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

时间:2019-05-15 10:2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

第一篇: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

金陵科技学院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

叶晓辉

吴冬菊

[内容摘要] 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使得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遭到破坏和国家、集体的财产受到严重的侵犯,已成为我国职务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严厉打击高校职务犯罪活动、切实加强高校的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系统和检察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分析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观以及客观原因及特点,重点提出对高校职务犯罪的预防的法律监督的措施,从源头上遏制高校的职务犯罪行为。[关 键 词]

高校职务犯罪

法律监督

预防

高校 职务犯罪不是一个法定罪名,也不是法定的类罪名,而是高校教育腐败现象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由于高校职务犯罪主体所处的及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其负面效应远远超出腐败本身对社会造成的直接损害,即高校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直接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严重侵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这些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大,危害着国家正常的教育经济管理秩序,毒害着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已成为阻碍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的巨大障碍。严重的影响到我国高度教育的正常发展;二是严重损害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形象,更破坏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良好坏境。这种犯罪,大案要案不断出现,涉案金额及其对社会安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呈几何数增长;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一桩桩高校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案例,值得人们去深入思考和应对。因此,本文在充分认识高校教育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力图探索建立预防高校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

1、高校的职务犯罪主体具有隐蔽性、智能化的特点。高校的职务犯罪的主体都普遍表现为身份隐蔽,他们既是是高校的教师又同时是高校从事教育管理人员,其头上往往罩着为人师表的光环。在高校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中,不仅包括高校管理层人员(学校高层负责人及担任一定职务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且包括普通工作人员。此外,他们往往与校外人员为内外勾结使犯罪行为得逞,然后双方私分赃款。

在各高校的职务犯罪主体中,存在着一批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他们往往能够很快洞悉学校管理的真空地带,擅于钻政策、法规的空子,从而顺利实施犯罪。

2、高校的职务犯罪案发部位相对集中的特点。

近几年,随着高校面向市场经济和不断快速扩张,高校的职务犯罪的高发主要也集中在招生、基建、财务、教学设备和物资采购、成教等部门。首先,是高校的招生,最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的从而引发职务犯罪的环节,一些高校负责招生的人员不仅利用招生之机谋取钱财,甚至利用办证、文凭管理之便谋取暴利,严重影响高校的诚信和荣誉;其次,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所需的设备、教材及其他物资的采购中,因为需求的量大,种类多,金额高,就导致从开始收受“回扣”的一般腐败到“受贿”甚至“索贿”的职务犯罪频发,由于采购权通常是控制在高校在党政有职有位的干部手里,高校的这部分党政干部成为高校腐败乃至职务犯罪的“主力军”;再次,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一些高校主管基建的主要领导和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和有关人员,借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不惜损害国家和学校的利益大发横财,他们不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而是搞暗箱操作,发“人情标”、“关系标”、“金钱标”导致“工程上马”、“队伍下马”职务犯罪高发的痛心现象。

3、高校职务犯罪呈现出作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高校职务犯罪从实施到案发一般均在1年以上,多数会持续三至四年,甚至更长。与作案时间长相联系,此类案件的作案次数也相应较多,数次以上常见,多则可达几十余次。如此长的作案时间与频繁的作案次数,不但使犯罪行为得以完成,也往往使涉案金额增大——数万乃至数百万,给学校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4、高校职务犯罪表现为窝案、串案突出,犯罪团伙化、群体化的特点。高校职务犯罪由过去的单人作案居多发生变化,常以分管领导、下属单位、往来单位负责人之间串通一气的方式,结成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犯罪,比以往的单人作案更加肆无忌惮。这类案件往往案中藏案,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案带出数案,窝案、串案突出。

5、高校职务犯罪作案手段隐密,侦查难度大的特点

高校职务犯罪主体,因其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往往在实施犯罪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作案后又想方设法掩盖罪行。职务犯罪嫌疑人一方面尽量予非法于合法之中,不留犯罪痕迹,使办案人员取证艰难;另一方面,在案发后,职务犯罪人之间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和防御心理,往往订立攻守同盟,给侦查工作设置障碍,在高校职务犯罪中,高校收受贿赂的案件应该还是大量存在的,但由于涉及行贿人一方的利益,特别是行贿人与受贿人建立了长期的利益关系,所以很少有人揭发,使检察机关无从侦查,或者在案发后行贿人不予配合,使侦查工作陷入困境。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初探

1、高校的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观上存在思想变质,心理失衡、法律意识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校园已非世外桃源,由于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上各阶层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部分高校工作人员一味追求物质利益,导致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这种当合法的劳动所得不足以满足其日益膨胀的利欲要求时,心理便失去平衡,正是心理失衡,以致于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将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不择手段地收取各种“好处费”、“劳务费”、“感谢费”还认为是正当 “合法”的隐性收入,并将其作为维持生活水平和相对心理平衡的支撑。甚至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支配下,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使高校的许多曾经是优秀、能干的党政干部、学者、教授走上职务犯罪的不归路。

2、现存的高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本身的结构性矛盾多、漏洞多,诱发腐败的机会多 一是高校的“校长负责制”自主权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校长负责制赋予了校长相当大的人权、财权、物权,这对于高校的发展本是有利的,有助于高校的快速发展,但少数高校的校长自身的素质不高,没有法律意识,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不依法科学决策,在采用非法的手段为学校“创收”,甚至已经走上犯罪之路,还错误认为自己是学校发展被冤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以信任代替监督,教师们的怀疑也难以监督。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落后、监督缺失

教育行政部门由于管理的学校的数量多、类型复杂,本身事务性工作就繁重,看上去都有管理部门,实际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工作流程简单,还停留在过去的听汇报管理模式上,没有将过去的管理转到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没有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特别是对基建工程、图书、器材、设备采购与招标监督不够,有的大专院校教学、科研、实业发展一条龙,成为相对独立的小社会,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度相对不够,容易造成监督上的真空,正因为监督的不力,导致高校的职务犯罪高发和频发。

3、高校的财务管理不严、各方面制度不规范、漏洞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而有些高校并没有随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这也是高校中职务犯罪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一些学校财务运作机制存在缺陷,财务审计把关不严,审批、复核、报销制度和财务检查、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高校在管理体制上赋予了行政主要领导较多的决策权与处置权,在经费的管理上不论金额大小,基本上实行主要领导“一支笔”签字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再次,学校一方面加大基建投入,基建部门掌握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基建资金的管理和运用上没有规范的制度,从而使一些基建部门的负责人有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可乘之机,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高发区。正是由于高校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和监督机制上的薄弱环节,为腐败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使得一些试图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的不法人员有了实施犯罪的可能。

三、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建设的思考 西方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个良好的立法者关心预防犯罪、甚于惩治犯罪”。然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惩治是保证。目前的高校职务犯罪的严峻现时告诉人们,教育腐败的背后,实质是权力腐败,哪里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哪里就有横行的腐败,作为教育为本的高校也不能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减少高校职务犯罪,监督预防是关键,是治本。要保证高校健康、良性的发展,为更好的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发挥作用,如何开展有效的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工作,建立一个可行的有效法律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一项专门的权力制约机制。在国家的政权结构中,检察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平行设置,对行政权、实权的依法行使进行监督是法律监督制度设立的价值目标所在。也就是说,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行政权力和审判权力行使过程中执行和适用法律是否合法的问题。职务犯罪行为是对国家行政权力或者审判权的滥用和误用,是最严重的行政或司法违法行为对其进行纠正是法律监督的必然要求。正基于检察院具有宪法所赋予的法律监督的职能,因此笔者认为,依托检察院建立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是有效可行的。

笔者认为,首先,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固有属性。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对法律等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而这种监督是专有的,是带有根本的审查和建议纠正的属性,检察机关所有活动的基础与源权力是法律监督,目的是防止不公,其预防性是非常明显的。从工作方式上看,检察机关已有专门的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开展的事前预防,在参与高校的基建、招标、设备采购等有关职务犯罪可能引发的工作环节中,目的是及时提前防止高校出现的职务犯罪。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教育或者给与有效的司法检察建议,将高校的职务犯罪扼杀在萌芽中,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次,监督在很大程度上有建议权性质,不是决定权性质。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力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主要体现在建议权上。因此通过具有预防属性检察机关专设预防部门与高校进行定期互访交流,既能帮助高校了解和掌握有关方面法律,进行法治教育;又能帮助高校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法律监督制度,规范高校在资金使用和基建、设备、教材采购等经济活动,从中实现事中同步预防。特别是在对基建实施工期长,金额大的项目进行随时随即跟踪监督,可以保障整个项目的安全性,帮助高校实现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队伍一个不少的培养出来的目标。

再次,指导高校法纪、审计等部门是开展内部法律监督进行事前预防,随时预防,在开展其他的检察活动会发现相关单位、部门或人员在制度、工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或隐患,也可借此开展适当预防活动,及时提醒高校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或给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的高校进行总结教训,通过检察院的反贪、公诉等部门进行事后预防,即纠正高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为其开出治理的“良方”以警示后事,给还未发生职务犯罪的高校进行法治教育打“预防针”发挥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作用。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在实践中普遍都通过依托检察院参与的合同起草、工程、教材、设备等招标前期工作准备,进行事前是防范,并在合同履行、工程施工、教材、设备等的采购进行事中是同步预防,在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及判决以后再对相关高校进行事后是惩治纠正的,这些做法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发挥了避免和减少高校职务犯罪的作用,实践证明,检察机关与高校联手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把高校校园内的职务犯罪降到最低程度,真正起到法律监督和保障作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依托检察院建立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监督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法律监督机制。

作者简介:叶晓辉

金陵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吴冬局

白下区检察院

预防犯罪科长

第二篇: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模版)

一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衍化趋势

(一)职务犯罪的定义

在此,我们必须了解何为“职务”;“职务”在现代汉语词典的狭义解释为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其广义为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事定、执行、管理、决策、临时、固定、领导、非领导等等职务,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的“职”即为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就是指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务,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而“职务犯罪”所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等从事公职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由于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理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总称。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历程中,职务犯罪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甚至是毒瘤,它极大地威胁、损害着这个正义的社会,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廉。随着社会日新月异政治文化的发展,清明的政府、正直的公职人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采取如何有效的战略与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更是成为明智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及世界公民、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

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职人员即为职务犯罪的主体。他们掌握着国家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及大众所赋予的权力,由于这种权力易使权力拥有者心理上无视法律,无视大众想以权谋私心理的产生,而引起职务犯罪的发生。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1)职务犯罪主体构成的多元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职务犯罪的主体:①、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人的人员,指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③、国有单位委派人员,指国家机

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指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员政协委员,人民赔审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共和的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城市居民委员会人员。

(2)绝大多数职务犯罪由故意构成,也有个别(少数)的职务犯罪由过失构成,还有的职务犯罪既可由故意又可由过失构成;

(3)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滥用职权实施的犯罪;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或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而造成对国家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务活动管理职能的侵犯。

(三)目前我国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来自最高法的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2010年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上升了7.2%,反腐形势仍不容乐观。

2011年07月20日,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在新闻记者会上透露,依法审判职务犯罪案件,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79560件,生效判决人数80883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67494件,生效判决人数69038人;渎职案件12066件,生效判决人数11845人。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7751件,生效判决人数28708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5906人。

从法院审理情况来看,当前职务犯罪有呈现四个特点:首先,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这两类犯罪在2010年审结的职务犯罪案件当中占到了84%的比例;第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犯罪比较突出,涉及领域广泛,权利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位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严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逐年增多;第三,犯罪数额巨大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案件犯罪数额达到了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此类案件案中有案、案外有案、“窝案”、“串案”频发,涉及面广、危害非常严重;第四,目前职务犯罪手段隐蔽化、智能化、期权化现象突出,受贿犯罪中,通过收受交易差价、股份分红、投资收益、劳动报酬这些方式收受贿赂比较普遍,增加了查办和惩处的难度。孙军工表示,人民法院目前有一个态度,不论犯罪分子曾任职务有多高,只要构成犯罪,坚决依法定罪处罚。

(四)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务犯罪的衍化趋势

2011年05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接受《法制日

【4】报》记者的采访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职务犯罪将呈现3大趋势。”

1、由于现阶段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因素还将长期存在,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发案数短期内下不来,其在高位运行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2、职务犯罪具有更大的贪婪性和冒险性,特别是市场经济追逐利润天然属性和各种腐朽思想,必定渗透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和重大投资,追逐新的权力集中部门岗位和新的资金密集型领域和行业,诱发更多的大案要案;

3、犯罪类型和手段将不断翻新,变化新的手段,以各种新的面目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贪污贿赂和徇私型渎职犯罪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将呈上升趋势,作案期权化增多,跨地区跨国境及涉外案件增多。

相信,许迈永利用担任杭州市西湖区区长、区委书记、杭州市副市长等职务期间的便利,为14个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承揽工程等事项上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索取、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1.45亿余元【4】;姜人杰利用担任苏州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为五个单位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置换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1.08亿余元

【4】

;1992年2月至2009年4月,被告人陈绍基利用担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法委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者伙同其子陈子翊、情妇李泳索取及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959.5万余元【4】等等职务犯罪案例,至今我们还是历历在目的,都是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违规操作,为自己攫取巨额私利,且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在城市开发建设领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于此类现象,犯罪人员除了受到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从严惩处严重职务犯罪外,也给了社会各界一个高度警惕,必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于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依法判处刑罚,坚决执行刑罚,绝不手软。

二 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及急迫性

【3】

预防职务犯罪是针对贪污腐败渎职犯罪所采取的事先控制举措,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但作为近些年才开始运行的新机制、新制度,我国在预

【3】防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许多难解之题,需要在宏观上定位、微观上设计。从上世纪末开始,各地检察机关相继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列入检察业务的范畴之中,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各地都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起来了,有的地方形成了自己的规模,有的地方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的职务犯罪预防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扎实的理论体系,在工作方法上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立法上,还没有系统的法律规范性条文可供执行。全国各地开展这项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实践中。因此,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进行预防立法是当前司法实践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和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工作。

职务犯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同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这个系统深藏在社会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矛盾过程之中,也在其中越衍越烈。由于刑罚作是为遏制犯罪的因素其本身的单一,但社会上促成犯罪的因素却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当今社会既要依靠专门机关通过刑罚来惩治职务犯罪,又要从根源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预防职务犯罪。

新形势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预防体制是由党的纪检部门、行政执纪执法机关、政法机关等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的体系。要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形成教育、管理、监督、打击联动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这其中离不开政法机关、行政执纪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支持,这种支持和配合关系只能通过立法的层面加以规范。党的十五大已经确定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机关各部门之间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各自的职责,应根据党的十五大的精神,从立法的角度给予规范。

综上所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经上升为法制化机制,同时是三大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高预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要求。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对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原则、重点、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职务犯罪预防体制、管理制度和预防机制,并积极推动与有关部门、单位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组织,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因此,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法律法规不仅是必要的、适时的和可行的,条件也是具备的。

三 预防职务犯罪的主要方式。

职务犯罪,历来是国内外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所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种职务,就意味着他既拥有一定的处理事务的权力,同时又必须履行其应有职守,既不能不履行职责,又不能滥用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将职务犯罪理解为行为人违背职责要求实施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预防职务犯罪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做到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建设工作

思想的腐败都是违法的祸源;许迈永、陈绍基、胡长清、丛福奎、高严等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从这一点说,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

【2】

(二)加强体制改革创新,权力配置要合理【1】

【1】【2】机制的建设是预防犯罪的有力工具,其重点是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和保证其依法有效地运作,达到解决权力集中和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正确选择,明确将过分集中的权力予以合理的分解,过于分解的权力予以合理集中,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将会大大降低职务犯罪的发案率和危害结果,且将工作效率保持在人们期望的水平上。

【2】

(三)能够赋予独立的监督职能,以权力制约权力【1】

凡事要取得好的成绩,离不开监督;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预防和揭露犯罪的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2】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的作用,以权利制约权力【1】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兼顾的社会繁荣安定的责任,拥有民主的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反腐败,在理论上有着不可否认的正当性。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令人遗憾的少数公职人员将手中的权力看作是上级赋予的,只唯上不唯下,从而忘记了自己应该对人民群众负责。所以有必要通过健全选举制度,权利救济制度来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更好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

【2】

(五)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法规制度【1】

公平、公正、公开,让社会更透明,司法更严明,办事更有效率;政务公开应该是依法公开政务,政务公开有助于预防和惩治腐败,公开将改变权力运作方式,使其成为人民监督之下的“阳光”操作,可极大避免暗箱操作中的权钱交易现象。

(六)司法机关要加大对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强化警示作用

现阶段,司法机关应加大对职务犯罪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让其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沉重代价,是预防职务犯罪最有力度最能体现成效的办法。当前职务犯罪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疾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干群关系,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前进中的强大阻力。因此,建议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大惩处力度,按着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给予刑罚处罚,让职务犯罪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样才能真正对职务犯罪起到震慑作用。

职务犯罪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打,一浪更比一浪高,我们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脚步也是一步更比一步紧,一步更比一步密;但是,犯罪的声音与脚步,仍象恶魔一样,不时在蚕食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肌体,正在使我们的伟大建设事业受到影响和损害。此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的腐败犯罪现象严重性,明确意识反腐犯罪面临的形势严峻性。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明白,只要有经济社会存在,就必然有腐犯罪现象的发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因此,我们更要明白这样一条道理,那就是任何腐败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任何腐败现象从源头上来说,都是可以预防的,都是可以被有效遏制的,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腐败现象就会逐步减少,直至彻底消亡。

参考文献

[1]柳晞春《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理论与实务导引》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2]金波《对行政违法失职行为的检察监督》、《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3]张明《新时期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 2007.[4]《法制日报》[2011]2号2011年05月14日发文

第三篇: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的预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我局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条例》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从根本

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做好本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书记陈祖芳为组长,纪委书记王国栋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按照《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把单位目标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权利职责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结合起来,规范本单位的依法行政行为。

二、以预防为主,狠抓思想教育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做到警钟长鸣。一是根据水务行业特点,我局仔细研究分析可能引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水务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构筑思想政治防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用每周开展的政治学习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思想上敲警钟,在行动上行规范。组织观看《盛世警钟》、《公仆本色》等反腐倡廉录像片,在观看中邀请局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共同参与。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加深干部职工对手中权利和肩负职责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积极争做“廉内助”,不利用亲情、友情做人情交易。五是开展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大家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和以会议的方式交流学习体会。局党委班子之间,党委班子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和看法,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矛盾,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教育使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抓好措施落实,建立自律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不贪占,勤政不失职。一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以事论事,有根据地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使领导在大事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各项文秘家园工作正确实施。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五不许”规定,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责任

第四篇:预防职务犯罪

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和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好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提高海事人员慎权、慎独、慎微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海事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讲课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一步加强道德文化修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维护管理相对人权益,提高海事监管与服务能力。

第五篇: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刻不容缓

银行是金融管理货币资金的行业,干部员工整天与现金、票据打交道,责任重大。银行工作的特殊,其工作人员既有各岗位各职级相关职责及权利,同时又存在各岗位各职级人员利用职务进行非法活动的土壤。因此,在预防高科技、高智能犯罪的同时,仍不能忽视职务犯罪。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工作方法与行为方式,建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体系与运行机制,进而达到预防与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苏州银监分局2010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和今年第一季度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的安排,将在苏州全市金融系统组织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研讨活动,并且希望能认真落实好这项工作,那什么是职务犯罪呢?

现代意义的职务犯罪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讲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讲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治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在经济犯罪案件中,职务犯罪占有相当的比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领

导干部的权力缺乏有效、有力的监督所致。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实践证明,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治理和遏制腐败的重要途径。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部门共同参与,而且需要通过法律的、机制的、体制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治理。近几年我院先后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在分析这些职务犯罪案件根源时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预防职务犯罪单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按照中纪委三次全会的精神,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各种职务犯罪的消极腐败现象,我认为,必须大力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监督:

一、坚持教育,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加入WTO后,一是行业人员迅猛扩大,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本身素质不高的人员易被腐蚀而蜕化变质。二是国际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三是由于收入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容易引发一些意志薄弱者心态失衡、私欲膨胀,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随着与外商接触的增加,国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志形态也会腐蚀行业内的人员。我们希望通过加大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来达到提高银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组织学习,要树立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

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

(二)充分利用已经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抓好警示教育,银行把之前发生的利用职务之便犯罪的案件进行梳理,编选典型案例,进行巡回警示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可借助银行教育这块阵地,经常性开展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二、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堵漏防范,这是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治本性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活动的发生,使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及职工个人履行职责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力求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长期持久的效果,才能使每位职工党员干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三、强化预防监督,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保障。

要加强内部的自我制约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肃认真地遵守和执行制度,克服违章不纠的现象。第二要建立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适当分解权力,防止一个人说了算。第三要逐步实行政务公开、院务公开等,增加监督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第四要实行全

过程监督,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第五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权钱交易,特别是对容易发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督。第六要重视和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及各民主党派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强化审计监督,适应预防工作需要。

银行设立审计监督是基于经济监督和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做出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当前,银行内部腐败中最常见的现象的就是权钱交易。但不管这种交易如何隐蔽、诡秘,总会在总帐目上留下蛛丝马迹,通过审计,最终能把它揭露出来。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审计制度,扩大审计范围,加大对领导干部平时和离任的审计力度。通过审计,对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有效预防领导干部“带病任职”和“带病提拔”的弊病。

五、采取适度分权办法。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条件,绝对的权力倾向干绝对的腐败。纵观古今中外,贪官污吏的腐败无不与过分集中的权力有关。主要原因是权力集中和权位重要不易受监督制约。所以,采取适度的分权,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职权者在行使权力时受到制约及无法滥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职权的行使特点和范围,采取权力分开、权力分解、权力分离、权力分责等分权形式。如目前采取财务收支两条线,罚没决定与罚没执行分部门,提拔使用干部民主推荐、公示制,分权建筑终生责

任制,物资招标竞价制等都是分权有效措施。分权结果相互制约成为现实,带来了监督,带来了透明,带来了公平,同时也给职务犯罪带来极大不便,从而达到减少和避免职务犯罪发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两千七百年前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就已经提出了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然而事实上廉洁这一品质的养成却远非那么容易,作为廉洁的对立面,腐败问题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而生,虽然它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困扰着各朝代政权的一大顽症,有其文化和历史根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仍主要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理性和实践告诉我们,预防职务犯罪不是一个能孤立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靠那一家、那一个部门独立完成,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以权谋私,有效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目前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不利于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惩治。因此,当前应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对经济违法犯罪可能发生的环节及其行为特点的研究,防止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探索与制定相应的打击与防范对策,以迎接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保障行业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下载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职务犯罪

    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1.1.1职务犯罪概念及其种类顾名思义,职务犯罪是与职务有关的犯罪①。职务犯罪不是我国刑 法的法定罪名,而是基于对犯罪的研究根据各类犯罪的行为......

    法律和预防职务犯罪知识测试题DOC

    县直机关法律综合知识和预防职务犯罪 知识试卷 姓名: 单位: 职务: 得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代表......

    公司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法律讲座

    公司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法律讲座 为做好公司“六五”普法系列活动,强化公司领导干部法律意识,积极贯彻落实省公司“加强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会议精神,12月20日上午,公司......

    检察院探索职务犯罪个案预防的几点建议

    文章标题:检察院探索职务犯罪个案预防的几点建议检察院探索职务犯罪个案预防的几点建议职务犯罪个案预防是指人民检察院在自行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中,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

    论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管与预防五篇

    论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和预防摘要:国家规定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或者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依法应受刑......

    国企预防职务犯罪

    深入国企抓预防遏制腐败促发展ZZ区地处ZZ市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地,现有部、省、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14家,占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39%,职工总人数2万余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有......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为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要求,推动我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增强全局领导干部廉政意识,按照《关于对XXXX区XXXX年预防职务犯......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市民政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市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有效遏制和防止职务犯罪,建设一支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