将花卉的枝蔓以向上的曲线表现,花朵与枝叶饱满,其间穿插了姿态各异的动物及人物,打破了画面的狭小感,使空间得以延伸,充满动感而意趣盎然。平棋图案,三层叠涩,构图方中套圆,曲直结合,并在四个岔角处添加了适形的飞天形象,边框的长条形内又以忍冬纹、几何纹、云气纹和菱形纹等图案组合而成,富于变化。龛楣依其特殊的需要,构图灵活随意,多以适形火焰纹、花卉、飞天及千佛等题材相结合,纹样统一向上的方向性使龛楣显出轻灵活泼的动感,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而不同画面构图之间起间隔作用的长条边饰图案,多采用二方连续纹样,或垂直,或水平,或相对,或相背,使壁画之间互有区别又紧密结合,相互贯通,彼此辉映。在敦煌无论早期或是晚期,这种以图案为主的长条形边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成为壁画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窟中主要的图案对称,而有的图案因在构图中起填补空缺,如小莲花、小草、小树等适形而变,信笔画来,自由流畅。四壁上端画绕窟一周的天宫伎乐,中部多画主题性故事画、说法图及千佛图。

到唐代以后的壁画制作过程精致细腻,线条婉转。题材丰富,使经变画、本生画活泼生动。印度的《质多罗经》中,提及了最基本的五种颜色:白、黄、红、黑和蓝。此时期敦煌壁画中所用的颜色也以上述颜色为主,都是天然的矿物及植物颜料。现在看来色彩显得很丰富,但有些颜料并不是原貌,由于自然、人为和不同时代所用的绘画颜料不同等因素,现壁画中有的颜料变色、退色很严重。红:红色系颜料使用了土红、朱砂、铅丹、密陀僧。密陀僧一般都是单独使用,其它三种颜色有单独使用的,也有混和使用的。土红(包括赭石、铁丹、锻红土等)和朱砂主要用于大面积平涂的背景色及裙、勾勒的线条等。密陀僧其化学成分为一氧化铅(PbO),是以黄为主的红色颜料,在红色颜料中并不多见,可能因光泽暗淡,后代渐被弃用。铅丹,又名红丹、黄丹等,其化学成分为四氧化三铅(Pb3O4),是我国最早的合成化工产品之一,在汉代以来就被广泛使用。敦煌这一时期使用的较少,在壁画中已找不到铅丹的样品,已全部变为二氧化铅。主要用于人物肤色的晕染或与其它颜色混和做红色使用于裙、飘带等处。白:白色系颜料包括滑石、石膏粉、硬石膏、高岭石和云母等,五种白色都有使用。主要用于建筑墙体、人物肤色、飘带、图案、衣服、为其它颜色做衬底和勾勒的线条等。黑:北凉第268、272、275 等窟中的黑色颜料(实际为褐黑色),主要为铅丹的变色产物二氧化铅。也有例外,如第275 窟东壁飞天的头发为纯黑色,但分析结果却为石青与滑石、高

岭石的混合物,而没有黑色物相。黑色系颜料中是否使用了碳黑或其它黑色颜料,有待于专业人员进一步的研究。黑色主要用于裙、飘带、头光、建筑、图案、勾勒的线条等。绿:绿色系颜料主要使用了氯铜矿、石绿和石青。在此时期的壁画中纯石绿使用的较少,大量使用的绿色实际是氯铜矿。由于当时技术所限,对石青、氯铜矿、石绿这些铜矿的次生矿物,无法分离和识别,所以,在此时期壁画中可看到一种偏蓝的绿色,这是石青和氯铜矿混合使用的原因。主要用于人物的头光、裙、飘带、图案、建筑屋顶等,尤以头光、衣裙及飘带用此色最多。还有运用的矿物蓝色和金色。蓝:蓝色系包括青金石和石青。大量使用的是石青,少量为青金石。主要用于佛头、袈裟、飘带、图案等。金:金色主要用于佛像的脸、手、脚及菩萨、飞天的冠、项圈、臂钏、手钏等部位。有些洞窟壁画虽遭自然及人为的损坏,但仍可看到金色。黄(泥土色):此时期壁画中没有明确的黄色颜料,但画工却利用泥土墙本身的土黄色,增加了一个色种,形成沉稳的土黄色效果。一般是在构图时提前预留出泥土黄色的位置,上面不再覆盖颜色。如袈裟、裙、飘带、头光、图案、背景色等。

温暖的赭红色,使观者产生一种朴素原始的宗教感。除土红色外,绿色使用的比较多。红绿组合互补又对比鲜明,加之人物体积小,安排较为舒朗,背景鲜艳的红色被覆盖的少,使洞窟的主色调显得温暖、轻快、单纯。

走出莫高窟,看见明媚的阳光普照湛蓝的天,我的心沉静安乐,仿佛依然陶醉于在飞天的幻象中,仿佛依然神游于经变的宫殿楼阁里,聆听七声神乐欣赏着反弹琵琶,感悟佛陀的讲经宣法细数着事世无常。经过一番理性的技法分析、感性的音声相和,石窟壁画留给我头脑中的印象跃然立体承载厚重洗涤升华。

当晚,我们考察成员自行休息,三三两两在敦煌的街道上闲晃,看看当地小贩们招呼推销的特产。这里特产夜光杯,以骆驼或反弹琵琶为主题的装饰画,胡杨木制成的手链项链等等。

第二幕开场:嘉峪关中秋夜。第二天考察队离开敦煌后,9月22日于傍晚时分来到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烟笼嘉峪碧岧峣,影拂昆仑万里遥。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天外锁山腰。蔓草含烟古战场,草色离离故垒空。流连于大气磅礴,停伫在嘉峪关附近镇上,我们举行了中秋晚宴。

9月23日,从嘉峪关出发到达兰州,兰州为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23日夜休息于此。此处略笔。

9月24日,兰州出发至天水麦积山,第三幕:麦积山烟雨图。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我们驱车到达麦积山时,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清冷僻静,远望山间烟雨缭绕,崖壁上的石窟造像在薄雾中升腾,浮动的气流烘托了佛像的素雅圣洁。麦积山石窟塑像大部份是瘦骨清象,面目秀美,眼眉上挑,双肩削狭,衣饰几乎汉化,菩萨的身形窈窕,姿态婀娜,作为反映人们生活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来说,在形象上是相当真实而具体的。十分洗练的技法,把流畅的线条结合在体积之中兼具雕塑绘画之美,在宋代以前很少见到。在麦积山石窟我们还可看到这样一尊宋塑的女供养

人像,鸭蛋脸上长眉凤目,面部关系表现很丰富,细致而柔和,口小如樱桃,神情端肃娴静,衣褶简练,自然而有韵律,象绘画线条一般遒劲流畅,两手作握状。站在她身旁似乎能感到她的呼吸和脉搏的跳动。这种造像的神情气质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手法。麦积山石窟的北魏造像大部份都塑造得生动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感,生活气息浓。尽管是用宗教题材来塑造,但他们追求和表现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物形象。欣赏温婉的塑像,体会和煦的色调,流畅的线条,精致的细节,我们在栈道上慢慢行进。不时远眺对面一席绵延的青山,这与西域莫高窟的明朗疏阔景色大不相同,虽是初秋,宽厚的高山平缓的低谷却尽是油油绿树,意境幽远,柔美温情。当晚来到宝鸡夜宿,宝鸡,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处。翌日,自宝鸡出发来到咸阳霍去病墓。

9月25日,考察队伍来到霍去病墓。第四幕:名将墓园瞻仰。墓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件因形就势制作的恢宏石雕,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园区内肃穆庄严,池水中锦鲤游弋,安逸平和,反衬出西汉时期匈奴与中原间的旌旗战马枪林箭雨体现着爱国将领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豁达气魄。下午,我们的考察队来到陕西西安,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建筑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8000平方米,展厅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还有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这是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第五幕:兵马俑的震撼,9月26日,在西安休息一晚来到秦始皇墓葬遗址,闻名世界的兵马俑泥塑群呈现在我们面前。被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首先震惊人们的是它规模的宏大和气势的雄伟。兵马俑坑原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垣外1225 米处,俑坑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一、二、三、四号坑。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阵,由前锋、侧翼、后卫、主力四部分构成。位于俑坑前面的是排列整齐的三列朝东的武士俑,每排68 人,三排共204名武士,个个身着战袍,手握弓弩,站在整个军阵的最前面。其后是3 路纵队步兵尾随着驷马战车,成为兵阵的主力军。军阵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的弓弩武士,组成左、右侧翼。俑坑的西端,还有一列面西的弓弩武士,他们大概就是整个军阵的后卫了。从这个组合看,秦兵的军阵,主力在中间由步兵战车构成,而主

力步兵的四周,全都布满了弓弩射手,以便远距离的防卫和杀伤袭来的敌人。二号坑是一个坐西朝东的凸形坑,左为骑兵,中、右为车兵,后为步兵,展现了秦兵混合兵种的风貌。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位于一号坑左侧,二、四号坑之后,是整个军阵的统帅部。四号坑似乎是一个被迫停建的尚未完成的俑坑,虽有坑址,却无兵俑。在20000多平方米的地宫内,布满着英武的8000 多精兵,它以其严正的编队,端庄的面容,魁梧的身躯,雄伟的风貌,冲天的气概,庞大的阵势,步、骑、弓、车兵统一组合的庞大兵团震撼着心灵。李白《古风》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兵马俑体现的正是这种“大略驾群才”、“诸侯尽西来”、“虎视何雄哉”的秦王气慨和“扫六合”、一天下、大一统的时代精神。秦人僻居西土,过去被认为原无文化可言,与文化昌盛之东方各国相比,明显落后,虽武力上胜过六国,但文化上却经常受到东方各国的鄙薄和轻视。没有学术文化,没有形而上文化的秦始皇时代,却为我们贡献了长城文化和兵马俑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雄伟的浩大气魄和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千人千面的逼真写实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千载难逢的艺术盛事。它的雕塑群像并不凝缩式地向高空发展,而是在空间中如实地平面展开。同样是陵墓,埃及的金字塔是向空中伸展的粗犷的伟大,而秦兵马俑则是一种平面展开的精雕细刻的伟大。

9月27日,在洛阳休息一晚后考察队来到河南殷墟文化遗址,行程的尾曲:殷墟古文化追溯。殷纣身死,国都为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墟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印象最深的是妇好墓,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青铜器共468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礼器类别较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对或成组,妇好铭文的鸮尊、盉、小方鼎各一对,成组的如圆鼎12件,每组6件,铜斗8件,每组4件。司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对。其他铭文的,有成对的方壶、方尊、圆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在这里我见到了“觥筹交错”中的“觥”,兽身的杯具。为什么称它为觥呢,这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造型符号。耳机里的曲子不断播放,心情也跟随起伏。大巴车奔驰在回石家庄的路上。

晚间,我们结束了为期10天的考察学习,满载而归,留下无限回忆。美丽的家园,像母亲张开双臂迎接我们。回顾收集,整理拾零,撰写本文。

第五篇:西安敦煌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2009年9月21日,由黄山学院艺术系老师组织带队开展的艺术系学生西安敦煌两地专业考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整个活动为期9天,以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的敦煌为主要考察地,30日结束考察。

9月22日第一天早上,经过一夜的火车,睡意还未消除。乘坐小巴到旅店安顿下来后,稍事休息之后我们便步行开始专业考察活动。首日安排的是西安市内景点,第一站大雁塔。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大雁塔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接着来到位于文昌门附近的碑林博物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西安碑林宝天下”,这赞誉名副其实,一点也不带夸张。西安碑林迄今共收藏了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碑志3000多件,碑石林立,气势宏大,故有“碑林”之称。这里有颜真卿、柳公权等很多书法名家的碑文,如《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和《千字文》等,可谓不胜枚举。此外西安碑林还藏有昭陵六骏其中全国仅存的四块石刻,这些石刻造型生动逼真,加上当年由于国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太弱以致文物流失,所以它们很值得我们一看,也值得去深思个中的教训。

第二天的考察主要都是围绕临潼一带进行的,来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博物馆。难得的首次谋面,所以大家都很兴奋。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二号坑、一号坑和三号坑,每个陈列室里人头攒动十分拥挤,大家争先恐后地要占据最佳位置以便能更好地观察这些2000年前烧制的秦时陶佣,有些同学专门察看每个陶俑的脸型样貌,更多的人还是啧啧称赞为兵马俑所展示的秦朝强大军事力量所折服。

第三天的活动主要是在西安市内,首先去的是位于大雁塔旁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个王朝的都城,历时达1100多年之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来到这个省级的博物馆,从上古的半坡时期起,历经夏、商、周、秦、汉、唐各大朝代,一直到明清和近现代的无数珍贵文物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西安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博大。下午去的是清真大寺,我们在地图的带路之下进入回民街转过好几条小巷,最后终于来到独处一隅的清真寺门前,这是一座伊斯兰教的礼拜寺庙,然而建筑风格却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却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中国传统建筑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巧合天工的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结束了西安的三天考察活动,怀着期待以久的憧憬,终于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敦煌。莫高窟的神圣,敦煌飞天的繁荣,都给敦煌这个神秘的地方增添了新的色彩。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我们来到丝路的咽喉—敦煌。敦煌市不是很大,虽然有很多游客,但是还是很安静、很干净,文化艺术氛围非常好。在敦煌的首个考察地方当属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莫高窟总共有492个石窟。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每批旅客只能参观10个窟。仅仅只有10个石窟,我们大家都要为它的宏伟所惊叹。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飞天中的反弹琵琶在敦煌的市中心为原形已经做成了雕塑,已经代表了敦煌的形象。说到这里,莫高窟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它的第17窟,也称藏经洞。也正是莫高窟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出名的原因。藏经洞虽然很小,但是藏了莫高窟里所有的经书。是旅客参观这里必须的一个窟。敦煌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都是重要的游览景点。

在敦煌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关、河仓古城以及著名的汉长城遗址。不过还是说下雅丹地质公园。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泊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沙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敦煌雅丹地貌占地面积最大,造型千奇百怪,巧夺天工。是最具有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在这里,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会使你心旷神怡,放飞思绪,浮想联翩,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在雅丹坐着观光车看了1个多小时,由于条件限制,很难拍到日出的景色,不过这样就已经足够,让我领略了一翻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那里感受黄沙掠地、岁月蹉跎,使人忽然产生想要“轻裘长剑,侧马狂歌”的壮烈情怀。环顾四周,西风漫卷、游沙瑟瑟,野云万里、古城战道。蓝天戈壁广阔无际,见证了历史长河波涛滚滚,使我更感到“壮怀激烈”。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考察是匆忙的,短暂的,但是我们收获到的知识确实无限的。在我们眼里是一个可以让你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最终,我们带着对敦煌的留恋,对时空的感慨,以及对重游月牙泉的美好憧憬返回了学校。路上,望着浩浩戈壁回想我们一行千里,追求艺术的领悟、追寻岁月的余韵。不觉回首凝望,正是一眼千年!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本上记上几笔,记下每一份心悸的感荒,记下每一份感动的美好。这就是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地方。

艺术系06级油画班李业雯

2009年10月9号

下载敦煌写生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敦煌写生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安敦煌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2011年10月17日,由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系老师组织带队开展的艺术系学生西安敦煌两地专业考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整个活动为期11天,以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的敦煌为主要考......

    敦煌考察报告(精选)

    关于赴敦煌学习考察城市管理工作的报告 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局副调研员郑树军带领机关市容科、宣教科、督查大队人员,浔阳区大队、庐山区大队、开发......

    敦煌艺术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嘉峪关敦煌艺术考察报告 西安艺术考察报告 班级:美术学101班 姓名:张鸿辉 学号:1020141124 为期十二天的西北艺术采风活动结束了。怀中激动的心情来述说我的艺术之旅......

    婺源写生考察报告

    考 察 报 告 专 业: 班 级 : 学 号: 姓 名: 时 间: 江西婺源县调查报告 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

    写生考察报告2

    写生考察报告 一个礼拜以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

    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写生考察报告指导老师:某某某考察时间:3、25——4、3写生考察时间:3月25日——4月3日 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黄山市黟县南屏、关麓、唐模、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西递、......

    西安写生考察报告

    民俗采风感想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动画班级:2012070602 姓名:侯宁 学号:1207185039 指导老师:关雪菲 西安写生考察报告 2013年11月7号至11月10号,我们美术学院在关雪菲等......

    景德镇写生考察报告

    篇一:婺源景德镇写生报告 婺源景德鎮写生报告 記得大一時去了安徽唐模,對那裡的民居建築、祠堂、閣樓等印象非常深刻,這次又到了江西婺源與景德鎮去採風考察。婺源大理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