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时间:2019-05-15 10: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第一篇: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各位学员大家好

《北航大讲堂》作为大家进入北航学习的一门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课业学习、人生规划和当前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让大家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形式主要以在线听讲座为主。

本课程需要大家在学期结束之前,通过离线作业形式提交一篇学习报告,字数在4000字以上。内容根据课堂讲座主题任选一题。

课件中的讲座主题有: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2、好男儿志在蓝天

3、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4、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给 分标准:

1.不要写成散文、诗歌„„

2.有理有据,有事实有数据,不要空泛议论抒情。

3.若引用自书籍、网络、科技文献,须在文尾注明来源,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锻炼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问题分析能力。

4.欢迎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论《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看完《北航大讲堂》,我选择的题目是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一、什么是孝道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商朝,兴盛于西周。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作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

孝道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也必须奉行。古人认为这一伦理观念绝对正确,毋庸置疑。

第一,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千万年来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的本身,思维使人类越来越聪明,合群劳动使人们在战胜自然中不断取得胜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代生一代,一代教一代,一代传一代,人类才不断战胜自然,发展、前进。后人对前人的尊重,是对社会文化成果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存条件不断改善、提高这一事实的尊重。前人开路后人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上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没有前人一代代的努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今人还处于蒙昧状态。仅只笼统地说对待那些斩荆披棘为后人铺路的前人来说,后人就应对其尊敬、爱护与奉养。这些前人如果正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更直接地为自身的生存发展铺好道路,那不更应该尊敬、爱戴与奉养吗?

第二,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父母生儿育女,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生物的繁殖后代,其最大的特点是亲情和爱。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有思维。思维使人有了灵性,此灵性即指人的性、情。情产生爱。天下的爱有多种:大到对国家、民族的爱,小到对异性的爱。还有对亲朋的友爱,对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钟爱等等。但是在一切爱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子女出生后,父母在对子女抚养、教育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父母无不付出无怨无悔的劳动,最大的代价,对子女灌输以深厚、持久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父母可以忍受各种艰苦,爱护子女胜过爱护自己,保护子女胜过保护自己。子女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自然应该换取子女对父母的爱。从思想、情感上的爱,到行动上的爱。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与奉养。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第三,从生态伦理发展观上来看:地球上自从有了生物之后,由低级向高级,由植物到动物。发展中分门别类,各自独立生存。以动物来说,他们生育后代以后,又不停地设法教育后代生存的手段。如鸟学飞、兽学走。小鸟逐渐变作成鸟,小兽变作成兽。他们的后代,有的成长后,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前辈奉养。如乌鸦反哺,小乌鱼喂瞎了眼的老乌鱼等。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此本能却是维系他们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正好体现出社会上的生态伦理观。尽管这些动物不像人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但这些行为却体现出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子女孝敬父母,自然也符合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难怪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还达不到一般动物的水平。

二、孝道与社会和谐

和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那么,孝道在和谐社会中又扮演什么样的作用呢?

社会和谐,核心是人的和谐。我国有13亿人口,分布在4亿个家庭中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怎样才能和谐呢?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传统,有个法宝,这就是尊老爱幼。说起尊老,我们强调一个“孝”字。当前,我国孝道意识淡化了。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如此,何况人乎?但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孝道意识却越来越淡保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下一代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如众星拱月,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则无足轻重。尤其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孝道缺失现象更为严重。在农村,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在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田里干活和照看孙子一辈的多是老人。孝道衰落令人心忧,也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可见,对父母物质上的赡养是“孝”最低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精神上的慰藉。有的子女每月、每年可以给父母一笔钱,以为这就尽了做子女的“孝”。其实,现在的老人尤其是在城市里的老人,更缺的是天伦之乐,是亲情之爱。因此,除了给老人提供物质上的条件,对老人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料,经常与父母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满足老人精神上的要求,使老人高兴、愉悦是更大的孝。如果能像田世国那样为了父母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大孝至爱的精神更值得弘扬。

孝心是对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大力推进孝德建设,让孝入人心、入家庭、入社会,以孝聚合力、保稳定、促发展,在社会中形成“以孝为荣、不孝为辱、以孝为美、不孝为丑”的良好风气。这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又适应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倡导真善美,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唤。只有爱父母、爱亲人、爱家庭,才能真正爱人民、爱集体、爱国家。我们应该立足孝德建设这一道德本源,全面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对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庄乃至于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弘扬孝道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人受胎于父亲之精,成胎于母亲之怀,秉受人间第一亲情、血缘亲情、哺育之恩、抚育之恩、培育之恩,作为子女怎能不孝呢?

孝道对于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的稳定,促进社会道德建设都具有独特作用。

第一,“孝”是为人立身之本。“孝”是人间各种伦理关系中第一伦理。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人若有这个孝,人格才会完美起来,才能“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会有信、义、仁的品德。

第二,“孝”是发展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反映的是子女对父母之间的一种亲情关系,这种亲情关系是家庭中种种亲情关系中的第一关系,家庭中的兄(姐)弟(妹)间,夫妻间,姑媳间的亲和关系,常常总是在家庭中首先存在了“孝”的这个关系才可能出现的。一般说,一个人真的做到了对父母的“孝”,他才有可能按父母的意愿,去做到对亲兄弟的亲及其他关系的亲。

第三,“孝”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子女对父母有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就有可能去爱他人之老,使社会亲和。

三、孝道的现代意义

(一)弘扬新孝道有助于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有3.74亿个家庭,大小不一,关系颇为复杂。只有把各种关系都处理好,家庭才能和睦。但众多关系中,有一类较为重要的关系便是家庭代际关系。由于家庭两代人成长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观念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差异。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严重滑坡的今天,不可避免的存在代际之间隔阂和冲突。有的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有的子女虽能提供相对丰富的物质供应,但对于精神方面需求则是不闻不问。如何协调家庭代际关系,最基本的就是要传承弘扬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子女真正做到孝了,父母的心情和身体才会有稳定的保障,家庭的气氛就会和睦融洽,而有了每一个家庭的和谐,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弘扬新孝道有助于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孝的一个核心就是尊老敬老,而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这种由孝生发出来的尊敬爱护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不肖子孙不赡养老人,不仅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打骂老人。还有的一味强调父母的养育之责,长期依赖父母,把父母的积蓄和家产据为己有,视父母为保姆,恨不能把老人最后的力气榨干。这些现象不仅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睦,更为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从而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不和谐因素。通过弘扬新孝道,这一种基本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可以由点及面,从而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

(三)弘扬新孝道有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培养公民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而弘扬新孝道,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中国的孝道强调对于父母的尊养,反哺,回报,就是在感恩,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教育、培育的恩情。此种恩情虽来源于天生的血缘,但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对于建立良性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至关重要。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如果人人都怀有爱人之心,整个社会就会祥和安定,趋于和谐。

(四)弘扬新孝道有助于培养人的爱国精神

传统孝道不仅仅是一种小我的、家庭的人伦道德,已经扩大为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而就是对国家的忠义。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把孝上升到爱国、强国的高度来认识,他说:“谈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今天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新孝道中的爱国思想,正是我们要大力提倡的。如果每位公民爱家、爱国的情怀永不改变,必然会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篇:北航14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各位学员大家好

《北航大讲堂》作为大家进入北航学习的一门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课业学习、人生规划和当前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让大家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形式主要以在线听讲座为主。

本课程需要大家在学期结束之前,通过离线作业形式提交一篇学习报告,字数在4000字以上。内容根据课堂讲座主题任选一题。

课件中的讲座主题有: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2、好男儿志在蓝天

3、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4、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给 分标准:

1.不要写成散文、诗歌……

2.有理有据,有事实有数据,不要空泛议论抒情。

3.若引用自书籍、网络、科技文献,须在文尾注明来源,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锻炼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问题分析能力。

4.欢迎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第三篇: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各位学员大家好

《北航大讲堂》作为大家进入北航学习的一门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课业学习、人生规划和当前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让大家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形式主要以在线听讲座为主。

本课程需要大家在学期结束之前,通过离线作业形式提交一篇学习报告,字数在4000字以上。内容根据课堂讲座主题任选一题。

课件中的讲座主题有: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2、好男儿志在蓝天

3、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4、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给 分标准:

1.不要写成散文、诗歌„„

2.有理有据,有事实有数据,不要空泛议论抒情。

3.若引用自书籍、网络、科技文献,须在文尾注明来源,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锻炼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问题分析能力。

4.欢迎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孝道一直也是历朝历代大力提倡,促进和谐社会的一大瑰宝,对于当今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孝敬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

中华孝道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孝道源于自身和谐,然后推衍到家庭和谐,在此基础上达到社会和谐。孝道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孝道体现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孝可使社会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前进。中国孝道,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将被发扬光大,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和平、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商朝,兴盛于西周。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作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

(一)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孝道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也必须奉行。古人认为这一伦理观念绝对正确,毋庸置疑。

古代圣为什么把这一思想推崇这么高呢?可从下面三点说起。第一,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千万年来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的本身,思维使人类越来越聪明,合群劳动使人们在战胜自然中不断取得胜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代生一代,一代教一代,一代传一代,人类才不断战胜自然,发展、前进。后人对前人的尊重,是对社会文化成果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存条件不断改善、提高这一事实的尊重。前人开路后人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上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没有前人一代代的努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今人还处于蒙昧状态。仅只笼统地说对待那些斩荆披棘为后人铺路的前人来说,后人就应对其尊敬、爱护与奉养。这些前人如果正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更直接地为自身的生存发展铺好道路,那不更应该尊敬、爱戴与奉养吗?

第二,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父母生儿育女,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生物的繁殖后代,其最大的特点是亲情和爱。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有思维。思维使人有了灵性,此灵性即指人的性、情。情产生爱。天下的爱有多种:大到对国家、民族的爱,小到对异性的爱。还有对亲朋的友爱,对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钟爱等等。但是在一切爱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子女出生后,父母在对子女抚养、教育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父母无不付出无怨无悔的劳动,最大的代价,对子女灌输以深厚、持久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父母可以忍受各种艰苦,爱护子女胜过爱护自己,保护子女胜过保护自己。子女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自然应该换取子女对父母的爱。从思想、情感上的爱,到行动上的爱。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与奉养。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第三,从生态伦理发展观上来看:地球上自从有了生物之后,由低级向高级,由植物到动物。发展中分门别类,各自独立生存。以动物来说,他们生育后代以后,又不停地设法教育后代生存的手段。如鸟学飞、兽学走。小鸟逐渐变作成鸟,小兽变作成兽。他们的后代,有的成长后,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前辈奉养。如乌鸦反哺,小乌鱼喂瞎了眼的老乌鱼等。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此本能却是维系他们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正好体现出社会上的生态伦理观。尽管这些动物不像人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但这些行为却体现出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子女孝敬父母,自然也符合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难怪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还达不到一般动物的水平。

(二)孝道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上最基本的单位,孝道是人际之间伦理关系最起码、最重要的规范。人际关系协调就能使社会和谐,因此孝道在社会和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孝源于自身和谐

不论是自然界、社会上,相互和谐,便可稳定、安乐、发展、向前。把各种事情做好了。把各种关系处好了,社会便可安宁,生产就能发展,人们共享安乐。一个人要使社会稳定,首先自己要稳定,曾子所说的自身稳定,正是建筑在孝的基础上。自身稳定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上,一是思想上。其一,身体上,曾子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因而“不敢毁伤”(2),“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3)因此“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卑亦弗凭。”(4)孝子不要登上高的地方,不要走危险的地方,深的地方也不要靠近。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5)父母完整地生下儿女,儿子要把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地完整地归还父母,正是孝。其二,思想上,“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6)孝子要远离坏话,不说没根据的话,多说有益的话。一个孝子还要“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7)不随便说笑,不随便指责别人,不答应给人家做不光明正大的事,不居高临下的指指划划。如果这样,就可以“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己”,那种想说你坏话的人开不了口,气愤不满的话涉及不到自己。尤其强调“不兴险行以徼幸”(8),不做那种危险的事来寻求不该得来的幸福。

当然这种身体保全与精神保全不是绝对的。例如需要为国捐躯时,就不应考虑“全而归之”。在社会生活中为坚持自己的正确意思,可以激烈争辩,顾不得什么方式等等。但从总的看来,曾子希望一个孝子在保全身体、搞好人际关系上的主张,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孝可使家庭和睦

中国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家和”主要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从来对子女慈爱,这是天性,兄弟之“悌”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因此“家和”的主要内容、主导方面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礼记》中记:“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9]曾子在说到孝的三层含义中,最起码的是瞻养父母。高一层是不要以自己的行为给父母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最高要求是继承父母的遗志,做出大的事业,使父母受到世人的尊敬。[10]孟子说不孝的表现有五种:第一,因为懒惰不劳动,不能养活父母。第二,经常赌博、酗酒,不养活父母。第三,贪财好利,听信妻子的谗言,不孝敬父母。第四,整日迷恋歌舞声色,不孝敬父母。第五,经常与别人打架斗殴,惹祸招灾。使父母受到危险和威胁。[11]上述正面与反面对孝的论述,都在于使家庭稳定、和谐。孔子教育弟子时,多次说到孝,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12]“事父母,能竭其力”,[13]尽最大努力为父母做事。“父母唯其疾之忧”[14]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还说过家中养着父母,也养着狗马,如果对父母不尊敬,和对待狗马有什么不同呢?[15]孝行最好的孔门弟子曾子孝敬父母有几个方面,如:其一,奉养父母:曾子奉养父母,经常有酒肉。吃完以后,问问还有吗?一定说还有。[16]关心天气寒温,在饮食上、穿戴上对父母时时关心。[17]其二,尊敬父母:父母喜欢的动物,不敢随意杀;父母放的东西,不敢随便去掉。[18]其三,取悦父母,瞻养父母。养其心即不违背他们的意志。让父母经常听到好听的,住到安稳处,使父母时时心情愉快。[19]其四,思念父母。子女在外,时时思念父母。父母死了以后,更应不断地思念。[20]上述对父母的孝敬,显然有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满足,二是精神上的愉悦。《吕氏春秋·孝行览》中对这两方面说的更详细,“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第,洁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不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个人孝亲的各种内容都体现家庭和谐。做子女的孝敬父母,自然会尊敬兄长、爱护幼弟,做到兄友弟恭。例如晋时的王祥,继母对他不好,他仍然孝敬不违。继母生病要吃鲜鱼,时值三九严寒,王祥破冰求鱼,给继母食用。王祥的种种行为,教育了幼弟王览。王览对兄长尊敬、呵护,其故事也传为历史佳话。

三、孝可使社会和谐

《孝经》开头便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21]把孝当作一切道德的根本,说人们的教化从这里开始产生。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和悌的话,这种人不会做出犯上的事,更不会在社会上作乱。[22]就是说做到孝悌的人,能促使社会和谐,决不会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接着又说:一个君子应努力做到为人最根本的事,为了这种根本,各种良好的道德因素就会生出来。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仁,而孝正是仁的根本。《孝经》中又说,那种不爱自己父母而爱别人的人,称作悖德;不敬自己的父母而敬别人的事,叫做悖理。正确的顺德、合理,就是从敬爱自己的父母开始。[23]这又体现出孝为社会和谐的基础。人们常说一个家庭是整个国家、社会中最小的细胞,许多细胞组成人体,许多家庭组成国家。家中和谐了,社会便和谐了。所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24]“事亲孝”、“事兄悌”,扩大到社会上,就可以忠、顺。在社会上、国家中,人人做到忠、顺,社会就稳定了、和谐了。《孝经》中说天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25]反之,君子成人之美,处理民间的事情十分慎重,能使社会和谐。如前述孟子所说五种“不孝”表现为懒惰、赌博、酗酒、贪财、信谗言、迷恋声色、打架斗殴,都是一些不安定因素。孝亲的人不会那样,这又从另一方面证明孝能促进社会和谐。

孔子、曾子多次阐明通过孝可使社会和谐、稳定的道理。曾子引孔子的话说古代的“五刑”有三千种,“罪莫大于不孝”。[26]最大是三种罪恶,一是不尊重君主,一是诽谤圣人,一是不孝敬父母,这三件事都是“大乱之道”。在过去,每逢年节、室内正中牌位上写着“天地君亲师”。这五项最受人间尊敬者,“君”之下就是“亲”。尊敬他们,说明尊敬权威、尊敬他们,为了祈求社会和谐。孝不但促进社会和谐,曾子也曾在爱护自然方面作过比较。他说:树木应按时伐,禽兽应按时杀。如果滥伐树木,乱杀禽兽,肆意对自然界进以摧残,违反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应该和不孝一样的罪过。[27]

四、孝可使人们的素质提高

《论语》中记曾子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28]是说在孝敬父母上,对他们临终时,更要好好地孝敬。先人死后,应追忆、追念、祭祀。孟懿子向孔子问什么叫孝,孔子回答“无违”后,接着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9]父母在时,按照一般人之常情,予以事奉,父母死后,依礼安葬,日后对父母按时祭祀。人们认为祭祀似乎是一种迷信举动,其实不然,祭祀是怀念先人的一种仪式,是怀念先人的事功,追忆先人的道德的举动。怀念先人正是要向先人学习,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形成一种文化代代相传,道德代代相传的风气。时人学习先人的好道德、好作风,不就是“民德归厚”了吗?

中国古代孝与德从来联系在一起。汉朝皇帝提倡以孝治国,每个皇帝死后的谥号均加个孝字(如孝文、孝武„„),东汉时选拔官吏时,首看孝行,称作“孝廉”。古代孝、德联系最典型的当推远古的氏族首领虞舜了。舜母早死,其继母不贤,父亲瞽叟糊涂,继母生弟象要夺他的财产。继母和弟多次设法害舜。舜得知几次脱险后,对父母依然孝敬不减。[30]此事让尧知道舜在家能孝,在外就能给百姓办好事,遂把执掌天下的大权让给他。孔子说“舜其大孝也欤!”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为什么?因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31]还有一个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其父因鞭打芦衣,知其后母对其虐待,要赶走后母。闵子骞苦苦哀苦,父亲饶了后母,全家和睦团圆。孔子深有感慨地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32]别人称赞他对父母兄弟之间说的话并无异议。就是说人们对其因孝造成家庭和睦的事实予以认可。

孔子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33]可知孝是双向的,这也正与孝可提高人们的道德相应。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对其必然孝敬;不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也对其不孝。因为孝是一种世间伦理道德中最起码的品德,孝敬父母的人,自身做出榜样,自然教育、影响了下一代,把这一好的道德品质传下去,将人民的素质有效地提高。

曾子说过孝“塞乎天地”、“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放诸四海而皆准”。《孝经》中记孝的美德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34]是说孝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中国古代,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即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尽管各自阐明自己的学说,及想方设法否定别家的学说,但在对孝的问题上,却惊人般的取得一致。如道家虽主张“弃仁绝义”,即主张“民复孝慈”[35]。墨子把“父慈子孝”建立在“兼爱”的基础上,[36]法家说“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37],他们的孝更实际。甚至秦始皇严酷执法,也主张孝,汉代《太平经》中也有“人亦天地之子也。”如果父母“老无所依”,谓之“不孝”。[38]汉代传到中国的佛教徒,主张一出家便无家,无父母,后世同样出现目莲僧救母的故事。由此可见,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百善孝为先”,孝为天下道德之先,确实不假。

(五)孝道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的孝道,是奴隶制度及封建制度一切道德的根本。它体现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明显地表现出宗法等级制的亲疏原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基础。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仍有其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

(一)孝可促进社会稳定

我国自古忠孝并提,忠孝结合。孔子明确地说过“孝慈,则忠”[44]《礼记》记“先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45]除珍贵有德者及珍贵与国王亲近的贵族外,后三者都和孝悌有关。曾子说“居处不庄,不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不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46]五种非孝的表现中大都与政治有关,与社会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做到孝,就应对君忠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作战时勇敢等等,这都是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社会的措施。孝为伦理道德的根本,只有在家孝敬父母,才能努力忠于事业、为国尽力。宋代岳母,教育儿子岳飞从军抗敌、精忠报国,并将这四个字刺到岳飞背上。岳飞驰骋疆场、报国杀敌,既是孝母亲尽孝,又是遵母命尽忠。晋人陶侃母,多次教导儿子廉洁奉公,勤于政事。陶侃身体力行,以廉洁、勤政闻名于世,其行为既是孝于亲,又是忠于国。中国古时有个谚语“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交朋友”。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在社会上对朋友也不会讲信实。历史上清官多孝子,孝子多清官,正体现忠孝结合。以现代中国的现实来说,朱德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革命事业,做出轰轰烈烈的业绩。孔繁森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自己的工作,爱护藏胞。当今社会,应首先培养孩子孝敬父母,他才能友爱同学、努力学习。那种养尊处优,不知孝敬父母,从小被捧到天上的孩子,到社会上也不会好好工作,将来对国家贡献也不会大。

因此可以说孝是做人的基础,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基础。这个基础稳固了,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到起到积极作用。

(二)孝可促进经济发展 孝既然是伦理道德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形势下,也应有其相应的作用。如孝从爱亲推广到仁、爱人,就应很好地贯彻经济伦理思想。即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对社会是否有利?同样是高科技,是为广大人民造福呢?还是用高明的手段毒害人民呢?在企业内部对自己的职工是否有爱心,是否关心自己的职工,是否能用各种形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自己的经商伙伴是否讲信义,共创条件,力争双赢,而不是自己发财,伙伴遭殃。由孝推行到对别人讲信义。义者,宜也,适宜的干,不适宜的不应干,在经济活动中,应贯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47]的精神,重义轻利,义中取利,就能保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做一个从正当渠道发财高素质的商人(中国称儒商)。由孝亲推衍到善待自然,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应很好地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不要竭泽而渔。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家族企业不少。一个企业中的主要成员或重要成员多属于同一个家族、亲属。除工作关系外,还有血缘关系。这更需要传统的孝悌作为润滑剂,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滋润,更加密切,孝悌及亲属之爱在家族企业中起到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十三亿中国人民、五千万华侨、华人,都对中国的孝道很熟悉,正在奉行,并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奉行。孝这一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及现实中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新世纪中更放异彩。

第四篇: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市场营销》考核要求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市场营销》考核要求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5题共40分)

1、市场营销环境

答: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一系列条件和因素,就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

2、市场营销信息调研

答:是指企业用各种方式收集有关市场营销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以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分析。

3、市场细分

答:是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核心,因为市场营销策略包括选择目标市场与决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两个基本概念。

4、促销

答: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消费者了解和注意企业的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促使其实现最终的购买行为。

5、市场营销管理

答: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标和任务是由许多参加不同类型的工作而又相互配合的人员共同实现和完成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

1、简述营销观念与社会营销观念之间的区别

答: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发现欲望,并满足他们”,生产你能够出售的东西,而不是出售你能够生产的东西,热爱顾客而非产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顾客的每一块钱都能买到十足的价值、质量和满意。社会营销观念认为:要求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权衡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目标顾客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

2、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答:市场营销环境可分为微观营销环境和宏观营销环境。微观环境可分为:供应者、竞争对手、营销中介、最终顾客、投资者、公众、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宏观营销环境可分为:人口、经济、政治与法律、自然物质、社会文化、科技。

3、广告的目标有哪些?

答:广告的目标有:1告知2说服3提醒

三、论述题(共30分)

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能简单地随意选择,应该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因素:一,企业的资源。如果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力量和设备能力较强,资金雄厚,原材料供应条件好,则可采用差别营销策略或无差别营销策略。反之,规模小、实力差、资源缺乏的一般企业宜采用集中市场营销策略。

二,产品的特点。对于具有不同特性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同质性商品,虽然由于原材料和加工不同而使产品质量存在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明显,只要价格适宜,消费者一般无特别的选择,无过分的要求,因而可以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而异质性商品,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包装等,常常要反复评价比较,然后决定购买,这类产品就必须采用差别营销策略。当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欲望、偏爱等较为接近,购买数量和使用频率大致相同,对销售渠道或

促销方式也没有大的差异,就显示出市场的类似性,可以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如果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偏好相差甚远,则必须采用差别营销策略或集中营销策略,使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市场的特点。当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欲望、偏爱等较为接近,购买数量和使用频率大致相同,对销售渠道或促销方式也没有大的差异,就显示出市场的类似性,可以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如果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偏好相差甚远,则必须采用差别营销策略或集中营销策略,使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四,产品寿命周期。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不同,采用的营销策略也是不同的。若产品处于介绍期和成长期,通常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去探测市场需求和潜在顾客;当产品进人成熟期或衰退期,无差别营销策略就完全无效,须采用差别营销策略,才能延长成熟期,开拓市场,维持和扩大销售量,或者采用集中营销策略来实现上述目的。

五,竞争者的市场策略。企业生存于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对营销策略的选用也要受到竞争者的制约。竞争者采用了差别营销策略,如本企业采用无差别营销策略,就往往无法有效地参与竞争,很难占有有利的地位,除非企业本身有极强的实力和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如果竞争者采用的是无差别营销策略,则无论企业本身的实力大于或小于对方,采用差别营销策略,特别是采用集中营销策略,都是有利可图、有优势可占的。总之,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是一项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有高度艺术性的工作。

第五篇:北航12年6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北航12年6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语言特色。(20分)

《诗经》的句首、句中、句尾经常运用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而”、“矣”、“焉”、“哉”、“兮”、“只”、“思”、“斯”等。这些语气词的运用摹写了诗人的说话语气,加强了诗的语义表达,有的凑成音节,使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如《大雅·生民》第三章连续使用两个“矣”字,《大雅·绵》第七章最后几句连续使用四个“矣”字,《大雅·大明》第四章句中连续使用三个“之”字,读来颇有韵味。《诗经》中使用的这些语气词,后来一直被人们写诗作文所沿用。如宋洪迈所言:“毛诗所用助语之字以为句绝者若之、乎、焉、也、者、云、矣、尔、兮、哉,至今作文者皆然。”(《容斋随笔》五集)可以说,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单音词词汇在《诗经》中已经基本齐备了。

2、举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征。(20分)

东汉末年是一个社会动荡、思想混乱的时代,经学的衰微与没落,正所谓:“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1]。《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的思想境况与士人处境,决定了它来负载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整个精神世界。在现实的颠沛流离和思想的辗转无依中,诗人将才情与感情一并宣泄,抒发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3、苏轼是怎样“以诗为词”的?(20分)

诗与词是中国文学的双姝,然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诗虽境阔,而难达幽微之情:词虽言长,却难抒豪放之志。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以诗为词”的大胆变革,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从而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内容,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作为“艳科”、“小道”的藩篱,使词这一文学形式开始全面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人民生活,并以此为标志,正式确立起了豪放词派在词坛中的地位。苏轼的出现,使词这一文体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不是柳永、张先将小令发展为慢词的飞跃,而是通过“以诗为词”后,词在内容上的飞跃。“以诗为词”的变革后,词不再只是传情达爱的工具,也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推向了新的高潮。

4、试论朱自清散文的特色。(20分)

一、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三、缜密精巧的构思。

5、曹禺的《雷雨》和《日出》戏剧结构各有什么特点?(20分)

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

下载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航14年6月课程考试《电子商务》考核要求

    北航《电子商务》考核要求一、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传统结算工具的局限性。 答:1) 不能进行实时结算。“实时”意味着消费者在浏览器上点击“结算”按钮时,结......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语言特色。(20分)2、举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抒情特征。(20分) 3、苏轼是怎样“以诗为词”的?(20分)4、试论朱......

    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既是过去历史的总结,又是现实实践的先导。涵盖了古今一切有关“孝”的思想观念、法律制度、行为规范、民风民俗以及各类文艺作......

    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具有艺术感的不同造型,充斥在......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应用写作》考核要求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应用写作》考核要求请完成以下两题(共2题,每题50分,共100分)1.请以X X县审计局的名义向所属各单位下发一份关于禁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禁止饮酒的通知。(要求......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应用写作》考核要求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应用写作》考核要求请完成以下两题(共2题,每题50分,共100分)1.请以X X县审计局的名义向所属各单位下发一份关于禁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禁止饮酒的通知。(要求......

    北航12年6月课程考试《财务管理学》考核要求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http://.cn北航12年6月课程考试《财务管理学》考核要求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公司价值最大化及其优缺点。 2.信用政策及其确定。 3.普通股筹......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组织行为学》考核要求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组织行为学》考核要求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大家压缩文件后提交作业,文件大小小于10M;(2)作业一旦上传,教师批阅后,不得再次上传。教师批阅前,作......