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指导老师:某某某考察时间:
3、25——
4、3写生考察时间:3月25日——4月3日
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黄山市黟县南屏、关麓、唐模、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西递、宏村。
写生考察内容:速写、建筑特色、风景、民族习俗等。
写生考察目的:感受徽州古建筑的特色,了解建筑构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
力以及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以后的设计之路上思维更加开阔,考虑更加全面,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提升。以下是我这些天所认识和了解的知识: 第一站:南屏、关麓
第一天上午我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南屏。南屏村因南边有犹如屏
幛而得名。这个古村建于元明年间,有300多栋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排列,就像一个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而且每条巷都是狭长的如图所示。每条巷和每条巷的高低都不同,被称为步步高升巷。
南屏有祠堂群和古民居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群。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的“家祠”其中我们考察了其中的一个古祠堂。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进入祠堂,我们可以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精细雕刻和徽派祠堂的高大伟岸。里面精巧的工艺是古代徽州人们智慧的结晶。
下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关麓,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有雄关之东麓,因此而得名。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这是一户姓汪徽商八兄弟的住宅。我们一一考察了这八家,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连接,形成一
个整体。整幢大楼由于布局紧凑而显得高大林立。
第二站:唐模
接下来我们到了唐模村,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唐模的宗教祠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里住着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他们大多建立自己的家庙,这种家庙一般称为“祠堂”。在特别崇尚程朱理学的徽州,作为“申述根本凡始之心,尽子孙孝情。”的祠堂是祭祖,正俗,教化的圣地,它集宗教,伦理道德和法律与一身。也是宗族权利的象征。
第三站:牌坊群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廷兴旺做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
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庭明坊3座是:
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前二坊为卷草型纹头脊式,后一坊为冲天柱式,3坊都是4柱3间3楼。慈孝里坊上面镌刻“御制”、“慈孝里”字样,是旌表棠樾人鲍寿孙和他的父亲,即“父慈子孝”的牌坊。该坊通面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0米。整个牌坊典雅古朴而厚重。明3坊其结构、规格基本相同,只是雕刻内容从粗犷简单的花卉到精致繁缛的鸟兽,有所不同。
牌坊是历史授予黄山的勋章。历史上,黄山(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珪、朱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谈。第四站:鲍家花园
然后我们到了鲍家花园,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她坐落在举世无双的棠樾牌坊群边,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里。
大,感觉这样的写生十分有益。
第二篇:安徽写生考察报告1
写 生 考 察 报 告
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老师:刘
ZB环艺131
静
2013年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8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关麓、木坑竹海、潜口民宅、八卦村、屏山、宏村、西递。
考察目的:通过采风与写生,对徽派建筑及皖南景观环境特色的印象及总结,分析其对本专业设计的帮助及具体的运用。
正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安徽这片美丽壮阔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安徽,黟县南屏。从10月8日到10月18日,历时十天,期间到过周边的一些乡村浏览参观写生,照片有二百多张,速写有近20多张。
颠簸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路上,我们遇到一队在这写生的学生,他们对我们默默的说有一群来受苦的。我们苦笑。说实话在还没来之前我们已经在学姐学长做过工作了,也已经初步了解了我们即将面对的环境。但我们还是满怀期待:期待写生的一路风光;期待心灵与景色的一次次碰撞;期待画画的时候画纸上出现的最美好的图象。也在等待在期待以外的东西……
写生,最重要的是去感受当地的风情,然后把那种风情抒发在画纸上。换言之,画纸也只是载体,而真正的感受是存在心里的,捕捉
心里的感受是画出好画的前提,而感受又是很难被捕捉到的,所以想要画出好画也决非易事,好在出去写生,当地的风情能带给人大量的自己想要的那种感受,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写生的时候出现的最直接的收获问题了。屏山:
这次安徽写生的给我影响感触最大的莫过于屏山村和宏村,感觉他们最能代表徽派建筑风格。先说屏山村。它地处黟城东北约4公里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锤声,蓄水石磅白花飞溅;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构成江
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风韵。屏山村又称舒村,这个村子舒姓居多。舒秀文的故居也坐落在此。这里与郑州相比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你来到这会不由自主的想拿起笔将这里的美景记录在自己的画纸上。
这里基本都是以马头墙为建筑的主题的屋顶,以灰色的墙壁,黑色屋顶为主体的房屋,墙体上还画着些许花纹和简易的图案。
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
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丢人,就当是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写生的目的。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晚上老师对我们的写生作品还进行了点评,主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要有远近的层次感,不要经常画平面,只有加以透视,画面才会有立体感; 注意透视,对于房子的线条,有少许的夸张,但整体的感觉要有,提醒我们要加强透视; 注意瓦片,花草,水中的倒影,以及远处的山峰,要有远近的区别,不要过于繁琐,不要破坏画面; 用笔,以及线条,建议我们用水笔,这样,会有层次感。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屏山全村,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
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宏村:
宏村和屏山的房屋风格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过宏村却比屏山发展的更好,在这里已经建立了以宏村命名的旅游景点。
到达宏村后,我们在导游小姐带领下,用了半天的时间大致领略了宏村风景,粉墙黛瓦,青山绿水,无一不让人心醉其中。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的“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初进入宏村就被那美景吸引,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小桥流水人家”。也明白为什么《卧虎藏龙》的导演为什么会在这选景。真
是“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写生是快乐的,和谐的,同学们都有一颗真挚的心,在学术面前都很谦虚、谨慎地接受生活速写写生训练和美术理论的学习。同学们面对古老的皖南徽派民居建筑文化艺术熏陶,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滋生与运用。在生活速写写生训练中,同学们都以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来诠释宏村文化,从人文到建筑,从山水到一草一木,整个人文风情都被同学们记忆忧心,宏村百姓热情好客的没有印象使我们终生难忘,同学们在皖南黄山脚下的“画里宏村”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一天。
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丢人,就当是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写生的目的。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
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在宏村写生期间,我与其他来写生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对我受益匪浅,我有几点感触: 首先,就是对画面的整体要求,不要过于复杂,对于写生对象,要用单直线勾勒,看起来会清爽一些,不拖累。再次,对于地面的要求。宏村的地面主要是一鹅卵石铺就的网状结构,在小巷子里写生的时候,要把握画面的整体,鹅卵石,要注意透视,要给人一种平铺在地面的感觉,还有近大远小的关系,当然,也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可以用线条代替。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朵,门廊,对我们都做了讲解。注意轮廓,远近,虚实。
这里的牌坊也非常有特别,中间还有“思荣“二字。马头角上还有一条鱼在上面。徽派建筑特点:
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感受:在这十天的写生日子里,我饱览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领略到了精湛的古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徽州建筑,除了这些,在这期间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班的同学更加团结,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嬉戏。这对我们整个班来说大概是最大的收获吧,就连平常不怎么跟同学说话的同学都融入其中,加入这个大家庭。在这次外出写生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和洞察,让我们开心的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也说明了写生不仅仅在于画画,更多的是对美的审核。也使我更多更深一层次的去欣赏去思考美。结语:
写生虽然结束了,但写生的那些日子,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感谢学校的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不仅使我们的绘画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同时还给了我们一个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使我们对于自然,人文都有了更深的认知,对以后的实践,工作都有着很大的
帮助。
第三篇:写生考察报告
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
安徽宏村、西递是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写生之前,老师陪同我们先领略了宏村、西递的古文化建筑以及优美景观。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其中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
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
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
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
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砖雕是明清以来西递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在西递的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无不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青砖雕刻,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仍然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最不可忽略的木雕,是西递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如窗槛、窗扇、花门、阳裙、雀替、梁垫、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枋、柱等均以木雕装潢。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合和如意,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写意图案。
西递“三雕”,终成三绝!绝就绝在其人物栩栩如生,其花卉犹在怒放。西递古村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在建筑学、建筑工艺、环境营建等方面非常突出,从房屋设计、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和资源利用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表现出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建筑特色。西递是个幽雅的地方,幽雅的让人心颤。
徽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的文化上,而且在古建筑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徽州古建有“三绝”,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其中民宅建筑最吸引我的眼光。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跟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递的古民居外高内敞的住宅格局。西递的住宅普遍以高大外墙封闭,采用硬山做法,山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称为封火墙或马头墙。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徽州的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排布于街巷两侧的住宅,平面规整紧凑,基本形式多作内向矩形,堂、厢房、门屋、廊等基本单元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封闭式内院。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为敞厅。堂屋前两侧的廊屋亦向天井开敞,明末以后或装置木门。大门置于中轴线上,也有经山墙一侧门道进入住宅的。
天井是一个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间,由二、三层房屋围合而成,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功能。也可以天井作为一个居住单位,沿纵、横方向延展,常以纵向为进,在“凹”形(俗称“一明两暗”或“明三间”)、回字形(俗称“上下对堂”)平面基础上组合成“H”形、“日”字形等平面。横向为列,以狭弄(亦称火巷)连接,狭弄则联系街道。
大门位于第一进照墙的正中。第一进正屋的明间称前厅,第二进正屋的明间为后厅。以前厅为尊,祭祀、议事等活动均在前厅。经前厅太师壁后,有门通后进。后进地坪高于前进,取前低后高的地势,称“步步高”,以求吉祥。厅的左右为卧室。前后两厅太师壁后均为楼梯。前廊右侧有门通别厅、厨房和杂房。住宅正立面强调左右对称,正面墙呈水平直线,或者两侧高墙向内中心递降形成井口,这样不仅有利于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而且很自然地将人的视线集中到入口。
西递的建筑文化无尽无穷,而我们只有几天的时间来了解,仅仅几天的时间,从每天不曾间断的写生中让我明白,艺术需要一种勤奋的精神,一种刻苦的态度,要多思多想,深入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让我们的艺术画面更加具有审美性和真实性。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村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我们在游历过程中深深的被宏村、西递的独具风韵所吸引。在对宏村、西递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开始了写生之旅。在这写生的人特别多,一路走过去随处可见。我们看到许多大师级别的人在这写生画画,他们的独特的画画手法真是太让人赞叹了,使我们真正的开了眼界,得到了见识。我的速写水平可以说是很差的,从高中刚开始练速写,我就经常偷懒不练导致我现在的速写水平很烂。对于速写我了解的太少了,建筑速写也是在大学初次接触的,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我真是头疼不已,因为我看着画根本就无从下手,然后只能慢慢的临摹。随着每天逐渐的临摹我的速写水平有一定的进步,可是当出去外面写生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什么都没学会,选景定位更是一脸迷茫,当学校说出去写生的时候,说实话当时心情是很矛盾的,想去的同时又担心自己到那画不出作业,也担心速写水平得不到提高可到宏村呆了几天以后,我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想法,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我的速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画起来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从最初的线条生硬到线条随意流畅,慢慢的画出了自己风格。每次看到别人画的特别棒的时候打心眼里是羡慕的,因为可以把喜欢的场景完美的表现出来,我个人觉得画画不仅仅是展现出完美的画风,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在外面写生的时光里,我们每天清早听着鸟叫声起来,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中画画,感觉真的是特别的惬意,身心都得到放松,感觉画出来的速写风格也变得轻松洒脱。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的轻松而愉快,每天晚上老师点评和指导,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遗憾的是时间过的太快了,转眼我们已到了该回去的时间了,真的听舍不得离开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我想我是会留恋这个地方的。
在我们初进入宏村之时就被它复古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成片的油菜花海深深的吸引住了,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当时真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样。进入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的优美景色,南湖中间的石拱桥最为显眼。听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落以及古代官商的事迹,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其中宏村百幢古建筑中以“承志堂”最为有名,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宏村水系的独特设计也堪称一绝,是依牛的形象设计的,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宏村的居民胡同蜿蜒曲折,是最为容易迷路的,当地居民告知要是在胡同里迷路只要跟着每家每户前面的小溪走就可以找到出口,这设计可谓是建筑艺术一绝,独具特色。
我们随着导游领略过宏村的古文化以及优美景观,又走进了西递的古文化建筑。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我认为写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也是集体的团结。学校安排这门课程是为了锻炼我们。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我们从生活中表现出艺术,才是真正平凡中的不平凡美。我非常喜欢这次写生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姓名:谢诗瑶 学号:12427310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四篇:写生考察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专业采风实习》考察报告
一、徽派建筑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8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对皖南建筑的直观感受,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1、徽派建筑特点
1.1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特点最重要的是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的作用:防火、防风、好看。富有有象征性,寓意不错。(如图1)
图1
1.2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黛瓦
反正就是白的墙,屋顶是黑漆漆的。著名的就是长这样的:(如图2)
图2
2、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建祠堂、牌坊,我说了嘛,人家是儒商,重礼制。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2.1祠堂
徽派风格的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而且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2.2牌坊
棠樾牌坊群为鲍氏家族建于明、清两代,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明代三座,清代两座,四周衬以古村落,文会书社,古祠堂和田园风光。矗立在棠樾村头的石牌坊充满了封建时代的色彩,但从牌坊的建筑艺术来看,又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2.3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
3、内饰“三雕” 古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三雕的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掌故传说、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题材众多。
4、总结——徽派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徽派建筑较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点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尤为重要。城市化的生活减少了人与自然的接触,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与自然接触。
第二,徽派建筑中所采用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大多都是就地取材,既不浪费资源,也节省运输增加的劳动力需求,这一点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非常重要。
二、苏州博物馆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21日 考察地点:苏州博物馆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参观苏州博物馆,开拓自己的视野,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他的设计思想,学习他巧妙的建造手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相关建筑优缺点。
1、苏州博物馆建筑概况与总体布局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馆址选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设计者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形式。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是从传统苏州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的处理上也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给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如图3)
图3
2、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
苏州博物馆整体为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在博物馆内部的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楼梯间是一个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登楼踏阶,清心赏目。整个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苏州博物馆既传承了古典园林的风格,又不乏现代建筑风格的独特个性。(如图4)
图4
3、苏州博物馆文化理念及建筑设计技巧
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此外,凡有供人休憩之处,都是大块的落地玻璃窗,窗外翠竹成荫、池鱼游弋、片石苍远,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复原的宋代苏州民居厅堂,茅草屋顶,竹夹泥墙,笔墨纸砚,桌椅几案,全部精心还原再现。光与影,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
4、参观学习体会
在整个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苏州博物馆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运用了全新的表达方式,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但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苏州园林考察——拙政园
考察时间:2016年4月21日 考察地点:拙政园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和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1、拙政园布局分析
拙政园全园占地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如图5)
图5
2、拙政园水体分析 拙政园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
一、楼
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拙政园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拙政园的空间层次是最为讲究的,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这个园林堪称是大型的江南私家林园。这种大型的私家林园空间的构图必须注意多视野层次,这些先前的建筑制作者们都考虑到位了,在次园中,采用的手法是流线层次与逻辑层次相结合。一条长长的里弄从东北街道尽端便是个入口建筑要门,进门后“开门见山”,以假山“障景”,造成非视野性层次。绕过假山,豁然开朗,这里的景物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个丰富的单视野层次。可以看到远香堂,南轩,荷风四面亭,池水,小山,见远山,香洲等,然后可供选择路径有东,北,西三条,仍由你选择,这就不同于其他建筑了。再从逻辑层次来说,真可谓园中有园。其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小园,如东南角的枇杷园,西部之园也是自成一体。还有更小的层次,即小庭院,如海棠春坞,玉兰堂等。可以说明空间的层出不穷,情趣无穷,这就是空间的层次手法、另有一处是,小沧浪,是拙政园中单视野层次的佳处。人在小沧浪,通过小飞虹可以看到荷风四面亭,这个景也属于最经典的层次手法的。整体来说它的空间逻辑关系是非常之清楚的利用一些小品建筑和绿化,或者水源来组织空间,所显现出来的情趣是非同一般的,这些空间的层次感和现代建筑之美学是相辅相成的。游乐于其中真的不难感受它独特的空间逻辑,并和中国山水画紧密结合起来,加之以今义的理解,不管是它的脉络联系和审美来说是非常之完美的。
4、参观学习体会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考察,我知道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之感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园内的晨暮变化、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在四季的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极具迷人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会为其感染。
四、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外出采风,我获益匪浅,不仅领略了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更加观赏到了江南水乡园林的秀气精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苏州博物馆。贝律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其中各个经典的设计更是我们学习设计的典范,不管是对空间的运用还是对光线的捕捉都是令人叹为观止。虽然中途坐车很累,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过的风景和建筑,体味了安徽和江苏的风情,足以消除我们的疲惫。我相信这次写生采风的经历对我将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设计都会有决定性的帮助。
第五篇:安徽写生心得
安徽写生心得
安徽屏山、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屏山、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
这次写生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绘画的兴趣和灵感,在专业上有所收获和突破,同时也能多方面的培养我们的独立和集体意识,提高我们整体素质。通过两周的写生实践,在专业方面我们学会了取景、构图、调色、上色、勾勒、以及艺术创作、移景等具体的技巧,色彩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生活方面我们严于律己、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和自律能力。
写生第一天,我们早上六点起床,老师的安排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带着速写本去跑步,然后写生,七点半吃早餐,八点出发,前往古镇画水粉,中午十一点半吃饭,休息一小时,下午一点到四点画水粉,五点吃晚饭,晚上六点老师讲评作业,七点钟画素描人像,九点休息。这样的安排大家觉得有些疲惫。在这里,我感叹到,最近的80后、90后的骨头太软了,缺乏锻炼,当然,其中也包括我。写生开始了,我们带着速写本,在老师带领下,去画不同的风景、以及古老的明清建筑物。我的基础很差,第一天画的时候很不好,和有基础的同学相比,差得远了,有时候,心里顿时失望极了。但我不会灰心,是人嘛,总该会的,虽不是十全十美,尽力而为就OK了,抱着这样的心情,上午下午我向老师讨教。慢慢地,时间一长,总算是进步了。
我们画真人头像,画人像前老师点评我们白天画画情况,点出优点和不足,使我们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从班级优秀的作品中得到启示和收获,充满信心的投入到第二天的写生中去。讲评结束后,我们继续画人头像,仔细地多看看人物头像结构,注意比例、明暗度,不知不觉地到了九点就画好了。以后的十几天我们很早起床画画,很刻苦。不过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
我认为写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也是集体的团结。学校安排这门课程是为了锻炼我们。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
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
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在这两周期间,我们收获了不少经验知识,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这是我们第一次远离父母,而且有两周之久,磨练了意志,学会了生活;这十几天中在一起同吃同住,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结,团队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以及与当地群众相处,使同学们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提高了情商;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促进了相互的了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学们在写生活动中,认真学习的态度,严格守纪的作风,以及文明生活的行为,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